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32
01 CHAPTER 一、 新時代美學的特色 跨越地理界限 融合不同的異族文化 超越時空性別,兼具復古與創新 美學定義 二、 審美經驗 從「唯心論」出發 從「唯物論」出發 三、 探討「真」與美學的意義 四、 探討「善」與美學的意義 五、 美感形式-古典與浪漫 六、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美學上的比較 AESTHETICS CONTEMPORARY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Jul-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經驗

美感

01CHAPTER

一、 新時代美學的特色

‧ 跨越地理界限

‧ 融合不同的異族文化

‧ 超越時空性別,兼具復古與創新

‧ 美學定義

二、 審美經驗

‧ 從「唯心論」出發

‧ 從「唯物論」出發

三、 探討「真」與美學的意義

四、 探討「善」與美學的意義

五、 美感形式-古典與浪漫

六、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美學上的比較

摘 要

AESTHETICS

CO

NTE

MP

OR

AR

Y

Page 2: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

新時代美學的特色

21世紀進入一個充滿物質文明的時代,人類在近代經過許多的變革而思想加速進步,在歷經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到現在資

訊交通發達,成為地球村的型態。於是,在社會上、經濟上、藝

術上全面形成新結構美學。這種新時代的美學,不僅跨越地理上

的界限,融合了多種異族文化的區隔,更超越了時空,消弭了復

古與創新的差異,也在兩性的對立中,將美感呈現出中性的均衡

現象。這樣多元融合的現代美學,包羅萬象,日新月異,提供人

們審美的眼光角度有寬廣的視野,與多采多姿的心靈感受。

論及美學思想並不是死板的理論,而是有關心理、感情、品

味的觀點。美的外在表現是藝術,而欣賞美的標準,隨著時代、

民族、信仰、道德、技術而發展。自遠古以來,人們便將美融入

生活的藝術當中,更表現在文學詩辭、化妝造型、服飾、建築、

育樂—在現實與夢想之中。由於人們天生愛美的習性,美的歷史

在東西方皆有精彩的展演,從復古與創新中各有不同的風格樣

貌,也在人類文明史裡扮演迷人且充滿感性與希望的一環。人們

將這環繞在有關美的主題及其活動表現,總稱為美學。

美學的研究與表現與一般科學性質定義的知識並不相同,似

乎不能以統一的標準概括定論,尤其審美眼光更是經常因人而

異,而品味美所評論的價值觀也多有不同。於是,在人類的審美

經驗裡,隨時代、地理、環境等客觀條件而對美有迥異的看法,

隨民族、性格、年齡等主觀因素而互有差異。該如何欣賞美、定

位美的準則,以恰到好處,切合美的本質,正是美學在哲學領域

所探討的重要課題。

哲學所探討的包括所有人類思想的問題,分成了四大領域:

「真」、「善」、「美」、「聖」。其中,「真」—真理真實。

指可以實證的科學與一切事理;「善」—倫理。使社會秩序合宜

的準則;「美」—美的範疇;「聖」—宗教神學、信仰等。而論

「美」的觀點,會隨著科學、倫理、信仰等影響,在歷史上產生

許多思潮的變革,當中的矛盾在歷經古往今來的循環轉變,使現

代美在復古與創新中注入新活力,為現代美學開創自由而寬廣的

序幕。

Page 3: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美感經驗 ‧Chapter 01 3

審美經驗

美學思維首先談到審美經驗,是否認識或體悟美的感受。美

的體驗是在欣賞美的歷程中,對於產生心理愉悅、歡喜經驗的真

實感。這些美感經驗的認知,形成美學在哲學思維的兩大論點,

即是「唯心論」與「唯物論」。簡而言之,「唯心論」導向較主

觀且感性的審美意識,包括內在心理、情感、直覺和本能反應等

心理表現。「唯物論」,則偏向理性或追求可靠標準的美的條

件,屬於較客觀的美,可以從哲學的、歷史的、內容形式等歸納

出不同層次美的象徵。

在欣賞美的歷程經驗裡,很多是「唯心」的感悟。發自心靈

對美的共鳴,是意念的領悟,有時不必依賴語言文字的傳遞,美

的本質能使有相同感性特質的人引起對美的感動。例如,中國

佛教便是主張美是我心自在的主人,美感是由內在情感的自發,

並非是由外界灌輸給予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拈花微笑」,說

明美是心與心的感受共鳴,在於心傳的真諦。故事說到有一次釋

迦牟尼在戶外講述有關生命真義的道理之時,若有所思地停頓下

來,拾起一朵落花,接著將花傳給弟子們,弟子們皆疑惑地望著

老師,當花朵傳到一位名為迦葉的弟子手中,他將花朵拈在手中

欣賞,然後向著釋迦牟尼露出了微笑,釋迦牟尼也回應以微笑,

表示迦葉也感悟到了這份美的喜悅。

儘管是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花,感受到美的程度(例圖1-1),在每個人心理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因為審美的價值觀所獲得的

滿足感可以是恰到好處,也有好還更好的完美,是永無止盡的境

界。欣賞與品美是一種心靈上的包容,去讚美自然造化的神奇,

儘管從生澀、甜美、成熟到老去,生命的歷程有如花朵的出生到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喜樂的感受品味生命,美正是感官上的知足引發心理的喜悅。有

