匄家十治經濟厼究所 廐士窑尠 匄家弌非匄...

289
家治經濟究所 家非家特色校跨部門作之究 :李依錇 教授:定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ul-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國國國國 立立立立 中中中中 央央央央 大大大大 學學學學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碩士論文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研 究 生:李依錇

    指導教授:陳定銘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二 月

  • 本論文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99 年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 1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精要

    一、論文名稱: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二、作者:李依錇

    三、獎助年度:99 年度

    四、獎助金額:新台幣伍萬元整

    五、研究過程(含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等)

    本研究以北部地區特色學校為研究個案,選擇具代表性之客家特

    色學校 2 所和非客家特色學校 3 所進行深度訪談,探究偏遠地區中

    小學推動與轉型成為特色學校之作法與成效,以及採取跨部門合作的

    實務應用,希冀提供偏遠地區中小學再生發展的方向,並且喚醒教育

    當局的重視。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之中的紮根理論,使用三角交叉檢定

    法,合併運用其他資料來源,包括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主要蒐集跨

    部門合作之相關文獻,網羅包括國內外專書、期刊、博碩士論文、研

    究報告、統計資料、政府出版品、報章雜誌以及網站資料等,進行分

    析、整理、歸納與比較,對研究主題有初步的瞭解之後,再以此作為

    研究分析的基礎。另外,本研究將針對研究主題與文獻分析的初步結

    果,分別邀請實務界對話,擬邀請學校單位(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

    校長)、非營利組織(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進行深度訪談,期望能

  • 2

    夠提供本研究豐富資料以分析與歸納。

    研究範圍主要為學校單位,根據獎助基金比例、學校特色、地區

    等因素,選擇若干具代表性之特色學校進行深度訪談,相互對照與比

    較;此外,為避免訪談結果之偏頗,故邀請政府單位(C 校長曾任台

    北縣政府教育局輔導員,推動 92 學年度「特色學校方案」)、非營利

    組織(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實務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便深入探

    討學校與其他單位跨部門合作之運作模式、成效與可能遭遇之困境;

    期望透過專家與實務觀點來探討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

    之現況。

    六、主要研究發現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模式可從環境面、過程面、組

    織面與結果面四個面向探討其歷程,(一)環境面:重視特色學校的

    外部環境因素,包含面臨少子化趨勢與法規政策的影響;內部經濟因

    素,是為達到互補資源;其他非經濟因素,則有鑑於過去成功的漁光

    經驗以及 NPO 和媒體的積極倡議。(二)過程面:特色學校的理念目

    標,為維持基本的家庭功能和轉型為社區學習與文化中心;經營策略

    是善用在地人文與自然資源發展特色課程;領導者的領導能力與團隊

    經營模式,亦是邁向成功不可或缺之關鍵;遭遇的困境包含成員之間

    理念不同,人力、經費等資源的稀少。(三)組織面:以政府和學校

  • 3

    為主軸所推動之特色學校方案主要有台北縣教育局特色學校方案,以

    及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以 NPO

    推動特色學校之跨部門合作,即伊甸結合遠見雜誌籌募偏遠小學基

    金,挹注資源協助偏鄉小校活化再生。(四)結果面:各校發展獨樹

    一格的特色課程,除創造教育價值外,亦能提升行政效能與教學品

    質,使學校和社區緊密結合。

    至於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經營策略比較,客家特色學校如笨港

    國小,客家漁村文化成為學校規劃課程的方向,希冀能保存與發揚在

    地文化,以及致力發展社區課程、天文課程與客家文化課程,同時積

    極尋求合作夥伴,結合在地社區資源投入笨港社區的經營建設。非客

    家特色學校如濂洞國小,透過策略聯盟與鄰近學校聯合推動國際遊

    學,除致力發展學校本位的特色課程外,更希望吸引國外學生遊學或

    觀光,創造無可取代的小校存在價值。具體而言,推動特色學校與跨

    部門合作成效包括:整體資源增加、學生人數回流、學校轉型社區學

    習與文化中心,以及創造學校附加價值與存在價值。

    另外,根據 Alter(2006: 214-224)所提出之社會企業模型,

    依商業活動和社會方案之間的關係、目的、任務等特性,可區分為不

    同社會企業運作類型。綜合訪談結果與研究發現,本研究建構特色學

    校之社會企業模式,歸納為服務補助模式-學校推動特色學校,以及

  • 4

    社會企業連接模式-NPO 推動特色學校。(一)服務補助模式-學校

    推動特色學校:偏鄉小校轉型特色學校,透過遊學機制其特色課程除

    了可以被分享,嘉惠廣義學生之外,亦能透過行銷販賣而產生附加價

    值。在特色學校的市場供需機制中,小校一方面站在「需」的角色,

    亟需人力、物力、經費等資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卻又扮演「供」的角

    色,提供其創意、特色課程與遊學的路線,型塑社區的生存與產業空

    間,最終希冀經濟復甦後,人力、資源慢慢回流,解除小校存廢之危

    機。(二)社會企業連接模式-NPO 推動特色學校:仿效阿育王組織,

    物色在地缺乏資源但是卻具備熱情、企業家能力和見識的工作者,將

    校長視為具潛力之在地社會企業家,NPO 資助偏遠地區學校資源,透

    過資源的連結、媒體與社會大眾持續關切的力量,協助偏遠學校轉型

    特色學校並且產生附加價值,提供創新的服務,吸引遊學人潮並帶動

    社區產業復甦,進而開啟小校再生契機。NPO 社會企業連接模式可視

    為一種創新資源的開發模式,理念目標為捍衛受教權,NPO 扮演倡議

    者的角色,回應弱勢所需,希冀引起社會大眾廣大迴響,以及政策善

    意的回應和資源的釋放。

    七、結論及建議事項

    本研究參酌文獻資料與深度訪談結果,修正 Bryson、Crosby 和

    Stone(2006)所提出之跨部門合作運作模式,建構出「特色學校跨

  • 5

    部門合作模式」以及「組織面中的跨部門合作關係」。

    另外,對於政府之建議:(一)透過特色學校喚醒政府、社會大

    眾重視少子化對學校的影響,不應以學生人數等量化數據作為廢併小

    校的唯一考量標準,少子化乃整體趨勢,如何能在教育投資的效益與

    保障學生受教權益的公平性中取得平衡是相關教育政策的核心關

    鍵;(二)針對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當局相關法規、政策、經費的建

    置,正視偏鄉小校轉型特色學校的多元功能,並且提供轉型特色學校

    穩定的經費補助與人力支援,教育主管機關應編列相關經費,以充實

    教學設備與協助推廣特色課程,並且對於發展特色學校予以實質獎

    勵。

    對於學校之建議:(一)結合地方資源,促進城鄉交流,並且考

    慮學校規模、地區和歷史之因素,調整運用適切之品牌行銷策略,並

    善用媒體採訪與報導,提升特色學校之形象與知名度,進而達成特色

    學校之教育目標;(二)發展特色學校應植基於鄉土的在地文化教育,

    學校乃社區之學習與文化中心,結合地方特色融入校本課程,透過特

    色課程教學,保存與發揚在地文化,除了從小培養學童愛護家鄉的觀

    念,凝聚居民社區意識,更能吸引校內外人士參與活動;(三)學校

    方面應積極整合校際資源,建構特色學校的跨部門合作模式或策略結

    盟,挹注更多資源協助小校脫貧,活絡社區產業,創造教育產值且回

  • 6

    歸教育本質,型塑永續經營的社會企業模式;(四)校長應重視團隊

    建置與激勵,以提高學校行政運作與創營經營績效,即使受限校長任

    期亦不至影響特色學校整體發展。

    對於 NPO 之建議:(一)呼籲更多 NPO 共同響應,扮演倡議者角

    色,以社會力量關心角落文化、偏遠學校,喚醒小校存在的價值,達

    成教育脫貧的美好藍圖;(二)透過跨部門合作模式,結合其他 NPO 與

    企業,共享資源,共同關心偏遠小校活化再生。

    後續研究建議:本研究受限時間與地理因素,所選取之研究範圍

    僅限北部地區特色學校,恐有代表性不足之遺憾,在推論上有所限

    制,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將樣本範圍擴大,針對都會型、鄉村型、原住

    民型等不同地理區域之特色學校進行全面性的研究。

  • I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近年來,台灣由於少子化的趨勢,影響學校的經營發展,也導致許多

