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肠杆菌科

143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第

Upload: aleshanee-clark

Post on 01-Jan-2016

4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埃希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志贺菌属 第五节 克雷伯菌属 第六节 肠杆菌属 第七节 枸橼酸杆菌属 第八节 沙雷菌属 第九节 多源菌属、哈夫尼亚菌属 第十节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 第十一节 耶尔森菌属. The end Thank you. 第一节 概述. 一、 分类 二、 细菌特性 三、 临床意义 四、 鉴定原则. 返回. 返回. 第二节 埃希菌属. 一、分类 二、 细菌特性 三、 临床意义 四、 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十章 肠杆菌科第十章 肠杆菌科第一节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第二节 埃希菌属第三节 第三节 沙门菌属第四节 第四节 志贺菌属第五节 第五节 克雷伯菌属第六节 第六节 肠杆菌属第七节 第七节 枸橼酸杆菌属第八节 第八节 沙雷菌属第九节 第九节 多源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第十节 第十节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第十一节 第十一节 耶尔森菌属

Page 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The endThe endThank youThank you

Page 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三、临床意义四、四、鉴定原则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

返回

Page 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Page 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二节 埃希菌属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三、临床意义四、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三节 沙门菌属第三节 沙门菌属

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三、临床意义四、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Page 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四节 志贺菌属第四节 志贺菌属

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三、临床意义四、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志贺菌属分为 A 、 B 、 C 、 D 4 群:A 群为痢疾志贺菌( S. dysenteriae ),B 群为福氏志贺菌( S. flexneri ),C 群为鲍氏志贺菌( S. boydii ), D群为宋内志贺菌( S. sonnei )。

在 1989 年 CDC 分类系统中将生化特征相近的 A 、 B 、 C 群归为一群,统称为志贺菌 A 、 B 、 C 血清群;而将生化特性与之相异,即鸟氨酸脱羧酶和 - 半乳糖苷酶均为阳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一类。

Page 1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五节 克雷伯菌属第五节 克雷伯菌属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三、临床意义四、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1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 K.pneumoniae ) 产酸(催娩)克雷伯菌( K.axytoca ) 解鸟氨酸克雷伯菌( K.ornithinolytica ) 植生克雷伯菌( K.planticola ) 土生克雷伯菌( K.terrigena )肺炎克雷伯菌又可分为 3 个亚种: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subsp. pneumoniae )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 subsp. ozaenae ) 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结亚种( subsp. rhinoscleromatis )

Page 1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六节 肠杆菌属第六节 肠杆菌属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1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检验程序(一)检验程序(二)标本采集(二)标本采集(三)检验方法(三)检验方法(四)耐药性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Page 1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IMViC 试验大肠埃希菌为 ++--肠杆菌属细菌大多为 --++

动力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肺炎克雷伯菌为阴性肠杆菌属多数为阳性

Page 1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细菌常产生 AmpC 酶,尤以阴沟肠杆菌最为突出。它是导致革兰阴性菌尤其是阴沟肠杆菌对 1 ~ 3 代头孢菌素、单环 β- 内酰胺类、头霉素类及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耐药的重要原因。

产 AmpC 酶细菌的治疗,首选 4 代头孢(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近年 来 已 有 质 粒 介 导 的 AmpC 酶 出 现 。

Page 1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产气肠杆菌( E.aerogenes ) 阴沟肠杆菌 ( E.cloacea ) 日勾维肠杆菌( E.gergoviae ) 阪崎肠杆菌( E.sakazakii ) 中间型肠杆菌( E.intermedium ) 泰洛肠杆菌( E.taylorac ) 河生肠杆菌( E.amnigenus ) 阿氏肠杆菌( E.asburiac ) 致癌肠杆菌( E.cancerogenus ) 溶解肠杆菌( E.dissolvens ) 超压肠杆菌( E.nimipressualis )

Page 1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七节 枸橼酸杆菌属第七节 枸橼酸杆菌属

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1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C.freundii )

异型枸橼酸杆菌( C.diversus )

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 C.amalonaticus )

Page 1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八节 沙雷菌属第八节 沙雷菌属

一、分类一、分类二、细菌特性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2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粘质沙雷菌( S.marcescens ) 沙雷菌液化群( S.lique faciens group ) 臭味沙雷菌( S.odorifera ) 普城沙雷菌( S.plymuthica ) 深红沙雷菌( S.rubidaea ) 无花果沙雷菌( S.ficaria ) 嗜虫沙雷菌( S.entomophila ) 居泉沙雷菌( S.fonticola )

