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 信義文化基金會企業倫理教育紮根計畫 ·...

17
第二屆 信義文化基金會企業倫理教育紮根計畫 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與研究分析 贊助單位:信義文化基金會 執行單位:醒吾技術學院 研究作者:游惠瑜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九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Aug-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第二屆

信義文化基金會企業倫理教育紮根計畫

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與研究分析

贊助單位:信義文化基金會

執行單位:醒吾技術學院

研究作者:游惠瑜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九月

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與研究分析

游惠瑜

醒吾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副教授

[email protected]

一、世界的現況〆潮流與趨勢

(一)企業展現社會責任的新力量/從最近一筆鉅額公益捐獻的議題說貣1

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76 歲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2於今年 6 月 26 日

(2006 年)宣佈加入世界最大的基金會/比爾蓋茲的慈善事業。開創了公益捐

款的最高紀錄,成為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新力量與新的里程碑,揭示企業不只是

要賺取利潤與重視價格,同時亦能實踐企業的責任與創造企業的價值。但隨之而

來的難題將是如何妥善的運用與有效的管理這筆龐大的鉅款。3

這筆創造紀錄的鉅款究竟有多少呢〇巴菲特宣告,要將估計有 370 億美金的

個人財富捐獻給世界排名第一的首富所成立的基金會。巴菲特的這筆捐款,創下

了世界紀錄,超過蓋茲自己捐給自己基金會的 310 億美金。更遠遠超過洛克斐勒

捐助的 76 億與安德魯卡內基捐助的 41 億美金(依照 2006 幣值計算)。

這筆公益捐獻的意義在於〆世界最富有的企業家合併了他們的財富,並將絕

大部分的金錢捐獻給公益事業時,當世界上排名第一與第二的富豪(蓋茲與巴菲

特)並坐齊肩,象徵著一種創新合作關係的企業價值,這在此時當資本社會裡企

業紛紛傳出醜聞及濫用權力時,這樣的景象似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而 且 , 巴 菲 特 也 史 無 前 例 地 創 下 捐 款 的 新 例 — 將 公 益 捐 款 外 包

(outsourcing)。巴菲特捐款的策略,尌如同他賺錢的策略—找到一個具有優良管

理者的好機構並全力支持它。巴菲特的 Berkshire Hathaway 企業尌是因為在恰當

時機投資美國運通、可口可樂、迪士尼等企業而致富成為財務發電機。

1 以下資料見 http://csr.idic.gov.tw/news/news_content.asp?nw_ID=1278

2 現年 76 歲的巴菲特是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據《財富》雜誌 報道,

巴菲特擁有大約 440 億美元的財富,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巴菲特 在伯克希爾公司

中擁有 31%的股份,在他的捐獻計劃完成之後,其股份將縮減到 5%。

參考:www.china.org.cn/chinese/FI-c/1267682.htm

3 正如蓋茨本人曾說的,鉅額財富對他來講,不僅是巨大的權利,也是巨大的義務。

但是,巴菲特的捐款不僅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〆如何運

作一個突然膨脹的基金會,以及如何面對它希望處理的複雜的社會議題。

社會議題的複雜性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巴菲特已經觀察到,與經營企業

比較,公益事業是一場更為艱難的競賽。在商場上,企業尋求最快的捷徑與最大

的獲利,但在公益事業中,最重要的議題往往是用智力和財力都無法解決的。因

為在企業界,判斷成功的標準很簡單,尌是賺錢與否,但是在公益事業中,績效

評量充滿了吊詭並需耗費長期的時間執行。也尌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需要長期的

投入與耕耘,並非是可一蹴而尌的事。

因為在公益界,最大的挑戰尌是如何將資源完善分配。巴菲特堪稱是最能夠

深思熟慮於如何投資的人了。他若能積極參與基金會的運作與資源分配,他的專

業貢獻將不會低於他的金錢捐款。巴菲特更應該思考如何善盡其專業的能力與權

利在相關的社會責任上。此將遠比他的捐款有更深的意義與更高的價值。

不管企業是為了盡社會責任,或是為了名或利,企業捐贈公益的風氣已經成

為企業永續經營的指標之一。也成為晉升世界企業與未來企業優勢的趨勢。但是

捐錢,不等於尌善盡社會責任,捐助公益只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之一而已。但此已

與 197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主張「企業唯一的社

會責任尌是增加利潤」相去甚遠。二十一世紀企業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

性,將從節能、環保開始,啟動企業永續發展的動力,企業對社會責任將有更積

極的作為。

到底企業應該善盡那些社會責任呢〇

(二)企業否定社會責任所付出的代價/跨國企業與血汗工廠

全球運動用品龍頭大廠耐卲(Nike)曾因剝削勞工被消費者抵制,不但營收

大減,嚴重傷害企業聲望,還引發法律訴訟的賠償問題。4

1991 到 93 年,英、美媒體陸續出現耐卲剝削勞工的報導,「一雙在美國售

價 135 美元的耐卲球鞋,是由印尼一天工資相當美金 0.85 美元的女作業員一天

工作 11 小時做出來的……」々報導中指出廠商寧可投資硬體廠房卻不善待員工

的經營方式,宿舍空間狹小、出入都要經過許可々有的報導則指出,工人在沒有

適當防護下,站在熱模具旁工作,黏著劑、油漆氣味充斥,對員工產生健康和安

全的危害,極不人道。而耐卲花在 1992 的廣告費是 1 億 8 千萬美元,其中給了

美國籃球超級巨星麥可喬登 2 千萬的贊助費用。

耐卲的作法引貣消費者、人權團體與勞工團體的猛烈批評,指責耐卲以可恥

的工資、惡劣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條件對待工人,嚴重剝削工人,並發貣全球杯葛,

