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113
1 / 11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绿色基石, 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与气候变 化一起,被列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为了遏制生物 多样性的整体退化趋势,国家从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完善、科学研 究的布局以及保护措施的落实等诸多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2010 年,国务院 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将生物多 样性保护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1 年 6 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生物 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从国家政府层面上统筹协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 作。 尽管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我 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涉及到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有公 众的广泛参与。为了实现真正的全民参与,首先需要是使公众认识和理解生 物多样性。为此,联合国的《爱知目标》,中国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都将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全民 保护意识的提升列为主要行动目标或优先行动。由于生物多样性本身的社会 性特征,科学普及成了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生物 多样性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还存在很多需要界定和澄清的问题,这就需要更 多的环保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生物多样性科学普及工作中。 科学普及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点,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环境保护部非常重视科学普及 工作,最近组织出版了《环保科普丛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生物多样性 知识 200 问》一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向 普通大众介绍生物多样性知识,既是一本科普书籍、也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 对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科学素质水平,激发公众参与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问》一书能够促进 公众了解和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使公众更广泛地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来。 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抓好科普这个基本策略。科普对传播生物多样性保 护思想、弘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精神、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普及 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环保工 作者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在此,我愿藉此机会,呼吁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积 极致力于普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技术与知识,并投身到环保科普创作工 作中来,推出更多的集科学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 科普作品。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n-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 / 11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绿色基石,

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与气候变

化一起,被列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为了遏制生物

多样性的整体退化趋势,国家从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完善、科学研

究的布局以及保护措施的落实等诸多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2010年,国务院

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将生物多

样性保护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1年 6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生物

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从国家政府层面上统筹协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

作。

尽管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我

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涉及到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有公

众的广泛参与。为了实现真正的全民参与,首先需要是使公众认识和理解生

物多样性。为此,联合国的《爱知目标》,中国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都将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全民

保护意识的提升列为主要行动目标或优先行动。由于生物多样性本身的社会

性特征,科学普及成了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生物

多样性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还存在很多需要界定和澄清的问题,这就需要更

多的环保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生物多样性科学普及工作中。

科学普及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点,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环境保护部非常重视科学普及

工作,最近组织出版了《环保科普丛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生物多样性

知识 200问》一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向

普通大众介绍生物多样性知识,既是一本科普书籍、也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

对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科学素质水平,激发公众参与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问》一书能够促进

公众了解和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使公众更广泛地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来。

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抓好科普这个基本策略。科普对传播生物多样性保

护思想、弘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精神、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普及

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环保工

作者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在此,我愿藉此机会,呼吁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积

极致力于普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技术与知识,并投身到环保科普创作工

作中来,推出更多的集科学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

科普作品。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Page 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 / 113

李干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2015年 5月

Page 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 / 113

前言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生物多样性与我们

每个人休戚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有效保护生物多

样性,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公众参与需要正确认识生物多样性、理解生

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问》一书,力求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

文并茂的方式向公众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相关概念、理念和科学知识,希望为推动公众了解、学习和主动参与生物多

样性保护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通过问答的形式,阐述生物多样性相关概念、知识、理念和方法。

书中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追本溯源(容易混淆的

概念)、《生物多样性公约》介绍、国际行动、中国的履约行动以及一些生物

多样性相关的重要名单和名录。试图做到《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问》一书在

手,从容应对日常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绝大部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疑难问题。

对于一些有争议或尚无定论的概念、方法等,本书一律以《生物多样性

公约》中有相关的定义或叙述为准,其他问题的答案则尽可能以目前已经广

泛接受或使用的定义或叙述为准。

本书即可作为工具书,也是一本科普读物。读者以从事生物多样性管理

工作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从业人员、与生物多样性资源

利用关系密切的人员以及相关的科研与教学人员为主。同时,在编写过程中,

尽可能做到语言通俗易懂,以方便有志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对生物多样性感

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阅。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领导的大力支

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典谟教授审阅了全部条目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

完善建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徐靖、赵彩云、吴晓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明,宋文娟、胡阗洋、乔梦萍、程小云在编辑过程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

并表示由衷的谢意。本书得到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经济学(TEEB)研

究与试点”项目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及主流化项目的资助。

由于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敬请广大读者指出书中的一些不当甚至

谬误之处,也欢迎提出遗漏的重要条目,以便我们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

关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至刘文慧女士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5年 5月

Page 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 / 113

目录

前言

基本概念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有几个层次?

3.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

4. 什么是物种多样性?

5. 什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6. 什么是生态系统?

7. 什么是栖息地?

8. 什么是遗传资源?

9. 什么是生物资源?

10. 什么是遗传材料?

11. 什么是衍生物?

12. 什么是原地条件?

13.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14. 什么是生物技术?

15. 什么是遗传资源原产国?

16. 什么是遗传资源提供国?

17. 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ABS)是什么意思?

18. 什么是可持续利用?

19. 什么是特有物种?

20. 什么是孑遗种?

21. 什么是拉撒路物种?

22. 什么是埃尔维斯物种?

23. 什么是同灭绝?

24. 什么是生态灭绝?

25.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26. 什么是生态系统方法?

27. 什么是高等植物?

28. 什么是维管植物?

29. 什么是高等动物?

30. 什么是脊椎动物?

31. 什么是近缘种和亲缘种?

32. 什么是多样性指数?*

33. 什么是物种丰富度?

34. 什么是物种均匀度?

35. 什么是物种群集度?

36. 什么是辛普森优势度指数?

37. 什么是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38. 什么是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Page 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 / 113

39. 什么是皮卢均匀度指数?

40. 什么是基因工程?

41. 什么是基因污染?

42.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43. 什么是生物廊道?

44. 什么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45. 什么是保护地?

46. 什么是国家公园

47.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48. 什么是迁地保护?

49. 什么是就地保护?

50. 什么是自然保护小区?

基础知识

5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最早是如何提出来的?

52. 物种为什么要用拉丁文命名?

53. IUCN的物种濒危等级包括哪些?

54. 自然界中物种一直在灭绝,为什么现在却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55. 自然界中食物链中缺少了某个物种后,容易修复吗?

56. 物种灭绝的标准是什么?

57. 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或丧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8.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出发,为什么需要海关进行严格的检疫?

59. 为什么回国时不能随身携带种子、鲜花、鲜肉、木制玩具等?

60. 转基因生物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

61. 生物富集作用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

62. 丧失了生物多样性会有什么后果?

63.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物种数量总是变化的?

64. 苍蝇有存在的价值吗?

65. 古树名木分为几级?

66. 自然保护区有什么作用?

67. 生态系统服务都包括哪些内容?

68. 为什么不能准确计算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69. 估算生物多样性价值时指标越多越好吗?

70. 目前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71. 世界都哪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

72. 气候变化从哪些方面影响物种多样性?

73. 气候变化从哪些方面影响生态系统?

74.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自然保护区?

75. 生物多样性是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

76. 生物多样性怎么影响气候变化?

77.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对人类社会各有什么意义?

78. 为什么传统知识和习俗对生物生物多样性重要?

79. 城市中有哪些生物多样性?

80. 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与贫困是相互影响的?

81. 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同盟组织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Page 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 / 113

82. 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追本溯源

83. 中国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吗?

84. 为什么一个已经消失的物种不能马上被说成灭绝?

85. 为什么不能用覆盖率来衡量生物多样性?

86. 为什么不能用生物量来衡量生物多样性?

87. 为什么不能用生态用地比例来衡量生物多样性?

88. 为什么不能用绿化面积来衡量生物多样性?

89. 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仅提“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不恰当的?

90. 为什么景观多样性在履约报告中不能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

91. 造林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吗?

92. 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有什么不同?

93. 生物多样性补偿与生态补偿有何区别?

94. 种群和群落有什么区别?

95. 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主要区别是什么?

96. 生态系统与景观有什么区别?

97. 为什么不能随意放生?

98. 为什么回国时不能随身携带种子、鲜花、鲜肉、木制玩具等?

99. 为什么说外来入侵物种不等同于外来物种?

100. 为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出发,为什么需要海关进行严格的检疫?

《公约》知识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什么时候生效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公约的义务有哪些?

《生物多样性公约》都处理哪些议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机构都有哪些?

《生物多样性公约》采用什么样的履约机制?

《生物多样性公约》都有哪些缔约方?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都有哪些履约义务?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任务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届缔约方大会召开的地点、时间、主要成果与决议领域都是什么?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

《生物安全议定书》主要有哪些内容?

《名古屋议定书》主要有哪些内容?

《生物多样性公约》对《国家报告》有哪些要求?

什么是爱知目标?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

生物多样性 2010年目标都有哪些主要内容?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010年后计划?

什么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什么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

Page 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 / 113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

历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都是什么?

什么是德拉敦建议?

什么是《阿格维古自愿性准则》?

什么是《波恩准则》

什么是《亚的斯亚贝巴准则》?

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及其重要内容是什么?

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防控措施有哪些?

