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9
- 20 - http://www.ivypub.org/A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ay 2014, Volume 2, Issue 2, PP.20-28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Conghuai Xu 1 # , Ying Song 1 , Shuchen Xu 2 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China 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The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as case study to explore the intermediary space and the sky spa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Revelation has been acquired through th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the practice of the creation of Qingdao campus architecture, and combined with the thinking of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that is, architecture is in evolution while function is dynamic; an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behavior-complexity and the ambiguity of function, function is to be designed rather than be satisfied in terms of behavior; architecture with the trend from static space to an open should be rooted in the practical function, namely, utilization by its user. Keywords: Architectural Creation; Environment Behavior; Campus Building; Intermediary Space; Sky Space 百年学府沐海韵 十载春秋溶圣殿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筑创作的实践 徐从淮 1 ,宋滢 1 ,徐蜀辰 2 1. 南昌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江西 南昌 330031 2.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要:本文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创作过程为出发点,探讨了建筑创作中的中介空间和天际空间。并通过环境行为的 研究在青岛校区建筑创作中实践,结合对当代建筑的思考,得到了几点启示:建筑是一种进展,功能是一种动态;行为 的复杂性,功能的模糊性;从行为出发,设计功能,而不是满足功能;从静态空间走向开放建筑;“有保留”地参与设 ──还使用者以“生活”状态。 关键词:建筑创作;环境行为;校园建筑;中介空间;天际空间 引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 明,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依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于 2011 年启动青岛校区的建设, 移师美丽的黄海之滨——即墨市鳌山卫镇,堪称:“百年学府沐海韵”。本次设计的校园主要建筑为:学生 会堂(位于校区规划南北主轴的重要节点处,主要承担文化演出和大型集会的作用,设计旨在造型活泼,空 间丰富,内容多样,突出建筑功能和特色。图-1)、图书馆(作为整个校区的视觉中心,图书馆的重要性将 通过磅礴的气势,舒展的轮廓体现出来。图-2)、博物馆(与学生会堂遥遥相望于南北主轴上,通过博物馆 外在与内在的双重设计向世人展现百年学府的魅力与风采。图-3)等。学子们可在此度过从本科至博士的寒 窗岁月,可谓:“十载春秋溶圣殿”。 无论是校园建筑亦或是其他类型,甚而是空间环境的设计,其主要使用者都是人类,因此,人的空间行

Upload: menez

Post on 01-Apr-2016

2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Conghuai Xu, Ying Song, Shuchen Xu

TRANSCRIPT

Page 1: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0 -

http://www.ivypub.org/A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ay 2014, Volume 2, Issue 2, PP.20-28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Conghuai Xu

1#, Ying Song 1, Shuchen Xu

2

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China

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The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as case study to explore the intermediary space and

the sky spa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Revelation has been acquired through th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the

practice of the creation of Qingdao campus architecture, and combined with the thinking of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that is,

architecture is in evolution while function is dynamic; an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behavior-complexity and the ambiguity of

function, function is to be designed rather than be satisfied in terms of behavior; architecture with the trend from static space to an

open should be rooted in the practical function, namely, utilization by its user.

Keywords: Architectural Creation; Environment Behavior; Campus Building; Intermediary Space; Sky Space

百年学府沐海韵 十载春秋溶圣殿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筑创作的实践

徐从淮 1,宋滢 1,徐蜀辰 2

1. 南昌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江西 南昌 330031

2.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本文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创作过程为出发点,探讨了建筑创作中的中介空间和天际空间。并通过环境行为的

研究在青岛校区建筑创作中实践,结合对当代建筑的思考,得到了几点启示:建筑是一种进展,功能是一种动态;行为

的复杂性,功能的模糊性;从行为出发,设计功能,而不是满足功能;从静态空间走向开放建筑;“有保留”地参与设

计──还使用者以“生活”状态。

关键词:建筑创作;环境行为;校园建筑;中介空间;天际空间

引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

明,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依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于 2011 年启动青岛校区的建设,

