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場 認識慢性腎臟病 腎 - post.mmh.org.tw€¦ ·...

25
月號 第356塵爆三週年 傷友挑戰稜線 回歸社會 進度超前 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20 週年 重度聽損病人從無聲到有聲 醫療援助無國界 吉里巴斯轉 診病人突破300 愛你99 公益派對 癌童手繪卡 片對醫護訴感謝 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及治療 慢性腎臟病的日常照護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怎麼選? 腎臟移植傳愛 腎友獲新生 20188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月號 第356期

塵爆三週年 傷友挑戰稜線 回歸社會 進度超前

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20週年 重度聽損病人從無聲到有聲

醫療援助無國界 吉里巴斯轉診病人突破300例

愛你99公益派對 癌童手繪卡片對醫護訴感謝

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及治療

慢性腎臟病的日常照護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怎麼選?

腎臟移植傳愛 腎友獲新生

2018年8打一場

腎仗

  認識慢性腎臟病

打一場

腎仗

  認識慢性腎臟病

2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03

「疼心」從不止息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腎功能的退化也不易察覺,並且症狀因人而異。現代人生活作息、

飲食習慣不良,若沒有提高警覺,一不小心慢性腎臟病就找上你。

本期專題報導,由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醫師群,就成因、治療方法、日常照護等面向,

全方位的帶領讀者認識慢性腎臟病。包括病人家屬常有的疑惑「該不該腎臟移植呢?」、「我

可以捐腎給親人嗎?」、「該選擇腹膜透析或是血液透析呢?」等等問題,在這次的專題中

皆有完整的解答。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完成滑鼠手、媽媽手、踝足矯形器及幼兒上臂義

肢等四項客製化 3D 列印輔護具,運用創新科技,縮短時間、降低成本,為病人帶來福音。台

東馬偕紀念醫院則提供健康粽給弱勢家庭,熱量只有坊間粽子的一半,關懷弱勢共度佳節之

餘,也將健康觀念散播出去。

「誰是你的鄰舍呢?」這期醫院訊息非常精彩,馬偕總是在需要之處看到出力的地方。

今年 6 月馬偕共好醫療照護合作團隊全面啟動,讓民眾不論是門診、急診或住院醫療轉

診,都能獲得最好的醫療照護。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走過 15 年,當年還是嬰兒的小病人,站

在舞台上發表演說,感謝馬偕守護重度聽損病人從不間斷。轉眼國際,馬偕紀念醫院在太平

洋上的「吉里巴斯」已經深耕 11 年,協助弱勢及人道援助醫療,彰顯了馬偕博士醫療傳道的

精神與使命。八仙塵爆事件滿三週年,這一次馬偕團隊帶著傷友們登上新竹尖石鄉北德拉曼

巨木步道,在這個原意為「試試看」的秘境中,傷友們邁出腳步並全員完成目標,期盼他們

在未來人生的旅途中,躊躇的腳步也能逐漸堅定。父親節前夕,馬偕兒童醫院 11 樓病房的病

童們與爸爸攜手製作了小卡片,要送給平日照顧他們的醫師叔叔們最溫馨的禮物。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一路走來,馬偕在各個領域深耕,在最需要

援手的地方挺身而出,這分「疼心」從未被澆熄,也不以此自滿,持續用心陪伴、醫治照護

病人的使命。◎

編者的話

文/李岱貞

【編者的話】03 「疼心」從不止息

文/李岱貞

【醫院消息】06 支持分級醫療 馬偕共好醫療照護合作團隊全面啟動

文/編輯部08 塵爆三週年 馬偕逾百名個案回歸社會 進度超前

文/編輯部10 愛的循環!馬偕人工電子耳感恩歡慶20週年

文/編輯部12 馬偕收治吉里巴斯轉診病人突破300例

文/編輯部14 買不到的快樂 我在吉里巴斯蔚藍海岸下行醫

文/張毓成17 搶對時機 中醫三伏貼改善過敏問題

文/編輯部

【兒醫訊息】18 馬偕兒童醫院公益派對 癌童手繪卡片對醫護訴感謝

文/編輯部20 鹼水當飲料! 2歲童嚴重食道與胃灼傷

文/編輯部

【專題報導】22 認識慢性腎臟病

文/編輯部 諮詢/潘吉豐24 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及治療

文/編輯部 諮詢/林昆模26 慢性腎臟病的日常照護

文/編輯部 諮詢/莊明琪

29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怎麼選? 文/編輯部 諮詢/吳培甄

32 腎臟移植傳愛 慢性腎臟病人獲新生 文/編輯部 諮詢/陳志揚

【浮世繪】34 父親節前的祝福

文/施慧瑄

36【甜蜜悄悄話】

40【愛心奉獻】

【杏林搖籃】42 馬偕醫學院106年度下半年第二週期

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全數通過 文/編輯部

【護理傳薪】43 馬偕專校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深耕生命教育 文/編輯部

【風城集錦】44 排除「腕」難!

新竹馬偕攜工研院研發3D列印輔護具 文/編輯部

【後山剪影】46 台東馬偕端午包健康粽 粽香傳給弱勢角落

文/編輯部

‧ 馬偕院訊

主後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五日創刊

主後二O一八年八月十五日發行

‧ 發 行 所 馬偕紀念醫院

‧ 發 行 人 施壽全

‧ 院 訊 委 員 劉建良 葉宏一 張文瀚 李宏昌

陳持平 李淑真 蘇聰賢 王功亮

潘美惠 林淑娟

‧ 總 編 輯 湯進聖

‧ 副 總 編 輯 王紀葳

‧ 執 行 編 輯 李岱貞

‧ 美 術編 輯 顏思婷

‧ 攝 影 編 輯 王秀娟 楊寶璇

‧ 行 政 庶 務 高 好

‧ 索 閱 方 式

104臺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

馬偕院訊編輯部

02-25433535轉2282

‧ 印 刷 湯承科技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 奉 獻 專 戶 郵政劃撥0014917-2

戶 名 馬偕紀念醫院(請註明馬偕院訊基金)

‧ 中華郵政臺北郵局17支局

許可證6948號登記為雜誌紙類

‧ 院長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投 稿 信 箱:[email protected]

‧ 院訊網路版:https://post.mmh.org.tw/m-info/

‧ 本刊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使 命

以耶穌基督愛人如己、關懷弱勢之精神,提供民眾身、心、靈全人之醫治,以達成醫療傳道之宗旨。

願 景

成為最受弱勢族群信賴的醫學中心。

成為投入最多資源從事偏遠地區醫療傳道工作之基督教醫院。

成為「服務品質」口碑第一的醫院。

成為生物醫學研究重鎮。

成為醫事與健康照護各職系訓練之標竿體系。

核心價值

誠實正直、謙遜憐憫,愛人如己、關懷弱勢

寧願燒盡、不願鏽壞,創新卓越、永續發展。

本刊投稿人需保證文章為本人所自行創作,不得

侵害任何第三人之智慧財產權,且同意作品得無

償授權本刊及與本刊合作之單位,於網際網路或

任何形式之轉載。

A u g u s t 2 0 1 8

CONTENTS

愛地球,《馬偕院訊》採用大豆油墨印刷。

0810

06

46

1218

14

醫院訊息 MacKay News

06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MacKay News 醫院訊息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07

支持分級醫療 馬偕共好醫療照 護合作團隊全面啟動

每日450個門診轉診保留號 讓 民眾就醫更便利、更省錢文/編輯部

推動健保署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政策,馬

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及兒童醫院6月

13日與部分社區醫院、19家醫療群(248家診

所)啟動「馬偕共好醫療照護」合作團隊,提

供病人全方位的照護模式,保障民眾就醫安全

與維護醫療品質。

馬偕紀念醫院對於在地社區民眾關懷與

基層診所互動已行之有年,從 2015 年的合作

社區醫療群為 8 群,共計 119 家診所,至去

年底已躍升至 19 群,上看 248 家診所的規模,

且合作診所仍持續上升中。

馬偕紀念醫院在本計畫中,集結了各臨

床科別的努力與相關單位的協助,包括擴點合

作、平台建置、病人轉介等,更為加強診所醫

師與醫院間之互動,亦多次辦理多元性醫療群

醫療新知分享交流座談會等,讓民眾不論是在

門診、急診或住院的醫療轉診時,都能獲得最

良好的醫療照護。

在「團隊合作、馬偕共好;火力全開、

專注為您」的照護概念下,民眾可以先行至診

所就醫,讓診所的家庭醫師優先處理,一旦有

後續醫療需求時,再透過轉診至馬偕紀念醫院

就醫,診所醫師並可利用雲端系統得知病人狀

況,自此,國人的醫療也逐漸形成「以病人為

中心、團隊照護」的模式,不同屬性的醫療院

所,也可以更加專攻於所屬領域,把醫療資源

放在最有效的刀口上。

衛福部長陳時中及健保署長李伯璋均特

別出席馬偕紀念醫院推動共好照護團隊記者

會,陳時中表示,分級轉診的出發點就是希望

建立資源有效分配的就醫模式,以改善過去

「頭重腳輕」的就醫文化,是政府極力思考,

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型態。

李伯璋則在會中重申,該計畫以保障民

眾健康照護、維護醫護友善環境為精神,以站

在服務台灣人民的角度,將醫療資源做最有效

的利用並發揮絕佳的功能,減少醫療資源及健

保財力的浪費。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施壽全指出,與本院

合作 19 家醫療群中 65% 在新北市、台北市占

29%,桃園市也占有 2% 左右,占最大比例的

新北市則主要分布於新莊、三重、蘆洲及板橋

等地區。

配合分級醫療啟動馬偕共好醫療照護團

隊,馬偕為民眾提供轉診專責窗口、諮詢專

線,同時門診各診次提供轉診保留號,預估

北、淡、兒醫合計每日可保留 450 位轉診號

次,希望病人多加利用。

馬偕紀念醫院向來致力於急重症、偏鄉

與國際醫療,同時掌握關鍵優勢醫療科技發

展,在醫療傳道的過程中發揮厝邊好鄰居的精

神,有鑑於此,因應國家長照 2.0 政策,今年

初成立長照 A 級整合照護中心,以「一站式服

務」、「串聯服務單位多元化」及「長照資源

多樣性」等三大特色為基礎,將長照資源與醫

療照護系統進行全方位整合,民眾就醫與照護

將可以更放心、更便利、更省錢。◎

馬偕共好醫療照護合作團隊大合影

醫院訊息 MacKay News

08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MacKay News 醫院訊息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09

