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大學校長續任評鑑校務說明書140.123.13.96/president/continue/103/5_1.pdf ·...

130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Aug-2020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i

    國立中正大學校長續任評鑑校務說明書

    目 錄

    壹、報告人簡歷……………………………………………………………………. 1 一、個人基本資料……………………………………………………………….. 1 二、學術獎勵及榮譽事項……………………………………………………… 2貳、前言………………………………………………………………………………. 3參、治校理念………………………………………………………………………… 5肆、現任治校成果績效…………………………………………………………… 8 一、學術研究方面……………………………………………………………….. 8 (一)發展各學院特色………………………………………………………….. 8 (二)重視年輕學者的養成……………………………………………………. 12 (三)獎勵優秀教師 ……………………………………………………………. 16 (四)建立跨領域合作平台……………………………………………………. 18 (五)頂尖大學研究中心……………………………………………………….. 20 (六)促進產學合作及技術推廣…………………………………………….. 21 (七)加入台灣綜合大學系統………………………………………………… 27 (八)拓展國際合作及交流……………………………………………………. 29二、教學發展………………………………………………………………………… 35 (一)中正航海王_生涯定向、自主學習系統平臺…………………….. 35 (二)教學方法改善與創新……………………………………………………. 36 (三)跨域學習整合……………………………………………………………… 38 (四)深耕廣植美學知能與設計創意能力……………………………….. 39 (五)通識教育創新與變革……………………………………………………. 39 (六)強化續留績優學生……………………………………………............... 42 (七)教師評鑑…………………………………………………………………..... 43 (八)系所評鑑…………………………………………………………………….. 45 (九)學生資訊能力提昇.…………………………………………………....... 45 (十)學生英外語能力提升………………………………………………....... 46 (十一)強化學生輔導與追蹤機制…………………………………………. 49 (十二)生活教育…………………………………………………………………. 51三、行政與服務方面…………………………………………………………..... 53 (一)組織改造…………………………………………………………………….. 53 (二)綠色與節能校園………………………………………………………….. 53 (三)硬體設施與建設………………………………………………………...... 56 (四)校園資訊服務……………………………………………………………… 58 (五)提昇圖書館服務及藝文發展……………………………………........ 62

  • ii

    (六)強化媒體溝通……………………………………………………………... 66 (七)運動休閒服務..………………………………………………………........ 68伍、續任任期之規劃…………………………………………………………….. 70 一、研究發展……………………………………………………………………... 70 (一)校級研究計畫…………………………………………………………....... 70 (二)院級研究計畫…………………………………………………………....... 76 二、教學發展……………………………………………………………………... 77 (一)精進國際學術交流……………………………………………………..... 77 (二)強化續留績優學生……………………………………………………..... 78 (三)落實跨領域學程制……………………………………………………..... 79 (四)建置國際優質學園……………………………………………………….. 80 (五)推動網路大學…………………………………………………………....... 81 (六)優化通識教育……………………………………………………………… 82 三、行政支援……………………………………………………………………... 83 (一)提升學校聲譽…………………………………………………………....... 83 (二)充實校園實體設備……………………………………………………….. 85 (三)提昇圖書館設備………………………………………………………….. 86 (四)積極發揮技轉效能………………………………………………………. 87 (五)獎勵產學合作……………………………………………………………… 88

    (六)獎勵傑出教師……………………………………………………………… 88附錄一 97-103 年校園工程…………………………………………………... 90附錄二 97-103 年本校重要新聞一覽表…………………………………. 97

  • iii

    圖 目 次

    圖 1:歷年姊妹校數目.............................................................................. 30圖 2:95-102 學年度應屆畢業生資訊能力測驗通過率................... 46圖 3:98-100 學年度校外通過英檢趨勢成長圖................................ 48圖 4:91-102 學年度學士班通過英檢趨勢圖..................................... 48圖 5:96-102 學年度諮商人次成長圖................................................. 49圖 6:預警輔導人數圖............................................................................. 50圖 7:預警學生改善情況圖.................................................................... 50圖 8:近十年校園一般廢棄物年產量................................................... 55圖 9:近十年校園資源回收量................................................................ 55圖 10:每年紙本及線上簽核數量暨比例圖........................................ 60圖 11:近期紙本及線上簽核數量暨比例圖........................................ 60圖 12:綠色能源生活教育推廣園區計畫整體分工架構.................. 71圖 13:綠色能源生活教育推廣園區計畫具體發展方案.................. 72圖 14:偏鄉地區高齡社會研究與行動概念及進一步運用.............. 74

  • iv

    表 目 次

    表 1:97-102 學年度教師發表學術著作獎勵人數暨金額............... 16表 2:本校教師近六年校外獲獎名單................................................... 17表 3:97-103 年本校簽署之合作機構................................................. 22表 4:97-103 年國內外專利申請與核准件數.................................... 23表 5:97-103 年技術移轉授權成果..................................................... 23表 6:97-103 年建教合作推動事項暨成果........................................ 24表 7:97-103 學年度 Incoming 交換學生人次總體檢................ 31表 8:91-103 學年度 Outgoing 交換學生人次總體檢................. 31表 9:96-103(上)學年度外國學生總人數統計.................................. 32表 10:100-103 學年度學士班僑生(含港澳生)報到人數統計表.. 34表 11:跨領域學分學程實施現況......................................................... 38表 12:強化續留績優學生具體措施..................................................... 42表 13:強化續留績優學生─98 至 103 學年度辦理情形................. 42表 14:各年度評鑑辦理情形.................................................................. 44表 15:97-103 年空間活化成果........................................................... 63表 16:人文及社會科學圖書研究學門及主題................................... 63

  • 1

    壹、報告人簡歷

    國立中正大學校長基本資料表

    一、個人基本資料

    姓 名 中文:吳志揚

    性別 ■男

    英文:Jyh-Yang Wu □女

    聯 絡 地 址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 168 號

    E - mail 信箱 [email protected]

    電 話 公:(05)2720400 傳 真 (05)2723358

    服 務 機 關 名 稱 專兼任 職稱(級) 到 職 年 月

    國立中正大學 兼任 校長 2008/02-至今

    中正大學數學系 專任 教授 1993/08

    學 校 名 稱 院系所 學位名稱 領受學位年月

    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 數學系 博士 1987/09 -1989/08

    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碩士 數學系 碩士 1986/09 -1987/08

    台灣大學數學系學士 數學系 學士 1980/09 -1984/06

    服 務 機 關 名 稱 專兼任 職稱(職級) 任職起訖年月

    美國馬里蘭大學數學系 專任 助理教授 1989/08-1992/07

    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系 專任 副教授 1992/08-1993/07

    國科會自然處(數學) 兼任 審議委員 1993/08-1995/07

    國立中正大學

    數學系暨數學、應數及統計所

    兼任 系主任、所長 1997/08-1999/07

    國立中正大學 兼任 教務長 2001/05-2003/01

    大學招聯會多元入學專案檢討小

    組 兼任 召集人 2002/08-2003/01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委員會 兼任 考試委員 2002/08-2003/07

    國科會數學中心 兼任 中心委員 2003/01-2008

    國科會自然處(數學) 兼任 諮議委員 2003/01-至今

  • 2

    中華民國數學會 兼任 常務理事 2008/01-至今

    彰雲嘉大專校院聯盟 兼任 理事 2008/02-至今

    臺灣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學會 兼任 榮譽理事長 2008/12-至今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兼任 主任委員 2008/02-至今

    陸軍軍官學校 兼任 校務發展顧問 2010/01-至今

    嘉義縣政府 兼任 縣政顧問 2010/02-至今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兼任 董事 2010/05-2011

    南科產學協會 兼任 監事會主席 2012/3-至今

    南科產學協會精密機械推廣委員會 兼任 主任委員 2012/3-至今

    臺灣工業與應用數學會 兼任 監事 2012/06-至今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兼任 常務委員 2012/8-至今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 兼任 理事 2012-至今

    嘉義大學 兼任 校務發展顧問 2013-至今

    教育部試辦大學校院自我評鑑結果

    審查認定小組

    兼任 委員 2014/05-至今

    二、學術獎勵及榮譽事項(含服務及貢獻)

    授獎單位 獎勵名稱及內容 時間 備註

    美國國科會(NSF) 研究獎助 1989-1992

    世界數學學會(IMU) 青年學者獎助 1994

    國科會 傑出研究獎 1993-1995 1995-1997

    國立中正大學 傑出研究獎 1995

    教育部 指導學生參加第 47 屆國際數學

    奧林匹亞競賽為國爭取榮譽 2006

    國立中正大學 研究傑出特聘教授 2007-2011

    國立中正大學 講座教授 2012-今

  • 3

    貳、前言

    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

    這幾年擔任校長的生活可說規律而忙碌,很快的竟然已將近七年。看著校務逐

    步推動,帶給我們很大的成就感。作為校長,首要工作無非為大家營造一個沒

    有後顧之憂的支持環境,也就是選擇適合學校發展的背景音樂。讓學子得到應

    有的鍛鍊、教師可自由研究教學、所有努力工作的人可以期待收成。另外一個

    重要工作,是建立大家互補性的合作關係,使團隊不成為個人的牽制,而是幫

    助,這對於由各種人才組成的學府尤其重要。相信大家可藉此報告書,略窺我

    們這幾年的發展成果。

    為了營造這樣的支持環境,在研究方面,我們鼓勵各學院發展特色研究,以資

    深教授協助年輕學者的養成,建立團隊研究的氛圍;校方則建立大型跨學院研

    究團隊,對外爭取經費。其中「前瞻製造系統研究中心」已在 100 年爭取到教

    育部頂尖大學計畫補助。後續我們將持續應全球變遷趨勢,就高齡化社會、犯

    罪、能源、環保、資料庫運用、人工智慧等重大議題提案,發揮本校優勢。

    在教學方面,透過教育部教卓計畫的經費挹注,我們有許多開創性的措施。「中

    正航海王」計畫整合了課程地圖、性向與職涯輔導軟體、學習活動等資源,讓

    同學們藉由單一登錄可隨時檢視學習情況、搜尋資源,建立自己專屬的檔案。

    我們也推動更彈性的學制、開設跨領域學程、客製化學程、鼓勵創新教學。因

    應國際化人才需求,增加全英語學程、國際雙聯學位、海外交換生、外語課程,

    也是我們重要的工作。根據統計,本校畢業生平均英語檢定成績,已遠高於一

    般國立大學學生平均值。

    在行政方面,我們特別在校園資訊服務上有許多改革,本校校園網路頻寬為全

    國大學之冠,學校網站幾經改版,隨時提供校園最新資訊,近來也新增雲端存

    取服務及行動版本。公文、差勤管理、財產管理等行政系統已全面電子化,以

    提升行政效能。圖書館閱聽環境進行了數次裝修,今年並納入藝文中心,提供

    師生更完整的研究及文化活動服務。我們也陸續完成教育二館、清江教育推廣

  • 4

    中心大樓的興建,另外創新大樓也即將完工啟用,第三期學生宿舍亦規劃興建

    中,以滿足師生的空間需求。

    我們在 100 年與成大、中山、中興大學合組「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分享圖書課

