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络学说的形成基础 -...

Post on 01-Mar-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

经络学说的形成基础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腧穴 3

3

1. 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作用

2. 掌握常用腧穴的归经、具体定位、主治特点

和操作要求

3. 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腧穴的分类

4. 熟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表里络属关系、

循行走向

“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直行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5

1 针刺感应与传导

2 腧穴的功效

3 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4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基础

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相互关系

的一门学说。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

核心部分

针灸、推拿、气功等

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足、阴阳、脏腑

•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手三阴:胸走手 手三阳:手走头 足三阳:头走足 足三阴:足走腹胸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17

二、奇经八脉

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18

第三节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的发展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某些腧穴

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

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五输穴

原穴、络穴

郄穴

背俞穴、募穴

下合穴

八脉交会穴

八会穴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以下4种

体表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法

简便定位法

人体体表解部标志可分为两种:

1.固定的标志

2.活动的标志

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

如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以及

各种骨节的突起和凹陷等

以体表各部的骨节为主要标志

按比例规定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作为折量取穴标准的方法

依据患者手指为标准(又称“指寸法”)

1.中指同身寸

2.拇指同身寸

3.横指同身寸

患者中指中节屈曲

桡侧两端纹头之间

作为1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

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

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36

二、常用腧穴

(一)十二经脉常用腧穴

腧穴

本经共11个腧穴:

中府、云门、天府、

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

鱼际、少商。

(重点掌握3穴)

[定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简便取法 [主治]

①肺系病:咳嗽,气喘,咽喉痛

②头项部疾患:牙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

[操作] 向肘部斜刺0.5~0.8寸

[定位] 仰掌,腕横纹桡侧,桡动脉之桡侧凹陷中。

[主治]

①肺系病:咳嗽,气喘,咳血;

②经脉所过病:喉痹,手腕痛;

③无脉症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定位] 在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①肺系实热证:咽喉肿痛,鼻衄,高热 ②局部病:指腕挛急 ③急救: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小儿惊风

[操作] 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本经共20个腧穴: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

阳溪、偏历、温溜、下廉、

上廉、手三里、曲池、肘

髎、手五里、臂臑、肩髃、

巨骨、天鼎、扶突、口禾

髎、迎香

(重点掌握5穴)

【定位】在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简便取穴法(略)。

【主治】

①头面五官诸疾: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

③闭经、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患者手呈半握拳状,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定位】腕背横纹桡侧,拇指翘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定位】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

①上肢病证: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

②胃肠病:腹泻,腹痛;

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①上肢病证:上肢不遂,肘臂疼痛无力;

②热病 ③高血压; ④癫狂;

⑤肠胃病证:腹痛,腹泻等;

⑥五官热性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

⑦皮肤病:瘾疹,湿疹,瘰疬等

【操作】直刺0.5~1寸

【定位】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约当三角肌上部中央)就是此穴。

【主治]

①肩、上肢病证:肩臂挛痛、上肢不遂

②瘾疹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定位】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 【主治】

①局部病证:鼻塞、鼽衄、口歪等

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

[定位]屈膝或平卧,在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

[主治]

①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

②下肢痿痹证 ③癫狂等神志病 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 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多温灸

腧穴 本经共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定位】在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

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

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③癫狂、多梦;④惊风;

⑤腹满、暴泄。

【操作】浅刺0.1寸 补脾益胃、摄血举陷,开窍通络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

①肠鸣腹泻等脾胃虚弱证;

②月经不调、带下、滞产等妇科病;

③遗精、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疾病

④心悸、失眠、高血压等心血管病;

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滋补肝肾,补养精血,

健脾利湿,调经止带。

治疗妇科疾病第一要穴,

又为全身滋阴主穴。

【定位】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

【主治】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水湿病证;

②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健脾祛湿,通利关节,为健脾要穴。

治疗脾虚所致的各种疾病。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

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操作】直刺1-1.5寸

【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主治】 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

②胸胁痛 ③高血压 【操作】直刺0.3~0.5寸 宁心安神,镇静解郁,是通 治各种精神情志疾病的要穴。

[定位] 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 ①乳痈、乳少等乳疾 ②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 ③头痛、眩晕、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通乳治乳,清热开窍。为增液通乳的要穴。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骨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②耳聋、耳鸣、目赤等头面五官病证 ③癫狂痫 ④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正坐,在冈下窝中,约在肩胛