塵爆三週年 馬偕逾百名個案回歸社會 進度超前馬偕團隊將帶傷友挑戰稜線 「試試看」 才知道文/編輯部

八仙塵爆事件滿三週年,最多傷者湧入的

馬偕紀念醫院事發當晚即收治83人,由

於馬偕燙傷團隊復健成效顯著,陸續另有外院

傷友來院追蹤及復健,總計醫治的傷友達122

名,目前已近百名(約8成)個案回歸社會。擁

有30年燒燙傷臨床經驗的馬偕紀念醫院外科部

主任董光義觀察,嚴重燒燙傷病人平均需三至

五年才能回到原有的生活,塵爆這群孩子年紀

輕,加上醫療團隊在三個月的急性期即介入復

健,使得整體回歸進度超前許多。

馬偕燙傷復健聯合門診凝聚傷友向心力

三年來,馬偕紀念醫院照顧塵爆傷者的

腳步從未間斷,為凝聚傷友向心力並給予醫療

及心理支持,每週三「燙傷復健聯合門診」擴

大為全天候門診,由整形外科、復健科、社工

師及護理師共同追蹤傷者近況及醫療需要。現

階段傷友的手術需求主要為調整關節活動精細

度及臉部疤痕雷射,透過聯合門診的追蹤,馬

偕團隊能針對傷友回歸學校及職場後的需要,

擬訂進一步的治療計畫。

馬偕紀念醫院燙傷中心主任游家孟分享,

燒燙傷疤痕跟個人體質十分相關,有些傷友是

肥厚型疤痕,就像厚片吐司貼在皮膚上,疤痕

攣縮的速度總是比鬆開快,傷友得花加倍的耐

心及努力才能趕上復健進度,期間特別需要團

隊的心理支持與醫療協助,必要時透過手術鬆

動疤痕,改善關節活動度。而考量回歸社會需

要面對的心理調適,臉部疤痕較明顯的傷友,

游家孟也會視情況安排雷射手術。

21 歲的侃霖在塵爆事件遭受體表面積

60% 的二到三度燒傷,經過兩年的復健順利回

歸校園,繼續喜愛的烹飪學業,但上課時總困

難重重,因為受損韌帶導致手指彎曲,無法流

利操作鍋具跟器械。經過聯合門診評估,其手

指韌帶有開刀必要性,主治醫師給了侃霖「回

家功課」,包括手部關節活動度好、勤加按摩

使疤痕柔軟、被動運動時手指能夠伸直等條件

滿足時才能開刀。經過半年的努力,侃霖終於

安排在塵爆三週年的當天住院,往夢想之路更

進一步。

傷友回歸社會 需要多給一些空間跟機會

塵爆傷者的年齡層介於青少年到壯年間,

回歸社會時需要處理疤痕認同、交友挫折、他

人異樣眼光及對待的心理調適問題,除了醫療

團隊協助外,更需要大眾給傷友空間跟機會。

馬偕八仙塵爆個案管理師也是社工師的

呂碧漪表示,週三聯合門診結束後總有個案留

下來與她對話,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曾有傷

友無奈地說,明明自己已經「好手好腳」,但

同事總是不敢讓他搬重物,或是希望傷友負責

義賣業務,用露出壓力衣的雙手打悲情牌刺激

買氣等,讓傷友只能把眼淚往肚裡吞。

馬偕團隊領隊登北得拉曼聖山稜線 鼓舞

傷友勇敢「試試看」

塵爆事件滿週年時,馬偕團隊為傷友舉

辦淡水路跑活動,在細雨中完成 4 公里目標;

去年 7 月,馬偕團隊帶領傷友挑戰合歡山主

峰,希望藉著「百岳入袋」的概念,幫助孩

子們找回更多自信;此次登上北得拉曼巨木步

道,呂碧漪解釋,北得拉曼山除了是泰雅族的

聖山,也有「試試看」的寓意,鼓勵傷友在面

對未來挑戰時,都要抱持勇敢試試看的心情,

也不要忘記馬偕團隊在背後永遠的支持。◎馬偕團隊及塵爆傷友於北得拉曼步道登山口合影。

醫院訊息 MacKay News

10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MacKay News 醫院訊息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11

無聲到有聲 重度聽損病人靠人 工電子耳打開聲音的按鈕

愛的循環!馬偕人工電子耳 感恩歡慶20週年文/編輯部

十一歲的紋馨在馬偕人工電子耳感恩會舞

台上流暢地發表演說,活潑又愛說話的

模樣很難聯想她是嚴重先天聽損的孩子,雙親

亦為聽障人士。紋馨用英文演說自己是幸運的

孩子,能遇到馬偕林鴻清醫師及團隊而進入有

聲世界,若沒有家人的付出、父母辛苦的工

作,她的生命沒辦法有如此的改變,將來她也

會加倍努力,當父母的代言人。

罹患罕病瓦登伯格氏症候群的紋馨,出

生即帶著藍眼珠及遺傳性聽力障礙,因著紋馨

阿嬤不願意放棄一絲機會,積極帶她上語言治

療課程、配戴助聽器,但是效果不彰。最後來

到馬偕,評估紋馨為雙側極重度聽損,經過家

人討論後,紋馨1歲6個月時植入人工電子耳,

開頻後由阿嬤陪同上課、積極協助語言復健。

現在的紋馨不僅與常人無異,學校老師說她很

有語文天份,整體學習表現更是中等以上。

一路把紋馨拉拔大的外婆,回想起紋馨

裝完電子耳,開頻後因為第一次聽到世界的聲

音,竟被嚇得大哭,但全家人則是開心的大

笑,那一刻的感覺至今難忘,也開啟了紋馨正

常的學習之路。

已執行人工電子耳手術逾 20 年的馬偕紀

念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表示,聽

力障礙分為先天遺傳與後天因素,後者多與工

作環境噪音、老化相關;而先天遺傳造成的聽

損程度不一,以早期診斷並配戴聽覺輔具與接

受聽語療育為主要重點。林鴻清遂與雅文基金

會合作,1998 年即率先於馬偕實施新生兒聽

力篩檢,經過長年努力及推動,新生兒聽力篩

檢已不再局限於「馬偕寶寶」,自 2012 年 3

月起,衛福部已全面補助台灣所有新生兒聽力

篩檢,期能找出更多先天性聽損兒。

以紋馨這樣的雙側極重度聽損病人,助

聽器已無用武之地,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植入

人工電子耳,林鴻清進一步說明,電子耳是在

耳蝸的位置植入電極,再經由電流刺激後端

的神經,讓重度聽損病人得以重新聽見外界的

聲音。植入的電子耳並開頻後,病人需要進行

一系列的聽力與語言復健課程,重新解析聽見

的聲音並學習如何發音、嘴巴及舌頭如何擺位

等,最後終能與常人正常口語溝通。

由於電子耳手術屬於侵入性治療且所費

不貲,家長或病友在決定是否手術之前,總有

諸多考量及猶豫。15 年前,林鴻清的病人及

家屬自發性成立「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目

前成員已近 200 人,28 日特別舉辦年度感恩

聯誼會,從主持人到表演節目皆由家族成員一

手包辦,超過百位的馬偕人工電子耳病友及家

屬到場共襄盛舉。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會長李

世雅感性提及,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完全明

白當醫師宣布孩子聽不到時的晴天霹靂,了解

手術與否的掙扎與糾結,但是也從馬偕醫護團

隊得到許多關懷與幫助,於是希望能再去幫助

其他的家長或病友。所幸因為人工電子耳成效

良好,台灣健保署自 2017 年 7 月起,對於 18

歲以下兒童健保給付人工電子耳手術,對於有

需要的家庭而言,負擔減輕許多。

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 LOGO 設計則是由

病友張為華一手包辦,他在談到設計理念時

表示,以二個愛心為主軸,一個是聽損人士、

一個則是對他們伸出援手的人,將這二個愛心

做結合,為了要呈現聽損者的人生在浴火重生

中有了全新開始,而使用黃色與紅色的漸層搭

配,配合簡單明瞭的「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

字樣,讓病友團體間的凝聚力更強大。

目前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每年固定舉辦

一次大型聯誼活動、兩次的人工電子耳說明會

及每週一下午固定在林鴻清醫師人工電子耳門

電子耳病友紋馨 (左 ) 與外婆。

電子耳病友張為華為病友團體設計 LOGO。

診有志工服務。電子耳說明會及門診志工的安

排都是為了幫助家長及病友解惑,包括介紹手

術過程、術前的聽力師評估及術後的語言治療

師課程、補助福利及病友經驗分享。今年該家

族開始與馬偕醫學院聽語學系老師合作,共同

舉辦小學五年級以上病友可以參加的英語營,

幫助指導對英語聽力掌握度還不夠好或有意精

進英語的人工電子耳病友。◎

12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MacKay News 醫院訊息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13

馬偕收治吉里巴斯轉診病人突破300例醫療援助無國界 吉國重症患者在台獲重生文/編輯部

2018年3月,馬偕醫療團前往吉里巴斯的

Tab. North離島篩檢時,發現當時不到兩

個月大的奈威(Nawere)罹患心臟大動脈轉位,

性命危在旦夕。醫療團與馬偕兒童醫院心臟內

外科團隊聯繫的同時,奈威乘坐快艇及飛機

長途跋涉抵達台北馬偕,經歷開心手術獲得重

生的奈威已滿5個月,一雙大眼睛模樣十分可

愛。

大動脈轉位是嚴重且少見的先天性心臟

疾病 ( 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的 5-7%),新生兒發

生率約萬分之 2-3,應該在新生兒出生後七天

內進行大動脈轉換及冠狀動脈重植術,如果

超過兩週,因為左心室功能下降,會增加手術

失敗率。馬偕兒童醫院心臟外科張重義教授表

示,奈威到院時已心跳緩慢,只有每分鐘 90

次左右(正常新生兒的心跳應在每分鐘 120-

140 次),血氧飽和度只有 50%(正常 95-

100%),情況相當危急,團隊緊急進行心導

管手術並啟用葉克膜維生系統。

一週後評估奈威意識恢復且心肌功能有

改善,兒童心臟外科團隊才為其進行大動脈轉

換術及冠狀動脈重植術,手術時間自早上 8 點

一直拚到晚上 7 點,長達 11 個小時。手術三

天後為奈威移除葉克膜,血氧飽和度上升至

90-95%,心臟及血液循環也逐漸恢復正常,

順利將含氧血打入主動脈,供應全身需要。

奈威此次轉送醫療的過程透過兒童心臟

內、外科全力救援,包括兒童心臟科資深主治

醫師陳銘仁、趙彥鈞、洪偉力醫師等人,而兒

童心臟外科徐綱宏醫師也參與了醫療計畫,病

房護理師更是對奈威疼愛有加,才能幫奈威搶

回一條命。

馬偕紀念醫院在吉里巴斯已經深耕 11

年,除了配合國家外交政策,協助弱勢及人道

援助醫療,也彰顯了馬偕博士醫療傳道的精神

與使命。在吉里巴斯轉診三百例的記者會上,

包括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葛保萱司長與吉里巴

斯大使藍黛西 (Tessie Eria Lambourne) 等人也

共同見證這溫馨的時刻。

馬偕紀念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徐永偉

表示,馬偕紀念醫院自 2006 年起與吉國中央

醫院締結姐妹醫院後,陸續安排心臟內科、眼

科、耳鼻喉科及婦產科等為支援科別組成醫療

團;2007 年起開始安排吉國病人轉診,除了

提供馬偕醫療團隊的專業診治外,還包括打點

病人在台灣的食衣住行等問題。轉診至馬偕的

300 位吉里巴斯病人中,近五成是心臟相關疾

病,亟需心臟手術及各種介入性治療,時間的

緊迫程度也較為嚴峻,分秒必爭與轉送複雜性

也具高度挑戰,其次為婦產科、神經外科、骨

科及耳鼻喉科等疾病。

此外,為關心吉國醫療與重視轉診病人

返國後的追蹤,馬偕紀念醫院的關心也很「到

位」,派駐醫師及護理師常駐吉里巴斯中央醫

院,與主治醫師保持溝通聯繫,對於轉診病人

的術前評估、術後照顧及用藥追蹤有更佳的掌

握度與連續性,這也是馬偕在國際醫療工作中

有別於他院的特色之一。

對於吉國重症病人的治療與照顧,馬偕

紀念醫院不遺餘力,目前已初步完成「台灣醫

療五年計畫」,包含公共衛生議題的防治與改

善、導入急重症醫療概念、協助完成加護病房

建置與人員訓練、成功運送捐贈的電腦斷層設

備至吉國並完成建置等。未來仍依照衛生福利

部計畫,完成馬偕團隊能提供的資源與協助,

援助邦交國提升醫療能力、永續醫療合作計

畫。◎

現已五個月大的吉里巴斯男嬰奈威。

醫院訊息 MacKay News

14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MacKay News 醫院訊息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15

買不到的快樂   

文/國際醫療中心駐吉里巴斯醫師張毓成

我在吉里巴斯蔚藍海岸下行醫

衝擊從下飛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一切你覺得應該在機場理所當然會出現

的東西都在吉里巴斯都沒有。在這裡,大家胡亂地走到木頭隨意搭建的

immigration,在狹小的建築物裡,空氣中悶熱的汗水混雜了椰子油的味道,

似乎提醒著你空調在這個機場是個遙不可及的東西。行李轉盤更只是神話,

甚至連海關都是請旅客把行李一件件打開而不是靠X光機。

吉里巴斯,塔拉瓦,一個在太平洋赤道上的小島,用 Google map 看要放

大好多倍數才看得到的地方。在這裡,資源的缺乏超越了你我的想像,走在

路上許多人是沒有穿鞋的,待久了你會發現每一個人身上的衣服常常就是同

一件,穿髒了反過來繼續穿。因為資源匱乏造成的高物價,也讓人喘不過氣。

物資缺乏 笑容不斷

吉里巴斯買得到東西-包括食物,都是台灣物價的 1.5 到 2 倍。沒錯!