Page 2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粘质沙雷菌、液化沙雷菌和深红沙雷菌都是已证实的条件致病菌,其中粘质沙雷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是引起肠道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导致肺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输血和外科手术后感染等。

Page 2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九节 多源菌属与哈夫尼亚菌属第九节 多源菌属与哈夫尼亚菌属一、多源菌属一、多源菌属(一)分类(一)分类(二)细菌特性(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四)微生物学检验二、哈夫尼亚菌属二、哈夫尼亚菌属(一)分类(一)分类(二)细菌特性(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2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聚团多源菌( P.agglomerans ) 弥散多源菌( P.dispersa )

聚团多源菌包括以前的典型聚团肠杆菌、草生欧文氏菌和鸡血藤欧文氏菌。

Page 2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十节第十节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摩根菌属菌属、摩根菌属

一、一、变形杆菌属二、二、普罗威登斯菌属三、三、摩根菌属

返回

Page 2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变形杆菌属一、变形杆菌属(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2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根据典型的迁徙现象 ,迅速分解尿素,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KIA 为 KA++ , IMViC 为 -/++-- ,可鉴定为变形杆菌。

Page 2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Page 2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二、普罗威登斯菌属二、普罗威登斯菌属(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2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三、摩根菌属三、摩根菌属

(一)分类(一)分类(二)(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3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十一节 耶尔森菌属第十一节 耶尔森菌属

一、分类一、分类二、鼠疫耶尔森菌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四、其他耶尔森菌

返回

Page 3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其他尚有: 假结核耶尔森菌( Y.pseudotuberculosis ) 奥氏耶尔森菌( Y.aldouae ) 伯氏耶尔森菌( Y.bercovieri ) 弗氏耶尔森菌( Y.frederiksenii ) 中间耶尔森菌( Y.intermedia )等 9 种耶尔森

菌。

均可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其相互之间的生化性状相似,均能在 4℃以及在 CIN上生长,可在冷冻食品中增殖,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Page 3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

(一)(一)细菌特性(二)(二)临床意义(三)(三)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3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一)(一)细菌特性(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三)微生物学检验(三)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3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1. 1. 形态染色相似 形态染色相似 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 2. 2. 培养特性相同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培养特性相同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 3. 生化反应活泼 生化反应活泼 发酵葡萄糖,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触酶,触酶

阳性阳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O/F

试验为发酵型。。

4. 4. 抗原构造复杂

5. 5. 抵抗力弱 抵抗力弱 6. 6. 易变异易变异

返回

Page 3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O-FO-F 试验试验

氧化型氧化型发酵型发酵型 产碱型产碱型

返回

Page 3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氧化酶试验氧化酶试验阳性阳性::紫红色紫红色 阴性:无色阴性:无色 返回

Page 3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硝酸盐还原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红色 阴性:淡黄色阳性:红色 阴性:淡黄色

返回

Page 3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细菌抗原模式图肠杆菌科细菌抗原模式图

K抗原或Vi抗原等

菌体抗原(O 抗原)

鞭毛抗原(H 抗原)

返回

Page 3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返回

Page 4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菌毛或菌毛样结构菌毛或菌毛样结构荚膜或微荚膜荚膜或微荚膜外膜蛋白外膜蛋白内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外毒素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返回

Page 4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

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 腹泻、食物中毒、肠热症腹泻、食物中毒、肠热症 肠道外感染 肠道外感染 鼠疫(烈性传染病)、泌尿道感染、鼠疫(烈性传染病)、泌尿道感染、 肺炎、脑膜炎、伤口化脓、菌血症肺炎、脑膜炎、伤口化脓、菌血症

返回

Page 4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鉴定原则鉴定原则

1. 科间鉴别 2. 2. 将肠杆菌科分为三大类3. 3. 属、种、群、型的区分 属、种、群、型的区分 4. 4. 肠杆菌科细菌综合鉴定流程肠杆菌科细菌综合鉴定流程

返回

Page 4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

返回

Page 4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绿色 阴性:黄色 阳性:绿色 阴性:黄色

Page 4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葡萄糖酸盐试验葡萄糖酸盐试验阳性:黄绿色 阴性:蓝色 阳性:黄绿色 阴性:蓝色 返回

Page 4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返回

Page 4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

Page 4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电镜图大肠埃希菌电镜图返回

Page 4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血平板)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血平板)

Page 5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 MACMAC )) 返回

Page 5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KIAKIA (( AAAA+-)+-) MIUMIU (++-)(++-)

Page 5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IMViCIMViC 试验(++--)试验(++--)右侧为对照(右侧为对照(--++--++)) 返回

