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查小欣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2/03/21/a29-0321.pdf2012/03/21  · a29 香 港...

1
A29 巿 調 便 便 Feature 責任編輯:張旭婕 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張藝謀被第十四釵爆料 查小欣 翠袖 乾坤 —— 耀 耀 耀 便 ︿ ︿ ︿ 便 懷念紅學大師俞平伯 琴台 客聚 便 便 便 養成讀書習慣 吳康民 生活 語絲 便 便 使 西 破南京 楊天命 天言 知玄 西 女人 隨想 使 尿 退 尿 17 滿 使 便 便 愛可怎樣高舉? 湯禎兆 路地 觀察 每一個晴朗的清晨,藍天都會讓人充滿希望。 有位移民美國的叔輩每逢回北京總是要對國內 親人發表感慨。他說:你們每天呼吸㠥那麼糟糕 的空氣,喝㠥污染的水,吃㠥有毒的食物,擠㠥 毫無尊嚴的地鐵,真是可憐!雖然大家平時都挺 「憤青」,端起碗就罵官員,但此時卻一致「護 短」,對「洋叔」群起而攻之:怕死你別回來呀! 老家的茶葉、木耳、螃蟹你一樣沒少吃!我們都 活得好好的,用不㠥你可憐! 平心而論,雖然近年人們都在激烈批評北京的 生態環境,尤其是空氣質量,我卻覺得與從前相 比,北京的空氣質量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改善。起 碼新生的嬰兒一張開眼睛,也能看到藍天白雲 了。這在上世紀90年代卻還是奢侈。倒退十幾 年,北京的天一年到頭都是灰濛濛的。那時沒人 知道什麼叫PM10,更不知PM2.5為何物。有人說 自己的孩子長到能跑能跳了,還從沒見過藍天白 雲呢,這話誇張成分並不怎麼大。那時候小汽車 還沒有大批進入普通百姓家庭,私車擁有率遠不 到50%,可是北京的空氣已被污染得不成樣子。 說起五六十年代北京甜絲絲的空氣,老人們都無 比懷念。 上世紀90年代我上班的單位遠且乘公交車很不 方便,就只好騎自行車上班。一個小時從北京東 郊的農展館騎到西郊的百萬莊大街。20多里的路 程橫跨了朝陽、東城、西城、海淀四個城區,一 路上暴露在滾滾塵土之中,鼻腔裡充斥㠥濃重的 汽車尾氣味道。尤其是拆遷前平安大道一帶的細 小馬路,擁堵的公交車如同爬行,汽油味兒更讓 人窒息。可能是上山下鄉練就的一副鐵打身板, 才讓我的肺經受住了如此嚴峻的考驗。那時候每 天下班回家都是風塵僕僕,襯衫一天不換就沒法 看。 那時北京的肺癌病人已在急遽增加,患者中很 多人從來就不吸煙,有位在托兒所當保育員的遠 房年輕表姐發現肺癌後半個月就悄然去世了。雖 然媒體極少披露北京空氣與肺癌病人增長之間的 必然聯繫,但極差的空氣質量卻是人人有感的不 爭事實。當時經濟增長是強烈的主旋律,汽車業 是城市經濟的強大支柱。政府拿出最優惠的政策 與國外企業合資造汽車,千方百計降低市民買 車、開車的成本。那時主流媒體都在大力宣揚私 車進入家庭,一切為汽車市場蓬勃發展讓道,汽 車被神化為改變生活的機器。 在專業報刊謀生的我,曾不識實務地採寫治理 尾氣污染與倡導公交的稿子,被觀念新潮的同行 批評為觀念落後。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汽車 排放標準還停留在改革開放之前,甚至連有技術 實力的大汽車國企也覺得標準太鬆,環保投入像 是白搭了。更讓人不能容忍的是,有的進口車賣 到中國竟拆掉原有的先進排放系統,因為在中國 根本用不㠥。 北京第一次大手筆治理汽車尾氣在1998年。當 時為滿足新制定的排放標準,所有汽車企業都在 疲於奔命,一時間亞村汽車市場的銷量竟少了一 半。因為耽誤了賺錢,汽車業人士甚至與環保部 門打起口水戰。