Ð 3 ±. 7}[ } f · 2017-09-26 · íd lh8y f ae,t @ u Éy ·er vÓ qs ® )d a Ô 9Ö Îå ad yÐ...

6
四眾佛子共勉語 庚午年季春釋聖嚴撰 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為了廣種福田.那怕任怨任勞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1 要聞 ◆創辦人:聖嚴師父 ◆發行人:果東法師 ◆社長:張昌邦 ◆發行所: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地址︰ 112 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 186 號 ◆網址:www.ddm.org.tw ◆ E-mail:[email protected] ◆變更地址、索取、取消雜誌請電:(02)2893-9966 轉 6312、6313、6306 2017.10.01 出刊 334 PERIODICAUSI 雜誌紙類 ◆法鼓山建設基金劃撥專戶 帳號:19078983 戶名: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TAIPEI TAIWAN R.O.C. POSTAGE PAID LICENCE NO.1890 Android iOS 法鼓雜誌APP 歡迎下載 【新聞簡訊】 滿使使使使使 彿滿 Tomorrow Together by 911Day.org 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於無畏號航空母艦,帶領大眾以清淨的「無 念」,為世界祈福。 (東初禪寺提供) 使宿穿東初禪寺 象岡道場 受邀為紀念 911 祈福 講座 心靈環保 滿DDM Talks 滿西西仿 4 1 0 「福慧當家好傳家」座談會,邀請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左二)、楊蓓(右二)、柯有倫(左一)、陳忻(右 一),分享傳承、當家的心路歷程。 (許朝益攝) 座談會、法鼓講台 多元形式開啟跨世代對談 持續以佛法關懷社會 分享轉大人 當家智慧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Aug-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Ð 3 ±. 7}[ } F · 2017-09-26 · íd lh8Y f ae,T @ U ÉY ·er vÓ QS ® )d a Ô 9Ö Îå ad YÐ XÜSÚd %LÜ ÐYb f ?d +»µª[pÞ Ú 6 ª f %Ld Y!ÊSH hd d d ½ e S fü Ç jj J8

四眾佛子共勉語 庚午年季春釋聖嚴撰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為了廣種福田.那怕任怨任勞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1 要聞 ◆創辦人:聖嚴師父 ◆發行人:果東法師 ◆社長:張昌邦 ◆發行所: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地址︰ 112 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 186 號

◆網址:www.ddm.org.tw ◆ E-mail:[email protected] ◆變更地址、索取、取消雜誌請電:(02)2893-9966 轉 6312、6313、63062017.10.01出刊 334

PERIODICAUSI雜誌紙類

◆法鼓山建設基金劃撥專戶 帳號:19078983 戶名: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非經本刊同意,不得轉載本報圖文。

本刊編印費用為十方信施,閱後請轉贈親

友,功德無量。

TAIPEI TAIWAN

R.O.C.

POSTAGE PAID

LICENCE NO.1890

Android iOS

法鼓雜誌APP歡迎下載

【新聞簡訊】

方丈和尚出席金門座談會

祝福兩岸佛教交流

由臺灣佛教界代表組成的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與

大陸佛教界代表,於八月二十一日,在金門佛光山金蓮

淨苑舉辦「兩岸佛教界和平祈福交流座談會」,方丈和

尚果東法師受邀出席。會中,大眾就強化交流、深化合

作、增進良好互動機制等議題,進行探討。

方丈和尚於會中表示,這次活動凝聚兩岸的善緣、法

緣,相互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對於增進未來兩岸的佛

教發展,深具意義,並以〈同圓八力〉:「大悲願力,

啟發智力,群策群力,同心協力,一起努力,展現潛力,

堅定毅力,圓滿順力。」為兩岸佛教交流祝福。(編

輯室)

新任駐泰大使童振源

拜訪泰國護法會

新任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童振源,九月二

日帶領僑務組組長盧景海等人,蒞臨法鼓山泰國護法

會,由輔導法師常學法師、前來支援法會的果舟法師與

果弘法師,以及蘇林妙芬會長、悅眾們一同接待。

童振源大使曾連續多年參與法鼓山除夕撞鐘祈福法

會,此行特來關懷與了解法鼓山泰國護法會。常學法師

向童大使介紹法鼓山於東南亞弘化的組織與運作情況,

並感謝政府相關部門對宗教團體的支持,期許能夠增加

交流,接引更多臺商學習禪修,了解法鼓山的理念。雙

方交談甚歡,常學法師並代表泰國護法會,致贈聖嚴師

父的墨寶及著作予童大使。�

�����

(編輯室)

學誠和尚

率團參訪法鼓山

法華鐘樓下撞引

鐘,深心祈願,

接著托起水缽,專心

一意地走路,感受腳

步的變化、肩膀手臂

的鬆緊、風吹過臉頰

的沁涼,之後坐下來

練習「觀身受法」、

鈔經……一年一度的

禪修月,在沉澱、放

鬆身心之中展開。

九月一日,禪修月

伊始,德明財經科技

大學校長徐守德隨即

帶領近四十位教職員

上山體驗。校長分享,

平常忙於校務、教學,

難得有時間靜下來與

自己好好相處,短短

二個多小時的禪修體

驗,彷彿充電一般。他歡喜表示:「未來希望能在校內推

廣,讓更多師生也有機會學習禪修,專注每一個當下,提

昇心的力量。」

「炎炎大熱天,正是心浮氣躁時,能夠利用一、二十分

鐘靜坐,讓心沉靜,感到很歡喜,希望能進一步深入禪修」、

「練習觀身受法後,疲憊頓時消除」……今年的禪修月活

動,平均每週都有四、五百位民眾上山參與,一張張的小

卡寫滿了禪悅法喜,回響熱烈可見一斑。

「禪修就是一場心靈的探索,心靈的覺醒。」連續二年

投入禪修月推廣的參學員丁春娥說,近年國內時興小旅行,

但往往忙著打卡、拍照,不斷向外攀緣的身心,在旅行之

後反而更感疲憊,因此參學室特別提出「心靈的新旅行」

概念,希望引導大眾放慢步伐,把心拉回當下,感受每一

個步伐、每一個動作都是一期一會,既是心靈之旅,也是

全新的開始。�����������������������

(文/許翠谷.圖/李東陽)

禪修月

回到心家真自在

【彭巧溫/紐約報導】美國紐約東初禪寺與象

岡道場,受邀於紀念「九一一事件」的「為愛分

糧、濟救苦難」活動中,帶領祈福。這場活動由

Tomorrow

Together by 911Day.org

發起,以跨宗教的方

式,傳達「只有愛才能讓大家更團結」的觀念。

今年所包裝的糧食,將捐助德州與佛羅里達州風

災受難者。

九月十一日一早,來自美國各處的義工們齊聚

無畏號航空母艦。活動分成五個階段,每階段由

三位不同宗教的宗教師一同祝禱。東初禪寺監院

常華法師帶領僧俗四眾於第一階段祝禱,以三稱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聖號,祝福大眾身心安

樂,免於驚慌、仇恨與飢餓,都能夠平安喜樂、

大悲心起。

祝禱後,大眾開始分裝糧食,不分種族,同心

合作。每袋糧食中有白米、扁豆、乾燥蔬菜和玫

瑰鹽,加水煮熟後可以供應一家四到五口人一

餐的分量。當到了八點四十六分、九點三分、

三十七分、五十九分、十點三分與二十八分,分

別代表雙子星大樓遭受撞擊、倒塌及賓州劫機墜

毀的時間,就有鈴聲響起,大眾即放下手邊事務,

一起默念祝禱。

十一時三十分,則由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與

其他兩位宗教師,一同祝禱。果元法師以禪修為

主軸,請大眾雙手合十、閉目,並以身心放鬆之

法,將清淨的「無念」,迴向世界和平。

▲�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於無畏號航空母艦,帶領大眾以清淨的「無

念」,為世界祈福。� (東初禪寺�提供)

日前來臺獲頒榮譽博士的中國

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和尚,於

九月十五日率同二十二位大陸教

界、宗教部門人士參訪法鼓山世

界佛教教育園區,方丈和尚果東

法師與僧團法師、法鼓文理學院

校方代表一同迎賓,之後共同前

往校區參訪,並進行茶敘交流。

方丈和尚表示,學誠和尚與法

鼓山道情殊勝,並以中華佛研所

所訓「立足中華,放眼世界;專

精佛學,護持正法;解行互資,

悲智雙運;實用為先,利他為

重」,與學誠和尚在受贈榮譽博

士時開示「青年的精神.菩薩的

使命」互為對照,期望提昇青年

的世界觀、生命觀與價值觀。

細數與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

的深厚因緣,「聖嚴長老的《戒

律學綱要》、《正信的佛教》等

著作,在大陸地區流傳甚廣,也

是許多佛學院的教材;尤其聖嚴

長老為人處事的修為更是備受景

仰。」學誠和尚表示,法鼓山在

學術、禪修、僧團管理等方面,

都有良好的傳承發展,因此特意

率團參訪。

首次造訪的福建省民族與宗教

事務廳廳長黃進發說,方丈和尚

日前在海絲論壇分享法鼓山心靈

環保理念,非常啟發人心,明年

將在福建莆田市舉辦「第五屆世

界佛教論壇」,歡迎法鼓山僧團

與文理學院一起參與,延續交流

的善緣,為佛教發展與人心安定

而奉獻。

除了聽取簡報,參訪團也實地

走入圖資館、校園、宿舍等學習

環境。穿過清淨、明亮的校園空

間,臨眺煙嵐迴繞的觀音道場,

一行人對於法鼓山「大學院、大

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留下

深刻的印象。

(文/張曜鐘.圖/隨行小組

提供)

東初禪寺象岡道場 受邀為紀念 911 祈福

講座

心靈環保

【梁金滿/臺北報導】延續聖嚴

師父以佛法關懷社會的腳步,法鼓

山於九月八、九日兩天,在國父紀

念館舉辦兩場心靈環保講座,結合

座談會與「法鼓講台」D

DM

Talks

式,邀請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人

士,分享生命歷程,為近二千五百

位現場聽眾,充實心靈的福慧資糧。

八日晚間的「福慧當家好傳家」

座談會,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法

鼓文理學院學群長楊蓓、青年藝人

柯有倫與表演工作者陳忻,傳遞當

家傳家的生命故事。當家十一年多

的方丈和尚,分享這些年來歷經的

種種滋味,並憶及聖嚴師父對他從

耳提面命到獨立思考不依賴的教導,

深刻感受到師父的慈悲。「這些酸

甜苦辣,都將成就我回到清淨、柔

軟、法味德。」

有別於方丈和尚「從依人到依法」

的當家心路,楊蓓因為經歷師父、

父親、同修捨報,讓她到了六十歲

才感受到「一個人」的孤單,並從

內心探索,品嘗出真正的獨立精神。

同樣經歷父親離世之痛的柯有倫

與陳忻,都談到傳承自父親的家法

與影響。父親柯受良的往生,讓柯

有倫體驗無常,但從小跟著母親親

近法鼓山的因緣,在他當家以後,

「佛法就成了家法」,而四它與慈

悲心就是他面對逆境的法寶。楊蓓

的大女兒陳忻,從小被父親嚴格要

求,讓她充滿挫折與抗拒,父女關

係一度很糾結。但學戲劇的她,卻

因一句台詞的觸發,讓她重新了解

父親,也因而接納了自己。

身兼主持人的楊蓓,期許透過與

談人感化自己的故事,感動在場的

聽眾,可以真正當起自己的家,把

家好好傳下去!