些人在看待事物的道理時,總是最先在意那百分之一的瑕疵,而

把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好給忽略了。審美在人的文化與生活中獨具

「唯心」的感性意義,審美體驗恰如品味人生的一種修行,也因

此美的範疇可以更加寬廣而無遠弗屆。

Page 4: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4

█例圖1-1

宋,馬麟,《暗香疏影》,絹本冊頁,縱24.9㎝橫24.6㎝。圖繪梅花一枝,幾片竹葉,伸於水面之上,水中有倒影。中國畫家對水和香氣代表「虛實相合,氣韻生動」主張

中的虛景,空白的水,隱約的倒影,又加上一塊石頭,意境就生動有趣了。

Page 5: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美感經驗 ‧Chapter 01 5

探討「真」與美學的意義

「唯心論」在美學上的意義是經驗導向的註1,較屬於感性的

美感經驗。首先,談到哲學性的美感眼光,對於「真實」和「永

恆」的意義有關,以區別表象的世界。何謂「真實」的意義-有

一個存在主義註2哲學著名的論點「農鞋」註3,闡述「美」與「真

實」在人們心理所依戀的情感。通常人們會將物的存在,可以

觸摸得到的物認作是真實,然而美與真實理應包含存在真理的顯

現。例如,一雙新的農鞋放在櫥窗裡,展示的農鞋是物,所代表

的美尚未有真實的顯現,當農鞋被某位農人買回家,穿上它在田

地上辛勤工作,當泥土和汗水黏附在農鞋上,這樣器具的存在才

真正顯露出真實的美。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民俗古物的展覽,

有童玩、農具、古代前朝文物等展覽。(例圖1-2)對於從來沒有

接觸過這些古童玩、農具、文物的人,這些東西只是物,所看到

的真實感是很淺薄的。但是對於曾經使用過這些器具或有相同經

驗的人,器具便不只是物,是充滿勞作、焦慮、辛酸和喜悅的生

活和命運。這些文物或許不再光鮮亮麗,卻顯現出存在的真實,

而美自然就在裡面了。

█例圖1-2

農具展照片,作者攝。

牛車和犁,2006。即使農耕技術進步,器械取代獸力,

牛車在台灣早期農業環境情感中,仍

表示許多人在田壟上勞作所滴落的汗

水,和收成的喜悅,器具保存著與農

人的歸屬關係,得以存在真實的美。

Page 6: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6

藝術和審美經常探討到物的「再現」所引發真實感的問題,

透過文字、影音、圖片等來「再現」那些依視覺或觸覺感知到

的物,是否在欣賞者的意識裡具有同等真實的意義,或者獲得

更深層的審美省思。註4例如,西方藝術家柯史士(Joseph Kosuth

1945-)的作品《一和三把椅子》。表現一個真實的椅子、一個影

像照片的椅子和一篇文字詮釋的椅子(例圖1-3)。三者所構成審

美經驗裡所謂「真實」涵義的省思。文字或影像「再現」的物,

傾向精神性的真實,而這精神性的美感甚至超越物質的美感,多

了一份美的永恆性。

「永恆」,用科學的解釋代表很長的時間,永恆對美感經驗

而言,有時代表在很短的時間,甚至一瞬間所獲得,卻深刻難忘

的經驗。這樣的觀點,在美學範疇裡是很「唯心」的,因為人類

的感性與真情,使得「真實」和「永恆」便不只是表面上的意思

而已。自古以來畫家喜歡描繪母子親情的形象(例圖1-4),那是

所有人心中永恆的孺慕之情,畫面上的美並不特別重視在容貌的

美麗,而在於慈愛永恆的光輝,在東方宗教信仰裡的菩薩像,也

具有如母親般美的形象,引發人懷念與依賴的情感。

█例圖 1-3

柯史士(Joseph Kosuth),《一和三把椅子》,1965,木製椅、影像、文章。

作者以三種不同的樣貌呈現

「椅子」,說明物的存在是意

識的存在,同樣能引起認知上

的美感,文學描述的椅子和影

像的椅子,在精神上也能和木

製的椅子同樣有真實感,而美

就存在於作品中自然顯現的真

相。

Page 7: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美感經驗 ‧Chapter 01 7

美的體悟能在人們的心理產生真實的情感,有很大的部分是

「唯心」的體驗,與單純對於物的認知有所差異—便是生命力,

美的存在是具有生命力的。例如,一群在池塘戲水的鴨子,有

動有靜,在自然情境中產生美的感觸,是一種真實的生命力。另

外,一群鴨子的標本,雖具有動物的形象肉體,卻是缺乏生命力

的美,缺乏生命力,成為物的性質。若是一群機器鴨子,會動會

發出聲音,能重複運動,也能產生美的「再現」,卻也是缺乏真

實的美。以上三種鴨子是一或三種真實的樣貌,各具有不同美的

意義。(例圖1-5)

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萬物滋長,有著強韌的生命力,自有存在

恆常規律的道理,具永恆真實的美。人們也經常在自然山水中領

悟到生命的繁華與更替,寄情予無窮的思想與情感的意境。怡

情寄詩於自然情境所產生美的經驗。中國很早便有《詩經》讚詠

█例圖1-4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授乳的聖母》,油畫,愛爾米塔齊美術館藏。

西方文藝復興強調人本精神,母子親情的

慈愛形象是全世界人們永恆孺慕的美。

Page 8: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8

美,兼具美與雅的特質。《詩經》序言:「情動於中,則形於

言。」情感領悟到美,再現於詩、文、畫、音樂,來表達情感的

喜悅與憂傷。《詩經》呈現內斂的美,以雅的形式,寓意以自然

之美當中。例如,《詩經》中〈蒹葭〉便是以秋景蘆葦蕭瑟的情

境,婉轉詠嘆對感情的牽掛與憂傷: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迴從之,

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

伊人,在水之湄。溯迴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坻。蒹葭釆釆,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迴從之,道

