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mpressed 部分8

Upload: abb

Post on 05-Jul-2018

2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8/16/2019 1.Compressed 8

    1/16

    氣,使得肺泡中的氣體受到較高的壓力,就好像擠一個軟皮球,會使皮球內部壓力增加一樣的道理。

    利用縮腹將肺泡中氣體加壓,就可以使進入血液的「溶解型氧」增加,這跟做高壓氧的道理是完全一

    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氣功是勤快者的主動(Active)高壓氧,高壓氧艙治療是懶人的被動

    (Passive)氣功」的道理。 

    2、總而言之,人一定要養成吐氣吐得夠乾淨,吸氣(納)吸得夠深的好習慣,把肺臟天生的功

    能 

    (排 CO2廢氣,吸 O2氧氣)100%發揮,使血液中溶氧量(SpO2)一直維持在 99%。才不致於缺氧。

    吐得乾淨吸得深只能說是正確的呼吸。氣功的心法在「息與加壓」,也就是把氣吸滿後停止進出氣 10

    秒鐘,在這 10秒鐘之內利用縮腹、閉嘴鼓氣或氣功笛(圖 8-1)方法使肺臟內部壓力增加,形成類似

    高壓氧時的人工高氣壓狀態,這樣一來,氧氣進入人體就不只是靠紅血球來攜帶的「攜帶型氧氣」,

    而是使更多的氧氣直接溶解在血漿中,也就是增加「溶解型氧氣」。 

    3、「氣功」的謎底就是:經由人有意識的肌肉收縮動作,把吸入肺臟的空氣加壓,把肺臟轉換成

    一 

    高壓氧艙,使更多氧氣瞬間融入血漿中,使全身細胞,尤其是對氧氣需求量最大的腦中樞神經及周邊

    自律神經的粒腺體,能得到充足的氧氣來助燃,產生更多的 ATP能量(詳閱 You Tube:神經細胞電

    力學)。以上所述並非揣測,而是可經由腦波及自律神經的瞬間提升來得到證實。 

    (詳見本書第八章:高壓氧治療經驗談) 

    五 氣功 吐納息」需與腦同步 

    「吐納息」及肺泡加壓是氣功在呼吸方面的技巧重點之一,但並非全部。腦的配合也很重要, 

    如果身體在做吐納息時,腦袋卻在想其他事情,那肯定是不行的。效果會大打折扣,腦需要配合執行

    的技巧如下: 

    1 定格技術(freeze frame technique) 

    讓腦袋影像定格,就好像把電視機畫面定在一格不動。所定格的畫面影像因人而異,可浮現藍天、白

    雲、可愛動物、所信仰的宗教聖人等。 

    2

    斬斷煩惱絲(

    Cut thru

     

    3 心無雜念(Heart locked in) 

    有些人就算不主動去想事情,也會有很多想法會自動進入腦內,這屬於強迫性思考,在 3D立 

    圖 8-1氣功笛 

  • 8/16/2019 1.Compressed 8

    2/16

    體腦波檢測的優勢腦波報告上,受測者閉目斷念什麼都不想時,他仍然有無法停止的優勢β思考波出

    現。我們稱之為「雜念波」。這可能是因為腦神經軸索之髓鞘絕緣不佳,而發生短路或是神經細胞本

    體不正常放電,這是一種器質性病變,只能由物質層次來處理,如給予 C18-3 Omega-3及 H2吸入等,

    非意志力所能控制。 

    以上 1 – 3之技巧,也同樣是禪定、冥想、觀想、靜坐等門派的共通技巧,只是表達的語言方式

    有別而已。 

    氣功做得正確與否,會不會對身體有正面幫助,端看呼吸、心跳、自律神經活性、正副交感神經

    活性、腦波是否能否同時達到同調(Coherence)、同步(Synchronize)及共振(Entrainment),。 

    做氣功期間之科學監測 

    1. 呼吸心跳呈現穩定和諧 

    心跳變的規律緩慢,如圖 8 – 2。 

    2. 自律神經檢測: 

    a. 自律神經整體活性增加由 20.33增加至 25.53,如圖 8 – 3。 

    b. 交感副交感神經活性同步增加,如圖 8 - 3: 