    程資源,在研究與師生交流上也逐步展開,未來將集結四校之力,拓展國際合

    作。同時,我們海外姊妹校數目及實質的師生互訪均逐年增加,未來我們將籌

    設國際學院,對國際訪問學者、學生,提供更友善的國際環境。

    然而在所有的校務推動工作中,最難的是文化。什麼是一所大學應有的文化呢?

    我認為那是一種擺脫庸俗的自由。學術的自由不是漫無目的的漂泊,而是不斷

    掙脫現狀的創新。這是我期待的屬於中正大學的文化。期望每位學生能在此養

    成獨立的生活態度與判斷力,成為堅強而自由的人;教師能得到適當的支持,

    無懼的進行創新研究;所有的人都能在此成長,發揮潛能、互相幫助與尊重。

    我還常想起小時候,站在嘉南平原金色的稻田前,仰望天際的情景。一個大學,

    必須面對社會、面對世界及面對未來,為國家社會培育有用的人才。願我們一

    起努力。

    校長

    民國103年10 月 30 日

  • 5

    參、治校理念 一、重塑「自由多元」、「積極創新」的校風

    學術自由、尊重多元價值、積極創新的精神,是一所現代優質大學應

    有的校園文化。這是我們應持續追求的目標,以期建立本校的優良傳

    統。要落實這個精神,推動校務須重視溝通協調,多鼓勵、多關懷,

    並擴大教職員工與學生的決策參與。

    二、回歸「行政支援教學與研究」的優良傳統

    一所大學最核心的工作在教學與研究,因此發展的重心應在各學院、

    系所與研究中心。積極而務實地推動各項行政工作,以協助教學與研

    究單位的發展。提高行政效能,整合資源,主動發掘問題、解決問題,

    勇於任事以開創學校的新氣象。

    三、發展各學院的特色

    中正大學是一所人文與理工並重的綜合大學。要提升中正大學的聲

    譽,必須協助各學院爭取資源、強化各學院的功能,並發展各學院的

    自我特色,期提升各學院的教學與研究表現,進而提高在相關領域的

    學術地位。

    四、重視年輕學者的養成

    年輕學者是一個大學永續經營的生力軍。在其到校服務起,即應在教

    學、研究與生活各層面給予協助,以提升其在教學與研究的工作表

    現,進而使其對學校有高度的歸屬感,並願意長期留在中正大學服務。

    五、推動「通識與專業並重」的學生培育計畫

    強化通識中心的組識功能,以落實通識教育的規劃。加強各學系的專

    業訓練,持續推動跨領域學程。增加大學生與研究生到相關企業參訪

    與實習的機會,並加強職前教育訓練,以培育出具有人文關懷與專業

    競爭力的畢業生。

  • 6

    六、建立跨領域合作的平台

    跨領域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已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建立跨領域交

    流的平台,以增加不同領域教授合作交流的機會。逐步整合各學院、

    系所研究資源,並建立跨領域研究團隊,對外積極爭取資源,以推動

    各項研究計畫。

    七、提高經費使用的績效

    健全學校的財政制度,增加校務基金的透明度,加強預算與結算的功

    能。落實經費稽核委員會的功能。注重經費使用的適當性,方能提高

    經費使用的績效。「開源節流」才能有利於學校的永續經營。

    八、營造優質的工作與學習環境

    學校是全體教職員工與學生工作學習的地方。營造一個具人文氣息且

    優質的校園環境,不只能提升教學、研究與學習的效能,更能培育人

    才。創造一個相互尊重、和諧而敬業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及留住更

    多優秀的教師與學生。

    九、強化與校友的聯繫

    本校的畢業校友已達萬人以上。校友在社會上的表現與成就,是學校

    辦學成效的重要指標。加強與校友的聯繫,使學校與校友的發展相輔

    相成、互惠而緊密的關係。如此,必能贏得校友對母校的持續支持與

    回饋。

    十、加強與各大學的合作

    中正大學是一所相對年輕的綜合大學。要提升學校的教學與研究表

    現,必須加強與國內外各大學的合作交流。尤其與鄰近的成功大學、

    中山大學與中興大學等校合作形成南台灣的人文與科技研究聯盟,共

    同促進南台灣的學術發展。

  • 7

    十一、增進與社區的互動

    「公共服務」是大學不可忽略的社會責任。公共服務可從鄰近社區做

    起。中正大學身處雲嘉地區,如何縮短城鄉落差,加強與地方政府合

    作,鼓勵師生服務鄉里,關懷鄰近社區發展與協助弱勢學童學習,是

    我們可以回饋社會最好的方式之一。

    十二、促進產官學的合作

    本校可與成功大學合作進駐南科,並與經濟部、嘉義縣政府合作,協

    助大埔美工業區的開發,以促進產學合作;人文與社會領域亦應積極

    參與各級政府委託的研究合作計畫,以提升本校研發能力,及增加師

    生實務的經驗。

  • 8

    肆、現任治校成果績效 一、學術研究方面

    本校發展定位為研究型綜合大學,我們的首要目標為建立各學院研究

    特色,並進一步由校方結合各學院資源,切合時代脈動,成立跨領域

    研究團隊,以對外爭取大型計畫。此外,對內我們特別重視年輕學者

    的養成,鼓勵教師的傳承分享,以建立團隊合作的氣氛;對外我們則

    加強與其他學術機構的合作,並藉由產官學結盟,實現本校對社會的

    責任。

    (一)發展各學院的特色

    本校目前有七學院,分別為: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工學院、

    管理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總計 29 學系、45 碩士班、29 博士

    班、學生總數 11,989 人、專任教師 529 人。在校務發展規劃上,為

    因應各院性質不同,本校在十分有限的年度預算的情形下,提撥部分

    校務基金補助各學院發展特色。各學院之重要措施及成果說明如下:

    1. 文學院

    (1) 推動華語教學:100 年-103 年承辦僑委會中華函授學校「遠距華

    語文師資線上培訓課程」,培訓 261 名海外現職中文教師,遍及

    全球五大洲 30 多國。

    (2) 結合認知心理學,參與「偏鄉高齡社會研究」跨領域研究,以健

    康高齡者、高齡失智症長者等不同的高齡研究族群,作為長期追

    蹤研究「老化與認知」研究。

    (3) 籌設「媽祖文化研究中心」,整合工學院、社科院資源,就雲端

    服務、國際推廣、社區發展、學術研究等四方面,提供各地媽祖

    廟與所屬社區相關服務。

    (4) 進行兩岸文史調查,發展中國中古史研究。

    (5) 鼓勵教師成立研究群執行研究計畫,執行 19 個計畫,出版專書 8

    本。教師獲得本校學術著作獎勵計 111 人次。

  • 9

    2. 理學院

    (1) 院士講座及學術研討會:自 97 年 5 月起辦理國內外院士講座計

    14 場,邀請中研院翁啟惠院長、伍焜玉、吳成文、鄧大量、劉

    國平、蔡瑞胸、伊林院士及 Professor John、Suppe James R.