還要你「買得到」才行。一個月收入新台幣一萬五就屬於是吉里巴斯前段班,

生活負擔相當沉重。

即便是在吉里巴斯的首都,基礎建設依

舊相當落後,唯一的一條柏油路是在一年半前

才由紐西蘭建設完成。不過在這個似乎什麼都

缺的地方,卻一點也不欠缺「快樂」。在吉里

巴斯你一定能感受到他們的開心,所有人都毫

不掩飾自己的雀躍,笑聲都在比大聲的,似乎

很少悲傷。即便是親人過世也會辦宴會,大家

說說笑笑地吃完大餐後把逝去的親人埋葬。自

詡進步的台灣一點也沒有比這裡還開心。

環境髒亂 醫療匱乏

清潔水資源的取得在吉里巴斯是相當大

的問題,當地居民相當依靠地下水,許多時候

也就近在潟湖就完成了如廁、洗澡。稍具收入

的才有大的儲水桶可以儲存相對較潔淨的雨水

來供飲用。公共環境的髒亂,導致了許多無法

避免的傳染疾病以及孳生病媒蚊,包括了馬偕

紀念醫院目前相當積極的在當地建立治療口碑

的風濕性心臟病,以及聞之色變的登革熱。

全國最大的醫院設備依舊很陽春,急診

留觀區是在個開放的中庭搭個屋頂就算是了;

在稍具「規模」的空房子裡擺上十張鐵床就是

病房了。實驗室裡能檢驗的項目原本就不多,

還常常試劑「out of stock」。

沒錯,舉凡藥品、醫材、試劑都必須要

依靠海外進口,而常常因為沒有足夠經費或運

輸問題,甚至廠商覺得不敷成本拒絕貿易,導

致所需醫療物資斷炊。

生性樂觀 maybe tomorrow

只是,生性慵懶以及不識愁滋味的吉里

巴斯人似乎也習慣了這些事,常掛在嘴邊的

maybe tomorrow 伴隨著大笑似乎可以解決一切

的事情,就讓所有需要煩惱的事情留到明天再

說吧。

不良的生活習性以及海外飲食文化入侵,

吉里巴斯人的體態只能用肥胖來形容。物資的

缺乏,導致居民得依靠大量的糖以及白米來獲

取熱量,沒有足夠的收入來購買青菜水果,再

加上懶散樂天不愛運動的天性,糖尿病以及其

併發症居高不下。

自從來到吉里巴斯之後,開了最多的手

術就是傷口的清創以及糖尿病足壞死需要截

張毓成醫師 ( 圖中 ) 看診。

醫院訊息 MacKay News

16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MacKay News 醫院訊息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17

肢。沒有充分的衛教知識來源、沒有穩定的藥

物以供服用、沒有足夠的試劑來追蹤血糖,連

吉國最常見的糖尿病治療已是如此,道盡了吉

里巴斯人的無奈,更不用說其他的疾病。

由於藥物、檢驗以及檢查的不發達,許

多病人我們實在無能為力。看著病房裡的病人

一天天的衰敗終至死亡,心中滿滿的無奈、不

捨及憤怒。許多感染症在台灣只要接受完整的

藥物療程就可以出院的病人,在這裡卻是一天

天的等著人生最後一天到來。

也有許多病人,往往只要個簡單的檢查

就可以鑑別診斷,得到更確切的治療,在吉里

巴斯往往只能在 maybe tomorrow 的無奈下拖

到了疾病的末期。自從馬偕紀念醫院捐贈電腦

斷層儀後才大大地改善診斷的空間。擁有資源

最多的塔拉瓦都如此,更別說是離島,沒有電

力、沒有基礎建設,全島僅依靠一間診所來支

撐。

也許我們對很多事都無能為力,也或許

在這個國度裡,凡事只能笑笑著說「maybe

tomorrow」,但我們在此所做的一切,都將竭

盡所能,致力將健康留在這個蔚藍海岸下的無

憂國家。◎

中醫部主治醫師李炎東為患者敷貼三伏貼藥餅。

搶對時機

中醫三伏貼改善過敏問題文/編輯部

面對夏天濕熱,冬天濕冷,空氣污染日益

嚴重,飲食多樣化的情況下,罹患過敏

性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加,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

主治醫師李炎東表示,病人若在對的時間點上

進行三伏貼,臨床上約有八成病人可以獲得症

狀改善,但孕婦、一歲以下的嬰兒與嚴重藥物

過敏者,則不建議進行。

李炎東表示,在節氣上有「熱在三伏」

與「冷在三九」,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及末伏,

而 2018 年的三伏天分別是國曆 7 月 17 日、

7 月 27 日及 8 月 16 日,這段期間正是天氣最

熱的時候,皮膚毛孔較易打開,也因此藥物容

易滲透進入皮膚,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三伏貼需要每年至少敷貼三次,連續敷

貼三年;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

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容易

反覆感冒的患者,皆可以接受三伏貼的治療,

對於有過敏現象且服用中藥有困難或是害怕針

灸的病人,提供了另一個治療的選項。

李炎東表示,三伏貼是將藥餅敷貼於患

者背部的大椎、風門、肺俞、脾俞及腎俞等穴

位,一般成人建議依照醫師指示敷貼 1 至 4 小

時,孩童則是 0.5 至 1 小時後,即可自行取下

藥餅。穴位敷貼時,部分患者可能會有皮膚局

部發紅、發癢及燒灼感,若不適情況加劇,可

自行提前取下藥餅。提醒第一次接受三伏貼治

療的患者,需在門診等候約 10 至 15 分鐘,

待醫師確認皮膚狀況無虞後才可離開。

皮膚若有局部略為發紅及灼痛感,建議 1

至 2 小時後再沐浴。敷貼處可能出現少量水泡

或色素沉澱,不必過於緊張,避免過度搔抓導

致破皮即可。

雖然臨床研究顯示,三伏貼至少可以改

善八成過敏現象,但對於正在發病的患者,例

如感冒、發燒,肺部感染者或孕婦、小於一歲

以下的嬰幼兒、嚴重藥物過敏者,均不建議進

行三伏貼療法。◎

兒醫訊息 MacKay Children's News

18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MacKay Children's News 兒醫訊息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19

11病房+88父親節=愛你99

馬偕兒童醫院公益派對

癌童手繪卡片對醫護訴感謝文/編輯部

馬偕兒童醫院11病

房屬於隔離的病

房區,入住者以兒童癌

症 或 血 液 疾 病 患 者 為

主,這些住院天數長或

住院頻繁的孩子們,與

醫院的聯結十分緊密。在父親節前夕,11病房

在公益團體協助下舉辦一場「愛你99派對」,

除了教導病童製作水彩渲染及立體雕花卡片,

對醫護人員表達感謝心意外,更讓平時無法參

與社交活動的病童們展開笑顏。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

吉表示,台灣平均每年新增 150 名兒童白血病

患者,其中五分之一的病童在馬偕接受完整的

治療,依過往的經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般

治療期為二年半,緊密追蹤六年後,有九成的

治癒率,而難纏的骨髓性白血病住院期平均為

10-11 個月,後續門診密集追蹤需達三年,整

體也有七成五以上治癒率的水準。

馬偕兒童血液腫瘤團隊多年來採行全國

首創的「聯合照顧」模式,每一位病童都接受

醫療群全年無休的合作照護,並結合護理師、

社工師、關懷師及床邊教師成為堅強的照護團

隊,針對病情瞬息萬變的重症病童,醫師甚至

「一日看三回」也是常態。

五歲的大川在 2016 年底確診罹患急性淋

巴性白血病 ( 也是俗稱的血癌 ),發病後經過

近一個月的住院治療,並展開 120 週的治療

課表,目前療程已「過半」達 73 週,現在每

週固定返院打針治療。因著對醫療團隊的信

心,川爸從難以置信到接受孩子生病事實,現

在已經可以樂觀面對並說,「大川的病就像兒

童癌症裡的重感冒,至少打針吃藥能夠恢復健

康。」

大川戴著口罩來到精心佈置的會場,在

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卡片,川爸說,孩子還

沒到上學年齡就生病了,除了親戚家的哥哥姐

姐之外,根本還沒有交到朋友,學習也沒來得

及開始,透過活動,大川跟「朋友們」一起學

習製作卡片,當收到孩子親手做的卡片,那一

刻充滿感動,這個父親節真的很不一樣。

大川對照顧他的醫生叔叔還童心的取了

不少綽號,有親切的阿吉 ( 葉庭吉主任 ),還

有帥氣逼人的劉德華 ( 劉希哲醫師 ),充分展

現了醫病互動的良好程度。

為降低被傳染疾病的機會,「11 病房」

裡的病童,必須勤消毒、避免出入人多的地

方,生活環境受到不少限制,團隊為了鼓勵孩

子,也讓照顧者可以稍事喘口氣,常常舉辦各

類型活動,讓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氣

氛,這場父親節活動就有 14 位病童參加,除

了大川之外,還有不少吊著點滴帶著氧氣瓶現

身的孩子們,藉由活動吸引他們走出病房,創

造回憶。

提供病童及家庭身心靈之全人照護向來

是馬偕兒醫的精神,這次「愛你 99」活動由

社工師與想樂工作室籌備規劃,並邀熱心的合

作夥伴共同協力,在合適的空間及考量感染控

制的前題下,營造出歡樂的氛圍讓病童及家屬

們共享。◎

馬偕兒童血腫主治醫師群 ( 白袍者左起為劉希哲醫

師、葉庭吉主任、侯人尹醫師 ) 與病童們合影。

大川、川爸與馬偕兒童血腫主治醫師群 ( 白袍者左起為葉庭吉主任、劉希哲醫師、侯人尹醫師 ) 開心合影

兒醫訊息 MacKay Children's News

20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MacKay Children's News 兒醫訊息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21