    圖 8 – 2:呼吸心跳和諧平衡 

  • 8/16/2019 1.Compressed 8

    3/16

     

    圖 8 - 3:做氣功前後之 HRV

    做氣功後,HRV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提升交感由 87.57增加到 134.18,副交感由 84.41增加到 151.24,

    如圖 8–3。 

    副交感活性提升程度高於交感,也就是原有的交感/副交感神經活性比,較原先的比例降低,LF

    / HF 比例,由 1.04降低至 0.89。 

    交感是主管戰鬥或逃走(fight or fight)的,副交感則是負責休息或消化(Rest or digest),副交感

    提升較多,人就會放鬆。 

    六 氣功能治什麼病 

    既然氣功可以如前所述健全人的免疫系統,那氣功不就無病不能治了嗎?事實上確實是如此,甚

    至包括癌症。將來在癌症專輯中,會再深入探討。 

    要我們這接受全盤西醫學訓練的醫師,去相信毫無根據的「怪力亂神」事物,是絕對不可能的。

    作者之所以把自己之前視為無稽之談的氣功,當成真理來崇拜,除了藉由自律神經、腦波、高壓氧、

    氫氣來達成對氣功效果的深入瞭解,想通更重要的是在臨床案例中,有無數患者成為作者的老師,向

    菩薩示現般來給作者指引。 

    不過我們雖然把氣功當成自然醫學處方,但也不是逢人就開的,因為如果不是有天時地利人和之

    便,被宣導對象也會把它當耳邊風。 

    案例三: 

    根據隨機抽樣檢查,我們發現絕大部分長期喜歡吹簫笛、口琴、聲樂歌唱家、持續練氣功、唱卡

    做氣功前 HRV 做氣功 5分鐘後 HRV

  • 8/16/2019 1.Compressed 8

    4/16

    拉 ok的族群,自律神經及腦波表現好的往往令人忌妒。 

    雖然說運動有益身心,但我們發現把運動當成專業或職業者,則因為伴隨過度運動而產生的過度

    氧化,導致氧化還原反應不平衡,反而會促進衰老,離健康之路就越來越遠了,有一個在理論上正確

    未經證實的想法,就是做劇烈運動後應該吸入水電解氫氣,把過度氧化所產生的OH-自由基還原中和

    掉,保持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對應健康有加分作用。 

    A. 氣功可以有效降低血壓 

    根據我們長期觀察,練氣功可以降低血壓不是新發現,而是古老的說法,西醫師對這種說法普遍

    不予置評。氣功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是通例,而不是偶爾出現的特例,除了少數由體內器質性病變,如

    血管畸型、腎上腺腫瘤等所引起的高血壓外,絕大部分被列為本態性(Essential Hypertension)的初

    期,都可經由全面性的非藥物療法,使血壓變成正常。 

    所謂全面性非藥物療法有三個面向,一為物質性的,包括至發炎因子之去除,腸肺腦漏之修復以

    及 H2氫氣抗發炎還原劑之補充,二為心理情緒調控,使交感神經活性不致過高,三為吐納息或氣功,

    氣功只是消除治高血壓因子的眾多有效處方之一,並非唯一方法。 

    所謂原因不明的高血壓並非真正的原因不明,有三個很明確的原因如下: 

    ①血管硬化 

    煮飯燒焦會產生鍋巴,人體因過度氧化而導致脂肪燒焦,呈現在皮膚上的變化就是褐脂質(老人

    斑)。 

    血管壁萬一也遍佈褐脂質,就會使幼年時本來柔軟有彈性的血管變硬沒有彈性,就好像放在室外

    被陽光曝曬久了,失去彈性而脆化的 PVC塑膠管一樣。 

    只要能避免過度發炎,使氧化還原反應平衡,血管壁就會變軟,心臟不必再用更大的力量來克服

    因血管硬化而導致的阻力,血壓自然就會降低。 

    在血壓回歸正常之際,老人斑也會在短時間同步變淡,時間更久一點(數年),老人斑完全消失

    的案例也很多,作者本人就有老人斑消失的親身體驗。 

    ②情緒緊張導致血管收縮

     

    現代人處於高度競爭之情形下,交感神經常過度亢奮。交感神經會啟動遍佈血管α壁的接收器,

    致使血管收縮而導致高血壓。 

    ③呼吸方法不正確

     

