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编辑 李洁 美编 唐倩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02国家地理 带你进入未曾见识的世界

周末特稿 天天天下故事 人人人生百态

WEEKEND

指尖上的“美食”

时代在进步,艺术家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他们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拿雕塑来说好了,一般我们了解比较多的是石雕和木雕,但现在出现了很多微型雕塑,它们细小而精致的特点让人惊叹。

看到丰盛的食物,谁能不食指大动?何况是马卡龙、披萨、寿司、生鱼片……这些最受欢迎的全球美食!慢着,这些“美食”只不过是艺术家的微型作品而已!

以色列微型手作艺术家谢依·亚伦是其中一位“指尖美食”的创作者,他用软陶土制作了大量1:12比例的微型食物雕塑。虽然件件作品都如手指头般精小,但制作每一件微型艺术品,都至少要花费谢伊1-3小时不等,他对色彩,纹理,细节都把握得十分到位——既考功夫也要专注力,成品也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谢依,还有很多手作艺术家涉猎了这一领域。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这些创意微型食物雕塑再合适不过了。虽然不能吃到有点遗憾,但看起来惟妙惟肖,还是足够赏心悦目的,让人不得不佩服艺术家们的巧手。

拥有令人上瘾的魔力手指长短的刀在巴掌大的菜板上轻

轻切好豆腐块,加上几粒海苔渣,一起放进钱币大小的锅,架在蜡烛台制成的火炉上烹煮。几分钟后,这锅味噌汤被倒进指甲盖大的碗里,虽然分量极小,塞牙缝都不够,但制作过程却实在是可爱又治愈。

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你能搜到许多标注为“微型食物”的视频。它兴起的标志,是一个名为“微型空间”的频道上传的第一个视频。在这段仅83秒长的视频中,两根手指就能捏起来的小锅被架在烛台上。在烧水过程中,制作者开始准备桌子和咖啡杯,再用微型勺子向过滤器中填满咖啡

……视频结束时,两个白杯子中盛满了浅棕色的咖啡。

自那以后,“微型空间”一发不可收,不到一年就累积了近5300万点击量。至今已有 160 个视频,频道订阅人数超过 100万,芝士汉堡、寿司、咖啡、蛋糕等食物出现在播放列表中。有意思的是,制作者在视频中不说话,不与粉丝互动,粉丝发送的电邮也得不到回复。究竟是什么人在运行这个频道,至今仍是个谜。

“微型空间”的火爆引发了微型食物热潮——微型食物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22岁的微型食物制作者、美国人杰·巴朗,顺势也在视频网站推出了“与巨人同行”频道,上传他的每一道微型食物制作过程,他的每一道菜都是在2×2英尺的小容器中完成,所有厨具都只有正常尺寸的1/10甚至更小,却都能真正使用。

微型食物视频横扫各大平台,每个的点击量都在几十万上下。虽然每个视频只有短短几分钟,配乐、声效、旁白解说什么都没有,也看不到厨师的样子,只有一双手小心翼翼地用真正的食材在制作烤鸡肉串、天妇罗、火锅、松饼、蛋糕、汉堡包等料理,但观众仍大呼它们拥有令人上瘾的魔力,“好看到根本停不下来”。

被小且可爱的事物“萌倒”上世纪初日本就开始生产塑料质地

的微型食品。从2014年开始,制作可食性微型食物的产业蓬勃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价值十几亿美元的产业链。如今,对于微型食物的走红,许多媒体分析认为,其制作过程体现了日式“卡哇伊文化”,即人们容易被小且可爱的事物“萌倒”。

一些观众道出了他们喜欢微型食物视频的原因:不仅有视觉原因,也有声音的功劳。细小而微妙的音效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在视频中却被无限放大,例如炸鸡时热油发出的嗞嗞声,刀和案板碰撞、搅拌时勺子撞击碗盆的声音。视频中没有烹饪教

程常见的音乐或旁白,因为制作者的目标不是教人模仿,而是充分享受这场表演。

除了感官因素,《国家地理》杂志道出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大多数人童年玩过过家家,制作微型食物就像童年记忆的升级版。正如心理学家所言,微型食物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小小的、精致的美食允许人们暂时进入幻想世界。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尽情展现想象力的地方,制作者们在烹饪过程中肆意创造。

