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24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训练 一、训练目标: 对摩托车越野运动的概念有初步了解。 认识并掌握摩托车越野运动基本技术动作。 作为车手能安全顺利完成比赛。 二、训练条件: (一)备有专用摩托赛车。 (二)需全套摩托专业用护具(头盔、风镜、盔甲、手套、 护腰、摩托靴等)。 (三)供训练用摩托车场地。 (四)必须有教练员指导,尤其在练习高难障碍时。 (五)训练时应配备医生、救护车及急救用器械、药品、担 架等。 三、训练内容: 需要综合性训练驾驶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身体训 练、实操保养车辆训练等。 四、训练课时: 半天为一节课,驾驶时称为摩托小时。 专业队依据现有场地、车辆、经费等条件的基本要求。 (一)课时计划(只列举驾驶摩托小时,年度、月度计划不 在此阐述)。 年:120-150 课时/年,120-150 摩托小时/月:12-16 课时/月, 12-16 摩托小时/周:3-4 课时/周, 3-4 摩托小时/日:3-4 /课, 1-1.5 摩托小时/(二)周计划 驾驶训练 3 课、保养训练 3 课、身体训练 3 课、理论 1 课。 - 1 -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训练

一、训练目标:

对摩托车越野运动的概念有初步了解。

认识并掌握摩托车越野运动基本技术动作。

作为车手能安全顺利完成比赛。

二、训练条件:

(一)备有专用摩托赛车。

(二)需全套摩托专业用护具(头盔、风镜、盔甲、手套、

护腰、摩托靴等)。

(三)供训练用摩托车场地。

(四)必须有教练员指导,尤其在练习高难障碍时。

(五)训练时应配备医生、救护车及急救用器械、药品、担

架等。

三、训练内容:

需要综合性训练驾驶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身体训

练、实操保养车辆训练等。

四、训练课时:

半天为一节课,驾驶时称为摩托小时。

专业队依据现有场地、车辆、经费等条件的基本要求。

(一)课时计划(只列举驾驶摩托小时,年度、月度计划不

在此阐述)。

年:120-150课时/年,120-150摩托小时/年

月:12-16课时/月, 12-16 摩托小时/月

周:3-4课时/周, 3-4 摩托小时/周

日:3-4组/课, 1-1.5 摩托小时/课

(二)周计划

驾驶训练 3课、保养训练 3课、身体训练 3课、理论 1 课。

- 1 -

Page 2: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驾驶训练:

为了便于全面的认识了解摩托越野运动,依项目性质、障

碍特点及基本技术划分为不同内容的三类。

一、地形障碍类

起伏路、上下坡、车辙沟、弯道、坎等。

二、路面质地类

土质与沙质、泥路与水路等。

三、驾驶技术类

(一)基本驾姿:坐姿、蹲站姿二种。

(二)基本操作(动作):油门、排档、离合器、制动等四种。

(三)基本技术:路面、上下坡、起伏路、弯道、车辙沟、

跳坎(含平台)等障碍及衔接共七种技术类别。

此大纲主要针对驾驶训练,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

练和保修操纵及理论等不做阐述。除本文外,附上另一篇以图

表方式呈现的项目性质与训练特点。

一、基本驾姿:

有坐姿、蹲或蹲站姿两种

规范的技术是从正确驾姿动作中延

变而成。

正确的驾姿是身体重心定位的基本

保证。

正确的驾姿是成绩提高的始终的要

素。

(一)坐姿:(见图 1)

坐时的人体重心位置,主要由上体肢

决定,下肢起辅助作用。

1、坐位:指坐时臀部在座垫上的前

后位置。(见图 2)

要领:(1)坐姿位置是确立坐姿时人

图 1

图 2

- 2 -

Page 3: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体重心的关键地方。

(2)依据个人身高、坐高的不同确定臀部在坐垫上的前后

位置。每位车手都有自己坐姿的定位。

作用:(1)定位准确与否体现坐时的重心准确与否。

(2)定位准确与否主要影响运动时能否保持住身体的前后

重心及动态平衡。

2、上体:头部、腰背臀、肩臂、手等。

(1)头部:(见图 3)

要领:眼睛能平视前方即是头部的正

确位置。在运动中当头部受到震晃,为保

持头部正确位置,及防止颈椎的损伤应适

当保持颈部的紧张度,它是一种软固定。

作用:头在正确的位置能放远视线,

有利于对准线路进入障碍。

(2)腰背臀(指腰背及臀部与座垫的

夹角)(见图 4)