    P-8-7

  • 8/16/2019 1.Compressed 8

    5/16

    人如果因呼吸淺而導致溶氧不足,心臟就會代償性的加速跳動次數,以便解決組織缺氧的問題。

    如果心跳增快仍無法使週邊組織缺氧的情形改善,大腦就會下令交感神經啟動,增強心臟的收縮力,

    使血壓增高以便供給更多氧氣;人體會盡一切可能避免血液酸化,把動脈血液的 pH   值維持在

    7.35~7.45之間,這叫「代償作用」(Compensation),因為 pH低或高於這範圍,各種化學反應

    就有當機停擺之危險。當一個人的生理代償機制已到達了極限,各器官(肺、腎、心等)盡了最大力

    量、仍無法將 pH值維持在正常範圍內時,就表示可能某些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已快要不行了,這時

    才會被確定診斷為有某種疾病。 

    人如果長期吸氣太淺而導致血液中溶氧不足,交感神經長期下達指令,使心肌加強收縮力,久而

    久之,心肌就會肥厚起來,尤其是左心室肥厚。就像一個人常練啞鈴使二頭肌變發達一樣。如果周邊

    缺氧的情形未獲得改善,心肌就會一直肥厚下去,血壓也就會越來越高,到了某種程度就成為不可逆

    的器質性病變。 

    高血壓所引發的後遺症很多,較常提及的有心臟本身病變(充血性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腎病變

    (蛋白尿、血尿、尿毒)、腦病變(血管破裂、栓塞、中風)、眼病變(視網膜血管病變)等。 

    上圖:高血壓可導致血管破裂(動畫) 

    大部分心臟專科醫師的字典中都查不到「以正確呼吸來矯正高血壓」這辭彙。他們專注於:只

    要一個人的血壓高到某一標準時,就投予各種的降血壓藥物。被全世界不出十家的藥廠所把持的醫學

    研究及醫學教科書,都是如此教導準醫師治療高血壓的。醫師的老師、老師的老師,祖傳數代,數百

    年來都是這樣經驗傳承的。這也不能怪藥廠,因為若不如此,怎能賺錢? 

    現代醫療產業已經被設定成以追求藥廠醫療儀器廠商利益為最終目標的行業,而不是在維護人

    類的健康。「藥廠托辣斯」全面滲入主導疾病的研究治療,尤其是主導了醫學教科書的編撰,刻意把

    醫師訓練成賣藥(美其名為開處方)的業務員。這些都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只是沒有人能將之扭轉改

  • 8/16/2019 1.Compressed 8

    6/16

    變而已。這種「積非成是」的狀態,可說是人類醫療史的共同惡業。 

    人的血壓之所以會變高,是因為在生理代償上有變高的必要,如果我們不去把引起心臟被逼得不

    得不增加壓力的因子解除,反而一昧使用藥物去降壓,會使到重要的器官,如腦、腎、眼視網膜的氧

    氣供應更加不足而引發嚴重病變。 

    由於高血壓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結果,因此藥物中少不了降交感神經活性的藥物來強制壓抑自律

    神經活性,往往帶來更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後果。也就是產生更多醫源性(iatrogenic)疾病。 

    讀者萬不幸讀了這一章文字,動搖了您原本極度信任醫師的信心,千萬別以為您跟醫師交情很

    好,要跟他交心,傻呼呼跟醫師分享高血壓不必吃藥就會好的心得,這等於挑戰了醫師的權威,因為

    高壓高了就要被降低,這才是現行醫療界的共識。挑戰醫師權威是會破壞醫病關係的。 

    對於氣功能降低心跳、降低血壓的說法,您不必懷疑,也不必去尋找什麼學術文獻(Reference)

