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10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31 小時候回鄉探親並非甘心情 願的事!隨着自己長大,近年陪 伴老父回鄉,心中除了仍有一絲 絲的鄉情,也希望能藉此認識老 父年青時候在家鄉的人和事。 從小在宣道會教會成長的 我,也抱着一個尋索宣道會及神 學院歷史淵源的目的而參加此次 行程。隨團領隊及師長帶領我們 走過大街小巷,看見許多昔日的 建築物,也透過接觸不同人物及 2014 廣西尋根團分享 點滴尋根之情 點滴尋根之情 歷史圖片,尋索昔日校友及信徒 遊走的足跡。老師多次提到,尋 根團能夠探訪到老校友及聽他們 親口講述當年神學院的軼事,是 尋根團最有價值及有意義的事 情。人、物、事會隨着時代而過 去,但這次透過探訪幾位老校友, 從他們飽嘗風霜的臉容及勞動了 大半生的身軀,知道他們一生大 部分時間都為主吃苦,也為教會 奉上了許多,是活生生的見證及 與梧州基督教會領袖合照於母院內 朱均海 教牧進修同學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31

小時候回鄉探親並非甘心情

願的事!隨着自己長大,近年陪

伴老父回鄉,心中除了仍有一絲

絲的鄉情,也希望能藉此認識老

父年青時候在家鄉的人和事。

從小在宣道會教會成長的

我,也抱着一個尋索宣道會及神

學院歷史淵源的目的而參加此次

行程。隨團領隊及師長帶領我們

走過大街小巷,看見許多昔日的

建築物,也透過接觸不同人物及

2014 廣西尋根團分享

點滴尋根之情點滴尋根之情

歷史圖片,尋索昔日校友及信徒

遊走的足跡。老師多次提到,尋

根團能夠探訪到老校友及聽他們

親口講述當年神學院的軼事,是

尋根團最有價值及有意義的事

情。人、物、事會隨着時代而過

去,但這次透過探訪幾位老校友,

從他們飽嘗風霜的臉容及勞動了

大半生的身軀,知道他們一生大

部分時間都為主吃苦,也為教會

奉上了許多,是活生生的見證及

與梧州基督教會領袖合照於母院內

朱均海

教牧進修同學

Page 2: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第六十三期32

為後輩作了典範。開荒、吃苦、

火熱是建道的精神,從他們過去

生活的艱難、政治上為見證主受

迫逼,當中經歷許多掙扎、困苦、

流離,在分享過程中仍然見到他

們的熱淚,就知道過去他們經歷

的恩典是那麼大。

相比老校友的經歷,今天我

作為基督徒,也作為教會牧者來

說,現在的生活、經歷及事奉上

所謂的困難根本微不足道。在香

港六十歲或六十五歲是要退休的

年齡,但他們在這階段仍然努力

事奉,甚至成為事奉上的黃金時

期。他們建立教會、建立生命、

一直竭力事奉,到了今天雖然要

退下教會牧職了,但在未退下之

時仍然努力事奉。其中一位老校

友在我們這個行程的大部分時間

都隨團一起分享,足見上帝保守

她仍有健康的身體去事奉。

記起老父在回鄉的時候常

常說:「人生匆匆幾十年就過去

了……」當親身見過幾位老校友,

回到香港翻開了《我們的薦書》

一書,徐徐細味他們昔日的見證,

心中更別有感受,當人生去到暮

鼓之年,有一天仍可以跟別人分

享見證,一生中經歷上主的帶領

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願自己

也能好好珍惜事奉主的機會。

在梧州母院前拍攝全體照

Page 3: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33

我根在那裏!

2014 廣西尋根團分享

我根在那裏!

成為「建道人」之後,知道

建道「根」在廣西梧州。在學院

的安排下,我們一行二十人從深

圳出發,展開一連五天的尋根之

旅;遊走於地方與人物時空的交

織間,知道真正「建道人」為福

音的付出,老校友們真正體現建

道精神「開荒、吃苦、火熱」。

在聆聽她們講述文革時期為福音

的緣故所受的迫害時;我實在

無法用既有的言詞表達自己的感

受,只有眼裏的淚水,失控地奪

眶而出;向校友至死為主忠心的

行為致敬!