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註5

█例圖 1-5

元,陳琳,《溪鳧圖》軸,紙本,縱35.7cm橫47.5cm。軸幅上畫一野鴨,立於池塘岸邊警覺靈敏的模樣,岸邊花草寫實入畫,在自然情境中產生美的感觸,

是一種再現「真實」存在的體悟。

Page 9: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美感經驗 ‧Chapter 01 9

當中詩句的排序整齊、押韻規則,平穩而對稱,藉景寫情表

達豐富卻含蓄的情感,變成「雅」的特質,引起深層美的品味。

探討「善」與美學的意義

美的特質除了風雅,還經常意涵「善」的特質。哲學探討

「善」的觀念,以容納社會中「道、德、仁」的倫理,使美常在

人心,表達人類友愛的精神。無論是在西方基督教信仰的社會,

或是東方儒家孔孟為思想中心的傳統,皆將美的標準建立在以

「善」為根本的觀念,以維護社會的安定與和諧。這是對於美的

存在有一種普遍性的追求,以道德倫理為準則的美,就好像一條

能承載百川的大河,能容納各種形式的美,終能導向以善為本質

的精神,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在傳統古典的觀念裡,美的創造與表現皆和民族或社會的生

活息息相關,對於只重視技巧與形式內容獨特性的作品,或者說

只關心美的藝術,而不關心「善」的作品,會經常惹來負面的

評論,例如怪異、孤僻、妖媚、不倫等議論而受到排斥。中國儒

家的老師孔子有一次聽聞武王的音樂,評論是盡美卻未盡善的作

品,但聽到了堯舜時代的「韶樂」,詳和的雅樂,才表示乃是盡

美又盡善的藝術。人們創作作品來表達美的思想與情操,抱持著

嚴謹的心態,一方面表達最平凡的生活卻不平凡的美,一方面又

維護著人們普遍對生活樂觀堅強的意志與人生觀—善的本質。詩

人李紳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

飧,粒粒皆辛苦。」,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鵲樓〉:「白日依山

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例圖1-6)

以上這兩首詩都表達憑藉寫景的美,一種融入生活中平凡普

遍的美,又意涵了對未來幸福的希望,兼備美與善的本質,表達

人們對社會倫理普遍的期待。

Page 10: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10

█例圖 1-6

宋,李嵩,《月夜看潮圖》紈扇,絹本縱23.5cm橫22cm。每逢潮水鼎盛時節,江上大潮湧捲而來,空中一輪明月,紈扇上人物駐足樓閣,「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的寫照。

Page 11: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美感經驗 ‧Chapter 01 11

美感形式-古典與浪漫

在傳統的審美意識裡,希求在「善」的導引尋找美感的表

現。因此,情感的表達在作品裡總會比較含蓄謙和的形態,彬彬

有禮的美,一種工整、對稱、平穩、和諧的美,象徵內斂節制的

規範,是古典形式的美。古典的美有較嚴謹的秩序,理性與穩

定。就好像許多經典的文學、戲劇、音樂、藝術,蘊含對永恆之

美的追求,在平穩且善的規律中,呈現豐富的美感與內容,在看

似平凡的平靜裡,卻有令人反覆回味的雋永之美。

█例圖1-7

《漢簡牘》,隸書。

隸書字形端正、扁而寬,每個字的縱橫筆劃都要均等,

一字當中用筆有粗細之分,最後一筆則落在「波磔」放

筆出鋒,有如波浪般彎曲且中肯強勁的格局。

█例圖1-8

《宣示表》,鍾繇,楷書。

楷書為現行正體字,字形方正、架構均衡。楷書的

特徵,是將隸書的波磔形式改變,使收筆不向上挑

起,為正式文件字形。

Page 12: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12

與古典相異而趣的是浪漫形式的美註6。浪漫的美有較多的感

性與激情,有起伏落差較大的情感,在沮喪與激昂之間,看到誇

張與澎湃的美感,詠嘆強烈而豐富,綿延不斷的情感。以中國的

書法文字之美為例,充滿線條的變化,所謂人如其字,字裡行間

顯露出書法家的真性情,有的如楷書、隸書,工整對稱,形式端

正;也有飛揚瀟灑,形式不羈,例如行書、草書。尤其楷書、隸

書結構嚴謹,筆道強勁,平和流暢的古典美,與行書、草書線條

的奇特多變有不同的趣味(例圖1-7、1-8、1-9、1-10),後者多伴隨書法家舒暢的情調或酒酣時候興起之作,平添許多浪漫感

性的美感,線條筆韻能展現獨特風格。古典與浪漫是常見於藝術

表現的兩個美的形式導向,同樣的,寫實與抽象;理性與感性;

唯物或唯心,內容和形式,都承繼古典傳統美學的一體兩面,是

將美學研究的重心偏向審美的經驗與心理,圍繞在對於「真」、

「善」、「美」的哲思中。

█例圖1-9

《快雪時晴帖》,東晉,王羲之,行書。

行書字形在運筆和造形上有流暢自然、有如

緩步行走般優雅閒逸,不急不徐的自然形

態,表現書法家的怡然個性。

█例圖1-10

《遠宦帖》,王獻之,草書。

草書筆法奔放流暢,字字連綿優美自由,後世認為王羲

之代表「古質」,他的兒子王獻之代表「今妍」,字裡

行間流露文人清新氣質。

Page 13: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美感經驗 ‧Chapter 01 13

美在人們心理經常是很「唯心」的,美的體悟在於心與心的

傳遞。然而,西方在近代科學發達之際,也發展了較客觀理性的

造形美學,排除審美過程裡對「物」的依賴,即否定「見物思

情」的情愫,棄寫實而走向抽象,不要美的欣賞受內容物或情節

的影響而唯心導向意識的審美觀。因此發展出另一種較依靠感官

的審美,藉由品味視覺、聽覺、味覺、身觸與意會等五種感官所

獲得美的愉悅感,來界定美的存在與層級,則偏向較客觀性審美

經驗,屬於較「唯物」客觀的美的欣賞。例如,視覺藝術走向純

粹的造形與色彩,以幾何形狀、非幾何形狀、色彩的設計構成,

搭配出令人視覺愉悅的畫面。發展出造形、配色的方法,使美的

欣賞導向標準化,可依美貌、比例、質感等感官分出優劣品味,

對感官的依賴即不同於「唯心」的意念,是較「唯物」的審美,

比較客觀、理性、科學主義的美學觀註7。(例圖1-11)