    來佐證,你可以自我做測試,先買一個血中溶氧檢測儀(5000元左右)及電子血壓計: 

    a、故意做很淺的呼吸一個小時,你會發現心跳很快就上升到 90/分鐘。 

    b、正確的吐吶息五分鐘後(只要是心臟正常者),大多數人的心跳都降低至少 10下,甚至可降低到

    70/分鐘以下,血壓也隨之降低。 

    「中道自然醫學」盡力尋求各種不依賴藥物的治病方法,發現只要用單純的吐吶息正確呼吸方法,

    就可以降低心跳血壓,若再加上前述的氣功技巧,那作用就更明顯了。只要肯用心,高血壓患者脫離

    藥物是完全可行的,絕非天方夜譚。 

  • 8/16/2019 1.Compressed 8

    7/16

    中道醫學之範圍內涵圖解中西醫的交匯融合點在陰陽與自律神經 

  • 8/16/2019 1.Compressed 8

    8/16

     

  • 8/16/2019 1.Compressed 8

    9/16

    附錄一 十二對腦神經介紹

     

    腦神經(Cranial nerves)

    屬於周圍神經系統,區別於

    由脊髓發出的脊神經,它們

    是直接由腦發出。在人一共

    有  12 對腦神經,其中有 

    10 對分布於頭面部。只有

    第  I 和第 II  對腦神經是從

    大腦發出,其餘都是從腦幹

    發出。 

    腦神經 

    腦神經在人腦和腦幹的底部視圖 

    資料來源:healthybrainnow.com

    功能 

    腦神經有著重要的功能:視覺、嗅覺、聽覺、味覺均由腦神經傳遞,人類豐富的面部表情也由腦神經

    控制。腦神經中的迷走神經參與自主神經系統的構成。 

    編號  名稱  性質  功能 

    I嗅神經 

    Olfactory感覺性  傳遞嗅覺信息。 

    II視神經 

    Optic感覺性  向大腦傳遞視覺信息。 

    III

    動眼神經 

    Oculomotor 運動性 

    支配上眼瞼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上直肌,內直肌,

    下直肌和下斜肌,來協同完成眼球的運動;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體的收縮。 

    IV滑車神經 

    Trochlear運動性 

    支配上斜肌(Superior oblique muscle),來控制眼球的水平或者匯

    聚運動。 

    嗅神經 

    視神經 

    三叉神經 

    顏面神經 

    舌咽神經 

    迷走神經 

    副神經 

    動眼神經 

    滑車神經 

    外展神經 

    位聽神經 

    舌下神經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5%9B%B4%E7%A5%9E%E7%BB%8F%E7%B3%BB%E7%BB%9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8A%E9%AB%93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4%8A%E7%A5%9E%E7%BB%8F&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9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91%E5%B9%B2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7%85%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7%85%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6%96%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6%96%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A8%E7%9C%BC%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A8%E7%9C%BC%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7%9C%BC%E7%9D%91%E6%8F%90%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Levator_palpebrae_superioris%EF%BC%89&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Levator_palpebrae_superioris%EF%BC%89&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7%9B%B4%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6%85%E7%9B%B4%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B%E7%9B%B4%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B%E6%96%9C%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E%B3%E5%AD%94%E6%8B%AC%E7%BA%A6%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D%AB%E7%8A%B6%E4%BD%93&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D%AB%E7%8A%B6%E4%BD%93&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B%91%E8%BD%A6%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B%91%E8%BD%A6%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B%91%E8%BD%A6%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D%AB%E7%8A%B6%E4%BD%93&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D%AB%E7%8A%B6%E4%BD%93&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E%B3%E5%AD%94%E6%8B%AC%E7%BA%A6%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B%E6%96%9C%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B%E7%9B%B4%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6%85%E7%9B%B4%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7%9B%B4%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Levator_palpebrae_superioris%EF%BC%89&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7%9C%BC%E7%9D%91%E6%8F%90%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A8%E7%9C%BC%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6%96%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7%85%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Brain_human_normal_inferior_view_with_labels_en-2.svg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91%E5%B9%B2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9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4%8A%E7%A5%9E%E7%BB%8F&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8A%E9%AB%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5%9B%B4%E7%A5%9E%E7%BB%8F%E7%B3%BB%E7%BB%9F