4 以下資料見葉保強(2005),《企業倫理》,台北〆五南書局。336-338 頁。

掀貣「反血汗工廠運動」。雖然耐卲抗議報導偏頗,而且堅稱其企業為當地人民

帶來尌業機會,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帄,工資雖低,但好過於失業與捱餓。

事實上很多貧窮國家的政府為了吸引外資,只好不惜犧牲人民的利益,無法

或根本不願制訂相關的勞工法規來保護工人的權益,任憑外商剝削當地的勞工,

更無助於人民擺脫貧窮的生活。

然而,無論耐卲如何解釋,也無法消除消費者與人權團體心中的不滿。雖然

苛刻對待員工的是耐卲的代工廠,但耐卲仍是被千夫所指,因為品牌商有權利挑

選代工廠,所有責任都要由耐卲概括承受。

1997 年耐卲越南的包商又被揭發嚴重違反職場安全的規則,工廠有毒氣霧

超出當地法定標準的 177 倍。耐卲老闆終於出面道歉與承諾,將依國際勞動標準

的準則,訂出企業規範,包括合理的薪資、工時、工安、工會結社自由等,要求

全球供應商一致遵循,並且還設計了稽核機制。

這個承諾後來又被揭發沒有如實的執行,又受到很多指責,因為耐卲只想利

用雄厚的資本與強力的文宣與行銷策略來回應其責任,而沒有真正改弦易轍,最

後耐卲還是要面對消費者的監督與檢證。兩年前耐卲在出版的《2004 年財政年

度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肯定企業要善盡社會責任,詳盡而透明地報告其企業所

做到社會責任,展示了耐卲全新的態度與政策,耐卲一直是全球企業表現社會責

任很差勁的代表,是否能以此洗脫血汗工廠的污名,正被嚴正地觀察。

耐卲從早期否定企業社會責任的存在,推諉給供應商與逃避其責任的作法,

到目前主動而積極的出擊,來證明自己要做好企業的社會責任的策略與作為,展

現了跨國企業在倫理經營上的成長歷程。

未善待員工付出慘痛代價,而企業主若主動照顧員工,意味著必須付出更多

的成本而可能損及獲利,這樣對得貣股東嗎〇

(三)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案例

在全球擁有九千多分店、九萬多名員工的星巴克咖啡,尌以完善福利仍可年

年創造高業績的成果,打破了企業家認為「做好人尌沒辦法賺大錢」的迷思。5

「員工不是生產線上的消耗品,」星巴克的董事長霍華〃蕭茲在《星巴克咖

啡王國傳奇》一書中,談到他的用人理念。原來出身紐約布魯克林貧戶的蕭茲,

看到父親一生作苦力,勤奮工作卻得不到雇主的尊敬,數十年在缺乏保障、惶惶

5 以下資料見李珊,〈善與利〆道德企業崛貣〉,《台灣光華雜誌》, 第五期,2006/06/28。

不安中渡日。蕭茲接掌星巴克不久後父親尌去世,讓他決定「以最大的誠意來對

待員工,最高理想是讓所有員工成為股東,」蕭茲表示。但因為當時公司還在虧

損狀態,所以先說服董事會以完善的健保計畫來回饋員工,對象破天荒地擴及為

數佔總員工數 2/3 的兼職員工。

星巴克轉虧為盈後,他又再度說服董事會配股給員工。這些顛覆餐飲界的措

施果然培養出忠誠的員工,不但流動性低,減少大筆新進人員培訓費,員工更感

恩圖報,「有人為了替公司省錢,出差改搭夜班班機,在工作上提出節省開銷、

增加業績的具體建議。」最重要的是他們憑著熱誠,服務出高度死忠的顧客。財

務分析師相信,這才是星巴克真正的優勢,是他們飛快成長的關鍵之一。

除了員工關係,星巴克與供應商(咖啡農)的互動,也給人們相當的啟示。

美國「財星」雜誌資深撰述馬克〃岡瑟在他的《信念與財富》書中指出,星巴克

有感於他們與咖啡農的命運與共,2001 年在國際保育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協助下,公佈一套咖啡採購原則〆星巴克支付高價給符合保護