Page 5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抗原结构大肠埃希菌抗原结构 返回

Page 5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返回

Page 5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侵袭力 菌毛、侵袭力 菌毛、 KK 抗原抗原内毒素内毒素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STST ) )

不耐热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 LTLT ))

返回

Page 5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 肠道外感染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泌尿道感染(最常见) 胆道感染、腹膜炎、肺炎胆道感染、腹膜炎、肺炎 菌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新生儿脑膜炎 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 ETECETEC 、、 EPECEPEC 、、 EIECEIEC 、、 EHECEHEC 、、 EaggECEaggEC

返回

Page 5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一)检验程序(二)标本采集(二)标本采集(三)(三)检验方法(四)耐药性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返回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Page 5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检验程序大肠埃希菌检验程序 返回

Page 5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1.1.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 2.2.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3.3. 鉴定 鉴定

– ETEC– EPECEPEC– EIECEIEC– EHEC– EaggECEaggEC

返回

Page 6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STST 检测(乳鼠灌胃试验)检测(乳鼠灌胃试验)

Page 6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LT LT 检测( 检测( CHOCHO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

返回

Page 6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O157:H7O157:H7 菌落特征(菌落特征( MACMAC ))

Page 6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O157:H7O157:H7 菌落特征(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菌落特征(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返回

Page 6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抗原结构

返回

Page 6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伤寒沙门菌革兰染色伤寒沙门菌革兰染色返回

Page 6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 MACMAC))

Page 6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 SSSS))

Page 6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血平板血平板)) 返回

Page 6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 KIAKIA (( K AK A-+)-+) MIUMIU (+--)(+--)

Page 7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沙门菌沙门菌 IMViCIMViC 试验(-+--)试验(-+--)返回

Page 7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返回

Page 7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侵袭力 侵袭力 Vi-AgVi-Ag 内毒素内毒素 肠毒素肠毒素

返回

Page 7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菌血症(或败血症)菌血症(或败血症)

返回

Page 7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一)检验程序(二)标本采集(二)标本采集(三)(三)检验方法(四)耐药性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返回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Page 7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沙门菌检验程序沙门菌检验程序

返回

Page 7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

1.1.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 2.2.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3.3. 鉴定鉴定4.4. 血清学诊断

Page 7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Page 7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沙门菌血清学鉴定 返回

Page 7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肥达反应肥达反应 (Widal test)(Widal test)

O凝集

( 1:20 ~ 1:1280 ,效价 1:80 )

HH凝集凝集

(( 1:201:20 ~~ 1:12801:1280 ,效价,效价 1:321:3200 ))

返回

Page 8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抗原结构

返回

Page 8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志贺菌革兰染色志贺菌革兰染色 返回

Page 8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志贺菌菌落特征志贺菌菌落特征 (MAC)(MAC)返回

Page 8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志贺菌志贺菌 KIAKIA (( K AK A--)--) MIUMIU (---)(---)

Page 8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志贺菌志贺菌 IMViCIMViC 试验(-+--) 试验(-+--) 返回

Page 8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返回

Page 8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侵袭力 菌毛侵袭力 菌毛内毒素内毒素外毒素 志贺毒素外毒素 志贺毒素

返回

Page 8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慢性菌痢带菌者带菌者

返回

Page 8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一)检验程序(二)标本采集(二)标本采集(三)检验方法(三)检验方法(四)耐药性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8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志贺菌检验程序志贺菌检验程序

返回

Page 9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新鲜粪便中脓、血、黏液部分,床边接种或立即送检,不能及时接种者可用卡 -布运送培养基送检,昏迷不能排便病人可用肛拭取样。

Page 9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返回

Page 9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

Page 9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电镜图肺炎克雷伯菌电镜图

Page 9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 返回

Page 9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Page 9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 MACMAC))

Page 9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 返回

Page 9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 KIAKIA(( A AA A ++ )、++ )、 MIUMIU(--+)(--+)

Page 9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 IMViCIMViC 试验(--++)试验(--++)返回

Page 10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克雷伯菌属的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克雷伯菌属的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条件下的人群,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致病菌。所致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所致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

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返回

Page 10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一)检验程序(二)标本采集(二)标本采集(三)(三)检验方法(四)耐药性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10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易产生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 ),近年来文献报道我国产酶率已达 30%左右,产酶株对青霉素类、第 1 、 2 、 3 代头孢菌素及单环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产生耐药,而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敏感。 ESBL检测现已作为医院细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Page 10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 返回

Page 10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

1.1.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 2.2.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33.鉴定

Page 10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肿胀试验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肿胀试验返回

