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an daily 浙江率先推行出生“一件事”“一次都不跑” ·...

Post on 25-Sep-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天下 2019年5月23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李晨曦 校对:洪泓

XIAOSHAN DAILY

444

今年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第三年,是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全面延伸扩面之年。省卫生健康委在巩固深化2018年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基础上,扎实推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七大新举措,其中,出生“一件事”被纳入全省公共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重点突破项目。

近日,省委改革办(跑改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公安厅、省医保局和省大数据局联合印发《浙江省推进出生“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这项改革在浙江省全面启动。

所谓出生“一件事”,即从群众需求出发,围绕预防接种、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等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办理的事项,按“一件事”进行梳理,推动群众眼中“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牵头,实现跨部门事项联办。

由于各级设有产科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是新生儿出生第一站,省委、省政府确定由省卫生健康委负责牵头推进这项改革。省卫生健康委协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将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社区预防接种、公安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登记等窗口整合为“出生联办”窗口、前移至助产机构,新生儿家属利用在助产机构陪伴产妇的时间,不需“跑路”即可“床边”拿证,实现出生“一件事”“一次都不跑”。

截至4月底,全省240余家县级以上助产机构中,78家助产机构已提前实现出生“一件事”“一次都不跑”,9月底前所有县级助产机构、12月底前省、市、县三级助产机构将全面实现。

强统筹,政策设计“一门同”

致力于让所有省内出生的新生儿都能普遍受惠,经反复调研论证,将服务人群梳理分类、对办理政策调整细化,实现人群全覆盖。

积极推动助产机构多证联办。若新生儿拟落户地与助产机构在同一县(市、区)且在出院前提出申请的,由助产机构受理并核实身份信息后,当场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和预防接种证;通过将登记表单、出生医学证明副页等申请材料电子化并实时推送给公安、医保等部门,可在新生儿出院前办结所有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

推广行政服务中心多证联办。新生儿出院前未取名或拟落户地与助产机构不在同一县(市、区)或有其他落户限制情形的,可由新生儿落户地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多证

联办,实现“最多跑一次”。

合事项,申请材料“一张表”

全面梳理出生“一件事”事项内涵,明确预防接种、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落户、医保参保4个基础事项。对每个事项申请材料填报字段逐个梳理、归并和去重,将基础事项的4张申请表按联办流程整合为1张全省统一的“浙江省出生‘一件事’办理登记表”,并确定“出生基本信息、户口申报信息、医保参保信息、申请人员信息”四个部分20余个主要字段,实现申请材料标准化和“一表通用”。

各地基于4个基础事项若对联办事项有所延伸扩面,如部分地区探索将生育保险待遇支付、新生儿医疗费用报销、母子健康手册服务等事项纳入出生“一件事”联办范畴,可结合地方实际对办理登记表进一步调整完善。

重协同,联办流程“一体化”

建立出生“一件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跨部门联办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在助产机构推广多证联办服务,指导助产机构加强出生“一件事”联办告知、优化联办流程、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网上办”和“掌上办”服务,并加强与公安、医保等部门的业务协同。公安、医保等部门负责本部门对应事项的政策指导和业务办理等,对事项联办过程中由助产机构暂时受理且需存档的纸质资料规范交接,对分娩量较大的助产机构开展部门驻点或提供窗口延伸服务。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出生“一件事”联办功能的信息化支撑。各级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建立多证联

办机制,开展出生“一件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提效能,线上服务“一网办”

浙江省基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支撑服务,正在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出生“一件事”联办功能,通过与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医保办理系统进行对接,推动跨部门业务流程交互,实现事项申请材料、新生儿出生信息和身份信息等电子化数据实时流转;通过“凭电子扫描件容缺受理、证件制发提前启动、纸质材料后台交换”办事流程,极大地缩短联办时间。

建成后的“一件事”联办功能,有望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实现出生“一件事”“网上办”和“掌上办”;有望在出生“一件事”事项基础上,围绕公民全生命周期,实现更多事项的“一网通办”。

促共享,全程办理“一证通”

目前,浙江省出生医学证明、身份户籍、婚姻等部门采集信息已实现向省公共数据平台统一归集,公民办事可通过依申请查询,减少需要提供的证件或材料。在出生“一件事”事项整合和流程再造过程中,原单个事项累计需提交10余次证件,最终精简为仅需1次提交身份证、户口簿和结婚证3个证件。

各地积极创新联办模式,部分地区依托政务一窗受理平台,从公共数据平台获取办事所需的婚姻、户籍等信息,可凭身份证办结出生“一件事”。待省级出生“一件事”联办功能建成后,全省可实现出生“一件事”“一证通办”。 据浙江在线

浙江率先推行出生“一件事”“一次都不跑”

2019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传来好消息:昨天起,杭州、上海、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7座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二维码手机扫码过闸

“一码通行”,第一张覆盖长三角三省一市等主要城市的地铁“通票”来了!

一个App6城通用

为助力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长三角城市交通融合,杭州、上海、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7座城市轨道交通,从昨天起实现了7城轨道交通二维码手机扫码过闸“一码通行”(苏州地铁目前只与上海地铁实现互通,尚未与杭州等城市地铁互通)——也就是说杭州市民只需使用杭州地铁App,即可畅行杭州、上海、宁波、温州、合肥、南京6城。

其他各城(苏州除外)的朋友也可以用本地的地铁App畅行杭州,获得跨城市顺畅便捷的轨交出行体验。下一步,苏杭两地地铁App扫码过闸也将实现互通。

7城互联互通后,出行到各自城市不再需要异地下载其他城市应用,大大提高了异地地铁出行的便利度。这是第一张覆盖长三角三省一市等主要城市的地铁“通票”,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轨道交通刷码互联互通的城市群。

互联互通总里程相当于跨越1/4个中国

在多城共同的协作与努力之下,二维码乘车互联互通相关工作快速推进,不到一年就实现了三省一市的覆盖。现已开通互联互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过148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自驾到上海,跨越了1/4个中国!

随着更多城市地铁逐渐实现移动支付,预计今年底之前,长三角将有10座城市的地铁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未来还将争取进一步扩展覆盖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地铁,进一步扩大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的覆盖范围,推进长三角成为全国第一个交通一体化的示范区。 据杭州网

长三角地铁有了通票!昨起,杭州、上海、南京等七城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

浙江省首例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近日审结完毕。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处相关侵权企业支付环境修复等费用3000余万元。本案系《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以来,浙江省法院立案受理的首例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本案此前已由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裁决。原告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被告为浙江富邦集团公司、富邦皮革公司。

本案被告改制前主体为原海宁市上林制革厂,主要从事猪皮、绵羊皮鞣制和后整理生产。1991年至1997年间,原海宁市上林制革厂、富邦皮革公司填埋制革污泥的行为,致使三处填埋场地内土壤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具有破坏生态环境和损害社会公

共利益的重大风险。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

发展基金会向嘉兴中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请求判决富邦集团公司停止侵害,即对其在海宁市周王庙镇上林村违法填埋的制革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停止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性污染危害等。

嘉兴法院审理认为,富邦集团公司作为原上林制革厂改制后存续的法人主体,应当对外承担原上林制革厂的环境侵权责任。

一审审理过程中,浙江大学受托对相关土壤进行详细调查、检测,并对本案土壤修复提出了合理修复方案建议。经属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目前已经委托有资质第三方公司对案涉三处填埋场,按照浙江大学建议的污染管控方案进行了工程建设。二审经现场踏勘,本案修复工程已经施工完毕,等待竣工验收并交付运行。 据新华社

浙江首例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审结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