九日下午的法鼓講台,由馬來西

亞道場監院常藻法師、仁山仁海藝想

堂堂主張逸軍與寶島淨鄉團創辦人

林藝,暢談「轉心.轉大人」。一心

想把臺灣藝術帶向國際,因而返鄉

創作的太陽劇團前首席舞者張逸軍,

期許把人帶到環境裡,用不同角度

欣賞傳統文化。他鼓勵年輕人放下

手機,打開五感,找回與大自然的

連結。法鼓山最年輕的分院小當家

常藻法師,分享擔任監院四年多來

的蛻變。在「誠惶誠恐、有血有淚」,

放下自我的當家過程中,法師體認

到「我,已不是我」,而是應因緣

所需而成就了更成熟的「我」。

「老師,你為環境做過什麼?」學

生的提問,讓林藝在大四創辦了「寶

島淨鄉團」,儘管被喻為「平民英

雄」,被票選是「未來大人物」,

實際上她卻是個被資遣的失業青年。

面對挫折,林藝用兩個月寫了厚厚

的自我分析報告,放下對他人眼光

的不安,重新面對真實的自己後再

出發。

法鼓講台之後的綜合座談,讓聽

眾與講者有更進一步的互動。當被

問到如何面對障礙挑戰時,張逸軍

提到,只要是利益眾生、成就他人

的事,就義無反顧往前走;林藝以

網友對自己的評論為例,提醒年輕

人,只要自己做的事是對的,就不

要被外境影響。常藻法師也談到,

很多馬來西亞年輕人有「選擇困難

症」,其實選擇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而是在做選擇時,能夠承擔起所有

伴隨而來的後果。

「三位講者的分享有方法有心法,

很受用。」與林藝年齡相仿的青年

黃國豪,也面對相同的人生選擇題,

他願意嘗試「認識自己」的方法,

而常藻法師的分享幫助他釐清觀念,

提昇心的力量,有勇氣堅持下去。�

(更多內容請見八版及《人生》雜

誌410期)

▲�「福慧當家好傳家」座談會,邀請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左二)、楊蓓(右二)、柯有倫(左一)、陳忻(右

一),分享傳承、當家的心路歷程。� (許朝益�攝)

座談會、法鼓講台 多元形式開啟跨世代對談 持續以佛法關懷社會

分享轉大人 當家智慧

334期-1版CS6-Q2.indd 1 2017/9/22 下午7:54

Page 2: Ð 3 ±. 7}[ } F · 2017-09-26 · íd lh8Y f ae,T @ U ÉY ·er vÓ QS ® )d a Ô 9Ö Îå ad YÐ XÜSÚd %LÜ ÐYb f ?d +»µª[pÞ Ú 6 ª f %Ld Y!ÊSH hd d d ½ e S fü Ç jj J8

【本刊訊】九月二、三日,榮譽董事會分別於臺南

雲集寺、蘭陽精舍舉辦感恩聯誼會,彼此關懷祝福。

其中,近二百位雲林、嘉義及大臺南地區的榮譽董事

們齊聚雲集寺,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專案祕書

室室主常獻法師,與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執行長

陳宜志及海內外悅眾團隊,都到場關懷。

聯誼會邀請︽不一樣的聲音︾製作人張光斗,分享

﹁那一年記憶中的師父﹂,聖嚴師父智慧與慈悲的教

導,令他無限感恩,也是他此生最珍貴的禮物。

榮譽董事顏麗敏與兒子陳博丞,以相聲分享自己學

佛之後,從﹁虎媽﹂轉化為﹁慈悲觀音﹂的生命故

事,幽默風趣的母子對話,讓現場大眾讚歎不已。來

自佛化家庭的榮譽董事周秀玲也帶著女兒,分享自己

罹癌後,母女共同面對的心路歷程,充分運用聖嚴師

父﹁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的觀念,不但

安自己的心,也安他人的心,感動了身邊的親友,也

為子女做了最好的示範。

【本刊訊】如何落實「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

做觀音﹂?榮譽董事會為關懷榮董闔家持續親近、深

入佛法,特別規畫﹁法鼓山寺院參學活動﹂,以法鼓

山各地分院的禪悅境教、早課共修、佛法開示、禪修

體驗等安排,期許每一位參與的榮董及家人,提起學

佛、護法初發心,進而自我期勉,成為修行六度萬

行、利人利己的菩薩。

參學行程自九月起於各地區展開試辦,榮譽董事會

秉持創辦人聖嚴師父,帶領大眾巡禮佛教聖蹟

時的開示:﹁參訪行程最好的紀念,不是旅遊

商品,而是走入歷代

高僧大德為弘法利生

的內心世界。最好的

禮物,是每個人從中

學習的一顆菩提心與

智慧心。﹂接引更多

人走進法鼓山這座寶

山,也走進自己心中

的寶山。

榮譽董事會

▲�

心劇團轉動幸福首站到新北市石門區老梅國

小,帶給孩子、老師和家長豐盛的心靈饗宴。

(施純泰�

攝)

【本刊訊】﹁面對它、接

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在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

心劇團團員們生動的演繹

中,師生們跟著劇中主角

﹁財富﹂大聲念出﹁四它﹂

心法,學習認識與處理情

緒。今年於九月五日至十月

二十六日展開的心劇團﹁轉

動幸福﹂校園巡演,陸續前

進新北市石門區、雲林縣褒

忠鄉與元長鄉、高雄市鳥松

區和臺東市等地十三所小

學,將心靈環保巧妙融入

戲劇、舞蹈與遊戲中,與孩

子、老師和家長們的生命經

驗產生共鳴,從中找到與自

己好好相處的方法。

今年的演出劇目︽小平

安‧

大冒險︾,以劇中劇的

形式,分享如何認識、接納

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將對親

人的愛與思念,轉化為學習

獨立成長的勇氣。演出結束

後的﹁交換禮物﹂,則輪到

學生上台演出,如九月五日

在老梅國小演出後,由該校

打擊樂團獻上一曲︿奇幻星

球﹀作為回禮,也讓學生有

機會在大眾面前展現才華。

故事主角﹁財富﹂的成長

歷程,讓許多師生心有戚戚

焉。老梅國小教師許慧燕表

示,由於自己的姊姊不久前

往生,留下了年幼的孩子,

因此這次演出更讓她體會

到,失去不代表親人的愛就

不復存在,並可以運用四它

來處理悲傷。

劇中談及如何與恐懼、緊張

等情緒相處,也啟發了三位老

梅國小打擊樂團團員的思考,

朱婉郡認為,克服恐懼的關

鍵,是要勇於面對造成恐懼的

原因:﹁就像練習曲子時,比

較難的地方,只要多練習,到

後來反而是最熟練的。﹂羅幼

恩和朱育靚則分享,上台演出

感到緊張時,只要專注於當下

的手部動作、聽到的音聲,心

就不會胡思亂想,自然也不會

緊張了。

心劇團秉持﹁不只是一場

戲﹂的初衷,不僅透過戲劇

傳遞生命教育,演出後更以

﹁生根活動﹂,在校園用互

動遊戲引導孩子,如何在日

常生活中練習運用四它來轉

念,增進心的力量;團員們

也與老師、家長舉辦﹁幸福

茶會﹂互相交流,體驗放

鬆、寧靜的感動。

【陳玫娟/臺中報導】﹁如雲

一片,無所停駐,任風吹拂,本

來無一物︙︙﹂九月十六日,

法鼓山合唱團成長營於臺中寶

雲寺舉行,來自臺北本部團、

高雄、員林、羅東、屏東等共

二百二十位團員,首次齊聚演

練,凝聚了為宣揚法鼓山理念而

唱的願心及使命。護法總會副都

監常遠法師、服務處監院常應法

師、常獻法師,以及寶雲寺監院

果理法師、果雲法師等都到場關

懷。﹁

唱歌就是在禪修﹂,在二

○○

六年合唱團成長營開示影片

中,聖嚴師父談到法鼓山是漢

傳佛教禪宗的團體,一心一意

唱、隨時隨地專注,就是禪修的

方法;身心處於輕鬆愉快的狀

態,就是禪悅。

常遠法師關懷時,以執掌法

器為例,說明悅眾不能只顧著

自己負責的部分,還要配合大

眾,整體音聲方能和合攝眾,如

同用默照方法,清楚自己的身心

狀況,擴大到清楚他人狀況,並

能不受外境影響。法師勉勵眾

人,時時提起初發心,照顧好自

己身心,用歌聲來自利利人。

一整天的成長營,包括:參訪

寶雲寺、福田班講師張育嘉帶領

團體動力課程、合唱團指導老師

楊勝安分享生命故事。談起多年

前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身體

接連出現狀況,楊勝安特別提

到,禪修讓他往內看自己的起心

動念,把心調整回來。他期勉團

員透過合唱來共修鍊心,唱歌時

也要用觀、照、提的方法,保持

正念覺照。

大堂分享時,一位宜蘭團員

表示自己是﹁大聲公﹂,剛加

入合唱團時聲音特別突兀,後

來將心放在方法上,漸漸體會

到合唱須互相合作。來自臺北

的團員分享合唱佛曲時,運用

禪法收攝身心,正是學佛修行

的一種好方法。

2 護法關懷334期2017.10

【林何臻/臺北報導】

﹁佛法那麼好,知道的人

那麼少﹂,善知識的接引

格外重要。護法總會於九月

十日假農禪寺大殿舉辦﹁二○

一七新勸募會員授證典禮﹂,

一百四十九位來自北中南各區的新

進勸募會員,在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

邦等人的祝福下,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主持,從

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

手中接過證書,發願成為眾生的善知識,在場兩

百七十六位觀禮者,也給予支持與肯定。

﹁法鼓傳心,傳的是慈悲心,不只自己得利,

也要接引他人修學。﹂方丈和尚開示時,分享過

去擔任勸募會員與出家弘法的經驗,指出募人募

心的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故須練習用方法來

轉念。例如被人誤解時,以慚愧、懺悔洗滌煩惱

習氣,以一句﹁阿彌陀佛﹂祝福對方,便是在修

行六度;關懷他人時更要有耐心,並保持適當距

離,避免為對方帶來過度的壓力。將勸募視作修

行,便能﹁在眾生中,學做觀音;學觀眾生,是

我觀音﹂。

﹁不論新進、資深,如何接引更多大眾、親

友、下一代學佛,是我們的任務。﹂張昌邦總會

長勉勵新勸募會員,以法鼓山的各項﹁法寶﹂,

諸如心靈環保等正信的理念、聖嚴師父的著作、

禪法、佛法課程等,作為接引他人學佛、廣種福

田的善巧方便。

桃園區召委韓美嬅分享當年接引擔任飛官的

同修梁玉飛,以及其他空軍眷屬學佛的歷程。她

先從調柔身口意開始,讓同修和兩個兒子感受到

她的轉變,並將聖嚴師父著作放置在家中各個角

落,當同修因目睹生命無常正感迷惘,偶然翻閱

︽正信的佛教︾,看了師父對於因果、因緣、苦、

空、無常等闡釋,感到心開意解,開始跟著她當

義工和護法,從中也練習放下自我中心。如今兒

子與媳婦也來學佛,護法願心得以代代傳承。

典禮中播放聖嚴師父對勸募會員的開示影片,

師父談到﹁布施不一定是有錢人的特權,而是有

心人的事﹂,讓今年補授證的中山區悅眾陳淑芳

備感受用。雖然沒有機會親炙師父,但她透過閱

讀師父自傳,對高僧風骨心生嚮往,並了解到布

施的重要,於是從參加﹁5475大願興學﹂計畫

開始,先成為義工,又為了接引身邊親友學佛,

發願成為勸募會員。

來自海山區的王美惠與黃雅莉,也在當義工與

上佛學班的過程中,慢慢生起承擔勸募工作的願

心,雖然剛要起步,但願以佛法先感化自己,進

而為社會帶來一分良善的力量。

▲�合唱團各地團員於寶雲寺祈願觀音殿首次合唱〈寶雲頌〉,以和諧的音聲傳達出佛

法意涵。� (寶雲寺�提供)

二○

一七新勸募會員授證

心劇團校園巡演

轉動幸福用四它

用禪法唱歌

自利利人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關懷新勸募會員,以學做

觀音,期勉大眾學佛護法。� (施純泰�攝)

學佛路上互勉勵 境教參學新規畫

願做眾生的

知識

▲�榮譽董事周秀玲(右)與

女兒一起分享,如何用佛

法面對生病的人生。

(榮譽董事會�

提供)

▲�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為新進

勸募會員授證祝福。�

(施純泰�

攝)

全臺合唱團成長營

2017法鼓山佛化聯合祝壽.10月10日(二) 安和分院、臺南分院、雲集寺.10月15日(日)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10月21日(六) 寶雲寺、信行寺、中山精舍.10月22日(日)蘭陽精舍.10月28日(六)農禪寺

334期-2版CS6-Q2.indd 1 2017/9/22 下午8:12

【本刊訊】感恩現世父母,迴

向歷代眷屬,農曆七月教孝月

期間,法鼓山全球信眾至各地分

院道場,參與地藏、慈悲三昧水

懺、三時繫念等中元報恩法會,

以清淨心共修菩薩行,效法地藏

菩薩大孝大願的精神,廣度一切

有情眾生。

以孝親報恩為出發點,八月

十一日至九月十六日,中華佛教

文化館、臺南分院、齋明寺、紫

雲寺、寶雲寺、安和分院等,及

海外的溫哥華道場、普賢講堂、

香港道場、洛杉磯道場、泰國

護法會、東初禪寺等,先後舉辦

中元報恩地藏法會。其中,香港

道場除了舉行「都市地藏週」七

天法會,並於法會前規畫鈔經禪

修、︽地藏經︾講座等前行活動;