要领:坐时腰背自然弯曲,收腹,臀与座

垫之外夹角就小于九十度成锐角,运动时

在锐角内调整。要避免挺直身板臀与座垫

成九十度夹角,此时腰背无功使力。

作用:此锐角能使上体坐压车上,它

可通过坐垫把身体的重力传递到车辆后

轮,增强抓地效果从

而巩固坐姿时的重心,起到坐姿定位的主

要作用,避免运动中因加减速人体被迫前

后移位,失掉重心定位。

(3)肩臂(指大臂与肩的夹角)

(见图 5)

要领:臂自然外展不耸肩,肩臂内夹

角小于九十度,注意:无论静动态耸肩都

图 3

图 4

图 5

- 3 -

Page 4: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会牵动肩臂无用使力并影响运动中肩臂灵活调整。

作用:运动时力的支撑点不在肘关节,肩应做为运动中手

臂力的支撑点,它大大的减轻了臂手的用力,可避免运动中很

快出现的手握不住把,小臂僵硬的常见现象,并能扩大手臂在

运动中的调整幅度。

(4)手腕(指手背与小臂的夹角)

(见图 6)

要领:静态时手背与小臂趋向直角,动态

加速时只做手腕动作,小角度改变夹角,

其小臂被自然带动,肩臂动作就不会过

大。加速后手腕应迅速恢复静态时的趋直

角。

作用:加速动作幅度小、省力,则加

速迅捷, 便于做到全油门加速。其全加速时可避免因手臂大幅

度动作而带动上体,而破坏上体驾姿,进而影响通过障碍时正

确的准备技术动作的出现和发挥。

手臂的左右运动是调整左右平衡的辅助部位。运动中当坐

姿位置失去时,它的用力能暂时保住重心座位,起到维持前后

平衡的辅助作用。

3、下肢:

(1)腿(见图 7、8)

要领:两腿内侧自然贴靠油箱,运动中用力与放松的贴靠

交替出现。

图 6

图 7 侧

图 7 正

- 4 -

Page 5: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作用:

① 常态下,双腿能自由在油箱面滑

动,避免了因持续紧贴油箱用力而牵动腰

部不必要的僵硬用力。

② 可与上体和车灵动的成一体。

③ 在做转弯动作时,有利于腰部放松

而同时解放内侧腿,可自由的灵活伸展,

协助左右的重心平衡。加速时它的有力前

伸也能辅助坐姿状态下前后重心的保持。

(2)脚(见图 9)

要领:

① 两靴后跟前沿处钩挂在脚蹬上,

脚面朝下放松状,运动中脚无需蹬踏用

力。

② 要强调运动中坐姿时其力的支撑

点通常不在脚蹬处,主要在臀与座垫的接

触部位,不能用 脚在脚蹬处的蹬踏力保持

坐姿时的重心定位。

作用:脚如蹬踏用力,坐姿会由实变虚,它制约了腰部的

放松及需要时的用力,也不能解放双腿在转弯中自由伸展摆动。

更重要的是运动中非常容易失去重心定位破坏了平衡。

(二)蹲站姿:蹲站姿的重心位置和平衡,由上下体协调

运动确立。下肢为主,上体肢为辅。(见图 10)

图 9

图 8

图 10 正

图 10 侧

- 5 -

Page 6: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建立。(见图 11)

(1)脚(指踝关节夹角):应重点确

立的角度。(见图 12)

要领:

① 蹲起后脚底在脚蹬上的位置与坐

姿相同,但脚成水平

状。

② 踝关节应经常在接近九十度左右

中运动,避免在小于或大于九十度中停留。

小于九十度人体重心在前,大于九十度人

体重心在后,加速时都很难回位。

作用:踝关节的角度正确与否,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人体的重心位置和平衡,此

关节角度的小变化会引起人体前后位置的大改变,从而造成重

心的位移,因此是决定性的部位。

(2)膝(指膝关节夹角):先确立踝关节夹角后再确定膝关

节夹角。(见图 13)

要领:

① 在运动中膝关节的活动多于踝关

节,运动幅度也大于踝关节。

② 当需要膝、踝关节联动时,膝关节

是大动,踝关节是小动。

③ 在多数情况下,膝后夹角须大于九

十度,处在一百二十度左右活动为好,运

动中最大活动幅度时膝后夹角可达一百八十度成直角。

④ 运动中膝后夹角调整时,应避免无意中膝关节前曲迫使

踝关节小于九十度,在高速过障碍中难以回到平衡的重心位置。

⑤ 也应避免膝后夹角小于九十度变成半蹲,在加速中身体

图 12

图 11

图 13

- 6 -

Page 7: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重心容易被迫甩后而依靠双手拽拉方向把维持平衡,此状态下

只有减速,方能使身体移回到原位。

作用:

① 正确的膝后夹角活动范围,可帮助动态中稳定平衡。

② 当下肢的运动方向表现为上下运动为主,前后运动为辅

时,它明显体现前后重心改变少动作幅度小,动态下易保持平

衡。其结果自然是能快加速、全加速、持续加速。如能做到此

为高端阶段。

2、上体肢:指头部、腰背、肩臂、手。(见图 14)

(1)头部(见图 15)

要领:抬头至两眼能平视之角度为

准。

作用:此位置能放眼远视。

(2)腰背(见图 16)

要领:收腹,上

体前倾压形成弓背,

上体的前倾角度因

人而异,与身高及坐高相关,也与两手臂

握方向把外展程度及肩下夹角大小有关。

作用:

(1)腰背呈弓弯状方能放松,可避免

挺直腰部时的无用使力而牵带腿部的无须

图14侧面 图14正面

图 15

图 16

- 7 -

Page 8: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用力。从而在运动中解放腰部、腿部,同时发挥力量和平衡的

调节作用。

(2)不断调整腰背弓弯角度,可配合下肢的平衡定位。在

运动中是保持体位前后重心不可或缺的部位。

(3)肩臂(见图 17)

肩臂:

要领:蹲姿时,双肩自然下垂放松可

避免耸肩,双臂自然外展,与坐姿相似。

作用:

① 当腰背始终处于弓弯状态时,同

时做到双肩臂上述要领,防止腰背肌无用

使力造成的肌肉僵硬。

② 在运动时,能正确做出至多提拉到胸部位置的运动轨迹

动作,亦就不可能出现拽拉方向把时人体

或上身大幅度后移完全失去重心平衡,甚

至造成高起前轮而翻车的现象。

(4)手腕:(见图 18)

要领:手腕关节趋向平直握把。

作用:

① 当双臂适度外展后,此角度在用

力时与避震器同方向运动,便于运动中轻

松做出提拉方向把的动作。

② 上体肢只是在整体位失去重心影响平衡时起到挽救平

衡的辅助作用,如仅靠上肢拉推方向把维

持平衡,它不能持久保持重心维持平衡。

其后果是极大影响加速动作。

二、基本操纵(动作):

运动式的驾驶操纵动作明显区别于

交通驾驶操纵的动作。

(一)油门动作(见图 19)

图 17

图 18

图 19

- 8 -

Page 9: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要领:

1、手轻松握把,运动中加速时手瞬间紧握,然后迅速复原。

2、仅手部做加油动作,加速时自然带动小臂,从而避免肩

臂用力做加速动作。动作要迅捷、短促。

作用:仅手动加速其动作小,可迅速升降速与全加速。

重要的是此简约的手加速动作,基本不牵动肩臂,省力,

还能保持原驾姿形态,为进入下一障碍创造了规范的准备姿势

与起始动作。

(二)换档动作(见图 20)

要领:越野赛车的档排多,换档应及

时频繁,充分发挥多档作用。用脚面和前

脚底升降档,脚换档动作要轻而快。

作用:升降档动作要快并准确,可缩

短换档时间,争取速度。减档降速是运动

中减速不可缺的方式。换档适时、适速可

充分发挥车辆的动力和加速性。

(三)离合器动作(见图 21)

要领:

1、左手两指或一指勾握离合器握柄。

2、换档可全握、半握、不握离合器三

种方式,先进的握换应摒弃全握方式。但

不要持久握离合器的方式切断动力,来达

到控制速度这种易烧毁离合器片的手段。

作用:

1、减少手指用力部位,有利于握离合器时的准确程度及加

快换挡时手的动作速度。

2、半握离合器换挡可快提速快降速。

3、不握离合器的升档可几乎在不减速情况下早升速。不握

离合器的降档在控制好档速的情况下,减速效果明显,二者都

需一个前提条件:在合适的转速下才能起效果。这是摩托越野

图 20

图 21

- 9 -

Page 10: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运动标志性的操纵和基本功夫。

(四)制动动作

1、前制动(见图 22)

