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柱石探幽 -...

1
06 FENGHUA DAILY 雪窦山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责编:方叶 版式:赵坚 校对:陈美萍 电话:88962723 邮箱:[email protected] 苏圻雄 剡溪绿水潺潺温雅清幽, 流淌日光月华多少春秋, 润泽千年古镇桃源枫海, 孕育两岸繁华钟灵毓秀。 雪窦山高耸云霄熠熠生辉, 飞瀑流泉弘扬幸福的追求, 是谁笑容可掬, 祝褔盛世华年浩浩神州。 巍峨武岭伫立群山之巅, 装点江山多娇坦荡风流, 青松翠竹挽五彩的烟霞, 绘祥和人间青春画巻天长地久。 整洁的老街洋溢万种风情, 传统与时尚相辉映美不胜收, 牌楼上苍劲洒脱的翰墨书艺, 引络绎游人寻宗探祖乐乐悠悠。 古朴的千层饼回味无穷, 浓郁的书香气息氤氲质朴温柔, 乐在明媚广阔的天地间游览, 最留恋安逸宁静中的舒缓节奏。 古镇溪口一次美好的邂逅, 终生难忘时刻缠绵在心头, 大中华一方魅力四射的瑰宝, 新时代一面风光无限的锦绣。 印象溪口 蒋静波 上柱石村, 不惹眼地安卧在 省道江拔线北侧山麓。当有一天 我踏上以这里为起点通往“四明 首镇”鄞江桥的甘岭古道,便被它 的幽秘惊艳了。 进入村西谷地向北行走,在 一座山塘水库右边上坡,不久就 看到政府部门设立的甘岭古道金 属标记。古道由溪石铺就,在几 段貌似泥道上,我用脚刨开厚厚 的落叶、山泥,便露出路基的溪石 来。 行在古道上,苍翠欲滴的山 林将我们淹没。在半途南坡上见 一小水潭,村人称吃水潭。过去 生产队时曾以此潭养绿萍过冬, 因为从一处岩壁的小罅中流来, 水温比他处的水高出好几度,村 人自豪地称它为“温泉”。再右拐 前行,道边有一横约五六米、纵深 二三米的岩洞,内有一高约五十 厘米的石雕坐像,洞内还刻有“住 宅”(村名之一)等字样。 古道是由人们用步履滋养 的。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条古道 是柱石村和江口西边几个村落与 北边鄞江、洞桥等地沟通的要 道。人们沿着这条三公里长的山 道,经木坑村,去鄞江桥镇赶三月 三、六月六、十月十的庙会。鄞江 庙会集商贸、祭祀、文娱于一体, 在周边鄞奉地区享有盛誉,村里 也有人在那里开南货店的。孩子 们则三五成群,攥几枚角子,花一 个上午,到鄞江桥买回炮仗,换取 一路上噼噼啪的欢乐。由于后来 公路交通的畅通,所有的步履几 乎将古道遗忘,以至被岁月埋没、 掩藏。直至前些年村人在斫柴时 发现古道遗迹,然后清理、修整出 这条铺满岁月沧桑的古道,现在 古道基本成形,一些路面还在修 复。 愈往北走,草木绿意愈深,道 边或树下,还遗落、悬挂着断根的 干枝、枯藤。古道时陡时平,多处 筑岩为阶。过岭顶,路面多处被 山洪冲垮,道旁的几段石驳墙,应 是前人居住的遗迹。心想,要是 能在此搭一间木屋,听风,观雨, 煮茶,写作,也不失为美事。 山涧从岭顶向下流淌。初 时,有大小不一的溪石,不久巨大 的石板以溪床的姿态呈现,或平 滑如镜,或折皱分明,与潺潺溪水 长伴到底。涧边杂树丛生。朴树 的根如旗袍上的盘扣,绽放出一 朵朵精美的根花。不起眼的刺 藤,是嫁接月季的最佳母本。 因时间关系,我们在山道的 末端北望鄞江方向片刻,便从原 路返回,然后进入甘岭古道东侧 的游步道向黄岩岗攀登。此段游 步道是甬山游步道的西段,近年 来已渐为登山爱好者推崇。前年 秋,奉化区徒步登山大会—江 口站举行时,近 600 名来自宁波 各区县( ) 的登山爱好者从甬山 广场出发,经甬山白雀寺,再经黄 岩岗,至柱石头村汇入甘岭古道。 像许多人一样,我们习惯了 从东入口登临甬山游步道,这次 从甬山西边的甘岭古道出发,沿 途别有不同的体验和风景享受。 先是从陡坡吃力地逶迤上山,上 到山脊,也就是村人所称的黄岩 岗墩,路一样逶迤,却平坦多了。 行在这里,我真切体会到了苏东 坡“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步 道沿岗墩南侧的缘线延伸,路边 时有不同姿态的怪石或立或卧, 南边则有多段悬崖,像石墈、城墙 般规整,与路上的怪石一起构成 丹崖地貌。