世界上最严重的 100 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的情况如何?

国际行动

里约三公约是指哪三个公约?

里约三公约间如何做到协同增效?

CITES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物种被列入 CITES公约附录的标准是什么?

《湿地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迁徙物种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国际捕鲸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二十一世纪议程》是个什么样的文件?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是怎么回事?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欧盟的 Natura 2000 自然保护区网络是个什么样的网络?

世界候鸟日是哪一天?

IPBES是什么?

TEEB是什么?

LULUCF是什么?

REDD+是什么?

全球环境基金(GEF)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业务领域都有哪些?

全球范围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如何?

国内履约

中国是什么时候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中国是什么时候批准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成员单位有哪些?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 17个部门都是哪些?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整体情况如何?

中国重要履约成就有哪些?

中国签署了哪些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公约?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是个什么样的部门?

中国生物多样性有哪些特点?

Page 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 / 113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为什么说中国遗传资源丰富?

中国有哪些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中国到 203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是什么?

中国到 2030年有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

中国到 2030年有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行动?

中国有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十大主题是什么?

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植物名片都是什么?

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动物名片都是什么?

中国十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都是什么?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都有哪些部门管理?

中国自然保护区是如何分区的?

中国有多少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是哪个?

中国面积最大的和最小的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哪个?

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是哪个?

三有保护动物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四大主体功能区?

什么是生态红线?

名单名录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都有哪些?

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都有哪些?

中国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都有哪些?

中国都有哪些三有动物?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哪些?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哪些?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有哪些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都包括哪些?

CITES附录中中国有哪些物种?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处于极危和濒危的高等植物有哪些?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灭绝的高等植物有哪些?

中国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哪些?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哪些中国成员?

保护国际的 17个生物多样性大国都有哪些?

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哪些?

世界上 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哪些?

中国 1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那些?

中国 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那些?

世界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都在哪里?

什么是候鸟的八大迁徙路线?

1800年以来世界上灭绝的主要大型动物有哪些?

Page 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 / 113

附录

附录 1 生态系统方法的原则和理由…………………………………………………189

附录 2 自然界中物种一直在灭绝,为什么却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193

附录 3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机构………………………………………………199

附录 4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名单…………………………………………………203

附录 5 里约三公约间如何做到协同增效?………………………………………………210

附录 6 欧盟的 Natura 2000 自然保护区网络是个什么样的网络?……………………220

附录 7 TEEB是什么…………………………………………………………………………225

附录 8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详细信息……………………………………………………238

附录 9 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详细信息……………………………………………………242

附录 10 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详细信息…………………………………………………246

附录 11 “三有”保护动物名录…………………………………………………………254

附录 12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65

附录 13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78

附录 14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293

附录 15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300

附录 16 CITES 附录中中国有分布的物种名录…………………………………………302

附录 17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处于极危和濒危状态的高等植物…………389

附录 18 中国灭绝的高等植物物种名录…………………………………………………502

附录 19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506

索引

中文名

英文名

Page 1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 / 113

基本概念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或多样性,包括陆地、海洋及其他水生

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复杂的生态过程。这种多样化包括

种内、种间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定义原文参考:“Biological diversity” means the

variability among living organisms from all sources including, inter alia, terrestrial,

marine and other aquatic ecosystems and the ecological complexes of which they

are part; this includes diversity within species, between species and of ecosystems

-《生物多样性公约》)。

2. 生物多样性分几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注意:我们经常见到的“景观多样性”不在此列,其他诸如与生物相关

的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多样性等则贯穿于上述三个层次之中。

3.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指的是一个物种

的基因组成中遗传特征的多样性,包括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

个体的遗传变异性。它不同于遗传变异性(genetic variability),因为遗传变异

性描述的是遗传特征变异的趋势。遗传多样是种群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方

式,因为在一个种群中,如果某些个体具有更适应环境的等位基因变异,就

会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National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2011.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Diversity.U.S. Geological Survey)。 (注:有附图)

4. 什么是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指的是在一次

个体采集(数据集)中,不同物种的有效物种数以及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中各

个物种的个体分布特点。有效物种数指的是,为了获得与观测数据集相同等

比中项的物种多度而需要的同等多度物种的数目(此时,并非所有物种必须

同多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物种多

度就是简单的物种数,而均匀度则量化物种丰富度的平等程度。对物种多样

性,《生物多样性公约》并没有明确的定义。(Hill, M. O., 1973; Tuomisto H, 2010;Tuomisto

H., 2010).

(注:有附图)

5. 什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Page 1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1 / 113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指的

是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包括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组成、功能和生态

过程的多样性等。

(注:有附图)

6. 什么是生态系统?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植物、动

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它们与其所处的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功能单位的

动态复合体。

7. 什么是栖息地?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栖息地(habitat)是指一个有机体或种

群自然发生的地块或场所,有时也指动植物生活与繁育的场所。也有人将栖

息地定义为由某一特定动物、植物或其他类型的有机体居住的一个生态或环

境区域(Abercrombie 等,1966;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2012)。

8. 什么是遗传资源?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是指具

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9. 什么是生物资源?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资源(biological resources)包括

遗传资源、有机体及其组成部分、种群或者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使用价值

及其他价值的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

10. 什么是遗传材料?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遗传材料(genetic material)是指植物、

动物、微生物所具有的材料,或者其他包含遗传功能单位的原始材料。

11. 什么是衍生物?

在生物多样性范畴内,衍生物(derivative)是指来自遗传表达的、或来

自生物或遗传资源的自然发生的生物化学组成,即使这个组成不包含具有功

能的遗传单位。

12. 什么是原地条件?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原地条件(in-situ conditions)是指生

态系统和自然栖息地中遗传资源存在的条件,就驯化的和栽培物种而言,则

是指使物种形成显著特点的周围环境。

Page 1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2 / 113

13.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transgenic organisms)是指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

(注:有附图)

14. 什么是生物技术?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所有利

用生物系统、活体及其衍生物,为特定用途而进行制造或改变产品或工序的

技术。

15. 什么是遗传资源原产国?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遗传资源原产国(country of origin of

genetic resources)是指在原地条件下拥有遗传资源的国家。

16. 什么是遗传资源提供国?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遗传资源提供国(country providing

genetic resources)是指从原产地收集并提供遗传资源的国家。包括野生和驯

化物种的种群,也包括那些在原产地之外获取的遗传资源,即该遗传资源不

一定起源于本国。

17. 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ABS)是什么意思?

全称是遗传资源的获取及其惠益公正公平分享(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the fair and equitable sharing of benefits arising from their utilization –ABS)。

ABS 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处于同等地位履约三大目标之一。

发达国家作为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主要使用方,凭借先进的生物

技术,极力希望更多地得到遗传资源及相关知识,并以知识产权方式谋取更

多利益;而发展中国家作为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主要提供方,强调遗

传资源的国家主权,试图以“事先知情同意程序”限制对遗传资源及相关传

统知识的无偿获取,并希望通过“共同商定条件”,公平公正地分享由于利

用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而产生的惠益。

18. 什么是可持续利用?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sustainable use)是指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长时期内下降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利用方式或速度,从而保证生物多样性能够维持满足需求,以及满足当前和

后代期许的潜力。

19. 什么是特有物种?

Page 1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3 / 113

特有物种(endemism 或 endemic species)是指自然分布仅局限于某一特定

的地理区域或大陆,而未在其他地方出现的物种,主要成因包括历史、生态

或生理等因素。

(注:有附图)

20. 什么是孑遗种?

孑(jié音杰)遗种(relic species)亦称古特有种、“残遗种”或“活

化石”。是指过去分布比较广泛,由于地质史变迁等因素,该种在原生存地

区大量绝灭,现在仅存在于某些局部地区的古老物种,通常指在第四纪冰川

活动期存活下来的物种,如中国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银杏

(Ginkgo biloba)及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澳大利亚的鸭嘴兽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美国的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都是著

名的孑遗种。

(注:有附图)

21. 什么是拉撒路物种?

拉撒路物种(Lazarus taxon)亦称拉萨路物种,是指那些过去仅在化石记

录中出现过、被广泛认为已经灭绝的而后又在自然界中被发现的古老物种,

意即“复活”的物种。“拉萨路”(Lazarus)是从《圣经·约翰福音》中借

用的一个词。据《约翰福音》记载:拉萨路是个麻疯乞丐,他和他的姐妹玛

利亚与马大都是耶稣的朋友。有一天耶稣收到玛利亚和马大的信息,说她们

的兄弟拉萨路病得很重,快不行了,希望耶稣快点赶过来把他医好。但是耶

稣知道他将要施行一个让他复活的大奇迹,所以耶稣故意耽搁了时间,过了

几天才赶到玛利亚与马大住的小城伯大尼,而这时拉萨路已经死了四天了。

耶稣看到伤心的马大,对她说:“你的兄弟会活过来的”,然后就吩咐人把

拉萨路坟墓的大石头挪开,耶稣就开始仰望着天,向他的父亲祷告:“拉萨

路啊,出来吧”,当墓门打开的时候,拉萨路就真的就出来了,一个已经死

了四天的拉萨路就这样复活了。南秧鸟(Notornis mantelli)就是一个典型的

拉萨路物种。

僵尸物种(zombie taxon)也被认为是一种拉撒路物种,因为它的化石最

初是从较新的地层中采集的,但后来却发现它是来自原始裂隙的更古老的物

种,但在较新的沉积物中被再次石化的化石。例如,三叶虫就是寒武纪石灰

岩经侵蚀裸露,然后再次进入中新统粉沙岩中的化石。

22. 什么是埃尔维斯物种?

