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节气 流金岁月bhsb.tjbh.com/resfile/2019-05-21/12/12.pdf · 2019. 5. 21. ·...

1
小满,四月中,“小得 盈满”的意思,最适合用 来形容这时节的冬小 麦。这阵子冬小麦正在 灌浆,麦粒渐渐鼓胀,盈 满麦壳。此时青色的麦 粒甜丝丝的最好吃。纪 录片《风味人间》里提到 河南有一种叫作“碾转” 的吃食,就是用青麦粒蒸 熟碾成面条凉拌吃。“碾 转”这样的时鲜一般人不 容易尝到,是大自然为辛 苦种麦子的人家准备的 犒赏。很快麦子就要开 始收割了。李颀的诗句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 未落桐阴长”说的就是这 时节,麦子由青转黄,南 风吹拂,卷起麦浪滚滚。 古代称这时作“麦秋”,并 非指秋天,而是到了冬小 麦收获的季节。 生活在钢筋混凝土 搭成的城市空间,有时会 令人不自觉地向往或者 怀念乡村生活。麦田菜 地鱼跃蛙鸣的自然气息, 清晨穿着雨鞋踏着露水 采摘蔬菜的悠然心情,或 者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 特别吃食。有阵子,小区 物业突发奇想种了小小 一园冬小麦,一种城市里 的田园实践。我因此得 以完整观察冬小麦从深 秋种下到初夏收获的整 个过程,顺带也品尝了 “小得盈满”的青麦粒的 清甜。小满时节,这园 麦子的青翠丰盈引得路 过的人们频频拍照,似 乎比花园里盛开的月季 更惹人注目。还有人发 出一连串灵魂拷问:“这 是麦子?为什么要在这 里种麦子啊?谁收啊?” 不知道麦子听到了会不 会感动? 说到城市里的田园 实践,养蚕大约是最容易 实现的。小时候看别人 养蚕,印象最深的就是: 蚕宝宝太能吃了!它们 一个个抬起白白胖胖的 身子,从左到右,从右到 左,咔咔咔吃桑叶,不一 会儿就吃出一个大缺 口 。 陆 游 有 一 首《种 桑》 写他的田园实践:“…… 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 陌。三月叶暗园,四月葚 可摘。戴胜枝上鸣,仓庚 叶间飞……”三月桑叶渐 渐茂密,正好采来养蚕; 四月桑葚成熟的时候,蚕 宝宝也长大结茧了。采 桑养蚕的过程不只是辛 苦劳动,还有戴胜在枝头 鸣唱、黄鹂在叶间游戏, 带来欢乐与色彩。田园 在中国的传统里本就是 带着诗意的。 麦秋时节,虫与蛙的 夜间音乐会也要开场了。 不过还没到热闹的时候, 只是安静的夜里经过路边 草丛,偶尔会听到一两声 清亮悠长的虫鸣。因为 少,倒显得格外动人。待 停步细听,它又警惕地保 持安静了。蛙鸣,是最有 田园气息的鸣叫声。在城 市里,或许能听到鸟鸣、虫 鸣,却难得听到蛙鸣。夏 日夜晚住在村子里,常 会 听到“呱 —呱 —”的蛙鸣声,像是 洪亮清远的鼓吹曲,不紧 不慢,听起来特别安宁。 在蛙声中落入沉沉的睡 眠,往往一觉就到了鸟儿 鸣唱的清晨。 这些不起眼的野趣 大约并非人人欣赏。若 有同道三五自是妙事,如 若不得,能有此情此景,与 自然相得,也已足够了。 小满:麦秋蛙鸣 还记得我们接龙过的小说吗? 毕业30周年之际,高中同学建了 一个微信群,以供联络之用。彼时儿 女皆已去上大学,大家都成了空巢中 年,翻出十七八岁的趣事来看,真的别 有一番趣味。在晒出一大堆野炊、郊 游、运动会的合影后,班长晒出了他用 一整卷黑白胶卷拍出的影像—每张 照片呈四方形排列着4张稿纸,37张 照片一共拍了 148 张稿纸。 这是什么?微信群里一片激动的 “嗷嗷”声—原来,这是 30 年前我们 高三一班全体同学接龙写作的小说原 稿。要知道,我们可是一个理科班,班 主任是数学老师。当语文老师别出心 裁要在班里放一叠稿纸,让“有兴趣的 同学自由写作”时,数学老师竟然没有 提出反对意见。不仅如此,他还以遒 劲的钢笔字,在首页写下了整个故事 的开头: “公元 835 年,长安,郊野上出现了 一个骑毛驴戴斗笠的人,晶莹的雨珠 正在他的斗笠与蓑衣上舞蹈,绵延不 绝的湿气令他的衣色更深了一些。就 在大家窃窃低语,猜测他是谁时,有一 道闪电般的眼风已经瞬间掠过所有人 的脸,迅速隐没在斗笠的帽檐后。” 能够想象这是数学老师写出的小 说开头么?