打仗歸打仗,廠家不得不滿足越 來越嚴格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終於走上以國標 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之路。 民間環保人士呼籲:不能讓少數有車族剝奪屬 於全體公民的乾淨空氣。調查報告披露,北京乃 至全國城市空氣的污染源中,汽車尾氣與粉塵是 主要禍首,而汽車尾氣已經佔了愈來愈主要的位 置。北京治理汽車尾氣同時也在治理粉塵污染。 胡同中燒了幾十年的蜂窩爐,全部變成了電暖 氣;首鋼那樣的巨無霸企業,因為被視為污染大 戶乾脆就搬遷去了河北。 十幾年前站在京東國貿大廈的頂層,看到的北 京上空是一片灰濛濛,令人灰心喪氣,那些陰霾 中肯定含有濃重的PM10。這樣的粉塵肉眼能見, 鼻腔有感,一颳風立刻昏天黑地。經過幾年的治 理,環保部門挨了不少罵。突然有一天,有人站 在北京長安街東頭興奮地大叫:我看見西山落日 了!那天夕陽西下時分,北京露出了清澈的藍 天,火紅的夕陽正慢慢地沉下輪廓如畫的西山, 這是一番讓老北京久違的美麗景象。在經濟飛速 發展的近20年中,已經極難在長安街東邊看到西 山輪廓,更不用說明亮如畫的落日景致了。從此 北京的藍天就多了起來,新生代的孩子們,不再 認為北京的天就該是灰色的了。 隨㠥排放標準愈來愈嚴,雖然機動車還在快速 增加,北京的藍天卻沒有消逝,據說還在增加。 雖然不颳風的日子就經常陰霾滿天,但風一到藍 天也就到了。尤其是奧運會期間北京百姓更是享 受了難得的好天,那會兒連北京周邊污染的企業 都被控制,大批機動車被限行,據說有的單位連 燒煤的鍋爐都停了。 可身邊得肺癌的人還是很多。在民間環保組織 的宣傳下,公眾終於得知了pm2.5的存在,得知這 種肉眼看不見的污染物更加厲害,主要污染源是 汽車尾氣。雖然更多人在陰霾天戴起了口罩,但 據說口罩根本擋不住如此細小的顆粒。雖然有環 保官員一度否認PM2.5對北京空氣的污染,但民間 NGO的話語權已今非昔比。北京百姓不認為美國 大使館的測試是鬧事,而是覺得中國人與美國人 的生命同樣寶貴,他們說,憑什麼咱中國人就該 暴露在PM2.5之下毫不知情?一時間,民間人士紛 紛自掏腰包監測PM2.5數值,對空氣質量的非議沸 沸揚揚。 幾個月的輿論壓力,讓PM2.5監測終於納入了國 標。2012年北京已經開始發佈PM2.5的監測報告。 雖然不少百姓還是對政府監測持懷疑態度,但北 京空氣質量卻在改善,藍天也愈來愈多了。一個 漫長陰霾天氣引發的幾個月爭論,迎來了一個更 嚴格的空氣監測標準。天空藍不藍,與社會民主 化進程有㠥密切關係。雖然北京的私車越來越 多,已達500萬輛這個可怕的數字,但似乎還沒出 現預想的可怕擁堵及更惡劣的空氣。開車越來越 貴,很多北京人不再開車上班了。現在工作日小 區裡停滿了私車,周末才都開出去,與原來的情 景正好相反。 如果空氣清澈,北京天空的藍色自有一種懾人 心魄的魅力。尤其在冬春季節那些晴朗的日子 裡,天空藍得耀眼,如同吸足了陽光的藍色寶 石,沉靜而安詳。五彩的風箏在天上悠然放飛, 跳躍㠥的空竹在大地上嗡嗡作響。晴朗的藍色, 緩解了生活的壓力,減少了憂鬱症的發病,讓最 窮苦的人也分享到生之樂趣。晴天裡,很多收入 很低的北京百姓,去早市買了便宜菜後,便急忙 趕去公園。只要能在藍天白雲下沐浴㠥陽光,就 是個美好的日子。讓所有公民都能擁有燦爛的陽 光,乾淨的空氣和水,是個偉大的事業。 富人移民去國外享受藍天白雲,北京人卻更渴 望家鄉的藍天。 北京的 藍天 嚮往藍天白雲。 網上圖片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Sep-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彥 火 查小欣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2/03/21/a29-0321.pdf2012/03/21  · A29 香 港 有 娛 樂 版 頭 條 報 道,六 十 歲 的 張 藝 謀 被 女 星 何 珺