埃尔维斯物种又叫做猫王物种(Elvis taxon),埃尔维斯物种是指酷似某

一已经灭绝物种的相像物种。古生物学上,人们认为已经灭绝的某个物种,

其后代却在某地被发现,但经过鉴定之后发现其实不是那个灭绝物种的残留

种,而是趋同进化形成的另外一个仅仅外貌相似的物种。这样的物种称之为

埃尔维斯物种或猫王物种。这个名字来源于已故美国摇滚歌手埃尔维斯·普

雷斯利(Elvis Presley),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1935年生在密西西比州,是美

国摇滚歌手及演员,绰号猫王。猫王死后,很多人多次声称看见他在某地出

现,并出现了很多仿冒者。每一个埃尔维斯物种的出现,都说明至少有一个

物种已经真正灭绝了。早侏罗纪的一种海百合(Lobothyris subgregaria)就是

Page 1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4 / 113

一种典型的猫王物种。埃尔维斯物种由 D.H. Erwin 和 M.L. Droser 于 1993在

一篇关于区分后裔和非后裔类群的文章中首次使用。

23. 什么是同灭绝?

同灭绝(co-extintion)是指寄主的灭绝导致依赖其生存的其它物种灭绝

的现象,是一种描述通过食物链或其他依赖关系导致的灭绝现象。该术语来

源于 Stork and Lyal(1993)首次用于解释寄生性昆虫随着其专有性的寄主灭绝

而灭绝的现象,现在泛指任何物种间相关联的灭绝现象,包括捕食者与猎物,

寡食性的食草动物与食物等。同灭绝也用于指物种在一个群落内随着旗舰种

(keystone species)的灭绝而灭绝的现象(Jonsson et al., 2012)。

24. 什么是生态灭绝?

物种的生态灭绝(ecological extintion)是指一个物种的丰富度降低到尽

管它还存在于一个群落中但其存在已经无法影响其它物种,这个物种的状态

即被称为生态灭绝。生态灭绝概念的提出是由于物种的生态影响对于生态保

护工作非常重要,这个概念表明除非一个物种能够显著地影响到群落内的其

它物种(如捕食者、竞争者等),否则一个物种的灭绝对于群落内其它物种

的丰富度和种群结构很少或者不会造成影响(Estes et al., 1989)。

物种的生态灭绝不同于生态灭绝。生态灭绝(Ecocide),也有人翻译为

“生态毁灭”,是指自然景观遭受的任何广泛的损害或破坏以及在某个地区

生态系统的破坏或者丧失,这种破坏危及到该区域居民的生存,亦即环境的

损害程度超过了自我修复能力而导致不可逆转。人们常说的世界十大生态灭

绝就属于这一类,包括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得沥青砂、太平洋垃圾漩涡、尼日

尔三角洲、保护东加里亚空达、移走山顶、雪佛龙在厄瓜多尔的劣行,亚马逊

“平原”,太空垃圾等。

25.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那些来自外部的、能够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打破

当地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环境或者具有其他负面影响的非本地物种。外来入

侵物种既包括来自一个国家外部的入侵物种,也包括来自一个国家内部其他

地区的入侵物种,入侵物种一般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侵入到其自

然分布区以外的物种;(2)在侵入地区能自我繁衍;(3)对经济、生态、生

物多样性和社会导致危害。目前,在不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都

是指来自国外的物种。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

成百上千万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

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

或制约它的生物,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26. 什么是生态系统方法?

生态系统方法(目前英文说法有很多,如 ecosystem approach, integrated

ecosystem management-IEM,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system based

management/approach)是一个多学科、多部门参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

文化等因素的系统方法。

Page 1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5 / 113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的 V/6号决定对生态系统方法的

描述是:

(1) 生态系统方法是对土地、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促进生

物多样性以合理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方法。因此,

生态系统方法的应用能对实现《公约》三大目标(即保护、持续利

用和公正、公平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的平衡起到辅

助作用。

(2) 生态系统方法以侧重生物组织水平方面适当的科学方法应用为基

础,这些生物组织包括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基本结构、过程、功

能和相互作用。它承认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是众多生态系统的一

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 这种结构、过程、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点是与《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 2条规定的“生态系统”的定义相一致的(详细情况请见附录 1)。

27. 什么是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higher plant)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共

同特征是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故又称茎叶体植物;构造上有组织分化,

多细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故又称有胚植物。分类上,高等

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

28. 什么是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是指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

子植物、蕨类植物(松叶兰类、石松类、木贼类、真蕨类)和极少部分苔藓

植物。维管组织形成维管系统的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维管系统的发

生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维管系统的有效输导,使得维

管植物成为最繁茂的陆生植物。维管植物往往是一些生物多样性相关标准、

指南或导则等针对的主要对象。

29. 什么是高等动物?

高等动物(higher animal)在动物学中一般是指身体结构复杂、组织和器

官分化显著并具有脊椎的动物,也就是说,一般我们把自然界的动物分为两

大类,即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通常认为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高等。实

际上,高等动物只是一个相对于低等动物来说的相对概念,因此有人将脊椎

动物中的鱼类和两栖类划为低等动物。又如,对于爬行类以下的变温动物而

言,则称鸟类和哺乳动物为高等动物。

30. 什么是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vertebrate)亦称有头类(Craniata),一般指脊椎动物亚门的

动物。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是脊索动物门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高级的一

个亚门,其中大多数动物都具有代替脊索、由脊椎连接组成的脊柱。并以此

区别于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除了具有脊索动物门的三项基本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

外,一个明显的进步性特征是,由许多块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取代了脊索,

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和保护脊髓的器官。

Page 1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6 / 113

31. 什么是近缘种和亲缘种?

近缘种(relative species)和亲缘种(sibling species)很多情况下是互用

的。1942 年,Mayr 给亲缘种的定义是“形态上相似或几乎一致的,而在生殖

方面是彼此隔离的自然种群”。近缘种一般是指野生近缘种,也就是栽培作物

的野生亲缘植物,比如栽培玉米和野生玉米,栽培稻和野生稻。许多野生亲

缘种(近缘种)携带抗虫、抗旱、抗盐碱等基因,对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增加农

作物多样性极其重要,是农业育种的“基因库”。野生亲缘种(近缘种)在生

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地位。

32. 什么是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是指用来度量群落中物种多度与均匀性的指标,有的教科书

中,也叫群落多样性指数(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也有叫物种多样性测度

(Species Diversity Measure)或生态的多样性测度(Pielou,1975,Ecological

Diversity)。目前相对广泛使用的包括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

diversity index)、皮卢(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Simpson)优势度指

数等多样性指数,另外尚有 Gleason 指数、Margalef 指数、种间相遇几率(PIE)

指数等等。目前的指标绝大多数是在物种层面的多样性,很少涉及到遗传或

生态系统层面。

33. 什么是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通常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的物种数目。

表示物种丰富度主要有两种方法:

(1)数量物种丰富度(Numerical species richness),即一个群落中每一

个物种的个数或者其生物量。由于动物类群容易计数,并且研究者可以选择

连续取样,直接来累计计算一个物种的个体数,因此,在动物学研究中一般

喜欢采用数量物种丰富度来描述群落中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2)物种密度(Species density)是指一个群落中单位面积上的物种数。

植物学研究中特别喜欢使用物种密度方法,如每平方米的种数。无论采用哪

种方法,一个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大小与调查的面积、取样密度、调查和监

测的时间等一般成正比,即调查的面积越大、取样密度越密、调查和监测的

时间越长,群落中物种或同一物种的个体数被发现的概率就越大,相应的物

种丰富度也就显得越高,但调查的样方数或调查监测的时间达到一定的量后,

其物种丰富度将逐渐稳定在一定的值。因此,取样方法对物种丰富度影响较

大。我们应根据研究和调查的需要,在允许范围内尽量多调查一些样方和进

行相对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才能准确反映一个地区或群落中物种的丰富

度。

常见的物种丰富度计算公式有:

一个是 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 DMg(Clifford and Stephenson, 1975):

另一个是 Menhinik 物种丰富度指数 DMn(Whittaker, 1977):

Page 1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7 / 113

式中,DMg为 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DMn为 Menhinik 物种丰富度指

数,S 为物种数,N 为调查样方内所有物种的总体个体数。

自然界中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随着纬度、海拔、降水、

温度、研究区的面积等变化而不同。如科学家研究了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木

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在相同

的环境背景下,岛屿面积越大,其栖息的生物物种丰富度也越高,大岛屿上

的生物物种丰富度高于小岛屿。当然,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很多、而且因

素之间,包括自然和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过程更是复杂多样,

因此,探索地球上生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规律、机制一直是生态学

和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探索地球生物奥秘的兴趣点。

图 1. 由赤道向两极物种丰富度呈减少趋势

(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

图 2. 随着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

(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

34. 什么是物种均匀度?