  • 8/16/2019 1.Compressed 8

    10/16

    V三叉神經 

    Trigeminal混合性  接受面部的感覺輸入;支配咀嚼肌的收縮。 

    VI外展神經 

     Abducens運動性  支配外直肌。 

    VII顏面神經 

    Facial混合性 

    接收舌肌前三分之二部位的感覺輸入;支配面部表情肌、二腹肌、

    鐙骨肌;支配唾液腺和淚腺的分泌。 

    VIII

    位聽神經 

    Vestibuloco

    chlear

    感覺性 接受聲音、旋轉、重力(對保持平衡和運動非常重要)的感覺輸入。

    前庭分支和耳蝸分支主要傳遞聽覺。 

    IX

    舌咽神經 

    Glossophar 

    yngeal

    混合性 接受舌部後三分之一的感覺輸入;部分感覺經齶扁桃體傳遞到腦;

    支配腮腺的分泌;支配莖突的運動。 

    X

    迷走神經 

    Vagus混合性 

    接受來自會咽的特殊味覺輸入;支配喉部肌肉和咽肌(有舌咽神經

    支配的莖突除外);提供了幾乎所有的胸、腹部和內臟的副交感神

    經纖維。主要功能:控制發聲肌肉、軟齶和共振。損害症狀:吞咽困難,齶咽閉合不全。 

    XI副神經 

     Accessory運動性 

    支配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與迷走神經(CN X)功能有部分重疊。

    損害症狀:不能聳肩,頭部運動變弱。 

    XII舌下神經 

    Hypoglossal運動性 

    支配舌部肌肉的運動(由迷走神經支配的舌齶肌除外);對吞咽和

    語音清晰度非常重要。 

    成分

     

    腦神經劃分為 7種纖維成分: 

    1. 一般軀體感覺纖維(GSA):分布於皮膚、肌、肌腱和眶內、口、鼻大部分粘膜 

    2. 特殊軀體感覺纖維(SSA):分布於外胚層衍化來的特殊感覺器官(視器、前庭器官) 

    3. 一般內臟感覺纖維(GVA):分布於頭、頸、胸、腹的臟器 

    4. 特殊內臟感覺纖維(SVA):分布於味蕾和嗅器 

    5. 一般軀體運動纖維(GSE):分布於中胚層衍化來的眼球外肌、舌肌等橫紋肌 

    6. 一般內臟運動纖維(GVE):分布於平滑肌、心肌和腺體 

    7. 特殊內臟運動纖維(SVE):分布於咀嚼肌、表情肌和咽喉肌等 

    助記法 

    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旋,七面八聽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經全。 

    或者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旋,七顏八聽九舌咽,十迷走,十一副,十二舌下神經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F%89%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F%89%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2%80%E5%9A%BC%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96%E5%B1%95%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96%E5%B1%95%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96%E7%9B%B4%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1%8F%E9%9D%A2%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1%8F%E9%9D%A2%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C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D%A2%E9%83%A8%E8%A1%A8%E6%83%85%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8C%E8%85%B9%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5%AB%E9%AA%A8%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BE%E6%B6%B2%E8%85%BA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A%E8%85%BA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8D%E5%90%AC%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8D%E5%90%AC%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8D%E5%BA%AD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B3%E8%9C%97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AC%E8%A7%89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C%E5%92%BD%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C%E5%92%BD%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5%AD%E6%89%81%E6%A1%83%E4%BD%93&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5%AE%E8%85%BA&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C%8E%E7%AA%81&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B7%E8%B5%B0%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B7%E8%B5%B0%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C%9A%E5%92%BD&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6%89%E9%83%A8%E8%82%8C%E8%82%89&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2%BD%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AF%E4%BA%A4%E6%84%9F%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AF%E4%BA%A4%E6%84%9F%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91%E5%A3%B0%E8%82%8C%E8%82%89&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D%AF%E8%85%AD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91%E5%A3%B0%E6%9C%BA%E7%90%86&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9E%E5%92%BD%E5%9B%B0%E9%9A%BE&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9E%E5%92%BD%E5%9B%B0%E9%9A%BE&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5%AD%E5%92%BD%E9%97%AD%E5%90%88%E4%B8%8D%E5%85%A8&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AF%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AF%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3%B8%E9%94%81%E4%B9%B3%E7%AA%81%E8%82%8C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9C%E6%96%B9%E8%82%8C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C%E4%B8%8B%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C%E4%B8%8B%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8%8C%E8%85%AD%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9E%E5%92%BD&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9E%E5%92%BD&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8%8C%E8%85%AD%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C%E4%B8%8B%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9C%E6%96%B9%E8%82%8C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3%B8%E9%94%81%E4%B9%B3%E7%AA%81%E8%82%8C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AF%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5%AD%E5%92%BD%E9%97%AD%E5%90%88%E4%B8%8D%E5%85%A8&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9E%E5%92%BD%E5%9B%B0%E9%9A%BE&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9E%E5%92%BD%E5%9B%B0%E9%9A%BE&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91%E5%A3%B0%E6%9C%BA%E7%90%86&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D%AF%E8%85%AD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91%E5%A3%B0%E8%82%8C%E8%82%89&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AF%E4%BA%A4%E6%84%9F%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AF%E4%BA%A4%E6%84%9F%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2%BD%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6%89%E9%83%A8%E8%82%8C%E8%82%89&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C%9A%E5%92%BD&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B7%E8%B5%B0%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C%8E%E7%AA%81&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5%AE%E8%85%BA&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5%AD%E6%89%81%E6%A1%83%E4%BD%93&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C%E5%92%BD%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AC%E8%A7%89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B3%E8%9C%97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8D%E5%BA%AD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8D%E5%90%AC%E7%A5%9E%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A%E8%85%BA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BE%E6%B6%B2%E8%85%BA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5%AB%E9%AA%A8%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8C%E8%85%B9%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D%A2%E9%83%A8%E8%A1%A8%E6%83%85%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C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1%8F%E9%9D%A2%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96%E7%9B%B4%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96%E5%B1%95%E7%A5%9E%E7%B6%93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2%80%E5%9A%BC%E8%82%8C&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F%89%E7%A5%9E%E7%BB%8F

