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战 线 intelligence························...

1
线 102 INTELLIGENCE ····· · ······· ··········· 四读法:让诗歌教学更加诗意起来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 隋淑萍 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集中浓缩于诗歌中:四声的抑扬顿 挫,联绵词的回环响亮,叠音词的声情并茂,对偶句的节奏 和谐,以及炼字功夫的炉火纯青……这一切富于音乐性和形 象感的语言特色,便通过“口而诵,心而惟”的语感熏陶, 渐染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有助于养成民族化的文学语言风格。 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首先要点燃学生朗读的欲望 , 探讨有效朗读的策略,把学生带到五彩斑斓的语言世界;教 学的重点要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音读、意读、 情读、美读”——“四读法”让诗歌更加诗意起来! 一、音读 音读朗读是指达到了读音无误、字正腔圆、节奏准确清 晰等要求的朗读,属于朗读水平的最低层次。它要求使用普 通话,每个字的字音必须清晰准确,不能读错一字,增减一字。 如《雨霖铃》中有几个多音字,需要我们注意。“切”在“凄切” 一词中应读去声:“留恋处”和“今宵酒醒何处”中两个“处” 字分别取“当口儿”“地方”之义,均应读去声;“兰舟催发” 中“发”是出发的意思,应读阴平;“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中“那”是个疑问代词,应读上声。除此之外,“骤 (zhòu)”“噎 (yē)”“霭 (aǐ)”等几个字的读音也容易出错,要特别注意。 二、意读 意读朗读是指自然流畅、语意传达准确完整的朗读,是 朗读的基本能力层次。朗读时要做到停顿科学,重音、拖音 合理。最起码,不能把词句读破、读乱。只有该停的停,该 断的断,语意才会准确完整。 如《雨霖铃》在节奏上需要格外注意的是: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nǎ) 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情读 情读是在表层朗读和节律朗读基础上增加了超常韵律特 征而形成的一种能表情达意的语音链。它的形成过程也是认 知结构改造或重建的过程。这里的“情”指的是作者在文章 中寄寓的情和读者对文章领悟后散发出的情,要用自己的声 音来诠释自己所理解,学生能达到从领悟文本获得主观体验, 到因声求气、声情合一的朗读表达,最后完成生理激活而传 递感情信息,使读者、听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实 验证明,情读是一个多层次、多成分的复合认知发展过程。 它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还能使读者和听者在认 知世界的同时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语音 合成与识别的感情度。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情读时就要把握作者在整个画面凄清的 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情之绵邈的感情和读者 对文章领悟后散发出的情,要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自己所理 解。 四、美读 美读是指以审美的眼光、审美的心理来观照作者、诗歌 和自我,它是朗读层次要求的最高境界。实践证明:美读能 让学生悟境、悟意、悟情、悟法,使文中景活现、事活化、 人活脱。它是语文课堂中灵动鲜活的生命之音。在美读中徜徉, 在美读中浸润,在美读中含英咀华,是我们语文教学,尤其 是诗歌教学教师倾情追寻的精彩。记得有人说过“作用于听 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 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生 的积累和人心灵的感悟能力”。 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 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 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如《雨霖铃》中美读: 1、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学生以组为单位,选用精彩的方 式,比如: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可配画 画可配诗。该句诗兼有诗情和画意,请试为之配画。 只要能体现主要大意即可,也可以采用演唱、描述、双簧等 形式进行赏析。 2、选取诗歌在语言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赏析,体会诗歌 的语言美。 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 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 后。(学生例举酒与愁的诗句) 这样的美读,我们感受到的已经不是语言本身的再现和 重构,我们分明清晰地听到了历史和文化的血脉在学生的声 音中搏动。 实践证明:“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四读法” 学生不仅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更能让学 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真正从感性上、从 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言为心声。 “四读法”如一脉灵性涌动的春水,学生涵咏其间,收 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人文诗化的课堂生 活,它让语文的诗歌教学更加诗意起来! 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 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 人生的前提。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形 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 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 能力。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 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使他们不只 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四川音乐学院学 报季刊。 [2]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Aug-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教 育 战 线 INTELLIGENCE························ 四读法:让诗歌教学更加 … · 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情读时就要把握作者在整个画面凄清的