    偏遠地區中小學面臨裁併危機,除了教育選擇權被剝奪,更造成偏遠地區

    學生的多重弱勢;但偏遠地區學校自然生態資源實比都市豐富,有利於發

    展成為特色學校。基此,本研究以北部地區特色學校為研究個案,選擇具

    代表性之客家特色學校 2 所和非客家特色學校 3 所進行深度訪談,探究偏

    遠地區中小學推動與轉型成為特色學校之作法與成效,以及採取跨部門合

    作的實務應用,希冀提供偏遠地區中小學再生發展的方向,並且喚醒教育

    當局的重視。

    研究發現,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模式可分為四大面向,

    (1)環境面:重視特色學校的外部環境因素,包含面臨少子化趨勢與法規政

    策的影響;內部經濟因素,是為達到互補資源;其他非經濟因素,則有鑑

    於過去成功的漁光經驗以及 NPO 和媒體的積極倡議。(2)過程面:特色學

    校的理念目標,為維持基本的家庭功能和轉型為社區學習與文化中心;經

    營策略是善用在地人文與自然資源發展特色課程;領導者的領導能力與團

    隊經營模式,亦是邁向成功不可或缺之關鍵;遭遇的困境包含成員之間理

    念不同,人力、經費等資源的稀少。(3)組織面:以政府和學校為主軸所推

  • II

    動之特色學校方案主要有台北縣教育局特色學校方案,以及教育部推動國

    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以 NPO 推動特色學校之跨部

    門合作,即伊甸結合遠見雜誌籌募偏遠小學基金,挹注資源協助偏鄉小校

    活化再生。(4)結果面:各校發展獨樹一格的特色課程,除創造教育價值外,

    亦能提升行政效能與教學品質,使學校和社區緊密結合。

    至於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經營策略比較,客家特色學校如笨港國小,

    客家漁村文化成為學校規劃課程的方向,希冀能保存與發揚在地文化,以

    及致力發展社區課程、天文課程與客家文化課程,同時積極尋求合作夥伴,

    結合在地社區資源投入笨港社區的經營建設。非客家特色學校如濂洞國小,

    透過策略聯盟與鄰近學校聯合推動國際遊學,除致力發展學校本位的特色

    課程外,更希望吸引國外學生遊學或觀光,創造無可取代的小校存在價值。

    具體而言,推動特色學校與跨部門合作成效包括:整體資源增加、學生人

    數回流、學校轉型社區學習與文化中心,以及創造學校附加價值與存在價

    值。

    關鍵字關鍵字關鍵字關鍵字::::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紮根理論紮根理論紮根理論紮根理論

  • III

    A Study on the 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 of Hakka and

    Non-Hakka Featured School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baby bust in Taiwan has influenced schools’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many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face the crisis of cutting down and merging. The

    educational choices are deprived, and a tendency of multiple weaknesses is the

    result. However,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have richer natural resources than city

    schools. They have the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into featured schools.

    Because of this, this research used the northern featured schools in Taiwan as

    the cases for studying. We chose two Hakka featured schools and three

    non-Hakka featured schools, and bega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m. On the

    other hand,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have been

    promoting and transitioning into featured schools. Thus, we studied their

    methods and result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 We hope to provid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with a direction of renewal development and awaken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ttention.

    This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the 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 models of

    Hakka and non-Hakka featured school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facets.

    (1)Environment: They paid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featured school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s of the baby bust trend and the

    regulation policies. The internal economic factors were meant to mutually

  • IV

    complement resources. Other non-economic factors were there because of past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Yu-Gwang Elementary School and the aggressive

    promotion of the NPO and the media. (2)Process: The concept and goals of

    featured schools were to maintain the family’s basic functions and transform to

    community learning and cultural centers. Management policies were meant to

    efficiently use the local 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to develop featured courses.

    The leadership ability and team work management models of the leaders were

    indispensable keys for success. The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cluded different

    concepts between members, and the lack of manpower, funds and other

    resources. (3)Organization: “The program for featured schools” was mainly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s. It mainly contained two projects: the

    “Program for featured schools” promoted by Bureau of Education of Taipei

    County, and the “Plan of campus space ac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eatured

    schools”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public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NPO promoted the 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featured schools, and

    the Eden united with Global Views Monthly Magazine to fundraise some money

    for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Hence, resources were sent to assist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to activate and renew their campuses. (4)Results: Each campus

    developed its featured courses with unique styles. Besides creating educational

    value, featured courses can also increas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quality so that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can be more closely connected.

    Furthermore, we also compared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Hakka and

    non-Hakka Schools. Ben-Gang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was one of the Hakka

    featured schools, used Hakka culture as the school’s direction of course planning.

    They hoped that the local culture could be preserved and strongly promoted, as

  • V

    well as community courses, astronomy courses and Hakka culture cours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aggressively sought cooperation partners and united the

    local community’s resources into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Ben-Gang community.

    Liandong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was one of the non-Hakka featured schools,

    united with nearby school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tours and studies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Besides devotedly developing the school’s local and featured

    courses, there was a hope to further attract foreign students to come for tours or

    studies, thus creating an irreplaceable existing value for small schools.

    Specifically, the effects of promoting the featured schools and the 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 included: the increase of all the resources, the return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ransforming of schools into community and cultural center, and

    creating supplementary value and existing value for the schools.

    Keywords: 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 Social Enterprise, Featured School,

    Grounded Theory.

  • VI

  • VII

    謝辭謝辭謝辭謝辭

    時光荏苒,轉眼間終於也輪到我畢業了,回想撰寫論文的過程中,一

    路上有許多人的陪伴、鼓勵與幫助,讓此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心中有無

    限的感激與感動,自己實在是個有福氣的人。

    於客政所的兩年半時光,往事歷歷在目,首先,最要感謝我的指導教

    授陳定銘老師,每當遭遇挫折或寫作瓶頸時,老師總是給予諸多的鼓勵與

    協助,也承蒙老師的器重,讓我有機會跟著老師參與各項研究與計畫,拓

    展人生經驗,也學習到很多,老師凡事積極、執著與認真的態度,乃我做

    人處世的模範,謝謝老師的指導。另外,也要感謝口試委員江明修老師與

    鄭勝分老師不吝指教,對於論文疏漏及不足之處,提供許多精闢見解和修

    改方向,使本論文更臻完備。再者,謝謝客家學院的助理、學長姐、學弟

    妹與同學們的協助與陪伴,於客政所的點點滴滴將是我此生珍藏的美好回

    憶。

    在深度訪談期間,尤要感謝前笨港國小陳新平校長、前西湖國中謝傳

    崇校長、屈尺國小郭雄軍校長、和美國小張伯瑲校長與前濂洞國小鄭福妹

    校長,以及伊甸楊東昌先生的協助,提供寶貴的經驗與資料。

    於求學的各個階段,感謝許多同學和朋友們的陪伴,增添我生活的歡

    笑與色彩,尤其此生的摯友意如、慧玲與雅婷,以及親愛的澤惠和他的家

  • VIII

    人,在我痛苦煎熬的時刻給予我安心的力量和開心的動力,讓我能夠勇往

    直前、堅持下去,謝謝你們。

    最後,感謝我最親愛的爸爸、媽媽、弟弟與妹妹,謝謝家人給予最大

    的溫暖、體諒與支持,讓我能無後顧之憂的完成論文,我愛你們!