█例圖1-11

康丁斯基(Vassily Kandinsky)《作品28號》,1912,油畫。

以點、線、面和即興色彩呈

現抽象造型的律動感。

Page 14: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14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美學上的比較

現代美學從20世紀初對於純粹藝術的追求,大量出現抽象繪

畫、幾何結構的建築、純粹音樂及抽象觀念的戲劇、文學、舞蹈

等的「前衛」作品,在科技材質的發明和技術的日新月異,充滿

理性設計感的現代主義(Modernism),為現代工商化都市樣貌創

造優雅的氣質,也為現代化生活在物質上發揚兼具舒適和實用的

品味。(例圖1-12)到了80年代,美的思維開始從「唯物」導向

的科學主義美學轉入一種充滿矛盾與反思的觀點,藝術家逐漸否

定現代主義的純粹藝術作品,追求回歸「唯心」的審美,恢復人

文精神,重新詮釋現代生活裡真、善、美的哲思,強調自由的創

作和感性表現—後現代主義美學就如此出現了。

後現代主義(Post Modernism)基本上是和現代主義相反的觀

念,就審美意識而言,後現代主義走向純精神性心理的理念,甚

至充滿挑戰和顛覆性的自由風格,不拘於古典美學形式規範,也

異於現代主義注重感官理性的設計理念。綜合所有的藝術類別,

應用現代科技媒體材料,也包含傳統歷史題材、符號象徵,並予

以拆解、重組、再現,為未來尋找新神話夢想。後現代主義美學

反映人們在科技生活現實的另一面,一種對於感性心理的嚮往,

以及制式化生活的批判。因此,誇張、無厘頭、以古諷今的題

材,無論是從語意學詮釋新符號的象徵性,還是個性化的塗鴨、

裝置藝術,後現代主義美學呈現一種混雜性的新詩意。這種混雜

性的美感,綜合了科技與原始自然,展現世界各區域文化特質,

平等兩性之間的對立,解放傳統創新未來,展現自由的面貌。就

連一些在古代被視為禁忌的議題,例如暴力美學、醜陋(頹廢)

美學、情色美學、同性戀、人體穿刺藝術等不勝枚舉的觀念,都

在後現代主義美學裡重新思考與定義。

Page 15: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美感經驗 ‧Chapter 01 15

█例圖1-12

台北101大樓,遠眺照片。

呈現現代主義風格簡潔幾

何造形,連續性的結構充

滿莊嚴高雅的氣氛。

Page 16: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16

釋註

註1 西方理性時代的哲學家笛卡爾(Rene Descartes, 1596~1650),其名言:「我思故我

在」主張物質與精神並存,在認識論上是唯心主義的唯理論者。

註2 存在主義美學:意識存在的認識論,存在主義美學探討存在意義及真實的本質,把

一切美的存在歸結為感性體驗。存在主義美學強調精神性質的存在,並且時常對存

在與虛無的意義提出一體兩面的辯證,及對於物的存在是否真實地顯現其存在的真

諦等美學問題。

註3 德國存在主義美學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aer,1889~1976),主張藝術是真理在作

品中存在的顯現,參考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註4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提出「世

界是我的表象」、「存在即被感知」兩個命題,認為「物質沒有獨立於心的知覺以

外的本質,主張存在和可知覺性是相通的」,是主觀唯心派。

註5 引自《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註6 參考德國古典美學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在《歌德談

話錄》中針對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的區別和美學上的問題。

註7 傾向唯物觀的科學主義美學家門羅(Thomas Munro, 1897~1974),他的著作《走向

科學的美學》,提出美學的哲學基礎和原則、方法,作為一種具體的知識,研究範

圍包括審美形態學、審美心理學、藝術社會學、人類學及審美價值學等。

Page 17: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健康身心

02CHAPTER

一、 現代美的標準-身心健康的基礎

‧ 身體機能的健康活絡

‧ 均衡自信的心理

二、 探討心理學的美學

三、 探討精神分析美學

四、 象徵主義與超現實主義

五、 現代美的新詩意

‧ 反映自由的多元文化融合之美

‧ 朝向國際村的理想

六、 近代西方社會與台灣的形象之美

‧ 從歷史觀點美的形象建立

‧ 近代服裝、化妝、美容、時尚、藝術等審美價值觀的演變

概況

摘 要

AESTHETICS

CO

NTE

MP

OR

AR

Y

的現代美

Page 18: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18

現代美的標準-身心健康的基礎

19世紀以來,科學的發展與醫學知識的進步,人們逐漸了

解養生的概念,幸福快樂的人生才是美的根源,透過身體機能的

健康活絡,及均衡自信的心理。真正的美是內在與外表皆美,自

然顯露出來的美。人們藉由飲食、運動、休閒、清潔來保養身體

的健康及體格的協調勻稱,藉服裝、化妝術及美容來修飾容貌的

美;內在美方面,藉由每日規律的活動、工作,使生活多彩多

姿,透過社交、受教育來突顯真實的才華,藉藝術、文學、音

樂、興趣發展修飾內在心理的美。在民主的社會,男性或女性皆

有權利正常鍛練體魄,讓身體接觸新鮮空氣、水、陽光和食物,

享受身心健康的美麗人生。

探討心理學的美學

內在心理的美受到重視,始自19世紀末的近代心理學的發

展。註1如果生活萎靡或靈魂不潔,美便失去了意義,人們逐

漸相信美不是用來取悅他人的工具,而是藉由自身心理的充實

健康,自然顯現和悅的美,是所有美容祕方或人工的脂粉所無

法比擬的。心理的奧祕在心理學家佛洛依德 (S igmund F reud ,

1856~1939)的潛意識心理(unconscious)研究與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的分析心理學皆有卓越貢獻。佛洛依德主張人