Page 1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8 / 113

由于与物种栖息地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这受到些因素的

影响,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的生物物种个体数量的分布显示出不同的特征或类

型,有的是均匀分布、有的则表现出某一或几个物种的个体数量优势明显。

例如,假设有两个群落,均是由 A、B两个物种组成,两个物种的个体数总和

也都是 100个,但其中一个群落中 A物种和 B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别是 51和 49,

另一个群落中的 A物种和 B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别是 99和 1,那么前者的均匀

度就明显高于后者。人类活动也能明显改变自然界中物种的均匀度,如土壤

质地和肥力较均匀的土地,其上生长的植物物种能相对均匀分布,但如果受

到污染,不同的物种对污染程度的耐受力不同,污染将使耐受力低的物种种

群急剧减少甚至绝迹,污染最终改变该块土地上的植物物种分布状况,由均

匀分布变成不均匀分布。在科学研究上,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一般

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或者说各物种个体的

相对丰富度。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Pielou(1966)提出

了均匀性测度为:

R=H/ Hmax

上式中,R 为均匀性测度,H 为多样性度量,Hmax 是最均匀时的多样性数值。

按照上述公式,就可得到常见的下述二个物种均匀度计算公式:

一个是辛普森(Simpson)物种均匀度指数(Simpson’s species evenness index)

D(Smith & Wilson,1996):

式中,D为辛普森物种均匀度指数;Ni为第 i物种的个体总数;N为群落或调

查生境中所有物种个体数总和。

一个是 Pielou 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s species evenness index):

式中,Jsw为基于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计算的 Pielou 物种均匀度指数;

Pi群落或调查生境中第 i物种个体数所占所有物种个体总数的比率;S为群落

或调查生境中物种数。

35. 什么是物种群集度?

物种群集度(species assemblages)则是一个定性的描述物种在群落中的

群集状态的一个测定度。物种群集度表示的是各个物种在群落中是孤立地生

长还是聚集地生长的群集状态。

通常采用布兰克特(J.Braun Blanquet)的表达方式,对物种在群落中的

群集状态分为 5级,并予以赋值(见表 1),从而对其进行定性的描述。

表 1. 布兰克特群集度赋值表

群集状态 单独 群状 斑状 小群 大群

Page 1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9 / 113

或株状 (小斑或敷垫状)

赋值 1 2 3 4 5

36. 什么是辛普森优势度指数?

优势度(dominance)通常用以表示的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但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目前尚不统一,如 Braun-Blanquet 以盖度、所占空间

大小或重量来表示优势度,并指出在不同群落中应采用不同的指标。苏联学

者 B.H.Cykaqeb(1938)提出,多度、体积或所占据空间大小、利用和影响环

境的特性、物候动态均应作为某个种优势度指标。另一些学者认为盖度和密

度为优势度的度量指标,也认为优势度即盖度和多度的综合或重量、盖度和

多度的乘积等等。

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反映的是各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生态优势

度指数越大,说明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也

有很多量化优势度的尝试,其中常见的量化优势度的指数是辛普森优势度指

数(Simpson's dominance),其计算公式如下:

辛普森优势度指数 D:

式中,N为所有种的个体总数;ni为第 i种的个体数。当 D值越大,表示

优势度物种越小,亦表示奇异度越高,相反,则越大。

37. 什么是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测定主要也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

α多样性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

性;β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

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由于β多样性反应较大尺度

内不同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控制β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土壤、地

貌及干扰等;γ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

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γ多样性反映更大空间间的生物多样性

变化,因此,控制γ多样性的生态过程主要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

演化的历史。

我们一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与否,往往是α多样性。目前,科学上

描述α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的指数主要有两种:即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香农-

威纳指数。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源于辛普森在 1949年提出的这样的问题:在无限大小

的群落中,随机取样得到同种的两个个体,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是什么

呢?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1

1

1 1

NN

nnD

s

iii

Page 2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0 / 113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

或=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

或=1-每个物种的物种个数除以总植株个数平方的加和。

辛普森指数公式为:

D=1- ^2

式中:Ni为种 i 的个体数,N为群落中所有的物种个体数。

例如,甲群落中 A、B两个种的个体数分别为 99和 1,而乙群落中 A、B

两个种的个体数均为 50,按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

甲群落的辛普森指数:D 甲=1-(0.99^2+0.01^2)=0.0198

乙群落的辛普森指数:D 乙=1-(0.5^2+0.5^2)=0.5

可以看到,群落中种数越多,各种个体分配越均匀,指数越高,指示群

落多样性好。

Simpson多样性指数中稀有物种所起的作用较小,而普遍物种所起的作用

较大。这种方法估计出的群落物种多样性需要较多的样本,

Routledge(1980)指出如果样本数少于 30时,会造成过低的估计。在实

际工作中,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常与香农-维纳指数配合使用。

38. 什么是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 diversity index)是用来描述

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的指标。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

其计算公式为:

H=-

式中:S为物种数,Pi为种 i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下面用一个假设的简单数字为例,说明香农一威纳指数的含义,设有 A,

B,C三个群落,各有两个种所组成,其中各种个体数组成如下:

物种甲 物种乙

群落 A 100(1.0) 0(0)

群落 B 50(0.5) 50(0.5)

群落 C 99(0.99) 1(0.01)

括号内数字即 Pi,因为群落 A的所有个体均属于物种甲,没有任何多样

性,从理论上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H应该等于零,即:

H=-〔(1.0 log21.0)+ 0)〕=0

由于在群落 B中两个物种各有 50个体,其分布是均匀的。它的香农指数

是:

H=-〔0.50(log20.50)+0.50(log20.50)〕=l

群落 C的两个物种分别具有 99和 1个个体,则:

H=-〔0.99(log20.99)+ 0.01(log20.01)〕=0.081

Page 2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1 / 113

显然,H值的大小与我们的直觉是相符的:群落 B的多样性较群落 C 大,

而群落 A的多样性等于零。

39. 什么是皮卢均匀度指数?

Pielou均匀度指数是一个用于反映物种个体数目在群落中分配的均匀程

的指数。

均匀度(evenness),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

状况。反映的是各个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与物种丰富度有关的均匀度指数: PieLou 指数

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s species evenness index):

式中:Jsw为基于 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的 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

Pi为群落或调查生境中第 i物种个体数所占所有物种个体总数的比率;S 为

群落或调查生境中物种数。

另外,与物种丰富度无关的均匀度指数是 Alatalo指数 Ea=[(∑P2

i)-1-1]/[exp(-∑PilnPi)-1]

40. 什么是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在生物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

构成遗传物。基因工程是利用 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与载体 DNA在体外

进行重组,然后把这种重组 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使之增殖和表达的技

术。

41. 什么是基因污染?

基因污染(genetic pollution)指原生物种基因库非预期或不受控制的基

因流动。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外来入侵物种、家养动物等扩散到其他

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在环境生物学中我们称

为基因污染。近来基因污染常常是指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体与非转基因生物体

之间的流动(Butler, 1994; FAO, 2002)。

42.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指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治、经

济、社会、军事、文化及环境保护等发展建设主流的过程,也包括纳入到企

业、社区和公众生产与生活的过程。现行的主流化途径包括将生物多样性纳

入政府和部门的法律法规、政策、战略、规划、科技创新、脱贫、文化建设、

环境保护、机构建设,以及纳入到企业的规划、建设与生产过程以及社区的

建设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等。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

源可持续利用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条和第十条)

中有明确的规定:应尽可能地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纳入到部门、

跨部门规划、行动、政策和国家的决策过程(《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生

Page 2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2 / 113

物多样性公约》自生效以来,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工作一直受到国际组织、各

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与相关工作。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通过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经济社会等主流,从根本上

改变了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先破坏后保护的格局,成为做

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防患于未然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实

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由行政命令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

政办法的途径。

43. 什么是生物廊道?