要领:右手两指或一指勾握前制动器

握柄。

作用:

(1)前制动器的使用较后制动器制动

效果更好,使用频率不亚于后制动器。

(2)前制动器力度的把握难度较大,

表现在力度如适当,可防止前轮抱死引起

重摔受伤。

2、后制动(见图 23)

要领:

(1)无论坐姿或蹲站姿,右脚可在脚

蹬也可不在脚蹬处,只用脚底面与脚面制

动。

(2)在单独采用后制动降速时,应防

止制动过力踩到底,出现后轮拖胎影响降

速效果。

(3)不借脚蹬蹬踏用力完成制动,说明它是不以脚蹬处为

力的支点的制动方式。

作用:点刹的正确的方式,可防止后轮拖带晃动失去平稳

减速效果不好。

3、联合制动

要领:

(1)同一时间采用前制动、后制动来降速。典型的运动式

操作方法。

(2)在同一时间内,使用前制动器前轮减速不停滞,使用

后制动器后轮减速不拖带抱死。

作用:前制动器使用力度得当,后制动器采用点刹再配合

图 22

图 23

- 10 -

Page 11: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降档这一联合制动方式,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短的距离内取

得最佳的减速效果。这是一项千锤百炼的高超技术。

三、基本技术:

越野摩托运动无论何种地形、路面的障碍基本可以归纳为

七类。

路面质地:土与沙、泥与水等。

坡道:由长短不一、坡度不等的上下坡组成。

起伏路:规律和无规律的凸凹(包与坑)地形。

弯道:主要由左右弯、大小半径(弧度)弯、长短弧线弯

等组成。

车辙沟:有浅与深、直与弯之分。

跳坎:主要由单坎、双连坎、多连坎和平台等组成。

除以上六类归纳外,特别要提出的是,游离于上述障碍外

但无处不在并且举足轻重的一种无形障碍的技术—衔接,它必

须成为运动员应该掌握的一项专项技术。

(一)路面质地障碍技术:现代摩托车越野运动主要有两种

路面质地:沙土、泥水。

1、沙土路面:

越野运动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路面,需要指出的是本

文阐述的越野运动基本技术要领是在此路面上设定的。

标准的赛道土质应当是松软的,并且往往掺有沙子,它可

保持既松散又粘合的特性。

要领:

(1)松软沙土路面,车辆的抓地力强,所以只要加速不猛

烈突兀,就能顺畅高速通过。

(2)松软沙土其地形变化快,车手每圈不能一成不变的用

同样的技术动作、同样的线路、同样的方法通过此路面障碍,

应做适当必要的调整与改变。

(3)沙与土的比例不同,其档排的选择也有差别。沙质比

重大,档排偏低;土质比重大,档排偏高。

- 11 -

Page 12: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2、泥水路面:

(1)无论自然或人造水泥路面质地,都是越野运动必不可

少的一种障碍。

(2)泥水路面缺乏规律性,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3)泥水路面对技术动作要求并不高,但因其特点易造成

失误。

要领:

(1)姿势:坐姿、蹲站姿通过均可,视障碍的具体情况来

选择。

(2)技术动作:水泥路面阻力大,人体相关部位的操作用

力相对大,但不要用“死力”掐把。

(3)档排:在泥水中,应尽量避免换挡。变档等于变速,

变速等于改变抓地力,难以在泥水路畅快前行。

(4)心理:障碍的变化大,缺规律,不可预测性,则失误

率相对高。克服胆怯恐慌的心理障碍是顺利通过障碍的保障。

(5)方法:采用让前轮浮起,以克服前轮水泥地面的阻力,

加大后轮的地面附着力,可更顺畅、快速的通过障碍。

(6)泥水地面的不定型特点,必要时车手通过需变更路线,

选择水浅泥浅的地方通过。

简要训练方法

(1)抓紧雨天的训练,不要躲避。训练中不必担心泥水中

的失误摔跤,重要的是积累总结经验,提高通过的技术水平和

办法。

(2)既要在浅易的水泥地面练习,也要主动寻找深水、深

泥的路线练习,加大难度,以利实战。

(3)尝试少用力、轻扶把是否能成功通过,以节省用力增

强自信。

(二)上下坡技术:

是摩托车越野中主要由自然地形形成的常见的一种障碍。

自然地形的上下坡往往千差万别,其坡的长短、坡度的大小、

- 12 -

Page 13: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坡面的地形不尽相同。

现代的摩托车越野运动,在上下坡中常人工添增跳坎障碍,

以增加其通过的难度和观赏性。

要领:

1、当坡面平坦坡度不大的上下坡可以坐姿通过,复杂的需

蹲站姿通过。

2、上坡时,上体加大前倾,防止坡

中加速过猛起前轮过大翻车。(见图 24)

3、下坡时上身略抬起,双臂手使力

推撑方向把,以保持坐之位,,向把

要 的 技 术 环 节 。 ;

避免下

坡过程中前轮受阻时坐位被迫前移(重

心前移),压迫前轮造成失误,人前栽

摔出非常危险。(见图 25)

4、如下坡路面平坦坡中无障碍,

可飞跃下坡提高速度。

5、复合式上下坡(指坡中有跳坎)。

要领:

(1)必须以蹲站姿通过,其要领与跳坎基本相似。

(2)上坡跳整体位可略向前移,上身稍加大前倾压,落地

前必要时在空中减档预防落地失速,以利落地后有效起速和加

速。

(3)下坡跳整体位可微后移,上身应适度抬起。

简要训练方法:

(1)上下坡练习前,先学会当坡中失速或停车时,及时下

车推车或放倒车的坡中处理,这是必修课。

图 24

图 25

- 13 -

Page 14: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2)初练者应选择坡面平坦,坡度小,以蹲站姿的上下坡

练习。

(3)上下坡训练中,可有意做出加减档练习,以体会坡中

加减变速时,不出现后轮横向滑动和前轮失控扬起。

(4)只有熟练掌握平地跳跃技术后,方能练习上下坡跳跃。

因后者的技术难度大,失误后果严重。

(三)起伏路技术:

越野跑道有路线就有起伏路。

越野运动不可或缺的技术组成部分。

越野运动难度较高的障碍技术。

越野运动危险性较大的障碍技术。

起伏路有不规律和规律之分。

不规律或不规则的起伏路:属自然形成,通常是因为松软

的路面质地、大马力的车辆、深花的轮胎、众多的赛车和数十

圈的通过形成此类起伏路。起伏高低不同,间距不等。

规律和规则的起伏路:必定是人工制造,其坎的高度、间

距、形状相同或相似。一组起伏路坎排列多达近十个。

要领:

1、采用蹲或蹲站姿式。

2、借凸起的正斜面坎开始加速(油门大小,加速持续长短,

视起伏路间距、凸面高度和凹

面深度而定)车跃起后收油门

(收油的早晚、大小视起伏路

间距和加速时机而定)。加速时

上肢双臂手提拉方向把,与此

同时下肢双腿膝关节夹角、踝

关节夹角伸展,人体随之升高

并后移。(见图 26)

3、跃起后回油门,减速后

迅速恢复体位和正常的驾姿。 当后轮尚未触到下一凸起坎最高

图 26

- 14 -

Page 15: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位时应提前加速,触地后持续加速,车再次跃起。(见图 27)

4、坎的排列数量越多,高度越高,坎距又小于轮距,对车

辆的操控难度越大越危险。对动作的准确、技术的精细、重心

的到位、节奏的把控提出很高的

要求,高速通过它异常惊险。

5、练习时加减油门动作不

含糊,要清晰,时机准确。

6、速度越快,节奏越快。

体现如下:

(1)加减速频率高

(2)动作幅度小

(3)身体位移少

简要训练方法

1、在有一定速度或变速中蹲站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此练

习。

2、在单坎、平台跳跃动作技术基本具备后再进行人造的起

伏路练习。

3、要控制速度,一旦赛车失控或人体前后左右剧烈晃动或

被抛起,应立即降速。

4、先选择凸凹高低差不大,间距较大,组合不多且规律的

地形开始练习,进而过渡到高低度落差大、不规则和组合多的

起伏路。

(四)弯道技术:

成为越野运动的主要技术组成部分,是越野运动中通常数

量最多的一种障碍。

弯道的弧度、弧线差异大,数量繁多,并且因松软土质及

众多车辆的通过,每圈会发生不同变化,因此是运动员应具备

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1、普通弯道:(指路面平坦的弯道)