    Sneyd、John Coey、Donald G. Truhlar、趙東元、支志明、陳

    運泰等歐美、大陸等國家院士來訪。近 5 年舉辦國際及國內學術

    研討會共 28 場。

    (2) 產學合作:鼓勵教師參加產學媒合會及酌予補助經費。近 5 年來,

    在物理磁性、奈米生物、生化及綠色化學等研究成果表現卓著,

    除獲得科技部奈米國家型計畫以外,民間財團企業包含中鋼公

    司、秀波電子公司、俊懋企業公司及工研院等,鄰近醫療單位如

    嘉義長庚醫院、嘉義基督教及大林慈濟醫院積極合作,共執行產

    學合作計畫 10 件,總經費約 8 千萬元。

    (3) 跨領域計畫:自 99 年度起,公開徵求院內教師跨領域研究計畫,

    每年申請案為 2 至 4 件,經計畫外審及院教評會或複審委員會審

    議後,99 至 103 年共核定跨系或跨領域計畫 13 件,執行總經費

    計 1206 萬元,並定期辦理交流座談會,由計畫主持人分享期中

    或期末報告,以追蹤執行進度及研究成果。

    (4) 學生壁報論文競賽及跨領域專題計畫:鼓勵學生參與研究工作,

    訂定「國立中正大學理學院學生論文壁報競賽活動辦法」,定期

    於每年 6 月份舉辦全院學生論文壁報比賽,參加學生包含研究生

    及學士班專題生,自 99 年至 103 年連續辦理 5 年,參賽論文計

    433 篇,參加師生人數 790 人,遴選出 50 篇優良作品及 81 篇

    佳作。

    (5) 為鼓勵學士班學生參與研究工作,由不同專業領域之教師共同指

    導,增進學生跨領域學習,於 102 年訂定「國立中正大學理學院

    跨領域指導專題生補助辦法」,以院屬學士班二年級以上學生為

    對象,由二名分屬不同學系或同一學系不同專業領域之教師共同

    指導,實施 2 年,提出申請計畫 9 件,核定補助 6 件,參與師生

    18 人。

  • 10

    3. 社科院

    (1) 申請科技部「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近 6 年累計

    獲得補助金額達新台幣 48,609,000 元,建立研究圖書之特色典

    藏。

    (2) 偏鄉高齡社會研究推動與法規改革: 規劃整合院內人力,組成偏

    鄉高齡社會研究團隊,向科技部提出整合型研究計畫申請,並聘

    任博士後研究人員,負責相關研究議題整合、資料的蒐集研究

    等。也鼓勵各系發展各自課程特色,加強訓練學生有關高齡人口

    之各項認知、行為改變、政策發展、健康照護、制度建構等內容。

    (3) 教學研究空間改善:進行老舊建築物及設備整修,自 102 年度陸

    續進行照明、排水系統、研討會議室、門窗、及公共空間之裝修,

    同時添購 e 化教學設備、多功能創意教室、會議室設備,提供師

    生更好的研究學習環境。

    4. 工學院

    (1) 積動跨領域整合計畫:自 99 年度由校方補助推動跨領域整合重

    大計畫共計 2 仟萬元,同時設有相關研究中心,整合跨領域專長

    之師資以承接大型之研究計畫。

    (2) 研究計畫執行成果: 97 年至 103 年期間,教師每年約執行計畫經

    費 2 億 7 千餘萬元,平均每位教師約為 270 萬元,近年來與各

    公民營機構合作執行之專題研究計畫案,均有顯著之成長。重大

    計畫如:晶片系統研究中心「健康照護應用之低電壓 SoC 設計

    技術三年計畫」、先進工具機研究中心以「智能化攻牙中心機技

    術研發三年計畫」、系統生物學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生質酒精

    關鍵技術研發三年計畫」、「智能化滾珠螺桿之研發”」、「超高精

    密級齒輪磨床研發計畫」、「使用巨量天線陣列之第五代行動通訊

    系統研究」等。

    (3)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計 105 人,均具博士學位。教師表現優異,屢

    次獲得國內外重要競賽獎項。例如機械系鄭友仁教授榮獲國際製

    造工程學會會士、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國科會傑出研究

    獎、有庠科技奬、東元獎…;機械系馮展華教授榮獲行政院傑出

  • 11

    科技貢獻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經濟部「大學產業經濟貢獻

    獎」、經濟部「國家發明創作獎」…;電機系張文恭教授榮獲國科

    會傑出研究獎、IEEE Fellow、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傑出電機工程

    教授獎」;資工系熊博安教授榮獲英國工程技術學會 Fellow。

    5. 管理學院

    (1) 跨領域整合特色計畫:透過五大跨領域整合特色計畫(財經資料庫

    與分析計畫;個案教學暨研究國際化計畫;商管橋接研究計畫;

    資訊安全管理創新發展計畫;商業倫理教學計畫)的執行,以提升

    管院之研究與教學能量。每年定期舉辦管院「跨領域整合計畫成

    果發表會。

    (2) 鼓勵教師研究獎勵:102 年修正管院研究成果獎勵要點,增列頂

    尖期刊優先發給 20 萬元獎勵金。

    (3) 聘任院務諮詢顧問:禮聘多位來自產官學界的傑出人才擔任管院

    院務諮詢顧問,針對管理學院之教學、研究及人才培育,不遺餘

    力的投入資源支持,並擬訂長期發展策略與目標,提供相關諮詢

    及興革意見,共同擘劃本院永續發展之藍圖。

    (4) 舉辦學術研討會及及業界專家演講:邀請校外的國內外專家演講

    或短期授課,例如中正管院講座、「國際金融研習群」、第十屆全

    國實證經濟論文 討會」、「網路拍賣與貿易仲介經濟研討會」、美

    國國會預算局首席經濟分析家洪惠專老師及前財政部部長呂桔

    誠老師等。

    6. 法學院

    (1) 鼓勵新興議題之研究:補助各研究中心進行新興議題研究,截至

    103 年度止共計補助 19 項計畫、辦理 14 場研討會,其中 5 項

    計畫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法學期刊,2 項形成國科會計畫。

    (2) 協助司法院推動觀審制度: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自 101 年推行

    以來,嘉義地院為試行法院之一。此項措施攸關台灣未來刑事司

    法審判走向,本校除了提供專業協助外,同時透過辦理演講、主

    辦或參加學術研討會,以及補助教師研究計畫,提出學術與實務

  • 12

    之各種面向觀察意見。

    (3) 設立台灣法律資訊中心(Taiw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TaiwanLII):集結在地資源並加入跨國聯盟,期能促進多元文化

    法律資訊之全球分享,並逐步建置「法律資訊關鍵字查詢資料庫

    KWIC」、「統一英譯字典 STD」以及「法律資訊分享包 LawPack」

    等三個資訊系統,提供跨國使用者友善的法律與社會資訊分享。

    7. 教育學院

    (1) 弱勢學童補救教學服務:96 年起與永齡基金會合作成立永齡希望

    小學中正分校,同時成立教學研發中心,進行補救教材及專業資

    源系統研究。,同時至今永齡基金會計畫經費挹注已逾一億兩千

    萬元,委託本校協助社區學童學習。

    (3) 輔導學生參加教師檢定:師資培育中心詳細規畫輔導措施,每個

    月邀請實務教師返校座談輔導,使本校 97-103 年學生參加檢定

    通過率達 88.0%,遠超過全國平均 63.6%,至 103 年通過率更

    高達 94.3%。

    (二)重視年輕學者的養成

    本校目前教師共 546 位,其中 44 歲(含)以下者佔 28.5%,這當中又

    有近一半為助理教授。如何協助這些青年學者發揮潛能,在學術上

    取得更高成就,有賴資深教授的提攜及學校制度的配合。為了使新

    進教師教學、發表論文與計畫申請更加順利,剛到學校教學時需要

    適當的輔導,以達到本校教師教學與研究的要求,我們持續推動資深

    教師輔導新老師的制度,充分提供完善的軟硬體設備與資源,打造

    友善和諧的學術環境與校園氛圍。各學院推動情形如下:

    1. 文學院

    (1) 補助新進年輕教師購買圖書及資源設備補助 13 人,經費計

    348,575 元。

    (2) 由資深教師帶領年輕教師組成研究群,執行計畫 19 件,出版專

    書 8 本。

    (3) 藉由授課減授機制,減輕年輕教師授課負擔,協助使其適應環

  • 13

    境,更有餘力開設專業課程及碩博士班課程,及指導碩博士生。

    (4) 成效:97-103 年度教師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3 人(哲學

    系、語言所)、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3 人(中文系、哲學系)、本校青

    年學者獎 4 人(中文系、歷史系)、本校教師優良教學獎 5 人(外文

    系、歷史系)、其他獎項 3 人(歷史系)。

    2. 理學院

    (1) 教師研究獎勵及經費補助:98 年訂定研究計畫經費補助要點,由

    計畫管理費提撥挹注經費,協助教師持續執行研究工作,至 103

    年共補助 21 人次計 345 萬元;99 年修訂追求學術卓越獎勵要

    點,依申請人三年內之研究成果(本校名義發表 SCI 論文、專書、

    專利或技術移轉等),由系教評會初審通過並推薦送院教評會進

    行複審,經 99 及 100 年度連續辦理 2 年,遴選出 10 名績優教

    師。

    (2) 教師交流座談:98 學年起定期辦理教師座談會,包括新進教師與

    資深教師之交流、獲獎教師研究成果分享、產學合作及專利申請

    經驗分享、跨領域計畫研究報告等,期激增教師研究動力與量

    能,共辦理 41 場。

    (3) 年輕學者獲校外獎項情形:97 年度地環系許昺慕副教授榮獲國科

    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生科系呂昱瑋及蕭淑惠助理教授榮獲

    2008 年第六屆國家新創獎(學術研究組)、蔡志強副教授榮獲國家

    理論科學研究中心「2011 年輕理論學者獎」; 101 年生科系呂昱

    瑋副教授榮獲臺綜大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果生科組優等獎、化生

    系博士後黃貞翰榮獲臺綜大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果生科組佳作

    獎;102 年化生系黃貞翰博士獲科技部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著作

    獎、地環系陳建易教授獲 102 年臺綜大創新研發成果佳作獎、化

    生系系友許偉庭會長與周禮君教授共同合作之發明作品「免標定

    繞射式奈米粒子共振生化感測平台」,榮獲 2013 烏克蘭國際發明

    展金牌獎;103 年林幸瑩博士獲科技部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著作

    獎、數學系林敏雄副教授獲中華民國數學會青年數學家獎。

  • 14

    3. 社科院

    (1) 自 99 年度起即編列培育年輕學者經費,協助年輕學者發揮研究

    潛能,進行創新性與前瞻性的研究,並發表優秀著作,近 5 年來

    計 45 人次教師獲得補助,補助總金額為新台 2,370,000 元。

    (2) 重要成果:心理系陳欣進副教授榮獲本校 2012 年度年青學者

    獎,另外,近六年來計有 10 位教師順利升等為副教授。

    4. 工學院

    (1) 新進教師補助:資工系補助新進老師每年 20 萬元並建立所需之

    新實驗室,讓老師與學生可以快速開始產出研究成果;機械系補

    助新進老師每年 40 萬元與配合 20 坪的研究空間,使新老師能在

    經費空間上均得到良好支持;電機系與通訊系補助新進老師 25

    萬元建置實驗室。

    (2) 協助新進教師順利升等:修訂本院教師升等相關辦法,期使教師

    專心致力於教學與研究,順利在期限內升等。

    (3) 針對研究績效後 5%的教師進行關懷,了解其落後原因,並請研

    究傑出教授群給予建議。

    (4) 97 至 102 學年度該院年輕教授(45 歲以下)得獎豐碩,包括:科

    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機械系馮國華老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優秀青年工程教授獎(機械系林派臣老師);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考