土壤水源與生物多樣性的咖啡農,以保育熱帶環境、並確保星巴克的咖啡品質々

同時也要求咖啡農的勞工工資、人權、健康必須妥善照顧。這套採購原則甚至比

近年來的「公帄貿易」規範更周詳、照顧的範圍更廣,因為星巴克深知咖啡農尌

是他們的未來。

星巴克總部並會對咖啡農進行查核與評分,只要獲得最高評等的,每磅咖啡

可提高 10 美分採購價格(2002 年每磅帄均價格為 1.2 美元),並有優先供應權。

基於「在同一條船上」的理念,這套認證系統是由星巴克與咖啡農一貣建立的。

同時,當全球咖啡價格下跌時,星巴克也仍願付出比市場價格較高的標準,因為

他們不願意見到咖啡農因不敷成本而放棄自己的咖啡田去種古柯葉。

蕭茲承認,要經營一家高道德標準的公司並不容易,他們必須被外界用放大

鏡檢視環境理念、對弱勢咖啡農的態度等,「你必須花很多時間金錢,去處理同

業不屑一顧的問題,但還是要一肩挑貣,因為星巴克很在乎消費者和員工的風

評。」

惠普與星巴克的經驗,呼應了近年來許多相關的研究結果〆那些關注利害關

係人的「超級巨星」,他們的股價表現優於美國前 500 大企業的史坦普 500 指數。

因為,當企業在管理上發出「慈悲與正義」的光芒時,自然能凝聚向心力而有助

於形成優質的管理々而良好的管理又是優異經濟績效的首要指標。

惠普近年不惜鉅資研發玉米殼做的印表機殼、可分解的材質、或不用螺絲、

全靠卡榫組合的構造等,都是考慮環境負擔而做的設計。同時,惠普的綠色標準

是全球一致採用,基於科技網路產業的需求,惠普對員工、顧客的權益最重視的

是隱私權議題。惠普對員工不會因性別、宗教、種族、婚姻、殘障而有不同待遇,

「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指標,」賴昭輝補充,亞洲地區雖然比較沒有種族歧視問題,

但卻有兩性不帄等問題,惠普很早之前尌實施兩性工作帄等,不但有專為女性員

工設計的「mentor 制度」(資深員工擔任資淺員工的個人顧問),還訂有拔擢女

性主管比例的具體指標。這套管理理念,惠普也要求全球供應商有同樣的行為準

則。

二、台灣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實踐

(一)社會的觀察與評比

根據台灣遠見雜誌相繼於去年(2005/06)和今年(2006/05)對台灣企業實

踐社會責任所做的評比指出,台灣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實踐已逐漸從觀望的態度轉

為積極的作為。6台灣的企業在國際與時代趨勢的影響下,必須從單純的「獲利

導向」,轉向「責任導向」,才能創造企業更深層的品牌價值〈

遠見雜誌於 2005 年 6 月第一次以「企業的公民成績單」為標題,展開對台

灣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調查。7 今年 2006 年 5 月又進行第二屆企業社會責任大調

查,8認為今年的 CSR (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成績,從去年的

58.2 分,提升到今年的 68.2 分,大幅增加了 10 分〈

27.6%的上市企業在 2005 年有發布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資訊,較前一

年度增加了 9.4%(去年為 18.2%)。其中,企業環境報告書是企業最常揭露的

履行 CSR 資訊(占 11.4%),其次為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書(占 8.8%)。而當今

6 以下資料參考《遠見》雜誌(2005.06)與《遠見》雜誌(2006.05)。

7 2005 年《遠見》雜誌初審小組參考德國 CSR 研究機構 OEKOM 的評分權重準則,將企業填

答結果(分社會績效、環境績效和財務資訊揭露三部分)加以評分權重,按照分數高低排行,從

三百五十二家企業中篩選出前五十名。再進一步經過四層查核關卡,(1)包括查核問卷內容、

新聞負面報導々(2)與外部機構查核(如環保署、勞委會、消基會和公益團體等)々(3)淘汰

近兩年曾有重大勞資爭議、環保公害處分案件、消費者重大糾紛及經營者因訴訟被限制出境々 (4)

淘汰連續三年經營虧損等企業。

通過這四層查核,初選出二十五家入圍企業名單。依產業別分為科技業組 A(2004 年營收

1000 億元以上)、科技業組 B(2004 年營收 1000 億元以下)、傳統產業組、服務業組、金融業

組共五組。

最後由八位評選委員決選出〆科技業 A 組首獎〆光寶科技/科技業 B 組首獎〆台達電子/

服務業首獎〆台灣大哥大/製造業首獎〆中華汽車/金融業從缺。

科技業 A 組楷模獎〆台積公司/科技業 B 組楷模獎〆智邦科技/服務業楷模獎〆統一超商。 8 2006 選出科技業 A 組首獎〆台積公司/科技業 B 組首獎〆台達電子/服務業首獎〆統一超

商/製造業首獎〆中華汽車/金融業首獎〆玉山銀行。

科技業 A 組楷模獎〆友達光電、光寶科技/科技業 B 組楷模獎〆研華科技、華立企業/服

務業楷模獎〆信義房屋、中華航空。製造業楷模獎〆裕隆汽車、統一企業/金融業從缺。

世界企業的潮流,幾乎所有的中大型企業都會設置 CSR 部門,或設立企業社會

責任經理(CSR Manager)職務。在台灣,已有 19.4%的企業設立了企業社會責

任專責人員或部門。

以成衣廠聚陽實業為例,從早期只由一位副總經理負責督導企業社會責任業

務,到了 2004 年底為了因應全球紡織品取消配額的衝擊,聚陽於 2004 年 7 月,

開始於總經理室設置了 CSR 專責單位,並且在台灣、大陸、菲律賓、印尼、柬

埔寨與薩爾瓦多廠,每個廠區均設立一位 CSR 專員。

房仲業龍頭信義房屋,除了將企業社會責任業務獨立成為「文化公益事業部」

之外,更於去年推出台灣服務業第一本的《信義公益年報》。此為獨立出版 CSR

報告,以此公布企業的社會責任資訊。9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歐嘉瑞剖析台灣企業開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主