類心理的組織註2乃是由原我(id)、自我(ego)、超自我(super-ego)

所構成的潛意識心理。而審美心理常在無意識狀態下作用,產生

審美的神祕靈感,進而成為藝術創作力的泉源。「原我」乃是天

生的審美活力、感性的才能、直覺的意識、幻想等;相反地,

「自我」則是對原我的抑制心理,有關良心、道德價值觀、理性

評量的能力;而「超自我」則是平衡精神慾望和理性感知兩者,

屬於後天經過環境教養而樹立起來的道德原則和理想,而人類的

心理所產生許多矛盾和失衡,歸結於本我、自我和超自我的不能

一致。原我是原始本能,具有很大的能量,是追求快樂的慾望。

Page 19: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健康身心的現代美 ‧Chapter 02 19

但「原我」往往受到「自我」意識的限制,即遭遇現實社會與環

境的壓抑而不得滿足,產生心理上的不快樂,「超自我」則是發

揮平衡精神心理感性和理性感知兩者,把慾望能量轉移到如文

藝、科學探索、慈善宗教等正面實踐,以獲得自信或滿足的成就

感,而朝向快樂的心理;相反的,「超自我」假若是負面的實

踐,則行為上對社會可能造成危害。

佛洛依德的心理學引起了對人類心理潛意識現象的研究,也

包含了對情慾,幻想和審美思維的研究,更間接影響20世紀超現

實主義(surrealism)對於人類心理潛意識對夢境與幻想的探索,開

發無窮的想像世界與蘊含在幻想中的象徵和感性的美感。超現實

主義藝術家註3強調透過詩詞文學、繪畫、雕塑、電影等來表現夢

境般非邏輯的想像,呈現超越現實的世界,尤其是以組合片段的

事物空間,形成虛構的意境,象徵人類內在心理的無意識世界,

充滿隱喻、非理性、神祕、符號密碼般的美感經驗。(例圖2-1)

探討精神分析美學

榮格繼佛洛依德之後,在許多方面修正並豐富發展了人的心

理潛意識的概念,包括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原

型(archetype)和象徵(Symbols)等三個概念註4。「集體潛意識」,

又稱集體無意識,在本質上是人的集體經驗在心理深層的累積,

是先天存在的並非是在後天環境獲得的個人經驗,它就像無聲的

命令,在人的潛在意識裡有強大的支配力,使人們以與祖先同樣

的方法把握世界和作出反應,集體潛意識心理根植於人性,得自

進化和遺傳,相當神祕且非理性的。原型,在榮格考察非洲及美

洲等地原始人類文明,依據東西方各民族的考古與人類學的研

究,許多古代神話、宗教、部落傳說、童話和原始藝術等,都有

一些共同的原始意象和其象徵性。原始意象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生

活經驗,比較趨向於神話,有神祕抽象的意義,榮格稱之為「原

型」。例如,出生原型、先知原型、英雄原型、復活原型、死亡

原型、巫術原型、神明原型、魔鬼原型等等。原型是榮格所發現

Page 20: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0

Page 21: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健康身心的現代美 ‧Chapter 02 21

人類不分地域與文化的共同象

徵,象徵人類心理結構的典型情

境,代代相傳深植在各民族性

格。這些原型心理甚至預先安排

了人的行為和因果關係,代表同

歷史命運一般永恆存在的信仰,

各種原型與象徵成為集體潛意識

心理。這些自遠古流傳遍布世界

各地的傳統、原始意象和圖騰,

來自原始時代的幻想,顯露出集

體潛意識心理的美學結構,也象

徵民族性格和美學特色。

藝術美學是集體潛意識與原

型的象徵,得自於神話(例圖

2-2)、童話、傳說、藝術和文

化。「象徵」是原型的表現,人

類的歷史就是不斷地持續與追求

在意識中各種原型的實現,例如

英雄原型,使人超出自然狀態進

入文明,推動文化進步和社會發

展。藝術和審美意識便不是片面

性代表現實生活的反映,或藝術

家個人經驗和思想的表想;而是

深具集體文化價值和精神象徵的

思想和表現。

█例圖2-1

《飛舞的蜜蜂所引起的夢》,達利,

1944。超現實主義畫家企圖通過想像,表達幻

想的虛構空間,開發人類心理潛藏的非

邏輯的意識,與神祕奇想的解構化的非

現實世界。

█例圖2-2

牟侯(Fustave Moreau),《朱比特和賽蜜莉》,1875年,油畫。朱比特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主神,為司掌雷、風、暴風和雨的