齋明寺信眾則以每日稱念「地藏菩

薩」聖號一千次、持誦︿滅定業真

言﹀一○

八遍,作為共同定課。

「面對高齡化社會,我們更應

學習盡孝報恩,將父母慈愛的精

神再昇華,奉獻個人來幫助需要的

人。」紫雲寺監院常參法師說明

︽地藏經︾意涵,是將心比心、

用包容心相對待,並鼓勵大眾透

過誦持︽地藏經︾,學習地藏菩

薩孝親與利益眾生的大悲願心。

於寶雲寺參加地藏法會的信眾李

麗玲表示,誦念︽地藏經︾時內

心充滿感恩及感動,「地藏菩薩如

此慈悲,一再叮嚀及救度我們這些

剛強眾生,在紅塵中,我們更要積極

努力修行。」

懺悔是淨化身

心、改變生命的

起點,馬來西亞

道場、信行寺、

臺南分院、溫哥

華道場等,從八

月五日起,先後舉

辦為期二至三天的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信

行寺、臺南分院及紫雲寺並於最後一天

舉行三時繫念法會,以念佛功德超薦亡

靈往生西方,永離茫茫業海。

「懺悔不代表後悔,慚愧不代表自

卑。」馬來西亞慈悲三昧水懺法會主法

果悅法師分享,當我們與別人相處時,

要尊重、感恩、讚歎他人;與自己相處

時,能發奉獻他人的慈悲心,生起慚愧

懺悔的精進心,才是菩薩行的初發心。

法師期勉眾人,時時以慚愧心覺察自

己,運用聖嚴師父教導的「四它」來消

融自我,自己用佛法,也將佛法分享給

別人,將師父的精神延續下去。

3 各地報導 334 期2017.10

【蔡宜蓉/高雄報導】學佛路上,如何找

回自己的本心?九月十七日,禪修中心副都

監果醒法師於紫雲寺分享「楞嚴與禪宗直指

人心」,引領南臺灣信眾返妄歸真,找回本

來面目。

鑽研︽楞嚴經︾多年的果醒法師,以波浪與

海水為喻,

波浪來去代

表了現象的

生滅,自性

如同海水,

不因外相而

改變它的本

質,所有外

在世界都是

產生的。法

師以自身脊

椎、骨盆不

正為例,鼓

勵大眾平等

看待身體,

只要不執著於健康或不健康,因色身而產生的

痛與不舒服,就不會影響我們的心,當不去在

意舒服和不舒服的感覺,而能將時間運用在修

學佛法上,「業報也拿你無可奈何」。︽楞嚴

經︾直指人心,返妄歸真,雖然義理深奧,在

法師以淺顯易懂的譬喻闡述,導正了大眾的錯

誤思惟,重新建構對「我」的認知。

果醒法師又舉多則生活中「執我為實」的小

故事,生動地為大眾解說於五蘊「執我」,將

心中的影像當真,就會有你我他的分別,而產

生種種煩惱。「妄心一起,就隨業流轉了。」

法師勉勵信眾不要落入「勤修貪瞋癡,息滅戒

定慧」的顛倒,平常多練習「好的不喜歡,壞

的不討厭」的平等心,這句話可慢慢淡化我們

的貪瞋癡,不讓心透過六根去執取外境。

法師以生活化的講說,引來現場笑聲連連,

卻句句深入人心。有聽眾分享,法師談到健

康、不健康的例子,令她感同身受,了解沒有

所謂健康與不健康、好與壞的分別。法師的

說明,讓她更加堅定自己的學佛路,不追悔過

去、不追逐未來,踏實地活在當下,以本具的

清淨光明心來奉獻自己、服務他人。

▲�

香港道場舉行都市地藏週,信眾每日跟隨法師精進修行。�

(香港道場�

提供)

【馬來西亞訊】為因應馬來西亞附佛法外道

日益增加,混淆視聽,馬來西亞十三個佛教團

體,特於八月二十四日在吉隆坡聯合舉辦一場

「清流論壇」,包括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雪隆

分會︶、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馬來西亞佛

教居士總會、馬來西亞南傳佛教總會、馬來西

亞金剛乘佛教總會、八打靈觀音亭、吉隆坡鶴

鳴禪寺、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等。受邀出席的

代表,除了來自佛教界,也有媒體、評論界、

學術界和社團約三十人。

論壇包括主題演講和交流,就近年來附佛法

外道在馬來西亞以佛教名義,誤導大眾的現象

進行探討。監院常藻法師受邀發表演講,分享

聖嚴師父在︽本來面目:︿觀

心銘﹀講記︾指出,「外道」

真正的意思是「在自身之外尋

求解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

走上解脫之道。法師進一步說明佛教的禪修並

非向外求,不追求打坐技術、技巧,也不追求

禪境,更不是消滅外在的現象或問題,而是要

回到自己的身心,從體驗身心的運作中,照見

生命的本質是無常、無我、空。最後法師提

出,大馬佛教界必須先正確了解禪修,才能與

大眾分享正確的觀念與方法。

大會在彼此交流中達成共識,咸皆認同應透

過兩大途徑弘揚正信的佛教:一、通過政府單

位、法令和媒體宣導大眾,附佛外道非正信佛

教;二、加強本地佛教團體關於正信佛教的傳

播與教育,讓社會大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認

識正信佛教,培養辨別正信佛教團體的能力。

各地舉辦地藏、慈悲三昧水懺、三時繫念等法會 大眾共修菩薩行

學地藏大願 孝親度眾生2017 法鼓山全球中元報恩法會

果醒法師講楞嚴經

直指人心

2018 法鼓山新春義工培訓

版畫義工培訓

【上課日期】

10/22(日)、12/9(六)【上課地點】北投雲來寺

【培訓對象】 一般社會大眾,2018新春期間能擔任一日

以上轉印助教

【報名時間】即日起,額滿為止

【E-mail報名】

[email protected] 【洽詢電話】

(02)2498-7171分機3317

初心奉茶培訓

【上課日期】

11/2~2018/1/25(每週四)【上課地點】法鼓德貴學苑

【培訓對象】 一般社會大眾,2018新春期間能擔任二日

以上義工,不得缺課

二次以上

【網路報名】

https://goo.gl/r3dU3T,額滿為止【洽詢電話】

(02)2498-7171分機3313

▲�果醒法師勉勵信眾練習「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

厭」,淡化貪瞋癡。� (紫雲寺�提供)

西

清流論壇

【本刊訊】八月十二日至九月六

日期間,僧團都監果光法師、三學

研修院副都監果高法師、三學院

監院果稱法師等一行,前往北美紐

約、舊金山、洛杉磯、多倫多、

波士頓、新州、佛州塔城、溫哥

華、西雅圖等道場和分會展開弘法

關懷,內容包括專題講座、佛法講

座、梵唄、禪修,以及主持教孝月

地藏法會。

「禪觀人生」專題講座由果光法

師主講,法師分享自己從在家到出

家,一點一滴聞法修行、轉化內心

的心路歷程。法師以聖嚴師父為他

取的法號「果光正輝」,進一步說

明禪宗祖師常以光明來比喻無住、

無礙的境界,並分享與父母、仁俊

長老、聖嚴師父互動的小故事,深

具啟發。

身為僧團都監,如何平衡繁重的

責任與修行?果光法師表示,禪

法的修行可付諸於生命中的每時

每刻,「將自己的身心奉獻給修

行」、「用禪修方法,對身口意三

業行為做全面的規範匡正」是法師

的修行要則,平日並以「都監是

誰」作為話頭,以默照來推動法鼓

山僧團事務,藉此勉勵大眾以話頭

禪法覺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默

照禪法來待人接物,以觀音法門來

實踐菩薩道。

果高法師主講佛法講座「心的力

量」,說明人的心念和習慣決定一

個人的生活方式,習慣形成性格,

性格造就命運,因此要認識自己,

須清楚觀照個人的生活習慣、行為

習慣和思惟習慣。「一切唯心造,

善惡就在一念之間。」法師鼓勵大

眾平常要練習以佛法的觀念調整心

態,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從每天淨

化身口意三業開始,讓內心保持平

靜安穩,如理如法地學習佛法,以

解脫煩惱之苦,乃至發菩提心,廣

度眾生。

▲�僧團法師至東初禪寺關懷,與當地悅眾合影。(東初禪寺�提供) 果光法師一行

北美關懷弘法

▲�不分男女老少,各地信眾於法

會上虔誦《地藏經》,學習地

藏菩薩孝親及利益眾生的大悲

願心。� (齋明別苑�提供)

常藻法師分享正信佛教

法鼓山體系暨各地分院聯絡網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Tel: (02)2498-7171

雲來寺/法鼓山基金會

Tel: (02)2893-9966

法鼓山世界青年會

Tel: (02)8978-2081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

Tel: (02)8978-1996

法鼓文理學院

Tel: (02)2498-0707

聖嚴教育基金會

Tel: (02)2397-9300

■北部

農禪寺

Tel: (02)2893-3161

中華佛教文化館

Tel: (02)2891-2550

安和分院

Tel: (02)2778-5007

天南寺

Tel: (02)8676-2556

齋明寺

Tel: (03)380-1426

齋明別苑

Tel: (03)315-1581

基隆精舍/基隆辦事處

Tel: (02)2426-1677

中山精舍/中山辦事處

Tel: (02)2591-1008

松山辦事處

Tel: 0919-607-195

士林辦事處

Tel: (02)2881-7898

內湖辦事處

Tel: (02)2793-8809

天母共修處

Tel: (02)2832-6777

0939-727-677

社子辦事處

Tel: (02)2816-9619

石牌辦事處

Tel: (02)2832-3746

劍潭共修處

Tel: (02)2885-1792

0928-083-192

大同辦事處

Tel: (02)2599-2571

北投辦事處

Tel: (02)2892-7138

同德共修處

Tel: (02)2872-2627

淡水辦事處

Tel: (02)2629-2458

中正.萬華辦事處

Tel: (02)2305-2283

大安.信義.南港辦事處

Tel: (02)2778-5007~9轉176

文山辦事處

Tel: (02)2236-4380

三芝.石門辦事處

Tel: 0978-207-781

金山.萬里辦事處

Tel: (02)2408-1844

中永和辦事處

Tel: (02)2231-2654

三重.蘆洲辦事處

Tel: (02)2986-0168

新店辦事處

Tel: (02)8911-3242

深坑共修處

Tel: (02)2662-5854

屈尺共修處

Tel: (02)2666-7983

樹林共修處

Tel: (02)2681-0286

土城共修處

Tel: (02)2269-1064

海山辦事處

Tel: (02)8951-3341

林口辦事處

Tel: (02)2603-0390

(02)2601-8643

蘆洲共修處

Tel: (02)2282-6934

新莊辦事處

Tel: (02)2994-6176

泰山共修處

Tel: (02)8531-1262

桃園辦事處

Tel: (03)302-4761

中壢辦事處

Tel: (03)2813-127

新竹辦事處

Tel: (03)5258-246

竹科禪修園

Tel: (03)562-7542

(03)578-9459

■中部

臺中寶雲寺/臺中辦事處

Tel: (04)2255-0665

臺中寶雲別苑

Tel: (04)2465-6899

三義DIY心靈環保教育中心

Tel: (04)2223-1055

苗栗辦事處

Tel: (037)362-881

豐原辦事處

Tel: (04)2524-5569

海線辦事處

Tel: (04)2622-9797

苑裡共修處

Tel: (037)741-715

0912-305-486

彰化辦事處

Tel: (04)711-6052

員林辦事處

Tel: (04)837-2601

南投德華寺

Tel: (049)242-3025

南投辦事處

Tel: (049)231-5956

竹山共修處

Tel: (049)264-5456

東勢共修處

Tel: (04)2588-1337

(04)2577-2923

■南部

臺南分院/臺南辦事處

Tel: (06)220-6329

臺南雲集寺

Tel: (06)721-1295

高雄紫雲寺/

高雄南北區辦事處

Tel: (07)732-1380

高雄三民精舍

Tel: (07)225-6692

嘉義辦事處

Tel: (05)276-0071

虎尾共修處

Tel: (05)636-4382

朴子共修處

Tel: (05)370-8758

白河共修處

Tel: (06)683-2919

屏東辦事處

Tel: (08)738-0001

潮洲辦事處

Tel: (08)789-8596

■東部

臺東信行寺/臺東辦事處

Tel: (089)225-199

Tel: (089)223-151

蘭陽精舍/羅東辦事處

Tel: (03)961-0296

瑞穗共修處

Tel: (03)887-1897

宜蘭辦事處

Tel: (039)332-125

花蓮辦事處

Tel: (03)834-2758

華康 OpenType

出血存 22mm

普賢講堂、新州分會 佛法系列講座

【本刊訊】甫於八月底圓

滿波蘭禪二十一的繼程法

師,接續飛往美國,於麻

州普賢講堂、新澤西州分

會,展開一系列佛法講

座,與兩地信眾分享禪

修的觀念與方法。許多

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

工學院的年輕學子也前

往聽講,為講座現場增

添不少活力和熱情。

九月八至十日,繼

程法師於普賢講堂分

享「修行次第」、「不

識本心,學法無益」、

「開啟覺性與無住生心之

道」。法師先點出多數人

修行上的迷思,即是將生活

與禪修分開,「禪修後應該

把方法帶回家,持續用功,一

曝十寒將無法從禪修中受益。」

法師提醒眾人,平常工夫下得深,

一到禪堂便能很快進入狀況;平常不用

功,禪修時便需將大部分時間用來調適緊繃的身心,禪修效果

就會大打折扣。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回歸我們的清淨本心。」法師談到心

的本性是定慧一體,能以本然的心,正面處理事情就是智慧。

心具足一切功德,人會有煩惱是因清淨的本心被覆蓋。如何應

無所住而生其心?法師以參話頭、默照兩種方法來說明,例如

話頭參到最後只剩下一個疑團,即使找不到出口和答案,卻能

牽引我們持續修行,透視生命的本來面目。默照則讓我們從流

轉的現象中,照見五蘊皆空,不被因緣所轉,所有的苦自然脫

落,回歸本然的心。

九月十一至十三日,繼程法師轉往新州分會,分享「人生真

忙,茫看人生」、「襌思和襌行」、「元來自性本清淨,旦夕

發心修菩提」。法師提到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轉化、運用和

發揮正面能量,「我們已經生而為人,就要好好利用人身。」

法師表示能學佛的人都有善根和慧根,鼓勵眾人每天用功修

心,集聚更多正面能量,面對順逆現象時,看清楚因緣流轉的

過程,學習不執著、全然接受和放下,就不會因種種現象而煩

惱,從而活得更快樂、更自在。

▲�

繼程法師鼓勵大眾每天用功修心,讓生命活得

更加快樂自在。�

(新州分會�

提供)

