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多姿 激活中国古代神话的...

1
周刊 18 悦读 20171110星期五 责任编辑 肖欣 版式编辑 周鑫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章杰 还记得东荒俊疾山的素素吗? 还有 昆仑虚的战神墨渊, 青丘之国的九尾狐 白浅……2017 年, 电视剧和同名电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继播出、红极一 时, 再一次证明了网络文学IP的神奇魅 力, 也把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展现 在了观众眼前。剧里人物活动的俊疾山、 昆仑之虚、青丘之国等等地点,毕方鸟九尾白狐还有害得万人迷的夜华君、失 掉一只胳膊的梼杌凶兽等等“神奇动 物”,在《山海经》里都有据可查。然而,碎 片化的点缀终究无法让人拼凑起神话的 完整图景, 它们离真正的古代神话到底 有多远?在将古代神话资源娱乐化、产业 化加以消费的同时,它们激发了什么,又 消解了什么? 古代神话于我们今人的文 化和精神生活,除了猎奇、装点、娱乐以 外,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诸 神纪》中,作家严优对这些问题交出了自 己的一份答卷。在严优看来,古代神话不 应该是精神创可贴、 文化燕窝汤, 而是 “包含一切文化本原基因的骨髓干细胞表达元表达,是有意义的意义,是结构元结构”。 神话不原生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 恒定部分承载一个民族文化基因也和 类内心的问题, 类内在的奥秘”相。 在《诸神纪》里, “垂死……四肢五体为四五岳”的创世大神古,在 “四,九”的情形下“炼五色石补苍天”的大 女娲,还是 “尝 百草滋味……一 遇七”的神农氏“诛凿齿……上射”的大羿,都现了一畏艰险类福祉而自我牺牲剧意崇高。可以,这畏艰 的生和不抗争精神 正是中华民族家和典籍被历史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 《诸神纪》里描绘古诸神大多充满野 伟岸之力: 喜欢追着自己尾混沌半蛇女娲、人首豹尾的 西王母铜头铁额蚩尤……这些朴野 形象身上那种气吞震天 地的力现了先民汪洋恣肆力,对自然、生、神之力的崇拜讴歌, 对在科技文明的重压下渐委顿的现代人, 这些不啻为精神的解 毒剂;通过“掰扯”,古神话所体现的中国智慧也得到了生动而 又不乏深度: 混沌神话所体现的 中国人混融宇宙观、 古神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的自 然观、南楚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 方生 ,生”的生观等等,对深陷 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伦理危机的现代社 ,都是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可以, 中国古代神话远而 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成为 的国民教育资源,然而,,优的神话教育普及品屈指。一方这是认识足所致一方中国古代神话自碎片化、 不成体 外,深奥难懂的古 汉语往往使普通大众对其敬而远之。 样让普通近神话、 体会到神话 内涵的精神?在《诸神纪》里,严优以谱系化”的逻辑杂乱古神话 进行系统从总框架上为了解中国神话世界了一个清晰 的、逻辑顺序,而容更 广泛—— 丰富数民族神话 也在这一框架中得到了一的展现。 《诸神纪》还对古汉语神话的现代和解读进行了可中的题都包含板块“故事本”是作者体后重的神话故事,活 活现又之有据。“掰是对 故事的解阐释妙趣横生又不失学 全书随处者灵动、俏皮和时用语一点也 ”。 即便我们迷失本不到方神话提供( )返归航向’(叶舒宪) 。”神话为滋我们生厚土”,这 是《诸 神 纪》作者美(《诸神纪严优 著 北京大学出版 社出版幽林石子 批评家、 吴投文新近出版的诗集 《看不见雪 影》, 中有一沉甸甸感觉, 这是一本有分量 诗集。这种分量焰火分量, 也包承载天分量。 这些精都是吴投文精选择的, 是灵光与歌的这些, 我们能读出生,也能读容颜与背影。 诡异人生于把握释放的力,文的起很强,有儒雅, 也有坚韧阳刚能就是作生活中的一滴水, 一个涟漪清澈混沌出了, 我们内心然, 有名的 轻松感。 这样的感便成为灵魂纸张成为精神文化的 沃土, 于是创作成为艺术享受吴投文的纯粹 的基石上加了多层面智性表达迂回想象中有现社生活灿烂的一,也内心苦痛伤感性细的一充满西吴投文的这本诗集中, 多,《 白》《 雪雁》《山魅》在起了大的 反响吴投文在 《 白》 中写道: 我对白有一洁净癖好/喜欢一本/然出现的一页空/这一预留信仰//我在前世的记中/页空/的一生/这一预留贞操”, 白” 是一个装 了失的名, 同时也盛放丰盈的远方。 人们可以一次白” 而怀探索的意, 也可以在无次失中, 把它作为下一个的地。 吴投白”, 孤独而不 寂寞清幽而不阴暗生活中的尘烟蹂躏坚守 年一样的白, 用清泉灌溉辽阔的生活, 呵护灵魂之花。 白之的花,它在一本芬芳 里的汇散发生意义。 这一页空白之,花瓣已 在人世的华中向每一个方向独唱, 也在基中覆盖黑部分使沐浴中, 心灵丰盈《一个人的影》 也是受读者喜的一。这 现了作生活中的一疲惫奈感充满对一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出现” 这个意, 这是作自我形象影。 影灵魂,而身体被世的囹圄捆绑现一个挣扎时的影。 