移师美丽的黄海之滨——即墨市鳌山卫镇,堪称:“百年学府沐海韵”。本次设计的校园主要建筑为:学生

会堂(位于校区规划南北主轴的重要节点处,主要承担文化演出和大型集会的作用,设计旨在造型活泼,空

间丰富,内容多样,突出建筑功能和特色。图-1)、图书馆(作为整个校区的视觉中心,图书馆的重要性将

通过磅礴的气势,舒展的轮廓体现出来。图-2)、博物馆(与学生会堂遥遥相望于南北主轴上,通过博物馆

外在与内在的双重设计向世人展现百年学府的魅力与风采。图-3)等。学子们可在此度过从本科至博士的寒

窗岁月,可谓:“十载春秋溶圣殿”。

无论是校园建筑亦或是其他类型,甚而是空间环境的设计,其主要使用者都是人类,因此,人的空间行

Page 2: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1 -

http://www.ivypub.org/AE

为应成为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设计师虽在掌握、塑造“空间”,却应处处着眼于“人”;好的设计必

然紧紧贴近生活,并为人类设计新生活。若离开真实生活,离开人的行为,就没有实质意义。

图-1 图-2 图-3

行为不仅包括可观察到的人的具体活动:外显行为,还应包括知觉、对空间环境的识别和理解、使用空

间时的心理需要等内容,即:隐性行为。

在本设计中重点营造了:中介空间和天际空间——构成校园面貌和个性的二个主要空间形态,是校园和

建筑的共有元素和结合点。本文将剖析和研究中介空间和天际空间的特性、功能、类型。空间富有生命力、

富有人情味的关键在于调动人们去参与。

1 调动人们参与的中介空间

1.1 中介空间概念

中介是指事物之间的一种亦此亦彼融合共存的联系体,是由于事物的边界被柔化和模糊,使得联系的事

物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区域;中介空间则是荷兰结构主义大师范艾克提出的,它体现在建筑上是一种既不属于

内,也不属于外的空间形态。中介空间,具有融合相互对立的空间的特性,不论在心理层次或空间层次上都

扮演着媒介的角色。中介空间是相对的内与外,而非绝对的内与外。任一层次对前一层次而言是“内部”、

“私密”;对下一个层次而言又是“外部”或“公共”,因而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介空间是人

流、车流、信息流频繁接触的场所,更是人们沟通、交流的社会空间。

设计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我们需要各种中性因素来调和事物的绝对独立性,缓解这

些矛盾,使建筑整体趋于和谐稳定。在调和建筑的功能分区的时候,就存在着这么一种中介空间,介于室内

与室外之间,不鼓励和不纠缠,它只是过渡与连接,是媒介空间;使得建筑的内外产生连续性,产生空间的

流动性,这个空间就是“中介空间”,也被称为“灰空间”。该空间使用得当可以大大地丰富建筑。

校园中介空间设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体现了建筑和人类作用的相互性,强调建筑中人的能动参与,具