    依錇謹致

    2009 年 1 月

  • IX

    目目目目 錄錄錄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概念界定 ....................................................................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 9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7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 17

    第二節 跨部門合作理論析探 .............................................. 41

    第三節 社會企業理論析探 .................................................. 73

    第四節 特色學校創新經營 .................................................. 93

    第三章 特色學校個案析探 ........................................................ 101

    第一節 特色學校緣起、發展與方案 ................................ 101

    第二節 客家特色學校個案簡介 ........................................ 110

    第三節 非客家特色學校個案簡介 .................................... 11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23

    第一節 跨部門合作的環境面 ............................................ 126

  • X

    第二節 跨部門合作的過程面 ............................................ 134

    第三節 跨部門合作的組織面 ............................................ 147

    第四節 跨部門合作的結果面 ............................................ 1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6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6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78

    參考文獻 ........................................................................................ 181

    附錄一 特色學校深度訪談題綱 ................................................ 197

    附錄二 非營利組織深度訪談題綱 ............................................ 201

    附錄三 編號 A 訪談逐字稿 ....................................................... 205

    附錄四 編號 B 訪談逐字稿........................................................ 213

    附錄五 編號 C 訪談逐字稿........................................................ 219

    附錄六 編號 D 訪談逐字稿 ....................................................... 235

    附錄七 編號 E 訪談逐字稿 ........................................................ 243

    附錄八 編號 F 訪談逐字稿 ........................................................ 255

  • XI

    圖圖圖圖目錄目錄目錄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 ........................................................................................... 14

    圖 1-2 研究流程圖 ........................................................................................... 16

    圖 2-1 跨部門合作服務配置的連續體 ........................................................... 42

    圖 2-2 跨部門合作關係類型 ........................................................................... 56

    圖 2-3 跨部門合作前提、過程與結果之組織圖 ........................................... 61

    圖 2-4 成功的合作聯盟所需具備的因素 ....................................................... 62

    圖 2-5 跨部門合作過程 ................................................................................... 64

    圖 2-6 跨部門合作的架構圖 ........................................................................... 68

    圖 2-7 社會企業的五個連續譜 ....................................................................... 78

    圖 2-8 社會企業光譜 ....................................................................................... 80

    圖 2-9 嵌入式社會企業 ................................................................................... 88

    圖 2-10 綜合型社會企業 ................................................................................. 88

    圖 2-11 外部式社會企業 ................................................................................. 89

    圖 2-12 服務補助模式 ..................................................................................... 91

    圖 2-13 市場連接模式 ..................................................................................... 92

    圖 2-14 服務創新的面向 ................................................................................. 99

    圖 3-1 笨港國小願景圖 ................................................................................. 111

  • XII

    圖 3-2 西湖國中「社區再造、夢想起飛」方案架構圖 ............................. 114

    圖 5-1 特色學校服務補助模式 ..................................................................... 173

    圖 5-2 特色學校社會企業連接模式 ............................................................. 174

    圖 5-3 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模式 ................................................................. 176

    圖 5-4 組織面中的跨部門合作關係 ............................................................. 177

  • XIII

    表表表表目錄目錄目錄目錄

    表 1-1 訪談對象一覽表 ................................................................................... 13

    表 2-1 跨部門合作之相關研究整理 ............................................................... 18

    表 2-2 社會企業之相關研究整理 ................................................................... 31

    表 2-3 特色學校之相關研究整理 ................................................................... 38

    表 2-4 共同合作的形式 ................................................................................... 43

    表 2-5 跨部門合作/公私協力的定義 ........................................................... 49

    表 2-6 跨組織關係的情境決定因素 ............................................................... 52

    表 2-7 跨組織合作動機表 ............................................................................... 53

    表 2-8 協力的形式及治理的規則 ................................................................... 59

    表 2-9 公私協力關係類型 ............................................................................... 60

    表 3-1 教育部 96 年優選學校 ....................................................................... 103

    表 3-2 「偏遠小學基金」審查委員 ............................................................. 106

    表 3-3 95 年度第一屆「偏遠小學基金」學校名單.................................... 108

    表 3-4 96 年度第二屆「偏遠小學基金」學校名單.................................... 108

    表 4-1 研究編碼類別表 ................................................................................. 124

    表 4-2 笨港國小跨部門合作 ......................................................................... 151

    表 4-3 博幼基金會、永齡基金會與 TVBS 關懷台灣基金會課輔機制比較159

  • XIV

    表 5-1 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模式綜合歸納表 ............................................. 168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緒論緒論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近年來,隨著新生兒出生率銳減,以及鄉村地區人口嚴重外移,導致

    偏遠學校招生人數逐年下降,也直接影響學校的經營。根據監察院 2004

    年提出的「教育部預算分配檢討」1調查報告,顯示截至 92 學年度全國各

    縣市有 561 所迷你中小學,平均一個教師僅教 6 個學生(全國平均教 19

    個),全台合計學生人數僅有 3 萬多人,每名學生每年耗費的教育人事資源

    達 14 萬多元(全國平均約 10 萬),只要裁倂一所迷你中小學,每年至少可

    以省下近千萬元人事成本。故基於迷你學校不符成本效益原則、不利學生

    學習等理由,監察院建議教育部應行文建議各縣市政府,裁併百人以下的

    小校,以節省這些迷你學校預估每年高達 51 億元的人事經費。

    甚至行政院主計處為了鼓勵各縣市政府廢併校,在中央對各縣市教育

    設施補助經費中,列入裁併校補助項目。其中規定,「凡有裁併校(班)者,

    每併一班,第一年補助 60 萬元;每併一校,第一年補助 120 萬元。連續補

    助三年,第二年及第三年補助額度各為第一年的 2⁄3 及 1⁄3」。1999 年至 2005

    年,共有 109 所學校被裁併,2006 年 9 月開學後,則有 35 所學校被裁併,

    1資料來源:陳木城、鄭同僚(2007)。政大 NPO-EMBA 2007 年度主題論壇;柳暗花明:偏遠小學再

    生契機。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2

    總計在跨世紀的 6 年之中,全台有 144 所學校悄悄退場了;即便如此,根

    據 2006 年底的統計,未來還將有超過 576 所學校、3 萬 6 千名以上的學生,

    必須繼續面對學校消失的恐慌。

    有關裁併小校議題一出現就廣受各界批判與省思,包括:民主行政與

    效率行政;偏遠地區大多有經濟弱勢與隔代教養的問題,學校裁併將使他

    們的教育選擇權被剝奪,造成偏遠地區學生的多重弱勢,亦擴大了城鄉差

    距,也違反憲法保障人民的受教權;從地方文化及社區意識的觀點分析,

    偏遠學校多為社區的文化傳承中心,是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場域,當倂校之

    後降級為分校,自身文化勢必遭到取代,形成文化再製現象,忽略維護文

    化多元性的價值。

    為了捍衛小校學生權益,各界紛紛群起響應,包括《遠見雜誌》第 243

    期(2006)「我的學校不見了:上學好難」專題,更是大篇幅報導此現象,

    並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募款,設置「偏遠小學基金」,期望透過小額

    基金的支持,激發偏遠學校的創意,活化學校與當地社區的結合和發展,

    同時讓欠缺資源的社會企業家獲得實質協助,以回應更多邊緣弱勢的呼

    聲。

    進一步思考,已廢併校者多屬偏遠,人文與環境均有不同,資源卻比

    都市更豐,故有利於發展「特色產業」。綜上所述,本研究旨在觀察與探究

  • 第一章 緒論

    3

    台灣地區偏遠學校因應裁併小校政策與招生人數不足等困境,乃採取推動

    與轉型成為特色學校之作法與成效,並探討在推動特色學校過程中,學校

    如何與社區、企業、非營利組織、媒體、地方公部門等結合、如何善用當

    地社會資源以及合作過程可能面臨的困境;透過深度訪談將理論與實務對

    照,希冀提供教育當局具體建議將特色學校作為後續施政的重點,期望達

    到民主行政、公平正義、公共利益、公民參與等核心價值的實踐。

    而特色學校的呈現在客家地區,例如:桃園縣笨港國小,利用當地客

    家漁村的特色,讓學生了解當地客家漁民的文化等,可知特色學校的在地

    性文化推廣,扮演社區的文化與社會教育中心。非客家地區例如:台北縣

    和美國小,以休閒的方式發揮學校教育的價值,結合社區人力與產業資源,

    利用在地獨特的海洋自然生態發展海洋遊學課程,與社區密切結合且互利

    共榮,目前已經成為台灣知名海洋特色學校。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4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前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擬有三項研究目的:

    一、論述跨部門合作的相關概念、範疇與理論,以及社會企業相關理

    論析探,作為特色學校推動方案的理論基礎。

    二、透過特色學校個案析探,瞭解學校與社區、非營利組織、企業(媒

    體)、政府等跨部門合作實務應用情況、運作方式以及遭遇的困境。

    三、綜合理論與實務經驗,檢視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推動的差異,

    以及析探偏遠學校發展特色學校之成效,復以提出可行之經營策略與建議,

    俾供政府當局與學校經營者推動特色學校方案之參考。

    另外,本研究擬對下列問題提出解答:

    一、特色學校的跨部門合作模式為何?社會企業模式為何?