校友鍾美恩牧師由她女兒陪

同,從老遠所住的地方特意到來

與我們見面,為的是建道的情。

其後;母女與我們一起前往探訪

她的老同學鍾愛敏牧師,這個早

上,我們有機會聆聽這位被訪牧

師細細道出神在她身上的恩典。

因時間的關係,眾人不情願地與

她道別,繼續下一段旅程,探訪

另一位老校友石愈堅牧師。石牧

師因病臥床,身體虛弱未能為我

們訴說她的過去,只能緊握每位

到訪弟兄姊妹的手,鼓勵我們要

忠心服侍。最後;我們齊聲為她

唱出我們的校歌「要忠心」,然

後離開。各人懷着複雜的心情進

入旅遊車廂,就在司機把我們載

往另一個行程的當兒,沈澱那份

濃濃的建道情!

建道舊校址屹立在梧州河

西桂江與西江交滙處的西側珠山

上,偌大的建築物彷彿向山下的

人不停地訴說着它的故事,而故

事的內容,隨着曾在當中流轉過

的信徒帶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向

世人道出這位創天造地的主為愛

的緣故,甘願將祂的獨生愛子釘

在十字架上,流出祂的寶血,洗

淨世人的罪。

不錯,建道有形的根,植於

廣西梧州並遷移到香港長洲,而

無形的根,卻長在每個受其培育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進入尋索人生根源之旅,回到我

們上主那裏!

余麗霞

2012 班校友

Page 4: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第六十三期34

去年十二月初,我到了廣西

梧州建道舊址。

在蔚藍的天空下,站在灰黑

青磚牆前,仰望柔和的陽光,感

覺既陌生,又親切,似乎有一種

無形的東西,把我和這棟建築物

連在一起。原來,在神的安排下,

在建道學習,就與這些如雲彩的

見證人,有了一絲連結。當我走

在這些長廊,想想是無數前輩,

宣教士走過的,他們或遇無情的

戰火,或被政權的逼迫,為着所

信的,堅守着他們的崗位,我彷

彿感受到他們的無可奈何。

重頭戲是,我們去探望三位

學姊,她們縱然走到人生垂暮之

年,仍惦記着神的國度。在任何

的景況中,她們仍堅持為我們這

些晚輩祝福。為了更好的服侍主,

不能中的可能

2014 廣西尋根團分享

不能中的可能

鍾愛敏牧師竟然在六十五歲時再

讀神學。她雖然怕寫分享,但不

會以自己年老作為不交功課的

「擋箭牌」,甚至比其他年輕的

後輩有更好的成績。然而,她單

單把成績看作神的恩典,她們的

謙卑讓我覺得自己很渺小。

鍾美恩牧師分享時,常常

說,因為她是孤兒,是在神的恩

典下被養大的,所以要一生去服

侍神。前輩們經歷文革的悲劇後,

仍然排除萬難,重新去服侍主,

她們不斷在不可能中經歷主耶穌

的大能。這令我醒悟到我的生命

也像鍾美恩牧師一樣,是被主耶

穌用重價贖回來的,我根本無法

償還這極重的贖價,我只能奉獻

我的生命去回應那根本不能償還

的恩典。當我謙卑承認自己無力

償還時,才明白只能單靠主的恩

典去盡忠服侍。回到香港,當我

再次被實習和功課淹沒時,又再

想,我怎可能盡忠到底呢?在廣

西分享早會中,我彷彿又看見三

位學姊,她們再次以生命回答:

「倚靠主的恩典就有可能。」

林子沛

道學碩士二年班同學

同學代表致送禮物給鍾愛敏牧師

Page 5: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35

2014 廣西尋根團分享

去年十二月,筆者再隨「文

化中心」往廣西「尋根」,參觀

梧州建道舊址,走訪老校友,聽

她們的生命故事,實在如沐春風。

在筆者看來,三位梧州時期的老

校友-鍾美恩牧師、石愈堅牧師

和鍾愛敏牧師更是建道精神-

「開荒、吃苦、火熱」的最佳詮

釋。

開荒.吃苦.火熱-廣西體嘗記

開荒.吃苦.火熱-廣西體嘗記

開荒-石愈堅牧師

二十年前筆者隨「文化中

心」首訪廣西,賓陽教會新堂剛

蓋好,石牧師便與我們分享:她

打算等神學生鄭保羅弟兄畢業接

手教會後,便回到不遠的老家黎

塘開植新堂。賓陽是縣城,黎塘

是新的開發區。那時,石牧師已

是六十多歲了,卻有迦勒的幹

勁!