  • 8/16/2019 1.Compressed 8

    11/16

    附錄二 交感副交感神經對器官的作用

     

    一 神經系統的分類 

    人體全身都是受到腦的管控,腦透過所發出的神經系統管控全身每一個器官,每一種組織系統,

    甚至每一個細胞。 

    我們把神經分為中樞神經與週邊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指的腦及脊髓的神經組織;週邊神經分

    為體神經(佔 10%)及自律神經(佔 90%)系統。體神經又分為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 

    體神經的神經元細胞是位於脊髓內,分布到四肢、軀幹及全身各處。自律神經又分為交感及副交

    感神經。自律神經大部分主要神經元都是位於腦幹,由此發出的十二對腦神經,也就是自律神經,交

    感神經雖是源自腦幹,但卻是由脊髓推分出成為週邊神經;副交感神經則是由腦幹直接分出,成為周

    邊神經,沒有經過脊髓。 

  • 8/16/2019 1.Compressed 8

    12/16

    二 自律神經的基本特性 

    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纖維會分泌兩種之一的突觸傳導物質 Ach或 NE。這些會分泌 Ach的神經

    纖維被稱為促膽鹼性(cholinergic)。而那些會分泌 NE   的神經纖維被稱為腎上腺激導性

    (adrenergic)。所有神經節前的神經元均是促膽鹼性(cholinergic)包括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系統。

    當乙醯膽鹼( Ach)或乙醯膽鹼類似物被加在神經節上,它會興奮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節後之神經元。

    幾乎是所有副交感神經系統之神經節後之神經元均是促膽鹼性。 

    相反的,大多數交感神經系統神經節後之神經元都是腎上腺激導性(adrenergic)。只有分配到

    汗腺毛髮之豎毛肌及少數血管是屬於促膽鹼性。總之,全部或實際上全部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之神經末

    端均呈分泌乙醯膽鹼( Ach)。這些荷爾蒙依序地作用在不同器官上,造成個別的交感或副交感效應。

    所以乙醯膽鹼( Ach)被稱之為副交感神經傳導物質;正腎上腺(NE)被稱之為交感神經傳導物質。

     

    1. 乙醯膽鹼感受器( Acetylchol ine receptors) 