时间设置在晚唐,悬疑、侠 影、志怪、谍战,种种悬念已经在这百 来字的开头中点出,并与广阔的时空 紧密勾连。这就如一坨乱麻中抽出了 一个线头,让有志于理出头绪来编织 整个故事的人欲罢不能。没错,我们 那个时代的高中老师都是理想主义 者,物理老师看得懂日语期刊,地理老 师能画精细的博物标本,政治老师写 得一手可以参展的书法,都不是什么 奇事。数学老师既然已经布下迷局, 那就要看谁能在余下的篇章里解谜, 或者布下更大的迷局了。 用接龙的方式写作,也是一件十 分有趣的事。记得那时为了有时间写 作,有的人 5 点半就起床,赶在早自习 之前翻窗进入教室,奋笔疾书;有的人 在晚自习之后特意找劳动委要钥匙, 就为了打扫完卫生可以续写接龙小 说。依照数学老师定下的基调,小说 基本上写成了章回话本形式,于是,有 人贡献故事,有人贡献人物的精细描 摹,有人贡献每个章节开头结尾的打 油诗。没错,大家都没有学过诗词的 平仄韵律,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 总是在无意中踩中了韵脚,又得意地 指引了故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在一天要刷五套试卷的高三,鼓 励全班来写这东西有啥用呢?老实 说,并没有什么用。当时的高考作文 考的都是“达芬奇画蛋”“挖了三五口 井都没出水”这样的材料作文,它需要 鸡汤哲理,需要严丝密合的论述,需要 揣度命题人的微言大义。写小说,除 了对想象力与语言本身有所锤炼,对 应试,助益并不大。 然而,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写下 去了。我们这帮学子,为何没有在密 集的刷题与应试中垮掉,没有在每个 月都排名上榜的竞争强度下变得歇斯 底里,有可能,就是有人在这种密度很 大的压抑生活中,帮我们凿开了一个 自由的缝隙,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清 澈的天光,闻见唐朝的墨香。 写小说就是这样一个缝隙,它栽 培的都是看不见的东西。好奇心,韧 性,幽默感,苦中作乐的能力,还有狂 野的想象力。这些东西像竹筏一样, 送我们趟过高考这一年的激流险滩。 说一句题外话,当年的高考黑马, 我们班考到第一名的男生,平时所有 的模拟考,都只有班级十名左右。那 一年,他就是接龙小说最积极的写手, 几乎每周都要花两三小时,满足一下 粉丝们“后来如何”的心愿。他考上了 北大。而我,早就不记得他的考分了, 但对他留下的纯蓝墨水笔迹,依旧记 忆犹新。 [email protected] WANG HAI CHAO 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 第 2378 期 12 副刊 责编:王瑞编辑:范炳菲美编:李玉伟校对:林梅制作:王金刚 精品连载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我们颅骨中软乎乎的、布满褶 皱的器官正是这样,用知识将个体 武装起来,再将这些个体团结在一 起,在“匮乏”面前,我们的祖先彼 此伸出援手,共同承担来自自然界 的风险,一路进击,昂首向前。且 让我们把镜头拉远,在浩瀚的星海 中,地球一圈又一圈地围着太阳公 转,伴随着这个过程,这颗蓝色星 球上“习惯性直立行走的灵长类” 用双脚逐步走入一个新的时代,当 匮乏再度来袭,他们也将再度迎 战,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换上了更 称手的家伙。 大约在距今3000万年前,地球 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各自向 东西方向逐渐漂动,这一巨大的地 质变迁使得非洲东部地区的地壳 被硬生生地扯开了一个大裂口,东 非大裂谷形成了。在之后的无数 岁月中,火山喷发带来的矿物质使 得这个深邃的裂谷变成了一片沃 土,而流经这里的河流又滋养了其 中的万千生灵,地球母亲脸上的这 道伤痕渐渐成了一个鸟鸣猿啼的 缤纷世界。 