“生物廊道”,亦可称为“生物走廊带”、“生态廊道”、生境廊道等,

通常系指连接生物主要生境斑块之间的通道,从而实现物种基因、能量、物

质的流动。如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设计了 3种横穿青藏铁路的基本类型的野生

动物通道,就是为当地野生动物藏羚羊等设置的“生物廊道”。

建设生物廊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种群隔离、维持最小种群数量并保

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由于

一些野生动物(如亚洲象、东北虎、大熊猫等)通常需要较大的活动面积,

生物廊道能够保障这些物种不受限制地在较为广阔的区域内活动;而一些具

有季节迁移习性的物种(如丹顶鹤、藏羚羊等),则需要在不同季节往返于

繁殖场所和越冬场所,生物廊道可以保持它们的原有迁徙路线,不受人为因

素的干扰。

44. 什么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

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目前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

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

力的区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经综合评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

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 25个地区。总面积约 3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

面积的 40.2 %,2008 年底总人口约 1.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8.5 %。国家

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性维

护型四种类型。

45. 什么是保护地?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保护地(Protected areas –PA)是

指为达到特定的保护目的,进行划定、调整或管理的一个地理区域。世界自

然保护联盟(IUCN)对于保护地的定义是指通过法律及其他有效手段进行管

理,特别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及相关文化资源的陆地或海洋区

域。根据保护地的主要管理目标,IUCN进一步将保护地分为不同的类别,分

别为严格自然保护区(第Ⅰa类)、荒野地区(第Ⅰb类)、国家公园(第Ⅱ

类)、自然历史遗迹或地貌(第Ⅲ类)、栖息地(物种管理区)(第Ⅳ类)、

受保护的陆地景观(海洋景观)(第Ⅴ类)、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区(第

Ⅵ类)。

Page 2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3 / 113

目前,我国的保护地划分并未参照 IUCN的分类标准,而是根据不同的保

护对象或者主管部门来分别设立。我国的保护地通常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

水利风景区、矿山公园、天然林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国家

公园试点等不同类别。

46. 什么是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定义。我国目前相对广泛采纳的国家公

园定义是“由国家划定并管理的保护地,以保护具有国家或国际重要意义的

自然文化资源及其依存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生性为目的,兼有科研、教育、

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以实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

域”。

IUCN的定义:国家公园是指把大面积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区域保护起来,

以保护大范围的生态过程及其中包含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同时提供环境与文

化兼容的精神享受、科学研究、自然教育、游憩和参观的机会(Dudley, 2008)。

47.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9月 2日国务院第 24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994年 10月 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167号发

布),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

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

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

类、野生生物类和自然遗迹类三个大的类别,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包括森林

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

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另有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包括野生动

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分为地质遗迹类型和古生物遗迹类型。

目前,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的是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

体制,其中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住建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

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48. 什么是迁地保护?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迁地保护是指在自然栖息地外对生物

多样性组成成分的保护。

49. 什么是就地保护?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有的自然条件下,

对生态系统和自然栖息地的保护,以及对存活种群的保护与恢复,就驯化的

和栽培的物种而言,则是指在其形成鲜明特点的环境下进行保护或恢复。

50. 什么是自然保护小区?

Page 2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4 / 113

自然保护小区在国际上的定义很多,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国的自然保

护小区是指由县级以下(含县级)行政机关设立或源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因

素自发形成的小型保护区域。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广西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小区建

设管理办法”,提出在以下几类区域可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小区:

(1)属于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

经保护能够恢复为同类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域;

(2)没有划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各类保护地范围内的国家、地方

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停歇地;

(3)原始森林、次生林、珍贵植物原生地、名木古树个体或古树名木群;

(4)有特殊保护价值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

持林、国防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

Page 2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5 / 113

基础知识

5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最早是如何提出来的?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一词最早是由生物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者

Raymond F. Dasmann在 1968提出的。Dasmann在他的一本《一个不同的国度》

(A Different Kind of Country)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生物多样性”

(biological diversity)一词,用来强调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但

直到十多年后的 20世纪 80年代,“生物多样性”一词才被广泛地用于自然

保护、科学研究和环境政策文献中。1985年,美国的 W.G. Rosen在制定由全

国研究委员会主办的“1986全国生物多样性论坛”的计划时,将生物的

(biological)和多样性(diversity)两个词结合在一起,首次使用了英文

biodiversity一词。1988年,E. O. Wilson将生物多样性用作该论坛论文集

的名称中,这也是生物多样性一词首次出现在官方的出版物中。

52. 物种为什么要用拉丁文命名?

物种使用拉丁文命名,使得世界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有了一个,而且仅有

一个合法的名字,从而解决了异种同名(不同的种使用相同的名字)、同种

异名(同一个物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名字)的问题,为学术交流、科学

研究、贸易、生产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物种用拉丁文命名的重要意义

还包括它实现了全世界物种名称的统一,减少混乱和误解等。为什么使用拉

丁文,而不是更为广泛使用的其他语言(如英语)呢?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

因:

(1)生物的统一命名始源于林奈的双名法,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对此作出

了重要贡献,他在 1753 年发表了《有花植物科志》,较完善地创立和使用了

拉丁双名法,得到了植物学界的广泛认可,最后发展成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林奈采用的就是当时欧洲最为通行的语言——拉丁文。;

(2)现今,拉丁语作为交际语言已不复存在,拉丁文已成死语言,变化

甚少,语法严谨,比较固定,不会再发展,且政治中立;

(3)词汇丰富、语义固定、寓意精确;;

(4)特别符合用于科学方面名词术语。

53. IUCN 的物种濒危等级包括哪些?

1991年,Mace和 Lande首次提出了依一定时间内物种的灭绝概率来确

定物种濒危等级。1994年IUCN第40次理事会正式通过经过修订的Mace-Lande

物种濒危等级作为新的 IUCN濒危物种等级系统。1996年 IUCN濒危物种红色

名录用为标准,共 8个等级。2000年 2月 9日 IUCN理事会第 51会议次通过

的 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共包括了 9个等级:绝灭

(EX)、野生绝灭(EW)、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NT)、

无危(LC)、缺乏数据(DD)、未予评估(NE)。按要求,所有新的评估应

一律以最新版本为准,并应引用本版本号。

绝灭 Extinct(EX):如果没有理由怀疑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

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绝灭。于适当时间(日、季、年),对已知和

Page 2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6 / 113

可能的栖息地进行彻底调查,如果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个体,即认为该分类单

元属于绝灭。但必须根据该分类单元的生活史和生活形式来选择适当的调查

时间。

野外绝灭 Extinct in the Wild(EW):如果已知一分类单元只生活在

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

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于适当时间(日、季、年),对

已知的和可能的栖息地进行彻底调查,如果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个体,即认为

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但必须根据该分类单元的生活史和生活形式来选

择适当的调查时间。

极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CR):当一分类单元的野生种群面临即

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即符合极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A-E)时,该分类

单元即列为极危。

濒危 Endangered(EN):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

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即符合濒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

(A-E)时,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濒危。

易危 Vulnerable(VU):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或者濒危标准,但是

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其野生种群面临绝灭的机率较高,即符合易危标准中的

任何一条标准(A-E)时,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易危。

近危 Near Threatened(NT):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

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该分类

单元即列为近危。

无危 Least Concern(LC):当一分类单元被评估未达到极危、濒危、

易危或者近危标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无危。广泛分布和种类丰富的分类单

元都属于该等级。

数据缺乏 Data Deficient(DD):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直接或者间接

地根据一分类单元的分布或种群状况来评估其绝灭的危险程度时,即认为该

分类单元属于数据缺乏。属于该等级的分类单元也可能已经作过大量研究,

有关生物学资料比较丰富,但有关其丰富度和/或分布的资料却很缺乏。因此,

数据缺乏不属于受威胁等级。列在该等级的分类单元需要更多的信息资料,

而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将其划分到适当的等级中。重要的是能够正确

地使用可以使用的所有数据资料。多数情况下,确定一分类单元属于数据缺

乏还是受威胁状态时应当十分谨慎。如果推测一分类单元的生活范围相对地

受到限制,或者对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次记录发生在很长时间以前,那么可

以认为该分类单元处于受威胁状态。

未予评估 Not Evaluated(NE):如果一分类单元未经应用本标准进行

评估,则可将该分类单元列为未予评估。

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中的低危曾分为 3个亚等级:

(1) 依赖保护:该分类单元生存依赖对该分类类群的保护,若停止这种

保护,将导致该分类单元数量下降,该分类单元 5年内达到受威胁

等级。

(2) 接近受危:该分类单元未达到依赖保护,但其种群量接近易危类群。

(3) 略需关注:该分类单元未达到依赖保护,但其种群数量接近受危类

群。

Page 2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7 / 113

但 Mace-Lande物种濒危标准在应用中也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不同的动物类群能否应用同一濒危标准尺度的问题。如个体数目、栖息地面

积很难用同标准来测试物种是否濒危(蒋志刚等,2003)。

当讨论 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threatened)一词是官方指定为以

下 3个级别的总称: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

54. 自然界中物种一直在灭绝,为什么却需要保护

生物多样性?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干扰和破坏,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

自然灭绝的速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04年的报告中警告:当前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

相当于史前恐龙的大灭绝时期。这一速度是自然界物种正常衰亡规律的 1000

倍。德国《明镜》周刊文章:到 2100年地球上 1/3到 2/3的动植物以及其他

有机体将消失—这种物种大规模灭绝的现象,就和大约 6500万年前恐龙消亡

差不多。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据估计,每天有 100种或每 15分钟有一个

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的 20年里,如果还不阻止,可能有 100万个

物种处于灭绝的威胁中。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

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形成速度快 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

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种。虽然各方面的数据差距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目前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我们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因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物种栖息的环境,也为国家的生态安

全提供了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物种资源与农业、林业、渔业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直

接相关,而物种体内蕴含的遗传资源是继化石能源之后人类最后一块淘金场,

是生物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诸多生物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此外,生物多

样性还在美学、艺术、文学及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例如,人

们往往愿意付费前往动物园、植物园及自然景点,观赏珍稀动植物和美丽的

生态系统(详细情况请见附录 2)。

55. 自然界中食物链中缺少了某个物种后,容易修

复吗?