我们好奇地从蛤蟆石 边右拐,沿一条小径,行不多远, 就来到了屋檐似的巨岩下,“屋 檐”下是可容一二十人遮风挡雨 的岩洞。地上散落着不少瓦砾, 据村里老人说,此地曾有庵,叫华 善岩庵。 再回至岗墩,向东行约百米, 见岗下陡坡上有一块二层楼高的 岩石拔地而起,其圆通浑然的样 子犹如身披袈裟的达摩祖师在此 打座。据说许多年前,每当风雨 天,山下的村人总会担心山体崩 塌,这块巨岩会向村庄碾压下来, 像一把悬在村人心头的达摩克利 斯之剑。直至到近二三十年来山 林绿化大为改观,密密的树木伴 着巍然不动的巨岩,已成了黄岩 岗上一景。 再东行,是一处宽敞的平台, 南临笔立悬崖,视野开阔,村人称 之为望高台。向西南眺望,剡江 如一条白练自西向东飘逸而来, 绿 树、田 地、阡 陌、村 舍 点 缀 其 间。正南方滨临剡江的石宕山, 山因几十年前有一座江口地区唯 一的石宕而名,石宕遗址水面如 镜,别有风光。再往南,连绵的响 岭岗和同山北麓的滕头村,还有 奉化城区林立的高楼,尽收眼 底。在岗上只见平台不见山峰, 从山下望只见山峰不见台—这 形容妙高台地貌的说法,用来形 容这里也十分妥帖。南来轻风吹去 了微汗,心旷神怡之际,一行数人在 此“小妙高台”上流连许久。 前面离甬山不远了,为了能去亲 睹一番传说中的敞堂岩洞,我们又原 路折回。回到甘岭古道标记处的附 近,由村主任陈国平引领,我们进入 了甘岭古道西边的山道。与黄岩岗 的游步道相比,这里可谓是崎岖的羊 肠小道,平添了几分探险的乐趣。约 二十来分钟的攀登,我们在山腰上发 现了被茂密树林遮蔽的敞堂岩洞。 它像一张大山张开的嘴巴,嘴宽数十 米,高十来米,深往岩壁里延伸数米、 十多米不等,形成了不规则的“敞堂 间”。1941 4 月日军侵入奉化时,有 百余村民曾在这里避难。因白天做 饭有炊烟升起易暴露,避难的村民只 得在晚上做饭。据 87 岁的陈大模先 生回忆说, 9 岁的他在主洞北侧的一 个小洞里呆了约二个月。 在下山路上,陈国平指着一座峰 峦说,村人根据形状叫它为“果桶屁 股”,山顶平展如果桶盖,四周岩壁如 桶壁,就在这果桶岩上也有一个可藏 匿人的洞。当我为这里洞穴众多而 感奇异时,陈国平告诉我,平岩洞山 上还有一个更神秘的洞:洞口仅容一 个人爬进爬出,内却有二三间屋大, 有獾猪等小野兽做窝,猎人放猎犬进 入,直接将獾猪之类咬死,或将它们 驱赶出洞,让猎户捕获之。遗憾的 是,那洞只有村里的一位老猎户知 道,老猎户去世后也把秘密带走。老 猎户的儿子和多位村人都听老猎户 说起过这个洞,但至今仍没有人能寻 获到此洞洞口。我不由得想:谁会最 后解开这个谜呢? 上柱石探幽 邬宏尉 奉化的春天,眉睫舒展,梅 花、玉兰花、樱花、桃花、梨花、油 菜花、杜鹃花……接二连三,映入 眼帘。阳光下,大片的花儿们俏 丽争春、恣意盎然。因此,每年春 天一到,大批游人纷至沓来。 在这么多的花儿中,蔷薇花 是不起眼的一种。我留意蔷薇花 儿,是因为每次从老年大学上课 回来,都要经过宁兴时代广场。 广场有一段围墙,不长,稀松平 常,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这天,不 经意抬头间,双眼便被牢牢吸引 了。只见那段围墙里探出几丛粉 红来,是蔷薇的花骨朵,零星几朵 已经绽放,闪亮在厚厚披挂下来 的枝叶中,惊艳了我的眼球,心下 便寻思着来拍几张照片。 次日清晨,送儿子上学后,我 便转道前往。远远的,就见一簇 簇粉色从黑色的栅栏里伸展出 来,在绿色枝蔓的衬映下格外娇 艳。可能是春雨淅沥,也可能是 晨曦的微光照拂的缘故,似乎只 一夜工夫,蔷薇花就爬满了这段 围墙。只是也许奉化好看的花儿 太多,这么几丛蔷薇花还没上规 模,所以留意到乃至停下来欣赏 的人并不多。对我来说却是好 事,我可以静静地观赏,慢慢地拍 摄,独享这属于我的静慢时光。 走近了看,在新绿的藤蔓上, 盛开的红花和团团的花骨朵儿在 微风中颤颤悠悠的,花儿并不大, 却很是娇嫩。蔷薇花儿不香,即 使有也很清淡,要凑得很近才能 闻到一丝丝芳香,掺杂些清草的 味道,略有些乡野之趣,可能蔷薇本 就属于乡野吧,就如那最纯朴的“小 芳”姑娘。 “花语百科”告诉我,蔷薇花代 表着“热恋和爱的誓言”。这不是玫 瑰花的事儿么?盛开的蔷薇给予人 们爱情的憧憬,我想这是很多人所 不知道的。是不是因为蔷薇从来都 是生长在墙角和路边,让人难以驻 足;是不是因为“蔷薇”一词带着天 然的乡土气息,让人不屑珍惜……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不管蔷薇花儿 有多么不起眼,只要春天一到,不论 是城市的角落,还是乡村围墙边,一 簇簇的蔷薇花儿还是悄然绽放了, 还留在了我的镜头里。 想起林清玄曾经写过的百合 花。刚开始,它长得和杂草一模一 样。但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 野草。于是,不管别的花怎么冷嘲 热讽,它都依然努力吸收水分和阳 光,深深扎根,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 儿。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也和花 儿一样,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 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方式。与世无 争也好,勤奋向上也罢,只要活得开 心,活得自在。人,“大其愿,坚其 实,细其心,柔其气。”以清净心看世 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 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奋斗不息,终 得花香满园,一如这围墙外的蔷薇, 摇曳生姿,独自芬芳。 真想回到农村,在院墙的四周 栽满蔷薇,待春风拂枝,春雨如油, 细数蔷薇花开。 蔷薇花儿开 戴岳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回忆蹉跎岁月,我最难忘的就是 1949 年。那年我 16 虚岁,在我的兄 长戴宏昶、娘舅周声玉等进步人士 影响下,还有《渡江女英雄》事迹感 召下,怀着一腔革命热情,毅然放弃 求学机会,经考试, 8 21 日我从奉 化去宁波延庆寺报到,进入第三野 战军二十二军政治部青年干部学校 学习,参加了革命工作。 青年干部学校的生活艰苦而又 简单,我们是吃着大锅菜、睡在草铺 的泥地上,但比起红军长征、比起八 路军浴血奋战,这些又算得了什 么?9 13 日开始,台湾国民党飞 机来宁波大轰炸。有几次,震耳欲 聋的飞机隆隆声,夹杂叮叮当当的 响声,在延庆寺屋顶俯冲而过,大家 顿觉毛骨悚然。但为了追求革命理 想,虽家父频频来信催回,我也不为 所动。为躲避飞机轰炸,我们白天 到郊区,傍晚才回城,就连我们的开 学典礼,也只能在 9 18 日的晚上 举行。典礼上,孙继先军长到现场 向我们作了报告。 不久,为安全起见,军部领导决 定转迁校址。9 月下旬的夜行军, 我们事先“轻装”,即把不急用或笨 重的东西丢掉,或寄存到附近亲朋 家中;同时学打背包,重量不能超过 6 斤。晚饭后我们集队出发,沿着 鄞奉公路前进,半夜 12 点行军到了 奉化江口。分队长通知大家去一间 大房子泥地上睡会儿,自然而然又 是草铺泥地当大床。不过为防紧急 情况,不能拆开背包,于是只能背包 当枕头,人贴人睡着。约莫过了三 四小时,在迷梦中只听一声令下,大 家急忙起身,一路上又唱起了行军 歌,斗志昂扬地急行。拂晓,终于到 溪口武岭学校,这下我们放心了,国 民党飞机总不至于把老蒋的老巢也 炸掉吧? 武岭学校是蒋介石出资于 1929 年建立的学校。校舍东靠武 岭,南濒剡溪,景色秀丽,环境优 美。学校大门前便是清澈的剡溪, 它流经武岭门前、文昌阁下,似护城 河一般护围着学校。这座学校建筑 气势和文化底蕴,在当年可算全国一 流,如今随着岁月流逝了 90 年,保存 依旧完好。这也得益于在溪口解放 前夕, 1949 5 6 日,毛泽东主席向 三野发出的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 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 祠堂及其他建筑物。