    二、學校如何與社區、非營利組織、企業(媒體)、地方政府等跨部門

    合作方案?以及合作過程可能面臨的困境為何?

    三、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之差異為何?偏遠學校發展特色學校之成

    效為何?對國民中小學教育發展之影響性為何?對當地社區之影響性為何?

    具體經營策略與建議為何?

  •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概念界定概念界定概念界定概念界定

    壹壹壹壹、、、、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

    合作(collaboration)一詞源自於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具有「負面」的

    意涵,意指「通敵」;但近年來大多持以「正面」的觀點,意指與他人共事

    (working together with others)(Huxham, 1996: 1;陳恆鈞、張國偉,2006:

    3)。另外,依《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的解釋,合作悉指「和他

    人共同工作,特別是指不同專業、學科間的人一起工作」(Neufeldt, 1990)。

    Abramson 和 Rosenthal(1995: 1479;鄭怡世,2001:177)認為「合

    作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由一群原本各自分散、獨立的人或組織為解決共

    同的問題或為達成共同的目標而開始結合;合作的特徵是參與者之間產生

    互利、互惠、互賴、協力行動及聯合生產的關係;理想上,合作需要參與

    者之間自發性地發展出共同的理想、工作程序及工作架構,同時彼此問也

    共同分享工作、資源與報酬」。

    鄭怡世(2001:177)指出「合作是行動取向的,是指涉一群人或組織

    為達成共同目標而採取特定行動的過程的總稱;而跨部門合作是指兩個以

    上的組織為達成共有的目標,所進行的合作行為」。

    彭朱如(2000)界定跨部門合作關係為「一種介於市場與層級之間的

    混合性組織,涉及二個或二個以上組織之間,較持久的連結或交換關係,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6

    藉由組織間資源的流動或情感的交流,以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個別組織所

    無法達成的目標」。

    綜合上述學者觀點,本研究認為跨部門合作應具備以下特徵:

    一、複數組織:涉及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組織。

    二、動態的過程:為達成共同的目標而結合,包含參與者之間互利、

    互惠、互賴、協力行動以及聯合生產的關係。

    三、集體的力量:為完成共同目標,需有組織之間的互相投入及依賴。

    四、資源交換:組織之間資源和情感的彼此連結或交換。

    五、混合性組織:為一種介於市場與層級之間的混合型組織。

    貳貳貳貳、、、、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社會企業

    台灣的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認為社會企業一般是指設立宗旨強

    調社會公益理念,且具營利事業型態的事業,不論原本是營利事業或是非

    營利組織所成立的營利事業。社會企業強調可憑藉著有效的營運模式,一

    方面可以獲利,持續服務發展;另一方面,更可以透過日常營運協助整合

    資源,解決主要社會發展問題。另外,社會企業不論原本是營利事業或非

    營利機構,都包含下列主要特色:

    一、著重以企業家的精神來從事社會公益行動,把公益慈善行動當作

    2資料來源: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http://www.himalaya.org.tw/Page_Show.asp?Page_ID=365;2008 年

    3 月 18 日檢索。

  • 第一章 緒論

    7

    是「事業」來經營,視為是對社會大眾中長期的社會投資承諾。預防及協

    助解決社會發展問題,不光是短暫的社會服務或一次性的捐贈。

    二、強調計畫中長期所衍生的「社會效益」乘數效應,而不光是慈善

    情懷或組織形象的滿足。

    香港社會企業資源網3,定義社會企業:不是純粹的企業,亦不是一般

    的社會服務,社會企業透過商業手法運作,賺取利潤用以貢獻社會。它們

    所得盈餘用於扶助弱勢社群、促進社區發展及社會企業本身的投資。它們

    重視社會價值,多於追求最大的企業盈利。

    社會企業聯盟(Social Enterprise London, 2002;鄭勝分,2005)亦指

    出,社會企業係為一種全新的企業典範變革,由非營利組織所運作,並生

    產能夠實踐其使命的資本,乃基於永續性及企業精神的新典範。事實上,

    此種新改革運動並非僅是營利行為或追求財源自主性的表象,其隱含傳統

    非營利組織概念的重塑,為非營利組織注入更多的活力及創新能力,社會

    企業試圖扭轉傳統非營利組織缺乏效率、服務或生產品質不佳、公共服務

    欠缺選擇及補充角色的刻板印象。

    綜合上述學者觀點,本研究認為社會企業應具備以下特徵:

    一、以社會任務為導向的組織,以企業家精神來從事公益行動。

    3資料來源:社會企業資源網 http://www.socialenterprise.org.hk/chi/;2008 年 3 月 18 日檢索。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8

    二、最終符合社會目的,生產能夠實踐其使命的資本。

    三、重視社會價值多過於追求盈利,強調計畫中長期所產生的社會效

    益乘數效應。

    四、兼具永續性與企業精神的創新典範。

    參參參參、、、、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特色學校

    「特色學校」別於其他學校之處,就客觀條件而言,指學校所在的地

    區,其自然或社會環境、歷史、文化傳統的差異、學校資源的分配;就主

    觀層次而言,指校長對學校教學目標選擇及教育價值取向,個人閱歷、教

    育思想等。必須整合社區及教職員工等資源,在辦學型態有意識的選擇與

    創新,這些特色必須能符合實際環境,尋求長期穩定的發展,且有利教育

    品質提昇的特殊辦學模式(曾坤輝,2007:6)。

    本研究所界定之特色學校係指教育部所推動之偏遠小型學校轉型特色

    學校之國民中小學;包含教育部優選之特色學校,例如:笨港國小、屈尺

    國小(同時為伊甸補助學校)、和美國小以及西湖國中;台北縣優質特色學

    校則為濂洞國小(同時為伊甸補助學校)。

  • 第一章 緒論

    9

    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範圍與限制範圍與限制範圍與限制

    壹壹壹壹、、、、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之中的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該方法