有动态性和开放性;从规划设计上来讲,它又在空体和实体的艺术塑造上起着双重作用;作为景观因素,它

丰富了景观层次,使校园形象和空间形体富有变化;作为体验对象,它在空间序列中又增加了一种空间类型,

起到连接、过渡、衬托、铺垫的作用。

1.2 校园中介空间存在的问题

在校园中介空间的设计上,如廊道设计、庭院设计、建筑底层室内外设计、广场空间设计等只是满足简

单的交通功能,而没有作为一种交往的中介空间来考虑,使得学生彼此间缺乏交流;庭院的设计又没有考虑

建筑的类别、体形和体量大小,即缺乏对场所领域空间比例空间尺度的深入研究,使设计难以形成小环境、

小气候,不能形成人们喜爱的场所不愿在此停留;在建筑底层空间设计上怕造成空间浪费设计成围合空间,

利用起来,难以达到底层架空开敞缓解交通压力的要求。

美国景观建筑师约翰·莱尔(John Lyle)在对洛杉矶公园和哥本哈根游乐场、广场与街道的调研报告中指

出:“大多数人在闲暇小憩时都是选择面对人们活动的方向,这些活动或是球赛,或是游戏,或仅是人流的

途经而过”。当座椅不朝向活动时,它们要么无人问津,要么被人以一种反常的方式所使用。这又揭示出人

们在使用空间时的另一种心理需求——人看人。莱尔的报告提醒我们:人看人,其乐无穷。人们喜欢看到人

Page 3: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2 -

http://www.ivypub.org/AE

不仅是在洛杉矶,而是有很大的普遍性。著名建筑师 J·波特曼也提出设计空间应该为人看人创造机会。他对

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的路边咖啡馆极为推崇,认为那种人们走上走下来来往往的人看人的场面可产生一种特

殊的魅力。他根据人看人的特点设计出旅馆中的共享空间。如果设计师们了解到人看人的事实,就不会安排

出冷冷清清的座椅来。

我们所做的学生会堂设计中曲型大屋顶下的屋面空间以及挑出的观景平台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的景观界

面。没有特定的功能局限,挑出的观景平台层叠在各级屋顶之上,视野由高度打开,而交错的半透明屋顶也

将其下的空间展露出来,使得处于这些范围内活动的人群,其视区 1-4 与视区 A-B 间形成相互的穿插与贯通,

同时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化,将行为的不确定性娱乐化,达到人看景,人看人,人入景,人

与人关系更加亲和的效果。当动态的人融入静态的景观与建筑,设计的乐趣和魅力才真正展现出来(图-4)。

图-4

1.3 校园中介空间的营造

1.3.1 在精神层面上体现大学校园中介空间

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求知欲,同时校园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谈话提供良好的条

件。人们的心理要求、交往方式、活动人数、熟知程度及活动目的不同,要求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划分,创

造出富有生命力和人情味的空间。建筑内部的中介空间主要体现在廊道和休息厅空间上,一般指一面临空或

直接向室外开敞、连通融合的空间。从建筑空间构成来说,其空间深度得以延长,使空间形体显得生动,空

间层次丰富,并借助这种空间使室内外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使自然空间与人为空间过度自然。中介空间的

游戏区、娱乐区、运动区、休息区等多元化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

活动之中。

(1)中介空间的场所营造

在廊道及庭院等场所中安排各种适合谈话、小憩的座椅,适当地方设置饮水机或自动购物机,为师生提

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营造出具有区域性场所感的交流空间,形成人性化的中介空间系统。

(2)中介空间的环境营造

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被人们感受之后形成一个特定的空间,同时环境之间也是互相影响和作用的。校园环

境的营造应体现校园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校园建筑和中介空间的设计上,应考虑学生的流向、道路的导向

性、景观图案的变化及空间中的借景、对景手法去吸引学生,使中介空间的人文环境设计发挥引导和烘托的

作用。

1.3.2 在功能层面上体现大学校园中介空间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功能的复杂化,校园设计模式以“院系”为单位的联系组织模式,不同专业及相同

Page 4: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3 -

http://www.ivypub.org/AE

或相近专业师生进行自由交流促进学科发展。由此,从下面几个功能层面上体现大学校园中介空间的作用。

(1)创造交往场所

课间午后在道旁路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三三两两的交谈可能会从一般的寒喧转入对某些

课题的深入探讨,这种交流行为在时间、空间和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因此,大学校园内交

往空间的设计除了专用空间外还应特别注重利用一些分散的小型中介空间,如在道旁、水边,通过硬质铺地、

环境小品、座椅等安排一些环境怡人的非围合性小空间;而在教学楼、图书馆等人流集中场所,我们则可以

创造一些类似小中庭、小平台式的空间,这样一来,为师生们随时随地的交往创造了适宜的空间。

图-5 学生会堂主入口,大型的构件形成了入地扮演了内

外空间过渡的角色口的指向性,实与虚的结合成功设计 图-6 学生会堂透视图,将大海的韵律和节奏融入曲型屋面板和结

构构件中,同时以高耸的游艺塔作为视觉中心引入建筑与场地内,

带来多层次的视觉效果。

建筑入口是最为典型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具有交通引导、人流集散等重要建筑功能。可用设置柱廊、构