5 24 日,溪口 解放,蒋介 石 的 故 居 丰 镐 房 及 其 他 相关建筑物,均得到了完整保护。 当年我们从武岭门进驻武岭学 校时,右首一排三幢两层楼的教室,恰 好给我们依次安排三个中队,每中队 有百余人。第一二幢男生们睡的是 “白鸽笼”;第三幢是我们三中队的女 兵,教室内铺有地毯;各中队分别配有 一幢平屋,作炊事班厨房。我们有一 条铁的纪律,严格遵守规定。行动实 行军事化,五分钟内起床要站在操场 里。五分钟吃饭,且不能说话。听报 告盘腿坐地上。我们学习讨论《为人 民服务》《共产党员的享受观、修养》 《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等六个月, 坦诚以待。没有水喝,没有浴室,剡溪 是口大浴缸,或坐埠头,或蹲石阶,流 动的溪水,洗洗揩揩度秋光。同志们 都感到新鲜而高兴。就在我们入驻武 岭学校一周后, 10 1 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0 6 日上午,我们到当年蒋介 石修筑的三里长街上,扭着秧歌欢庆 新中国成立。三中队三分队队长李 群,她头戴草帽,手握锄头,扮演一位 老农模样踏高跷。她踏前踏后,扭左 扭右,弯腰锄地,引得众人拍手称赞。 当天晚上,就在武岭学校的戏台 上,我们举行了欢庆新中国成立的一 场晚会,令人难以忘怀。有一档节目 表演的是“工农兵学商”齐庆新中国成 立。我扮演一位商人,拿着一面算盘, 嚓嚓嚓,发出珠算声,依着秧歌舞节 拍,步伐轻快地扭动着小屁股,从台后 扭上台前,唱着“买卖公平,生意兴隆, 安居乐业”等歌词。晚会上,各中队都 有自编自演的简短话剧演出,我还与 陈银桂同志一起,自编自演《不识字的 痛苦》,她扮老娘我扮子,剧情是误食 外用药而痛失儿子。最令人激动的是 晚会大合唱,全体同志齐唱“向前,向 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 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们似乎身临 其境,急切行进着,脚步所到之处,仿 佛那里的人民即可得救。 新中国成立不久,上级发给我们 每人一块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央 人民政府赠”红字的白毛巾。结业时, 我被评上了“功臣”,又奖给我一条,并 发给我奖状和黄草纸练习本。那练习 本,当时已算是珍稀品了。我用了几 天,实在舍不得,就珍藏起来,作为永 远的纪念。 1949 年,我是穿着已经破旧的衬 衫参军的,而今是三橱四季衣衫,一人 住着 50 平方米的房子。谁能想到,我 这样一介昔日放牛拾薪筹学费的卖柴 女,解放后成长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 的女干部。70 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 突飞猛进的变化,经济发展,国力强 大,人民安居乐业。溪口也在大发展, 新房高楼与居民别墅林立,武岭路三 里长街拓宽延长,剡溪溪岸得到筑固, 整个雪窦山、溪口镇都成了游人如织 的国家 5A 景区。所有这一切,都源于 伟大的 1949 年! 1949 我在溪口 单祥根 庆祝 庆祝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70 70 周年 周年 奉化撤市设区 奉化撤市设区3 3 周年征文 周年征文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06 FENGHUA DAILY雪窦山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责编:方叶 版式:赵坚 校对:陈美萍 电话:88962723 邮箱:[email protected]