神,他的愛人賽蜜莉是傳說中腓尼斯王之女,為了想看朱比特呼

喚雷電的神奇法術,卻反而被雷電所劈死。畫面場景是天神所居

住的聖殿,繁複裝飾有如寶石般閃耀光芒,王座下的諸神和朱比

特膝上的賽蜜莉呈現一種頹弱的體態,象徵悲劇的莊嚴特質。

Page 22: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2

象徵主義與超現實主義

探討神話與象徵物的意義,是藝術作品經常表現的靈感來

源,不論從古文明的宗教信仰、神話、開天闢地的傳說神話到

近代的象徵主義(Symbolism)註5,都超越了科學和理性的外界形

象,來反映人心靈世界神祕未知的情感與意志。象徵主義藉由象

徵物表現心理,在藝術作品也反映象徵物的多種的寓意性,超越

視覺性的理解,和文字語言的解釋,象徵不同人種卻共同的精

神、情感、經驗和記憶。例如,象徵主義畫家以象徵物刻劃心理

世界的方式從事作品創作(例圖2-3),表達充滿象徵性的神話和

幻想,像夢、詩、想像一般的超自然界、宗教思維,與暗示性的

內心象徵,完成心靈與視覺想像的意境。

現代美的新詩意

對於人類心理與美學的研究,佛洛依德在1900年出版《夢的

解析》中,針對夢境與潛意識心理的研究,將人們對審美的觀念

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至今百年來人們在心理與精神病理學都有

豐碩成果,加上醫學知識及科學進步,人們對於美的觀點也有所

改變。美是具有開創性的,可以自由地展現各種風情,美的觀點

受到國際觀的影響,沒有一套美的標準適用在每個人的身上,所

有美的活動反映出一種交融和象徵的新詩意,人們可以超越文化

界限體會不同形態的美,也可以不必理會性別的區別,在中性化

的妝扮中,找到屬於自我的個性美,也可以跨越時光,在復古與

未來的靈感裡,開創美的新意涵,然而當人們在享有較古代社會

更寬的美的尺度時,美的本質需要建立在健康的身心狀態,美才

能顯出獨特的意義。

█例圖 2-3

芙麗達.卡羅(Frida Kahlo),《我所見到的水中景物與水的賜予》,1938年,油畫。這幅畫作充滿象徵性,表達畫家一生中的不同事件及內心的回應,以隱喻的個人化

繪畫語言,表達如日記般對現實的表徵。

Page 23: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健康身心的現代美 ‧Chapter 02 23

Page 24: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4

近代西方社會與台灣的形象之美

西方社會現代美的形象

對於健康身心的現代美的追求始自近代,西方社會在19世紀

以前,受天主教苦修教義的限制以及威權帝王制度的規範,身體

的美長期處在一種禁錮的人工美的狀態,人們用假扮的方式表現

華麗尊貴的身分地位,仕女們處在室內以造就雪白的肌膚,穿著

盛裝以顯示優雅,用一種金屬架構的緊身衣控制身材,使身體凹

█例圖 2-4

維潔樂本(Vigee Lebrum)《瑪莉.安唐耐特肖像》,油畫。

畫中仕女為瑪莉(1755~1793),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法國大

革命爆發後,被視為民主運動

的大敵,1793年10月16日在斷頭台被處死。畫像時值王后青

春貌美之時,流露出巴洛克風

格的華美時尚。

Page 25: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健康身心的現代美 ‧Chapter 02 25