Page 10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返回

Page 10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阴沟肠杆菌革兰染色阴沟肠杆菌革兰染色 返回

Page 10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阴沟肠杆菌菌落特征阴沟肠杆菌菌落特征 (MAC)(MAC) 返回

Page 10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产气肠杆菌产气肠杆菌 IMViCIMViC 试验(--++)试验(--++)

返回

Page 11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常见的环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常见的环境菌群,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临境菌群,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临床微生物室检出率最高的是阴沟肠杆菌床微生物室检出率最高的是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呼和产气肠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以及败血症。吸道感染、伤口感染以及败血症。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返回

Page 11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返回

Page 11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菌落特征(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菌落特征( MACMAC )) 返回

Page 11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枸橼酸杆菌枸橼酸杆菌 IMViC (IMViC ( +-+++-++ )) 返回

Page 11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粘质沙雷菌菌落特征(普通琼脂平板)粘质沙雷菌菌落特征(普通琼脂平板) 返回

Page 11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聚团多源菌菌落特征(普通琼脂)聚团多源菌菌落特征(普通琼脂) 返回

Page 11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蜂房哈夫尼亚菌菌落特征(蜂房哈夫尼亚菌菌落特征( MACMAC ))返回

Page 11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返回

Page 11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变形杆菌革兰染色变形杆菌革兰染色

Page 11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变形杆菌鞭毛染色变形杆菌鞭毛染色 返回

Page 12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变形杆菌迁徙生长现象(普通琼脂平板)变形杆菌迁徙生长现象(普通琼脂平板)

Page 12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变形杆菌菌落特征(变形杆菌菌落特征( MACMAC )) 返回

Page 12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变形杆菌变形杆菌 KIAKIA (( K A+ + K A+ + )) MIUMIU (( + +/- ++ +/- + ))

Page 12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变形杆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变形杆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返回

Page 12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菌落特征(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菌落特征( MACMAC )) 返回

Page 12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摩根摩根菌菌落特征(摩根摩根菌菌落特征( MACMAC )) 返回

Page 12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生化反应

返回

Page 12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鼠疫耶尔森菌镜下形态(鼠疫耶尔森菌镜下形态( WaysonWayson 染色)染色) 返回

Page 12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鼠疫耶尔森菌菌落特征(鼠疫耶尔森菌菌落特征( MACMAC ))返回

Page 12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返回

Page 13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侵袭力 侵袭力 FIFI 抗原(封套抗原)抗原(封套抗原) V/WV/W 抗原(毒力抗原)抗原(毒力抗原)内毒素内毒素鼠毒素鼠毒素

返回

Page 13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

甲类烈性传染病——鼠疫甲类烈性传染病——鼠疫常见临床类型:常见临床类型:

–腺鼠疫 腺鼠疫 –败血型鼠疫败血型鼠疫– 肺鼠疫肺鼠疫

Page 13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返回

Page 13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一)检验程序(二)(二)标本采集(三)检验方法(三)检验方法(四)结果分析与报告 (四)结果分析与报告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Page 134: 第十章  肠杆菌科

一旦疑为本菌,应立即向本地区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报告,并将菌种送检验中心或专业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诊断确立后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外,对疫区及有关人员须采取有效的预防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Page 135: 第十章  肠杆菌科

鼠疫耶尔森菌检验程序鼠疫耶尔森菌检验程序 返回

Page 136: 第十章  肠杆菌科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

1. 1. 临床标本 淋巴结穿刺液、血液或痰标本临床标本 淋巴结穿刺液、血液或痰标本2. 2. 非临床标本 尸检取病变组织,鼠标本应严非临床标本 尸检取病变组织,鼠标本应严格消毒体表,再进行采集格消毒体表,再进行采集

返回

Page 137: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细菌特性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生化反应

返回

Page 138: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革兰染色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革兰染色 返回

Page 139: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 MACMAC ))

Page 140: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落特征( CINCIN琼脂平板琼脂平板 ))

返回

Page 141: 第十章  肠杆菌科

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 侵袭力侵袭力 肠毒素肠毒素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 小肠炎、小肠炎、结肠炎、胆囊炎 腹膜炎、菌血症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返回

Page 14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程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程序

Page 143: 第十章  肠杆菌科

KIA : AA--或 KA-- 枸橼酸盐( - ) 脲酶( +) 吲哚( -/+ ) 鸟氨酸脱羧酶( +) 动力、 V-P反应结果与孵育温度有关( 22℃~ 25℃阳性, 35℃~ 37℃阴性)

根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染色特点、嗜冷性及典型生化结果即可初步诊断本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