    苏圻雄剡溪绿水潺潺温雅清幽,

    流淌日光月华多少春秋,

    润泽千年古镇桃源枫海,

    孕育两岸繁华钟灵毓秀。

    雪窦山高耸云霄熠熠生辉,

    飞瀑流泉弘扬幸福的追求,

    是谁笑容可掬,

    祝褔盛世华年浩浩神州。

    巍峨武岭伫立群山之巅,

    装点江山多娇坦荡风流,

    青松翠竹挽五彩的烟霞,

    绘祥和人间青春画巻天长地久。

    整洁的老街洋溢万种风情,

    传统与时尚相辉映美不胜收,

    牌楼上苍劲洒脱的翰墨书艺,

    引络绎游人寻宗探祖乐乐悠悠。

    古朴的千层饼回味无穷,

    浓郁的书香气息氤氲质朴温柔,

    乐在明媚广阔的天地间游览,

    最留恋安逸宁静中的舒缓节奏。

    古镇溪口一次美好的邂逅,

    终生难忘时刻缠绵在心头,

    大中华一方魅力四射的瑰宝,

    新时代一面风光无限的锦绣。

    印象溪口

    蒋静波上柱石村,不惹眼地安卧在

    省道江拔线北侧山麓。当有一天

    我踏上以这里为起点通往“四明

    首镇”鄞江桥的甘岭古道,便被它

    的幽秘惊艳了。

    进入村西谷地向北行走,在

    一座山塘水库右边上坡,不久就

    看到政府部门设立的甘岭古道金

    属标记。古道由溪石铺就,在几

    段貌似泥道上,我用脚刨开厚厚

    的落叶、山泥,便露出路基的溪石

    来。

    行在古道上,苍翠欲滴的山

    林将我们淹没。在半途南坡上见

    一小水潭,村人称吃水潭。过去

    生产队时曾以此潭养绿萍过冬,

    因为从一处岩壁的小罅中流来,

    水温比他处的水高出好几度,村

    人自豪地称它为“温泉”。再右拐

    前行,道边有一横约五六米、纵深

    二三米的岩洞,内有一高约五十

    厘米的石雕坐像,洞内还刻有“住

    宅”(村名之一)等字样。

    古道是由人们用步履滋养

    的。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条古道

    是柱石村和江口西边几个村落与

    北边鄞江、洞桥等地沟通的要

    道。人们沿着这条三公里长的山

    道,经木坑村,去鄞江桥镇赶三月

    三、六月六、十月十的庙会。鄞江

    庙会集商贸、祭祀、文娱于一体,

    在周边鄞奉地区享有盛誉,村里

    也有人在那里开南货店的。孩子

    们则三五成群,攥几枚角子,花一

    个上午,到鄞江桥买回炮仗,换取

    一路上噼噼啪的欢乐。由于后来

    公路交通的畅通,所有的步履几

    乎将古道遗忘,以至被岁月埋没、

    掩藏。直至前些年村人在斫柴时

    发现古道遗迹,然后清理、修整出

    这条铺满岁月沧桑的古道,现在

    古道基本成形,一些路面还在修

    复。

    愈往北走,草木绿意愈深,道

    边或树下,还遗落、悬挂着断根的

    干枝、枯藤。古道时陡时平,多处

    筑岩为阶。过岭顶,路面多处被

    山洪冲垮,道旁的几段石驳墙,应

    是前人居住的遗迹。心想,要是

    能在此搭一间木屋,听风,观雨,

    煮茶,写作,也不失为美事。

    山涧从岭顶向下流淌。初

    时,有大小不一的溪石,不久巨大

    的石板以溪床的姿态呈现,或平

    滑如镜,或折皱分明,与潺潺溪水

    长伴到底。涧边杂树丛生。朴树

    的根如旗袍上的盘扣,绽放出一

    朵朵精美的根花。不起眼的刺

    藤,是嫁接月季的最佳母本。

    因时间关系,我们在山道的

    末端北望鄞江方向片刻,便从原

    路返回,然后进入甘岭古道东侧

    的游步道向黄岩岗攀登。此段游

    步道是甬山游步道的西段,近年

    来已渐为登山爱好者推崇。前年

    秋,奉化区徒步登山大会——江