《大西洋月刊》则称,普通食材过于庞大,制作微型食物的人往往要竭尽所能地寻找替代品,比如用珍珠洋葱取代洋葱,用鹌鹑蛋替换鸡蛋。虽然耗时费力,但耐心制作的佳肴在给自己带来满足的同时,还收获了满满的赞。

出人意料的是,青睐微型食物视频的主力人群并不都是女生。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教授梅里·怀特指出,受众中相当一部分是男性,他们大多是热衷动漫和游戏的“御宅族”。怀特认为,微型食物视频颇有些情怀意味。一些视频中出现的壁炉早已从生活中消失,以铁锅熬汤则令人们回想起老式的农舍,“这就像上世纪美国画家诺曼·洛克威尔笔下的晚餐”,只不过是微缩版。

乐趣在于“绝对掌控”如果你看了视频后为之深深着迷且

跃跃欲试,不妨从制作微型厨房开始。鉴于微型食物的受欢迎程度,“如何制作小型餐具”的攻略视频同样受追捧。

你会惊喜地发现不用购买任何东西,只需废物利用让旧物换新颜:吃剩的冰棍棒可以做砧板,空易拉罐可以做水壶或平底锅,软陶能捏成碗和杯子,曲别针化身搅拌器和夹子,大多数微型厨房的烤箱和炉子是烛台……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享受掌控全局的自信与舒适了。“这是受我控制的东西,我喜欢这个微小的、毫无干扰的

空间。”网友阿伦·罗纳表示,掌控感是制作微型食物过程中最酷的部分。

“在现实中你永远无法掌控一切,而在微型世界里,你能把一切小东西都调整到完美的境界。”从事微型器具贩售的蒂普顿说,“制作微型食物不仅让你远离混乱的现实,还要求你热爱生活、注重观察。”在真正的厨房中做蛋糕,人们可能弄得到处是面粉,一切都乱糟糟。

外表萌萌的,又能带来无与伦比的满足感,但这不代表微型食物没有先天缺陷——它们没法填饱肚子,也不能长期储存。经过漫长准备和精心烹制后,只需伸伸舌尖,你指甲盖上的芝士蛋糕就消失不见了。它们的口感可能也有缺失,比如代替大虾用于制作袖珍天妇罗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小虾——有人猜测,它们可能是在水族店里买的,味道不一定好。

但这些也许都是次要的,毕竟这些食物全都可以吃。 (文/温莎、钟何)

能吃吗?能吃饱吗?

和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游戏不一样,现在的创意微型食物雕塑简直就是精妙绝伦!艺术家用软陶土或黏土制作微型食物雕塑,并用颜料涂上相应颜色,做好后,小小的一盘非常精致,而且每处细节都很讲究,可见手艺非凡。

说真的,如果没有对比的话,这些玩意儿还真可以以假乱真呢——可实际上,它们只是硬币大小。

微型食物雕塑做得再逼真也无法食用,于是丧心病狂的人们“变本加厉”地给“微型食物”下了新定义:不仅小,还能吃!

对我等五大三粗的人来说,这点分量是不够塞牙缝的,况且味道怎么样,谁也说不准。

打开直播软件,与所有90后的美女主播一样,蕾欧娜每日的功课是和屏幕前的观众见面问好,聊天说话:叙旧拉家常,卖萌讲段子,发起猜歌挑战绕口令,或者干脆甩个真人版表情包,偶尔“一言不合”还会直接来段“尬舞”(尬舞,街舞专业用语,俗称斗舞)。

但她说话的方式和其他主播不一样:发音大多只有平音,似乎还有点儿“大舌头”。第一次听到蕾欧娜讲话,很多观众的反应就和在大街上拉到她的出租车司机一样,下意识地发问,“你是外国人吗?”