于是,期望去远方,心灵大的灵魂一个栖息 地,这是 宿 。因 的生活 ”而 ”、 无法达成默契”,于是,向往远方,在旅途找回自己简单纯净安逸的影。在 世的身与,出现了大的,也我”和 身体离。 身体世的搅扰中, 寂寞,而 我” 保持与天使出生的真 相。 吴投用汉语汁液生活的力是很强的, 言娴、精充满生活现浓烈之作音韵自然流畅,不诸多发深刻。 我发现, 的创作都, 真正以我手写,文流露, 也有 淡淡(《看不见雪的阴影吴投文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 刘美玲 闲翻 谈美书简 》, 关于美学的知识 理论走马观花地看印象深刻的是作者 单刀直入敢于批判的精神用朱光潜先 生的话来说:“ 以一个年过八十的老汉还 经常带一点火气难免要冒犯一些人实在忍不下去啦请原谅这种苦口婆心 让我们振奋精神解放思想 肃清余 轻装上阵吧!” 谈及研究美要从现实生活出发 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朱光潜着实 老友一把友人寄来美的定义及解说》, 内容涉及美的定义解说附记声明 洋洒洒下笔万言加上自我调侃 :“ 以上 美的定义无非自己在美学研究长途中 的一个小小暂时纪程而已 以后于其 视为绊脚石时自己或旁人都可以而且 应当无所爱惜地踢开它!”类似这样的自 谦之语可谓稀松平常作为朋友 似乎也 该不吝溢美之词可朱光潜呢面对一份 大堆积木 缺乏实例 毫无情感的文稿 他来了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里的 惊叹号是文中唯一的动了一点情感的地 表现出决心和勇气但你的定义以及 你得出定义的方法正脚石 如何处理块绊脚石且观后 !” 惊叹号应惊叹号批判之精神如针尖 如麦芒无余学之审问思之明辨的是 修身 的方 加一个 批判之”, 亦未尝不可就做而言敢于批判或接受批判都是 充沛 的表 朋友汪主席:“ 加小说 班那 们双手捧 着文稿 敲门 便称毒攻! ”“知己知百战。” 前提是对作 充分 文稿读通读懂读透挑刺后不来一番周密 佐证 如何使 信服 既指 弊病 必得给 出一 ”, 方是正理 如此 批判是对作者 尊重的精神新媒体 发表作 专利 各式公众 软件 设门 家里东西标配几张美图 后附大上的个人简动动 手指 发朋 人人点个个鼓掌诚然赞美言轻 飘飘 软绵绵 耳兼 入心 除了 三分钟热血膨胀燃烧 又能留 什么言直谏犹如一记警钟使警醒人深思沉郁过后 振作精神 打磨惨淡的稿子当下互联网成新兴舆论载体众网针砭各抒碰撞 出思 想火花时免唇枪舌剑们享受了 话语带来的畅快偏颇 缜密 推敲让批判为一种精神 前行路 上的不人五人六张发财 著 岳麓书社 作者在 嬉笑怒骂间 您讲述耳 熟能详历史不为人知的 如既往 的轻松 诙谐 幽默 十万 史料 转换成两 的文 使众 历史 有料中国故事绘冯健男 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绘画 师冯健男 先生 》《 淮南以及选取 神话故事有代故事 30 国故事绘系列 本辑 包括 火种》《 鱼驮屈》《 九色鹿 农鞭》《卫填海》。 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 ] 大卫 · 福斯特 · 华莱士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收录了美 华莱士 7 虚构 后现 文学 理论 到搭乘豪华游轮 天七夜 勒比游 华莱士 以惊人的语 游戏 和深 学思 怪陆离 的生活 以及我 内心 迷茫孤独朱小平 施亮新出随笔集 》,专谈肴食摇曳姿然,也入胜据,文史性擅烹调,文中记钱钟夫妇曾赴状如不是仅仅谈肴馔了。 施亮考铺陈面品,可腹笥,是了一番工夫的。 写小的, 不是以口吻生动、其笔颇具掌故性。《 》也与美,古有之。如苏李渔倪云林曹寅等等,也不食单传世。 我读清惊讶著流派佩纶居然还自撰食。这大战家一生以 搏击丑革职李鸿章隐居京。 除煎茶赌棋外,夫妇俩了一本有一菜肴李鸿章碎”,施亮文中有我一恐怕稗官佩纶施亮“王轶闻及“ 名的家庭菜肴”多出于官宦大家,这是中的之句老话,叫做 “为三代,穿衣吃饭”,但小穷官 也还不。 记得野史穷官早晨去衙门,在买早点,边走边吃寒酸会被纠察弹劾,因,这听戏嫖妓一样,有失官仪,是的。 看,家无厨师,也佳肴官显宦讲,自然 不可真正讲吃还是在家请客也是 在自己的宅邸然,除外,因来不曾听、海、于等家里流传出什么菜肴不是 ”之话可以解的了。也,向反历史上也不证。 野史记有记听闻多年前, 我长沙馆玉楼品尝过知长沙来自作过民 政院长谭延闿家。 ,名镇堂流传出来的。曲园仔鸡”,川馆 鸡丁”,广潘鱼江豆腐韩肘”等等,如此中山公园长三白汤”,是伦先作的,生汤”,在《 屋余渖》中记菜单20,可绝非锅饭。我西其主杨德寿连良,创了名连良鸭”,而又是御膳 禇祥施亮中文及美法,的精细刻,有些世了。 施亮家的红木旋转餐桌,在的文化学里是 的。 这也可以得出,不是结论》的学的,《红楼梦》前后四回写不一样,于作不同,章太得是与高的出不一样, 不是簪缨人家出没见过那样的 品过那样的得出 来? 又金瓶梅》,基本 是一个种类《红》里家精, 真是古人还”,今可以停车恐怕坊巷僻 地了。 施亮好就好今人记佳肴、之、之大精临去 秋波”,让我们下美 的记忆吧(《 吃的风度施亮 著 湖南文艺 出版社出版书导读 激活中国古代神话的 当代价值 摇曳多姿 美食 湘诗情 思想的 灵光与歌唱 林哲思 让诤言直谏成为一种精神 家荐书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周刊江18 悦读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责任编辑 肖欣 版式编辑 周鑫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章杰