    口站举行时,近 600名来自宁波各区县(市)的登山爱好者从甬山广场出发,经甬山白雀寺,再经黄

    岩岗,至柱石头村汇入甘岭古道。

    像许多人一样,我们习惯了

    从东入口登临甬山游步道,这次

    从甬山西边的甘岭古道出发,沿

    途别有不同的体验和风景享受。

    先是从陡坡吃力地逶迤上山,上

    到山脊,也就是村人所称的黄岩

    岗墩,路一样逶迤,却平坦多了。

    行在这里,我真切体会到了苏东

    坡“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步

    道沿岗墩南侧的缘线延伸,路边

    时有不同姿态的怪石或立或卧,

    南边则有多段悬崖,像石墈、城墙

    般规整,与路上的怪石一起构成

    丹崖地貌。我们好奇地从蛤蟆石

    边右拐,沿一条小径,行不多远,

    就来到了屋檐似的巨岩下,“屋

    檐”下是可容一二十人遮风挡雨

    的岩洞。地上散落着不少瓦砾,

    据村里老人说,此地曾有庵,叫华

    善岩庵。

    再回至岗墩,向东行约百米,

    见岗下陡坡上有一块二层楼高的

    岩石拔地而起,其圆通浑然的样

    子犹如身披袈裟的达摩祖师在此

    打座。据说许多年前,每当风雨

    天,山下的村人总会担心山体崩

    塌,这块巨岩会向村庄碾压下来,

    像一把悬在村人心头的达摩克利

    斯之剑。直至到近二三十年来山

    林绿化大为改观,密密的树木伴

    着巍然不动的巨岩,已成了黄岩

    岗上一景。

    再东行,是一处宽敞的平台,

    南临笔立悬崖,视野开阔,村人称

    之为望高台。向西南眺望,剡江

    如一条白练自西向东飘逸而来,

    绿树、田地、阡陌、村舍点缀其

    间。正南方滨临剡江的石宕山,

    山因几十年前有一座江口地区唯

    一的石宕而名,石宕遗址水面如

    镜,别有风光。再往南,连绵的响

    岭岗和同山北麓的滕头村,还有

    奉化城区林立的高楼,尽收眼

    底。在岗上只见平台不见山峰,

    从山下望只见山峰不见台——这

    形容妙高台地貌的说法,用来形

    容这里也十分妥帖。南来轻风吹去

    了微汗,心旷神怡之际,一行数人在

    此“小妙高台”上流连许久。

    前面离甬山不远了,为了能去亲

    睹一番传说中的敞堂岩洞,我们又原

    路折回。回到甘岭古道标记处的附

    近,由村主任陈国平引领,我们进入

    了甘岭古道西边的山道。与黄岩岗

    的游步道相比,这里可谓是崎岖的羊

    肠小道,平添了几分探险的乐趣。约

    二十来分钟的攀登,我们在山腰上发

    现了被茂密树林遮蔽的敞堂岩洞。

    它像一张大山张开的嘴巴,嘴宽数十

    米,高十来米,深往岩壁里延伸数米、

    十多米不等,形成了不规则的“敞堂

    间”。1941年4月日军侵入奉化时,有百余村民曾在这里避难。因白天做

    饭有炊烟升起易暴露,避难的村民只

    得在晚上做饭。据 87岁的陈大模先生回忆说,9岁的他在主洞北侧的一个小洞里呆了约二个月。

    在下山路上,陈国平指着一座峰

    峦说,村人根据形状叫它为“果桶屁

    股”,山顶平展如果桶盖,四周岩壁如

    桶壁,就在这果桶岩上也有一个可藏

    匿人的洞。当我为这里洞穴众多而

    感奇异时,陈国平告诉我,平岩洞山

    上还有一个更神秘的洞:洞口仅容一

    个人爬进爬出,内却有二三间屋大,

    有獾猪等小野兽做窝,猎人放猎犬进

    入,直接将獾猪之类咬死,或将它们

    驱赶出洞,让猎户捕获之。遗憾的

    是,那洞只有村里的一位老猎户知

    道,老猎户去世后也把秘密带走。老

    猎户的儿子和多位村人都听老猎户

    说起过这个洞,但至今仍没有人能寻

    获到此洞洞口。我不由得想:谁会最

    后解开这个谜呢?