凸有致,(例圖2-4)濃妝豔抹的胭脂充斥貴族至資產階級,審美

標準傾向以人工化的方法獲得,甚至以令身體痛苦的方式獲得美

的外貌,例如蜂腰美人,導致仕女普遍因緊身衣的束縛,臉色蒼

白、頭暈,呼吸困難等毛病,人們關心外貌的裝扮,身心的健康

卻未受到相同的重視。

身體漸漸獲得解放是在20世紀初註6,一開始是為了預防疾

病,認為適當的到戶外接觸日曬可以預防結核病和佝僂病等。戶

外運動的推廣及交通的日益便捷,人們可自由地到各地名勝度假

休閒,加上傳播媒體提供有關衛生保健、美容時尚、營養健康等

資訊,皆有助於人們重視身心健康,人體組織健康,充滿生機和

活力才是美的根源。代之而起的是女性在公民權及政治權的日趨

平等,節制生育的女性追求美不再是取悅君主或他人的手段,而

是為了自己能有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醫藥技術進步也促使藥品管制,禁用有

毒物品,藥品及化妝品不斷推陳出新並大量製造,隨銷售普及至

一般大眾。社會型態自農業轉型成為工商業的社會型態,婦女擁

有較農業社會更好的經濟能力和自由觀念來經營和保持身心的美

麗,以在職業上和男士競爭獲得自信與成就感。教育的普及化與

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學習培養興趣與休閒,肥胖不再受青睞,

行動自由,也可自由的選擇戀愛對象,許多機器的使用取代傳統

勞力,人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經營身心的健康,享受戶外休閒、

溫泉、交談、閱讀的樂趣。

追求現代美,人們將身心的健康當成企業般經營,為了保持

美麗,美容外科與美容院提供企業化整套的服務。美容外科源自

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軍用醫院,之後便在歐美地區迅速發展,

包括除皺、拉皮、整脂、整型,變成一項可延長青春的工程。美

容院也提供套裝美化的服務,從髮型、保養、化妝、塑身到整體

造型。拜科技之賜,人們希望保持光采美貌,因為看起來散漫和

老又醜同樣有失禮貌。美變成一種社交禮儀,在政治、社會、職

場上顯示族群地位,展現魅力的方法,從學生族、社會族、雅痞

族、新潮派、龐克族等,美的表現有其社會責任,透過果斷的容

顏及合宜的裝扮,美在現代社會反映出的是完美及效率。

Page 26: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6

美容工業發展帶來較精緻的化妝品,仕女透過化妝品與容顏

玩起美的遊戲,女性在這個世紀裡變成自我的明星,創造自身的

美有如創作一件藝術品般展現不同風情。有如遊戲般的玩美妝

扮,化妝不再只是修飾與改善缺陷,進而加上身體彩繪,美逐漸

生活化,成為藝術的一門。現代美不只像調色板一般彩繪美好容

顏,人們崇拜媒體明星,也不斷仿效,懷念往日明星的倩影,現

代美的標準就在前衛魅力與懷舊情懷之間周而復始的交替。

20世紀末人們注重心靈療法,致力於使身心處在一種柔軟舒

適的狀態,溫柔待己的自然美,無論是服裝、造型化妝、飲食營

養等,都儘量回歸到自然簡單之美,在環境保護遠離毒害物質,

人們追求長壽和保持年輕的活力,為了保持身心健康的狀態,養

生之道的盛行,為人生創造美好自由的生活。藝術家和造型設計

師引領國際時尚創作美的典範,個人風格主義象徵著美的標準日

新月異,就連以往被視為禁忌的身體彩繪、刺青、變性喬裝等,

都變成突顯個性美的外在符號。現代美被歸為藝術之列,反映出

混合性的新美學,成為取之不盡的發明之源。在真實與幻想中,

在復古與創新中,在東西方部族文化中,在兩性關係中,所有關

於美的思想與活動反映著現代美的新詩意:融合之美,一種朝向

國際村的理想。

台灣社會現代美的形象

台灣有三寶,一是中央山脈奇峰英峻景色優美,從熱帶、溫

帶到寒帶,物產種類豐富;二是海岸線景緻變化多端,沙岸交錯

岩岸,港口林立;三是台北故宮,詩文書畫六十餘萬件,文化藝

術經典骨董收藏豐富。觀台灣近代的發展史,以探現代社會美學

思想的變革,自20世紀初以來,從明清時代的中國文化,民國

初年逐步接受西洋文明、日本文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台

灣在社會漸趨安定,經濟成長下,資訊媒體將時尚流行帶進大眾

的生活,民眾藉電影電視進而模仿國際影劇明星名人等的流行妝

扮,審美意識才逐漸抬頭。

Page 27: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健康身心的現代美 ‧Chapter 02 27

關於30年代以前(民國初∼29年)註7:清末移民台灣的人民

90%以上來自中國的閩、粵兩省,因此民初婦女的服飾風格係沿

襲家鄉傳統,再逐漸演變成地方風格,例如客家服飾,唐裝等。

而民初傳統中國式的旗袍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繁華社會也一度極為

盛行,名流貴婦最鍾愛的打扮便是完全西化燙捲的髮型和化妝並

搭配旗袍。隨著電影及攝影的盛行,旗袍在30年代發展成一種中

西合壁的樣式,在領、袖、袍長等變化款式多,加上外國布料輸

入,呈現女性婀娜多姿的曲線。旗袍、波紋明顯的捲髮、高跟鞋

成為時髦的象徵,尤其引領流行的影星,阮玲玉、周璇、胡蝶等

成為一般仕女模仿的目標。

在化妝方面,好萊塢電影興起,影星的造型化妝影響社會大

眾的裝扮趨勢,30年代為卓別林默片時代,片中「卓別林式」

誇張的化妝與打扮,偏白的膚色,卻以明顯對比的五官描繪,成

為當代獨樹一格的美學風格(例圖2-5)。然而早期的台灣社會

受傳統的觀念影響,展現的是溫婉之美。民風樸實的30年代,女

性化妝的重點在眉與唇,修飾五官的柔美與立體感,膚色以白皙

為美,運用優雅自然的色彩,描劃的線條多以圓弧形表現女性婉

約溫柔的傳統美德,例如纖細圓弧的眉形、圓腮紅、圓潤的唇線

等。

█例圖 2-5

卓別林劇照。

從1920到40年代,美國默片時代最著名喜劇演員,在電

影《大獨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中,飾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成為卓別林在

影片中模仿和嘲弄的對象。

Page 28: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8

4 0年代(民國 3 0 ~ 3 9

年),台灣在日本統治 5 0

年,此時已是日據後期。日

據初期,日人對台灣人施行

同化政策,推行西式服裝及

和服,到了 4 0年代已經明

顯看到日據文化,例如日式

房屋、日文教育、日式服裝

等,只是40年代時逢第二次

世界大戰,戰亂之際民生蕭

條,物資缺乏,流行文化一

切從簡。隨著戰爭結束,國

民政府於民國38年遷台,台灣一下子來了軍、民兩百萬人,占當

時人口的三分之一,所謂本省與外省文化在此交會融合,人口的

激增,也帶來免不了的衝突與對立。

50年代(民國40~49年)全球環境在戰後處處開始蓬勃發

展,當紅偶像明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例圖2-6)、

貓王(Elvis Aaron Presley)等,在流行時尚成為美的象徵,瑪麗

蓮.夢露所帶來性感風情,塑造50年代女性美的標準,隨服裝

布料設計減少,肌膚外露顯現性感魅力,突顯胸、腰、臀、小

腿的曲線蔚為流行,而燙捲的中短髮、挑高的眉、眼尾上揚的

眼線、豐滿微翹的唇,夢露式的化妝透露出當代混合著溫柔與野

性的美,與性感風尚的興起。貓王(普里斯萊)、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等明星隨電影的傳播,從搖滾音樂、叛逆摩登的

髮型及服裝(T恤、黑皮夾克、喇叭褲)成為年輕人灑脫穿著的

指標。另外像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神祕自信的美,奧黛莉.

赫本的俏麗風情,至今仍令人難忘,尤其是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所主演的《窈窕淑女》和《羅馬假期》電影更成為常青

的經典名片(例圖2-7)。50年代台灣因處在政治戒嚴時期,社

會經濟並不富裕,婦女只有在婚事喜慶的場合才略作妝扮,以西

式連衣裙為主,化妝也以眉和唇的勾劃為主,社會風氣仍保守樸

素。

█例圖 2-6

夢露劇照。

1960年代美國人之心目中,最性感的電影明星,瑪麗蓮.夢

露。她的化妝、造型在全世界

形成典範,成為流行的代表。

Page 29: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健康身心的現代美 ‧Chapter 02 29