“你可以去看一下我的公告”,被问多了,蕾欧娜选择用关键词在简介里首先坦白自己——“后天聋哑”“是听障”“在努力学说话”。这个在镜头前总是梳着两个丸子头的年轻女孩,实际上是位后天聋哑人。因为直播时“元气满满”颇具正能量,蕾欧娜被网友称为主播界的一股“清流”,开播不久粉丝就冲破了10万+。

为了“活得更出彩”婴儿时期的一场高烧让她从此丧失

听觉,直到8岁,蕾欧娜都不会说话。小时候,因为对声音没有概念,她只能花更多的力气去模仿。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脖子,一只手按着家人或老师的脖子,从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的四个声调开始,一边捕捉喉咙的振动,一边努力记下口型。

再长大点儿,每天的晨读成了她最煎熬的时刻,语文课文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大声念出来;放学回家,家人也会督促,要放弃省力的手语,“时时刻刻不停地说话”。

蕾欧娜也曾想钻进大多数人的轨道,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她被送去普通的幼儿园,别人发言打闹,她却总是重复“啊啊啊”,多数时候只能傻笑,结果被小朋友说成哑巴;特殊教育大专毕业后,她也尝试过财务方面的工作,听得吃力想让同事帮忙翻译,对方却直接丢过来一句,“这些你

不需要知道”。蕾欧娜曾经很抑郁。为了避免麻烦,

她一度独来独往,没事的时候宁可选择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那时候我很羡慕演员,他们可以这么随意就说很多话,而且还演得好。”通过每天不间断的练习,16岁的时候,蕾欧娜终于可以张口就来一段

“很溜儿”的自我介绍。为了“活得更出彩”,她开始报名表演

班学习绕口令,逐渐改掉了结巴的毛病;想要积攒更多的自信,她又不断地参加世界级的选美大赛,世界聋人小姐先生大赛中国区冠军、世界旅游形象小姐全国15强等光环随之而来。

很努力的普通人抱着“能流利聊天、有机会多说话锻

炼自己”的想法,蕾欧娜偶然地踏进了主播的大门,她把这当做是追寻演员梦的开始。“我之前也犹豫过,怕做不好,比如说话肯定没普通人好;但后来想我可以做好自己,展现真实的一面,‘逗逼’‘表情帝’

‘尬歌尬舞’各种各样。”开直播前,蕾欧娜没想过自己能

“火”。关注度逐渐增高后,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冒了出来:你这样说话是故意的吗?你是为了炒作吗?蕾欧娜晒出了残疾人证,她说自己没怎么生气,反而有些开

心——“我已经能很正常地说话了”。聚光灯下,蕾欧娜的舞台越来越大。

她习惯给大家展示新学的舞蹈,也常常被夸赞跳得好。跨入完全陌生的领域,背后需要的付出可想而知:戴紧助听器,再把小音箱开到最大,一边数拍子一边看视频

“扒动作”,可能10遍,也可能100遍。走下舞台,生活中的她还是时常会回

到之前那个“尴尬的世界”:马路上掉了手机,后面的行人喊破喉咙她也感受不到,直到发现屏幕已经被碾成碎片;睡觉时摘下助听器,一切恢复安静,除了把手机调到最强振动和被家人叫醒,实在太容易直接睡过头。

变成“网红”后,蕾欧娜最明显的感受是一下多了“好多好多好多”朋友。她现在的世界里,一半是聋哑人,一半是普通人。在直播平台和微博上,她经常回复和自己经历相似的网友,鼓励对方“学说话不难,难就难在坚持不懈”。

从开直播的第一天起,蕾欧娜就一直梳着两个丸子头的造型。虽然一直打着

“元气主播”的旗号,但她却表示并没有经过太多的考量和策划,“我本来就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去直播的啦”。现在,蕾欧娜不介意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她希望能被大家当成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很努力的普通人”。 (王景烁)

在无声世界里努力学说话的女主播

微微 型型 食食 物物 视视 频频 走走 红红

蕾欧娜,

微型灶台

微型咖喱饭5、烤好完成(图/东方IC)

4、将苹果放入派皮

3、制作派皮

2、拌入佐料

1、将苹果切碎

跟所有的90后一样,蕾欧娜也喜欢自拍

蕾欧娜说,这些证书都是对她努力的肯定。

直播中的蕾欧娜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