    上柱石探幽

    邬宏尉奉化的春天,眉睫舒展,梅

    花、玉兰花、樱花、桃花、梨花、油

    菜花、杜鹃花……接二连三,映入

    眼帘。阳光下,大片的花儿们俏

    丽争春、恣意盎然。因此,每年春

    天一到,大批游人纷至沓来。

    在这么多的花儿中,蔷薇花

    是不起眼的一种。我留意蔷薇花

    儿,是因为每次从老年大学上课

    回来,都要经过宁兴时代广场。

    广场有一段围墙,不长,稀松平

    常,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这天,不

    经意抬头间,双眼便被牢牢吸引

    了。只见那段围墙里探出几丛粉

    红来,是蔷薇的花骨朵,零星几朵

    已经绽放,闪亮在厚厚披挂下来

    的枝叶中,惊艳了我的眼球,心下

    便寻思着来拍几张照片。

    次日清晨,送儿子上学后,我

    便转道前往。远远的,就见一簇

    簇粉色从黑色的栅栏里伸展出

    来,在绿色枝蔓的衬映下格外娇

    艳。可能是春雨淅沥,也可能是

    晨曦的微光照拂的缘故,似乎只

    一夜工夫,蔷薇花就爬满了这段

    围墙。只是也许奉化好看的花儿

    太多,这么几丛蔷薇花还没上规

    模,所以留意到乃至停下来欣赏

    的人并不多。对我来说却是好

    事,我可以静静地观赏,慢慢地拍

    摄,独享这属于我的静慢时光。

    走近了看,在新绿的藤蔓上,

    盛开的红花和团团的花骨朵儿在

    微风中颤颤悠悠的,花儿并不大,

    却很是娇嫩。蔷薇花儿不香,即

    使有也很清淡,要凑得很近才能

    闻到一丝丝芳香,掺杂些清草的

    味道,略有些乡野之趣,可能蔷薇本

    就属于乡野吧,就如那最纯朴的“小

    芳”姑娘。

    “花语百科”告诉我,蔷薇花代

    表着“热恋和爱的誓言”。这不是玫

    瑰花的事儿么?盛开的蔷薇给予人

    们爱情的憧憬,我想这是很多人所

    不知道的。是不是因为蔷薇从来都

    是生长在墙角和路边,让人难以驻

    足;是不是因为“蔷薇”一词带着天

    然的乡土气息,让人不屑珍惜……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不管蔷薇花儿

    有多么不起眼,只要春天一到,不论

    是城市的角落,还是乡村围墙边,一

    簇簇的蔷薇花儿还是悄然绽放了,

    还留在了我的镜头里。

    想起林清玄曾经写过的百合

    花。刚开始,它长得和杂草一模一

    样。但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

    野草。于是,不管别的花怎么冷嘲

    热讽,它都依然努力吸收水分和阳

    光,深深扎根,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

    儿。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也和花

    儿一样,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

    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方式。与世无

    争也好,勤奋向上也罢,只要活得开

    心,活得自在。人,“大其愿,坚其

    实,细其心,柔其气。”以清净心看世

    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

    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奋斗不息,终

    得花香满园,一如这围墙外的蔷薇,

    摇曳生姿,独自芬芳。

    真想回到农村,在院墙的四周

    栽满蔷薇,待春风拂枝,春雨如油,

    细数蔷薇花开。

    蔷薇花儿开

    戴岳轩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回忆蹉跎岁月,我最难忘的就是

    1949年。那年我16虚岁,在我的兄长戴宏昶、娘舅周声玉等进步人士

    影响下,还有《渡江女英雄》事迹感

    召下,怀着一腔革命热情,毅然放弃

    求学机会,经考试,8月21日我从奉化去宁波延庆寺报到,进入第三野

    战军二十二军政治部青年干部学校

    学习,参加了革命工作。

    青年干部学校的生活艰苦而又

    简单,我们是吃着大锅菜、睡在草铺

    的泥地上,但比起红军长征、比起八

    路军浴血奋战,这些又算得了什

    么?9月 13日开始,台湾国民党飞机来宁波大轰炸。有几次,震耳欲

    聋的飞机隆隆声,夹杂叮叮当当的

    响声,在延庆寺屋顶俯冲而过,大家

    顿觉毛骨悚然。但为了追求革命理

    想,虽家父频频来信催回,我也不为

    所动。为躲避飞机轰炸,我们白天

    到郊区,傍晚才回城,就连我们的开

    学典礼,也只能在 9月 18日的晚上举行。典礼上,孙继先军长到现场

    向我们作了报告。

    不久,为安全起见,军部领导决

    定转迁校址。9月下旬的夜行军,我们事先“轻装”,即把不急用或笨

    重的东西丢掉,或寄存到附近亲朋

    家中;同时学打背包,重量不能超过

    6斤。晚饭后我们集队出发,沿着鄞奉公路前进,半夜 12点行军到了奉化江口。分队长通知大家去一间

    大房子泥地上睡会儿,自然而然又

    是草铺泥地当大床。不过为防紧急

    情况,不能拆开背包,于是只能背包

    当枕头,人贴人睡着。约莫过了三

    四小时,在迷梦中只听一声令下,大

    家急忙起身,一路上又唱起了行军

    歌,斗志昂扬地急行。拂晓,终于到

    溪口武岭学校,这下我们放心了,国

    民党飞机总不至于把老蒋的老巢也

    炸掉吧?