鹼水當飲料! 2歲童嚴重食道與胃灼傷

馬偕兒醫呼籲家長 危險液體須標示清楚、 保存妥善 避免誤食文/編輯部

端午節前,2歲多的小寶(化名)自行打開冰

箱,看到未封口的飲料瓶就拿起來喝,

沒想到竟是阿嬤準備包鹼粽的鹼水!阿嬤發現

小寶嘔吐不止、嘴巴紅腫出血,這才驚覺是誤

食鹼水,緊急將他送至馬偕急診就醫。

收治個案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陳

偉燾主任表示,小寶到院後隨即安排胃鏡檢

查,發現食道遭鹼水嚴重灼傷,口腔及胃也有

潰瘍出血,住院治療近一個月後,口腔與胃部

出血已有改善且可吃得下稀飯、蒸魚及蒸蛋等

軟食,因此出院改以門診追蹤。但由於強鹼腐

蝕性傷害深且影響時間長,出院後半年,小寶

又因嚴重的嘔吐及吞嚥困難返院,經兒童外科

團隊進行擴張術及食道重建手術後,小寶才順

利恢復正常飲食及作息。

強鹼腐蝕傷害性深層久遠 不可不慎

包鹼粽的鹼水屬於強鹼,由於無色無味,

常被裝在塑膠瓶裡備用,若無明顯標示或放置

高處,誤食風險很高。陳偉燾進一步解釋,強

鹼的腐蝕性高且造成的傷害較深層,臨床上

併發症的觀察期更長達 6 到 10 個月。食道若

遭強鹼侵蝕,輕則灼傷,嚴重者可能像小寶一

樣,造成食道潰瘍、狹窄,日後更需要透過食

道重建手術得以恢復正常進食功能。

提高警覺避免異物吞食 預防勝於治療

鹼水不僅是端午節的時節用品,也是手

工皂的必要原料。陳偉燾也曾收治因為好奇做

皂物品而誤食鹼水的 2 歲幼童,所幸誤食量不

大,住院觀察三日後即出院。

學齡前孩子正值好奇心旺盛但仍無法分

辨危險性的年紀,陳偉燾再次呼籲家有幼童的

家長,避免異物吞食絕對是預防勝於治療,端

午節前若欲自製鹼粽或嘗試製作手工皂時,鹼

水不要使用食品容器或飲料瓶分裝,必須密封

不易開啟且標示清楚、加註顯眼警告標語並妥

善收好。使用鹼水的當下,也需留意家中孩童

動向,勿將鹼水放置於孩童伸手可及之處。

若幼童仍不幸誤食強鹼或強酸,切記不

要催吐也不建議灌食大量清水或牛奶,以避免

催吐及灌食過程中,造成食道或胃的二度腐蝕

甚至破裂,建議直接攜帶誤食液體與容器,將

幼童緊急送至就近醫院急診救治。◎

嚴重程度 傷害情形

第一級 紅腫

第二級 潰瘍

第三級 壞死

第四級 穿孔

時間 損害情形

第 1 天 急性傷害

1-7 天 發炎、血管栓塞

10-21 天 肉芽組織

21-28 天後 纖維化 / 狹窄

腐蝕性食道炎程度分級

腐蝕性食道炎損害進程

馬偕兒醫兒童胃腸科主任陳偉燾提醒家危險物品

置放需小心

專題報導 Feature

22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期

Feature 專題報導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23

認識慢性腎臟病文/編輯部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潘吉豐

張太太長期患有糖尿病,但是愛吃甜食的她血糖控制的不甚理想,又愛「自己當醫

生」,不按時服用藥物及追蹤。某次昏倒送醫後,醫師告知她,她的腎功能已變壞,再

不好好控制治療,可能很快就會進入洗腎……

台灣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盛行率高

居世界第一,全台洗腎人口2017年已突

破8萬。分析台灣洗腎人口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隨老年人口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

等慢性病人口增加,這些問題引發的慢性腎臟

病也增加,相對增加進入洗腎階段的人口。

(二)國人不當用藥習慣或未依正規管道妥善

醫治,導致慢性腎臟病惡化。

(三)全民健保實施:全額給付洗腎,降低民

眾接受洗腎的門檻,故健保實施後,洗腎發生

率與盛行率顯著增加。

(四)洗腎品質佳:台灣洗腎病人存活率高,

使得洗腎盛行率高於其他國家。

(五)換腎率較低:因國情與法令不同,台灣

每年約只有 2 百多名換腎個案,卻有 7 千多人

在苦等換腎,洗腎患者「只進不出」,造成台

灣洗腎率居高不下。

然而,由於多年來政府及腎臟醫學會致

力於慢性腎臟病防治相關計畫之推廣及進行,

建立台灣本土的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腎

毒性藥物用藥指引及積極宣導器官捐贈和移植

等,台灣在全世界的洗腎發生率,近幾年排名

已有逐漸下降。

誰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原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

1. 先天性疾病:泌尿道構造生長異常、有家族

遺傳性多囊腎或遺傳性的腎絲球炎等。

2. 後天性腎臟病:糖尿病、慢性腎絲球腎炎、

長期高血壓、痛風、腎臟結石或感染、有自體

免疫疾病的人,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

等、濫用藥物,如止痛劑、抗生素或亂服成藥

( 地下電台 )、中草藥等;或毒物,如重金屬等。

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包括:

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會造成腎臟病變及血

管病變。

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好會影響腎臟血管及

腎絲球硬化。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臟衰竭容易導致腎功能惡

化。

蛋白尿患者:蛋白尿的出現已屬於慢性腎臟

病,且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痛風患者:血液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會沉積

在腎組織。

65 歲以上銀髮族:銀髮族身體器官隨年齡增

加而退化,容易合併腎功能退化。

長期服用藥物患者:未依醫師指示的長期濫用

藥物,容易導致腎病變。

有腎臟病家族史:家族中有人罹患多囊性腎病

變、遺傳性腎炎及透析患者。

抽菸者:抽菸會刺激交感神經,升高血壓造成

腎臟負擔,進而影響腎功能。

代謝症候群病人:容易罹患肥胖、高血壓、高

血脂、高血糖等,未來容易降低腎功能的疾

病。

為什麼腎功能變差沒有感覺?如何檢查?

臨床症狀表現上,腎臟病有五大警訊:

「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感」( 口

訣:泡、水、高、貧、倦 ),然而由於腎臟有

很強的儲備能力,即使腎功能降到只剩 50%,

多半缺乏明顯的臨床症狀。由於一般民眾較難

直接觀察腎功能情況,因此在高危險群應定期

實施三種護腎檢查:驗尿、驗血(肌酸酐或腎

絲球過濾率)、量血壓。並且平時自主觀察尿

液的變化,若出現血尿、泡泡尿或是小便量改

變等,都應提高警覺,及早至腎臟科追蹤檢

查。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原則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藉由準確的實驗

檢查,早期發現腎臟病。儘早施行腎臟病的保

護性治療 ( 包括飲食、藥物等 ),找到腎臟病

變原因,控制可校正之危險因子 ( 高血壓、高

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按醫囑服藥並定期

追蹤,且避免使用具有腎毒性之藥物如非類固

醇消炎止痛劑或亂服地下電台等來路不明的成

藥、中草藥等。另外,慢性腎臟病病人至他院

就醫時,應主動告知病史,以便醫師評估處方

或檢查 ( 如顯影劑之檢查 ) 之安全性。這樣才

能避免或減緩慢性腎臟病惡化至末期腎臟病而

需洗腎。◎

專題報導 Feature

24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期

Feature 專題報導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25

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及治療文/編輯部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昆模

有超過 10 年糖尿病史的患者,在某次抽血檢驗時已驗出腎功能狀況不佳,醫師建議直接透

析治療。但是病人拒絕接受,轉而尋求網路上偏方,聽信不明來源建議,大量食用護腎的甜菜根

以及靈芝,卻忽略了甜菜根鉀離子含量高,不適合腎功能不全的人食用,導致腎臟病情加劇。

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與腎元所組成,是

人體代謝廢物的主要器官,除了製造尿液機能

外,具有維持體內恆定、控制電解質、維持體

液及血壓穩定等功能。當腎絲球過濾率 (GFR)