在大裂谷经过的坦桑尼亚北 部地区,包含着一段大约50千米长 的东西向峡谷,其中广泛生长着一 种野生剑麻植物,当地土著人称其 为“奥杜派”,后来这个名字在口口 相传时,被讹传成了“奥杜威”,久 而久之,这个峡谷因此得名“奥杜 威峡谷”。 好了,且让我们把舞台灯光照 进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峡谷吧,因 为这里正是人类故事第二幕开始 的地方。 距今 200 万年前的某一天,奥 杜威峡谷,正午的阳光被绿叶剪 碎,洒落一地斑驳的树影,阳光下 有个人影,是的,人的影子。他蹲 下来,右手拿起一块石头,朝左手 按住的另一块石头砸去,“咔嚓”一 声,石块随即崩出一个尖锐的棱 角,那人拿起石块放到面前仔细 地观察了一下,用指尖摸了摸棱角 的边缘,然后站起来朝不远处一 头大象的尸体走去,大象并不是 他杀死的,但在食物紧缺的条件 之下,大象身上的肉没有任何浪 费的理由…… 这是我想象出的一个场景,但 其中有两个细节已经被考古证据 所证实,一是那个200万年前的人 影,还有一个是他手里拿的石器。 那个人影在身体结构上和现代人 有 些 差 异 ,据 推 测 身 高 在 1- 1.35 米,体重 30 千克出头,体格差不多 相当于今天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 生。除此之外,我们有理由相信, 他面部肤色较深,体毛浓密,杂食, 裸露身体并且不知道衣服为何物, 同时双臂要比现代人更长,这很可 能是因为树栖生活的痕迹还没来 得及完全消失。他和他的同类漫 步在奥杜威峡谷中,主要以采集为 生,有时候也会给一些大型猛兽当 清道夫,吃一些“残羹剩饭”,至于 狩猎这种又危险又要求团队配合 的事情,用他们那 600-700 毫升的 脑容量执行起来可能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这个人种在奥杜威峡谷中,从 大约 200 万年前一直存活到 140 万 年前,之后便从历史中渐渐消失, 但是作为第二幕首先登场的重要 角色,他们在人类历史中却真真切 切地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笔。 这种人类的化石在1960年的 奥杜威峡谷被英国学者乔纳森· 利 基(Jonathon Leakey)发 现 ,之 后,发现者的父亲路易斯·利基 (L.S.B.Leakey)在对化石进行了充 分研究的基础上,将这种人类命 名为能人(HomoHabilis),意为手 巧且能够使用工具的人,这是因 为在其化石被发现的环境中,还 伴有为数不少的石器工具。当能 人的化石终于被发现时,路易斯· 利基先生已经在奥杜威峡谷苦心 研究了30年,他和家人几十年的 汗水和辛劳终于有了回报,这个 了不起的知识分子用一生的岁月 换来了“造物主”的一点小秘密, 借这个机会向路易斯·利基先生 致以敬意。 生物分类的集合从大到小大 体上可以分为界、门、纲、目、科、 属、种几个层级,随着层级由“界” 向“种”深入,我们就能越来越清晰 地了解某一个物种在整个生命系统 中的位置。目前按照学界的主流观 点,能人是人属之下最早出现的一 个人种,他们很有可能是直立人和 智人等各个人种的直系祖先。如果 地球的生命系统是一棵大树的话, 那么人属就是这棵树上一段不大不 小的树干,能人则位于这根树干的 始端,当代的智人则位于这根树干 的末端。 (连载 16) 进击的智人 充满少年感的《人类简史》 人类今日已经壮大到可以灭杀一切动物,也可以随时毁灭地 球。如果有一天人类即将告别这个星球,我们又有机会反省一下的 话,我们可以问上自己一句:究竟从哪一天、哪一刻起,人类就踏上了 背井离乡之路? 作者:河森堡 定价:68元 出版时间:2019 年 1 月 中信出版集团 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 幸福就会降临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人间节气 流金岁月bhsb.tjbh.com/resfile/2019-05-21/12/12.pdf · 2019. 5. 21. · 一个骑毛驴戴斗笠的人,晶莹的雨珠 正在他的斗笠与蓑衣上舞蹈,绵延不