还记得东荒俊疾山的素素吗? 还有昆仑虚的战神墨渊, 青丘之国的九尾狐白浅……2017年, 电视剧和同名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继播出、红极一时, 再一次证明了网络文学IP的神奇魅力, 也把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展现在了观众眼前。剧里人物活动的俊疾山、昆仑之虚、青丘之国等等地点,毕方鸟、九尾白狐还有害得万人迷的夜华君、失掉一只胳膊的梼杌凶兽等等“神奇动物”,在《山海经》里都有据可查。然而,碎片化的点缀终究无法让人拼凑起神话的完整图景, 它们离真正的古代神话到底有多远?在将古代神话资源娱乐化、产业化加以消费的同时,它们激发了什么,又消解了什么? 古代神话于我们今人的文化和精神生活,除了猎奇、装点、娱乐以外,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 �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诸神纪》中,作家严优对这些问题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在严优看来,古代神话不

应该是精神创可贴、 文化燕窝汤, 而是“包含一切文化本原基因的骨髓干细胞,是所有表达的元表达, 是所有意义的元意义,是所有结构的元结构”。 神话不仅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 承载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也和“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 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在“四极废,九州裂”的情形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还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农氏,“诛凿齿,杀九婴……上射九日”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 为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可以说,这种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之魂。

与在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 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人首豹尾的