    乙醯膽鹼會活化的主要是兩種感受器,俗稱蕈菌鹼性接受器(muscarinic)以及菸鹼性接受器

    (nicotinic)。Muscarine是一種毒蕈分泌的毒,它只會活化蕈菌鹼性接受器,而不會活化菸鹼性接受

    器,同樣地 Nicotine只會活化菸鹼性接受器,而不會活化蕈菌鹼性接受器。 

    蕈菌鹼性接受器(muscarinic receptors)全部都只發現在作用器細胞(Effector cells)上,這些

    作用器細胞都是被神經節後促膽鹼性神經元(cholinergin neurons)所刺激,不管是副交感神經或者

    是交感神經。 

    菸鹼性接受器(Nicotinic receptors)是發現在自律神經節上,位居於神經節前及神經節後神經

    元交界的突觸部位(synapse)。而菸鹼性接受器還存在於許多非自律神經的神經終端,例如骨骼肌

    的神經肌肉接合處。了解以上這兩種接合器是很重要的,尤其某些特定藥物是會刺激或阻斷兩者之一

    的感受器。 

    2. 腎上腺素激導性感受器( Adrenergic receptors) 

    腎上腺素激導性感受器分為 α、β感受器,α感受器又分為 α1、α2兩種,而 β感受器也分為 β1、

    β2、β3三種。腎上腺素(Epinephrine)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均是腎上腺髓質分泌,而

    且對於 α、β感受器之效應稍有不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主要是以刺激 α感受器為主,

    而對於 β感受器只有少許刺激的作用。腎上腺素(Epinephrine)則是刺激 α、β兩感受體。甲狀腺素

  • 8/16/2019 1.Compressed 8

    13/16

    本身對於心臟的生理效應,很類似 β-腎上腺激導素(β-adrenergic)的刺激效應。 

    三 自律神經對器官的作用 

     Autonomic Effects on Various Organs of the Body自律神經對身體器官的影響 

    Organ器官  Effect of Sympathetic Stimulation

    交感神經刺激之效果 

    Effect of Parasympathetic Stimulation

    副交感神經刺激之效果 

    Eye眼睛 

    Pupil瞳孔 

    Ciliary muscle睫狀肌 

    Dilated擴張 

    Slight relaxation(far vision) 

    稍微放鬆(遠視力) 

    Constricted收縮 

    Constricted(near vision) 

    收縮(近視力) 

    Glands 腺體 

    Nasal鼻 

    Lacrimal淚 

    Parotid腮 

    Submandibular 頷下 

    Gastric胃 

    Pancreatic胰 

    Vasoconstriction and slight Secretion

    血管收縮及稍微分泌 

    Stimulastion of copious

    seretion(containing many

    enzymes for enzyme-secreting

    glands) 

    刺激產生大量分泌物(會分泌酶的腺體 

    產生大量酶) 

    Sweat glands汗腺  Copious sweating(cholinergic)大量流汗  Sweating on plms of hands手掌流汗 

     Apocrine glands頂漿腺  Thick, odoriferous secretion

    濃稠有味道分泌物 

    None無 

    Blood vessels血管  Most often constricted

    通常收縮 

    Most often little or no effect

    通常很少或無影響 

    Heart心臟 

    Muscle肌肉 

    Coronaries

    1.Increased rate增加速率 

    2.Increased force of contraction增加收縮力 

    3.Dilated(β2):擴張 

    4.constricted(α)收縮 

    1.Slowed rate減低速度 

    2.Decreased force of contraction

    (especially of atria) 

    減低收縮力(尤其是心房) 

    Dilated擴張 

    Lungs肺臟 

    Bronchi氣管 

    Blood vessels血管 

    Dilated擴張 

    Mildly constricted稍微收縮 

    Constrict收縮 

    Dilated擴張 

  • 8/16/2019 1.Compressed 8

    14/16

    Gut 腸道 

    Lumen腸腔 

    Sphincter 括約肌 

    Decreased peristalsis and tone

    減低蠕動及張力 

    Increased tone(most tines) 

    增加張力(大部分時間) 

    Increased peristalsis and tone

    增加蠕動及張力 

    Relaxed(most tines) 

    放鬆(大部分時間) 

    Liver 肝臟  Glucose released葡萄糖釋出  Slight glycogen synthesis

    稍微肝醣合成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s

    膽囊及膽管 

    Relaxed放鬆  Contracted收縮 

    Kidney腎臟  Decreased output and rennin

    輸出量及腎素分泌降低 

    None無 

    Bladder 膀胱 

    Detrusor 逼尿肌 

    Trigone三角肌 

    Relaxed(slight)放鬆(稍微) 