架、遮阳、绿化等多种设计手法形成“复式入口”(图-5)。“复式入口” 不仅具备了生态遮阳、通风节能

等生态综合功能,同时还能突破“界面一层皮”,让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地共融、共生。它既

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也是校园的公共空间、师生们休憩交流的理想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广场面

积的不足和布点的不均。

(2)整合校园空间

高校校园中介空间作为空间之间联结的媒介,在校园中担负着不同的角色,促进建筑之间的联系,优化

公共环境、增添情趣、体现和谐,使得相邻空间能相互渗透、功能互动,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带来了

集聚效应。

学生会堂位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总体规划南北向主轴的重要节点位置,由艺术表演中心、艺术研究中心、

艺术创作中心、艺术教育中心、新闻中心等部分组成。是校园标志性建筑,设计力求整体形象新颖优美,具

有地方文化气息,并体现时代精神,同时,作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启动工程,其建筑造型特色具有体现山

东大学校园风貌的标志性意义(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7:门厅中庭,玻璃幕墙的通透性模糊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限,上下层的贯通也使门厅的视野更为广阔,适当的构件及材料的变化,光

影的跳动增加了空间的多样性

图-8:中庭及楼梯,让庭院,建筑,甚至是建筑的构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不同的中庭空间在建筑中穿插增添了趣味

图-9:图-10:交通空间,通过观景平台与廊道即水平交通,楼梯即垂直交通相结合,营造出丰富,动态,易于交流的中介空间

当今的社会正在向多元化、信息化方向迅速演进。人们的生活行为并不再是简单的重复以满足人们基本

的生活需求,而是趋于快节奏、多样化、复杂化。大学校园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它还包含了全校师

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活动。可以说,新型大学城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有其自身独有的一套社会系统。校园

Page 5: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4 -

http://www.ivypub.org/AE

中的建筑也应该向多元化,动态化发展。此次设计的学生会堂具有多种功能,这恰恰就是大学校园多元化的

一个现象。设计中利用中介空间联系建筑的不同功能,例如:观演的主入口大厅空间将咖啡、休闲、疏散、

洽谈、售票、存包、零售等多种功能放入自由的大空间。建筑的功能也由单一的静态封闭状态,演变为多层

次多要素复合的动态开放系统(图-7~10)。

(3)传达情感信息

由于人的千差万别,个人动机、态度、价值观的不同,特别是年轻一族的个性越来越强,在行为上呈现

多样性的特点,大学是年轻人集中的地方,表现出行为的复杂性,产生了校园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

也给空间的设计提出了各种问题。人的多样化产生各自特别的需求,他们往往对同样的功能按自己的需要做

出解释。

设计中大空间教室的采用,就是考虑到建筑功能的模糊性,特别是音乐、舞蹈等教室的布置并不是死板

的座椅板凳,而是一种一对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画室画板的高低大小也是随机性的。

开放空间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建筑设计方向之一。建筑需要走向开放,将固定的空间打开成为更多的模糊

空间、中介空间,将更多的功能导入空间。教师与学生围成一圈,相互交流和学习,同学之间的洽谈和休憩

都是过去的空间所不具有的。从哲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被“羽化”的空间。中国传统的阴阳中也包含这种

空间的相互渗透,园林中的拓扑关系以及亭、水榭、廊等,将自然空间和人造空间相互渗透(图-7~10)。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

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

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

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博物馆位于校区总体规划南北向主轴的重要节点位置,设计力求整体形象新颖优美,并体现时代精神,

同时,作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启动工程,其建筑造型特色具有体现山东大学校园风貌的标志性意义(图-11~

13)。通透的深色玻璃幕墙,浅色的石材墙面,网格状的遮阳构件以及线条刚硬的窗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加之层叠的建筑形态,建筑像一块坚硬的海绵,吸收着空气、绿色、蓝天以及周遭的校园美景,也向校园释