    論最早係由 Glaser 和 Strauss 在 1967 年所提出,主張透過有系統的蒐集和

    分析資料的研究歷程之後,從資料所衍生而來的理論。在此一方法中,資

    料的蒐集、分析和最終形成的理論,彼此具有密切的關係。理論衍生於資

    料,將一系列的概念聚合在一起,更為接近現實(Strauss & Corbin;吳芝

    儀譯,2001:19)。

    若從紮根理論發展的縱剖面來看,其焦點層次由下到上依次為:資料、

    概念、範疇、理論以及貫串其中的關係主軸。而研究者針對與自身相關或

    感到興趣的主題,不斷地就資料進行思索、比較、分析、歸納、概念化並

    加以串連、架構,最後再將隱藏於實際資料中的理論透過研究者的理論觸

    覺(theory sensitivity)4挖掘出來(潘慧玲,2004)。

    為了建立理論,紮根理論更提供了一套有系統的思考和概念化資料的

    4所謂理論觸覺,指的是研究者本身的一種人格特質,一種能察覺到資料中意義精妙之處,有能力去賦

    予資料意義,能了解、區分相關與不相關的事物並有洞察力,是研究者在面對資料時所展現出來的一種

    概念化能力,理論觸覺能幫助我們發展出紮根的、濃密的、統合良好的理論(Strauss & Corbin;徐宗國

    譯,1997)。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10

    方式,透過理論性抽樣(theoretical sampling)5,並對資料進行開放編碼(open

    coding)、主軸編碼(axial coding)和選擇編碼(selective coding)等,來

    統整資料中的條件、脈絡/行動和結果,試圖理解和說明許多存在於人類

    社會之複雜現象(Strauss & Corbin;吳芝儀譯,2001)。

    所謂「開放編碼」,意指用以界定資料中所發現之概念,及其屬性和面

    向的分析歷程。開放編碼的目的,就是在研究的現象中發現範疇並給予名

    字,並進而找出它的性質與面向。所謂「主軸編碼」,關連類別與次類別的

    歷程,稱為「主軸」,因編碼係圍繞著某一類別的軸線來進行,並在屬性和

    面向的層次上來連結類別。主軸編碼的目的,是把開放性抽樣及譯碼所發

    現的範疇及其副範疇,更明確的聯合在一起,並在其間尋找變異過程的證

    據。所謂「選擇編碼」,意指統整與精鍊理論的歷程,選擇編碼的目的在於

    把資料裡的範疇,依面向層次統合成一個理論。在研究者不斷浸淫於資料

    中,進行理論性思考、譯碼,以及書寫摘記的過程中,慢慢地就會發現核

    心範疇(core categories),選擇性譯碼的工作就在於發展核心範疇(Strauss

    & Corbin;吳芝儀譯,2001;徐宗國譯,1997)。

    另外,紮根理論的資料蒐集方式經常使用「三角交叉檢定法」

    5所謂理論性抽樣,指的是以「已經證實與形成中的理論具有相關的概念」為基礎而做的抽樣,也就是

    說,抽樣的對象要能夠顯現出與理論相關性的事件與事例。採用理論性抽樣,可以使概念間的理論性特

    質越完整,概念間的理論性關聯越清楚(Strauss & Corbin;徐宗國譯,1997)。

  • 第一章 緒論

    11

    (triangulation),以確保蒐集資料的品質,即是利用不同資料來源去分析

    資料的可信度(蕭瑞麟,2006:183-184),透過持續的蒐集資料、交叉檢

    驗,直至達到理論性飽和(theoretical saturation)為止。

    因此,本研究採用三角交叉檢定法,合併運用其他資料來源,包括文

    獻分析與深度訪談,茲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文獻分析法文獻分析法文獻分析法文獻分析法

    文件蒐集可用來核對其他來源資料的真實性,如果發現蒐集來的相關

    公眾資料或私人文件,與參與觀察或深度訪談得來的資料互相矛盾,研究

    者即應作進一步地探索(江明修,2000:106)。

    據此,本研究擬蒐集跨部門合作之相關文獻,網羅包括國內外專書、

    期刊、博碩士論文、研究報告、統計資料、政府出版品、報章雜誌以及網

    站資料等,進行分析、整理、歸納與比較,對研究主題有初步的瞭解之後,

    再以此作為研究分析的基礎。

    二二二二、、、、深度訪談法深度訪談法深度訪談法深度訪談法

    「訪談」顧名思義就是,研究者「尋訪」、「訪問」被研究者並且與其

    進行「交談」和「詢問」的一種活動。訪談是一種研究性交談,是研究者

    通過口頭談話的方式從被研究者那裡搜集(或者說「建構」)第一手資料的

    一種研究方法(陳向明,2002:221)。訪談就好像是「一種有目的性的交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12

    談對話」,訪談可以作為獨當一面的研究取徑,也可以作為某一研究採用的

    多項方法當中的一種方法(Marshall & Rossman;李政賢譯,2006)。

    因此,本研究將針對研究主題與文獻分析的初步結果,分別邀請實務

    界對話,擬邀請學校單位(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校長)、非營利組織(伊

    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進行深度訪談,期望能夠提供本研究豐富資料以分析

    與歸納。

    貳貳貳貳、、、、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主要為學校單位,根據獎助基金比例、學校特色、

    地區等因素,選擇若干具代表性之特色學校進行深度訪談,相互對照與比

    較;此外,為避免訪談結果之偏頗,故擬邀請政府單位(C 校長曾任台北

    縣政府教育局輔導員,推動 92 學年度「特色學校方案」)、非營利組織(伊

    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實務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便深入探討學校與其他

    單位跨部門合作之運作模式、成效與可能遭遇之困境;期望透過專家與實

    務觀點來探討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現況,茲將深度訪談對

    象歸納整理如表 1-1。

  • 第一章 緒論

    13

    表表表表 1-1 訪談對象一覽表訪談對象一覽表訪談對象一覽表訪談對象一覽表

    組織類型 組織名稱 受訪者職稱 代碼 訪談日期

    客家特色學校 笨港國小 校長 A 2008/7/9

    客家特色學校 西湖國中 校長 B 2008/6/24

    特色學校 屈尺國小暨廣興分校 校長 C 2008/4/17

    特色學校 和美國小 校長 D 2008/4/2

    特色學校 濂洞國小 校長(曾任台北縣政

    府教育局輔導員)

    E 2008/8/15

    非營利組織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研發處專員 F 2008/8/21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繪。

    參參參參、、、、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符合本研究之個案頗豐,但多數位於偏遠地區,受限於時間與地理因

    素,本研究對象主要針對北部地區特色學校,包含台北縣新店市屈尺國小、

    貢寮鄉和美國小、瑞芳鎮濂洞國小,以及桃園縣新屋鄉笨港國小與苗栗縣

    西湖鄉西湖國中,但與其他地區所推動之「特色學校」仍有差異,因此本

    研究之結果在提供政策規劃參考時,有其區域性之限制。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14

    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研究架構與流程研究架構與流程研究架構與流程

    壹壹壹壹、、、、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

    本研究擬以 Bryson、Crosby 和 Stone(2006)提出之跨部門合作運作

    模式,以及 Alter(2006)所提出之社會企業模型為理論基礎,以此探究學

    校、社區、政府、非營利組織與企業之間跨部門合作的運作模式與互動關

    係,透過三角交叉檢定法持續蒐集資料、交叉檢驗,直至理論性飽和,並

    且嘗試修正理論,補足不足之處,建構符合此個案的跨部門合作與社會企

    業模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如圖 1-1 所示。

    圖圖圖圖 1-1 研究架構圖研究架構圖研究架構圖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繪。

    修正修正修正修正

    跨部門合作

    模式、社會企

    業模型

    建 構 跨 部 門建 構 跨 部 門建 構 跨 部 門建 構 跨 部 門

    合作合作合作合作、、、、社會企社會企社會企社會企

    業 在 特 色 學業 在 特 色 學業 在 特 色 學業 在 特 色 學

    校運作模型校運作模型校運作模型校運作模型

    跨部門合作

    特色特色特色特色

    學校學校學校學校

    NPO

    社區 企業

    政府

  • 第一章 緒論

    15

    貳貳貳貳、、、、研究流程研究流程研究流程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首先確定研究主題,陳述研究動機、目的、問題

    與研究範圍;接著廣泛蒐集文獻,針對國內外專書、期刊、博碩士論文、

    研究報告、統計資料、政府出版品、報章雜誌以及網站資料等,進行文獻

    回顧與探討,提升研究理論與個案的瞭解,以此作為紮根理論發展概念之

    基礎;接下來根據理論抽樣的結果,進行深度訪談;待深度訪談告一段落

    後,開始進行資料分析,此階段包括編碼與歸類的工作;最後,建構概念,

    提出結論與建議;此時,可能出現分析結果未達理論飽和的情況,則再次

    回到理論抽樣階段,此一循環將持續到理論飽和為止。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圖如圖 1-2 所示。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16

    圖圖圖圖 1-2 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繪。

    紮根理論

    確定研究主題

    文獻探討

    理論抽樣

    深度訪談

    資料分析(編碼與歸類)

    概念建構

    結論與建議

    理論

    飽和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針對跨部門合作相關理論與文獻作探討,尋求支持或補強本

    研究的觀點、論述與證據。本研究旨在探討特色學校與政府、企業、非營

    利組織、社區等不同部門合作、互動的過程,這裡所指的跨部門合作涉及

    公私協力與社會企業議題,於下分別作探討;第一節為相關文獻檢閱,蒐

    集並加以分析與本研究相關之國內研究,包含跨部門合作、社會企業與特

    色學校之文獻;第二節為跨部門合作理論析探,包括跨部門合作之內涵、

    動機、類型、模型與優缺,並進一步探討公私協力概念;第三節探討社會

    企業理論,包含社會企業之內涵與功能、類型、運作模式以及困境;第四

    節為特色學校創新經營概念。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相關文獻檢閱相關文獻檢閱相關文獻檢閱

    茲將與本研究相關之國內期刊與博碩士論文研究蒐集整理並敘述如下,

    共包含三大主軸,分別為跨部門合作(公私協力)、社會企業與特色學校。

    壹壹壹壹、、、、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公私協力公私協力公私協力公私協力))))的相關研究的相關研究的相關研究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分別以「跨部門合作」、「跨組織合作」、「公私協力」與「夥伴