韓建軍

2000 班校友

團隊陪同鍾美恩牧師探訪石愈堅牧師

Page 6: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第六十三期36

石牧師的家就在黎塘教會的

對面。她最近因跌倒需臥床休養,

且罹患多種老人惡疾。數位教會

的姊妹自發輪流照顧,報答她牧

養的恩情。這位八十多歲的忠心

牧者建立了兩間教會,並且功成

身退,無私地轉交給年青的接班

人。

最令筆者感動的是,當我們

這些晚輩一一為她禱告時,她也

逐一為我們祝福禱告,彷彿我們

也是她牧養的小羊。

吃苦-鍾愛敏牧師

現場聆聽鍾愛敏牧師的分享

與拜讀《我們的薦書》中的見證

有無法比擬的吸引力。

鍾牧師的家庭在政治運動中

曾經歷慘烈的打擊。風暴過後,

廣西教會同工希望她能復出帶領

教會。因為倘若她肯出來,無疑

能堅固信徒的信心。鍾牧師在同

工們再三為她禱告後,毅然順服

上主。

鍾牧師有感自己接受的裝備

不夠(建道遷校前唸神學預科),

以六十歲高齡仍爭取到金陵神學

院學習。她是班上年紀最大的學

生,甚至連普通話也不太會說。

她要用雙倍的時間來學習,除了

上課還要借同學的筆記滕抄。除

了正常的義務工作外,她花更多

的時間靈修禱告親近主。

面對一個經歷試煉仍堅持信

仰,六十歲仍為了更好地牧養羣

羊重背書包的人,我們還有資格

說自己吃苦嗎?

火熱-鍾美恩牧師

「拿俄米養路得」是二十年

前在融安教會聽到的故事。融安

是著名的福音「石頭地」,鍾美

恩牧師來到那裏的時候只有二十

位信徒,教會完全沒有能力自養。

鍾牧師靠着婆婆的退休金養家,

努力作主工。雖然有來自各方面

的壓力,但是她毫不退縮,經常

下鄉傳福音,牧養信徒。今日融

安已有七間教堂,二千多信徒。

上述三位校友在八十年代教

會重開聚會時已是六十多歲了,

但是她們在黃昏歲月仍努力為主

工作,盡顯出「開荒、吃苦、火

熱」的建道精神。

六十多歲之時,我們會做些

甚麼呢?