繼程法師談禪行生活

334期-3版CS6-Q2.indd 1 2017/9/22 下午8:14

CMYK

Page 3: Ð 3 ±. 7}[ } F · 2017-09-26 · íd lh8Y f ae,T @ U ÉY ·er vÓ QS ® )d a Ô 9Ö Îå ad YÐ XÜSÚd %LÜ ÐYb f ?d +»µª[pÞ Ú 6 ª f %Ld Y!ÊSH hd d d ½ e S fü Ç jj J8

今年夏天有機會到舊金山道場弘法與學習,與臺灣遙

遙相對的太平洋東岸,加州有著得天獨厚的美好氣

候,得以滋養出健壯的海岸紅木,不僅生長超過百公尺

高,最老的紅木樹齡更高達二千二百歲。

參訪洪堡紅木州立公園,走在巨木群森林裡,不禁思

考著:能不畏風雨考驗而茁壯老成的樹,大概有兩種成

長方式:一種如戈壁沙漠的白楊樹,因為環境嚴峻使得

樹根扎得深、抓得牢,故能以英雄之姿千年不死;另一

種如加州海岸紅木,在豐饒的土地上資源充足,根必定

短淺而禁不起風雨,於是它們的根互相盤踞,甚至成為

一體,故能成群屹立千年而不倒。

聖嚴師父就如同根深的老樹,在貧瘠的土地裡長成,

觸角深廣,正所謂動盪的環境才能淬煉出時代的偉人,

而我們生在和平世代,人的持久力和意志力都較薄弱,

必須學習紅木的和合團結,互相依存,自安安人,方能

保佛法歷久不衰。

厚皮的紅木有著不怕大火的樹幹,夏季乾旱的森林大

火將其他樹種燒死,同時也將寄生在紅木樹皮上的有害

物燒除,反而讓紅木更具競爭優勢,得以生存下來。然

而,現代紅木森林防火愈做愈好,有時還需要人們為每

棵樹點火,除掉寄生於樹皮上的有害物種。

我們怎麼看待大火之

於樹木的利與害呢?世

上本就不存在絕對的利

害與善惡,只要不用自

我中心的立場與角度去

看待世間,好中有壞、

壞中有好,便能在無常

的現象裡,多少體會

《心經》中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意境吧!

走在紅木森林,除了

感受人類的渺小外,也

依稀領略到紅木似乎在

為我們放光說法,開演

佛道。

4 教育文化334期 2017.10

團結相依保長久僧大悟語 ◎圖.文/釋常啟

第 68屆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議

景觀維護義工【出坡內容】

除草、清理環境、相關維護工作

【參與方式】

(1)�固定認養一塊福田,平日自行

安排出坡時間

(2)參加每個月第三個週日大出坡

【注意事項】�

請穿長褲及運動鞋出坡、攜帶環

保水杯、餐具、帽子及替換衣物

景觀出坡一日禪【活動日期】10月 22日

11月 12日������������������12月 10日(週日)【網路報名】

http://www.dila.edu.tw/node/13483/

◎以上報名詳情洽詢:

【電話】(02)2498-0707分機 5004、5012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刊訊】九月二日,果暉法師出席在日本京都花園大學舉

行的第六十八屆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議,並以「安世高的譯經

風格—

以佛說八正道經為例」發表論文,論證七百多字的《八

正道經》,內容除了原始經文外,還包含了註解,此為安世高

的譯經風格之一。

果暉法師指出,八正道的「正」字,安世高在此譯為「諦」字,

如「正見」譯為「諦見」,然而在其他經中,安世高則多用「直」

字,如「直見」。這也呈現安世高一義多語的譯經特徵,並顯

示出譯經初期,佛經翻譯詞彙不穩定的現象。此外,由於安世

高的譯文,相對而言較為艱澀,果暉法師也因此論證,此經極

可能經過精通漢文的支謙追加修改,而較淺白易懂。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是日本學界規模最大的佛教學術會議,

博士生以上的研究者皆可申請入會,聖嚴師父赴日留學第

一年即加入該學會。今年投稿者共有三百三十五名,在

嚴格審核下,通過的發表者共有兩百五十名,其中日本

學者共二百一十八名,占八成以上。

八十四歲的前立正大學校長渡邊寶陽,今年也出席發

表「《法華經》的受容與小乘批判」,並獲得榮譽會員

身分。此外,日本知名學者辛嶋靜志發表的「大眾部

與大乘經典」也引起了多位與會學者的關注,而像渡

邊先生這樣的長老級會員與年輕學者平起平坐,正是

日本學術精神的典型代表。

每年的年會,除了學術發

表外,並在會員大會上對表

現優秀的學者加以獎賞,這

對促進學術研究風氣,相當

有助益。個人會員之外,至

今年為止,共有六十八個佛

教創辦的大學,或設有佛教

科系的公私立大學及研究機

構參與該學會,法鼓文理學

院也從去年(二○

一六)起

加入,成為團體會員。

【釋演化/金山報導】「第

一刀:一點明燈,照亮黑暗,

轉迷為悟;第二刀:一念覺

醒,照破無明,棄邪歸正;

第三刀:一心明鏡,照見塵

垢,化染為淨。」九月十九

日,地藏菩薩誕辰日上午,

法鼓山僧團舉辦一年一度的

剃度典禮,在得戒和尚果東

法師的剃度說法偈中,由副

住持果暉法師擔任教授阿闍

黎,副住持果品法師、果祥

法師等戒長法師擔任執剃阿

闍黎,八名僧伽大學學僧落

髮圓頂,並有四名新生求受

行同沙彌戒。求度者威儀齊

整,至誠殷切的心,感動現

場數百名前來祝福的觀禮

者,氣氛莊嚴攝受。

方丈和尚以聖嚴師父對出

家弟子的期許,期勉新戒法

師養成宗教家精神:「以凡

夫身修出離行,以人天身修淨梵行,以出世心

修菩薩行,以入世心成就眾生。」教授阿闍黎

果暉法師除了勉勵以地藏菩薩精神,行四弘誓

願外,並以僧團共住規約前三句為修行的根本

原則:「將煩惱消歸自心,以團體為重,以創

辦人聖嚴師父的意願為意願。」做到師父所說

的「心如明鏡,身如抹布」,在僧團裡清淨和

合、共住共修,用佛法淨

化煩惱,行大乘菩薩道,

弘揚漢傳禪佛教。

來自澳門的演禧法師,

因參加生命自覺營,受聖

嚴師父的悲願感動而嚮往

出家,他從《戒律學綱要》

感受到師父對戒律的重視,

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實踐戒

律精神,以體現出家意義

的出家人;致力尋求生命

改變及突破的演提法師,

在佛法中找到生命答案,

他也因參加生命自覺營受

觸動而決心出家,四年後

能穿回當時不捨卸下的僧

服,心裡洋溢法喜感動;

演澄法師則是感恩父母能

從不捨的心情,轉為成就他出家的祝福。

自九月二日家屬拜見方丈和尚,至今日見到

子女圓滿剃度出家,新戒法師的父母對於子女

的成長與改變,皆感到欣慰、放心與感恩。演

楷法師的俗家母親蔡秋香期許法師,既然選擇

出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好好跟著佛陀

及聖嚴師父的腳步,圓滿修行這一條路。

度眾生

二○

一七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果暉法師論證安世高所譯《八正道經》

■《人生》雜誌 410 期 10 月號

動物也參禪?鵝,為什麼養在瓶子裡?蚊子,為什

麼要叮鐵牛?烏龜有毛?兔子長角?這

些動物發生什麼事?還是,牠們也在參

禪?歡迎來到佛教的動物方城市,一起

解修行方程式。本生故事中,佛陀曾投生為九色

鹿,故事中各角色仿如人心現形記;佛陀也常以動物行

為為喻,提點弟子修行要旨,如「良馬喻」,從中可檢

視自己是哪一等修行人。精彩的佛本生與譬喻經變,更

是敦煌壁畫常見的題材。聽果祥法師分享農作時,感受

與天地萬物共存共榮的連結;「動物保育員」王萬憲,

視動物為六親眷屬,帶黑猩猩一起修行;「生物科學家」

陳章波從護生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本期隨刊贈送「跑

江湖」桌遊,請您一起來參參公案中的動物禪機。

「人生座談會」由果東法師、楊蓓、柯有倫、陳忻分

享「福慧當家好傳家」的心路歷程;「法的療癒」最終回,

諦聽杜正民老師病中最後一堂課,面對老病死,無有恐

怖;「清心自在」單德興分享從齊邦媛教授日記,感受

齊教授「精進的人生與美好的晚年」。(每本 180元,訂閱一年 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歡迎加入《人生》雜誌 facebook◎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www.ddc.com.tw

荷擔如來家業 跨

國組隊

開拓佛學多元視野

世代交流切磋�

期許對淨化人類心靈��

發揮貢獻力量

▲�地藏菩薩誕辰,法鼓山僧團舉辦一年

一度的剃度典禮。���

��

(李東陽�

攝)

▲�果暉法師於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議發

表論文。�

(果暉法師�

提供)

文 理 學 院 召 募 義 工

【法鼓書齋】

【釋演化/金山報導】為獎掖新生

代學者,由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法

鼓文理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協辦的第

二屆「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九月

八、九日於法鼓文理學院展開第一階段

入選論文發表,超過一百五十位人士與

會,包括海內外青年學者,及二十餘位

資深教授、評論人等,就三十二篇論

文,進行切磋交流。

「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於二○

一五年舉辦第一屆,受到熱烈回響,

顯示此項以三階段—

研究計畫發表、

移地研究、出版論文—

次第性的培育

計畫,契合青年學者所需。

開幕致詞時,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以

中華佛研所所訓「解行互資,悲智雙

運;實用為先,利他為重」勉勵青年學

者,藉由研究彼此融合、互相成就,成

為生命共同體,體現華嚴精神。文理學

院校長惠敏法師則鼓勵大眾,以「博雅」

精神終身學習,重新設定自己的心智導航系

統,以因應「驟變時代」。

此次論壇發表研究主題涵蓋多元,包括性別

議題、法的療癒、明清佛教、日本禪學、東亞

佛教、華嚴、中觀、詩歌等面向。其中,「漢

傳佛教之『法的療癒』─

佛教典籍在醫學方

面的研究與應用」,係受已故文理學院教授杜

正民的「法的療癒」課程啟發,四位發表人承

繼杜教授願心,接續從《道地經》、《金光明

經》、《華嚴經》等經典,探究佛教醫學的精

神內涵,尋找佛陀療癒眾生煩惱病的法藥。

「交融與盛放─

明清佛教視野下的多元文

學表現」,聚焦明清時期多元的佛教文學,

包括通俗演義、淨土劇、地藏菩薩相關寶卷,

和居士對修行及體驗的記錄書寫,從中探索

佛教的民間樣貌,以及宗教與文學如何交互

影響。此外,本屆論壇首度有韓國、越南青

年學者加入相關論文研究,顯示已逐漸開拓

出地域廣度。

連兩日的發表,入選者有備而來,評論人及

與會教授則是以提攜後進的心,給予精闢的評

論與指導,讓青年學者皆感覺獲益匪淺,並表

達對法鼓山設立此一論壇的感恩,讓他們在各

項支持中,更能無後顧之憂地投入研究。籌備

委員廖肇亨教授也期許大家,多運用新文獻,

拓展更寬廣的研究領域,「從事佛教研究,愈

覺『漸次深廣』,會覺得自己永遠不足,隨時

會看到另一片世界。然而,

這不只是這一代的事

情,而是世代接力。」

閉幕綜合座談中,

果鏡法師表示,第

一屆論壇成果,將

有八本專書陸續出

版,其他論文則在

《中華佛學學報》

刊登。法師感恩所

有督促及支持中華

佛研所的各方力

量,

此一平臺

的搭建,

廣化、深化

漢傳佛教的學

術研究。

▲�青年學者自行組成團隊,合力發表研究成果。

(王育發�攝)