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定位】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 ①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定位]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眼睑膶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

③呃逆. [操作]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三椎肺俞厥阴四,

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大杼风门三肺俞

厥四心五六督俞

七膈九肝十胆

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六大肠十八小

[定位]当腘窝横纹中央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痛证;

②腹痛,急性吐泻; ③小便不利,遗尿; ④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手法宜轻缓,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

[主治]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

症及神志病患

②头痛,头晕,目眩,失眠

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

④大便难,小便不利; ⑤奔豚气;

⑥足心热

[操作]直刺0.5~0.8寸.头部疾用灸或药物贴敷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

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③失眠、郁证、癫痫狂等神志病;

④眩晕症;如晕车船、耳源性眩晕;

⑤中风; ⑥肘臂痛证。 [操作]直刺0.5~1寸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便秘; ②耳聋、耳鸣;

③暴喑; ④瘰疬;

⑤胁肋痛; ⑥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

[定位]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耳鸣、耳聋等耳疾; ②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禁闭、颊肿等面口疾;

③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症;

②感冒,鼻渊,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症;

③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0.5~1寸。 注意角度和深度。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

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

中1/3 交界处。

【主治】

①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等腰腿疾患;

②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

【主治】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③小儿惊风

【刺灸】直刺1~1.5寸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

【主治】

①中风、癫狂、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等肝经风热病症;

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症;

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症;

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

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痠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出会阴,经长强沿骶、腰、背、项正中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上唇内。

【定位】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1. 腰骶痛,下肢痿痹。

2.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

【操作】直刺0.5~1寸;宜灸。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1. 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

2. 骨蒸潮热

3. 癫狂,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4. 颈背强痛,颈肩疼痛

5. 风疹、痤疮

【操作】斜刺0.5~1寸;宜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主治】1. 痴呆、中风、失语、失眠、健忘、癫痫 狂证、癔病等神志病证; 2. 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 3. 脱肛,阴挺,久泄不止,胃、肾下垂等 气失固摄而致下陷性病证。 【操作】向后或向前平刺0.5~1寸;宜灸。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 1.惊厥,昏迷,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

2.癔病、癫狂痫,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 3.鼻塞、鼻衄、面肿、口喎、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

4.急性腰扭伤。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或用指甲掐按;不灸。

体内:起于小腹内,出会阴。

体表:从会阴沿腹、

胸、颈正中至口唇下。支脉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

1.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

(为全身强壮穴之一,为保健要穴。)

2.少腹痛,疝气;

3.腹痛,泄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

4.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

5.遗精,阳痿,早泄等男科病;

6.痛经,黄白带下,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病证

【功能】培元固本,温经散寒,为补养肾气,强壮身体,增加机体免疫机制的第一要穴。

【文献摘要】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 1.虚脱、中风虚脱等元阳暴脱 2.腹痛,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腹胀,绕脐腹痛等肠腑病证 3.水肿、小便丌利 【操作】禁针刺;宜用隔盐灸,或艾条灸;孕妇慎用。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

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1.胃痛,腹胀,纳呆,

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

脾胃病证。

2.脏躁,癫痫。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97

二、常用腧穴

(三)常用奇穴

1.四神聪 EX-HN1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主治:

①头痛、眩晕、癫痫.

②失眠、健忘。

刺灸:平刺0.5~ 0.8寸;

可灸

2.印堂 EX-HN3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 中间

主治:

① 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

②头痛、头晕

②鼻渊、鼻衄

③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刺灸: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 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四缝

定位:第2至第5指掌侧,近指关节的中央。

主治:

①小儿疳积 ②百日咳

刺灸:直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十宣

定位:在十指指尖端,

距指甲游离0.1寸

主治:

①昏迷; ②癫痫

③高热,咽喉肿痛; ④手指麻木。

6.阑尾 EX-LE7

定位:犊鼻穴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主治:

①急、慢性阑尾炎 ②消化不良

③下肢痿痹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