    察研究獎」(資工系朱威達老師及光機電所呂明諺老師);校內青

    年學者獎(李元堯老師、張怡玲老師、湯敬文老師、李正帆老師、

    丁川康老師、馮國華老師、朱威達老師、林柏宏老師、林派臣老

    師、劉建聖老師、王祥辰老師);教學優良獎(副教授以下:羅習

    五老師、張嘉展老師、丁川康老師、蔡宗亨老師、黃光策老師、

    李正帆老師、黃崇勛老師、余國瑞老師);科技部、教育部教學卓

    越計畫與前瞻頂尖研究中心彈性薪資(林柏宏老師、王朝弘老

    師、王祥辰老師、吳元康老師、馮國華老師、丁川康老師、蔡宗

    亨老師、余國瑞老師、張榮貴老師、胡家彰老師、薛幼苓老師)。

    5. 管理學院

  • 15

    (1) 經費補助:補助投稿國際頂尖期刊之英文編修費、補助無國科會

    補助之助理教授投稿國際頂尖期刊之英文編修費; 102 年修訂

    管院研究成果獎勵要點,增列頂尖期刊優先發給 20 萬元獎勵

    金;鼓勵並補助教師出席指標型國際研討會

    (3) 每年辦理優良教師經驗分享座談會、優良教學獎經驗分享座談

    會、助理教授研究與教學精進座談會、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申請

    座談會。積極輔導新進教師進行研究合作。102 學年度起,每學

    年度指派資深教師擔任 Mentor,協助新進教師。

    (7) 校內獲獎情形:資管系洪新原教授、資管系古政元教授榮獲傑出

    研究獎;企管系林玟廷助理教授、經濟系賴宏彬副教授、資管系

    洪為璽助理教授、財金系鄭揚耀副教授、資管系胡雅涵助理教

    授、資管系許巍巖助理教授青年學者獎。

    6. 法學院

    (1) 經費補助:自 99 年起針對新進教師提供研究經費的補助,以協

    助新進教師在其專業領域上進行專題性的深入研究,並於計畫結

    束前,辦理成果發表會,發表研究論文。

    (2) 為使年經教師能更進一步了解申請國科會計畫的方法及注意事

    項,特聘請參與國科會研究計劃審查教授蒞校分享經驗。

    (3) 近六年計有 13 位助理教授獲得本院新進教師補助, 其中 5 位發

    表成果於法學期刊、3 位進一步申請到國科會計畫、7 人透過這

    些培育過程升等成為副教授。

    7. 教育學院

    (1) 經費補助:針對院級跨領域研究計劃,提撥經費補助新進助理教

    授執行科技部先期研究計畫(補助金額 4-5 萬元)。

    (2) 為協助新進教師能於期限內升等,修訂院教師聘任及升等法規,

    使教師能專心致力於教學與研究,並舉辦新進教師座談會鼓勵其

    升等。

    (3) 近六年來新進助理教授共計有 13 人,計有 11 人升等副教授者。

    2 位獲校內青年學者獎、2 位教學優良獎、5 位獲校內外彈性薪

  • 16

    資。

    (三)獎勵優秀教師

    本校對於研究及教學優秀教師,定期辦理遴選獎勵。辦理情形說明如

    下:

    1. 教師發表學術著作獎勵:為獎勵教師發表期刊論文及專書著作,

    以提昇學術研究水準,每年依「教師發表學術著作獎勵要點」進

    行實質獎勵。近六年成果如下表:

    表 1:97-102 學年度教師發表學術著作獎勵人數暨金額

    年度 獲得獎勵人次 *總獎勵點數/元

    97 年 158 位教師 2,983,427

    98 年 183 位教師 3,924,704

    99 年 179 位教師 3,632,612

    100 年 212 位教師 4,372,358

    101 年 193 位教師 4,077,728

    102 年 193 位教師 3,982,280

    *每一點數獎勵單為為一元,故總點數相等於總獎勵金額。

    2. 遴選獎勵本校優秀傑出教師:為提昇學術研究水準及留住人才,

    依本校「講座教授設置辦法」、「研究傑出特聘教授設置辦法」、「傑

    出研究獎設置辦法」、「設置辦法」、「教師發表學術著作獎勵要

    點」,獎勵具有國際聲望及特殊優秀研究表人才,每年遴選講座教

    授、研究傑出特聘教授、傑出研究獎、青年學者獎等,提升本校

    學術競爭力。

    3. 教學優良獎勵:設置「教師優良教學獎」,獎勵任教滿三年以上之

    教學績優教師,每學年遴選五位,公開表揚並頒發獎章乙枚及獎

    金,為本校教師優良教學之最高榮譽。得獎教師於得獎後的兩個

    學年應為本校優良教學獎評審委員會之當然委員。另邀請得獎教

  • 17

    師至「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新進教師專業知能研討會」、教務處教

    學發展中心之「新進教師座談會」、「教學工作坊」及「教學諮詢

    座談會」等教學成長活動分享,透過經驗傳承,縮短教師單獨摸

    索時程,精進本校整體教師教學品質與成效。

    本校教師研究傑出表現,亦屢獲校外多項傑出獎項,近六年得獎名單

    如下表: 表 2:本校教師近六年校外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姓名(年度) 任職單位及職稱

    教育部學術獎(第 57 屆) 張 寧(102) 語言所教授

    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張 寧(102) 語言所教授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著作獎 陸曉峰(97) 通訊系副教授

    張 寧(98) 語言所副教授

    鄭凱元(100) 哲學系副教授

    王一奇(102) 哲學系副教授

    科技部(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張 寧(98) 語言所副教授

    張文恭(98) 電機系教授

    鄭友仁(99) 機械系教授

    馮展華(100) 機械系教授

    鄭凱元(101) 哲學系教授

    鄭友仁(102) 機械系教授

    張 寧(102) 語言所教授

    蔡行健(102) 哲學系副教授

    科技部(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許昺慕(97) 地環系副教授

    王一奇(98) 哲學系副教授

    賴錫三(98) 中文系副教授

    鄭凱元(99) 哲學系副教授

    馮國華(100) 機械系副教授

    林玟廷(103) 企管系副教授

  • 18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馮展華(102) 機械系教授

    科技部(國科會)技術移轉獎勵 李順裕(98) 電機系副教授

    經濟部大學產業經濟貢獻獎 馮展華(97) 機械系教授

    經濟部奈米產業科技菁英獎—學術組 周禮君(97) 化生系教授

    鄭友仁(101) 機械系教授

    財團法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 黃俊宗(101) 數學系教授

    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科技講座 鄭友仁(103) 機械系教授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東元科技獎 鄭友仁(101) 機械系教授

    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學術著作獎 王志誠(97) 財法系教授

    黃俊杰(98) 財法系教授

    鄭友仁(98) 機械系教授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 張文恭(102) 電機系教授

    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馮展華(97) 機械系教授

    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金論文 王逢盛(97) 化工系教授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優秀青年工程教授獎 林派臣(102) 機械系副教授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程獎章 鄭友仁(102) 機械系教授

    台灣語言學學會終身成就獎 戴浩一(99) 語言所教授

    中國化學會年輕化學家獎 王少君(97) 化生系教授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 洪新原(98) 資管系教授

    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國家新創獎 蕭淑惠(97) 生科系助理教授

    呂昱瑋(97) 生科系助理教授

    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 ISIC 最佳技術論文獎 王進賢(97) 晶片系統研究中

    心教授

    陳添福(97) 晶片系統研究中

    心教授

    (四)建立跨領域合作的平台

    跨領域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已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建立跨領域交

    流的平台,可整合有效運用各理工與社科資源,發揮本校七大學院的

    優勢。為了積極對外爭取校級大型跨領域計畫,由校長親自召集,因

  • 19

    應切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持續而密集的深入採討各項議題。

    本校現有 17 個校級研究中心,為本校核心的跨領域研究團隊,藉著

    過去多年累積的成果,積極發展產學合作及提升研究能量,與產業

    界、研究機構及大學院校合作,創造新知與技術。目前正在進行中的

    重大計畫包括:

    1. 綠色能源生活教育示範園區

    配合政府所規劃的能源科技人才培育和能源科技發展計畫,本校

    整合校內外研究資源,規劃「綠色能源生活教育示範園區」,就太

    陽光電能、氫能與燃料電池、LED 照明、冷凍空調、輕型電動機

    車、能源資通訊等主題,進行相關的技術研究和人才培育,並且

    提供校園作為 Test-Bed 園區;預期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教育目

    標,並可協助能源產業進軍國際市場。

    2. 毒品防治計畫

    犯罪防治為本校獨特之研究領域,以科際整合之思維,結合人文

    社會、理工、教育、法律、財經管理等領域之專長,發展對毒品

    問題之監控與研析、政策評估與檢討、防治策略與配套措施之研

    議,進行預防教育、洗錢防治、緝毒科技研發等領域之研究。目

    前主要研究議題包含毒品問題、家暴與性侵害、青少年偏差問題…

    等,對實務工作與國家政策層面皆有重大貢獻,毒品防治研究成

    果更成為國家政策主要參考依據。

    3. 健康照護計畫

    雲嘉南地區屬農村地區、老年人口比例高、慢性病罹患率高,為

    顧及老人健康照護需求,本校結合生醫、醫工、成人教育、運動

    復健及社會福利之專長與當地醫學中心組成團隊,建立從疾病預

    防、診斷、治療、復健到健保資源運用上整合性社區化的全方位

    健康照護模式。

  • 20

    4. 前瞻製造系統研究計畫

    本研究整合了本校現有八個研究中心、來自九個系所四十餘位教授

    參與,進行高階製造系統研究。本計畫自 2011 年已獲教育部納入

    頂尖大學計畫,相關成果如下節。

    (五)頂尖大學研究中心

    本校「前瞻製造頂尖研究中心」自 2011 年起受教育部頂尖大學計畫

    補助成立,迄今已邁入第四年以精密機械製造系統、即時多工智慧、

    智能化無線感測、及智能化雲端管理四大領域為主軸,發展跨國研

    究、延攬海外人才、及人才培育。目前成效如下:

    1. 產學合作:

    (1) 已獲得與工具機產業相關之國內外專利共 71 件,另有審核中 45

    件。技術轉移 65 件,技轉金額 3,219.4 萬元。

    (2) 與財團法人或民間單位產學合作計畫數超過 300 件,所爭取的非

    政府部門經費超過 1 億 5,883 萬元;共有 30 家工具機相關廠商

    與\中心簽訂合作契約。

    (3) 發展關鍵技術影響全球產業,例如:高階齒面創成技術已成功應

    用,創造超過 14 億之產值;多媒體解碼應用晶片技術已成功推

    廣於十餘家廠商,技術移轉金額達 1,235 萬,同時創造超過 8.5

    億的產值;並聯式機構分析研究影響工研院與日本控制器大廠

    FANUC 近年來開發的三角型機器手(delta robot);多頻共構射

    頻收發機架構研究,影響全球通訊廠之多頻手機研發;「全自動

    化型虛擬量測的伺服器與系統及方法」榮獲五國專利,並成功技

    轉給台積電等科技公司。

    (4) 與國內外知名產業機構包括芬蘭 VTT 科技研究院、 美國通用汽

    車公司、上銀科技、東台精機等進行研究合作計畫。

    2. 人才延攬及培育:

    (1) 本中心為教育部推動工業基礎技術方案中「高階製造系統」之召

    集學校,共有 14 所頂大及典範科大學校參與,擇定重點推動課

  • 21

    程模組,已輔導超過 40 人次以上的的學生在各類專題實作競賽

    中獲獎。

    (2) 國際學生研究計畫: 2012 年起開始接受美、英、法、德、波蘭、

    中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埃及、南非等國家的國

    際優秀學生,目前約有 50 名來自於機械、電機、資工到數學、

    經濟等領域學生;辦理國際種子菁英營,至今已舉辦三屆,吸引

    來自 10 個國家、116 名秀學生投入前瞻製造系統研究。

    (3) 引進國際優秀人才:透過國際徵才,目前己延攬 6 名外籍研究員

    至本中心做專職研究,並有 5 名國際學者至本中心長期客座。

    3. 提升教學績效之成效

    (1) 設立專業學程:設立以學士班為主之「智慧化工具機學程」及碩

    士班為主之「前瞻製造系統學位學程」,以加強融合理論知識和

    實務經驗,前者每年修課高達九百人人次以上,後者已完成報

    部,未來可招募國際優秀人才至台灣攻讀學位。

    (2) 引進業界師資:與業界師資合力開課輔助實務教學,並搭配專題

    演講、種子菁英營、工作坊、研討會等活動分享經驗。

    (3) 尋找精密機械業隱形冠軍策略之個案教學:與本校管理學院合

    作,個案研究方式探索台灣精密機械業的發展歷程、關鍵技術與

    經營管理特質,尋找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企業,作為日後培育學

    生的教材,或產業專班之案例教學,藉此培育出對產業具有國際

    敏銳度與前瞻決策力的人才。

    (六)促進產學合作及技術推廣:

    為應用各項研發成果,及促進與業界交流,本校不斷尋求與其他機構

    長期合作管道,暢通研發技術推廣運用,重要成果如下。

    1. 積極產官學機構訂立合作契約,尤其是具有地緣關係機構,更有

    助建立密切的合作。例如: 大林慈濟醫院簽訂合聘研究人力備忘

  • 22

    錄,以合聘專案研究人員;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簽訂推廣教育合作

    合約書,辦理「生物醫學碩士學分班」,提供嘉義基督教醫院所屬

    院內同仁進修之機會;生科系及運休所教師持續與嘉義長庚醫院

    保持密切合作。民國 97~103 年與本校簽署合作機構如下表:

    表 3:97-103 年本校簽署之合作機構 序號 簽署單位、學校 有效期間

    1 中央警察大學 97.12~102.12

    2 中央警察大學 97.12~102.12

    3 財團法人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98.06~103.05

    4 逢甲大學 98.09~103.09

    5 行政院農業委原會農業試驗所 99.03~102.03

    6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99.6~102.12

    7 國家實驗研究院 99.09~12.09

    8 國立中山大學 100.04~105.03

    9 國立清華大學 100.07~105.06

    10 高雄榮民總醫院 102.01~102.12

    11 交通大學 102.03~105.02

    12 國家衛生研究院 102.06~107.06

    13 中興大學 102.07~105.06

    14 雲林科技大學 102.10~105.09

    15 朝陽科技大學 102.10~107.10

    16 大林慈濟醫院 102.11~107.11

    17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嘉義縣服務站) 103.04~104.12

    18 金門大學 103.04~113.04

    19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103.07~106.07

    2. 專利申請與技術移轉:

    本校近五年內專利申請數及核准數持續增加,專利申請件數名列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本國法人發明專利百大排名。依民國 99 年財團

    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結果,本校於「智財權產出與應用效

    率」方面,在國立大學中排名第 9 名。近年來在專利發展上重要

    措施如下:

  • 23

    (1) 98 年與工研院技轉中心簽署「智權交易委任服務契約」,以協助

    推廣本校專利。

    (2) 99 年與中央研究院及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簽訂技

    術推廣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廣本校智慧財產。

    (3) 98 年及 99 年租用財團法人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全球專

    利檢索分析系統」供本校理工學院所屬教職員工生使用,以提高

    本校研發成果申請專利之品質。

    (4) 自 99 年 5 月發行本校校內電子刊物「專利新訊」月刊,內容分

    為專利教室、專利視界報導、專利龍虎榜、及來電 Q & A,共

    發行 34 期。

    (5) 99 年本校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臺買賣中心簽署合作備忘

    錄,將本校已獲准專利公告揭露於該中心「營業資產用資產交易

    服務平台」,以增進本校專利授權機會。

    (6) 99 年本校加入「99 年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網絡聯盟(機械材料領

    域)計畫」 (成功大學主導),獲教育部核准補助。

    近年來國內外專利申請與核准件數如下表:

    表 4:97-103 年國內外專利申請與核准件數

    專利統計年

    97

    98 年 99

    100

    101

    102

    103 年 9 月

    總計

    申請數 29 58 46 64 69 64 19 349

    核准數 14 19 24 25 31 52 47 212

    各年度技術移轉授權成果如下表:

    表 5:97-103 年技術移轉授權成果

    技轉

    統計 97 年 98 年 99 年 100 年 101 年 102 年 103 年 9 月止

    件數 4 7 7 4 9 2 2

    金額 4,720,000 3,850,000 5,300,000 1,808,000 4,755,000 1,180,000 950,000

  • 24

    3. 建教合作的相關成果:如表6。

    表 6:97-103 年建教合作推動事項暨成果

    重要推動事項 成果、創新作法、改善與成長情形

    97 97.06 填具大專校院產學合作

    績效評量基本資料表並函報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97.08 本校於「爭取產學經費與效率」、「產

    學合作成效廣泛程度」及「智權產出成果與

    應用效益」三構面分獲第 9、10 及 8 名。

    97.10 製作行政自動化系統-

    計畫相關操作說明。

    多數計畫助理離職後未確實

    交接,本處製作人員任用、出

    差、報帳等操作步驟說明,以

    便新任助理按圖操作。

    由於計畫助理流動率高,且未確實交接,新

    任助理詢問計畫相關基本問題,令本處應接

    不暇,製作操作說明後雖未能減少新任助理

    詢問電話,但引導其下載操作說明,則減少

    本處回覆時間,提昇處理效率。

    國科會及含公民營機關團體

    研究計畫業務。

    97 年度共獲得 752 件建教合作計畫合計

    696,924,006 元。

    98 98.02「研究計畫專區」網站

    正式上線運作

    建置研究計畫專區,除統整研究計畫訊息

    外,亦提供註冊會員訂閱電子報,以利迅速

    獲取本處轉知公告等資訊。

    98.05 修訂國立中正大學進用

    專案計畫研究人員實施要點。

    依教育部「國立大學校務基金進用教學人員

    研究人員及工作人員實施原則」第 5 條第 2

    項規定,研究人員之聘任程序、聘期、差假、

    報酬標準、福利、離職儲金、勞工保險及全

    民健保等,比照教學人員之規定,配合修訂

    「國立中正大學進用專案計畫研究人員實

    施要點」。

    98.07 填具大專校院產學合作

    績效評量基本資料表並函報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98.11 本校於「爭取產學經費與效率」構面

    獲得第 10 名。

    98.09 依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能

    量登入作業要點,向經濟部工

    業局申請技術服務機構服務

    能量登錄。

    通過經濟部工業局之資格及技術審查,符合

    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能量登入作業要點,於

    98.10 獲得頒發「服務能量登入證書」。

    國科會及含公民營機關團體 98 年度共獲得 809 件建教合作計畫合計

  • 25

    研究計畫業務。 837,980,742 元。

    99 99.08 訂定國立中正大學建教

    合作計畫助理人員約用注意

    事項。

    依據本校 99 年 6 月 30 日健全財務秩序與強

    化內部控制工作小組第 1 次會議決議及教

    育部、國科會函轉審計部 99 年 6 月 8 日台

    審部教字第 0991001554 號等函,落實本校

    建教合作計畫助理人員,出缺勤控管機制。

    並於 99.09 及 99.10 辦理 2 場次助理差勤管

    控說明會。

    99.07 填具大專校院產學合作

    績效評量基本資料表並函報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99.11 本校於「智權產出成果與應用效益」