▲�

佛教學者和青年學者展開交流,體現世代相傳的精神。(王育發�

攝)

二○

一七法鼓山剃度典禮

334期-4版CS6-Q2.indd 1 2017/9/22 下午7:56

Page 4: Ð 3 ±. 7}[ } F · 2017-09-26 · íd lh8Y f ae,T @ U ÉY ·er vÓ QS ® )d a Ô 9Ö Îå ad YÐ XÜSÚd %LÜ ÐYb f ?d +»µª[pÞ Ú 6 ª f %Ld Y!ÊSH hd d d ½ e S fü Ç jj J8

宗教師的心外交

釋常勳

身在法鼓山,也能以宗教師的身

分,和所有來自國內、國際的教

練與選手們,做好「心外交」。

在世大運選手村佛教廳關懷時,有

位哥斯大黎加的西洋劍選手,天天來

參加晚課,我輪值的那一天,看到他

早上來一回,晚上又來一回,找法師

談話;還有一位巴西柔道女選手,前

一天來體驗了禪修後,隔天的比賽得

了冠軍,她特別拿了金牌來與我們分

享興奮的心情,還準備了小禮物表示

感謝。

有位兩公尺高的巴西籃球選手蒞臨

時,我先從引導拜佛動作開始,感受

到他很樂於學習。由於他的身體不太

調柔,所以在禪修體驗時間裡,我請

他練習慢慢地拜佛。時間到了,他驚

訝地說:「不打坐了嗎?」為了滿他

的願,於是又引導他禪坐了十分鐘。

有一位法國女選手,格外專注聆

聽、跟隨引導體驗禪修,我注意到她

來時的眼神,有股沉甸甸的困惑與焦

慮,感到有點不忍心,期盼他們能有

更多的機會、更長的時間熏習佛法,

但這一期一會之後,不知他們何時再

有因緣與法相會?

佛教廳所在的位置並不顯眼,進來

詢問的人雖稱不上熱絡,但是,和這

些選手交流之後,感到他們的心都更

加安定。我覺得就像在海灘拾海星一

樣,能夠多撿一個送回佛法的大海裡,

就是件無比美麗的事。

這裡也匯集了無盡的善心與善念,

僧團用心設計的空間場景,簡樸中顯

得明亮與溫馨,其中蘊含的關懷語彙

非常貼切:例如以象岡道場雪景做牆

面,在炎炎的夏季裡,顯得沁涼,也

使得原本室內狹小空間的視野延伸,

而開闊許多;選用聖嚴師父的相片,

讓我們不管走到哪裡,回頭一看,

師父那充滿歡喜、肯定、關懷的眼

神,就溫暖地與自己交會。

感恩僧團法師與義工們,成就了

這次的活動,也很榮幸能夠參與其

中,一起學習利他。世大運雖然已

經落幕,但是促成它的所有因緣,

讓我心中再度點燃一把火炬,大

家點點滴滴的心行,都是我修習

菩薩道的楷模。

何其有幸,能夠一連三年參加禪

法修學班,讀了三本聖嚴師

父的著作,也讓我對禪有了不一樣

的體驗。第一年讀《智慧之劍》,

我還懵懵懂懂;第二年看《心在哪

裡》,則稍微懂得向內看,觸摸到

一點「我」的輪廓;今年的《禪在

哪裡》,讓我對習性多了一分警覺,

我開始問自己:「這件事情一定要

這樣反應嗎?」或許這就是禪修的

覺照力吧!

我看見自己容易緊張和著急,是

源自於「太在意結果」。例如以往

自己當小組分享代表時,就會非常

在意自己的表現,忙著思考要說的

話,而沒有專心聽同學們的分享。

這種無法活在當下,急於證明和表

現自己的心,讓我錯失了很多,也

讓自己繃得很緊很累。

這一次,我在課堂上練習,該

聽同學們分享的時候,就專心聆

聽,該開口分享的時候,就好好

說。最後發現,不在意表現而專

心於過程,也能好好地把任務

完成。我也發現,原來有同學

和我一樣,彷彿找到了知音。

人說知音難尋,沒想到放下

的那一刻就找到了。

在常藻法師的帶領

下,我才認識了什麼是

「禪」。法師提醒我

們,佛教的禪法不離

佛法,並非僅僅只

有技術,而是引領著我們去體驗身心

的運作,從中照見生命的本質—

常、無我、空。原來禪不是境界,而

是身心的體驗。

上課的過程中,也釐清了不少觀

念,更了解日常生活中煩惱生起的原

因。例如隨意對別人貼標籤,是為了

保護自己,卻會增長自我,也離開

了因緣觀。此外,法師也提到擔心就

是心有罣礙,會消耗很多不必要的能

量,我們不須用現在的因緣去擔心

未來的因緣,應該讓心安住在每個當

下。法師的話真是醍醐灌頂,我發現

自己還沒學會把佛法用上。

期許自己能鍛鍊出一顆更敏銳的

心,將五蘊身心看得愈來愈清楚;鼓

勵自己時時刻刻要記得用佛法,安住

在每一個當下;提醒自己修行的正

確方向—

認識自己,是為了放下自

己,而不是增長自我,行住坐臥間,

不離空的智慧。

現在的一元銅板可以做什麼?除了貼在紅包袋

上象徵「一元復始」的意涵之外,我還真想

不到它途。但現下我手握的這兩枚一元銅板,卻讓

我感動不已,這條「不塑之路」,我,不寂寞。

佛學班三上的時候,法師除了教授《菩薩戒指

要》外,還額外準備很多「自然環保」素材與

影片,讓同學們認識愛護地球、拯救生態的議

題,並且分享他的做法:如果不得不外食,一

定帶環保餐具;如果沒帶,寧可餓肚子也絕

不用塑膠袋。我們好生感動,更明白愛護地

球做環保,是迫切且時時刻刻的,更是每一

個人的責任。

從那一刻起,我們好幾位同學便相約,若

尚不能過「無塑」的生活,至少從「減塑」

開始吧!行動力的首部曲,就是出門購物準

備保鮮盒、環保杯、環保餐具;重複使用塑

膠袋、環保袋,盡量杜絕使用一次性耗材。

週末例行當個「假日家庭主婦」,在傳統

市場買了水果,如常婉謝老闆的塑膠袋,改

用自備的容器,並付了錢準備離開,老闆卻

從背後叫住我,硬是找了兩枚一元銅板給我。

「小姐,謝謝您沒有用塑膠袋,愛護我們的環

境啦」、「我做生意沒有辦法,這兩元當成是

袋子的成本,鼓勵您減塑愛地球喔!」好開心,

這位講著臺灣國語,長相黝黑的樸實老闆,真

是個可愛又有正知見,愛臺灣、愛地球的人!

相信小小的我,可以成就大大的好;相信地球

一定會更好,加油!

真心遇見禪

馬來西亞禪法修學班心得

郭紫薇

▲�放下對自己表現的期待,專注傾聽,佛法更容易入

心。� (楊培福�攝)

盧蕷絜

不塑好人生

為了世大運的宗教義工服務,以及參學室的

心靈導覽服務員培訓,今年四到七月間,

我積極地參加禪修活動,希望以最佳的身心狀

況,歡迎及服務來自世界各國的選手、教練與

隨隊職員。

但在知曉義工名單變動,以及前往林口選手

村的交通安排時,發現自己仍起了煩惱。煩惱

其實就是考題,名單變動,測試自己如何在短

時間內,與陌生的義工搭配合作;交通安排,

檢驗自己的初發心是否能長遠持續。感恩這些

因緣,讓我覺察自己心性中的細微處。

在林口選手村佛教廳時,我最喜歡一早擺放

方墊和蒲團的時光。當義工掃好拖好中心的地板

後,我會靜待電風扇把地板吹乾,然後照地上的

記號,依序擺上方墊、毛巾、蒲團,藉由這個過

程,感覺自己已經在禪修,歡迎來訪者了。

此次服務印象最深的,就是遇到韓國朴圭雨

神父,及德國代表隊的隨團宗教服務人員托馬

斯(Thom

as

)。托馬斯是一位身高約一百九十公

分的基督徒,喝茶時,我們交換了許多對宗教、

禪修、退修會、祈禱的看法。我很高興地告訴

托馬斯,他正在做一件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

生前一直努力在做的事—

促進各宗教間的了解

及合作,以解決人類共通的問題,並請他回國

後,可到法鼓山在歐洲的禪修地點參訪。

在此,還要感恩在這難得的機會中,讓我認

識了來自青年院的優秀法青,非常高興法鼓山

有這樣充滿青春活力的護持,更要特別感謝林

口區及參學室的義工,銜接了選手村到總本山

的參訪,接引外國教練、選手、隨隊人員等,

讓關懷更加到位。

千里相會見禪心

張捷(法青會)

一期一會」,充分表達了我在這次義

工服務中的感受。在佛教廳,每天

有許多人來來去去,有世大運工作人員、

選手、教練、其他宗教的宗教師,以及

法鼓山輪值的法師和義工等。來自世界

各國的朋友,千里迢迢相逢於此,能為

他們砌一壺茶,相互認識,聊著體育賽

事、國家文化,乃至生活瑣事,這一切

的因緣是多麼不可思議。

「何時能再見到彼此?何時我們能再

像這樣開心自在地聊天?」我心裡想著,

原來所謂的「當下」是何其珍貴,是需

要把握及珍惜的。我們也為體驗茶禪的

嘉賓送上一張茶帖,上面有當次輪值義

工親手寫的「一期一會」四個字,並與

他們分享其中的涵義。有位外國朋友表

示:「在這裡,感覺每一件事情都可以

慢下腳步,放輕鬆去體驗,連喝茶也是,

真的很特別!」我想禪的意境,他們都

有了深刻的感受。

由於對「一期一會」的體悟,我也更

懂得珍惜及感恩。在來訪的賓客中,有

幾位幾乎天天到訪,他們有固定的禪坐

習慣,很開心能在選手村找到寧靜的地

方打坐,他們情緒平穩,面帶微笑,神

態輕鬆而愉快,這樣的一份安定氣息影

響了我,讓我省思,決定好好養成打坐

的習慣,安住自己的身心。

魯(A

ndrius B

ogdelis

)參訪法鼓山時,當他知道了聖

嚴師父「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的理念,便認同地說:「這裡已經是人

間淨土了。」與選手們的相處言談間,

我不禁想到自己能在法鼓山學習禪法,

真的好有福報!

世大運的義工服務,使我看見佛法讓

世界各地的人們心心相連,雖然不相識,

卻一見如故。最重要的是,從中我找到

了對禪的信心,和願意精進的信念,我

會繼續學習,自利利他。

與來自巴西的選手與教練,以茶會友,以禪結緣。

(青年院�

提供)

▲�佛教廳設置了心靈處方籤,以聖嚴師父的法語安定選手的心。

� (青年院�提供)

一期一會

心燈輝映

二○

一七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圓滿閉幕,

法鼓山於選手村中設立的佛教廳,

提供了一處安定身心的淨土。

各國選手來此體驗禮佛、供燈、茶禪、禪修……

了解漢傳禪文化,讓一盞盞心燈交互輝映,

珍貴的友誼、無限的祝福,彼此將永難忘懷。

僧團法師引導

世大運選手體驗

清楚放鬆。

(許朝益�

攝)

藉境修心返初心� ◎鄭大研(參學室義工)

334期 2017.105 心靈成長

334期-5版CS6-Q2.indd 2 2017/9/22 下午9:21

CMYK

Page 5: Ð 3 ±. 7}[ } F · 2017-09-26 · íd lh8Y f ae,T @ U ÉY ·er vÓ QS ® )d a Ô 9Ö Îå ad YÐ XÜSÚd %LÜ ÐYb f ?d +»µª[pÞ Ú 6 ª f %Ld Y!ÊSH hd d d ½ e S fü Ç jj J8

CMYK

7 樂在修行 334期 2017.10

10 ◎聖嚴師父福慧傳家六度萬行

禪在上山出坡 下田耕作

百丈所立的《清規》中也有「坐禪既久」的記載,只不過不重視打坐,

而是把日常生活裡的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動作,都認為就是修行。

【園區新義工說明會】邀您一同加入萬行菩薩的行列!