西王母、 铜头铁额的蚩尤……这些朴野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 震天撼地的力量, 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 对在科技文明的重压下生命力日渐委顿的现代人, 这些不啻为精神的解毒剂;而通过作者的“掰扯”,上古神话当中所体现的中国智慧也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 混沌神话所体现的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 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等,对深陷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伦理危机的现代社会,都是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可以说, 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 理应成为一种优秀的国民教育资源,然而,迄今为止, 优秀的神话教育、 普及作品屈指可数。一方面这是认识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古代神话自身碎片化、 不成体系的存在形态有关。此外,深奥难懂的古汉语也往往使普通大众对其敬而远之。

怎样让普通读者亲近神话、 体会到神话内涵的精神?在《诸神纪》里,严优以接近“谱系化”的逻辑方式对杂乱的上古神话进行了系统的归类, 从总体框架上为读者了解中国神话世界建构了一个清晰的、富有逻辑的顺序,而且涵括的内容更加广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神话也在这一框架中得到了一定的展现。

《诸神纪》还对古汉语神话的现代重述和解读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书中的每个主题都包含几个板块, 其中“故事文本”是作者体系化后重述的神话故事,活灵活现又述之有据。“掰书君曰”则是对故事的解读和阐释, 妙趣横生又不失学理。全书随处可见作者灵动、俏皮和时尚的用语,当代读者一点也“不隔”。

“即便我们迷失本心、找不到方向,神话始终‘为人类提供(着)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叶舒宪)。 ”愿神话永远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厚土”,这是《诸神纪》作者美好的心愿。

(《诸神纪》 严优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幽林石子

拿到批评家、 诗人吴投文新近出版的诗集 《看不见雪的阴影》, 放在手中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这是一本有分量的诗集。 这种分量包括生命焰火的分量, 也包括承载天涯的分量。 这些精美的诗歌都是吴投文精心选择的, 是他思想的灵光与歌唱。 读他的这些诗, 我们能读出生命中美的尺度, 也能读出爱的容颜与背影。 他的诗深沉、 诡异, 充满人生哲理。 他善于把握释放情感的力度和尺度, 文字内核的起爆力很强, 有成熟的儒雅之美, 也有坚韧的阳刚之美。

一首诗可能就是作者生活中的一滴水, 一个涟漪, 或清澈, 或混沌。 但只要说出了, 我们内心释然, 有莫名的轻松感。 这样的情感便成为灵魂的纸张, 成为精神文化的沃土, 于是创作就成为一种艺术享受。 吴投文的诗歌在纯粹的基石上添加了多层面的智性表达,思想迂回,想象奇特。 他的诗中有表现社会生活或人性阳光、温暖、灿烂的一面,也常抒发内心苦痛、伤感及无奈。 他善于深挖人性细小的一隅,掏出沉重、混浊而充满异味的某种东西。 吴投文的这本诗集中,优秀诗歌较多,《空白》《雪雁》《山魅》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吴投文在 《空白》 中写道: “我对空白有一种洁净的癖好/我喜欢一本书中/突然出现的一页空白/这一定是为我预留的信仰//我在前世的日记中/留下一页空白/里面埋着我的一生/这一定是为我预留的贞操”, 诗题“空白” 是一个装满了失落的名词, 同时也盛放着丰盈的远方。 人们可以为一次“空白” 而满怀探索的意志, 也可以在无数次失败中,把它作为下一个目的地。 吴投文笔下的“空白”, 孤独而不寂寞, 清幽而不阴暗。 没有被生活中的尘烟蹂躏过, 坚守少年一样的洁白, 用清泉灌溉辽阔的生活, 呵护着奇妙的灵魂之花。 空白之处的花朵, 它就在一本书中盛开, 芬芳里的词汇散发生存的美好意义。 这一页空白之壤, 花瓣已在人世的繁华中向每一个方向独唱, 也在深厚的根基中飘摇。 诗人覆盖黑色的阴影部分, 使多数人沐浴于阳光中,情感至清至纯, 心灵丰盈而富足。

《一个人的影子生涯》 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首。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沉重、 疲惫与无奈感,诗中充满对一种简单、 纯净与安稳生活的向往。 诗中数次出现“影子” 这个意象, 这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缩影。 影子需要灵魂的放逐, 而身体被俗世的囹圄捆绑, 呈现一个疲惫、忧伤的挣扎时的背影。 于是,诗人期望去远方,给心灵一个更大的空间,给灵魂一个栖息地,这是最好的归宿。 因为近处的生活“放纵 ”而“贫乏 ”、“无法达成默契”,于是,诗人向往远方,在旅途上找回自己简单、纯净、安逸的影子。 在俗世的肉身与影子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空间,也就是“我”和身体之间的距离。 身体在尘世的搅扰中, 寂寞地行走, 而“我” 保持爱与热情, 与天使同行, 并对土地说出生存的真相。