要领:以平坦路面设定,绝大多数情况下以坐姿方式完成

图 27

- 15 -

Page 16: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外超高的弯道如剧烈颠簸可用蹲姿)。

(1)上体:(见图 28)

向转弯方向倾斜车,

正常通过时不主动调节、

不改变姿势组成的各部

位,人与车保持同一水平

线,不应用腰部、腿部用

力压车,即所谓反压车。

采用坐时产生的重力倾

斜放车,应称为正压车。

(2)上肢:(指手、臂、肩)保持基

本驾姿时的形态。(见图 29)

手:加速舒而不慢,快而不烈,反对

时断时续的加油方式。

臂:随手而动。

肩:随臂而动。

(3)腰:呈弯曲松弛状态方能轻快放

车,放车后腰部仍然放松状。松态下放车

才能自如伸展内侧腿。(见图 30)

(4)下肢:外侧腿不需用力量压迫车

向内侧倾斜,外侧脚同样不使力蹬踏脚

蹬。否则牵动腰部出现不必要的用力,影

响腰部正常调解能力,内侧腿也难自如伸

展。内侧腿向外、向

前方向伸展,脚尖向

上,大小腿能用上

力。速度越快伸展越

迅速有力,抬腿亦越高,可辅助保障倾斜

时人体的左右平衡。(见图 31)

在做到以上要领时,随着弯道中加

图 28

图 29

图 30

图 31 - 16 -

Page 17: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速,后轮自然出现均匀侧滑转向,此时如继续加速,需双肩臂

用力做向胸方向提拉方向把动作,与此同时,内侧腿持续做伸

出合适的方位与角度及力量的动作。则车能继续有规律的转向

直到正车终止转弯。

综上所述,通过弯道的正确要领是体、车自然倾斜正放车,

而不是腰部的用力,腿部压迫油箱和脚部蹬力的反压车。转弯

时的用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臀部在坐垫上的坐压力传递到后轮与

地面的摩擦力上。其相关部位只是正常的用力,如出现强用力,

在转弯时重心受到破坏失去平衡后的一种调整用力。它只是一

种应急挽救措施。

(5)路线:选择捷径路线进弯、出弯。最佳路线应考虑弯

道路面土质、路线半径、弧度、地形情况和自身驾驶特点等因

素。

简要训练方法:

(1)开始时选择平坦较松软的路面土质,进而过渡到颠簸

硬质路面。

(2)前 20课每节课作划圆练习(左右圈交替、半径由大变

小、油门逐渐加大、油门忽小忽大变化加速)。体验是否能出现

侧滑、是否规律、持续时间是否长。

(3)前 20课每节课作直线(由短线到长线)接左右转弯(大

弧度弯向九十度弯再向小弧度锐角弯过渡)和左右转弯接直线

练习。

(4)先慢速进弯,逐渐提升到快速进弯。慢速通过弯到中

高速通过弯,慢速出弯到快速出弯,进而弯中提前加速出弯。

(5)反复做练习场地→比赛路线→练习场地→比赛路线的

训练,以检验效果。

(6)由平场地练习过渡到简单越野路线和具备综合障碍的

越野路线。

(7)强调动作技术的规范化。

(8)要求通过弯道的规律性,追求通过障碍的成功率,反

- 17 -

Page 18: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对单纯的追求速度而破坏动作的质量。

2、外超高弯道:

无论是训练和比赛场地,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弯道都会出现

外超高。它是由松软的地面质地、众多的高速度大马力赛车,

通过数十圈的高速比赛方式而产生的。

经自然或人工堆积而形成的隆起弧线壁垒无处不在的典型

弯道障碍。

无标准尺寸(长、宽、高、弧形等)的障碍。

形成快、形状多、变形快的障碍。

要领:相对于平坦路面,在高速通过时技术含量高,其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视线远得多。

(2)放车早得多。

(3)重心变化低得多。

(4)动作速度快得多。

(5)动作精确性高得多。

(6)动作幅度小得多。

(7)动作协调性强得多。

(8)驾姿定位准得多。

做到以上方面,通过速度高得多。这是快之所需,快之必

须。

简要训练方法:

(1)外超高练习要慢慢来,特别是先期要控制速度,否则

会冲出外超高或向内侧抠把摔跤。

(2)先选择那些屏障高,弧形规律好,弧形适中,弧线长

的外超高练习。

(3)外超高是天然的弯道挡墙,其特点是利于大胆体会方

式身体,再转到普通弯道尝试能否放松身体,两种弯道交叉训

练。以达到技术与速度的同样提高。

(4)初练外超高时,一定要伸出平衡腿。随着速度的提高,

- 18 -

Page 19: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体会、调整平衡腿的方向、位置、角度和力度。