.活動時間:10 月 21 日(六)

.報名日期:即日起,額滿為止

.活動內容:�透過闖關遊戲認識各組義工勤務運作,

並開放各組福田認領

【景觀維護.環保清潔】請攜帶環保餐具、水杯及替換衣物

▓環保清潔日(園區環境維護)

10 月 8、29 日、11 月 12 日(日)

▓景觀維護日(花草修剪)

10 月 22 日、11 月 12 日(日)

◎以上報名詳情請洽:

.電話:(02)2498-7171 分機 2660 ~ 2662

.E-mail:[email protected]

.線上報名:http://fagushan.ddm.org.tw 點選「義工資訊/召募項目」

【清洗祈願池】.日期:10 月 14、15 日;10 月 21、22 日(六、日)

.上網報名:http://goo.gl/QzvfrK

.電話:(02)2498-7171 分機 2456

總本山召募義工

黃晶

接納自己

暗合道妙

6 生活佛法334期 2017.10法鼓山全球護法會【北美】紐約東初禪寺/紐約分會召集人:彭巧溫Tel:�718-592-6593E-mail:�[email protected]

紐約州象岡道場Tel:�845-744-8114E-mail:�[email protected]

加州洛杉磯道場/洛杉磯分會召集人:王小薇Tel:�626-350-4388E-mail:�[email protected]

加州舊金山道場/舊金山分會召集人:施志龍Tel:�510-246-8264E-mail:�[email protected]

麻州普賢講堂/波士頓聯絡處召集人:周景華Tel:�781-863-1936E-mail:�[email protected]

【美國護法會】新澤西州分會召集人:郭嘉蜀Tel:�732-249-1898E-mail:�[email protected]

康州南部聯絡處召集人:彭明美Tel:�203-972-3406E-mail:�[email protected]

康州哈特福聯絡處召集人:王泠芸Tel:�860-805-3588E-mail:�[email protected]

佛蒙特州伯靈頓聯絡處召集人:李瑞莒Tel:�802-658-3413E-mail:�[email protected]

賓州州大大學城聯絡處召集人:余坤彰Tel:�814-867-9253E-mail:�[email protected]

首都華盛頓聯絡處召集人:張傑雄Tel:�240-424-5486E-mail:�[email protected]

北卡州卡里聯絡點聯絡人:李民安Tel:�919-677-9030E-mail:�[email protected]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聯絡處聯絡人:陳佩雯Tel:�678-809-5392�E-mail:�[email protected]

佛州塔城分會召集人:Frances�BerryTel:�850-274-3996E-mail:�[email protected]

佛州奧蘭多聯絡處召集人:張安琪Tel:�321-917-6923�E-mail:�[email protected]

佛州邁阿密聯絡點聯絡人:李美賢Tel:�954-432-8683

佛州甘市聯絡點聯絡人:陳蘭蕙��Tel:�352-336-5301E-mail:�[email protected]

伊利諾州芝加哥分會召集人:羅修權Tel:�847-255-5483E-mail:�[email protected]

密西根州蘭辛聯絡處召集人:李麗華Tel:�517-332-0003E-mail:�[email protected]

密蘇里州聖路易聯絡處召集人:李台玲Tel:�636-825-3889E-mail:�[email protected]

德州達拉斯聯絡處召集人:陳忻民Tel:�817-274-2288�E-mail:�[email protected]

德州休士頓聯絡點聯絡人:邵一平Tel:�682-552-0519E-mail:�[email protected]

科羅拉多州丹佛聯絡點聯絡人:朱元東Tel:�732-754-8984E-mail:�[email protected]

猶他州鹽湖城聯絡點聯絡人:范弘青�Tel:�801-947-9019E-mail:�[email protected]

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聯絡點�聯絡人:林玉華�Tel:�702-896-4108E-mail:�[email protected]

華盛頓州西雅圖分會召集人:林明海Tel:�425-681-3730E-mail:�[email protected]

加州省會聯絡處召集人:蔡維馨�Tel:�916-508-2416E-mail:�[email protected]

南加州橙縣聯絡處召集人:徐洛鈞�Tel:�949-216-0399E-mail:�[email protected]

【加拿大】溫哥華道場Tel:�604-277-1357E-mail:�[email protected]

安省多倫多分會召集人:王怡文Tel:�416-855-0531E-mail:�[email protected]

【香港護法會】香港道場召集人:黃仲健Tel:�852-2865-3110E-mail:�[email protected]

【馬來西亞護法會】馬來西亞道場召集人:黃良明Tel:�60-3-7960-0841E-mail:�[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護法會】召集人:顏瑞華Tel:�65-6735-5900Fax:�65-6224-2655E-mail:�[email protected]

【泰國護法會】召集人:蘇林妙芬Tel:�662-713-7815~16Fax:�662-713-7638E-mail:�[email protected]

【澳洲護法會】雪梨分會聯絡人:莫靄瑜Tel:�61-4-1318-5603Fax:�61-2-9283-3168

墨爾本分會召集人:鞠立賢Tel:�(03)8822�3187Email:�[email protected]

【歐洲】盧森堡聯絡處聯絡人:林麗娟Tel:�352-400-080Fax:�352-290-311

英國倫敦聯絡處聯絡人:Orca�LiewTel:�44-20-8459-8716Email:�[email protected]

英國里茲聯絡點聯絡人:王昭雯Tel:�44-7787-502-686

禪宗在開悟的時候叫「見性」,見性以

後要保持它、要增長它,所以還要悟

後起修而來培養它。雖然禪宗強調開悟以後

他的見地就跟佛完全一樣,不過他不是佛;

就好像西藏人修行,把自己本身觀想作自己

就是本尊,可是即使修成了,本尊還是本尊,

他還是他。不過比起修行之前,多了些慈悲

心。所

以中國的禪師在沒有開悟以前要好好的

修行。在開悟以後,要去找更好的老師,只

有開悟以後,才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是好的老

師。然後,自己還要加倍的努力。

禪在坐�

也在日常工作

禪,並不一定要靜坐。所以《六祖壇經》

說:「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

不是不動。」又說:「有人教坐,看心觀

淨,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

成顛。」六祖是主張:「定是慧體,慧是定

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

所以我們沒有看到六祖惠能大師靜坐的修行

過程;六祖以後的第二代懷讓禪師,看到第

三代馬祖道一禪師打坐的時候,還說了個比

喻:「坐禪得成佛,豈非磨磚能做鏡?」

不過,從許多禪學記載中,我們看到許多

禪宗的祖師們也要打坐的。在馬祖的弟子百

丈所立的《清規》中也有「坐禪既久」的記

載,只不過不重視打坐,而是把日常生活裡

的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動作,都認為就

是修行。

我們看到百丈禪師的生活原則,未見其記

載一天要打坐多少時間,而倒曾說「一日不

作,一日不食」的文字,那即表示他的主要

修行就是上山出坡、下田耕作。

其實六祖惠能大師也是如此。在還沒去見

五祖弘忍以前,他是個打柴的人,見了五祖

之後,也沒叫他去打坐,反而是讓他到廚房

去舂米。我們必須了解到,當他工作的時候,

他的心經常是在一種非常穩定、平靜、了無

情緒波動的狀態。這樣子的人,才可能獲得

真正的開悟。

正見引導�

藉教悟宗

但是,也必須要有觀念的引導。惠能大師

真正開悟是聽到了《金剛經》,使他能夠發

現所謂「執著」與「不執著」,「我」和「無

我」等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見「觀念」還是很重要。雖然禪宗

講「不立文字」,它的意思是說不可以執著

語言文字,但是還是需要從語言文字中得

到消息,得到正確的指導,名為「藉教悟

宗」。

如果六祖沒有聽到《金剛經》「應無

所住而生其心」的經句,他不會開悟;

如果他僅僅抱住、執著《金剛經》的那

句話,他也不會開悟。所以禪宗把經

教的作用比喻為「以指標月」。如果

沒有手指,迷人便不知道月亮在那

兒。如果迷人只顧看手指而不肯看

手所指的月亮,手指便成無用。如

果迷人已循指見月,手指也不再

有用。

由於一般人無法把心靜下來,

就是能夠安靜,也很難經常安

定,所以仍須靜坐。也可以說

禪悟並不一定要靜坐,但靜坐

的定力有助禪悟,不過僅僅

是靜坐,也無法獲得禪悟。

(完)

(摘自《禪與悟》,原篇

名〈禪悟與靜坐〉)

吃飯睡覺

從心學習

葉美華

帶著「度假的心情」,前往法鼓山禪

堂參加教師禪七。這次禪七的每炷

香,安排先拜佛再打坐,一動一靜,平均調

配,打起坐來心更安定,對很多人來說,也

比較不會昏沉,而能攝心。

平日忙碌的生活裡,心總是隨著外境團團

轉,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覺性何在,還常常因為

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或是一個表情,就被困

住。經行時,總護法師一句:「團團轉的是誰?」

如雷貫耳,讓人慚愧得淚水盈眶,無法自己。「是

誰綁住了你?」、「走!就只是走!像箭射出去一

樣,快!」我當下真能就只是走,步伐輕盈暢快,

覺得很不可思議。

拜佛和打坐交互應用,有助於克服昏沉,但是拜佛

時雖然比較清醒,沒多久卻又昏昏欲睡了,全身重濁,

如負千斤,前三天大多數時間,一坐上蒲團就開始打

瞌睡。第四天集體小參的時候,向法師報告了昏沉的狀

況,法師竟說:「這樣很好啊,表示蒲團讓你很有親切

感,想睡就睡吧!不要有罪惡感。」

領了法師的特赦令,大家心情放寬,再次回

到禪堂,每炷香卻都精神奕奕,完全不昏沉,

有如被加持過一樣,覺得太神奇了。是不是當心

不再有罣礙、不安,願意接受自己的一切時,體

內的能量自然就會運作順暢?

古德曾說:「吃飯睡覺穿衣、搬柴運水,都是

禪。」有人問:「我們也在吃飯睡覺,那和您又有

什麼不一樣?」「百般需索、千般計較。」原來就

是這裡不一樣。法師輕描淡寫的開示,其實暗合道

妙,昏沉、睡覺的時候,佛性還是一直都在,只是

自己不曉得去認取,還須繼續努力,把方法用上。

禪七已圓滿了,過程中學習到,不管是清醒、舒暢、

散亂或昏沉,只要心中清楚、明白、不亂,那就是禪,

也是圓滿。聖嚴師父和許多大德都這麼說:「貴見地,

不貴行履。」重要的是正確的知見,腿功坐功還在其

次。籲請還能呼吸的人們,趕緊把握每一次精進修行的

因緣,否則錯過了,也許要等到下輩子喔!

禪跑團練 身心鍛鍊

9月 9日清晨,農禪寺金剛經牆的廊道下,集合了一群身著運動勁裝的人,原來,是即將於 11月 4日舉辦的「水月禪跑」,

展開第一次的團練。79位符合活動條件的跑者,先以禪坐體驗專注、放鬆身心,再以八式動禪、環繞農禪寺經行,於起跑前練

習「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將運動與禪

修、身與心的鍛鍊結合在一起。

團練中,教練王仁宏與大眾分享跑步的要領,以及調整呼吸

的重要,指導每位跑者用最自在的速度,練習將腳後跟往後臀

拉、保持與地面平行,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果。跑者們體驗專注呼

吸,配合富有節奏律動的步伐,圓滿一場輕鬆暢快的禪跑體驗之

旅。� (文/編輯室.圖/盧羽妍)