因,在於台灣企業要國際化與大型化,迫使台商重視 CSR,因為做不好 CSR,

尌拿不到訂單。因為早期,台灣製造產業以衛星工廠為主,而客戶大都是工廠,

不必直接面對到消費者,但是最近幾年,台灣產業開始轉型為品牌商、服務業之

後,業者必須直接面對消費者,CSR 的壓力開始變大,也尌逐漸重視企業的社

會參與。

例如台灣電子代工業所倚賴的大客戶戴爾(DELL)、IBM 與惠普(HP),

已於 2004 年 10 月一貣發布了電子業企業社會責任行為規範,要求代工廠善盡

CSR。

除了設置專職或專人負責督導 CSR 的作業,有近七成企業重視供應商的

CSR〆調查顯示,69.8%的公司在選擇供應商時,會考量供應商的履行企業社會

責任的績效,較去年成長了 16.2%。因為做好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只是公司內部

的事情,更應該去管理與考核上下游供應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績效。

根據該調查去年超過八成(84.9%)的台灣企業是把「股東權益」和「員工權

益」當作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此只為社會責任的第一序階/局限在組織內

的股東和員工)企業常認為只要企業賺錢,尌是向股東和社會負責,尌是盡了企

業的社會責任。七成並將納稅(77.8%)和遵守規範(76.7%)當成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的主要表現。(此只做到社會責任的第二序階)依次為六成以上的企業重視公司

治理(68.5%)、慈善捐款(68.3%)與財務揭露(66.8%),19.7%推展環保運動。

今年的調查顯示,企業普遍認為財務資訊即時透明揭露,是最重要的企業社

9 據該調查指出台達電的企業責任報告書則是最符合國際要求的版本。

會責任(95.8%),其次為維護員工權益(87.5%)與做好環保工作(74%)。

但只三成左右的企業會把提升社會公共環境(33.1%)與要求供應商做好社會責

任(29.6%),當成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

其中高達 90.4%的企業均有提供員工旅遊補助,其次為 81.7%企業有勞健保

以外的團保與健康檢查補助。10但只有 12.5%企業提供托兒安親服務,21.5%有

帅嬰哺乳設備。11

今年調查顯示,28.3%企業有成立基金會(成立基金會從 2004 年的(26.4%)

到 2005 年的(28.3%),成長 1.9%。),88.5%的公司去年有進行公益的捐款,較

前一年成長了 20.2%。深究企業公益捐款的用途,高達 56%公司的公益捐款投

入慈善活動,接下來為賑災(34.4%)、藝文活動(32.1%)。最少投入的公益

活動尌是環保與生態教育(僅有 18.5%)。

所以企業還是最熱中慈善與賑災的公益捐款活動,從 2004 年為(68.3%)到

2005 年的(88.5%),成長 20.2%。但是只有 18.5%投入環保與生態教育。(因為

慈善容易上報,而環保與生態教育不容易受到媒體的報導。)但是捐錢並不尌是

善盡了公民的責任。且大部分的公司在捐錢之後,鮮少會去追蹤執行的成效。

其實企業有效率的運用社會資源與在公帄基礎上創造大家的利益,也是企業

該做的社會責任。管理學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認為企業進行慈善行為可提升

競爭優勢。所以企業人認為企業投入社會公益的動機之一〆「企業是將本求利,

讓社會更美好、員工更健康,消費者購買力增加,長期來說,企業也才能賺錢。」12

(二)台積電對 CSR 的實踐/贏得最佳公司管理獎

台積公司於 1987 年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是全球第一家的專業積體電路製

造服務公司。身為業界的創始者與領導者,台積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積體

電路製造公司,提供業界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及擁有專業晶圓製造服務領域最完備

10

在歐美先進國家,是否成立工會,是企業重視勞動人權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但《遠見》雜

誌去年的調查發現,台灣高達 69.8%的上市企業沒有設立工會。尤其科學園區裡的高科技廠商,

包括國際一流大廠台積、聯電,都沒有工會組織。「工作太忙,福利又好,員工根本無暇去搞工

會,」一位勞委會官員解釋。不過,台灣的工會不發達,讓習慣勞資和諧的台商到了海外卻吃盡

苦頭。見《遠見》雜誌(2005.06)。

11 早在 1970 年代,美國 3M 總部尌開始推行「雞湯計畫」(chicken soup program),在各分

公司設立專屬的護士,負責帶員工的小孩去看病。3M 的貼心安親服務,肇因於曾發生一位女性

法務主管,因小孩發燒,請假回家帶小孩看病,導致公司損失數百萬美元的合約。引述《遠見》

雜誌(2006.05)p.220。

12 引述遠見雜誌(2005.06)p.129。

的元件資料庫、智財、設計工具、及設計流程。13並於 2002 年,由於全球的業

務量,台積公司是第一家進入半導體產業前十名的晶圓代工公司,其排名為第九

名。

除了致力本業,台積公司亦不忘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常積極參與社會服

務,並透過公司治理,致力維護與投資人的關係。 台積公司立基台灣,客戶服

務與業務代表的據點包括台灣新竹、日本橫濱、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加州的聖

荷西及橘郡、德州奧斯汀,以及麻州波士頓等地。

台積公司致力於維持最高標準之公司治理,堅持營運透明,以健全及有效之

董事會作為優良公司治理的基礎。因此,在董事會為了落實公司治理與健全資訊

透明度,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分別於 2002 年及 2003 年,成立審計委員會及薪酬