█例圖 2-7

金像獎女星奧黛莉‧赫本所主演

《窈窕淑女》,由蕭伯納通俗劇

《賣花女》改編成電影,曾獲奧斯

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影片內容描

述美由內在涵養自然散發的氣質,

從言談、聲音、舉止到裝扮品味氣

質,賣花女從粗鄙到高雅氣質美的

學習與成長。

60年代(民國50~59年)初期歐美受到越戰(1957~1975)長期

參戰的陰影,反戰情緒高漲,代之而起的是反戰、反流行、反種

族歧視等反對聲浪與自由主義的新思潮風行,瀰漫頹廢、享樂與

放縱的意識型態,出現叛逆、個性主義、頹廢的嬉皮族(hippy)風

格大為流行,代表崇尚反璞歸真、渴求自然和平的心。流行在青

春族群的是披頭四合唱團、阿哥哥舞。這時期在戰後「嬰兒潮」

長大的年輕人,對於衣著禮儀、端正行為及美貌的制式標準等充

滿反感心態的個人主義,不論男女喜歡標新立異,新風格的裝扮

象徵自由與獨立性,才能成為同儕眼中的「美」。

60年代的台灣,歐美的時尚流行隨電影和媒體報導帶進台

灣,加上進出口貿易、成衣業和民生工業穩定成長,婦女逐漸進

入職場,經濟較寬裕也注重整體妝扮,60年代初期流行高腰A字

Page 30: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30

裙套裝、刮髮盤梳的包頭,中期以後,膝上20公分的迷你裙,伴

隨全世界的風行,直到70年代初期迷你裙仍是年輕女孩的最愛。

化妝方面,60年代特別強調眼部化妝,眼線、捲翹效果的假睫

毛、眼影繪出假雙眼皮以擴大眼睛的魅力蔚為流行,搭配細眉及

豐潤紅唇,成為美的焦點。此時由影星凌波和樂蒂所主演中國古

裝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最為膾炙人口,古典詩情清新雋永。

70年代(民國60~69年)全球政治和經濟呈穩定成長,環保

意識逐漸抬頭,人們開始流行古銅色肌膚,日光浴的盛行,讓度

假者刻意將白皙皮膚藉露天運動曬成淺褐色,以代表財富、健康

活力及休閒,這樣琥珀色的肌膚也令人聯想到熱帶島嶼的異國

美女的迷人風情,在膚色變深的情形下,藉珠光亮質的化妝品修

飾,彩色眼影、口紅等,更添深邃明亮的自然、健美的魅力。70

年代中期,流行重金屬搖滾樂風盛行一時,於是追逐摩登個性的

龐克族(punk)引領70年代的時尚潮流,強調野性叛逆,特立獨行

的率性風格。在台灣追求現代化的同時,也兼重本土文化,校園

民歌以清新自然填譜歌詞,流行文化充滿反璞歸真的氣息,傳統

戲曲—楊麗花歌仔戲更在70年代紅遍大街小巷。

80年代(民國70~79年)富裕社會帶動人們的審美觀重視個

性化生活品味及表象裝飾的風氣,資產階級的企業家成為社會新

貴族,經濟的繁榮,觀光旅遊國際化,服務業崛起,消費水準大

幅提升,流行風潮受國際時尚影響日新月異,美被當作是一種身

分地位的表徵,職業婦女趨向中性化的妝扮,塑造柔中帶剛的形

象,強調幹練與專業。以巴黎、米蘭等時尚中心在80年代掀起東

方美的熱潮,異國民族風情也隨資訊的傳播,成為西方社會注目

的焦點。

90年代迄今(民國80年∼今)由於教育水準的提升,自主意

識在自由化的環境中各自展露風華,對美的追求也隨社會觀念尺

度的開放明顯呈現多元化、藝術化的趨向(例圖2-8),突顯健

康美、自信美、智慧美,人們追求時髦和美麗的裝扮,也注重心

靈的提升和養生之道,未來與創新在21世紀出現一片榮景,對傳

統展現復古情懷與精緻化的改革,對世界異國文化表現尊重與包

Page 31: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健康身心的現代美 ‧Chapter 02 31

█例圖 2-8

義大利威尼斯每年舉辦嘉年華會,市民們化妝造型到處亮相,表達現代自由的藝術美。

容,隨著國際觀的開放與交流,現代美跨越時空的界限,在古代

與現代,在東方與西方,在本國與異國,在古典與新潮,在男人

與女人之間,美的標準在融合與創新中不停地開創新詩意,多元

化的現代美。

Page 32: AESTHETICS - wun-ching.com.t€¦ · 死亡,有不同階段的美存在其中,學會欣賞體悟美的無所不在, 是一種真正「自在」的氣度,也是對生命的知足。從知足充滿

CONTEMPORARY AESTHETICS32

釋註

註1 西方心理學美學的研究,在近代將審美心理和審美經驗置於美學研究的中心,用心

理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解釋一切審美現象,包括審美移情說、審美的內摹仿論、幻覺

說、象徵說等審美心理的研究。

註2 有關人類心理組織的論述,參閱佛洛依德的著作有《夢的解析》(1900)、《精神分

析引論》(1917)、《自我與本我》(1923)、《幻想的未來》(1927)中談到的美學和藝

術問題。

註3 超現實主義思想表現在藝術上,傾向以無意識自動狀態的過程來創作藝術,其非理

性、非邏輯的美學觀,對幻想派、抽象派、荒誕派的形成有深遠影響。

註4 有關榮格對精神分析美學的人格深層結構說著作有:《無意識心理學》(1916)、《心

理類型》(1921)、《原型和集體無意識》(1936)、《人及其象徵》(1964)等,從集體

無意識、原型和象徵等概念探究民族美學(人類學美學)的源由。

註5 關於象徵(Symbols),在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著作《判斷力批判》,

探討審美意象的特徵是表象,分成簡單表象和象徵表象來探討象徵美。而19世紀

象徵主義藝術流派的興起,主要是受心理學美學中的審美移情派學者巴希(Victor

Gaillaume Basch, 1865~1944)的「象徵論」影響,使象徵主義建立在詩般的隱喻和

幻想本質上。參閱巴希著作《美學、哲學和文藝評論》、《康德美學批判》、《席

勒的詩學》等。

註6 關於現代美的發展,在日常生活的審美觀念演變歷史,參閱許多《世界文化史》的

論述,及時尚,歷史方面的資料。

註7 關於台灣自民國以來,在時尚、化妝、造型、流行的審美意象,參閱《世界文化

史》及《中國化粧史概說》(呂秀蓮著,揚智出版社)及一些報導台灣早期流行趨

勢的報紙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