    武岭学校是蒋介石出资于

    1929年建立的学校。校舍东靠武岭,南濒剡溪,景色秀丽,环境优

    美。学校大门前便是清澈的剡溪,

    它流经武岭门前、文昌阁下,似护城

    河一般护围着学校。这座学校建筑

    气势和文化底蕴,在当年可算全国一

    流,如今随着岁月流逝了90年,保存依旧完好。这也得益于在溪口解放

    前夕,1949年5月6日,毛泽东主席向三野发出的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

    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

    祠堂及其他建筑物。5月24日,溪口解放,蒋介石的故居丰镐房及其他

    相关建筑物,均得到了完整保护。

    当年我们从武岭门进驻武岭学

    校时,右首一排三幢两层楼的教室,恰

    好给我们依次安排三个中队,每中队

    有百余人。第一二幢男生们睡的是

    “白鸽笼”;第三幢是我们三中队的女

    兵,教室内铺有地毯;各中队分别配有

    一幢平屋,作炊事班厨房。我们有一

    条铁的纪律,严格遵守规定。行动实

    行军事化,五分钟内起床要站在操场

    里。五分钟吃饭,且不能说话。听报

    告盘腿坐地上。我们学习讨论《为人

    民服务》《共产党员的享受观、修养》

    《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等六个月,

    坦诚以待。没有水喝,没有浴室,剡溪

    是口大浴缸,或坐埠头,或蹲石阶,流

    动的溪水,洗洗揩揩度秋光。同志们

    都感到新鲜而高兴。就在我们入驻武

    岭学校一周后,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0月 6日上午,我们到当年蒋介石修筑的三里长街上,扭着秧歌欢庆

    新中国成立。三中队三分队队长李

    群,她头戴草帽,手握锄头,扮演一位

    老农模样踏高跷。她踏前踏后,扭左

    扭右,弯腰锄地,引得众人拍手称赞。

    当天晚上,就在武岭学校的戏台

    上,我们举行了欢庆新中国成立的一

    场晚会,令人难以忘怀。有一档节目

    表演的是“工农兵学商”齐庆新中国成

    立。我扮演一位商人,拿着一面算盘,

    嚓嚓嚓,发出珠算声,依着秧歌舞节

    拍,步伐轻快地扭动着小屁股,从台后

    扭上台前,唱着“买卖公平,生意兴隆,

    安居乐业”等歌词。晚会上,各中队都

    有自编自演的简短话剧演出,我还与

    陈银桂同志一起,自编自演《不识字的

    痛苦》,她扮老娘我扮子,剧情是误食

    外用药而痛失儿子。最令人激动的是

    晚会大合唱,全体同志齐唱“向前,向

    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

    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们似乎身临

    其境,急切行进着,脚步所到之处,仿

    佛那里的人民即可得救。

    新中国成立不久,上级发给我们

    每人一块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央

    人民政府赠”红字的白毛巾。结业时,

    我被评上了“功臣”,又奖给我一条,并

    发给我奖状和黄草纸练习本。那练习

    本,当时已算是珍稀品了。我用了几

    天,实在舍不得,就珍藏起来,作为永

    远的纪念。

    1949年,我是穿着已经破旧的衬衫参军的,而今是三橱四季衣衫,一人

    住着 50平方米的房子。谁能想到,我这样一介昔日放牛拾薪筹学费的卖柴

    女,解放后成长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

    的女干部。7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经济发展,国力强

    大,人民安居乐业。溪口也在大发展,

    新房高楼与居民别墅林立,武岭路三

    里长街拓宽延长,剡溪溪岸得到筑固,

    整个雪窦山、溪口镇都成了游人如织

    的国家 5A景区。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伟大的1949年!

    1949我在溪口

    单祥根 画

    山村巨变

    庆祝庆祝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7070周年周年暨暨奉化撤市设区奉化撤市设区33周年征文周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