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往往是由千百万年长期进化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

尤其食物链中某个物种灭绝后,就很难修复甚至不可能修复。而很多情况下,

如果失去的是关键物种,会造成食物链的断裂或完全破碎,产生不可逆的结

果。因此,有研究结果认为,地球上每灭绝一个物种,平均会引起与之相关

的另外 20左右的物种消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食物链断裂的影响。因此,

在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断裂后,不仅其本身不易修复,往往还会波及到更广的

范围。

56. 物种灭绝的标准是什么?

Page 2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8 / 113

灭绝或绝灭(extinct)是指当今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种的成员存在时,

就认定是灭绝种。但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濒危等级和标

准,灭绝(EX)指在过去的 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如渡渡鸟。

57. 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或丧失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一般来说,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或丧失的原因包括如下一些:过度放牧、

森林砍伐、过度捕捞、资源过度利用、工程项目开发、土地退化、狩(盗)

猎、气候变化、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外来种入侵、工矿建设、

水利发电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城市扩张、旅游娱乐、荒地滥垦、农

林建设、樵采、污染、缺乏意识、缺乏知识、贫困、政策缺失或不当、法律

不健全、机构间缺少协调与配合、缺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缺少对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或者规划等。

这些因素按是否直接作用于生物多样性,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如过度放牧、森林砍伐、过度捕捞、资源过度利用、狩(盗)猎、

樵采等。间接因素如缺乏意识、缺乏知识、贫困、政策缺失或不当、法律不

健全、机构间缺少协调与配合等。

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或丧失的原因也因地区、保护对象、自然条件、社会

经济条件等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往往都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公约》推荐在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时候,应该使用生

态系统方法。

58.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出发,为什么需要海

关进行严格的检疫?

外来入侵物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外来入侵物种

入侵的主要通道之一就是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旅行等过程,由人类有意或者

无意地携带进入国内,从而导致外来生物侵入中国。但有意或无意携带这些

具有成为潜在入侵物种的人们,一是因为意识不强,二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

三是为了减少麻烦或花费,或者是其他原因,往往会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潜

在携带者,因此需要加强严格的海关检疫把关。

59. 为什么回国时不能随身携带种子、鲜花、鲜肉、

木制玩具等?

国际旅行是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之一,回国时携带的种子、

鲜花都有可能造成无意识的外来入侵物种传播。由于这些外来物种在中国没

有天敌,一旦遇到合适的生境很容易形成种群并扩散;而携带的鲜肉、鲜花、

木制玩具有可能成为其它生物,比如寄生生物、境外害虫的虫卵或有害微生

物的载体。这些有害生物往往通过这种方式随着人的员流动无意地被携带进

入中国,具有潜在的风险。

60. 转基因生物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

Page 2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29 / 113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个是遗传多样

性,一个是物种多样性,另一个是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对遗传多样性

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转基因的插入可能引起生物体本身的基因重组;对物种多

样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转基因生物的进入导致群落组成发生变化。影响途径

主要通过花粉扩散或种子传播引起的基因流使得转基因或转基因植物进入自

然生境中,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一些转基因植物的疯长或疯狂扩散,侵占或破坏原有群落或生态系统结构,

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等。

61. 生物富集作用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作用,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有机体或处于

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汇总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

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种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也包括食物

链中高级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被捕(采)食生物体内浓度的现象。

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的物质,一种是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等,

它们主要靠体表直接吸收,一种是高等植物主要靠根系吸收,一种是大多数

动物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例如,如果一个湖泊中含有某种有害元素,生活

在其中的藻类体内该元素的含量就会高于水体中的含量,而依赖藻类作为食

物的鱼类体内的含量又会高于藻类体内的含量,以此类推,处在食物链顶级

的动物(如鱼鹰)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会远远高于水体中的含量。

富集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危害表现在物种本身由于体内积累有毒有

害物种产生中毒现象,尤其是对处于食物链顶级的物种,由于有毒有害物质

浓度在生物体内沿食物链逐级增加,使得富集作用对处于食物链顶级的物种

影响更大。

62. 丧失了生物多样性会有什么后果?

首先,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引发全球性的食物安全问题。粮食作物、

水果、蔬菜、皮毛肉蛋乳等食物,都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没有了生物多样性,

饥饿就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其次,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人们生活质量

的降低。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源,能够净化空气,还能够提供

给人们休憩旅游和文化生活的场所。微生物还能够分解环境中的废弃物。缺

少了生物多样性,人们将缺乏清洁的水源,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缺乏可供欣

赏的风景,世界上将充满各种废弃物。生活质量必将大大降低。最后,生物

多样性的丧失,还会导致经济方面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木材、

药材和各种各样的工业原料。没有了这些原料,各国的生物产业发展将会受

到阻碍,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将生物多样性

列为国家的战略资源的原因。

63.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物种数量总是变化的?

一个国家的物种数量是不断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一些原因包

括:

(1)不断有新的物种被发现;

(2)不断有物种消失或者灭绝;

Page 3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0 / 113

(3)分类上的变化(如种的合并与升级、科属的分拆等变化)。这是目前最

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描述物种数量的时候,必须有“截至 xxxx年”等

字样的时间界定才是科学的说法。

64. 苍蝇有存在的价值吗?

在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定位置和作用,这是经过千百万年不

断进化而形成的自然法则,尽管对一些物种来说,目前人们还不清楚其作用

或者价值。据研究,在大自然中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导致与其相关的另

外 20个物种的消失;另外,有研究表明,19%的开花植物是靠苍蝇传播花粉

的。美丽、芳香的漂亮花朵一般由蜜蜂、蝴蝶等占据并传粉,而一些具有难

看、腐臭花朵的植物则多由苍蝇负责传粉。如果苍蝇真的从地球上全部消失,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那些依赖苍蝇传粉的 19%的开花植物,还有依靠这些植物为

生的其他生物也将受到牵连,最终可能引起无法挽救的灾难性后果。此外,

苍蝇也是一种资源昆虫,蝇蛆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可以加工作为鸡和牲口的

饲料。因此,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说,即使是“十恶不赦”的苍蝇,也

有其存在的价值。(有附图)

65. 古树名木分为几级?

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

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

木。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凡树龄在 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

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

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66. 自然保护区有什么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包括:

(1) 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景观或相关文化;

(2) 为人类提供研究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3) 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

准则;

(4) 是各种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

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5) 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6) 有些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

(7) 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

要作用;

(8)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67. 生态系统服务都包括哪些内容?

在联合国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

中,把生态系统的服务归纳为四大类,它们是:

Page 3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1 / 113

(1) 产品供给服务(providing)-包括提供粮食、木材、药材、各种

各样的加工原料等;

(2) 调节服务(regulating)-包括蓄水、调节气候等;

(3) 文化服务(supporting)-包括生态系统在自然景观、美学、文化

多样性的形成,音乐、诗歌等创作灵感产生等方面的作用;

(4) 支持服务(cultural services)- 包括生态系统固定二氧化碳、

生产有机物质、释放氧气以及提供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场所与

条件等服务。

68. 为什么不能准确计算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其价值评估也

往往以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物种和遗传等三个层次为基础来进行。目前,全

世界各地很多科学家都在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但却很难提出一种可以让

世人普遍接受的结果,这是因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很难被准确地评估。为什

么不能够准确算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计算,其主要依据是人们的偏好。比如人们对

自然、生态系统、昆虫和植物等的偏好。因此,如果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

护表现出很低的意愿,那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就会很低。

(2)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认识不足。目前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认识并不完全,

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缺乏更深入的了解,这就会出现一些目前还没

有被充分认识的价值,其计算就会相对偏低。

(3)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还有待深入。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各种生态

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价值的确定、不同生态服务的价值的重要性及权重的确

定、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同认识和分歧。

(4)生物多样性价值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a) 即使是目前已经广泛接受并使用的计算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市场价格法一般只能评估直接实物使用价值,低估存在消费者

剩余的物品的价值;替代市场法的旅行费用法(TCM)忽略了时

间价值、非使用者和非当地效益,存在取样偏差,对游客的多目

标游览的估计不足;影子价格法难以找到能完全替代环境服务的

物品;模拟市场法中条件价值法(CVM)存在信息偏差、战略偏

差等偏差;支付意愿(WTP)与接受意愿(WTA)不一致,存在着确

定相关群体的困难性,价格与范围的敏感性,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变化幅度大等问题。

b) 个别的价值计算方法不成熟,尤其是对物种价值的评估,目前没

有能得到广泛接受的计算方法。

c) 针对某一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价值也不相

同。

Page 3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2 / 113

(5)价值的重复计算。除了上述的部分价值缺失外,另一方面,也存在

着重复计算的问题。生态系统是包括在生物多样性中的一个层次,它与遗传

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并列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因此,分别来估算不同

层次的价值,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

(6)影响因素多变。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相同

的生态系统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提供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而且,气候、位

置以及社会经济都会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所以在不同情况下都要仔细

考虑这些不确定的因素。

(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本身的价值属于灰色系统范畴,本

身属性决定了不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估。

虽然存在着上述的问题,但并非就不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评估,

在目前的情况下,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人们能够认识到

生物多样性巨大价值,从而推动生物生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69. 估算生物多样性价值时指标越多越好吗?