吴投文用汉语汁液提炼生活的功力是很强的, 他的诗歌语言娴熟、 精练、 充满个性, 且生活现场感浓烈。 他的精品之作音韵自然流畅, 不乏诸多发光的诗句, 能给读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我发现, 他对每一首诗的创作都要求很高, 真正以我手写我心, 文字间流露真诚的情感, 也有淡淡的忧伤。

(《看不见雪的阴影》 吴投文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刘美玲

闲翻 《谈美书简 》,关于美学的知识理论走马观花地看,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单刀直入、敢于批判的精神。 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以一个年过八十的老汉还经常带一点火气,难免要冒犯一些人。 我实在忍不下去啦! 请原谅这种苦口婆心吧! 让我们振奋精神,解放思想,肃清余毒,轻装上阵吧! ”

谈及研究美要从现实生活出发 ,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朱光潜着实 “坑 ”了老友一把。 友人寄来《美的定义及解说》,内容涉及美的定义、解说、附记、声明,洋洋洒洒下笔万言, 加上自我调侃:“以上美的定义, 无非自己在美学研究长途中的一个小小暂时‘纪程’而已。 以后于其视为绊脚石时,自己或旁人,都可以而且应当无所爱惜地踢开它! ”类似这样的自谦之语可谓稀松平常,作为朋友,似乎也该不吝溢美之词。 可朱光潜呢? 面对一份大堆积木 、缺乏实例 、毫无情感的文稿 ,他来了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里的惊叹号是文中唯一的动了一点情感的地方,表现出决心和勇气,但你的定义以及你得出定义的方法正是你的绊脚石。 你如何处理这块绊脚石,且观后效吧! ”以惊叹号回应惊叹号,批判之精神如针尖,如麦芒,一览无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讲的是治学修身的方法, 加一个“批判之”, 亦未尝不可。 就做学问而言,敢于批判或接受批判都是底气充沛的表现! 朋友汪主席说:“参加小说高研班那会 ,同学们双手捧着文稿 ,挨个敲门 ,逢人便称请恶毒攻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攻击的前提是对作品的充分解读,不把文稿读通、读懂、读透,怎敢挑刺? 挑出刺后不来一番周密的佐证, 如何使人信服? 既指出弊病, 必得给出一剂 “良药”,方是正理。 如此批判是对作者莫大的尊重,更是做学问该有的精神。

新媒体时代, 发表作品不再是名人大家的专利, 各式公众号、 软件不设门槛,坐在家里,写些东西,标配几张美图,后附高大上的个人简介,动动手指,发朋友圈,人人点赞,个个鼓掌。 诚然,赞美之言轻飘飘 、软绵绵 ,入耳兼入心 ,可除了三分钟的热血膨胀、激情燃烧,又能留下什么呢? 而诤言直谏犹如一记警钟,使人警醒,引人深思,沉郁过后,振作精神,去打磨惨淡的稿子。

当下, 互联网成为新兴舆论载体,一众网友针砭时弊,各抒己见,在碰撞出思想火花时,亦不免唇枪舌剑。 我们享受了话语权带来的畅快,就该避开偏颇,缜密推敲,让批判成为一种精神,化作前行路上的不竭动力。

《人五人六》张发财 著 岳麓书社

作者在嬉笑怒骂间 , 为您讲述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文章一如既往的轻松 、 诙谐 、 幽默 ,数十万字的史料转换成两三千字的文章 , 使众多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 更加有趣有料。

《中国故事绘》冯健男 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著名绘画大师冯健男先生 ,从 《山海经》《淮南子》以及民间传说选取中国神话故事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历时30余年创作了中国故事绘系列图画书,本辑包括 《取火种》《神鱼驮屈原》《九色鹿》《神农鞭药》《精卫填海》。

《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美国作家华莱士的7篇非虚构经典作品 。 从电视到网球 , 从后现代文学理论到搭乘豪华游轮的七天七夜加勒比游 , 华莱士以惊人的语言游戏和深沉的哲学思考 , 为世人描绘了光怪陆离的生活 , 以及我们内心的迷茫和孤独。