(五)车辙沟技术:

如起伏路一样,无处不有的一种障碍技术。有直线车辙沟

也有弯曲车辙沟。

只要是松软的沙土质和带泥水的路面,必然会出现车辙沟。

最大的特点是沟的形状、深浅度、弧形经常发生变化。

常因心理障碍容易造成失误摔跤。因此也是难得的超车机

遇的一种障碍。

要领:

1、视线:视线一定要远。如接近车辙沟时低头近视,紧盯

入沟处,它很难对准入沟,不仅影响速度,而且极易出沟。

2、驾姿:通常采用坐姿通过,直线沟如较深或较长采用蹲

姿或蹲站姿易于顺利通过。

3、档排:浅沟选档应偏高,深沟则选档低一些,易于发挥

速度。

4、动作:避免耸肩用力而牵动腰部使力,造成上身僵硬,

失去车辙沟中腰部调整功能,很难顺沟快速通过。

(1)弯道车辙沟:入沟要提前倾斜车辆,否则入沟时前后

轮难以顺着弧线沟行进。

(2)直线车辙沟行驶过程忌变线,变线必然变速,变速便

增加通过难度,往往在弯道的前段驶出车辙沟。

5、速度:顺利进入车辙沟后,轻易不要变速,应持续匀加

速,防止因变速造成轮胎抓地力的改变,难以沿沟的轨迹行驶

而出沟。

6、心理:解除对车辙沟的畏惧,心理放松带来身体放松,

有利于通过车辙沟。

简要训练方法:

1、初练车辙沟时控制速度,避免因高速在沟中失误摔跤,

造成重伤。

2、必要时制造泥泞车辙沟,强化泥泞车辙沟的训练。

- 19 -

Page 20: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六)跳跃(坎)技术:(见图 32)

越野运动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

越野运动难度高的障碍技术。

越野运动危险性大的障碍技术。

跳跃障碍有单坎跳、多坎连跳、上坡跳、下坡跳,平台跳、

转弯跳等。起跳坎和落坎的路面、长度、角度、高度及坎间距

离各种各样,并且组合变化繁多,必然对运动员的技术提出很

高的标准和要求。

要领:

1、速度:是飞跃的基础和首要前提。细分以下几种:

(1)坎前的来速:主要影响飞跃的距离而不是高度。

(2)坎面的加速:主要作用是增加飞跃的距离,同时影响

飞跃高度。

(3)出坎面的加速:主要意义是提

升飞跃的高度,对飞跃距离也产生影响。

2、跳跃结构:分起跳、空中和落地

三部分。

(1)起跳:(见图 33)

① 由坐或蹲姿转变为蹲站姿出跳。

② 上肢双臂做提拉方向把动作。

③ 下肢踝关节夹角基本不变,双膝

图32正面 图32侧面

图 33

- 20 -

Page 21: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由弯曲转伸展。

④ 脚蹬踏处在升空前是做动作时力的支撑点。

⑤ 上、下肢同步协调一致做起跳动作。

(2)空中:(见图 34)

① 上升阶段:升空时身体做整体的

舒展,双臂手稍前推送方向把,双踝关节

夹角基本不变,双膝关节夹角伸展加大,

其体位略后移并同时升高。

② 制高点阶段:此时车的前后轮在

同一水平线(其停留时间的长短由滞空时

间决定),身体各部复原正常驾姿形态,

人与车处平衡状态。它意味双手可松开方向把,双腿可脱离脚

蹬处,此时尽情享受人体在空中如飘浮般的美妙时刻。

③ 下降阶段:人体基本保持正常驾姿,上体略舒展扬起,

双臂手伸展送把(送方向把大小由下滑时人车的倾斜度决定)

(3)落地:(见图 35)

① 落地前,双臂手做提拉方向把动

作及双膝做屈伸动作,与此同时,选择

恰当时机,落地前加一把油。其作用是

帮助后避震器落地时由压缩加快转变为

伸展的过程,以减少落地时的反弹震动。

② 落地瞬间,持续加速可避免落地

后因反弹失速。

③ 落地后,双臂手与双膝自然伸展,复原正常驾姿位。

④ 落地分落平地面和下斜面两种,但都必须采用蹲站姿完

成。

落平地面:前后轮同时落地,或后轮稍先于前轮落地,此

方式落地平稳。

落下斜面:通常在连跳和平台跳出现,前后轮同时落地,

或前轮稍先于后轮落地,它区别于落平地面。此方式在下斜面

图 34

图 35

- 21 -

Page 22: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中落地平稳。

简要训练方法:

1、先进行弯道练习,而后再做跳跃训练。

2、积累了足够摩托小时,具备了熟练的基本功后再进行跳

跃练习。

3、在有相当速度及变速中蹲站位基本稳定后再作跳跃练

习。

4、先选择上坎前平坦路面,再过度到坎前的颠簸路面练习。

5、先选择上坎前有足够的提速距离和落地后有足够的降速

距离练习。

6、先做小平台跳跃和低坎单跳,再过渡到大坎大平台跳跃。

7、先练习起跳面平整,起跳面长度大于车辆轮距,再过渡

到不整齐划一的起跳面和不足两轮距的短坎跳。

8、初练选择平台高度两米以下和坎高一米以下为宜。

9、初始速度应加以控制,当出现前轮抬起过高或后轮被掀

起应减速,或终止跳跃。

10、练习中要做出明显的加、减速和上、下肢曲与伸的动

作,及清晰的速度和动作节奏。这是规范动作与技术的要求。

(七)衔接技术:

是指上一障碍结束与下一障碍出现之间的动作技术。

是完成全程中数量出现最多的一项技术。

是一项被忽视的专门、独立、重要的技术环节。

它的技术含量不低于障碍技术。

在掌握障碍技术后是提高运动成绩最不惹眼的也是最重要

的技术途径。

1、衔接构成:包括路线连接、驾姿转换、动作衔接三部分。

(1)路线连接:上一障碍结束后的线路与下一障碍出现前

的线路的连接,通常可分内线、中线、外线及其相互变线。

要领:选择通过路线的考虑因素主要有

① 路面质地条件:沙与土、干与湿、软与硬等。

- 22 -

Page 23: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② 地形条件:平坦与起伏、坡坎的角度和高度。

③ 跑道条件:弯道半径的大小、弧线的长短。

④ 人为条件:适宜自身的技术特点选择内、中、外线。

综合考量的原则是路面质地松软、地形平坦、线路短、坎

坡角度适宜及符合自身的特长选择连接的路线。

(2)驾姿转换:上一障碍的结束姿势转换成下一障碍的开

始姿势,转换式样不外乎:蹲续蹲、蹲转坐、坐接坐、坐变蹲。

要领:

① 规范化的驾姿是驾姿转换成功的前提因素。无论何种驾

姿在转换时,要做到规范化不走形,才能达到各部位为动作的

衔接做好准备。

② 驾姿的转换或驾驶位置的变化其实质是身体重心的转

移过程。它是衔接的核心,衔接中重心不到位很难实现动作衔

接的精确性。

(3)动作衔接:指收弃上一障碍动作,转换成通过下一障

碍所需动作。即是 驾姿的各部位延伸或动作的延变而不是改变。

要领:影响动作衔接的内容包括

① 动作力度的大小、强弱及力的运动方向转化。

② 动作速度快与慢的转化。

③ 动作幅度大与小的转化。

④ 动作时机早与晚的转化。

⑤ 动作节奏急与缓的转换。

只有做到动作力轻、快速、小幅、准确,并且是相关几个

动作同时重叠的做出,才是最佳的动作衔接。它很难,是每个

车手冲向运动技术顶端的漫长必经之路。

简要训练方法:

1、在静态下坐姿、蹲站姿定位后,其互相转换每天练习上

百次,要求准确到位和姿势、动作规范,它非常利于实战驾驶

的衔接。

2、路线连接从单一路线到多条路线再到变线。

- 23 -

Page 24: 摩托车越野运动驾驶训练大纲 - sport.org.cnimages.sport.org.cn/File/2014/12/09/0957275482.pdf1、下肢:蹲站姿的人体定位主要由 下肢踝关节夹角和膝关节夹角共同作用

3、必须逐个障碍进行衔接练习,不厌其烦直到熟练为止。

4、难点障碍、重点障碍应不断重复练习。

5、要做到路线、驾姿、动作三种衔接完美结合,方能体现

高超的衔接技术,从而提高全程速度的必由之路。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