連續三個月小於 60 ml/min/1.73m2,或 GFR 大

於 60%,但是尿液中白蛋白和肌酸酐大於等

於 30mg/g,則視為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的診斷

腎臟的變化不易觀察,通常都需要透過

抽血檢驗血中肌酸酐值或是利用腎臟超音波判

讀外觀。正常的腎臟邊緣規則,一般成人單邊

腎臟長度大約 10-12 公分,若是罹患慢性腎臟

病的腎臟邊緣會呈現不規則狀、長度小於 9.5

公分。

由於民眾較無法警覺到腎臟的變化,許

多慢性腎臟病人是先至其他科看診,而後再被

轉介至腎臟內科治療。常見的相關疾病例如泌

尿道感染、糖尿病、多囊腎、高血壓等,因個

人差異性大,醫療團隊必須先診斷是什麼類型

的腎臟疾病,才能夠擬定相應的治療方針。

經常性泌尿道感染的病人,除了要改善

衛生習慣之外,還可能有腎結石阻塞泌尿道、

水分補充不足、攝護腺肥大、手術過後放置雙

J 管之後遺症等原因;若是水腎症的病人,可

能與腫瘤、結石、狹窄等引起;糖尿病人則需

要特別注意血糖控制和是否有合併症 ( 例如冠

心症、眼病變或腎病變 ),需要確認影響腎功

能的肇因,才能解決後續腎臟發炎的問題。

若是屬於不明原因造成的急性腎臟衰竭

或突然產生大量蛋白尿及水腫,臨床上稱為腎

病症候群,則需要進行「腎臟切片檢查」確立

病因。

「腎臟切片檢查」是先透過超音波定位

引導,局部麻醉之後以長針穿刺單顆腎臟,抽

取腎臟細胞檢視不同病理變化。穿刺取得的細

胞透過光學、免疫染色及電子顯微鏡等判讀,

能協助醫師迅速找出真正病因,達到早期診

斷、早期治療。

腎臟切片檢查對腎臟的損傷相當微小,

但由於穿刺屬於侵入式治療,因此若是病人本

身容易喘、躁動無法配合、凝血功能異常,或

只剩單顆腎臟,則不適合進行。

治療方式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通常在第一到三期都

是以矯正飲食、控制危險因子為主。許多人會

反應生活有許多限制很麻煩,但若是腎功能繼

續惡化,則需要更加嚴格的營養控制,透過控

制蛋白、鉀離子、糖分等的攝取,延緩進入透

析治療的進程。

當腎臟功能下降至正常腎功能的 15%以

下,進入末期腎臟病階段,病人會出現尿毒症

狀,包括噁心、嘔吐、皮膚搔癢以及不能控制

的出血等現象,抽血檢驗肌酸酐異常升高,此

時應盡快至急診就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緊急洗

腎,後續也需要透過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來延

續生命。

最後一個治療階段是安寧治療。罹患末

期腎臟病的病人,若是年紀較大、有其他合併

症、身體功能有嚴重障礙或嚴重營養不良的情

況,此時若仍維持例行的透析治療,不僅徒增

病人痛苦,也不能大幅延長其壽命。

隨著安寧緩和條例的推展,目前除了注

重生命的延長,也開始逐漸重視生活品質。

「腎臟疾病安寧療護」是減短透析時間與頻

率,以不發生洗腎過程之不適症狀為主要考

量,給予利尿劑緩解腎功能損傷帶來的水腫,

為病人保留生命的尊嚴。

從源頭管制 家人一同抗病

目前慢性腎臟病治療最好的方式是從源

頭去管制。從飲食開始做起,培養重視個人健

康的觀念,並且對於腎臟疾病提高警覺。曾經

遇過一個個案在當兵前健檢時,驗出輕微蛋白

尿,但覺得對身體無大礙,便置之不理,直到

50 歲左右身體突然出現嚴重的水腫,就醫發

現腎功能已衰退至必須洗腎維持機能。民眾應

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不可因外表看似健康就

掉以輕心。

馬偕紀念醫院慢性腎臟病治療團隊包括

腎臟內科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依照病

人的個別狀況給予適切的治療。慢性腎臟病的

治療是長期全面抗戰,病人除了要一邊接受腎

功能退化的事實,同時需調整飲食、生活習慣

以延緩退化的速度,相當辛苦。除了要打起精

神與醫療團隊一同積極面對,臨床上也觀察到

若是擁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病人一同警戒、

對抗,通常能維持較好的治療品質。◎

專題報導 Feature

26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期

Feature 專題報導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27

慢性腎臟病的日常照護文/編輯部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護理師莊明琪

慢性腎臟病依照腎絲球過濾值(GFR)分為

五期,第一期至第二期可以透過自主飲

食、生活習慣管理等方式控制,延緩惡化速

度,甚至幫助腎功能逐漸恢復。

目前健保補助 GFR 在 45% 以下的患者參

與衛教計畫,透過護理師一對一的追蹤衛教,

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日常照護品質。

國人常見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

題,其實就是影響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因子,因

此慢性腎臟病的日常保健其實就如同三高的保

健一樣,重點在於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目前

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追蹤約 1300 名慢性腎

臟病患者,其中就有 46% 的病人同時罹患糖

尿病,可見兩種疾病具互相影響程度。

高血壓是腎臟病指標以及風險因子之一,

建議腎臟病人早晚測量血壓,注意維持血壓的

穩定性。每次測量時應先休息 10-15 分鐘,並

且固定時間 ( 如皆為飯前、用藥後等等 )、固

定一側肢體測量,以縮短因肢體不同、作息而

產生的測量誤差。

另外要特別提醒「誠實紀錄」的重要性。

臨床上常看到許多病人血壓控制不佳,但是

想到紀錄值會帶到門診給醫師「檢查」,索

性反覆測量,量到了漂亮的數字才記錄下來。

其實每天自主量血壓,並且依照實際狀況妥善

記錄,才能協助醫師依照各人身體與日常作息

的差異準確判斷出血壓的數值以進行藥物的調

整。

良好運動習慣

慢性腎臟病人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相當

重要。有些長者會問,自己已經老骨頭一把

了,該怎麼運動呢?其實就連走路也是相當好

的運動選擇,病人可以評估自身耐受度進行,

只要身體微熱出汗就有效果。對於沒有辦法排

出固定時間運動的人則可以採取累積的方式,

每次抽空 5 分鐘活動一下,累積起來依然有運

動的效果。

正確用藥

現代人購買藥物方便,許多人卻缺少正

確用藥的觀念,往往習慣性的吃止痛藥或是認

為「吃藥會吃到洗腎」而堅持完全不用藥。其

實生活中遇上頻繁的疼痛,較好的做法應該是

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並

遵循醫師的醫囑服用止痛藥。

腎功能不佳的患者,用藥前需與醫師確

認適宜性。要注意的是,腎功能的衰退常常是

無聲無息的,也並非年長者的專利,臨床上就

曾遇過平時喜愛含糖飲料且無肉不歡的國中生

因感冒自己買成藥服用,卻造成急性腎損傷的

病例。

適量的水分攝取

第一期至第四期的慢性腎臟病人,應多

注意水分的補充。對於沒有因疾病而被醫師限

水的患者而言,每人每日的飲水建議量是每 1

公斤體重須攝取 30c.c.,以 50 公斤的成人為

例,每天建議的飲水量是 1500c.c.。也不宜一

瞬間大量的喝水,那樣容易短時間產生尿液

感,身體很快就將水排出,失去水分代謝及過

濾毒素的功能。

已經進入第五期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則應

遵循醫師指示限制水分的攝取,避免體內有過

多的水導致呼吸急促、肺積水等症狀;另外因

為茶含有鉀離子,習慣以茶代水的患者進入此

階段後也需特別注意。

低蛋白、低磷、低鉀飲食

腎功能會隨著年齡增加退化,飲食習慣

上也要隨著調整。少吃糖、鹽、罐頭食品,以

及盡量改掉喝湯的習慣,多利用天然調味料。

進入衛教流程照護的慢性腎臟病人,會有營養

師以及護理師依據抽血報告仔細評估病人營養

狀況,判斷是否需要低蛋白、低磷、低鉀飲食,

以及是否限制如咖啡、水分等攝取。

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進行低蛋白飲食,

若攝取過多蛋白質,會使蛋白質代謝後的尿素

氮等廢物無法完全排出體外,血液中尿素氮累

積過多易產生倦怠、頭暈無力、噁心、嗜睡等

症狀。但也不可以完全不攝取蛋白質以免發生

期別 腎絲球過濾率 說明

第一期 ≧ 90 腎功能正常,且出現蛋白尿、血尿

第二期 60 ~ 89腎臟功能仍有正常人的 60% 以上,且有出現血尿、尿蛋白等腎臟傷害的標記,臨床上可能無症狀。需要控制血糖、血壓與飲食,每半年做腎功能檢查。

第三期3a:45-593b:30-44

中度腎衰竭,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減緩進入第五期腎臟病變。

第四期 15-29腎臟功能只有正常人的 15 ~ 59%,會有水腫、高血壓、貧血和倦怠等症狀。

第五期 < 15腎臟功能剩正常人 15% 以下,若逐漸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則必須準備與接受透析治療及腎臟移植。

慢性腎臟病階段分期

專題報導 Feature

28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期

Feature 專題報導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29

營養不良,尤其慢性腎臟病患者因代謝性酸血

症與發炎反應,熱量需要略高於一般人,建議

每人每天攝取 2-4 兩的肉類。一般人常忽略的

是「只要是葷食,包括蛋、奶、豆、海鮮都是

屬於肉類,應該一起計算」。而低生理價值的

蛋白質中,如麵粉製品、豆類,對腎臟負擔較

大,建議少吃。

腎臟負責體內血中鈣磷平衡,當腎臟功

能受損無法移除血液中過多的磷時,容易造成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骨骼病變等,因此慢性腎

臟病人需少吃內臟類、乳製品以及全穀類。

特別注意「五穀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

說,是相當好的低升糖食品,但是若進展到末

期腎病變的糖尿病患者,需開始控制磷的攝

取,此時就要開始減少食用,病人有疑慮時,

可與醫療團隊溝通調整。

此外還需注意低鉀、低鈉的飲食,並注

意高尿酸血症,腎臟負責體內電解質的平衡,

一旦失去作用,血液中鉀離子、鈉離子若失去

平衡,可能影響到身體其他器官或引起併發

症,對腎臟來說也是極高的負擔。此外楊桃含

有某種神經毒素,慢性腎臟病人就必須忌口。

許多病人會詢問「能不能進補」?臨床

上的經驗是「補好的沒有,補到洗腎的很多。」

其實定期回腎臟內科門診追蹤,並且控制好血

糖血壓,調整飲食以及規律的運動,已出現三

高症狀的病人更需要就醫定期追蹤,並遵循醫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怎麼選?文/編輯部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吳培甄

透析治療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血液

透析」(洗腎),另一種是「腹膜透析」

(洗肚子),各有優缺點。民眾在選擇之前,應

先充分了解不同透析治療對應的生活型態改

變,考量自我照顧能力、家庭支持程度等等,

並配合醫療團隊,預先計畫慢性腎臟病治療方

針,建立透析管路等,才可享有妥善的透析治

療過程。

血液透析

腎臟功能變差時,無法代謝排除體內的

廢物、毒素、水分;血液透析治療便是利用具

「半透膜」特性的人工腎臟,透過「擴散」的

原理,讓尿毒素自濃度高的血液擴散至濃度低

的透析液中,最後再將乾淨的血液導回靜脈血

管中。

此循環需有理想的血管通路,因此進行

血液透析前,需先進行手術建立自體瘻管,若

是本身血管條件不佳,則會植入工瘻管做為洗

腎接口。

血液透析需要固定至醫療院所進行,視

個人情況每週進行二到三次透析療程、每次時

間約 4 小時。血液透析最常見的併發症為低血

壓以及抽筋,因此洗腎過程中護理人員每小時

會測量一至二次的血壓值,以避免低血壓造成

的危害。

因患者每隔二至三天才進行一次血液透

析,患者在飲食以及水分的限制上相對較為嚴

格。

除了醫院,亦有專門洗腎診所的設立,

民眾可以依照就醫便利性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洗

腎場所。因血液透析過程有醫療團隊把關,適

合醫護依賴感較強、需要安全感的病人。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則是在腹壁上裝置永久性管路,

由此將透析液灌入腹腔內,利用人體本身的腹

膜作為半透膜使用,亦是透過擴散原理,讓尿

毒素自濃度高的血液擴散至濃度低的透析液

中,最後再將留置在腹腔內的透析液流出。

劉爺爺長期在腎臟內科追蹤慢性腎臟病,上個月醫師告知女兒,劉爺爺的

腎功能已經退化至一般人的 10% 以下,應該要開始準備洗腎了。女兒的疑問隨

之而來:大家都講洗腎、洗腎,到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該怎麼選呢?

  綠燈:低蛋白點心

1. 米的再製品:板條、米苔目、素蘿蔔糕、

碗糕、米粉、粉條、西谷米

2. 煮起來變透明的外皮如冬粉、肉圓皮

3. 低氮澱粉如太白粉、玉米粉、澄粉、蓮藕

粉做的點心或飲品

  黃燈:適量食用肉類與豆類

每人每日約攝取 2-4 兩肉類。

( 男生以兩指寬為 1 兩,女生以三指寬為 1

兩。)

※提醒:不只計算肉類,蛋、豆開頭製品(如

豆干、豆漿、豆腐等 ) 亦需一併計算。

  紅燈:低生理價值蛋白質,對腎臟

負擔較大,建議少吃。

1. 麵粉製品:麵包、包子、饅頭、麵、水餃、

鍋貼、餅乾、蛋糕

2. 豆結尾少吃:綠豆、紅豆、土豆、黑豆、

蠶豆、菜豆等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紅綠燈飲食」

師醫囑按時用藥,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

是保護腎臟最好的方式。◎

專題報導 Feature

30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期

Feature 專題報導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31

病人若是採用連續性可攜帶式腹膜透析

療法 (CAPD),一日需自行換液四次。基於身

形上的差異,男性大約每次灌入 2000 毫升、

女性大約灌入 1500 毫升的透析液。每次約 20

至 30 分鐘便可完成換液,換液時段可彈性配

合上班、就寢的時間,不需拘泥特定時刻,大

多數患者是於起床、中午、傍晚、睡前等四個

時段進行換液。

目前還有另一種全自動腹膜透析 (APD),

病人可以利用晚上睡覺的 8 至 10 小時,利用

機器執行多次、較長時間的透析。此方法通常

不會干擾睡眠,僅睡前將輸液管與機器連接,

起床後拔除即可,且健保也有給付,病人接受

度頗高。

腹膜透析的優勢在於不受空間與時間限

制,能夠彈性配合工作與生活作息,病人也能

自己隨時進行調整,自主性高。另外,持續而

溫和的透析方式,對於維持殘餘腎功能較為

理想,加上一個月回診一次即可,適合還在工

作,並且健康管理意識高、自主性高的青壯年

族群;移動不便的長者亦適合腹膜透析,以減

少移動搬運的次數。

透析液中含有葡萄糖,有提高血糖的風

險,因此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監控血糖。目前也

有新型的透析液為澱粉溶液,可改善血糖升高

的問題。

腹膜透析有腹膜炎的風險,然與血液透

析相關的感染風險相當。另外,長期腹膜透

析,後期可能造成腹膜功能降低,併發水腫、

喘等症狀,屆時可再考慮轉為血液透析治療。

透析治療的日常照護

血液透析病人建置瘻管的該側手臂不能

搬提重物,每天需自行觀察瘻管血流狀況,瘻

管處可順著血流觸摸是否有震顫或聆聽是否有

血流聲,若是發現瘻管塞住,需立即前往醫

院治療。平時可對瘻管肢側熱敷以及做握拳運

動,延長血管使用壽命。

腹膜透析病人在換液前,須充分清潔腹

壁傷口,減少感染機會。除了洗手、戴口罩,

也應選擇不通風的場所,避免寵物進入同一空

間,以免受到粉塵毛髮汙染。腹膜透析病人

不能泡湯、泡澡,洗澡時需做好防水措施,可

利用防水貼布等,保持傷口乾燥也避免傷口感

染。若是傷口發生紅腫、滲液,或是肚子痛、

發燒,以及透析液變濁等狀況,應立即返回原

醫院治療。

判斷透析液是否混濁,可將一張報紙

墊在透析液下方,正常情況下文字應該清

晰可見,若看不清楚通常表示腹膜發炎,

則即刻回診由醫療團隊協助處理。

判斷腹膜透析液的小撇步

透析病人的旅遊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透析治療後,因透

析治療會增加能量的流失與消耗,病人必須採

取「高蛋白飲食」,以免造成營養不良、肌肉

萎縮、體力衰退等情況。

外出旅遊時,血液透析的病人可以事先

聯繫當地可執行血液透析的醫療院所,在旅途

中安排床位及時間。並在原洗腎單位申請「洗

腎病歷摘要」,醫師會填寫該患者的病史、用

藥與洗腎好發狀況,以利接手的醫療團隊了解

該患者的透析情形。

血液透析 ( 洗腎 ) 腹膜透析 ( 洗肚子 )

治療方式在手臂建立瘻管。每次在瘻管上扎兩針,經由人工腎臟機器清除毒素。

在腹壁植入導管,經管路注入透析液,留置腹腔中清除毒素,定時換液清除毒素。

透析場所 醫院 / 透析診所 家中或任何適合換液場所

頻率 每週 2 至 3 次,每次約 4 小時。每日大約 4 次換液,每次約 20 至 30分鐘,或利用全自動腹膜透析在夜間執行透析。每月醫院回診 1 至 2 次。