小满,四月中,“小得

盈满”的意思,最适合用

来 形 容 这 时 节 的 冬 小

麦。这阵子冬小麦正在

灌浆,麦粒渐渐鼓胀,盈

满麦壳。此时青色的麦

粒甜丝丝的最好吃。纪

录片《风味人间》里提到

河南有一种叫作“碾转”

的吃食,就是用青麦粒蒸

熟碾成面条凉拌吃。“碾

转”这样的时鲜一般人不

容易尝到,是大自然为辛

苦种麦子的人家准备的

犒赏。很快麦子就要开

始收割了。李颀的诗句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

未落桐阴长”说的就是这

时节,麦子由青转黄,南

风吹拂,卷起麦浪滚滚。

古代称这时作“麦秋”,并

非指秋天,而是到了冬小

麦收获的季节。

生活在钢筋混凝土

搭成的城市空间,有时会

令人不自觉地向往或者

怀念乡村生活。麦田菜

地鱼跃蛙鸣的自然气息,

清晨穿着雨鞋踏着露水

采摘蔬菜的悠然心情,或

者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

特别吃食。有阵子,小区

物业突发奇想种了小小

一园冬小麦,一种城市里

的田园实践。我因此得

以完整观察冬小麦从深

秋种下到初夏收获的整

个过程,顺带也品尝了

“小得盈满”的青麦粒的

清甜。小满时节,这园

麦子的青翠丰盈引得路

过的人们频频拍照,似

乎比花园里盛开的月季

更惹人注目。还有人发

出一连串灵魂拷问:“这

是麦子?为什么要在这

里种麦子啊?谁收啊?”

不知道麦子听到了会不

会感动?

说到城市里的田园

实践,养蚕大约是最容易

实现的。小时候看别人

养蚕,印象最深的就是:

蚕宝宝太能吃了!它们

一个个抬起白白胖胖的

身子,从左到右,从右到

左,咔咔咔吃桑叶,不一

会 儿 就 吃 出 一 个 大 缺

口。陆游有一首《种桑》

写他的田园实践:“……

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

陌。三月叶暗园,四月葚

可摘。戴胜枝上鸣,仓庚

叶间飞……”三月桑叶渐

渐茂密,正好采来养蚕;

四月桑葚成熟的时候,蚕

宝宝也长大结茧了。采

桑养蚕的过程不只是辛

苦劳动,还有戴胜在枝头

鸣唱、黄鹂在叶间游戏,

带来欢乐与色彩。田园

在中国的传统里本就是

带着诗意的。

麦秋时节,虫与蛙的

夜间音乐会也要开场了。

不过还没到热闹的时候,

只是安静的夜里经过路边

草丛,偶尔会听到一两声

清亮悠长的虫鸣。因为

少,倒显得格外动人。待

停步细听,它又警惕地保

持安静了。蛙鸣,是最有

田园气息的鸣叫声。在城

市里,或许能听到鸟鸣、虫

鸣,却难得听到蛙鸣。夏

日夜晚住在村子里,常

会 听 到“ 呱 —— 呱 ——

呱 ——”的蛙鸣声,像是

洪亮清远的鼓吹曲,不紧

不慢,听起来特别安宁。

在蛙声中落入沉沉的睡

眠,往往一觉就到了鸟儿

鸣唱的清晨。

这些不起眼的野趣

大约并非人人欣赏。若

有同道三五自是妙事,如

若不得,能有此情此景,与

自然相得,也已足够了。

【阿木●人间节气

小满:麦秋蛙鸣【明前茶●流金岁月

还记得我们接龙过的小说吗?毕业30周年之际,高中同学建了

一个微信群,以供联络之用。彼时儿

女皆已去上大学,大家都成了空巢中

年,翻出十七八岁的趣事来看,真的别

有一番趣味。在晒出一大堆野炊、郊

游、运动会的合影后,班长晒出了他用

一整卷黑白胶卷拍出的影像——每张

照片呈四方形排列着 4 张稿纸,37 张

照片一共拍了148张稿纸。

这是什么?微信群里一片激动的

“嗷嗷”声——原来,这是30年前我们

高三一班全体同学接龙写作的小说原

稿。要知道,我们可是一个理科班,班

主任是数学老师。当语文老师别出心

裁要在班里放一叠稿纸,让“有兴趣的

同学自由写作”时,数学老师竟然没有

提出反对意见。不仅如此,他还以遒

劲的钢笔字,在首页写下了整个故事

的开头:

“公元835年,长安,郊野上出现了

一个骑毛驴戴斗笠的人,晶莹的雨珠

正在他的斗笠与蓑衣上舞蹈,绵延不

绝的湿气令他的衣色更深了一些。就

在大家窃窃低语,猜测他是谁时,有一

道闪电般的眼风已经瞬间掠过所有人

的脸,迅速隐没在斗笠的帽檐后。”

能够想象这是数学老师写出的小

说开头么?时间设置在晚唐,悬疑、侠

影、志怪、谍战,种种悬念已经在这百

来字的开头中点出,并与广阔的时空

紧密勾连。这就如一坨乱麻中抽出了

一个线头,让有志于理出头绪来编织

整个故事的人欲罢不能。没错,我们

那个时代的高中老师都是理想主义

者,物理老师看得懂日语期刊,地理老

师能画精细的博物标本,政治老师写

得一手可以参展的书法,都不是什么

奇事。数学老师既然已经布下迷局,

那就要看谁能在余下的篇章里解谜,

或者布下更大的迷局了。

用接龙的方式写作,也是一件十

分有趣的事。记得那时为了有时间写

作,有的人5点半就起床,赶在早自习

之前翻窗进入教室,奋笔疾书;有的人

在晚自习之后特意找劳动委要钥匙,

就为了打扫完卫生可以续写接龙小

说。依照数学老师定下的基调,小说

基本上写成了章回话本形式,于是,有

人贡献故事,有人贡献人物的精细描

摹,有人贡献每个章节开头结尾的打

油诗。没错,大家都没有学过诗词的

平仄韵律,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

总是在无意中踩中了韵脚,又得意地

指引了故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在一天要刷五套试卷的高三,鼓

励全班来写这东西有啥用呢?老实

说,并没有什么用。当时的高考作文

考的都是“达芬奇画蛋”“挖了三五口

井都没出水”这样的材料作文,它需要

鸡汤哲理,需要严丝密合的论述,需要

揣度命题人的微言大义。写小说,除

了对想象力与语言本身有所锤炼,对

应试,助益并不大。

然而,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写下

去了。我们这帮学子,为何没有在密

集的刷题与应试中垮掉,没有在每个

月都排名上榜的竞争强度下变得歇斯

底里,有可能,就是有人在这种密度很

大的压抑生活中,帮我们凿开了一个

自由的缝隙,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清

澈的天光,闻见唐朝的墨香。

写小说就是这样一个缝隙,它栽

培的都是看不见的东西。好奇心,韧

性,幽默感,苦中作乐的能力,还有狂

野的想象力。这些东西像竹筏一样,

送我们趟过高考这一年的激流险滩。

说一句题外话,当年的高考黑马,

我们班考到第一名的男生,平时所有

的模拟考,都只有班级十名左右。那

一年,他就是接龙小说最积极的写手,

几乎每周都要花两三小时,满足一下

粉丝们“后来如何”的心愿。他考上了

北大。而我,早就不记得他的考分了,

但对他留下的纯蓝墨水笔迹,依旧记

忆犹新。

[email protected]

WA

NG

HA

IC

HA

O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第2378期

12 副刊 责编:王瑞 编辑:范炳菲 美编:李玉伟 校对:林梅 制作:王金刚

精品连载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我们颅骨中软乎乎的、布满褶

皱的器官正是这样,用知识将个体

武装起来,再将这些个体团结在一

起,在“匮乏”面前,我们的祖先彼

此伸出援手,共同承担来自自然界

的风险,一路进击,昂首向前。且

让我们把镜头拉远,在浩瀚的星海

中,地球一圈又一圈地围着太阳公

转,伴随着这个过程,这颗蓝色星

球上“习惯性直立行走的灵长类”