朱小平

施亮新出随笔集《吃的风度》,专谈肴食,摇曳多姿,趣味盎然,也引人入胜。其文讲究考据,文史性甚强。其母擅烹调,文中记钱钟书夫妇等曾赴家宴,读来状如亲临,类世说新语意味,已不是仅仅谈肴馔了。

施亮考证铺陈,兼及小吃面品,可见腹笥之博,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他是写小说的, 他不是以专家口吻写成文章,其生动、其笔致,颇具掌故性。《吃的风度》也谈及文人与美食结缘,古已有之。如苏东坡、李渔、倪云林、张岱、曹寅等等,也不乏食单传世。 我读清末史料,很惊讶著名的“清流派”翘楚张佩纶居然还自撰食谱。 这位大战略思想家一生以“搏击丑类”为己任,但在马关战败被革职后娶了李鸿章最宠爱的女儿为继室, 隐居南京。 除与夫人小酌、煎茶、赌棋、读画、谈史外,夫妇俩还合写了一本食谱。 过去有一道菜肴名“李鸿章杂碎”,施亮文中有所谈及。 但我一直不太相信,恐怕是坊间稗官而已。

由张佩纶想到施亮集中如《“王家菜”轶闻》谈及“出名的家庭菜肴”多出于官宦大家,这是中的之语。 过去有句老话,叫做“为宦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饭”,但小官、穷官也还不行。 记得读野史,小穷官早晨去衙门点卯,在街上买早点,边走边吃,很寒酸,会被纠察弹劾,因为清朝有规制,这如同听戏、嫖妓一样,有失官仪,是要被处分的。 由此看,家无厨师,也必无佳肴。高官显宦讲排场气派,自然不可或缺美食。 但真正讲吃饭还是要在家吃, 请客也是在自己的宅邸。 当然,清官除外,因为从来不曾听说文天祥、海瑞、林则徐、于谦、袁崇焕等家里流传出什么菜肴,这就不是“君子远庖厨”之类一两句话可以解释的了。食,固然性也,但穷奢极欲走向反面,历史上也不乏例证。 很多野史笔记有记载,骇人听闻。

多年前, 我曾在长沙名馆玉楼东品尝过湘肴, 很入口。后来才知长沙不少湘菜大馆子的掌勺,皆来自作过民国行政院长的谭延闿家。 其实, 名菜馆里很多镇堂名菜是从大宅门里流传出来的。如曲园的“东安仔鸡”,四川馆的“宫保鸡丁”,广和居的“潘鱼”“江豆腐”“韩肘”等等,皆是如此。过去中山公园长美轩的“三白汤”,是马叙伦先生亲自教作的,后称“马先生汤”,他在《石屋余渖》中记下制作菜单,仅佐料即20余种,可见美食绝非大锅饭。 我当年写过清真老字号西来顺, 其主理大厨杨德寿即马连良的家厨,创制了名菜“马连良鸭子”,而杨又是溥仪清真御膳房的主理禇祥的高徒。 施亮书中文章不乏谈及美食的做法,那如同上乘工艺品一般的精雕细刻,有些令人恍如隔世了。

施亮家的红木旋转餐桌,在特定的文化学者圈里是颇有口碑的。 这也可以得出会吃,及至写吃,不是那么简单的结论。 写过一部《云乡话食》的博学的邓云乡先生曾说,《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写吃不一样,缘于作者对饮馔用心不同,他举王安石和苏东坡、章太炎与林琴南的例子。其实我倒觉得是曹雪芹与高鹗的出身各不一样,

你不是簪缨人家出身, 没见过那样的场面、 品过那样的美食, 如何写得出来? 又比如《金瓶梅》,那里面写吃基本是一个暴发户的场面和种类,与《红楼梦》 里贾家精细的食脍, 真是天壤之间。

古人还说:“礼失求诸野”,今天也可以说,知味停车,恐怕也要去坊巷僻地了。施亮的书,好就好在为今人记录好佳肴之美、之雅、之博大精深。“临去秋波那一转”,姑且让我们永远留下美好的记忆吧。

(《吃的风度》 施亮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好书导读

激活中国古代神话的当代价值

读有所得

摇曳多姿美食话

潇湘诗情

思想的灵光与歌唱

书林哲思

让诤言直谏成为一种精神

名家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