放着建筑内部的思想和能量。我们将建筑看成是包裹信息和文化的砖石器皿,存在于环境中的同时又坚持着

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立场。

图-11 图-12 图-13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高校图书

馆是师生查阅各类知识的资源中心,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收藏书和各种出版物的地方。如今,人们渐渐

把现代图书馆重新定义为能够无限制地获取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信息。大多高校都将图书馆建设为校园内

最高的建筑,可见图书馆之于大学是如何重要——可以说就是一座大学的真正门面。要考量一所学校的学术

氛围,无疑首先要考察图书馆的藏书量和使用量。因此,如何建设好一所校园图书馆也成了一所高校如何展

现其面貌的重要课题。

在处理手法上,主要是室内空间室外化,室外空间室内化。本次设计中运用中庭下沉广场,双侧景观阶

梯等。更多的问题在于如何有机地布置中介空间让建筑锦上添花(图-14~17)。建筑整体形态恰如汉字中的

“门”,象征一扇知识大门向无数求知者敞开,而两侧屋顶倾斜为“V”字形,形如一本翻开的巨大书籍,昭

Page 6: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5 -

http://www.ivypub.org/AE

示着建筑的功能,即藏书、读书。同时也象征着海鸟的双翼,形成了人文和环境的对话。建筑无论平面还是

立面皆呈现围合之势,建筑实体及门厅孕育出下沉式的中庭广场,而实体与门厅间的关系又因为双侧景观楼

梯而显得模糊有趣,建筑成为活动场所的同时也成为了景观的一部分。三者空间像是被巨大的磁力吸收与包

裹在建筑两座耸立的高塔间,置身其内,使人浑然不觉室内外界限,正如诗中所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

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2 反映城市风貌和地标的天际空间

图-18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南立面图:学生会堂作为南北轴线的起始,高耸的游艺塔有效的起了引领视觉的作用,而舒展的

曲线将轴线上的建筑统一连贯起来,到达图书馆后形成中心,上升利落的收尾使得“压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天际空间实际上也是一种中介空间,是特殊的中介空间;是城市与天空或建筑与天空的中介空间。只不

过一般中介空间临近地表面,可望又可及;而天际空间是可望不可及,是建筑实体与天空的“中介”空间,

是城市轮廓线的凸显部位。

轮廓线是在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中产生的,正如完形心理学所指出的:“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其所拥有的

一切意象都是借助于图与底之间的简单分离造成的:代表事物的图看上去明确、有特定的结构,而且从一个

没有边际、没有特定形状、均匀同质、看上去不太重要或常常被忽略的底中分离或突出出来。”正因为这样,

城市的轮廓线会给人以生动的景观印象。也正因为如此,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形

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景观。

天际空间是建筑和建筑群景观的综合窗口,能展现出完整的、独一无二的景观特征,体现设计的文化内

涵,表达设计空间体量的韵律美。每条天际线就是每个区域的最佳符号。在设计中要结合人文地理特色,考

量使用者心理,发挥天际空间所能带来的最大心理影响。

图-19 图-20 图-21

城市天际线给人以直观的人文、审美、标识和形体感受,它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时代化的印记。西

方建筑师、城市设计师们早已意识到它的存在,并将其上升为城市设计的最主要方面。中国沿海发达地区,

也已意识到城市天际线在文化上的超然意义,开始注重于建设城市的天际空间。城市的天际线是在时间的长

河中慢慢堆积起来的,而校园的天际线可以在一次规划中敲定,用自身起伏塑造丰富天际空间(图-19~21

Page 7: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6 -

http://www.ivypub.org/AE

为图书馆第二方案)。校址滨海,波浪形屋面曲线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海洋,高塔则象征了海上的船帆,建

筑试图通过形体的求同与环境发生亲密对话。同时作为校园天际线的中心,层层叠叠的曲线十分有益于与周

围建筑的天际线相融合,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今中国新建的大学城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校园建