A29

香港有娛樂版頭條報道,六十歲的張藝謀被女星何

珺在微博中爆料指,張藝謀和陳婷在內地生了三個孩

子,長子張一男十一歲,次子張一丁七歲,細女張一

驕四歲,張陳一直未結婚,於去年十二月才補辦結婚

手續。

爆料的何珺是陳婷於少兒時期在無錫巿少年宮舞蹈班的師

妹,何指這事在無錫已不是甚麼新聞了,更強調內容全部屬

實,更附有陳婷近照一張。﹂可是當記者致電何珺,她掛電

話且沒有回覆短訊。

張藝謀沒作回應,他的老拍檔張偉平對事件有所保留:

﹁這個事情我不方便談,你們找一下藝謀,他本人發言為

妥。﹂

內地影視製作人巨春雷在微博中卻代為否認陳婷的三個孩

子是張藝謀的,並指出她老公是生意人,由父母做媒。

何珺與張藝謀其實早有過節,事緣前年的洩密事件。當時

她和另外三位女演員為︽金陵十三釵︾接受秘密訓練期間,

因把受訓的照片放上網而遭開除,令今次爆料事件染有濃烈

報復色彩,不過何珺卻稱自己被劇組開除是另有內情,卻沒

說明另有內情是甚麼內情,反而似是為爆料報復行為掩飾,

加上她閃避傳媒追訪,而不是理直氣壯清清楚楚講出實情,

反應鬼祟,減低其說話,可信性。

她爆料,目的是打擊張藝謀,破壞他形象,影響他的事

業,那為何不在張何補辦結婚手續前爆料,當時何珺仍屬未

婚媽媽,張藝謀堂堂大導演,霸佔一個女人的青春十多年,

她默默為他生了三個孩子,他仍不給她一個名份,形象不是

更壞嗎?第二個最佳踢爆時機,是︽金陵十三釵︾上畫的時

候,壞了張藝謀的形象,更會影響電影票房,當時張藝謀四出做宣

傳,幾乎天天見記者,記者可以就秘密結婚生仔一事不斷追訪他,完

全不提︽金陵十三釵︾,叫他尷尬,而何珺亦可乘

電影上畫的勢

頭,催谷自己的人氣。

如今才來爆料,損人不利己,人氣未必谷得上去,卻有可能嚇怕其

他劇組不敢起用她。

至於張大導,如果真有其事,他應出一個聲明,有肩膀有腰骨坦白

承認,並公開多謝陳婷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如無其事,即時便要出嚴

正聲明保聲譽,繼而就是出律師信控告造謠生事者。

采風F e a t u r e責任編輯:張旭婕 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百家廊陳曉鳳

張藝謀被第十四釵爆料查小欣

翠袖乾坤

摯友俞平伯的外孫韋柰,出版了一本新書

︽舊時月色—

俞平伯身邊的人和事︾︵中國華

僑出版社︶,讀後感到格外親切。

書內有一段話特別提到筆者,說的是一九八

六年俞平伯來香港講學的事。原文如下:

他第二次演說︽紅樓夢︾是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十九日至二十五日在香港。大力促成此事的,是香

港著名作家潘耀明︵彥火︶。他與外祖父的交往始

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外祖父喜他的為人,也喜他

的才氣,常誇獎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青年。在潘耀

明遷居太古城時,外祖父曾書﹁既醉情拈杯酒綠,

遲歸喜遇碗燈紅﹂聯贈他。一九八六年三月,一次

閒談中,外祖父回憶起他二十年代經香港去美國的

事,言談中流露出對香港的懷念。由此,潘耀明產

生了讓老人重蒞香港的念頭,並即刻

手策劃,終

獲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和香港三聯書店之邀。

俞平伯是紅學大師,一九五三年在被點名批判

後,從此在文壇消失了四分之一世紀。他出師早,

年輕時已才學九斗,一個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

便寫了一部洋洋灑灑的︽紅樓夢辨︾,上世紀五十

年代受到批判。從此不在公開場合談︽紅樓夢︾,

不知者以為他已與︽紅樓夢︾絕緣。其實不然,他

私下還是悄悄地鑽研。

迄到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日,他在中國社會科學

院文學研究所,為他從事學術活動六十五周年舉行

的慶祝會上,他整理了︽一九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上國際

︿紅樓夢﹀研討會書︾和舊作︽評︿好了歌﹀︾作為大會發

言。在︽一九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上國際︿紅樓夢﹀研討會

書︾一文中,他提出對︽紅樓夢︾研究工作的三點見解,很

有見地,令人刮目相看。

他的意見簡括如下:

一、︽紅樓夢︾可以從歷史、政治、社會各個角度來看,

但它本身屬文藝範疇,畢竟是小說。論它的思想性,又有關

哲學。這應是主要的,而過去似乎說得較少。今後似應從

文、哲兩方面加以探討。

二、應當怎樣讀︽紅樓夢︾呢?只讀白文,未免孤陋寡

聞;博覽群書,又感迷失路途。擯而勿讀與鑽牛角尖,殆兩

失之。為今之計,似宜編一﹁入門﹂、﹁概論﹂之類,俾眾

易明,不更旁求冥索,於愛讀是書者或不無小補。

三、本書雖是傑作,終未完篇;若推崇過高,則離大眾愈

遠,曲為比附則真賞愈迷,良為無益。這或由於過分熱情之

故。如能把距離放遠些,或從另一角度來看,則可避免許多

煙霧,而︽紅樓夢︾的真相亦可以稍稍澄清了。

俞平伯以上三點心得,可謂微言大義,對研究和愛好︽紅

樓夢︾者,無不有啟發性。

一九八六年俞平伯老蒞臨香港,引起轟動。他在香港中華

文化促進中心的講題是﹁索隱派與自傳說﹂。

他一語道破了﹁紅學﹂研究存在的弊病。他指出:

︽紅樓夢︾是小說,這一點大家好像都不懷疑,而事實上

卻並非如此,兩派總想把它當作一種史料來研究。像考古學

家那樣,敲敲打打,似乎非如此便不能過癮,就會貶低了

︽紅樓夢︾的聲價。其實這種作法,都出自一個誤會,那就

是鑽牛角尖。結果非但不能有更深一步的研究,反而把自己

也給弄糊塗了。

晚年的俞平伯,身體力行,已跳出之前研究的窠臼,反對

敲敲打打、鑽牛頭尖,而是把︽紅樓夢︾當作小說看待,從

文史哲的角度來研究和評斷。

︵︽俞平伯與紅學︾之一︶

懷念紅學大師俞平伯彥 火

琴台客聚

看到一篇論讀書的文字,說

讀書如熬粥,需要﹁好米、文

火和持續﹂。

所謂好米,就是要選擇好

書。現代出版事業發達,每天

都出版成千上萬的書籍,任何人都

不可能﹁博覽群書﹂,所以得有選

擇地讀。讀書又各有愛好,如學理

工科的當然多讀科技書,學文學的

多讀世界名著和當代作家作品。但

我主張學理工的也要讀點文學名著

和小說,學文科的也要懂點自然科

學和科技常識,這就是說要有﹁通

識﹂。﹁好米﹂多的是,就是要選

擇。至於成為經典的,都是經過歷

代考驗,證明是必讀的好書,當然

是讀書的首選。

至於說﹁文火﹂,就是要耐心細讀。不過,

好書既然多如浩海,要本本﹁文火﹂式精讀

也很難。所以我認為應分輕重。有的經典不

妨﹁文火﹂細讀,有的也可以稍為瀏覽粗

讀。如果本本精讀,時間花去了,卻不能

﹁博覽群書﹂。

至於﹁持續﹂,就是讀書要持之以

,不能

一曝十寒。不要一說忙便放棄。當然,也很

難規定每天多少小時工作多少小時讀書。有

時讀書的時間可以長一點,如周末,有時時

間短一點,如在工作日。但應該在娛樂、休

息的時間內作點分配,不要讓吃喝玩樂佔領

了全部工餘時間。

有的人沒有讀書習慣,特別是現代電子傳

媒充斥的時代。有的人空閒的時候便是上

網、看影碟、看電視、聽音樂,就是不想讀

書。年輕人更是電腦迷,整天對

一個電腦

熒幕,完全沒有打開書本的習慣,這是很可

惜的。我認為,讀書和上網是兩回事,上網

可以得到訊息,但讀書之樂,從紙張上的文

字加以琢磨,所得的效果完全不同。擺上一

本好書,讀到精髓處,掩卷思考,浮想聯

翩,的確其味無窮。

專家說,閱讀決定一個民族思維的深度和

高度。只要到各國、各地區城市的地鐵車廂

內觀察一下,便可以知道哪個國家或城市

中,手不釋卷的人數的多寡,的確可以決定

他們國民的思維水平。

養成讀書習慣吳康民

生活語絲

﹁私生子﹂三字早前在港被人談

得興高采烈,若要數中國最出名的

私生子,一定非中國第一位統一天

下的帝王秦始皇莫屬。關於他乃呂

不韋與趙姬所生的身世出於︽史

記︾,箇中的來龍去脈相信各位早耳熟能

詳,我在此亦不班門弄斧,倒是數年前

曾讀過一個關於這位帝王的風水故事,

不妨在此與各位分享。

話說,當年始皇統一天下後,自然希

望自己及子孫能永霸天下。不料他身邊

卻有方士指出,在現今南京附近一帶隱

現天子之氣,秦始皇聞言後便決定親身

到附近一帶進行風水破壞,希望能防患

於未然。

根據書本記載,秦始皇對該地實行了

三重的鎮壓龍氣的手段:第一,風水既

名﹁風﹂及﹁水﹂,水自然是箇中非常重

要的元素,所以始皇要改變當地將孕育

出天子的風水,首要的行動就是令秦淮河改道,

所謂﹁氣遇界水即止﹂,改變河道流向,氣這種無

形能量的流行自然也會因此而改變,而秦淮河也

因此而得名。

第二,風水中的﹁風﹂,是指﹁藏風聚氣﹂,即

附近一帶的山勢及地形所構成的現象也,所以傳

說他便曾鞭打當地的名山方山,希望能使其靈氣

盡失;第三,他更將附近一帶改名為﹁秣陵﹂,

﹁秣﹂的意思,是﹁餵牛馬的飼料﹂或﹁餵牛

馬﹂,其用心是透過名字將地區貶低及污染,又是

另一種破壞其靈氣的手段。

到底秦始皇這次的風水破壞行動有否成功呢?