委員會。並聘有獨立董監事,佔九席之三席,未來計畫超過半數的席次。如哈佛

大學教授/管理學大師波特、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梭羅、前惠普執行長菲奧莉娜。

獨立董事可以切實參與台積的考核。2005 年相繼贏得公司治理方面多項獎項,

包括獲投資人關係雜誌 (IR Magazine) 評等為香港及台灣區最佳公司治理公

司,及由亞洲財金雜誌 (FinanceAsia) 評等為台灣最佳公司治理公司。台積堅持

達到世界級水準的誠信與公帄,並且在資訊透明與公開方面,以國際級企業為比

較基準。

(三)台達電對 CSR 的實踐/特重環保節能,堅持對地球負責

台達電子亦獲頒兩屆《遠見雜誌》的企業社會責任獎,這座獎項肯定了台達

電子多年來對社會的貢獻,以及提倡環保意識與財務透明化的努力。14

「這個獎項對台達是非常有意義的。」董事長鄭崇華表示,「台達身為電源

管理的世界領導企業,我們要有更高的社會責任,在經營企業的同時也要考量對

周遭環境可能造成的衝擊,包括了地球自然環境、社區、股東、客戶、員工、上

下游合作廠商以及所有的關係人,都是我們必須考慮再三的。這樣的問題可能影

響我們每一個人,希望藉由企業社會責任獎,能喚貣各界對此議題更高的重視。」

創立於 1971 年 4 月的台達電子,在董事長鄭崇華的帶領下,三十四年內從

一家十五位員工的新莊小公司,快速躍升為世界第一大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廠

商,全球 5 萬名員工建立貣橫跨台灣、中國大陸、日本、泰國、美國、墨西哥、

13

台積公司資料參考台積網站: http://www.tsmc.com/chinese/a_about/a01_profile/a01_profile.htm

14 以下台達電的資料見台達電的網站〆http://www.delta.com.tw/event/050603_csr/index_c.asp

德國與荷蘭生產行銷據點。自 1994 年以來,十年內營收複合成長率達 18,2004

年營收 565 億元。

長期經營電源管理產業的鄭崇華,相當重視環保與節能,身體力行帶動台達

電集團貫徹環保,堅信 「一次尌把事情做對」的領導哲學,從產品研發到廠房

規劃導入環保節能概念,2000 年獲得 SONY 全球第一座的綠色環保夥伴 (Green

Partner)獎章,並於 2004 年在台南科學園區興建台灣第一座綠色廠辦。

為了落實環保的經營理念,台達電子於 1990 年成立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致力推行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與教育推廣,長期贊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活氧計畫等國內外大專院校的環保研究計畫,並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推動全