Page 7: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37

華人教會人物研究研討會後記

侍奉人生路-滕近輝牧師研討會摘記

侍奉人生路-滕近輝牧師研討會摘記

有幸參與「文化中心」舉辦

的滕近輝牧師研討會,得以多角

度多面向的聆聽滕牧師忠心且富

有果效的侍奉人生,實乃一大快

事。研討會於 2015 年 1 月 17 日

假建道市區校園舉行,是日有逾

130 位同工朋友前來參與,足見

滕牧師在香港教牧及信徒會眾心

中的地位。

上午九時三十分,建道神學

院鄺成中博士宣佈研討會開始,

並由建道榮譽院長張慕皚博士領

禱,之後由建道院長梁家麟博士

發表《二十世紀華人信仰者的面

譜:滕近輝牧師的思想和事工》

的主題演講。該文將滕近輝牧師

的服侍放入二十世紀華人教會的

整個歷史光譜中,細數滕牧師對

滕近輝牧師研討會大合照

楊華

「文化中心」助理研究員

Page 8: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第六十三期38

的強烈反響,第一是 1984 年香港

基督教人士訪問北京,本來作為

領隊的滕牧師在當天竟因故未能

乘機出席;因這次研討會上不乏

當年曾親歷此事的與會嘉賓,或

跟滕牧師親身交流過的同工,所

以觸發許多一手資料的「爆料」,

引起會眾很大的興趣;第二是許

多人套用香港今時的情況,詢問

邢博士如若滕牧師面對香港的

「雨傘運動」,他會有如何的反

應,包括邢博士在內的與會嘉賓

從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解說。

下午二時,開始第二輪的

學術報告,由曾立華牧師主持。

中國神學研究院前院長周永健博

士討論滕牧師對華人神學教育的

理念,大使命中心會長陳惠文博

士發表對滕近輝牧師在世界各地

侍奉的研究,肯定滕牧師對推動

亞洲教會及普世教會的宣教運動

的貢獻。華中師範大學何明章先

生的講論主題是滕近輝牧師與香

港宣道會,主要討論滕牧師對宣

道會在服侍和事工上的貢獻與影

響。建道文化中心副主任陳智衡

博士從歷史角度探討滕近輝牧師

在二戰後的香港教會合一問題上

的立場以及貢獻。

屬靈傳統的承繼與發展,以及滕

牧師對二十世紀後半葉香港教會

走向的積極影響。梁院長認為滕

牧師是二十世紀華人福音信仰的

重要領袖,從他一生的思想和事

工,可以清楚看到華人福音信仰

所走過的路和呈現在歷史裏的面

譜。

隨之開始第一輪學術報告,

由蕭壽華牧師主持,建道陳韋安

博士從「禱告觀」的角度討論滕

近輝本身的禱告觀在整個大時代

中的位置以及其對華人禱告傳統

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蕭錦華博

士主要討論滕牧師「靈力長進」

的聖靈觀,勾勒滕牧師從三十年

代直到九十年代對聖靈及聖靈工

作的思想。黃彩蓮牧師同樣將焦

點投聚在滕牧師的聖靈觀上,主

要對比宣信博士與滕牧師兩者對

宣道會的聖靈觀的不同影響,藉

此梳理宣道會百年歷史中對聖靈

觀念的轉變脈絡。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

院院長邢福增博士發表《滕近輝

牧師與八十年代初香港福音派的

政教挑戰》一文,主題內容是香

港八十年代風起雲湧的政治浪潮

中,滕牧師的應對以及他的政教

觀。其間有兩個問題引起與會者

Page 9: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39

第三輪對話由李金強教授

主持,蔡少琪牧師首先發言,他

從神學及教牧的角度討論滕牧師

充滿積極動力的恩典論,認為滕

牧師作為一位加爾文式的恩典論

者,但卻包容溫和派的阿米念的

恩典論,這種忠於聖經的胸襟值

得我們的鼓勵與掌聲。浸會大學

郭偉聯博士從口述的一手歷史與

滕牧師本人的相關言論中,為我

們講述了滕近輝牧師對六七十年

代的青年基督徒的支持與牧養。

浸大陳士齊博士從滕牧師的一些

侍奉經歷中,給我們描繪了上一

代香港教牧優美的靈性精神。建

道高銘謙博士則從釋經立場討論

滕近輝牧師在一個聖經批判時代

依舊緊扣對聖經的忠誠與信心,

始終堅持聖經的詮釋對轉化生命

的嚮導作用。宣道出版社前社長

許朝英先生從滕牧師所留下的墨

寶見微知著,給我們展現出滕

牧師一生謙卑但卻不羈的豪邁本

性。最後滕張佳音師母在研討會

總結發言,她感謝各位同工、學

者對滕牧的積極肯定,同時也認

為我們需要在上一代的教牧同工

身上承繼許多值得學效的屬靈傳

統。陳智衡博士做最後的禱告,

宣佈研討會圓滿結束。

回顧一天緊張而又緊湊的研

討會,發現從不同面向不同角度

都可以看到滕近輝牧師對華人教

會的巨大祝福。盼望我們能更多

的發掘滕牧師的屬靈特質,將其

傳遞給我們這一代的信徒,成為

教會更持久的屬靈財富。

研討會中的分組發表論文

Page 10: 點滴尋根之情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的信徒心裏,讓它代代相傳,讓 它以「開荒、吃苦、火熱」的精 神,成為一眾同學的使命;就是 引導還未認識這位創造主的人,

第六十三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