    關係」等關鍵字搜尋文獻。根據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與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18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檢索結果,截至目前(2008 年 10 月),

    有關跨部門合作之期刊與博碩士論文研究共有百餘篇,研究成果相當豐富,

    但限於個人時間、能力所及與篇幅因素,擬僅就其中與本研究主題較為相

    關部分加以探討。以下分別敘述具代表性之論文與期刊研究概要,檢索結

    果整理如表 2-1。

    表表表表 2-1 跨部門合作之相關研究整理跨部門合作之相關研究整理跨部門合作之相關研究整理跨部門合作之相關研究整理

    作者 年代/出處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重點

    彭朱如

    王維元

    張錦文

    黃松共

    1997

    中原學報,

    第 25 卷第 4

    從跨組織關係

    理論觀點探討

    醫院間的合作

    策略

    文獻分析法 探討醫院組織為因應環境變化

    所投入的跨組織合作關係。在

    理論方面,以文獻探討方式回

    顧有關跨組織合作關係的定

    義、理論背景、動機及決定因

    素、類型、動態發展過程、及

    其優缺點等議題;在實務方

    面,則依據理論的涵意提出醫

    院之間可行的跨組織合作策略

    包括加入協會、聯合分擔服

    務、及聯合經營。

    鄭怡世 1998

    東吳大學社

    會工作學研

    究所碩士論

    台灣非營利組

    織與企業組織

    合作募款模式

    之探討-以福

    利服務輸送型

    組織為例

    深度訪談法 發現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組織合

    作募款的模式大致有:金錢的

    捐贈、透過產品的合作、透過

    通路的合作、贊助公益廣告、

    人力資源的投入、專業或服務

    資源的提供、舉辦募款活動,

    以及運用企業內部週邊的資

    源。

    一個合作募款活動的方案規劃

    大致是環繞著「管理圈」這個

    概念的計劃、執行以及評估三

    個階段來進行。而決策是否進

    行合作募款活動則可能有「主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

    責單位篩選-CEO 決策」、「單

    獨決策」、「集體決策」、以及「分

    散決策」四種不同的模式。而

    整個合作募款活動最關鍵的因

    素,則是組織文化、實際決策

    者、以及業務承辦人員。

    蘇洺賢 2000

    靜宜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我國非營利組

    織之跨組織合

    作關係類型及

    管理機制探討

    問卷調查法 一、當跨組織合作關係的組織

    資源投入愈明顯時,會較適合

    採用關係機制來管理。

    二、當跨組織合作關係的非組

    織資源投入愈明顯時,會較適

    合採用科層機制來管理。

    三、而當跨組織合作關係的資

    源有結合使用時,當組織資源

    投入愈明顯,且非組織性資源

    亦明顯時會較適合採用結合關

    係及科層機制來管理。

    四、當跨組織合作關係的資源

    投入皆不明顯時,採用市場、

    關係及科層三種機制來結合併

    用管理。

    蔣裕榮 2001

    靜宜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跨組織合作關

    係中夥伴轉換

    影響因素之研

    深度訪談法 一、合作夥伴間,當雙方組織

    文化存在差異性時,易導致夥

    伴轉換。二、合作夥伴間,個

    別組織對於合作案專案負責人

    之授權程度高低與否,並不影

    響夥伴轉換。三、合作夥伴間,

    當雙方合作案的策略目標重要

    程度一致性存在差異性時,易

    導致夥伴轉換。四、合作夥伴

    間,當合作關係從不對等相依

    變成對等相依關係時,易導致

    夥伴轉換。五、合作夥伴間,

    當原本存在的行為相依關係不

    再存在時,易導致夥伴轉換。

    六、合作夥伴間,當雙方存在

    競爭相依關係時,易導致夥伴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20

    轉換。七、合作夥伴間,當雙

    方對合作夥伴的資源依賴程度

    降低時,易導致夥伴轉換。八、

    合作夥伴間,當與合作夥伴的

    交易成本提高時,易導致夥伴

    轉換。九、合作夥伴間,當雙

    方對合作夥伴的信任程度降低

    時,易導致夥伴轉換。十、合

    作夥伴間,若對合作關係的支

    配權力降低時,易導致夥伴轉

    換。

    鄭怡世 2001

    社會政策與

    社會工作學

    刊,第 5 卷

    第 1 期

    民間福利服務

    輸送型組織與

    金業組織合作

    募款經驗之探

    深度訪談法

    參與觀察法

    文件分析法

    採用切入實務工作者經驗層次

    的研究策略,深度訪談具有合

    作募歡活動經驗的民間福利服

    務輸送型組織及企業組織的重

    要關鍵人士,並整理、歸納出

    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助力與阻

    力因素。同時也從這些助力與

    阻力因素中,萃取並建立探索

    性的互動模型:「權力模型」、

    「利益模型」,以及「力利模

    型」;同時研究發現影響合作募

    款活動的關鍵因素是「組織文

    化」。

    嚴秀雯 2002

    國立台北大

    學公共行政

    暨政策研究

    所碩士論文

    政府與非營利

    組織夥伴關係

    之研究-以台

    北市獨居老人

    照顧為例

    文獻分析法

    深度訪談法

    研究發現經費與非營利組織服

    務提供並非絕對關係、在地化

    的重要性、志工存續性問題、

    政府介入獨居老人照顧程度

    低。另外,研究各別對政府與

    非營利組織提出建議,非營利

    組織方面:一、透過非營利組

    織來扶植社區意識;二、尋求

    新資源;三、完整的志工訓練

    機制;政府方面:一、重視政

    府部門橫向的整合;二、積極

    鼓勵民間團體參與;三、提升

    民間志工相關權益;四、建立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民間團體參與方案執行之評估

    機制。

    王秀燕 2003

    東海大學社

    會工作學研

    究所碩士論

    志工管理者之

    經營管理理念

    與組織間合作

    意向相關性研

    問卷調查法 研究主要目的在研究志工管理

    者在志願服務組織間合作意向

    所扮演的角色關係,特別是志

    工經營管理者的個人特質、經

    營管理理念、合作取向三者與

    合作意向的關係。

    鄭杰榆 2004

    國立台北大

    學社會工作

    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建構非營利組

    織間夥伴關係

    -以中華社會

    福利聯合勸募

    協會攜手計畫

    為例

    深度訪談法

    文件分析法

    研究發現,組織間關係是一種

    動態的、程度間的差異,並發

    展出「社會福利服務組織間夥

    伴關係模式」,以關係中 14 個

    面向做為組織在建構夥伴關係

    之前、關係發展中,雙方關係

    程度的依據。

    張榮農 2004

    國立政治大

    學企業管理

    研究所博士

    論文

    非營利組織策

    略合作之研究

    -以台灣農會

    為例

    深度訪談法 一、合作內涵涉及高度投入共

    同性時,兩種非營利性質之策

    略合作型式可以透過可接受之

    合作規範、建立共同標準、資

    訊對等溝通,以及能力不足補

    救措施來提升合作夥伴配合共

    同投入意願。

    二、合作內涵涉及低度投入可

    衡量性時,可以賦予投入較多

    之合作機構主導資源利用方向

    之決策權以維持其投入意願。

    三、涉及高度產出共同性時,

    可以透過共同品質控管、不符

    標準產出配套處理措施及外部

    誘因來提升合作夥伴配合共同

    產出要求之意願。

    四、至於涉及低度產出可衡量

    性時,可以透過目標達成度評

    核措施、外部專家專業認定及

    可接受之利益分配方式來協調

    合作夥伴關係。

    孫郁婷 2005 非營利組織的 深度訪談法 一、藉由策略聯盟的合作夥伴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22

    國立中山大

    學傳播管理

    研究所碩士

    論文

    策略聯盟方式

    探討-以忘憂

    草憂鬱防治協

    會為例

    關係所連結或取得的資源,是

    非營利組織賴以生存及發展的

    重要因素,不僅可以降低組織

    單打獨鬥必須承擔的市場競爭

    風險,也能同時為組織確立發

    展方向,作為領導者內部管理

    的準則。

    二、非營利組織應該主動出擊

    尋求各界的有利資源並妥善運

    用,透過策略聯盟的合作機制

    將觸角延伸到公、私領域,突

    顯與政府單位、學術機構及民

    間企業之間的平等互惠條件,

    積極強化合作協力關係。

    江響芳 2005

    東海大學社

    會工作學研

    究所碩士論

    非營利組織與

    企業進行募款

    方案合作聯繫

    溝通之探究

    文獻分析法

    深度訪談法

    一、組織合作前之各自立場:

    非營利組織以時間、人力是否

    能配合作為抉擇合作的主因。

    組織雙方能順利合作,曾有過

    的互動經驗對於順利合作皆有

    助益;而關鍵人物引薦是非營

    利組織讓募款方案順利搭上線

    的重要媒介。

    二、合作進行中的溝通狀況:

    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所提供的資

    源裡,企業在公益活動上的方

    針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的投入,

    而通路提供成為企業經常提供

    的資源之一。

    三、合作結束後的感想與期

    待:非營利組織與企業認為合

    作意義包含截長補短、自我突

    破與獲得對方認同感三部分。

    四、與合作聯繫溝通相關的主

    題:組織之間關係經營的方式

    可透過雙方活動情報的交換、

    參與對方活動,以及做好續約

    準備三種方式。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許世雨 2005

    第三部門學

    刊,第 3 期

    建構非營利組

    織與企業合作

    關係之研究

    文獻分析法

    深度訪談法

    問卷調查法

    提出成功的合作聯盟所需具備

    之因素,分別為:瞭解並支持

    對方組織文化與需求、雙方的

    合作意願強烈、雙方擁有良好

    的組織形象、雙方領導者與人

    員的支持、政府與社會大眾的

    支持、彼此持續的投入、傳播

    媒體的宣導以及合作過程的管

    理。並提出針對非營利組織、

    企業與政府之建議。

    陳恆鈞

    張國偉

    2006

    公共行政學

    報,第 19 期

    組織協力與組

    織績效之研究

    -以雲林縣蔬

    菜產銷班為例

    問卷調查法 以雲林縣蔬菜產銷班為例,研

    究產銷班與農政單位之間相互

    協力的程度是否與班組織績效

    具有相關性。探討內容主要包

    括:一、建構協力運作模型;

    二、以協力運作模型闡釋農政

    單位與產銷班的互動關係;

    三、進一步運用多元迴歸分析

    方法,針對組織協力各項成分

    以及組織績效之間的相關性進

    行分析。研究發現具有顯著影

    響者,包括:「承諾」、「信任」、

    「公平」、「能力」、「夥伴關係」

    以及「組織運作方式」;四、依

    據研究發現,提出政策建議以

    及未來研究方向。

    徐弘燕 2006

    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教育

    事業創新經

    營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非營利組織與

    學校合作策略

    滿意度之研究

    -以慈濟基金

    會為例

    文獻分析法

    問卷調查法

    探討慈濟基金會與桃園縣國小

    合作策略方案實施的現況、國

    小教師對於慈濟基金會與學校

    合作策略各層面的滿意度、整

    體滿意度及合作策略滿意度與

    關聯性。研究發現:一、慈濟

    基金會與學校合作策略方案實

    施現況良好,以「靜思語教學」

    執行程度最高。二、桃園縣國

    小教師對於合作策略滿意度及

    整體滿意度的現況是良好的。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24

    三、不同性別、學歷、職務及

    服務年資的桃園縣國小教師對

    合作策略滿意度之知覺感受並

    無顯著差異。四、不同性別、

    學歷及職務的桃園縣國小教師

    對整體滿意度之知覺感受並無

    顯著差異。五、不同宗教信仰

    在合作策略滿意度及整體滿意

    度有顯著差異。六、不同服務

    年資在整體滿意度上有顯著差

    異。七、不同學校規模在合作

    策略滿意度及整體滿意度有顯

    著差異。八、合作策略滿意度

    與整體滿意度具有正相關。

    邱靖娟 2006

    南華大學非

    營利事業管

    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從社會企業觀

    點探討地方博

    物館合作關係

    ─以「台北縣立

    鶯歌陶瓷博物

    館」為例

    深度訪談法 一、影響組織合作關係之因

    素,除了資源的因素外,領導

    者的人際關係與組織形象亦是

    重要的影響因素。二、動態的

    合作關係:組織的活動是動態

    的,因此組織之間經由活動而

    形成之合作關係亦是動態的。

    且隨著組織階段性發展,其與

    外部組織的合作關係與合作對

    象亦有所不同。三、社會企業

    觀點的思考:此研究提出經濟

    價值、社會價值、創業精神及

    地方發展等四個面向為構成社

    會企業之要素,以作為組織評

    估形成合作關係形式與檢視合

    作效益之參考架構,避免經營

    者落入單面向思考之侷限。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貳貳貳貳、、、、社會企業的相關研究社會企業的相關研究社會企業的相關研究社會企業的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社會企業的議題,目前尚屬新興研究議題,有許多相似的用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5

    語包括:產業化(commercialization)、市場化(marketization)或商業化

    (businesslike)等,其中以社會企業的概念最為多數學者所採用(陳定銘,

    2007a:122)。因此,本研究分別以「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產業化(商

    業化、事業化及企業化)」等關鍵字搜尋文獻。根據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

    士論文資訊網」與「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檢索結果,截至目

    前(2008 年 10 月),共有三十六篇有關社會企業之碩士論文,一篇博士論

    文,以及十篇期刊。以下分別敘述具代表性之論文與期刊研究概要,並將

    完整檢索之結果整理如表 2-2。

    一一一一、、、、 郭亞陵郭亞陵郭亞陵郭亞陵((((2007)。)。)。)。社會企業運作方式及可行性分析社會企業運作方式及可行性分析社會企業運作方式及可行性分析社會企業運作方式及可行性分析----以台北市庇護工以台北市庇護工以台北市庇護工以台北市庇護工

    場為例場為例場為例場為例。。。。

    採用深度訪談法及文獻分析法,藉由文獻的探討來了解國內外庇護工

    場的現況和相關理論,透過深度訪談及觀察國內庇護工場,尤其是在各縣

    市推動身心障礙就業的主要財源-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裡,歷年來餘額及

    支出數目最高的台北市實際情形,並且同時參考歐美國家社會企業之相關

    作法,期望能在相關資料分析、理論及實務的對照之後,提供台灣庇護工

    場一個全新的觀念。

    研究發現,新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通過之後,對庇護工場造成的

    影響有:(一)統一交由勞政機構管理;(二)經營者和個案之間為僱傭關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26

    係,必須遵守勞動基準法的相關規定;(三)開始自負盈虧,定位不再模糊

    不清;(四)新舊法銜接過渡期,相關規定尚未臻完整。而庇護工場目前經

    營所面臨的困境有:(一)人事成本居高不下;(二)新法適應不良;(三)

    缺乏經營實務的相關經驗與人才。之後探討庇護工場轉型為社會企業所必

    須具備的要素為:(一)以企業家的精神來從事社會公益行動;(二)為了

    最終的社會目的而從事營利事業;(三)長期經營;(四)至少半數的收入

    是來自於交易而非政府補助或捐款;(五)同時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目標。

    二二二二、、、、 蕭盈潔蕭盈潔蕭盈潔蕭盈潔((((2002)。)。)。)。非營利組織事業化非營利組織事業化非營利組織事業化非營利組織事業化----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

    採用次級資料分析及深度訪談法,藉由次級資料分析的方式,釐清社

    會企業的概念,並從文獻中分析國外社會福利機構在開辦事業化可能會有

    的優勢與挑戰。佐以深度訪談的方式,選擇國內四個社會福利機構:勵馨

    社會福利基金會、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及陽光社

    會福利基金會,藉由其發展事業化的經驗,建構出目前台灣剛剛起步的非

    營利組織事業化發展概況。並且探討政府的規範與輔導對對社會福利機構

    事業化運作的影響,以及事業化對非營利組織的組織結構與運、人力資源

    管理、社會工作倫理及價值的影響。

    研究發現,非營利組織事業化的優點為:提高機構財務的穩定性、提

    高服務的品質、提供工作機會給弱勢人口群及促進組織的專業化。缺點: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7