估算生物多样性价值时不是指标越多越好。主要原因是:

(1) 生物多样性本身的价值属于灰色系统范畴,生物多样性价值不能像

数学中的 1+1=2那么确定,几乎所有指标都是不确定的,因此,指

标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

(2)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估算方法,各国和

不同人使用的方法不一,有使是使用同一种方法,其操作也有很大

的差异,与指标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3) 人们对生物多样性认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

还有较大的差别,如不同的评估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即使对相同评

估内容,不同人的赋值也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时,选择的指标越多,

误差也会越大。因此,在评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重要的、

相对准确的指标进行估算,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完善,指标也可以逐步增

加。

70. 目前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中常用的方法有哪

些?

环境经济学家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方法来估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

务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市场法(Direct Market)、旅行

费用法(Travel Cost)、替代成本法(Replacement Cost)、意愿调查法

(Contingent Valuation)、成果参照法(Benefit Transfer)、影子定价

法(Shadow Pricing)、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结构调整

成本法、损害估计法、恢复成本法、防护费用法(预防性支出法)、恢复费

用法(重置成本法或置换费用法)、重新选址成本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

本法、疾病成本法、市场定价法、享乐定价法(资产价值法)、内涵资产定

价法、接受赔偿法、条件价值法、联合分析法、效益转移法、净现值法、条

件价值法等等。这些方法中,有些属于同一种或者非常近似的方法,只是叫

Page 3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3 / 113

法不同而已。至于到底用什么方法,是由很多条件决定的,如评估对象、评

估精度要求、甚至评估人的喜好等。

上述这些方法大致可被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市场价值法——使用市场

的实际价格去衡量生态系统的产品(服务)的价值;显示性偏好法——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在某些市场上价格被“显示”出来;陈述性偏

好法——通过调查问卷,询问人们的支付意愿并据此进行估算。

71. 世界都哪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

McNeely(1990)根据一个国家的脊椎动物、高等植物与昆虫中的凤蝶科

(Papillionidae)数目,在全球范围内评定出 12 个“巨大多样性国家

(mega-diversity country)”,它们是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

鲁、巴西、扎伊尔、马达加斯加、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

大利亚。这些国家合在一起占有上述类群中世界物种多样性的 70%。巴西、扎

伊尔、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四国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灵长类;巴西、

哥伦比亚、墨西哥、扎伊尔、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7国具有世界一

半以上的有花植物;巴西、扎伊尔、印度尼西亚 3国分布有世界一半以上的

热带雨林(见表 2)。

表 2. 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

(1)哺乳动物 (2)鸟类 (3)两栖动物

国家 物种数 国家 物种数 国家 物种数

印度尼西亚 515 哥伦比亚 1721 巴西 516

墨西哥 449 秘鲁 1701 哥伦比亚 407

巴西 428 巴西 1622 厄瓜多尔 358

扎伊尔 409 印度尼西亚 1519 墨西哥 282

中国(第 5) 394 厄瓜多尔 1447 印度尼西亚 270

秘鲁 361 委内瑞拉 1275 中国(第 6) 265

哥伦比亚 359 玻利维亚 1250 秘鲁 251

印度 350 印度 1200 扎伊尔 216

乌干达 311 马来西亚 1200 美国 205

坦桑尼亚 310 中国(第 23) 1195 委内瑞拉与澳

大利亚 197

(4)爬行动物 (5)燕尾蝴蝶(凤蝶) (6)被子植物

国家 物种数 国家 物种数 国家 物种数

墨西哥 717 印度尼西亚 121 巴西 55000

澳大利亚 686 中国(第 2) 99-104 哥伦比亚 45000

印度尼西亚 600 印度 77 中国(第 3) 27000

巴西 467 巴西 74 墨西哥 25000

印度 453 缅甸 68 澳大利亚 23000

哥伦比亚 383 厄瓜多尔 64 南非 21000

厄瓜多尔 345 哥伦比亚 59 印度尼西亚 20000

Page 3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4 / 113

秘鲁 297 秘鲁 58-59 委内瑞拉 20000

泰国和马来西

亚 294 马来西亚 54-56 秘鲁 20000

巴布亚新几内

亚 310 墨西哥 52 俄罗斯 20000

72. 气候变化从哪些方面影响物种多样性?

观测数据和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物种的丰富度、物种分布格局、种间

关系、物候和物种的行为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并会增加物种入侵、物种灭绝

的风险。例如,通过对 1902-1949年、1975-1984 年、1985-1999年的监测数

据的分析,显示 20世纪最后 10年,随着气温的升高,荷兰的维管束植物中

喜热植物种类增加;过去 40年中,欧洲候鸟和留鸟丰富度因为气温升高而发

生改变。气候变化引起的病害加剧一度使得北美的两栖类物种灭绝。对北欧

和美国大量的鸟类观测显示,自 20世纪中期以来,很多鸟类的产卵、孵化和

迁徙都发生提前。对于植物而言,气候的暖化会导致生长季延长,开花提前、

生长加速。气温对一些爬行与两栖类动物的孵化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温度

变化可以决定孵化出来的后代的性别。一些共生、寄生以及食物链上的一些

物种,由于对温度的敏感不同,可能会造成不能同步,从而导致依赖关系紊

乱。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和降水格局,尤其是水热组合的变化也使得一些物

种发生改变。例如,北半球很多地方都报道蝴蝶、部分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呈

现北移趋势;对高山林线(tree line)的观测表明,气候变暖使得林线向高海

拔迁移。气候变化还会引起有害生物泛滥,害虫和疾病爆发强度和频率增加。

例如,研究表明干旱胁迫的加强能够改变害虫与寄主之间的关系,使害虫向

高纬度和高海拔迁移,从而增加植被虫害的传染率(见图 3)。

根据 IPCC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达 1.5℃

–2.5℃,全球大量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占所评估的物种的 20%–30%);如果

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超过约 3.5℃,这种灭绝风险将进一步增加(占所评估物种

的 40%-70%)(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决策者摘要,2007)。未来气候变化

还将继续增加物种多样性的脆弱性。据分析预测,欧洲的 1400种植物到 2100

年,约有 10%可能消失,北欧有 35%的入侵物种,南欧有 25%的物种因无适应

新的环境而发生局地灭绝。在英国,预测至 2050 年左右,极地高山物种的分

布范围将丧失;地衣植物区系空间分布将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将使得长距离

迁徙鸟类的丰富度增加,短距离迁徙鸟类丰富度下降。预测表明,温度升高

0.8-1.7℃条件下,全球将有 18%的物种灭绝,升高 1.8-2.0℃,将有 24%的物

种灭绝,升高高于 2℃,将有约 35%的物种灭绝。

Page 3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5 / 113

图 3. 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

73. 气候变化从哪些方面影响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会使得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多样性发生改变。有研

究表明,降水时空格局的改变,使得 20世纪 70 年代美国奇瓦瓦荒漠

(Chihuahuan Desert)木本灌丛密度增加 3倍,以前常见动物数量减少,稀

有动物数量增加;气温升高也使荒漠植被地理分布发生改变,动物和植物种

多样性变化。气候变化使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产力增加,生态系统碳

氮循环过程改变。生态交错带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例如,观

察发现,我国长白山脉半苔原过渡带变宽;五台山高山草甸和林线过渡带中

一些植物向高海拔迁移。气候变化使高纬度和高海拔的植物生长季显著延长,

使北方森林以每 1℃按 100~150 km速度向北扩展,冻原中草本和地衣植物丰

富度改变,阿拉斯加一些北方森林变成沼泽湿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

响最直接的是偏远的北部和南部山区。这些区域物种的栖息地相对固定,物

种无法迁移,而全球变暖使生态区域向两极和高海拔区域移动,温度每升高

1℃,地球上的生态区域将发生 160公里的移动,因此种群较小且栖息地破碎

的物种,或者呈岛屿型分布的物种对气候变化相对更加脆弱(Wilfried

Thuiller, 2007)。

据研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改变。海水

温度上升、冰盖减小、盐度、氧气改变,海洋生物分布和物候发生改变,高

纬度海洋中藻类、浮游生物和鱼类都向极地迁移,生态系统的生物丰富度、

生产力、群落结构等都将发生改变。根据 IPCC 报告,全球温度升高 1℃,全

气候变化因素 对物种的影响

温度 平均

极端

变率

季节性变化

海平面上升

降水 平均

极端

变率

季节性变化

极端事件 风暴

洪水

干旱

火灾

冰雪

二氧化碳 大气

海洋

海洋 pH

物候:春始、秋始、生长季

迁徙和扩散:紊乱

互利共生:紊乱(如授粉、珊瑚礁白化等)