根據網上資料,是成功了一半,失敗了一半:南

京與西安一樣,多次被定為皇都,不過定都南京

的朝代,壽命平均不出四十五年,到底是風水真

的有問題,還是純屬巧合?各位不妨自行判定!

破南京楊天命

天言知玄

三八婦女節時,看了

不少港人談論香港女人

的文章,腦海中想起

的,是西方男人對女人

的一些話語。

被稱為美國教育家的約

翰.艾斯堅說過,美麗的女

人和迷人的女人是不同的,

美麗的女子他通常都會注

目,而迷人的女子則是注目

於他的。

艾斯堅在大學擔任教職近

三十年,在他那麼多年的教

學生涯裡,相信女性的學生

都是迷人的,因為老師上

課,學生能不注視

他?但是美麗的

女學生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上

課時,他注目過的女學生有多少,就

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艾斯堅一生都生活在校園,而且他

的時代沒有地鐵,如果他生活在香

港,日日擠地鐵去上班,不知他能否

發現迷人的女子和美麗的女子?如果

他站在中環繁華大街上,舉目游望,

看到的女子是否都屬於美麗的?假如

他不停苦苦張望,一定引來不少目

光,那些目光後面的女子,又是否迷

人?美

國幽默作家唐.哈諾說過,女人

對於對和錯的判斷有與生俱來的敏銳

判斷能力,但對於左與右的判斷能力

就差多了。真的,開過車的人都會發

覺,如果前面的車子打

左轉方向燈

而結果是右轉時,看看裡面的駕駛,

一定是女人。這種情形,連偶而乘坐

計程車的我也能發現。

英國作家奧斯卡.懷特說,緊抱

過去的女人沒有將來。是的,這就是

很多女子要減肥要瘦身要整容的原因

吧?為的就是拋卻過去。所以韓劇中

的女子不少都是整容後的美麗,令她

們擁有了娛樂圈的未來。

女 人興 國

隨想國

去年的香港中學會考,曾經有一

條口試題目,要求同學從運動員、

演員及紀律部隊人員三者中挑選最

合適的一項,作為政府鼓勵年輕人

要逆境自強的宣傳片主角,並討論

且要達成共識。當然從現實的例子來對

照分析,不少人均以演員或運動員作選

項,因為論知名度及吸引力均明顯佔

優。不過因為演員面對花花世界的誘惑

較大,加上先前曾出現禁毒大使去吸毒

的例子,令政府尷尬不已,所以還是以

運動員的選擇較為穩當。

然而現實上運動員又會否出現﹁晚節

不保﹂的下場?我想那未必屬上述提及

的失德情況,反過來生活沒有保障才是

更大的問題。邱禮濤的新作︽高舉.愛︾

正是依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舉重運動

員李麗︵江若琳飾︶因患上糖尿病而被

迫退役,在香港只能以為人搬運謀生,

最後遇上一名離婚的中年漢石勇︵杜汶

澤飾︶,在他的支持及鼓勵下,兩人既結

成夫婦且冒險誕下兒子︵糖尿病孕婦產

子屬高危情況︶,甚至重投運動員行列參加大賽去

爭取重入國家隊。

那當年是動人的勵志故事,江若琳因為是寰宇

的藝人,所以一直不乏銀幕上演出的機會,我對

她在︽17歲的夏天︾飾演陳甜的清新氣息印象最

深。今次為了盡量先達致形似之效,看得出她很

努力增磅以配合角色身份,事實上也反映出新星

一定要給予不同機會作磨練才有成長的可能,不

可以永遠停留在利用﹁本色﹂地步去設計構思。

不過我對︽高舉.愛︾仍有進一步的期盼,目

前的戲劇構思仍屬較為保守的設計,簡言之即所

有的起承轉合,基本上均以對白又或是旁白︵石