    組織文化的衝突、事業化業務與機構使命的連結性、造成市場的不公平競

    爭、非營利組織的免稅優惠及對組織內部管理的影響。而從深度訪談資料

    中,發現我國社會福利機構認為事業化業務對機構具有多重意義,不但可

    以讓機構有較穩定的財務來源,給予案主完善的服務,也可為成為機構和

    大眾之間的窗口。

    三三三三、、、、 鄭勝分鄭勝分鄭勝分鄭勝分((((2005)。)。)。)。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

    比較歐美社會企業的發展經驗,以資台灣社會企業類型建構之依據,

    而從歐美社會企業發展經驗發現,對於社會企業所面臨之「認同困境」、「認

    知困境」,及「合法性困境」,至今仍舊缺乏完整性的分析架構,故研究依

    據歐美社會企業三大發展困境,從環境、結構,及功能三個面向,建構分

    析歐美社會企業的分析架構,試圖釐清歐美社會企業的內涵。而對於社會

    企業在台灣應用所面臨的「實踐困境」,則可在此分析架構下,透過歐美發

    展經驗的比較,檢視社會企業在台灣應用的可行性。

    採取深度訪談法,選取以基金會為主體的社會企業為個案作為訪談對

    象;包括:喜憨兒基金會、伊甸基金會、陽光基金會以及彭婉如基金會。

    研究目的在於從歐美各國發展經驗,析探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現況,並據

    以建構適合台灣社會企業的類型與研究建議。

    四四四四、、、、 洪久雅洪久雅洪久雅洪久雅((((2003)。)。)。)。我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研究我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研究我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研究我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研究。。。。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28

    採用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訪法,探究產業化對我國非營利組織之影響,

    研究提出三個重要面向:募款議題、組織使命、部門互動。「募款議題」重

    要因素包括:政府補助、個人捐贈、及企業與其他非營利組織的贈與;研

    究發現,政府補助的來源包含中央及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係以專案的方式

    申請補助,較無地域性差別,而地方政府的補助主要來自於勞政系統之身

    心障礙者就業基金或公辦民營方式承接政府業務,故政府不會因為非營利

    組織從事營利行為而影響補助;從經費變化研究發現政府補助並不會不因

    基金會的營利收入而減少,反而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故非營利組織產業

    化收入與政府補助間呈現正向關聯;從租稅優惠研究發現,對於非營利組

    織營利行為並無租稅減免等優惠措施,而主管機關則抱持支持租稅減免的

    立場。再者,「組織使命」的重要因素包括:促進慈善目標達成及正當性危

    機;研究發現,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目前雖然尚與組織目標契合,但未來不

    能排除因「量變」產生「質變」的風險。最後,「部門互動」之重要因素則

    包括:競爭與合作;研究指出,對非營利組織與企業而言,競爭壓力來自

    於資源競逐,而公平的競爭機制仍有待建立。

    五五五五、、、、 金金金金玉琦玉琦玉琦玉琦((((2003)。)。)。)。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新途徑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新途徑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新途徑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新途徑----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

    之可行性研究之可行性研究之可行性研究之可行性研究。。。。

    採用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法,以國外模式與經驗比對台灣非營利機構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9

    現況,在概念與實務的對照下,探討台灣非營利事業發展公益創投與社會

    企業的可行性與模式。文獻中發現,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雖是新名詞,但

    嚴格來說並不是完全新的概念與做法。將之與訪談個案的資源發展與管理

    實務運作的情形以及商業化業務或行為加以對照,發現這些機構的實務經

    驗、經營知識、生產技術與服務輸送,或多或少反映了公益創投與社會企

    業的執行模式。研究中從國外成功案例歸納出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成功要

    素,包括:提供價值的創造、具專業能力經理人員與董事會以及豐富的投

    資與經營經驗、專注於特定領域、良好的知名度與公信力。

    六六六六、、、、 陳定銘陳定銘陳定銘陳定銘((((2006)。)。)。)。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析探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析探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析探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析探::::以喜憨兒基金會為例以喜憨兒基金會為例以喜憨兒基金會為例以喜憨兒基金會為例。。。。

    研究提出,強化非營利組織的使命,和重視產業化運作過程的透明化

    與正當性。以喜憨兒基金會的產業化作為個案探討,而其產業化運作型態

    包括:社會企業暨產業化業務、專案契約競爭,以及捐款收入(與企業互

    動)等,從喜憨兒基金會的努力過程且獲得社會大眾肯定而言,可說是非

    營利組織產業化的範例。

    七七七七、、、、 鄭勝分鄭勝分鄭勝分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

    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分析架構的建立,釐清社會企業的概念。研究依據

    歐美社會企業研究文獻,從分析指標及組織型態雙向度指標,將社會企業

    歸納成兩大發展途徑,包含非營利組織的師法企業途徑,及企業的非營利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30

    途徑。前者可細分成以偏經濟面的商業化,其目的在於彌補傳統財源的缺

    口,故核心價值在於交叉補貼理念的展現,及偏社會面的社會創新,係指

    師法企業精神,據以強化本身的體質,進而解決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品質

    危機;而後者則包含偏向經濟面的企業社會責任,企業透過公共形象的塑

    造,介入非營利領域,以求企業的永續發展,及偏向社會面的社會合作社,

    主要為解決高失業及社會疏離問題,透過非營利互助體制的設計,進而達

    成扶貧之效。

    八八八八、、、、 陳定銘陳定銘陳定銘陳定銘((((2007b)。)。)。)。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基金會以財團法人基金會以財團法人基金會以財團法人基金會

    為例為例為例為例。。。。

    以質化研究深入探究分析,針對國內非營利組織運用社會企業化經營

    進行析探,並以喜瑪拉雅基金會、陽光基金會、心路基金會、喜憨兒基金

    會、富邦慈善基金會、信誼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個案進行

    深度訪談,以瞭解其社會企業實際運作狀況,且配合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

    化相關理論,析探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策略。

    研究發現我國非營利組織普遍對社會企業化,採取肯定與正面的態度,

    而在經營策略上可以歸納為社會企業化的經營理念、管理途徑、行銷策略,

    以及財務結構;而在社會企業化議題與課責機制中,論述社會企業化的目

    標置移、政策工具、法律規範,以及公信力、公開化與透明化等課責機制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1

    的建立。最後,研究採取 Martin 和 Osberg 界定社會企業型態,並將之分

    成社會服務提供者、社會行動者,以及社會企業家精神等三大類,但是三

    者之間是混合型態呈現,而非單一型態運作,如此才能發揮真正的社會企

    業精神。

    表表表表 2-2 社會企業之相關研究整理社會企業之相關研究整理社會企業之相關研究整理社會企業之相關研究整理

    (共計四十七篇,三十六篇碩士論文,一篇博士論文,十篇期刊)

    作者 年代 研究主題 出處

    張上仁 2001 非營利組織社會活動商業化之研究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盈潔 2002 非營利組織事業化-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

    學系碩士論文

    陳金貴 2002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 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19

    金玉琦 2003 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新途徑-公益創投與

    社會企業之可行性研究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竣傑 2003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社會企業機制綜合架

    構規劃之研究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久雅 2003 我國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

    學系碩士論文

    劉寶娟 2003 非營利組織企業化之研究-以社會福利組

    織為例

    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

    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

    論文

    李艾佳 2003 第三部門發展新趨勢-非營利組織產業化 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22

    邊育騰 2004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玲伶 2004 非營利事業產業化-以新港文教基金會與

    新港客廳為例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詠婷 2004 由非營利組織產業化指標建構看產業化程

    度與組織經營關係-以台灣農會為例

    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32

    葉晉玉 2004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之

    研究-以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執行行政院勞

    委會多元就業經濟型方案為例

    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姿宜 2004 非營利組織從事企業化營業活動對員工工

    作滿意、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

    以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佳瑩 2005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

    灣地區身心障礙社會福利機構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

    所碩士論文

    曹永奇 2005 社會企業的社會經濟運作之探討-以主婦

    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

    所碩士論文

    鄭勝分 2005 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

    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翧緹 2005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過程公共關係策略之研

    究-以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個案為例

    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

    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蔡秀純 2005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對社會福利組織之衝擊

    -以私立天主教聖心教養院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苑芳 2005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發展對志工組織承諾之

    影響─以身心障礙團體為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

    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吟紋 2005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行銷管理之研究-以我

    國財團法人基金會為例

    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芬 2005 不同類型非營利組織商業化行為之研究 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