筑群也应该具有这么一个天际空间——新时代的校园建筑应该具有的特色。学生会堂作为校园天际线的始

末,其引导的作用十分明显,设计中高耸的游艺塔直指天穹,迅速地吸引目光成为视觉焦点,而后顺势,层

层退台的曲线屋面很好地弥补了高度的落差并增添了流动性,同时绿色屋面的处理也注意了与地面景观的衔

接,使得高塔仿佛从大地间升起,一直延伸到远方,到苍穹,犹如海天的连接,建筑的轮廓线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22 图-23

2.1 理念与构思

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搜寻城市的风貌,以青岛特有的红色屋顶为设计元素之一。同时,完善用地内

的天际空间的设计,高空的挑台以及电视台的塔楼都有红屋顶的元素。

基地地形较为平整,为了增强建筑采光环境和设计主题“海韵”而将建筑建成南低北高的形式,加强韵

律感和建筑立面的流动性(图-24)。

图-24

2.2 天际空间的动态性

发展是现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主题之一,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世界是不断地在变化的,城市天际线也

是在城市的建设中不断地变化,即动态性。

2.3 天际空间的整体性

空间上,校园规划的天际线是基地、建筑物、自然风貌等的有机综合,这次学生会堂的设计可以说是天

际空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和中轴线上的图书馆、博物馆、周边环境鳌山以及黄海形成一个整体的校园天际

空间。

而时间上,天际线是不同发展时期的沉淀,不能被某一时期的建筑流行趋势所掌控,应该是保护原有特

色的基础上,布局新的建筑。这次设计结合青岛特色的红屋顶设计天际空间,保护原有的建筑特色,融入周

边人文和自然环境。

Page 8: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7 -

http://www.ivypub.org/AE

2.4 天际空间的美学性

建筑师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是艺术家的代名词之一,现代建筑也不例外,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美学也存在于

校园建筑和校园天际线中。流线的帆顶和打破波浪的眺望台将黄海,红色屋顶的历史沉淀和通透玻璃产生的

海洋的气息再加上建筑中的绿色空间以及鳌山和周围建筑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巨大的空间雕塑。

2.5 天际空间在山大青岛校区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飘浮空间”是当代建筑经常采用的形态构成手法,其特点是以附加整体性屋盖“笼罩”,在由功能自

然形成的建筑屋顶之上,“飘浮”的上屋盖与建筑自然屋顶之间形成部分“中介空间”,该空间区域具有气

候缓冲、遮阳等生态功能。同时,由于“飘浮”屋盖摆脱了与建筑平面的必然联系以及空间限定的模糊性,

大大增强了建筑对人行为活动的包容性,建筑形态更为自由、离散、舒展。该区域因具有优美的空间形态、

良好的气候条件和适宜交往的特质倍受人们喜爱。(图-25)是学生会堂的“飘浮空间”从空中的俯视。简约

而赋予科技的造型,在这里未来仿佛一瞬即至,很好地符合了新时期大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意识,同时开

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校园景观、“中介”景观也成为了校园内不可多得的一处交流场所。

图-25 图-26

3 设计中得到的启示

通过环境──行为的研究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筑创作中的实践,结合对当代建筑的思考,得到下列启示:

3.1 建筑是一种进展,功能是一种动态

建筑功能过去曾表现为相对固定的形态,一个空间具备一种功能,以满足既定事件的发生模式,其主要

特征为单一性和静止性。似乎功能只是满足与否的问题,而要设计的仅仅是形式。现代建筑运动拨正了两者

的关系,主张功能为主,但却没能继续发展功能学说,而是局限于机械的功能观,使功能绝对化、抽象化,

没有与使用者的生活行为相联系。

生活是动态的,建筑功能也应是动态的。当今的社会正在向多元化、信息化方向迅速演进。人们的生活

行为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趋于快节奏、多样化、复杂化。建筑的功能也由单一的静态封闭状态,演变为