執行者 護理人員 病人本身或照顧者

時間 醫院安排,受限於醫院透析時間表 可依作息調整換液時間

殘餘腎功能 殘餘腎功能喪失快 延長保留殘餘腎功能時間

適合對象1. 醫護依賴感強、需要安全感的病人。2. 自我照顧能力不佳者。3. 不能採用腹膜透析者。

1. 健康管理意識高、自主性高的病人。2. 移動不便的長者。

腹膜透析患者外出旅遊較不受限制,國

內旅遊僅需自行攜帶足夠的藥水及機器,國外

旅遊也可尋求透析液海外送貨服務。

當腎功能小於一般人 10-15% 時,就應

該提早進行透析準備。做好日常照護、健康管

理,在台灣的健保制度與優良的醫護照護之

下,腎臟衰竭不是絕症,透析患者都還有數年

餘命,甚至洗腎十幾二十年的患者也不少見。

預先了解各種洗腎療法的優缺點,病人、家屬

與醫療團隊才有充分的時間溝通討論並進行準

備,找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法。◎

透析治療之比較

專題報導 Feature

32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期

Feature 專題報導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33

腎臟移植傳愛 慢性腎臟病人獲新生文/編輯部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志揚

第五期慢性腎臟病人或是因糖尿病、高血

壓等其他疾病產生末期腎病變的病人,

原有的腎臟已經無法繼續清除血中廢物,在此

階段,「腎臟移植」被視為透析治療之外另一

種積極治療的方法。

腎臟移植其實不是「換掉一顆腎臟」,

而是將另一個人捐贈的腎臟植入體內腹腔內,

連結尿路、血管,使之代替原來的腎臟功能。

目前腎臟來源可分為活腎與屍腎,在台

灣大部分腎臟移植是來自於屍腎。許多是發生

車禍被判定為腦死的傷者,經由器官勸募小組

接觸後捐出,遺愛人間。捐贈前,會檢查捐贈

者的肝功能、尿液、並照腎臟超音波,以確定

腎功能正常。目前台灣每年等待換腎的病人大

約 7 千人,但是每年捐贈腎臟的數量僅大約 2

百顆,需求相當迫切。

活腎移植 節省漫長等待 有條件要克服

人體有兩個腎臟,但是只要靠一個腎臟

就可以維持基本的生理機能,因此腎臟移植另

一個來源是五等親以內的活腎捐贈。由於是直

接一對一的捐贈,不用在等待換腎的漫長名單

上苦苦等待,對於有換腎需求的病人來說是一

大福音。

然而有人形容等待腎臟移植就像是「排

隊買樂透」,並不是先排隊就可以先得到,還

需考量基因配合、手術風險等問題。

捐贈者及受贈者雙方除了基因配對之外,

還會以腎臟超音波檢查捐贈者腎臟結構以及腎

功能是否良好,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高血壓等未來可能會影響腎功能的疾病。

另外要確認捐贈者與受贈者都適合進行

腎移植手術,手術前會由內、外科醫師審慎評

估手術風險,並且會診精神科醫師、社工師,

確認病人身心靈以及家庭狀況都穩定,可接受

重大手術。

若是有感染症狀、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

凝血功能異常者、長期臥床者,或罹患重大疾

病,如癌症、重度失智症、中風等,換腎後對

於生活品質之提升依然有限者,不適合進行手

術。並且由於換腎後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

假若病人服藥依從性不高,身邊又沒有家屬照

護,也不適合進行腎臟移植。另外愛滋患者

則只能在愛滋病毒無法被偵測的情況下互相捐

贈。

抗排斥藥降低抵抗力 術後慎防感染

腎臟移植手術需要進行全身麻醉,捐贈

者可採用腹腔鏡完成手術,受贈者則需使用傳

統手術完成。一顆腎臟從捐贈者開始手術至移

植到受贈者,整個過程大約是 8 到 12 小時的

手術時間。

腎臟移植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將植入

的腎臟視為異物,進而產生免疫作用。為了讓

移植後的腎臟能夠在體內存活,手術結束後病

人就必須立刻開始服用抗排斥藥,避免對於新

腎臟產生強烈的排斥。

由於抗排斥藥會導致抵抗力降低,因此

術後病人必須住在單人或雙人病房,減少被感

染的機率。術後可能會有手術造成的傷口疼

痛,但數個小時內,新的腎臟會開始排毒、製

造尿液,若病人有順利排尿可作為手術成功的

指標。移植手術結束後約兩週可以出院,返家

之後也建議在獨立、少人進出的房間休養,以

避免被感染。

由於腎臟移植病人要服用的藥物種類繁

多,回家前必須要由醫護人員進行詳盡的衛

教,並且病人需要持續服用抗排斥藥物,因此

需學會自行照護的技巧。換腎手術過後,仍需

要持續追蹤腎功能改善程度,同時保持照護腎

臟的良好生活習慣。若是發生小便量變少、發

燒、傷口或腹部疼痛,血壓或血糖的急劇變

化,都應盡快回診就醫。

腎臟移植的病人日後醫療都應盡量回原

醫院看診,若是不得已在其他醫療院所就診

時,也應主動提供看診醫師現在正在服用的藥

物,或利用雲端藥歷系統,使醫護人員了解用

藥紀錄,以避免其他藥物加強或減弱了抗排斥

藥物的藥效。

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移植小組成立 12 年

來,累積超過 30 例腎臟移植手術。目前台灣

腎移植手術五年存活率約九成。根據國內外統

計,接受腎移植手術的病人,平均延長 10 年

壽命。相較於透析療法,雖然換腎手術因為開

刀、抗排斥藥等,前期費用較高,但是後期會

逐漸減少藥量,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因而節

省的醫療資源、耗材費用也不容小覷。◎

腎臟移植門診諮詢

移植相關檢查

登錄成為等待名單

大愛捐贈配對成功

安排移植手術

術後定期追蹤

腎臟移植門診諮詢

移植相關檢查

會診精神科及社工師

簽屬捐贈同意書

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安排移植手術

術後定期追蹤

台北

(02)2543-3535 轉 3699

淡水

(02)2809-4661 轉 2500

新竹

(03)611-9595 轉 2102

台東

(089)310150 轉 374

活體腎臟移植評估流程腎臟移植評估流程 器官移植小組

34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浮世繪 Floating world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35

Floating world 浮世繪

父親節前的祝福文/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施慧瑄

父親節的前夕,我看到一位有智慧的父親

對女兒的祝福,而我也覺得我被深深的

祝福。

39 歲,一個可愛小女孩的媽媽,美麗嬌

滴滴,擁有愛她的父母、疼她的先生和永遠是

姐姐靠山的弟弟,看似美滿的幸福總是有一些

不完滿,老天跟她開了個玩笑,讓她在 37 歲

的時候得到肺腺癌,發現的時候就已經轉移

到多處的骨骼,而我在接手治療這位病人的時

候,還出現腦部轉移。

不幸中的大幸是她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

體敏感突變,但吃的標靶藥物是副作用最多的

一種,後來又有抗藥性基因產生,而第三代標

靶藥物也吃了,中間經過幾次疾病惡化,輾轉

用了五線藥物,這次除了原來的肺癌腫瘤變大

之外,出現新的頸部淋巴結轉移,還有更大的

「意外」,左側的乳房出現了第二個癌症:乳

癌。

這下兵敗如山倒,不只接下來第六線藥

物難選擇,還有病人的沮喪要怎麼幫她度過。

可能還要考慮昂貴的次世代基因定序,以便能

夠更精準地幫病人決定下線藥物,但下一線藥

物通常也都是所費不貲的自費藥物。最令我擔

心的是,這些都還來不及做,病人可能疾病就

已經進展到沒辦法有用藥空間。

我最後的擔心一語成讖,病人的 ECOG

status 在我們解釋、心理治療、家屬討論考慮

之中,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一去不復返。我先

後跟病人的先生和弟弟談過,其實他們心裡

都有準備,先生還跟我說,他上網查過相關資

料,照太太的情況,他知道最多可能只有三個

月。而因為早在一年多前,患者的腦轉移被發

現時,已有醫師跟他們談過 DNR and palliative

care,但患者本人當時是無法接受的,她每次

都在需要換藥物治療的時候,緊緊抓著我的

手,懇切的眼神對我說 :「慧瑄醫師,妳一定

要救我。」

這回不一樣,我們一年多將近兩年做過

多次努力和掙扎,她好累,她也擔心她花了很

多錢讓女兒造成負擔,而這些錢本來可以給女

兒當作教育費的啊!因此也遲遲不願意答應要

做 NGS,而眼看她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昏睡

的時間越來越多,因為 tumor emboli 而腫起來

的左手臂也越來越胖。

我其實擔心的是父母親捨不得她,無法

接受,也擔心才 8 歲的小女兒不懂媽媽即將不

久人世,而媽媽去當天使後,孩子怎麼自處。

一年多以前,媽媽也面臨生死交關,而孩子才

小學一年級,在學校變得沉默不語,常常沒有

安全感。

一日下午看完門診去查房,剛好病人的

爸爸坐在單人房門口我們彼此可以看得到的位

置,我招招手請爸爸出來。

外公與孫女的談話

我表達了我的擔心,尤其是對他的可愛

孫女,這位外公告訴我:「施醫師,我下午試

著跟孩子講了,我告訴她外公身上有很多特

徵,如耳垂有一顆痣、脖子有個長毛的胎記,

外公是再來人,來過人世好多次,也離開很多

次,爺爺這次來是要完成老天給我的任務。你

有沒有看過沒有四肢的人,他們也可以活著。

所以人生的價值不在於有沒有好看的軀體,而

是人生裡有甚麼任務要完成。阿祖他們也走

了,可是他們做的事情還在,永遠留在外公的

心中。」

外公問小女孩:「你覺得什麼事情是每

個人都害怕的?」妹妹說:「死亡。」

「你覺得死掉以後會去那裡?」「天堂

或地獄。」

「媽媽那麼疼妳,把你照顧的無微不至,

你覺得媽媽萬一走了會去哪裡?」「去天堂當

天使。」

「醫生護士都那麼努力讓媽媽留在我們

身邊,表示老天爺還沒幫媽媽在天上的位置準

備好,但是這次如果老天爺把媽媽的位置布置

好了,我們就要祝福媽媽喔!」

小女孩在母親這次住院中,當我查房時,

沒有之前的退縮,反而常常在我進去病房的

時候,大聲跟媽媽說 :「施醫師來看你了,媽

媽!」媽媽背痛的時候,很貼心地主動幫媽媽

按摩;媽媽打針需要幫忙按壓傷口,也像小精

靈一樣在護理人員打針結束時一溜煙鑽到媽媽

旁伸手出來;媽媽聽不清楚我說什麼的時候,

還幫我解釋給媽媽聽,安慰媽媽不用擔心。

謝謝她來當我的女兒 教我們怎麼愛她

外公跟我說:「我今天很誠懇地跟我女

兒說謝謝,謝謝她來當我的女兒,她這兩年多

來生病,把我的兒子變得很成熟,很冷靜,甚

至變得很清明,修養更上層樓;而她這輩子就

在教我們怎麼愛她,教我們怎麼包容她,讓我

們領悟人生的道理,宇宙的真理,那就是愛,

愛才能幫我們度過難關,讓我們成為更完整的

人。」

一直在爺爺面前聽著的我和阿長,都覺

得我們被祝福了,尤其是我,眼睛裡有不敢流

出的淚水。

最聰明的人從別人的人生裡學習功課,

最殘忍的事情是用自己的人生學習功課,但最

偉大的人是用自己的人生教別人功課。

我很幸運能夠當醫生,能夠從別人的人

生學習功課,我心存感恩地接受這份祝福。◎

36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營養保健室 Nutritional Health Center

36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37

您好~

我是病人李○治的小女兒。我陪我媽媽住院的這一週時間,我很感謝 12

樓的白班、夜班住院醫師、護理長、護理師給我媽媽的協助與幫忙~

更感謝護理師張又馨,以及小夜、大夜的護理師們。你們總是很即時的

協助我搬動我的媽媽,給我媽媽很親切的對待。她每次看到你們都很開心,

很像看到自己的女兒,只是元氣大傷,腦袋瓜反應慢。但不管是量血壓、打

點滴等,她也總不忘記每次都要說聲謝謝!