用双脚逐步走入一个新的时代,当

匮乏再度来袭,他们也将再度迎

战,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换上了更

称手的家伙。

大约在距今3000万年前,地球

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各自向

东西方向逐渐漂动,这一巨大的地

质变迁使得非洲东部地区的地壳

被硬生生地扯开了一个大裂口,东

非大裂谷形成了。在之后的无数

岁月中,火山喷发带来的矿物质使

得这个深邃的裂谷变成了一片沃

土,而流经这里的河流又滋养了其

中的万千生灵,地球母亲脸上的这

道伤痕渐渐成了一个鸟鸣猿啼的

缤纷世界。

在大裂谷经过的坦桑尼亚北

部地区,包含着一段大约50千米长

的东西向峡谷,其中广泛生长着一

种野生剑麻植物,当地土著人称其

为“奥杜派”,后来这个名字在口口

相传时,被讹传成了“奥杜威”,久

而久之,这个峡谷因此得名“奥杜

威峡谷”。

好了,且让我们把舞台灯光照

进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峡谷吧,因

为这里正是人类故事第二幕开始

的地方。

距今 200 万年前的某一天,奥

杜威峡谷,正午的阳光被绿叶剪

碎,洒落一地斑驳的树影,阳光下

有个人影,是的,人的影子。他蹲

下来,右手拿起一块石头,朝左手

按住的另一块石头砸去,“咔嚓”一

声,石块随即崩出一个尖锐的棱

角,那人拿起石块放到面前仔细

地观察了一下,用指尖摸了摸棱角

的边缘,然后站起来朝不远处一

头大象的尸体走去,大象并不是

他杀死的,但在食物紧缺的条件

之下,大象身上的肉没有任何浪

费的理由……

这是我想象出的一个场景,但

其中有两个细节已经被考古证据

所证实,一是那个 200 万年前的人

影,还有一个是他手里拿的石器。

那个人影在身体结构上和现代人

有些差异,据推测身高在 1-1.35

米,体重 30 千克出头,体格差不多

相当于今天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

生。除此之外,我们有理由相信,

他面部肤色较深,体毛浓密,杂食,

裸露身体并且不知道衣服为何物,

同时双臂要比现代人更长,这很可

能是因为树栖生活的痕迹还没来

得及完全消失。他和他的同类漫

步在奥杜威峡谷中,主要以采集为

生,有时候也会给一些大型猛兽当

清道夫,吃一些“残羹剩饭”,至于

狩猎这种又危险又要求团队配合

的事情,用他们那600-700 毫升的

脑容量执行起来可能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这个人种在奥杜威峡谷中,从

大约200万年前一直存活到140万

年前,之后便从历史中渐渐消失,

但是作为第二幕首先登场的重要

角色,他们在人类历史中却真真切

切地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笔。

这种人类的化石在 1960 年的

奥杜威峡谷被英国学者乔纳森·

利 基(Jonathon Leakey)发 现 ,之

后,发现者的父亲路易斯·利基

(L.S.B.Leakey)在对化石进行了充

分研究的基础上,将这种人类命

名为能人(Homo Habilis),意为手

巧且能够使用工具的人,这是因

为在其化石被发现的环境中,还

伴有为数不少的石器工具。当能

人的化石终于被发现时,路易斯·

利基先生已经在奥杜威峡谷苦心

研究了 30 年,他和家人几十年的

汗水和辛劳终于有了回报,这个

了不起的知识分子用一生的岁月

换来了“造物主”的一点小秘密,

借这个机会向路易斯·利基先生

致以敬意。

生物分类的集合从大到小大

体上可以分为界、门、纲、目、科、

属、种几个层级,随着层级由“界”

向“种”深入,我们就能越来越清晰

地了解某一个物种在整个生命系统

中的位置。目前按照学界的主流观

点,能人是人属之下最早出现的一

个人种,他们很有可能是直立人和

智人等各个人种的直系祖先。如果

地球的生命系统是一棵大树的话,

那么人属就是这棵树上一段不大不

小的树干,能人则位于这根树干的

始端,当代的智人则位于这根树干

的末端。 (连载16)

进击的智人 充满少年感的《人类简史》

人类今日已经壮大到可以灭杀一切动物,也可以随时毁灭地球。如果有一天人类即将告别这个星球,我们又有机会反省一下的话,我们可以问上自己一句:究竟从哪一天、哪一刻起,人类就踏上了背井离乡之路?

作者:河森堡定价:68元出版时间:2019年1月中信出版集团

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会降临

【稻荷前●绘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