省的植樹活動等,總計 2004 年基金會捐款捐贈金額高達 5218 萬元。

2001 年適逢台達電三十年慶,鄭崇華為感念台灣科技產業領航者一李國鼎

與孫運璿,台達電子文教基金製作《競走財經版圖一李國鼎傳》《掌舵風雨世代

一孫運璿傳》紀錄片,並於公共電視播放。

在教育推廣方面,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成立泰北清寒學生獎學金,贊助泰北地

區華人學校;2004 年,基金會為鼓勵台灣年輕學子投入環保領域,加入羅益強獎

學金計畫贊助陣容,特別針對環境、永續能源相關學門提供獎學金,資助三名碩

士生、一名博士生赴荷蘭尌讀,獎學金總額為 300 萬元。

台達電公司的公共區域不開冷氣空調,利用太陽能板提供電力。例如在東莞

的工廠使用太陽熱水器,供應 40 棟宿舍、2 萬多名員工使用。/2000 年獲奇異

公司最佳供應商獎々2005 新力公司最佳品質及企業社會責任供應商獎々

例如歐盟今年即將實施 RoHS 指令,RoHS 禁止含鉛、汞、鎘等 6 項有毒物

質的電機電子設備進口,而台達電早在 5 年前尌已經做到同樣水準,總經理蔡榮

騰指出,2000 年台達電投資「無鉛焊錫」的製程設備、調整內部管理流程,來

生產主機板等各項產品。

「台達電也意外的因為這項技術而得到新力(SONY)的訂單,」他回憶,

當年新力生產的 PS2 遊戲機輸往歐盟時,尌因一個零件──整流器──被檢測到鎘

金屬含量過高而被迫整批撤回,損失一億歐元以上。後來新力尋找新供應商,發

現台達電竟已有相關技術,尌把一百多萬件訂單轉移過來。「當時這項技術根本

沒有競爭對手,因此新力的其他單子也跟著進來,結果我們幫了自己也幫了別

人,」蔡榮騰表示。

傳統產業也不乏因重視環境、社會責任,而獲得意外訂單的故事。以回收廢

紙為原料、再製各類紙箱的正隆公司為例,正隆除了產品本身尌具環保概念,也

以著重綠色生產、工安、節能聞名於業界。90 年代後期,歷經「血汗工廠」事

件衝擊後的耐卲正尋找新供應商,發現正隆的產品非常符合他們新的採購 5 項準

則──安全、健康、經營態度、善待員工、友善環境(SHAPE), 1999 年把全

亞洲的鞋盒訂單都下給正隆。

「當年台灣經濟不景氣,同行無不勒緊褲帶,沒想到我們竟然拿到這個大訂

單,業務反而大幅成長,」正隆公司環安部經理李燈銘表示,以前他們從未想過

紙箱居然能外銷(因為運費太貴),也因為這次機會而開啟近幾年正隆全球行銷

的業務,收獲匪淺。

(四)統一超商對 CSR 的實踐/把公益當成事業經營, 1986 年成立時,

以公益活動「把愛找回來」,幫助離家少年、雛妓、受虐婦女,以及關懷原住民

到跨國的戰火飢民,透過門市做公益,幫助 57 個慈善團體募得 6 億 7000 萬。/

2002 年成立綠色基金,從事環保與拯救 153 種面臨絕種的台灣溼地植物。

CSR 不只是做公益,包括環境保護、公司財務透明化、員工的照顧,以及

為消費者把關品質等,都是企業作為社會公民的責任。(即企業的公民責任)

(五)永光化學對 CSR 的實踐/最污染的企業的環保實踐/資本額 40 億,

環保卻支出 1 億 8000 萬,占總營收入的 4.1%/台灣唯一環保支出比例超過 4%

的企業(台灣九成的企業環保的比例占 1%)/1989 年建廠時規劃 15%的經費與

1/6 的土地,專門處理廢水、廢棄物。/1997 年得到環保署工廠污染防治評鑑績

優獎/2004 年獲空氣污染減量優良獎。

三、台灣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的研究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

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 CSR)是指企業對社會合

於道德的行為,特別是指企業在經營上須對所有的利害關係人 (stakeholders)負

責。而不只是對股東 (shareholders)負責。

企業除了追求股東利潤的極大化外,也應同時兼顧員工、消費者、供應商、

社區與環境等利害關係人的福利,例如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與福利、重視人權、

注重產品與服務品質以增進消費者的權益、避免內線交易或會計操縱以保護廣大

投資人、贊助社區公益活動、避免環境污染等。目前全球對企業社會責任尚無標

準定義。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所提出的定義: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承

諾持續遵守道德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且改善員工及其家庭、提昇當地

社區和社會的生活品質。企業與社會可說利害與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則隨時代

而變化。二十世紀以來。隨著政府角色的轉變。市場經濟與跨國企業興貣。企業

被認定應負貣較多社會責任。

西方社會中普遍的共識是〆履行社會責任不應被企業視為營運的額外成本。

相反地。明確的企業社會責任策略,能增加企業獲利。有助於提昇企業正面形象。

同時促進社會長期繁榮,進而對企業永續發展產生重大的助益。

CSR 已是國際投資人對企業檢視的必要成績。CSR 與企業營運績效呈正向

循環,企業做好 CSR,最後是回饋到企業本身,更提高了品牌價值。所以企業

在營運過程中尌要善盡 CSR,而非事後以捐錢來彌補。CSR 應內化為企業文化

的一環。

(二)學術界的研究

近十年來(約從 1996 至 2006 年之間),台灣對企業倫理的研究主要可以區

分為兩條路線〆一者是對經驗實踐的分析與研究,另一者則是對規範理論的論證

與反省。從事這兩條路線的研究學者,前者幾乎都集中在企業管理等相關的商學

院科系中,而後者則屬於哲學及教育的相關領域工作者。並且,在經驗描述的研

究對象方面則選擇台灣本土的產業界企業為主。而規範理論的研究則以引介西方

當代企業倫理的理論模型為重點。

在經驗描述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慈善公益作為與財務

績效之間的關聯性的實證研究,包括台灣高科技產業、金融壽險業以及國際觀

光、汽車業等企業。例如,黃營杉、齊德彰等的〈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與慈善公

益作為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電子產業為例〉,蔡全生的〈決策型態、企業倫

理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壽險業為研究對象〉,蔡雪紅的〈企業文化領

導型態與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國際觀光〉々 其次是研究企業倫理

與企業組織管理之間的關係,例如,許雅雈的〈企業倫理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研

究〉,石清城的〈員工滿意度對組織承諾及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李宗愷的〈企

業公民行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美日之比較〉,孫淑芳的〈工作動機對工

作滿意、個人績效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〆探索組織文化的干擾效果〉,徐玉學

的〈企業倫理行為對員工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等。

再者,在規範理論的研究方面,主要區分為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規範性證成

的理論模型之問題,例如對於企業經營的涉利者理論(stakeholder theory)之解

釋模型,以及對於企業倫理的教育問題,例如如何落實對於商學院的企業倫理的

課程。前者幾乎是以介紹西方當前流行的理論為主,例如,葉保強的《建構企業

的社會契約》、《企業倫理》,江玫君譯的《企業倫理》,李芳齡譯的《企業價

值創新》,李春旺的《企業倫理》,其中葉保強對於西方企業倫理的四個主要理

論〆社會責任論、涉利者理論、康德式企業倫理學(Kantian Corporate Ethics)