教 育 战 线

102

INTELLIGENCE

······ ··················

四读法:让诗歌教学更加诗意起来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 隋淑萍

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集中浓缩于诗歌中:四声的抑扬顿

挫,联绵词的回环响亮,叠音词的声情并茂,对偶句的节奏

和谐,以及炼字功夫的炉火纯青……这一切富于音乐性和形

象感的语言特色,便通过“口而诵,心而惟”的语感熏陶,

渐染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有助于养成民族化的文学语言风格。

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首先要点燃学生朗读的欲望,

探讨有效朗读的策略,把学生带到五彩斑斓的语言世界;教

学的重点要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音读、意读、

情读、美读”——“四读法”让诗歌更加诗意起来!

一、音读

音读朗读是指达到了读音无误、字正腔圆、节奏准确清

晰等要求的朗读,属于朗读水平的 低层次。它要求使用普

通话,每个字的字音必须清晰准确,不能读错一字,增减一字。

如《雨霖铃》中有几个多音字,需要我们注意。“切”在“凄切”

一词中应读去声:“留恋处”和“今宵酒醒何处”中两个“处”

字分别取“当口儿”“地方”之义,均应读去声;“兰舟催发”

中“发”是出发的意思,应读阴平;“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中“那”是个疑问代词,应读上声。除此之外,“骤(zhòu)”“噎

(yē)”“霭 (aǐ)”等几个字的读音也容易出错,要特别注意。

二、意读

意读朗读是指自然流畅、语意传达准确完整的朗读,是

朗读的基本能力层次。朗读时要做到停顿科学,重音、拖音

合理。 起码,不能把词句读破、读乱。只有该停的停,该

断的断,语意才会准确完整。

如《雨霖铃》在节奏上需要格外注意的是: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nǎ) 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情读

情读是在表层朗读和节律朗读基础上增加了超常韵律特

征而形成的一种能表情达意的语音链。它的形成过程也是认

知结构改造或重建的过程。这里的“情”指的是作者在文章

中寄寓的情和读者对文章领悟后散发出的情,要用自己的声

音来诠释自己所理解,学生能达到从领悟文本获得主观体验,

到因声求气、声情合一的朗读表达, 后完成生理激活而传

递感情信息,使读者、听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实

验证明,情读是一个多层次、多成分的复合认知发展过程。

它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还能使读者和听者在认

知世界的同时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语音

合成与识别的感情度。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情读时就要把握作者在整个画面凄清的

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情之绵邈的感情和读者

对文章领悟后散发出的情,要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自己所理

解。

四、美读

美读是指以审美的眼光、审美的心理来观照作者、诗歌

和自我,它是朗读层次要求的 高境界。实践证明:美读能

让学生悟境、悟意、悟情、悟法,使文中景活现、事活化、

人活脱。它是语文课堂中灵动鲜活的生命之音。在美读中徜徉,

在美读中浸润,在美读中含英咀华,是我们语文教学,尤其

是诗歌教学教师倾情追寻的精彩。记得有人说过“作用于听

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

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生

的积累和人心灵的感悟能力”。 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

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

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如《雨霖铃》中美读:

1、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学生以组为单位,选用精彩的方

式,比如: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可配画 画可配诗。该句诗兼有诗情和画意,请试为之配画。

只要能体现主要大意即可,也可以采用演唱、描述、双簧等

形式进行赏析。

2、选取诗歌在语言上你认为 好的句子赏析,体会诗歌

的语言美。

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 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

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

后。(学生例举酒与愁的诗句)

这样的美读,我们感受到的已经不是语言本身的再现和

重构,我们分明清晰地听到了历史和文化的血脉在学生的声

音中搏动。

实践证明:“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四读法”

学生不仅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更能让学

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真正从感性上、从

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言为心声。

“四读法”如一脉灵性涌动的春水,学生涵咏其间,收

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人文诗化的课堂生

活,它让语文的诗歌教学更加诗意起来!

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

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

人生的前提。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形

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

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

能力。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

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使他们不只

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四川音乐学院学

报季刊。

[2]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