勇的日記︶來交代人物的所思所想,用的是一種

﹁填滿﹂的策略,看畢後大抵沒有甚麼餘韻存在。

另外,即使屬真人真事,一些戲劇化的動力仍是

免不了,石勇一出場便能言善道︵打發房東兒子

一場可見︶,可是其後為了表演他的好男人特質,

便差不多把他這方面可為電影增加趣味的潛力壓

抑下去,令到電影稍為流於平淡。

愛可怎樣高舉?湯禎兆

路地觀察

每一個晴朗的清晨,藍天都會讓人充滿希望。有位移民美國的叔輩每逢回北京總是要對國內

親人發表感慨。他說:你們每天呼吸 那麼糟糕的空氣,喝 污染的水,吃 有毒的食物,擠毫無尊嚴的地鐵,真是可憐!雖然大家平時都挺「憤青」,端起碗就罵官員,但此時卻一致「護短」,對「洋叔」群起而攻之:怕死你別回來呀!老家的茶葉、木耳、螃蟹你一樣沒少吃!我們都活得好好的,用不 你可憐!平心而論,雖然近年人們都在激烈批評北京的

生態環境,尤其是空氣質量,我卻覺得與從前相比,北京的空氣質量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改善。起碼新生的嬰兒一張開眼睛,也能看到藍天白雲了。這在上世紀90年代卻還是奢侈。倒退十幾年,北京的天一年到頭都是灰濛濛的。那時沒人知道什麼叫PM10,更不知PM2.5為何物。有人說自己的孩子長到能跑能跳了,還從沒見過藍天白雲呢,這話誇張成分並不怎麼大。那時候小汽車還沒有大批進入普通百姓家庭,私車擁有率遠不到50%,可是北京的空氣已被污染得不成樣子。說起五六十年代北京甜絲絲的空氣,老人們都無比懷念。上世紀90年代我上班的單位遠且乘公交車很不

方便,就只好騎自行車上班。一個小時從北京東郊的農展館騎到西郊的百萬莊大街。20多里的路程橫跨了朝陽、東城、西城、海淀四個城區,一路上暴露在滾滾塵土之中,鼻腔裡充斥 濃重的汽車尾氣味道。尤其是拆遷前平安大道一帶的細小馬路,擁堵的公交車如同爬行,汽油味兒更讓人窒息。可能是上山下鄉練就的一副鐵打身板,才讓我的肺經受住了如此嚴峻的考驗。那時候每天下班回家都是風塵僕僕,襯衫一天不換就沒法

看。那時北京的肺癌病人已在急遽增加,患者中很

多人從來就不吸煙,有位在托兒所當保育員的遠房年輕表姐發現肺癌後半個月就悄然去世了。雖然媒體極少披露北京空氣與肺癌病人增長之間的必然聯繫,但極差的空氣質量卻是人人有感的不爭事實。當時經濟增長是強烈的主旋律,汽車業是城市經濟的強大支柱。政府拿出最優惠的政策與國外企業合資造汽車,千方百計降低市民買車、開車的成本。那時主流媒體都在大力宣揚私車進入家庭,一切為汽車市場蓬勃發展讓道,汽車被神化為改變生活的機器。在專業報刊謀生的我,曾不識實務地採寫治理

尾氣污染與倡導公交的稿子,被觀念新潮的同行批評為觀念落後。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汽車排放標準還停留在改革開放之前,甚至連有技術實力的大汽車國企也覺得標準太鬆,環保投入像是白搭了。更讓人不能容忍的是,有的進口車賣到中國竟拆掉原有的先進排放系統,因為在中國根本用不 。北京第一次大手筆治理汽車尾氣在1998年。當

時為滿足新制定的排放標準,所有汽車企業都在疲於奔命,一時間亞村汽車市場的銷量竟少了一半。因為耽誤了賺錢,汽車業人士甚至與環保部門打起口水戰。打仗歸打仗,廠家不得不滿足越來越嚴格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終於走上以國標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之路。民間環保人士呼籲:不能讓少數有車族剝奪屬