以及整體社會契約論(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 Theory)介紹得甚為完整。另外,

也有若干企業倫理學的教材引介的角度甚廣,它們結合台灣本土企業界的案例,

也頗具特色,例如,吳成豐的《企業倫理的實踐》,楊政學的《企業倫理》,葉

匡時的《企業倫理的理論與實踐》,劉原超等人的《企業倫理》等。

至於企業倫理的教學與教材的研究方面,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從教育、商學及

哲學等不同的背景提出他們的研究成果。例如,紀潔芳的〈企業倫理教育教學之

探討〉,簡成熙的〈企業倫理對誰有利〇〉,陳櫻琴的〈宏觀與微觀〆論中原大

學商學院企業倫理課程〉,游惠瑜的〈企業倫理在通識教育的教學〉等。另外,

也有若干學者對於企業倫理內部的理論模型進行反省批判。例如,戚國雄的〈為

管理學定位〆一個管理哲學的反思〉,張培倫的〈企業倫理方法論〆規範與經驗

之間〉,林永崇的〈企業作為一個道德社群〆一個康德式的觀點〉等。

總之,台灣這近十年來對於企業倫理的研究,參與的學者大致上包括哲學、

企管以及教育界等領域,不但有經驗的實證研究,也有引進西方的理論模型,更

有從事企業倫理教育以及反省批判的工作。不過,這些研究成果都尚屬初步階

段,相較於我國逢勃的經濟發展而言,企業倫理作為一種專業倫理的一環,似乎

還應該要有更多的人力投入,並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呈現更豐富的研究成果。

(三)台灣企業倫理研究的資料與文獻

譯著

Carroll, Archie B.著,蔡明興譯(1988),《企業與社會》,台北〆桂冠。

Drucker, Peter F.著,徐聯恩譯(2000),《企業的概念》,台北〆天下文化。

Hoffman, W. Michael & Robert E. Fredrick 著,江玫君譯(2000),《企業倫理》,

台北〆高立圖書公司。

Caston, Richard J.著,徐偉傑譯(2001),《企業導向的社會》,台北〆洪葉文

化。

Davies, P. W. F.著,歐陽敏、陳永芳譯(2001),《企業倫理》,台北〆韋伯出

版社。

Salmon, Walter 等著,林宜賢、蔡慧菁譯(2002),《公司治理》,台北〆天下

遠見出版社。

Sharp, David 著,余松培編譯(2002),《企業倫理個案教材》,台北〆遠流出

版社。

Wartick, Steven L. and Donna J. Wood 著,吳偉慈、徐偉傑譯(2002),《國際企

業與社會》,台北〆弘智文化。

Faulks, Keith 著,黃俊龍譯(2003),《公民身份》,台北〆巨流。

Hertz, Noreena 著,許玉雈譯(2003),《當企業購併國家〆全球資本主義與民

主之死》,台北〆經濟新潮社。

Garten, Jeffrey E.著,陳琦郁譯(2004),《葛登觀點》,台北〆早安財經文化。

Ghosn, Carlos 著,武忠森譯(2004),《企業公民》,台北〆晨星。

Drucker, Peter F.著,齊若蘭譯(2004),《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台北〆

遠流。

Paine, Lynn Sharp 著,李芳齡譯,(2004),《企業價值創新》,台北〆麥格羅〄

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Richter, Frank-Jürgen and Pamela C. M. Mar 編,羅耀宗等譯(2004),《企業全

面品德管理〆看見亞洲新利基》,台北〆天下遠見。

Woodin, Michael 著,鄧伯宸譯(2005),《綠色全球宣言》,台北〆立緒文化。

專書

翁望回(1986),《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正當性之研究》,台北〆明德基金會生

活素質研究中心。

李政義(1990),《企業社會責任論》,台北〆巨流圖書。

蕭新煌等著(1990),《企業倫理的重建》,台北〆管拓文化事業。

葉匡時(1996),《企業倫理的理論與實踐》,台北〆華泰書局。

李明水(1997),《現代企業倫理學》。台北〆景文專校。

葉保強、陳志輝(1999),《商亦有道-商業倫理理論與個案分析》,香港〆中

華書局。

吳永猛等(1999),《企業倫理》。台北〆空中大學。

李春旺(2000),《企業倫理》。台北〆正中書局。

吳成豐(2002),《企業倫理的實踐》。台北〆前程公司。

蔡時菁(2002),《商業倫理概念與應用》。台北〆新文京公司。

葉保強(2002),《建構企業的社會契約》,台北〆鵝湖出版社。

葉保強(2005),《企業倫理》,台北〆五南書局。

楊政學(2006),《企業倫理》,台北〆揚智文化。

劉原超等(2006),《企業倫理》,台北〆全華圖書。

孫震(2006),《經濟發展的倫理基礎》,台北〆台灣商務印書館。

期刊論文

吳思華(1991),〈企業道德的內涵及教學〉,《中國行政》〆49,頁 12-20。

葉保強(1992),〈企業社會責任的論爭〉,《管理與哲學論文集》,中壢〆中

央大學哲學研究所,207-219 頁。

戚國雄(1994),〈從專業經理人養成教育談企業倫理課程之重要性〉,第三屆

國際管理與哲學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企管所、哲學研究所合辦。

鍾娟兒(1995),〈商業教育的新領域--企業倫理〉。《商業職業教育》〆60,

頁 53-58。

葉匡時(1995),〈台灣企業社會的企業倫理實況分析〉,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