    構面獲得第 9 名。

    國科會及含公民營機關團體

    研究計畫業務。

    99 年度共獲得 776 件建教合作計畫合計

    782,673,874 元。

    100

    100.5 訂定國立中正大學建教

    合作計畫行動電話及無線網

    卡申請使用注意事項

    建全本校建教合作計畫行動電話及無線網

    卡使用制度,提昇計畫主持人研究效率。

    100.9 推動全面實施研究計

    畫專任助理、博士後研究員網

    路離職申請系統

    鑒於研究計畫之專任助理、博士後研究員人

    數眾多且流動率大,為簡化行政程序,減少

    助理人員親自跑件之辛勞,以及離職單公文

    往返遺失之風險,故由本校電算中心開發

    「教職員網路離職系統」。推動全面實施計

    畫專任助理、博士後研究員網路離校事宜。

    100.11 訂定國立中正大學五

    項自籌經費支應各類會議、講

    習、訓練或研討(習)會支給

    要點

    為推動校務發展業務需要彈性運用五項自

    籌經費。

    國科會及含公民營機關團體

    研究計畫業務。

    100 年度共獲得 715 件建教合作計畫合計

    712,418,979 元。

    101

    101.12 開放專任助理線上維

    護個人基本資料登錄系統

    為確保資訊安全並能即時更新個人資料,開

    放計畫專任助理於計畫系統線上維護、更新

    個人基本資料使用。

    國科會及含公民營機關團體

    研究計畫業務。

    101 年度共獲得 724 件建教合作計畫合計

    700,661,745 元。

    102 製作「計畫助理人員類(級)別 本校執行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若參與

  • 26

    變更申請–操作手冊」 計畫之專、兼任助理人員或臨時工與核定參

    與計畫人員不符時,依規定均須辦理計畫助

    理人員類(級)別變更申請;製作操作手冊提

    供參考,以協助計畫相關人員進行是項變更

    申請。

    102.2 及 4 分別製作國科會外

    籍專任助理申請流程及人體

    試驗委員會審查參考流程說

    外籍人士擔任助理及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

    相關法令及程序繁瑣,委請製作參考說明,

    以協助計畫相關人員進行是項申請。

    國科會及含公民營機關團體

    研究計畫業務。

    102 年度共獲得 670 件建教合作計畫合計

    651,199,949 元。

    103

    103.3 共同辦理 103 年度新進

    行政人員暨研究計畫專任助

    理行政知能研習

    確實執行內部控制機制,定期對研究計畫之

    專任助理舉辦行政知能研習,以加強法令宣

    導、法治觀念

    國科會及含公民營機關團體

    研究計畫業務。

    103 年度至 9 月 17 日共獲得 581 件建教合作

    計畫合計 521,914,356 元。

    4. 育成中心:

    本校為扶植中小企業發展,尤其是協助雲嘉南地區廠商,對廠商

    進駐輔導,協助產品開發、人才訓用、新創孵育、與國外商機媒

    合、創投引薦、銀行資金融通、智財服務、專利申請、產業之升

    級轉型、廠商間上下游及異業媒合、協助產品國內外行銷、製程

    診斷、產品加值、安排國內外參展、加速商品量化、政府資源申

    請輔導、提高新創成功率等諮商。近六年成果說明如下:

    (1) 自 97 年至 103 年已促成 26 件產學合作案、廠商投增資額達 11

    億元等優質服務績效,替進駐廠商建構『多核心創新業務整合平

    台』,

    (2) 採取『行動關懷廠商、臨近業界需求』之主動服務模式,讓中正

    育成中心之進駐廠商,能享受專業師資之服務,計培育進駐廠商

    家數達 49 家,其中包含新創企業 24 家。

    (3) 協助廠商取得政府相關研發補助案,累計 39 件,其中 SBIR 申

    請累計通過 16 件(含地方型 SBIR8 件)。取得補助款項共 2,224

    萬元;非政府補助之產學合作案,累計 26 件,研發總經費 1,027

  • 27

    萬元。

    (4) 98 年度開始辦理之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共協助 11 個創業

    團隊取得計畫共計 550 萬元之計畫經費。其中之樂灣國際(股)公

    司更在 101 年獲得第 11 屆新創事業獎微型企業組銀質獎。

    (5) 與台灣銀行、土地銀行、花旗銀行及台中商銀等四家銀行之總行

    簽署策略聯盟,助全省進駐中正育成之企業辦理資金融通及財管

    相關訓練課程,協助多家廠商取得廠商融資,金額達 1 億 3 千萬

    元。

    (七)加入臺灣綜合大學系統

    2011 年 4 月本校與成大、中山、中與合組的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正式

    成立,藉著四所頂尖學府一起共享資源,在研究、教學各方面展開密

    切的合作交流。2012 年 11 月起敦聘國際高溫超導權威、香港科技

    大學前校長朱經武院士出任首任總校長,藉由朱院士在國際學術的高

    度,帶領臺綜大朝「立足臺灣、面對亞洲、走進世界」的目標邁進。

    目前臺綜大四校持續在教學、圖書、課程及相關資源上進行整合與共

    享,並強化共同核心設施,建置貴重儀器開放平台與合作;四校自每

    年提撥 2500 萬元,10 年共計 2 億 5 千萬之公基金投入跨校整合運

    作。合作成果略述如下:

    1. 教務方面:

    (1) 共同開課、課程互選及相互承認學分、跨校選課免收學分費等之

    措施進行,以享有更多教學資源,並與他校學生進行交流,簽署

    「跨校選課合作協議書」、「臺灣綜合大學系統交換生協議」、跨

    校體育資優生聯合招生。

    (2) 四校進行新進教師研習交流,並結合師資,共同開設課程,包括

    虛擬大學及開放式課程、夏日大學、通識巡迴講座等

    2. 學務方面:

    (1) 辦理「學生事務研習營」,提升學生關懷弱勢與促進社會進步能

    力,養成具積極性、社會關懷力、高公共事務參與動機。

  • 28

    (2) 四校每年輪流「正興城灣盃」體育賽事,促進四校師生聯誼交流。

    (3) 共同辦理衛生保健促進活動。

    3. 研究發展:

    (1) 舉辦臺綜大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果選拔。

    (2) 訂定「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共用儀器設備中心儀器共享獎助要

    點」,分享儀器設備,將架設共儀專用網站,提供預約儀器及訊

    息交流。

    (3) 建置「臺灣綜合大學教師人員專長、論文資料庫」,提升四校合

    作媒合管道。

    (4) 籌組跨國研究團隊:臺綜大籌組跨國研究團隊,目前進行主題包

    括「前瞻海洋資源」、「新興前瞻材料」、「生物醫學工程」。

    4. 國際發展:

    (1) 四校合作辦理「臺綜大 2013 英語暑期學期學校(Taiwa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System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TCUS-ISS)」

    (2) 整合臺綜大四校「英文法規英譯及整合」之作業流程,建立「四

    校英文法規資料庫」

    5. 圖書及資訊分享合作:

    四校圖書資訊之整合,朝向建立數位化圖書館與電子資源聯盟方

    向發展,以共同分擔經費以降低成本的經濟行為進行資源共享,

    形成虛擬合一的模式,注重合作館藏發展,在業務上建立協同作

    業的伙伴關係。

    (1) 推動資安暨個資保護,在制度面是以建立本校個人資料保護制度

    為目標,技術面則是資訊安全之系統研究與開發。

    (2) 四校師生共享館藏資源服務:共購共享西文學術電子書,由四校

    依主題分工共同勾選採購書單,節省採購經費。

    (3) 跨館圖書借閱服務機制:四校教職員生經過各校圖書館確認為有

    效讀者後,憑證可親自至夥伴學校借書。

  • 29

    (4) 合作館員培訓:舉辦館員教育訓練,加強四校圖書館合作關係,

    同時發展數位教材,建立以網路為基礎的館員線上學習環境。

    6. 永續校園:

    (1) 本校參與成功大學-永續校園環境指標管理系統整體開發環境及

    資訊安全架構之建置,並預計於 103 年年底前正式上線。

    (2)「建立大型太陽能光電系統,並由臺綜大工作圈專款撥用四校共

    同建置」及「建置臺綜大公用財產管理系統平台,以供臺綜大各

    大學校際間堪用財物流通」二案,業已以計畫方式報請總辦公室

    審核中。

    (3) 透過本校「校園水資源夜間最小流量偵漏系統」、中興大學「節

    約用電執行績效獎懲要點」、成功大學成立「節約能源推動委員

    會」及中山大學「科技部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補助案」之案例分

    享,使各校獲得事務、營繕、保管及環安等工作經驗,以吸收各

    校優點,適度調整工作作法,降低執行摸索期,以提升工作效率。

    (4) 臺綜大系統總務工作圈 102 年永續校園白皮書有關「用水量管

    控」之行動方案,除中興大學對數位水表有疑慮外,其他三校在

    用水量管控方面均使用數位水表,表現也各有千秋。

    (5) 中山大學及中興大學分別分享辦理「太陽能光電暨智慧電網技術

    應用於校園節能」和科研採購之經驗,使各校減少摸索得以提昇

    工作效率。

    (八)拓展國際合作及交流

    本校國際交流目標為:從亞太結盟到全球共享。本校也以「國際友善

    校園」為發展主軸,從建置雙語校園、架設友善資訊平台、辦理暑期

    學校及移地教學、成立跨領域全英語學程及學群、促進教研並進的國

    際 化 多 元 發 展 , 到 試 辦 具 有 中 正 特 色 的 「 國 際 學 院 ( Global

    College)」,凝聚「提供境外學生課製化服務」與「提昇在地學生國

    際視野」的互動能量。

  • 30

    有鑑於全球化趨勢,本校在 2014 年 2 月 1 日將「國際交流事務中

    心」式改制為「國際處」,同年試辦「國際學院」,以符合教學及研

    究發展上對國際化的殷切需求。發展重點成果簡列如下:

    1. 姊妹校實質交流:

    與姊妹校同時簽訂 MOU 及交換學生協議,雙向強化學生互訪機

    制(incoming 及 outgoing),提昇師生國際移動力。因此,姊

    妹校數目與分佈地域廣度持續成長,與各姊妹校並透過各種教研

    合作協議保持密切且實質的交流。

    (1) 姊妹校締約

    本校姊妹校從 98 年(2009 年)的 46 所,至今(2014 年)的 87 所,

    分佈在 4 大洲共 20 國,其中 45 所簽訂學生交流協議 (交換學

    生)、 5 所簽訂雙學位協議、 10 所簽訂學生訪問學生協議。

    圖 1:歷年姊妹校數目

  • 31

    (2) 交換學生及訪問學生

    姊妹校薦送學生(Incoming)參加本校交換/訪問學生計畫的人次

    在近年有蓬勃發展,由 97 學年度第 1 學期的 2 人增加至 103 學

    年度第 1 學期的 157 人。本校並自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起向姊

    妹校招收自費訪問學生,該學期共招收 48 名訪問學生, 103 學

    年度第一學期共招收 85 名訪問學生;另一方面,本校出訪姊妹

    校交換學生(Outgoing) 從 97 年度至 103 年度上學期交換生人

    數成長幅度高達 8.6 倍,截至目前為止,本赴姊妹校交換總人數

    為 402 人。

    表 7:97-103 學年度 Incoming 交換學生人次總體檢

    學年度/

    人數

    國家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2

    14

    17

    50

    37

    56

    52

    55

    61

    65

    111

    157

    大陸 0 9 12 42 33 42 45 43 49 56 100 146

    香港 0 3 0 3 0 5 0 3 0 2 4 2

    韓國 2 2 5 5 4 5 5 5 7 2 6 8

    德國 0 0 0 0 0 2 2 3 3 0 1 0

    美國 0 0 0 0 0 0 0 1 2 1 0 0

    日本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表 8:91-103 學年度 Outgoing 交換學生人次總體檢

    學年

    度/學期

    國家

    97 學

    年度 98 學年度 99 學年度 100 學年度 101 學年度 102 學年度 103 學年度

    全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大陸

    港澳 0 9 8 5 8 13 14 10 21 24 17 14

    韓國 0 0 5 9 9 9 14 17 18 15 6 12

  • 32

    日本 1 1 1 1 2 3 4 8 8 6 10 5

    德國 0 0 0 0 3 2 5 4 5 3 18 14

    美國 0 3 0 4 0 4 0 4 1 0 2 6

    澳洲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英國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外藉生

    (1) 本校外籍學位生人數,從 96 學年度的 24 人增加為 103 學年度

    的 66 人。學生來源四大洲共 26 個國家,其中來自亞洲國家的學

    生有:日本 2 人、伊朗 1 人、印尼 11 人、印度 5 人、吉爾吉斯

    1 人、俄羅斯 6 人、柬埔寨 1 人、泰國 2 人、馬來西亞 7 人、越

    南 11 人和蒙古 3 人;來自歐洲國家的學生有:西班牙 1 人、法

    國 1 人、芬蘭 1 人、英國 1 人和德國 1 人;來自美洲國家的學生

    有:巴拿馬 1 人、加拿大 1 人、尼加拉瓜 3 人、貝里斯 1 人和美

    國 1 人;來自非洲國家的學生有:史瓦濟蘭 1 人、甘比亞 1 人、

    衣索比亞 1 人、肯亞 1 人和象牙海岸 1 人。

    表 9:96-103(上)學年度外國學生總人數統計

    實收

    案件

    資料齊全

    者,送系所

    審查

    錄取

    人數

    實際報

    到人數

    舊生離校

    (含畢業、

    休退學、自

    行離開等)

    外國學

    生總人

    96 年秋季班 56 48 24 7 24

    97 年春季班 5 5 2 2 0 26

    97 年秋季班 76 48 23 9 7 28

    98 年春季班 5 5 0 0 0 28

    98 年秋季班 80 53 29 9 8 29

    99 年春季班 1 1 1 1 0 30

    99 年秋季班 31 31 17 4 6 28

  • 33

    100 年春季班 8 8 4 2 1 29

    100 年秋季班 60 36 20 6 10 25

    101 年春季班 15 5 2 2 0 27

    101 年秋季班 82 44 28 10 5 32

    102 年春季班 18 13 7 5 6 31

    102 年秋季班 95 53 27 12 10 33

    102 年春季班 65 26 14 6+1 復

    學 1 39

    103 年秋季班 55 32 5 66

    (2) 全英語學程:為全英語學習環境,吸引國際學生前來,本校各學

    院積極推動全英語學位學程,目前教育學院「領導與管理發展碩

    士學位學程」已於 102 學年度招生,獲得國合會獎學金補助;社

    會科學院「跨領域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學程」已於 103 學年度正式

    招收博士班學生;管理學院「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學位學程」已報

    部通過並將於 104 學年招生;AIM-HI 前瞻製造中心已完成「前

    瞻製造系統碩士學位學程」之規畫;工學院與理學院全英語學位

    學程陸續規劃中。此外,本校另致力開發跨領域之全英語學群,

    目前有「全球社會與多元文化」通識及自由選修學群以及工學院

    「新興科技跨領域」學群;法學院目前刻發展「全球化與人權保

    障」自由選修學群。

    3. 僑生

    (1) 僑生招生:為擴大僑生來源地區,本校自 101 學年度起增加僑生

    (港澳生)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管道,並積極參與海外高等教

    育展,提高本校於馬來西亞、港澳地區的能見度,申請案件由 101

    學年度(首年)的 55 年、102 學年度的 124 件增加至 103 學年

    度的 232 件。

    (2) 僑生成長

  • 34

    本校僑生新生報到人數,從 100 學年度的 63 人增加到 103 學年

    度的 92 人,報到率也從 100 學年度的 54.8%提升至 103 學年度

    的 56%。

    表 10:100-103 學年度學士班僑生(含港澳生)報到人數統計表

    100 學年度 101 學年度 102 學年度 103 學年度

    教育部核定招生名

    額 124 129 148 152

    實際報到就讀人數 68 73 80 85

    目前在校人數 63(4) 64(1) 79(4) 85(1)

    備註:( )內數字代表休學人數

    4. 發展「國際友善校園」:包括「資訊友善」、「學習友善」、「移動友

    善」的行政、教學與研究環境。一則建置雙語校園,包括各種校

    園地圖、指標、名稱、菜單等之英語化以及各處室網站重要資訊

    英語化,並且建置使用者友善之雙語資訊平台(含全球化教學平

    台)。國際處每年亦舉辦「國際風情展」,增進生與國際生、交換

    生、移地學習及訪問師生間的交心情誼,開展多元跨校與跨國交

    流。

    5. 中正之眼(World Gate)視訊系統:打破地域限制,即時與全球各

    地進行學術對談、資源分享與友誼通訊。以視訊及 e 化配置支援

    國際處「全球化教學研發工作室(Global Innovative Teaching

    R&D Lab)」,召集有熱忱及經驗的師生參與,並整合全校可用資

  • 35

    源及配置(如:TEAL 教室、個案教室、互動教學教室、微型校室、

    MOOCS 翻轉校室等),執行跨域、跨校及跨國合作計畫。

    6. 試辦「國際學院(Global College),提供「境外學生課製化服務」

    以及提昇「本地學生國際視野」進行同步且互動發展。就此,本

    國學生以學習夥伴(Learning Partner)的角色協助境外學生,透過

    Campus Pal (生活照顧)、Peer Mentor(課業協助)、全英語服務

    學習、及國際禮賓團等方式,與境外學生共營國際校園生活。

    二、教學發展

    本校執行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已邁入第九年,2013 年新一期計畫更

    獲得一億元的補助,居國立大學之冠。藉此計畫的經費挹注,我們在

    無論在教學內容、方法、師資、或輔導系統的建置,均有長足的進展。

    我們希望深化互動教學、強調學用合一,也不斷發展更有彈性的選課

    制度,希望協助學生找到一生發展的志趣。近年來本校在提昇教學成

    效的重要措施摘略如下。

    (一)中正航海王_生涯定向、自主學習系統平臺

    本校針對校內師生生涯定向及學習規劃之需求,自 101 年建立中正

    航海王_生涯定向、自主學習系統平臺與機制。此系統結合校內電子

    化學習歷程檔案、生涯定向網站、課程地圖,並串連教育部大專校院

    就業職能平臺。並透過新生心理測驗暨生涯定向班級輔導、UCAN 測

    驗,結合電算中心、輔導中心、通識中心、學務處及系所等相關資源,

    輔導學生運用中正航海王_生涯定向、自主學習系統平臺與機制建立

    學習歷程檔案,以及執行個人職能養成計畫。學生可隨時上網登錄,

    瞭解及調整自己學習方向。教師與輔導人員也能透過此線上資源瞭解

    學生在校學習狀況,適時提供學需要的協助。

  • 36

    1. 輔導機制:

    (1) 新生心理測驗暨生涯定向班級輔導:進行全校新生 UCAN 普測以

    及學習與生(職)涯輔導。102 年度延續 101 年度作法,將學系課

    程介紹及擬定未來修課計畫活動自新生班級輔導活動中分離出

    來,回歸系所主導,共辦理 80 場相關系列活動。學生透過善用

    生涯定向系統將能夠有效規劃與執行個人職能養成計畫,進而培

    育生(職)涯自主規劃能力。

    (2) 將生(職)涯輔導結合進相關課程中:運用生涯定向系統平台,將

    未來修課計畫與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結合進通識中文課程相關單

    元作業中。每學年上學期將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結合進「誌記青春」

    單元,下學期將未來修課計畫結合進「樂在職場」單元中。結合

    課程之目的為提醒學生再次規劃與檢核四年修課計畫與學習歷

    程檔案,期學生能真正落實個人學習與生(職)涯規劃與執行。

    (3) 建立一系一職涯導師制度:於 102 年度建立系職涯導師制度,提

    供學生職涯諮詢服務及修課規劃輔導,並協助學生瞭解產業發展

    與就業趨勢。

    2. 全校課程地圖

    為了協助學生自主學習,全校課程地圖系統可以查詢各系所及通

    識課程的教學大綱之外,亦可以瞭解各學系未來的可能就業出

    路,及建議可修習的相關課程。全校課程地圖系統已於 99 學年度

    正式上線,目前全校 29 系 44 研究所均已完成課程地圖內容的建

    置。該系統自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開始建置學生學習檔案,提

    供選課及學習的參考。該系統還結合了教育部 UCAN 職涯測評系

    統之個人測驗結果,由系統提供未來發展及修課建議。

    (二)教學方法改善與創新

    1. 建構師生專業增能與多元課程規劃機制:

  • 37

    鼓勵教師多元創新教學、開發創新教材,同時成立教師專業社群,

    彼此激勵討論教學方法。近年來創新教學課程數達 41 門、創新開

    發教材件數達 38 件、教師專業社群數有 35 個。

    2. TEAL 創意互動教學: 本校自 93 年起引入 TEAL 創意互動教學方法,帶動了本校課程教

    學的品質革新,除了是全國首創也是唯一將大學理、工學院科系

    共同必修的「普通物理課程」和「普通物理實驗」全面納入 TEAL

    創意互動教學之外,在 102 到 103 年教學卓越計畫中,將人文社

    會科學的法律、傳播等科系相關課程納入 TEAL 創意互動教學。藉

    由導入科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個人即時回應系統(PRS)來

    判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以達到加強輔導與修正課程內

    容之效。TEAL 創意互動教學與傳統式教學法比較,學生的學習增

    益比(gain)可從 21%最高增加至 40%,幾乎接近傳統教學的 2

    倍效益。

    3. 發展學用合一的「一系一專題」課程: 藉由開設能使學生知能並進及學用合一的「一系一專題」課程,

    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全人教育均衡發展,以達到「知能並進、學

    以致用」。經由實習,學生得提前認識學術課題與實際職場之關聯

    性,體驗職場勞動之生活,並增進學系與相關事務領域公私部門

    或產業建立合作關係,102 年度共補助 9 學系、103 年度共補助

    11 學系發展「一系一專題」課程。

    4. 教學助理(TA)培訓機制:

    (1) 本校自 95 學年度開始推行教學助理制度,教學助理由教務處教

    學發展中心以工作內容、職責與倫理為基礎,提供教學助理認證

    課程,至今已有 8,007 人取得認證。

    (2) 近年來進一建立分級制度,將教學助理分為 A、B、C 三級,賦

    予不同職責,授課教師再依據課程需求提出申請,經中心課程委

    員組成小組會議審查後核給,如此運作改善以前依人數核給的缺

  • 38

    點,促使有教學助理需求的課程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同時負擔

    更多職責的教學助理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每學年遴選近百名優

    良教學助理,公開表揚,藉此提升教學助理自我成長之意願,增

    加榮譽心與責任感。

    (3) 為了提升教學助理的專業能力,強化教學助理專業內涵,更開設

    多樣化的進階研習課程,如:帳務管理、雲端教學、文書處理與

    影片剪輯等,提升教學助理專業知能與協助教師教學工作能力。

    (三)跨域學習整合

    為提升學生之競爭力,結合七個學院資源及歷年成果累積的基礎,以

    發展學院特色與創新課程為推動方向。未來規劃發展「客製化學程」,

    協助學院依據個別學生修課之規劃,事先認可以提供有助於學生就業

    及進一步學習之實務型及學術型課程,並經事後認證發給學程證書。

    目前實施情形如下表。

    表 11:跨領域學分學程實施現況

    次 通過日期

    開設學

    年 學程名稱 承辦單位 院別

    學分

    修畢

    人數

    1 89.5.15 89-1 認知科學學程 心理學系 社科院 27 20

    2 90.6.18 89-2 電子商務學程 製商整合中心 管理學院 21 235

    3 93.11.23 93-1 組織工程學程 化工系 工學院 20 42

    4 94.5.2 94-1 環境生物技術學

    地球環境科學

    系 理學院 20 9

    5 94.5.2 94-1 軟體工程學程 電機工程學系 工學院 21 8

    6 94.5.2 95-1 功能性基因體學

    程 生命科學系 理學院 20 45

    7 95.12.25 95-1 資通安全學程 製商整合中心 管理學院 21 5

    8 97.5.19 97-1 應用英外語學程 語言中心 語言中心 20 94

    9 99.11.15 99-1 程式設計學程 資訊工程學系 工學院 20 12

  • 39

    10 101.11.20 101-1 華語文教學學分

    學程 語言所 文學院 20 0

    11 101.11.20 101-1 管理經濟學程 經濟系 管理學院 27 4

    12 101.11.20 101-1 數理經濟學程 經濟系 管理學院 27 0

    (四)深耕廣植美學知能與設計創意能力

    102-103 年與系所合作,藉由非正式課程,整合雲嘉地區美學與設計

    等相關主題的資源及人才,培育美學與設計素養,訓練同學融合各系

    專業,拓展跨學院知識與創意眼界,引發多元學習樂趣,學生認同課

    程有助於提升其設計美學的能力與技巧,具體措施如下:

    1. 邀請雲科大設計學院教師於 102 學年第 1 學期針對傳播系、資工

    系與機械系的學生舉辦「美學與設計工作坊」,提供學生美學與設

    計方面的專業訓練。

    2. 鼓勵學生閱讀及提升學生影像閱讀能力:辦理主題影展暨映後座

    談會,與會學生均認同本項活動;為推廣閱讀,採用主題性書展

    推介館藏,並搭配講座引介分享。

    3. 配合「持續提升對圖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深耕廣植美學知能

    與設計創意能力」計畫目標,購置基礎科學、美學與設計運用相

    關紙本書刊及電子資源,支援教師學生教學與學習基礎科學、擴

    大學生美學與設計能力知識背景。

    (五)通識教育創新與變革

    1. 推動通識課程以向度分類:

    自 102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始實施通識教育課程的綜合向度分類,

    通識課程分為「基礎通識」與「博雅通識」二大類,博雅通識再

    依知識內涵分為六大向度,這個架構打破過去以學科知識進行分

  • 40

    類的學門限制,以便能夠傳遞各系所教師清楚的通識教育理念。

    透過各種層次的討論明訂各向度欲達成的目標與核心能力,提供

    開課教師參照。

    2. 專責向度召集人統整與審查課程:

    本校通識教育實施新通識課程架構,在此新架構下,博雅通識各

    向度及資訊能力課程皆設有一位課程召集人,由召集人負責統整

    課程與訂定向度的核心內涵。召集人藉由定期召開向度會議,與

    向度教師依核心內涵精神討論課程規劃及檢討現況缺失,對通識

    中心與授課教師間的緃橫向的交流有明顯的助益。同時,向度召

    集人負有審查新開課程之責,因召集人多屬各領域的專業教師,

    對課程大綱與內容能提供較完善的修正意見與建議。

    3. 推動外審評鑑制度,提升通識課程品質:

    自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始推動通識課程外審評鑑制度,並自 102

    學年度起,挑選教學大綱內容完整的專兼任教師通識課程提送相

    關領域的校外專家學者,依基礎概論、資訊能力及博雅通識課程

    等不同評鑑指標分別進行審查。外審委員的審查建議由課程所屬

    向度召集人檢視並提供書面意見後,經通識中心課程委員會討

    論,提供修訂建議給授課教師作為改進或參考的依據,教師須於

    一定期限內回覆,期望透過定期評鑑達到改善與優化通識課程的

    目的。

    4. 設置「紫荊書院」:

    本校透過「紫荊書院」的設置,一方面作為實施不分院系的跨領

    域人才培育計畫,每學年透過紫荊課程、議題小組、圓夢計畫、

    紫荊探索及講座活動的執行,深化學生自主學習的經驗,並且讓

    相關課程精神及操作方式的經驗,能夠廣泛地影響並提升全校的

    通識課程。此外,自 101 學年度起紫荊書院亦結合「協助高中優

    質精進計畫」,透過與鄰近高中的合作,將通識教育的相關精神繼

    續向下扎根。

  • 41

    5. 以「生命教育」為主軸的通識國文:

    通識國文課程由中文系自 100 學年度起執行教育部「全校性閱讀

    書寫課程推動與革新計畫」,教學內涵除了語文知識之外,還包含

    人文素養的陶冶與品德教育。入學新生對於自我認識、生命探索、

    學習熱情以及未來人生願景的引導與建構,通識國文課程扮演著

    舉足輕重的角色,以行動及問題導向的理念設計教材,讓學生藉

    由生命教育的讀本來豐厚語文能力。

    6. 辦理通識教育教師暨教學助理期初教學工作坊:

    自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每學期初舉辦「通識教育教師暨教學助

    理期初教學工作坊」,邀請校內外在通識教育有傑出表現之專家學

    者蒞臨演講,作經驗分享,以增進教師及 TA 之教學知能,同時藉

    由工作坊之活動設計強化通識教育目標,進而由教師及教學助理

    透過課程傳達給選課學生。

    7. 推動教學獎勵機制,遴選優良通識教師:

    為鼓勵優秀教師投入通識教育,每學年遴選約 3 至 5 位傑出通識

    教師,公開予以表揚,其參選資格為於 5 年內授課有達 4 學期以

    上,並於申請當學年度有開設通識課程的專兼任教師,皆可提出

    申請。

    8. 服務學習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