於全體公民的乾淨空氣。調查報告披露,北京乃至全國城市空氣的污染源中,汽車尾氣與粉塵是主要禍首,而汽車尾氣已經佔了愈來愈主要的位置。北京治理汽車尾氣同時也在治理粉塵污染。

胡同中燒了幾十年的蜂窩爐,全部變成了電暖氣;首鋼那樣的巨無霸企業,因為被視為污染大戶乾脆就搬遷去了河北。十幾年前站在京東國貿大廈的頂層,看到的北

京上空是一片灰濛濛,令人灰心喪氣,那些陰霾中肯定含有濃重的PM10。這樣的粉塵肉眼能見,鼻腔有感,一颳風立刻昏天黑地。經過幾年的治理,環保部門挨了不少罵。突然有一天,有人站在北京長安街東頭興奮地大叫:我看見西山落日了!那天夕陽西下時分,北京露出了清澈的藍天,火紅的夕陽正慢慢地沉下輪廓如畫的西山,這是一番讓老北京久違的美麗景象。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近20年中,已經極難在長安街東邊看到西山輪廓,更不用說明亮如畫的落日景致了。從此北京的藍天就多了起來,新生代的孩子們,不再認為北京的天就該是灰色的了。隨 排放標準愈來愈嚴,雖然機動車還在快速

增加,北京的藍天卻沒有消逝,據說還在增加。雖然不颳風的日子就經常陰霾滿天,但風一到藍天也就到了。尤其是奧運會期間北京百姓更是享受了難得的好天,那會兒連北京周邊污染的企業都被控制,大批機動車被限行,據說有的單位連燒煤的鍋爐都停了。可身邊得肺癌的人還是很多。在民間環保組織

的宣傳下,公眾終於得知了pm2.5的存在,得知這種肉眼看不見的污染物更加厲害,主要污染源是汽車尾氣。雖然更多人在陰霾天戴起了口罩,但據說口罩根本擋不住如此細小的顆粒。雖然有環保官員一度否認PM2.5對北京空氣的污染,但民間NGO的話語權已今非昔比。北京百姓不認為美國大使館的測試是鬧事,而是覺得中國人與美國人的生命同樣寶貴,他們說,憑什麼咱中國人就該暴露在PM2.5之下毫不知情?一時間,民間人士紛紛自掏腰包監測PM2.5數值,對空氣質量的非議沸沸揚揚。幾個月的輿論壓力,讓PM2.5監測終於納入了國

標。2012年北京已經開始發佈PM2.5的監測報告。雖然不少百姓還是對政府監測持懷疑態度,但北京空氣質量卻在改善,藍天也愈來愈多了。一個漫長陰霾天氣引發的幾個月爭論,迎來了一個更嚴格的空氣監測標準。天空藍不藍,與社會民主化進程有 密切關係。雖然北京的私車越來越多,已達500萬輛這個可怕的數字,但似乎還沒出現預想的可怕擁堵及更惡劣的空氣。開車越來越貴,很多北京人不再開車上班了。現在工作日小區裡停滿了私車,周末才都開出去,與原來的情景正好相反。如果空氣清澈,北京天空的藍色自有一種懾人

心魄的魅力。尤其在冬春季節那些晴朗的日子裡,天空藍得耀眼,如同吸足了陽光的藍色寶石,沉靜而安詳。五彩的風箏在天上悠然放飛,跳躍 的空竹在大地上嗡嗡作響。晴朗的藍色,緩解了生活的壓力,減少了憂鬱症的發病,讓最窮苦的人也分享到生之樂趣。晴天裡,很多收入很低的北京百姓,去早市買了便宜菜後,便急忙趕去公園。只要能在藍天白雲下沐浴 陽光,就是個美好的日子。讓所有公民都能擁有燦爛的陽光,乾淨的空氣和水,是個偉大的事業。富人移民去國外享受藍天白雲,北京人卻更渴

望家鄉的藍天。

北京的藍天

■嚮往藍天白雲。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