多层次多要素复合的动态开放系统。

3.2 行为的复杂性,功能的模糊性

在各类行为中,有一致性行为,即共性行为,也有差异行为。由于人的千差万别,个人动机、态度、价

值观的不同,在行为上呈现多样性特点。正是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才产生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

给空间的设计提出了复杂的课题。人的多样化产生各自特别的需求,他们往往对同样的功能按自己的情况作

出解释。如,同样的教学功能,将其看作是一种灌输,则将课堂布置为讲台加上一排排整齐的课桌;而将其

看作是一种交流,则摈弃了讲台,而将课桌作环状布置。另外,使用者对功能的领悟也往往与设计者不一致。

人性中有讲求条理、秩序、理性、逻辑的一面,现代派建筑师抓住这一点而强调了功能分区。而“功能

分区”只是一种分析方法,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步骤,而不是解决问题的万灵良药。因为人的心理中还存在

Page 9: Practice in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qingdao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28 -

http://www.ivypub.org/AE

着偶然、混乱、矛盾的另一面。偶然与逻辑、秩序与混乱、矛盾与协调的并存,导致人的行为成为一个复杂

模糊、难以区分的整体,相应地,建筑功能也就出现了模糊性。

3.3 从行为出发,设计功能,而不是满足功能

建筑归根到底是“物化的生活”,这就注定了它永远是不断演进的。设计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是设计生

活、设计功能,是为人在其中展开生活过程提供行为场所。建筑都应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宜人的环境,不断改

进生活质量为目标,把人的生活行为放在首位。使人的行为成为功能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让使用者在空间

环境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而建筑界长期效法的功能主义铸成了一种凝固的生活模式,使人生活在固定的

环境里。建筑师的创造只表现在形式上;在功能面前,只能是屈服、接受。设计应成为探讨新的生活方式─

─发现功能、创造功能的过程,而不应停留于满足功能。这样才能使功能与使用者的行为相联系,引导其行

为,成为对人的行为的修饰和促进。

3.4 从静态空间走向开放建筑

从静态的空间观念中走出,代之以一种动态、开放的建筑理念来思考建筑与社会行为的关系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要求。20 世纪 50 年代起,许多建筑师通过研究及实践对此提出新的观念、方法。如路易斯•康的“服

务与被服务空间”、C•佩里的“循环系统”与“开放端”、日本的“新陈代谢”理论、荷兰的“支撑体”住

宅以及中国富有地方特色的无锡支撑体住宅等,都为建筑形态与社会生活的动态适应关系提出了积极的思

路,这些理论与实践的累积与生发,逐渐形成了当今开放建筑的基本理念。因此,探求开放建筑的理念,在

于构筑一种决策权开放的设计体系,它使建筑的组织过程及设计成果都走向开放,让使用者可以介入其中。

3.5 “有保留”地参与设计──还使用者以“生活”状态

灵活性是建筑的生命,它要求建筑设计走向开放、走向弹性,由终极性产品走向半成品的设计,使建筑

空间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可变性,为预测不到的情况留有余地。使用者参与设计是有保留的设计,也是尊重

人、尊重人的行为的设计。

REFERENCES

[1] 李道增. 环境行为学概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Li Daozeng: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徐磊青, 杨公侠. 环境心理学.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Xu Leiqing, Yang Gongxia: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M],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Press, 2002.]

[3] 徐从淮. 行为空间论.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Xu Conghuai: On Behavior Space Tianjin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2005.]

[4] 戴志中, 刘晋川, 李鸿烈. 城市中介空间[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Dai Zhizhong, Liu Jinchuan, Lihong Lie:

Intermediary space in cities [M],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03.]

[5] 何镜堂, 郭卫宏, 吴中华. 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 建筑师,2004,(1)42-49.[He Jingtang,Guo Weihong: Concept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campus space morphology [J], architect, 2004, (1) 42 - 49.]

[6] 艾志刚. 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 建筑学报, 2005,(6): 45- 46. [Ai Zhigang: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open space in

campus [J],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2005, (6): 45 - 46.]

【作者简介】

徐从淮(1956-),男,汉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先后求学于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