全程參加完農禪寺梁皇寶懺法會,感到身邊

真的有很多觀音菩薩的化身。

與我相鄰的壇位,是位七十多歲的老菩薩,

我問她:「奶奶,您為何不至坐椅區?這樣對

您的膝蓋比較好。」她回答:「趁我還能動、

腳沒殘時多拜懺,等到不能動了再說!」

這位奶奶的話提醒了我,要把握機會精進。

獨居的她,很享受沒有兒孫打擾的生活,彷彿

每天都跟諸佛菩薩在一起,供佛的水果就與附

近鄰居分享。法會午齋期間,奶奶有意無意地,

在我的便當盒放入她切好的蘋果、芭樂、香蕉、

芒果……「幫我惜福結緣啦!」她說。午後的

法會容易精神不振,奶奶將她到日本旅遊帶回

的酸梅片,塞給我們左右兩邊的人,我將酸梅

片放入嘴裡,睡意頓時全消。真是受到奶奶好

多的照顧。

身旁處處有觀音

張演祥

聖嚴師父曾開示,出家人安心的方法有兩種層

次:一種是安心於事,另一種是安心於道。從

我個人體會,即使安心於事,也一定要把道心擺在

第一;有了道心,身體雖勞累,心力不致減損。對

於教育體系師生,師父則是提醒:「道心第一,健

康第二,學問第三。」事實上是三者兼顧,有了道

心的基石,又能懂得身心調護,能使道業與學業並

進,修持與研究互相增上。

道心的滋長則與信心有關,信心涵蓋對三寶的信

心、對老師的信心,以及對自己的信心。前兩者,

相信每位法師已具足。自信則是「知之為知之,不

知為不知,是知也」。對於自己不懂的領域,不必

打腫臉充胖子,而要坦然以對,以勤補拙。

自信很重要,至於自傲、自大、自卑、自私、虛偽,

則與自信無關,而與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相

應。因此,我有幾句自勉勉人的話:「自信不自傲,

寬大不自大,謙卑不自卑,無私不自私,虛心不虛

偽。」能夠將所學的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修正

自己身、語、意三業行為的偏差,才是真正得到佛

法的利益。當自己有了體證,更能謙卑自處,而以

同理心體諒、包容他人。

有了同理心,還要學習平等心。《法華經》中有

位常不輕比丘,在他眼中,所有已發菩提心的四眾

佛子,未來必當作佛。因此,他心懷懇切,遇到每

位出家僧人或是在家居士,必定恭敬作禮。心懷謙

卑,恭敬待人,最切身

的利益就是以平等心

照顧自己、關懷他

人;對人對事不計

較、不比較,也就

能減少許多不必

要的煩惱。

(摘錄自

《福慧好

當家》)

安心於事

安心於道

◎文/盧常伽.圖/舊金山道場�提供

▲�農禪寺一年一度的梁皇寶懺法會,大眾透過共修的力量,彼此照

顧,互相成就。� (農禪寺�提供)

上次在象岡道場參加禪七時,看到義工

很少,發願以後有機會,一定要來做

義工。哪知道,做義工也是需要福報和禪修

工夫的。

我的執事是在法華三昧懺研習營英文組中

擔任錄影。雖然沒做過,但自以為讀讀說明

書,還有萬能的義工師兄指點,應該不成問

題,誰知投影架、攝影機和電腦,各有各的

狀況。在投影螢幕突然變黑的一剎那,我馬

上把「放鬆」、「安定」拋在腦後,心砰砰

地跳,祈禱諸佛菩薩護佑啊!諸佛菩薩肯定

聽到了我的呼救聲,在漫長的幾分鐘後,一

切又恢復了正常。難道,這是提醒我「無常

苦空」的真理?

禪堂很安定,法師和大眾非常用功。尤其

是看到法師們用功的身影,讓我很感動,也

提醒自己要好好用功。誰知一「用功」,就

把「內護」這角色給忘了,一頭栽進《法華

經》,渾然不覺天色已暗。直到一位禪眾提

醒,我才恍然大悟:「對呀,我是義工啊!」

擔任內護義工九天來,我從資深的義工身

上學到很多:首先心要安定,否則走路、開

關窗戶的聲音太大,禪眾會受干擾;除了

分內的執事,還要時時觀察、看到禪眾的需

要,從旁協助,讓他們安心用功。法師和義

工的提點,讓我深深感動,如果沒有真正為

他人著想的心,如何能如此細緻入微地體察

禪眾的需求,護持大眾在安定的環境中用功

呢?非

常感恩法師們給我這個機會,從義工的

角度,練習禪修,同時檢視自己的不足,在

犯錯中學習成長。

體察入微

利他工夫深

周景華

承擔悅眾即悅己

舊金山法務組義工,在法師的鼓勵與指導下,

發願成就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半年來,大眾精勤練習的辛苦歷程,

都化為成就修行的資糧與法喜。

(菊子�繪)

法會第三天,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天

氣不穩定,我拿捏不定天氣狀況,沒帶傘

和雨具。用藥石須從主會場巨蛋走回齋堂,

心中猶疑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身旁一位

很有氣質的女眾菩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

速度,直接幫我穿上雨衣,又因雨勢有些

大,怕我的鞋淋濕,她還護著我一起走去

齋堂。吃完後雨停了,她對我說:「要學

會如何在不好的天氣和外境中,照顧好自

己的身心,不要亂了方寸喔!」說完轉身

離去,讓我好感恩!

去年(二○

一六)接引一位法青受菩薩

戒,她的母親每次看到我,都非常高興。

這次法會她邀請我到北投與她同住,讓我

免去交通往返,住得很安心。每天她一定

要看我吃完早齋才去上班,而我也將法會

功德迴向給她,感謝她的成就。最後一天

的齋天法會,她也來參加,但因稍後還有

事情無法全程參與,便要我幫她獻供。託

菩薩的福,讓我有因緣走上紅地毯獻供,

內心又感謝、又慚愧,又很法喜!

感恩處處存在的觀音菩薩,願我也是別

人的觀音菩薩,時時照顧身旁的人。

成立於二○

一三年的舊金山道場法務

組,今年八月第一次承擔了慈悲三

昧水懺法會的法器悅眾。短短半年之間,

大家白天上班、晚上練習,挑戰相當大。

法務組成立之初,第一個培訓的是菩薩戒

誦戒會,但還缺法會監香,當時我還不清

楚什麼是法會,只是不怕上台說錯話,就

硬著頭皮承擔了。沒想到,一當就當到現

在。�今

年年初,在監院常惺法師的鼓勵下,

我們將中元節舉辦的地藏法會,改為兩天

的慈悲三昧水懺法會。二月起,每週的演

練增加一天,從聽法會錄音開始;五月

中旬起,邀請僧團常耀法師從臺灣透過

Skype

指導。法師要求我們錄音交作業,

記得其中一個作業是讚子〈花奉獻〉,光

是前三句,我花了一小時才勉強學會,第

二天還要馬上複習,以免忘記。幾位平時

擔任維那的人,比較快抓到唱誦的訣竅,

就與大家分享,互相幫助學習。

七月初,常啟法師來舊金山道場弘法,

同時指導我們演練。我們學著將耳朵打

開,聽其他法器及唱誦的聲音,練習彼此

配合。法師開始著重細節,讓唱誦的節奏

快慢適宜,而非平鋪直敘。待七月下旬,

支援慈悲三昧水懺法會的僧團法師抵達

後,便展開全程演練。在法會開始的前兩

週,大家排除萬難,每週安排四到五天去

道場練習、上課、準備,即使大家都有心

想多練一些,法師還是很體諒我們,要我

們早點回去休息。

用上方法�

克服疲憊

時間終於來到八月五日,慈悲三昧水懺

法會舉行的日子。正式開始前,大家多少

都有些緊張,我自己也不例外。等到唱

〈戒定真香〉時,我突然察覺到,水懺法

會已經開始了!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法會第一天,雖然有些小狀況,但瑕不

掩瑜。結束後,悅眾主動請教法師,有哪

些地方需要改進,法師說:「很好,繼續

保持。」我猜,是法師體諒,不要我們太

過緊張。第二天一早到了道場,監院法師

說:「你們看起來都是一副沒睡醒的樣

子!」真的,因為怕遲到、塞車,所以大

家都提早到了。

可能是精神不好,法會第二天的前三炷

香,講話打結了。心裡很慚愧,該怎麼辦

呢?我給自己幾分鐘放鬆,讓身心更安

定,終能圓滿法會。

心情平靜��

如實反映

法會結束後,大家都發心留下來幫忙善

後,很多人特地來跟我說,心裡很法喜,

感謝法師及義工們承擔,讓大家有機會參

加這麼殊勝的法會。真的很感謝菩薩們的

慈悲,對我們隨喜讚歎。

回想法會從籌備到圓滿,除了感謝法師

們不辭勞苦的指導,以及菩薩們的參與之

外,更感恩支援的義工,例如沒做過水懺

法會香燈的兩位師姊,卻都能圓滿處理許

多突發狀況;午供雙人出食的師兄們,也

不斷地用心演練,精準地做好每一個動

作;引禮及知客義工,一一照顧與引導大

眾,讓人感恩。

法會的籌辦過程很長,特別是最後的一

個月,法務很多,突發事件更多,但覺得

自己心境的波動並不大,這要感謝常啟法

師於舊金山道場弘法期間,於禪坐共修中

開示的〈默照銘〉。每當有不如意事發生,

我會想到法師說的:「心不動,才能如實

反映所有的現象。」原本波動的心,就能

夠恢復平靜。有了這樣的經驗,相信對於

日後參與籌辦大型活動時,更能夠減少煩

惱、懂得感恩!

果東法師

(王育發�攝)

卓越營義工心得

七月中,或許是待業中的心情,令

人有些不安與浮躁,因此擔任卓

越營義工的邀約,著實讓我有些遲疑。

其實會發生什麼事,當下又怎麼會知

道呢?帶著不願停滯不動的想法,我

以期待旅程開始的心情,與小隊輔們

一起報到了。

搭著地區菩薩的順風車,提早抵達

法鼓山園區。我多了一分自在,有機

會細細體會成就一個活動,需要多少

安排與準備,多麼得來不易。身為音

控的我,除了室內影音、麥克風聲音

控管外,也包含燈光、室內通風、室

外擴音器的準備。每天安板後,還要

參加工作人員會議,隔天早起提前準

備早課的音響,營隊的最後三天,已

經感到體力透支了。

某日清晨,獨自一人走在園區,望

向東方天空的晨曦,那漂亮的漸層色,

真覺得好美。雖然睡眠不足,身體也

有點疲憊,我卻閉上眼,想要清楚地

體驗腳踏在石板上的感覺,一步步地

走著。「疲憊嗎?」腦袋裡突然生起

了這個問題。當我睜開眼抬起頭時,

「在社會上工作也許不比當義工輕鬆

吧?兩者的差異是什麼?是自在感

嗎?」後頭的問題持續緊接而來。

以為是去培福,卻得到沉澱、發現

自己的「不清楚」,彷彿是這個營隊

送給我的禮物,這些疑惑所帶給我的

功課,有待我細細去咀嚼,感恩一切

因緣。

◎陳建郎晨光中的禮物

大專禪修營中,第一天晚上

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帶

給我們三句話:把生命留在現

在;不管妄念,回到方法;放

鬆身心,放下身心。這短短的

三句話,貫串了整個禪修營的

主軸,甚至是我們的生活。

禪七期間每天都學到新的東

西,教我們如何專注在自己身

上,如何吃飯、休息、走路、

呼吸、睡覺。這時才發現,自

己什麼都不會,就像才出生的

小嬰兒,從頭開始學習。這些

我們賴以生存的日常細節,卻

最容易被忽視,可見自己的心,

連身體都察覺不到,又怎麼能

與自己相處呢?

可能已經有了一點打坐的經

驗,在下坐的引磬聲響後,竟

期待坐香時間能夠再長一點,

還想細細體驗方法。其實打坐

過程中,身體極不舒服,很像

窩著一團火無處宣洩,一直放

鬆不下來。

後來,法師分享不要和自己

的身體對抗,不管有沒有放鬆,

都要感謝身體陪伴了自己多

年,很抱歉沒有好好地對待它,

即使不舒服,也要回到方法,

體驗不舒服的感覺。這個過程

很微妙,身體真的漸漸放鬆了,

而心也隨之放鬆了下來,感覺

舒適清涼。

營隊最後,安排大家聆聽〈叩

鐘偈〉。法師洪亮的梵唄聲觸

動了我,在拜佛的時候忍不住

熱淚盈眶。「上祝三寶,普遍

昌隆;下祈人類平安,世界和

平……」我不知道要有怎樣的

願力,才能有這樣的祝福?那

安靜的夜,一聲聲鐘聲敲到心

裡去,我感動得無語、淚流。

有很長時間我都在思考:我能

付出什麼?貢獻什麼?〈叩鐘

偈〉給了答案:貢獻從祝福開

始,這種祈禱的願力、心力也

是一種付出。法鼓山的結緣品

上都印著「祝福您」三個字,

現在我知道,原來這種祝福充

滿了慈悲心。

回到日常生活之中,禪修的

方法實在好用,我感覺時間變

慢了,身體也在悄悄變化著,

寫下這些分享時,我感到無比

的輕鬆和榮幸,感恩遇見法鼓

山,感謝遇見所有的人,感謝

生命在呼吸之間,感謝生活處

處是禪。

334期-6+7版CS6-Q2.indd 所有頁面 2017/9/22 下午8:08

Page 6: Ð 3 ±. 7}[ } F · 2017-09-26 · íd lh8Y f ae,T @ U ÉY ·er vÓ QS ® )d a Ô 9Ö Îå ad YÐ XÜSÚd %LÜ ÐYb f ?d +»µª[pÞ Ú 6 ª f %Ld Y!ÊSH hd d d ½ e S fü Ç jj J8