    Contracted收縮 

    Contracted收縮 

    Relaxed放鬆 

    Penis陰莖  Ejaculation射精  Erection勃起 

    Systemic

    rterisles

    全身小動脈 

     Abdominal viscera

    腹部臟器 

    Muscle肌肉 

    Contracted收縮 

    1. Contracted(adrenergic α)收縮(α) 

    2. Dilated(adrenergic β) 擴張(β2) 

    3. Dilated(adrenergic)擴張(膽鹼) 

    None無 

    None無 

    Skin皮膚  Contracted收縮  None無 

    Blood血液 

    Coagulation凝固 

    Glucose葡萄糖 

    Lipids脂肪 

    Increased增加 

    Increased增加 

    Increased增加 

    None無 

    None無 

    None無 

    Basal metabolism Increased up to 增加 100% None無 

  • 8/16/2019 1.Compressed 8

    15/16

    基礎代謝 

     Adrenal   medullary

    secretion

    腎上腺髓質分泌 

    Increased增加  None無 

    Mental activity精神活動  Increased增加  None無 

    Piloerector muscles 豎毛肌  Contracted收縮  None無 

    Skeletal muscle骨骼肌  1. Increased glycogenolysis

    增加葡萄糖分解 

    2. Increased strength增加力量 

    None無 

    Fat cells脂肪細胞  Lipolysis脂肪分解  None無 

    α及 β接受器的功能( Adrenergic Receptors and Function) Autonomic Receptors and Funct ion

     Alpha Receptor Beta Receptor

    Vasoconstriction 血管收縮  Vasodilation(β2)血管擴張 

    Iris dilation虹膜擴張  Cardioacceleration(β1)心臟加速 

    Intestinal relaxation腸放鬆 

    Intestinal myocardial strength(β1) 

    增加心肌收縮力 

    Intestinal sphincter contraction腸括約肌收縮  Intestinal relaxation(β2)腸放鬆 

    Pilomotor contraction毛發運動收縮  Uterus relaxation(β2)子宮放鬆 

    Bladder sphincter contraction

    膀胱括約肌收縮 Bronchodilation(β2)氣管擴張 

    Calorigenesis(β2)卡洛里(熱量) 

    生成(指 ATP生成) 

    Glycogenolysis(β2)肝醣分解 

    Lipolysis(β1)脂肪分解 

    Bladder wall relaxation(β2)膀胱壁放鬆 

    Thermogenesis(β3)生熱 

    (指非 ATP生成的熱源消耗,脂肪分解等) 

  • 8/16/2019 1.Compressed 8

    16/16

    精神神經疾病不藥而癒 明日主流:西醫中醫化的「中道醫學」 

    作  者/ 王群光 

    發 行 人/ 王群光 

    出  版/ 台灣婦幼共生幸福促進交流協會 

    地  址/  100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 148號 9樓 

    電  話/(02)2321-3591

    傳  真/(02)2321-3531

    E - m a i l/  [email protected]

    發  行/ 台灣婦幼共生幸福促進交流協會 

    協會會址/  252新北市三芝區後厝里土地公坑 62 - 5號 

    (太陽村瑪納方舟農莊  Manna Ark Garden) 

    電  話/(02)2367-6760

    傳  真/(02)2366-0478

    LINE手機/  0963-873-111

    E - m a i l/  [email protected] 

    台北辦事處/  106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271號 12樓之 3

    (台電大樓對面,捷運台電大樓站 2號出口) 

    銀行匯款/ 戶名:台灣婦幼共生幸福促進交流協會 

    銀行:元大銀行公館分行  銀行代號:806

    帳號:21272000017471

    郵局劃撥/ 戶名:台灣婦幼共生幸福促進交流協會  陳培綸 

    劃撥帳號:50324326

    本書銷售金額之

    10%作為太陽村弱勢庇護農場公益之用

     

    封面設計/ 黃冠雄 

    美編校對/ 劉又華、陳樹城、王文龍、潘裕仁 

    初版一刷/  2015年 2月 27日 

    定  價/  350元 

    有著作權,翻印必究(缺文或破損請寄回更換) 

    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