可惜我媽媽沒有在我離開台灣的時候出院,年紀大復原得慢,目前有我

哥哥們輪流照顧。

離開前來不及寫封信感謝你們,總是掛在心上。

感謝你們照顧這麼多病人,都能保持耐心、親切。你們真的很棒! 繼續

加油唷!

辛苦你們了~

最重要的也要感謝給我媽媽開刀的張志隆醫師和他的團隊。

讓我媽媽能平安開刀成功!辛苦你們~謝謝你們~

病人李○治的小女兒 敬上

您好,

家父藍○基因急性心肌梗塞被 119 送至馬偕紀念醫院急診室急救。因家

中子女皆在外地工作,接到 貴急診警衛緊急聯絡電話後趕至急診,家父已經

準備前往心導管室做手術。因家父已第二次因心肌梗塞問題至 貴院急救,深

知此疾病需要強大的急重症醫療團隊的專業靈敏與專業度才能在最短的時間

達到最大的效益,在此非常感激急診醫師在電話裡給予家屬心理支持,並在

家父清醒下通電話,讓無法第一時間在急診現場的我安心不少!

這段期間感謝急診護理師與醫師的積極照護,還有警衛的電話聯繫。進

入心導管室後由心導管小組的盡力救治與蔡瑞鵬醫師的努力,讓家父的病況

趨於平穩,並於心臟加護病房觀察數日後轉至普通病房安養。

在此真心感激馬偕團隊守護著心臟疾病患者的生命健康!盼院長可以給

予團隊醫護人員正向的鼓勵謝謝他們無私的努力付出。

感謝 :

醫師

陳楷宏、蔡瑞鵬、簡世杰以及心導管小組團隊和急診警衛

護理師

黃薇陵 陳冠均 蔡詩婷 羅媛 林欣蓓 謝宛靜 劉郁君 陳淑芬 甘閔如 徐濟圓

余佳穗 呂宛儒 葉玟君 曹嘉芸 江家筠 等人

藍○璘小姐

院長您好:

我是內科加護病房 -33 號 - 蔡○的家屬,從她入院以來,承蒙 貴院人員

細心照料,病情逐漸好轉,僅代表蔡○家屬表示感恩之意!

以下是我們家屬要感謝的人:

感謝~ 一般內科及感染科劉昌邦醫師與護理人員,從一般病房至加護病

房,劉醫師百忙之中仍不斷親自關心及換上很好的藥;護理人員亦很有耐心

的照料!

感謝~心臟內科蔡瑞鵬醫師,在一般病房時,幫蔡○緊急處理插管並安

排進入加護病房,期間仍相當有耐心的解說、分析患者現況予家屬,並給予

建議!

感謝~內科加護病房李醫師與護理人員,每至探視期間便親自向家屬說

明患者最近情況,早晚值班護理人員超有耐心對待躁動的患者也是我們家屬

親眼所見!

感謝以上醫師及護理人員,讓蔡○情況穩定並逐漸好轉,蔡○的家屬由

衷感謝馬偕醫護人員的「醫者父母心」。

除了感謝,還是感謝!謝謝!

蔡○河先生             

38 馬偕院訊 2016 年 2 月第 341期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3938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39

院長您好,

我是一位長年在台北 - 加州 - 曼谷三地輪流居住的媽媽。我曾分別在加

州以及曼谷號稱最高級的醫院剖腹生下兩個孩子,卻從未有過在馬偕兒童醫

院這般讓我銘感五內的體驗。

此次在 貴院診斷及治療未滿三歲兒子的血管瘤,是由劉希哲醫師主治。

劉醫師的專業,以及為孩子的用心,讓我一開始在門診就印象非常深刻。

在住院期間,劉醫師對於跨科的整合調度能力,更讓我看出馬偕兒童醫院的

體制,完全以孩子的健康為重;各科醫生在愛孩子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摒棄

各自為政的學術藩籬。

劉醫師是第一位讓我體驗到「醫者父母心」以及「仁心仁術」的醫生!

除了主治醫師外,最讓我佩服的還有整個醫療團隊的齊心照護。不論是

病房值班的王醫師、侯醫師、葉醫師;還是護理師,每個人見到我兒子,總

是會不厭其煩的關切他的病史以及進展,連在走廊遇上了,都會觀察我兒子

的走路狀況是否有些微改善(我兒子血管瘤長在右大腿肌肉層,已造成右腿

肌肉及骨骼有萎縮)。

在我和家人朋友的就醫經驗裡,其實有許多細節,都不是 貴院醫療團隊

「分內該做」的事情。例如曼谷的醫院,如果住院要排 MRI,他們一定能多

拖幾天就多拖幾天,這樣才能多收幾天住院費;才不會像 貴院的醫生,顧慮

到孩子住院一定沒住家裡舒服,所以希望孩子能早一天出院就盡量提早一天

安排。加州醫院的醫護人員,完全只有專業掛帥,姿態非常高,只感受到醫

術,完全感受不到醫心。在 貴院,劉醫師在我們要住院當天,跟我們說明的

時候,很仔細的交代一句「除了我之外,還會有侯人尹醫師和葉庭吉醫師兩

位一起照顧孩子」,這一句話,完全不是劉醫師「分內必須」說的話,醫師

時間這麼寶貴,加州的醫師會覺得還要說這句話很無謂,可是我聽到這句話,

整個安全感和信賴感無法言喻~這就是非常可貴的「醫心」。

在 貴院,我所接觸到的醫護人員,除了專業,整個醫療團隊都為我們付

出了真心和關愛!我雖然沒有特定宗教信仰,但在這裡,我第一次深深感受

到,我遇上了一群人間天使!

雖然我不認識您,但是我相信,您一定是一位睿智而又充滿愛的長者。

只有這樣的領導者,才能帶領出這樣令人敬佩的一個團隊。 謝謝您!謝謝在

貴院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位! 祝福您們平安!

唐○君 敬上

施院長您好:

我於馬偕自然產下女兒,生產過程一切順利,卻在產後大出血 2000c.c.,

其後住院期間再接連發生兩次大出血及敗血症;從沒想過原本是一個快樂迎

接新生命的過程,卻變成生死關頭。女兒也同時感染了腦膜炎,仍在馬偕紀

念醫院治療中。

幸運的是,我們選擇了馬偕紀念醫院,選擇了黃建霈醫師,讓我與女兒

都受到最好、最即時的處理與照顧。感謝黃醫師精湛醫術、冷靜的處置、很

有同理心的盡量配合我們的需求,讓我們全然信賴黃醫師的技術與判斷,在

很多緊急的時刻,心中都感謝幸好有黃醫師在。謝謝黃醫師救了我的子宮,

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們一家人。

謝謝 12C 傅美玲護理長及醫護人員,不僅專業之外,也都很有同理心的

照顧我與家人的感受,不時安慰鼓勵我們,盡量配合我們的需求,也很有耐

心的處理我先生大驚小怪的問題,讓我可以安心的休養。在病痛之餘,覺得

很溫暖!謝謝 5 樓產房醫護人員的專業與緊急處理,因為有他們的即時處理

與專業,才能把我的傷害降到最小。

藉此機會也謝謝女兒主治醫師林佳瑩醫師,認真追蹤女兒的病情,專業

且即時的處理,女兒現在穩定治療中;感謝 NBC 護理長及醫護人員,感謝

NICU 醫護人員,溫暖且細心照顧女兒,我們也感受到護理師的同理心,照顧

新生兒很不輕鬆,女兒在 NBC 讓我們很放心! ( 尤其女兒很愛哭又很貪吃,

感謝 NBC 的耐心照顧 )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感恩在難關之時我們遇到了

黃醫師、林醫師、馬偕團隊、及馬偕醫療資源。◎

            陳○琦小姐

40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41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2 0 1 8 年 5 月

40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馬偕紀念醫院

2 0 1 8 年 5 月

馬偕紀念醫院 2 0 1 8 年 6 月

△社會服務醫療基金共計十二萬九千九百五十元

△血液透析基金共計一千四百元

△癌症基金共計一千元

△人工電子耳基金共計九千二百元

△燙傷/顏面傷殘基金共計一萬六千二百元

△安寧基金共計九千六百元

△精神病友康復基金共計八千七百元

△危機家庭醫療基金共計二萬二千四百元

△早產兒基金共計七千一百元

△小兒血液腫瘤基金共計五萬零八百元

△罕見疾病基金共計一千三百元

△棺木代金共計五百元

△陳韋宇先生關懷基金共計三萬元

△好厝邊醫學研究基金共計一百七十五萬三千元

△弱勢銀髮族關懷基金共計九千二百元

△自殺防治基金共計一萬元

△購置輪椅基金共計三萬一千五百一十五元

△購置其他設備基金共計一萬二千三百元

△海外宣教基金共計一萬元

△指定捐獻共計三萬二千元

△馬偕院訊基金共計二千元

△馬偕醫學院基金共計一百元

△長期照護基金共計十萬五千二百元

△社區健康促進基金共計五千元

△腸癌病友關懷基金共計五百元

△肝臟醫學中心基金共計一千零八十八元

△馬偕兒童醫院基金共計三十萬七千元

△台東分院基金共計三千元

△弱勢銀髮族關懷基金員工捐款共計四萬

四千三百五十元

△社會服務醫療基金

共計二十一萬五千四百七十元

△指定個案共計十萬零三百零三元

△血液透析基金共計一千七百元

△癌症基金共計一千八百元

△人工電子耳基金共計十萬二千元

△燙傷/顏面傷殘基金共計二萬零四百元

△安寧基金共計一萬七千元

△精神病友康復基金共計六百元

△危機家庭醫療基金共計三萬二千七百元

△早產兒基金共計一萬二千五百元

△小兒血液腫瘤基金共計十五萬九千二百元

△兒童開心基金共計二萬元

△罕見疾病基金共計七千四百元

△棺木代金共計五百元

△好厝邊醫學研究基金

共計三百一十一萬一千五百一十元

△弱勢銀髮族關懷基金共計一萬七千五百元

△購置救護車基金共計二千一百六十元

△購置輪椅基金共計一百一十五元

△購置其他設備基金共計五千二百元

△指定捐獻共計九萬七千元

△長期照護基金共計五千一百元

△社區健康促進基金共計六萬元

△肝臟醫學中心基金共計四百元

△馬偕兒童醫院基金共計一萬二千元

△兒童幹細胞移植病房基金共計五百元

△弱勢銀髮族關懷基金員工捐款共計四萬

四千三百五十元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2 0 1 8 年 6 月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2 0 1 8 年 5 月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2 0 1 8 年 6 月△社服醫療基金共計六萬七千三百元