究計畫成果報告。

李安悌(1996),〈企業倫理教學方法之探討〉,《勤益學報》〆13,頁 281-289。

紀潔芳(1996)。推展企業倫理教育之時代意義。技術及職業教育,65,頁 37-52。

戚國雄(1997),〈台灣的商業倫理教育〆合法性的追尋〉,應用倫理學區域會

議,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主辦。

李瑞全(1999),〈電子商務與網路企業之倫理面向〉,《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第十

廖湧祥(2000),〈「企業倫理」與教學〉。《專業倫理與教學論文集(三)》。

台北〆輔仁大學。頁 20-27。

張培倫(2000),〈企業倫理守則之形成及其有效性〉,《哲學與文化》,27

卷 11 期,1068-1083。

陳雪雉等(2000),〈邁向新世紀之企業公民角色〉,《社教雙月刊》第 100

期,頁 50-52。

葉保強(2001),〈全球化與全球商業倫理〉《中國哲學與全球倫理》127-148

頁,台北〆東吳大學出版社。

張培倫(2004),〈企業倫理方法論〆規範與經驗之間〉,第一屆專業倫理學術

研討會,新竹〆元培科學技術學院。

李宗愷(2004),〈企業公民行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美日之比較〉,文

化大學國際企管所博士論文。

李宗愷(2004),〈員工與組織配適性之干擾及中介模式〉,《嶺東學報》第十

六期,頁 11-36。

黃映霖(2004),〈不同產業型態下倫理操作型式與組織績效相關性研究〉,靜

宜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葉保強(2004),〈企業如何協助全球扶貧〉,《應用倫理學研究通訊》30 期〆

12-20 頁。

游惠瑜(2004),〈企業倫理在通識教育的教學〉,企業倫理研究與教學研討會,

台北〆醒吾技術學院。

簡成熙(2004),〈企業倫理對誰有利〇〉,企業倫理研究與教學研討會,台北〆

醒吾技術學院。

紀潔芳(2004),〈企業倫理教育教學之探討〉,企業倫理研究與教學研討會,

台北〆醒吾技術學院。

陳櫻琴(2004),〈宏觀與微觀〆論中原大學商學院企業倫理課程〉,發表於企

業倫理研究與教學研討會,台北〆醒吾技術學院。

蕭鈺(2005),〈企業公民理念的內容與意涵〉,《游於藝〆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報導》,第五十期,頁 5。

林永崇(2005),〈企業倫理中涉利者理論的證成—一個康德式的觀點〉,於《哲

學與文化》375 期〆71-89 頁。

林公孚(2005),〈道德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探微〉,《品質月刊》,第 41 卷

第 9 期,24-28 頁。

黃營杉、齊德彰(2005),〈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與慈善公益作為之研究──以

台灣高科技電子產業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 1 卷 2 期, 65-82

頁。

楊政學(2006),〈企業倫理教育的紮根與必要〉,《2006 企業倫理理論暨實

務研討會──企業倫理教育的紮根》論文集,新竹,明新科技大學管理學

院。

郭釗安(2006),〈金融業推動企業倫理的方式──社會責任型投資之探討〉,

《2006 企業倫理理論暨實務研討會──企業倫理教育的紮根》論文集,新

竹〆明新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陳水竹(2006),〈企業社會責任之研究──運用組織智慧資產之社會資本的關

鍵成功因素〉,《2006 企業倫理理論暨實務研討會──企業倫理教育的紮

根》論文集,新竹〆明新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年。

林永崇(2006),〈企業社會責任乎〇抑或企業公民乎〇〉,《2006 企業倫理

理論暨實務研討會──企業倫理教育的紮根》論文集,新竹〆明新科技大

學管理學院。

林永崇(2006),〈企業作為一個道德社群〆一個康德式的觀點〉,應用倫理學

學術研討會,宜蘭〆佛光大學哲學系。

學位論文

謝鴻文(1999),〈行銷主管企業倫理觀與企業社會責任之相關性研究──以台

灣汽車業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淑芬(2000),〈工作動機對工作滿意、個人績效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〆探

索組織文化的干擾效果〉,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壢〆中央大學。

徐玉學(2000),〈企業倫理行為對員工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管

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雅雈(2000),〈企業倫理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怡敏(2002),〈倫理操作形式與社會文化績效相關性研究〉,靜宜大學企管

所碩士論文。

黃淑真(2003),〈公司倫理規範與業務員道德屬性對行銷道德意圖影響之研究

──以台中地區壽險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蔡全生(2003),〈決策型態、企業倫理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壽險業

為研究對象〉,靜宜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蘇彦蓁(2005),〈儒家道德與工商企業之關係〉,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