8 焦點報導334期 2017.10

三歲的時候,爸爸就將我放

到第一台摩托車上,因為

爸爸是亞洲第一位特技員,他

希望他的兒子能成為亞洲最年

輕的特技員,父親教了我很多

事情;他教我如何面對挑戰、

做好準備工作、負起責任,

我們之間也建立深厚的信任關

係,我很仰慕父親,希望有一

天也能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

十五歲那年,父親準備飛

越黃河,我開始會害怕,也才意識到我全部的生命

都依賴著我的父親。有一天,半夜接到電話,父親

出事了。我不相信一個從小教導我的硬漢就這樣走

了,直到趕往上海看到父親躺在那邊,我知道他真

的離開了!我學到了人生的第二堂課:無常。

以前的家法是父親,父親走了,突然間我當家了,

於是佛法變成了家法。我從小跟著媽媽進出農禪

寺,一路走到現在,用的都是佛法,因為有太多的

事情要面對,有太多的事情要放下。

例如,我發第一張唱片時非常成功,但第二張唱

片就讓我跌到人生的谷底。我得到一時的成功之

後,便面對無止盡的失敗和挑戰,所以常常要提起

在法鼓山學到的方法:面對,接受它,處理完之後

放下它,這幾個簡單的字,在這二十年的工作歷程

裡,不斷地來回運用。

最近又深刻領悟到: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用

慈悲心來面對,如果能夠發自內心去關懷、祝福別

人,得到最多回報的是自己。

面對困境時,我常會想起聖嚴師公,他為了弘法,

在紐約露宿街頭、撿路邊的食物來吃,對我這年紀

的年輕人來說,是很大的鼓舞。看著師公的動畫影

片,聽師公講話,會讓我重新建立起自信心,提醒

自己,我並沒有那麼苦。

「事無大小,虛心學習」,邀請年輕人一起來提

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福慧當家好傳家心靈環保

座談會一場座談會、三場 DDM Talks,

跨世代、跨領域的真誠對談,

分享學會獨立做自己、

承擔當好家的歷程,

傳遞生命的新視野。

◎整理/編輯室

(許朝益 攝)

擔任方丈十一年來,很感恩聖嚴師父慈

悲,給予關照,安我的心。

記得剛接任方丈時,向師父請益,師父會

教我該怎麼做,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再向師

父請益,師父卻說:「這是你的事,不是我

的事。」還有一次,師父提醒我:「你絕對

不能當我的傀儡。」現在回頭看,這是師父

避免弟子的依賴,希望我能獨立思考,學習

承擔。

面對僧團,從一開始擔任方丈,我便是依

師父所說的「行事六要領」來建立團隊和諧

的關係—

堅守原則、充分授權、尊重他人、

關懷對方、主動溝通、隨時檢討;師父捨報

後,我更重視團隊的和合,亦從面對各種人

事物進退應對而有所體會,提出「理解現象、

包容狀況、持續溝通、成就修行」,並提醒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觀照起心動念,

處處都是道場。

無論面對任何事情,我都是抱持正面解讀、

逆向思考的態度,不用負面情緒來回應,將

它視為增上緣,因為森羅萬象都在放光說法。

今天的主題是「福慧當家好傳家」,一般

人常慨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時就需

要轉念,轉為「家家有本成就般若智慧的心

經」。再加上運用師父教導的心靈環保,最

高原則是慈悲、智慧;基本態度是謙虛、尊

重;下手工夫是誠信、

和樂;這就是悲智和敬

的精神。用佛法、禪法、

心法來建立自信,但「自

信不自傲、謙卑不自卑、

寬大不自大」,學習「無

私不自私」,隨時要「放

鬆不放逸,輕鬆不輕浮,

善巧不取巧,方便不隨

便」。這樣一轉念,世

界跟著改變。

(許朝益

攝)

師父領進門 獨立而擔當 果東法師(法鼓山方丈和尚)

佛法是家法 放下再提起柯有倫(青年藝人) 父

親是一個醉心武術的人,我三歲時,就開始教我柔道。「勤

能補拙」是爸爸的座右銘,他的要求很高,也很嚴厲,也

因此我挨了許多打罵,在那過程中,我很挫折,恨自己沒有用、

學不會、練不好。另一方面也恨爸爸,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

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和爸爸的關係非常糟,直到我念大

學,離開家生活。因為學戲劇的緣故,我讀了許多不同家庭類

型的劇本,慢慢地理解每個家庭角色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有

一天我讀到一句台詞:「可憐可憐你的老爸爸吧!」突然間我

對爸爸的憤怒,一下子消失了!我從那句話裡面看見,爸爸也

是個人,受到成長背景、認知等限制,也有他的極限。當我理

解這些之後,對爸爸和自己的憤怒,慢慢地鬆綁了。我也才漸

漸看清楚,爸爸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也才承認,我真的跟他

很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印象最深刻的家法,是爸爸教我「要做對的事,不是做簡單

的事」,因為很多時候,對的事,往往不是最簡單的選項,

我們應該要好好地想清楚,在這個狀況裡,哪一個選擇才是

對的?儘管可能很難,或者要面對很多障礙,但不可以貪

圖方便、懶惰,放棄了「對的選擇」。

爸爸過世後,我才真的理解,死亡之於還活著的人,

是怎麼回事。當身邊的人一片哀痛,又要努力不讓我更

悲傷時,我該怎麼做

呢?後來,我不再掩飾

「我要堅強」的努力,

因為也許「我想要變得

更堅強」的動力和意念,

也可以給人一些力量。

今天的座談讓我感覺,如

果可以把遇到的事,都當作是

一篇篇的故事,去理解、去感

覺、去聆聽、去看見,很多的

事情,可能就不會那麼難了。

要做對的事

而非簡單事

陳忻(表演工作者)

(許朝益

攝)

我的家裡有七個兄

弟姊妹,我排行

老大。記得初中時,有

一年中秋節父母吵架,

之後父親對我說氣話:

「我要離家出走,你媽

媽和弟弟妹妹,就交給

你了。」我當時傻在那

裡,想著父親走掉了,

我該怎麼辦?當晚我瞪

著月亮,腦袋編織各式

各樣的劇本,整晚失眠。結果隔天醒來,發現父親並

沒有出走。

父親過世的時候,我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

「你放心,這個家我會好好照顧的,就像你一樣。」

事後我回想,要把這個家照顧好、對家盡責任這件事,

其實在初中時,就已經在心裡頭生了根,在我生命當

中,變成一個使命、任務,即使是家人照顧我比較多,

在心裡頭還是覺得,我要照顧好這個家。

父親走了以後,我覺得好像有一點點孤單,因為要

承擔的事情變多了。到我先生過世的時候,我覺得非

常孤單,終於感覺到,我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

人」。我一直問我自己,那個孤單是什麼?身邊有那

麼多幫我陪我的人,應該不孤單,可是我為什麼又覺

得孤單呢?

後來我發現,那個孤單其實是一種承擔、當家。負

責任這件事,不是為別人,是為自己,為自己作為一個

獨立自主的人而負責任,這時孤單的感覺就轉了。因

此,「當家」這件事,其實是自己的事,不是別人的事,

既然是自己的事,就隨緣盡分,能做多少算多少。

(施純泰

攝)

孤單是承擔

當家負責任

楊蓓(法鼓文理學院學群長)

最初因為喜歡大

自然,就讀了

師大生命科學系,但發覺生物

研究不適合自己,轉而考取教

育學程。大四實習授課時,談

到守護環境的重要,有位學生

反問:「老師,你為環境做過

什麼呢?」才發現少了行動,

這些全是空話。

有句話說「知識就是力量」,

但我認為行動才是力量。於是

先邀請系上同學,創立「寶島

淨鄉團」,號召大家來淨灘,

但也有共識:「即使大家不願

意來,但只要是我們真正想做

的事情,應該自己先行動。」

沒想到當天竟有六十二個人前

來。這次活動成功建立起社會

對我們的信任。

畢業後展開實習,再次發

現,穩定的教職不是我想要的

未來,因此我認真思考了三個

問題:我喜歡什麼?我是一個

怎樣的人?這樣的我,適合

做什麼?分析後,得出一個從

沒想過的答案:主持人。

接下來,我從零開始,四處

介紹自己、參加比賽,至今主

持了五、六十場活動。但為了

有穩定的收入,我終究找了份

全職工作,卻發現陷入了另一

種不想要的生活,後來更被資

遣。於

是,我重新思考究竟想要

做什麼,自我分析之後才發

現:我並沒有好好面對自己、

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如果社

會上沒有我想做的工作,就應

該自己努力創造機會!

「轉心.轉大人」的意思,

或許是要去面對、接受並承擔

自己真實的樣子,對我來說,

我所做過最了不起的事,正是

在這條路上不斷發現自己,在

理想和現實中努力找到平衡,

勇敢成為自己。

行動中成就自己林藝(寶島淨鄉團創辦人)

轉心,轉大人」不是一個生命

階段,而是一輩子的生命禮

儀。一般我們說「轉大人」是十六

歲,其實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轉大人,

學習願意把心打開去聆聽。當我在

策畫製作每一檔演出時,會不斷地

挑戰自己,也就是一次次地「轉大

人」。

我在太陽劇團四、五年,與團員

配合表演的過程中,發現最後追求

的是「和諧」,不管是用balance

是harmony

形容,我發現自己要少,

當別人需要時就多給一點,在這一

來一往中,心是隨時可以調整的。

所以轉心怎麼轉?就是當我們在面

對任何狀況、與不同的人事物互動

時,把自己的頻率、能力,調整到

能與別人平衡,達到和諧。

很多人好奇我為何回到臺灣?當

我在國外看到表演時穿的靴子、衣

服拉鍊都是M

ade in Taiwan

,促使我

想把臺灣藝術帶到國際去,讓更多

人看見。

回來後,我先嘗試把傳統文化帶

到不同領域,例如將宜蘭歌仔戲搬

到林家花園,演出《西廂記》;或

是在臺南億載金城結合國樂,演出

《十面埋伏》等等,目的是想將人

帶到不同的環境裡,用嶄新的角度

欣賞傳統文化,因為平時人們很少

去聽國樂,或直覺歌仔戲只在廟口

酬神演出。

之後,我也將這些傳統文化、茶

禪藝術帶到國際上演出,例如加拿

大、韓國、印度,這不僅是成就個

人,也是成就他人的機會。

其實我們的生活無處不是契機,

只要離開手機,抬起頭來,願意打

開心,打開五感,將會看到這個世

界是如此廣大與美好。

生活中時時轉心 張逸軍(仁山仁海藝想堂堂主)

從小到大,我是一個非常安靜、內向

害羞的人,時常沉默寡言,但是

出家後,因緣卻要我一直講話;我喜歡

躲起來獨處,但因緣卻讓我必須面對大

眾。擔

任馬來西亞道場監院後,每天要領

眾、開示,還要關懷悅眾、義工,並代

表出席許多大型活動。如果你問我這過

程辛不辛苦,我會如實回答:「很辛

苦。」因為這不是我呀!和自己的本性

差異太大。但是我從沒想過要退縮,因

為我想到了聖嚴師父。

何其幸運,我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

在師父座下出家,生命完全改變。每每

想到師父,我就找不到推辭、退縮的理

由。再者,我看到好多想要離苦的眼神,

以及很多求法若渴的心,就不允許自己

想太多,告訴自己:「往前走就對了。」

這一路走來,我謹記著師父的教誨:

不害怕自己會不會,

不擔心自己能不能,

不要想自己喜歡與否,

只想需不需要去做。

過去我對「承擔」這兩個字的認

知,是要做很多

事,不管有多

麼苦,咬著牙也要完成,也自以為是一

個有承擔的人。後來我才發現,承擔,

原來是當面對指責而百口莫辯時,還能

夠安忍、接受、包容一切,並且向對方

微笑;在面對衝突時,心還能夠不受環

境影響,保持安定自在。

一路走來,我也曾經起煩惱,因為苦

的狀況、次數太多了,我想要走出這個

輪迴,一直問自己:「我想要為自己種

什麼因?」如果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

感受的話,我種下的因就是惡因、煩惱

的因,那時,我突然發現,每一個當下

都可以為自己做選擇,也終於了解,所

謂因緣因果觀,就是為自己的心意與動

機負責,不去責怪抱怨別人,而是祝福

對方。

從那時候開始,我的心變自由了!不

抗拒、不害怕,我學會了輕鬆承擔、快

樂勇敢地往前跨步。

因緣中勇敢承擔

常藻法師(馬來西亞道場監院)

(施純泰 攝)

▲ 三位年輕講者在 DDM Talks 中,分享成長的心路歷程,到場關懷的方丈和尚合影。

左一為主持人劉忠繼。 (施純泰 攝)

DDM Talks 法鼓講台

(施純泰 攝)

轉心.轉大人

(施純泰 攝)

334期-8版CS6-Q2.indd 1 2017/9/22 下午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