△照護安置基金共計一千元

△購置救護車及醫療等設備共計三千二百元

△南山幸福基金共計六萬元

△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基金共計二十萬二千元

△指名捐贈基金共計八千五百九十二元

△好厝邊醫療研究基金共計一十二萬四千元

△弱勢族群關懷基金員工捐款

共計一萬二千八百五十元

△社會服務醫療基金七萬零一百元

△癌症基金共計一萬一千元

△燙傷基金共計三千元

△安寧基金共計五百元

△原住民基金共計五千三百元

△早產兒基金共計二千五百元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基金共計一千七百元

△南山幸福基金共計八萬元

△急難救助基金共計三萬三千二百元

△長期照護基金共計五百元

△冠心病患醫療基金共計一千七百九十五元

△救護車暨特別護士補助基金共計一萬元

△台東縣政府補助款

共計五十一萬六千九百五十二元

△好厝邊醫學研究基金共計五萬七千元

△台東縣衛生局補助款共計六萬六千零八十三元

△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共計四萬五千一百元

△癌症大樓基金共計二十三萬四千六百五十元

△弱勢銀髮族關懷基金共計六萬六千二百五十元

△社會服務醫療基金共計八千九百二十元

△癌症基金共計八千五百元

△安寧基金共計六百五十元

△原住民醫療基金共計六千四百五十元

△早產兒基金共計二萬二千五百元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基金

共計二萬一千五百元

△急難救助基金共計四萬零五百元

△長期照護基金共計一萬四千六百元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41

△冠心病患醫療基金共計二萬元

△救護車暨特別護士補助基金共計一萬元

△台東縣政府補助款共計五十九萬九千零五元

△好厝邊醫學研究基金共計一萬四千元

△台東縣衛生局補助款

共計二十三萬六千一百九十元

△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共計三萬九千七百元

△癌症大樓基金共計十萬三千六百五元

△弱勢銀髮族關懷基金共計四萬七千二百五十元

△社服醫療基金共計八萬九千五百五十元

△照護安置基金共計一千元

△好厝邊醫療研究基金共計十五萬九千元

△弱勢族群關懷基金員工捐款

共計一萬三千八百五十元

42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杏林搖籃 MMC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43

MKC 護理傳薪

馬偕醫學院106年度下半年第二週期

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全數通過文/編輯部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於7月6日公布

「106年度下半年第二週期大學校院校

務評鑑」評鑑結果,馬偕醫學院認可結果皆為

「通過」,顯現馬偕醫學院辦學獲得肯定。

106 年度下半年第二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

鑑於 106 年 10 月 23 日至 10 月 24 日進行實

地訪評,並於實地訪評前一年度起積極籌備彙

整評鑑資料,四個評鑑項目包括校務治理與經

營、校務資源與支持系統、辦學成效、自我改

善與永續發展皆為「通過」,顯示學校歷經近

年的辦學投入與品質保證觀念的發展,以及在

校務經營與評鑑準備上已能通過認可的門檻。

馬偕醫學院創校第 9 年已有第五屆生物

醫學研究所、第二屆長期照護研究所、第三屆

醫學系、第六屆護理學系及第三屆聽力暨語言

治療學系畢業生,護理學系學分班亦於 107 學

年度正式招生,生物醫學博士班目前已獲教育

部核准設立。在馬偕醫學院逐漸成長且由全體

教職員努力辦學下,無論是課程、師資、招生

或研究方面,校方仍持續規劃並建立制度及機

制,使馬偕醫學院在各方面表現皆能有優異的

佳績。◎

馬偕專校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深耕生命教育文/編輯部

2018年台灣老年人口突破14%,正式邁入

高齡社會。2月更是邁入「多死社會」,

死亡人數首次超越出生人數,近期殯葬自主、

多元葬禮,及明年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

等推動,皆可看出台灣生死議題正面臨重大改

變。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6月19日舉辦「馬

偕專校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生命關懷

實踐開幕暨座談會」,邀集馬偕紀念醫院安寧

療護教育示範中心、萬安生命集團及中華生死

學會等單位,一同探討善終、臨終關懷與大學

與在地生命教育等重要議題,學員與志工熱情

參與,展現對臨終關懷的重視。

馬偕專校陳漢湘校長表示,一百四十餘

年前,馬偕博士來到台灣北部淡水地區宣教、

醫療、教育的無私奉獻及對生命關懷的精神深

值人心。馬偕專校生命關懷科向教育部申請大

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USR),在眾多競爭者中

脫穎而出,獲准於今年 3 月正式籌劃與執行。

座談會主題包括「安寧的善終與善別」、

「殯葬自主」、「後續關懷」、「大學與在地

生命教育」等四個主題,邀請醫療、照護、

心理諮商、殯葬產業的專家,並招募學員擔

任生命關懷專業領域志工及參與培訓計畫。內

容包括如何從蹲點到融入社區的技巧、陪伴臨

終病人的技巧、悲傷輔導的知識、多元文化的

信仰、生命禮儀的專業、紀錄片拍攝技巧等課

程,以安寧中心的病人為主角,藉由長時間陪

伴與關懷製作臨終紀錄片,呈現病人的遺願、

叮嚀及給家人永遠的留念。

馬偕護理專科學校秉持馬偕博士「那裡

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信念,以及「建構生

老病死及健康樂活之全人教育學校」的特色,

於 2017 年成立生命關懷科,用心關注台灣人

的生死議題。◎

44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風城集錦 Hsinchu MacKay Features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45

Hsinchu MacKay Features 風城集錦

3D列印被視為最可能改變製造產業結構的

關鍵技術之一,醫療產業也廣被應用,於

經濟部科技專案支持下,6月12日新竹馬偕紀

念醫院與工研院研發團隊宣布,共同以「3D

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開發完成腕隧道症候

群(滑鼠手)、媽媽手、踝足矯形器及幼兒上臂

義肢等四項客製化3D列印輔護具,目前已進

入人體試驗超過10例,展現新世代醫師與3D

列印醫材供應者間的嶄新合作服務模式。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院長蘇聰賢指出,工

研院位處全台科技產業重鎮的新竹地區,而新

竹馬偕已經在地耕耘 15 年了,雙方透過彼此

在技術應用、臨床經驗上的優勢共同合作,將

能加速 3D 列印醫材市場成熟的速度,使民眾

獲得妥善的照護與治療。隨醫院經營日趨穩

健,與新竹市政府合作的 BOT 案-新竹市馬

偕兒童醫院也預計於四年後開院,近來新竹馬

偕在醫療體系及台北總院的奧援下,在教學研

究、產學合作領域急起直追,例如與馬偕醫學

院、清大、陽明大學等校進行跨院際計畫,共

同撰寫 SCI 論文,或與中山醫學大學簽署合作

案,強化學術創新和培養醫護人才,今年則聚

焦於與工研院合作開發 3D 列印輔護具等智能

醫院技術研發領域。他期許新竹馬偕發揮醫院

與研究單位的各自專長,與工研院共創雙贏契

機,進而建立具全國指標性智能醫院的合作模

式,為發展智慧醫療、提升照護品質做出具體

貢獻。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台灣北、中、

南串連而成的生醫廊帶逐漸成形,政府多元措

施鼓勵國內產學研等投入藥品、醫材及生物資

源等開發,以強化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工研院

的「3D 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匯聚院內

跨領域專業團隊,在新竹 7 公里科技走廊的廊

道中,以創新園區為起點,連結產業學研,並

鎖定龐大的醫療輔護具市場需求,與新竹馬偕

合作滑鼠手、媽媽手、踝足矯形器及幼兒上臂

義肢等四項客製化 3D 列印輔護具,不僅提升

台灣醫研能量,也展現 5+2 產業創新政策之生

醫產業的具體成果。

新竹馬偕復健科主任陳建鵬提到,診間

常見患者因長時間使用電腦滑鼠,造成手腕神

經壓迫的「滑鼠手」,許多家庭主婦也因長

期抱小孩、做家務,導致手部肌腱發炎變成

「媽媽手」,一般皆建議患者使用輔護具固

定手部,以避免重覆傷害。不過,現行職能

治療師以手工製作的輔護具需先以 60 度熱水

軟化材料,再套在病人手部冷卻成形,未來若

採用 3D 列印輔護具,除了可避免治療師因經

驗不同造成製作規格落差,精準貼合的設計

也讓患者的復健過程更舒適便利。除了入門的

滑鼠手、媽媽手輔護具外,新竹馬偕此次也與

工研院合作開發可矯正站立和走路姿勢的踝足

矯形器及服務身障兒童為主的 3D 列印義肢。

由於傳統義肢依材質、使用功能、患者本身的

狀況,價格有所不同,考量身障兒童成長速度

快,義肢更換頻率高,透過 3D 列印技術製造

的義肢輔具,可隨著兒童生長更換,對一般家

庭的經濟負擔較輕。

工研院雷射中心主任曹芳海強調,「3D

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結合工研院的掃瞄、

3D 建模、結構及 AM 製程設計分析技術,透

過雲端服務平台可讓醫師遠端即時回饋意見,

完成 3D 列印輔護具最佳化設計,再印出個人

化輔護具。此平台設定的商業模式,將會是 IC

設計公司與 OEM 廠商的合作概念,未來只要

醫療院所提供列印前期設計,即可將所需輔護

具由雲端交付給醫材供應者生產。他強調,3D

列印輔護具目前製作約需一天時間,該服務平

台也希望累積更多醫師與患者的實際參與,未

來持續透過新興材料的研究與製程開發,提升

3D 列印客製化輔護具的製作效率。◎ 

排除「腕」難!新竹馬偕攜工研院研發3D列印輔護具文/編輯部

工研院雷射中心副主任洪基彬 ( 左 ) 為蘇

聰賢院長 ( 中 )、翁順隆副院長 ( 右 ) 解說

3D列印輔護具的各類製作材料。

46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後山剪影 Taitung MacKay Features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47

Taitung MacKay Features 後山剪影

台東馬偕為關懷社區弱勢族群,6月14日

上午辦理「2018粽香傳溫情」活動,營

養師精心調配出低油、低鹽、高纖的健康粽食

譜,醫院志工協助在端午前趕工包了約八百多

顆,由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院長王功亮將健康粽

贈送給家扶中心及自閉症協會,由家扶中心陳

乘斌主任帶著三戶受助家庭、自閉症協會楊玉

娟理事長則帶著理監事等四人一起代表受贈,

將台東馬偕的愛心傳送給台東當地弱勢兒童及

貧病家庭。

台東馬偕張家豪營養師說明,此次健康

粽用了十種雜糧當材料,包括台東特有且少見

的紅藜、高梁等,搭配蓮子及栗子,包成紅藜

五穀香菇肉粽,每顆粽子熱量約 320 卡,比市

售肉粽動輒 600-700 卡的熱量少了將近一半;

呼籲民眾健康不打烊,避免吃太油膩的節令飲

食,吃肉粽也別忘了配上蔬菜水果,隨時做好

飲食管理。

當天台東馬偕同時舉辦「健康促進醫院

啟動宣示儀式」,由王功亮院長帶領張宏昌、

台東馬偕端午包健康粽粽香傳給弱勢角落文/編輯部

白明忠二位副院長及四位主任對外宣示,以醫

院的角色全面推動病人、社區、員工的健康促

進工作,並營造醫院為無菸、無檳、友善就醫、

母嬰親善的環境,編織起一幅健康促進醫院藍

圖。

送粽探訪路線其中一站,拜訪乳癌病人

曾女士,她年輕時就失婚獨居,原來住在工寮

以拾荒為生,台東馬偕確診她罹患癌症時,她

卻因為沒錢開刀而逃避治療。經台東馬偕外

科魏銓延醫師鼓勵,並承諾她不用擔心費用,

「儘管來開刀就是了」,隨即轉介社工聯結外

部資源解決曾女士住宿及生活問題,並協助申

請健保標靶治療,逐漸完成一年的療程。

曾女士目前租在一間二坪大的雅房中,

除了床舖外身邊一無所有,目前透過教會協助

房租並吃馬偕送的營養調理餐包。王功亮院長

將健康粽及營養品送給她,並鼓勵她勇敢抗

癌。離開前潘稀祺牧師也為曾女士祝禱,祝福

一切都平安。

而另一位吳女士則與多重障礙的女兒住

在中興路的矮房內,吳女士自 2006 年起即成

為醫院長期關懷個案,台東馬偕不但於他們

住院或門診治療時,透過醫療團隊所有成員之

熱心服務,盡力救治協助;且協助他們申請社

政福利,解決其健保、醫療及生活等費用之困

境。台東馬偕善盡社會責任,希望謹守聖經教

導:「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

們給我喝;我在異鄉時,你們收留了我。」每

年藉著粽香傳溫情活動,關懷社會中需要幫助

的同胞。◎

台東馬偕王功亮院長 ( 右 2) 贈送健康粽給曾女士。

48 馬偕院訊 2018 年 8 月第 356 期

風城集錦 Hsinchu MacKay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