食物链:捕食者与猎物错时

新的病原体和入侵者的相互作用

分布范围:迁移、缺失或过度集中

生境:丧失、转移或扩大

生理胁迫:死亡率升高或抗性降低

繁殖:改变种群结构

性别比例:改变性别(如鳄鱼、龟、蜥蜴等)

竞争力:环境条件

钙化能力:不能形成或溶解(贝类、珊瑚等)

Page 3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6 / 113

球珊瑚礁普遍白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沿海湿地被淹没,估计到 2080年 20%

湿地将丧失,红树林生态系统将受到较大影响。气候变化将对海洋浮游生物

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极地生态系统。许多海洋和淡水生物物候与分布也

伴随水温增加、冰盖变化、氧气含量和环流变化而改变,海藻、浮游生物和

鱼类在范围和丰富性方面向极地迁移,从而在各个方面影响生态系统(见图

4)。

图 4.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4.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公认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然而气候变化对

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的存在与演变产生的广泛影响也制约着自然保护区生物多

样性保护功能的发挥,并使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一些物种在保护区内消失(甚至灭绝),或者离开保护区,

迁徙到保护区外的栖息地。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加重了保护区物种保

护的任务,而物种为寻找新的适宜的栖息地而不断迁徙,则不利于保护区对

这些物种的控制和保护。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改变也影响

了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功能的发挥,使得原有的自然保护区无论从数量、

规模还是功能设计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气候变化造成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如暴风雪、洪涝、干旱等天

气,造成保护区内动植物受损与生态系统破坏。如旱涝急转改变了湿地生物

赖以生存的水文调节,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大规模衰退甚至消失。林火的发生

气候变化因素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温度 平均

极端

变率

季节性变化

海平面上升

降水 平均

极端

变率

季节性变化

极端事件 风暴

洪水

干旱

火灾

冰雪

二氧化碳 大气

海洋

海洋 pH

结构:空间、时间、营养

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供给功能:提供产品的能力与质量

支持功能:

调节功能

文化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碳循环

边界:边界迁移

分类:类型转变

消息传递:物理、化学、行为

Page 3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7 / 113

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保护区的规划和

管理面临更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气候变化可能使保护区的边界变得不

再合适,因此保护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适应这些变化,在变化中调整保护区

的边界,构建保护区适应网络;在自然保护区周围创造和恢复缓冲区,促进

抗灾能力;对特别濒危的物种可以考虑实行迁地保护策略(Hannah et al.,

2002; Tamis et al., 2005);加强生物廊道设计与建设,增加景观的连通性,

满足物种适应变化而迁移的需要(Williams et al., 2005);气候变化问题

需要得到有效地解决,以促进那些在气候变化下潜在的受威胁物种和生态系

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提升保护区的保护成效。

75. 生物多样性是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

自然状态下,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方式可分为自然适应和人为辅助适

应,适应的目的是减少脆弱性。自然适应包括物种持续地迁移,寻找更适合

的栖息地;改变自身生活习性或生理特性,以适应新的环境;如无法适应变

化后的环境则走向灭亡。以动物来说,有研究提出“判断动物是否能够适应

气候变化的一个依据是,它们的身体尺寸或毛色是否变化得足够快”。但目前

人们对物种自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的研究认识还远远不够。在加强对物种

监测与观察、重视开展物种自然适应机制的科学研究的同时,为促进珍稀濒

危物种适应气候变化,需要采取必要的人为辅助适应对策,如研究物种适应

机制,加强就地保护,促进种群繁衍,开展迁地保护,建立气候变化物种避

难所,人工培育抗旱抗高温的品种、保存物种遗传资源、减少其它胁迫(比

如栖息地破碎化、污染和外来种引入)、调整保护地边界、人为对生态系统干

预和调节及控制,使生态系统保持结构功能的稳定等。

生物多样性的适应性分为自适应和人工辅助适应两种(Holling 1996;

Carpenter et al. 2001; IPCC,2001)。自适应是指生物多样性在外界干扰条

件下承受和维持原有状态的自组织和再生措施。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量的

敏感性优势种群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这时耐抗性物种就会补偿这些优势种群

的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Elmqvist et al.,2003)。此外,物种迁移到

新的环境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所采取的自适应方式,一些物种(如草本、灌木、

木本、鸟类、蝴蝶、两栖动物等)主动调节物种分布范围和物候期来适应气

候变暖(Cunningham et al., 2002)。这些物种分布范围常常以每十年平均

6.1±2.4 公里速度向北或向高海拔区域移动,春季物候每十年平均提前 2.3

天。但是对于那些不能很快追踪气候变化物种或者是受人为和自然的阻隔,

无法移动的物种来说,就需要人工辅助其适应气候变化。人工辅助适应指利

用当前和未来全球变化信息制定适合当前和未来的行动方案、政策和基础设

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Donald;2006;Füssel,2007)。适应的目的是人

为辅助减少生物多样性的脆弱性,其主要适应对策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

统三个不同层次的适应。基因适应性保护策略主要包括:对一些濒临灭绝物

种采取种质基因保存的对策。种质基因保存包括染色体、基因资源库和种子

库保存,以及进行基因选择,培育适应性强的新品种等。

76. 生物多样性怎么影响气候变化?

Page 3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8 / 113

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生物多样性在基因与物种

水平的改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改变,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

互作用的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地区或全球的气候。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覆被的变化已经显著地为大气中贡献了温室气体。

碳主要储存在森林系统、泥炭地和湿地里,森林大火或砍伐森林时,二氧化

碳就会释放到大气中。据估计从 1850到 1998年间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有 1/3来自于陆地,绝大多数是由于森林毁灭。据 IPCC估计,全球陆地生态

系统储存着大量的有机碳,总碳汇量约为 24770 亿吨,其中土壤占 80%,植被

占 20%,是大气碳库的三倍多。如果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将不可避免的导致

生态系统退化,大幅减少碳的吸收和固持能力,从而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释

放。另外,全球土壤中的碳将近 1/3储存在沼泽和泥炭地里。每当沼泽或泥

炭地退化或被烧毁、排干变为农业等其他用途的用地时,温室气体就会释放

到大气中。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报告,仅毁

林和生物量丧失一项就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17.3%。森林的蒸腾作用和热反

射率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水循环,因此植被覆盖率的减少会导致地区干旱频率

和持续时间的延长。亚马逊河流域 50%的降水都来自流域内植物的蒸腾作用,

当地森林的砍伐已经减少了 20%的降水,并造成了季节性的干旱,使温度升高

了 2℃,从而反过来促使热带雨林的进一步衰退并使其向更干燥的落叶林演

替。

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可通过改变云量等途径实现。例如,某

些海藻向大气释放硫酸二甲酯等化学物质,而硫酸二甲酯与云的形成有关。

全球温度变暖引起海洋温度升高,某些海藻种群量迅速增长,释放更多的硫

酸二甲酯,形成大量的云层覆盖,减少了到达地球表面的总热量,反而有助

于降低温度。

77.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对人类社会各有什么意

义?

人类与生物多样性共生共荣,可以说“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

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得益于自然界的慷慨,

得益于生物多样性的恩赐。现存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提供了衣

物,提供了建材。关于生物多样性各个层次的重要意义,李振声院士有过精

辟的概括:“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

家的经济命脉,一个优良的生态群落的建立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环境”。上

百万年前生物死亡而形成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我们提供了能源;人们

从生物多样性中创造了文化,在观赏由生物多样性为主形成的景色、景观时

获得了乐趣,陶冶了性情,愉悦了身心;也许某一天,人们甚至能够从一株

植物上发现并开发出能够治愈绝症的药物。

78. 为什么传统知识和习俗对生物生物多样性重

要?

传统知识、习俗、信仰等(特别是宗教信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

的意义。例如,在历史上,动植物的药用,绝大多数利用方式方法都属于各

Page 3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39 / 113

地各民族传统知识的一部分。其中依赖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诸如传统化妆、染

色、装饰、编织、猎捕、育种、耕作等等,也多属于传统知识,而这些活动

对生物多样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稀有或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

影响更大。一些森林植被常常被作为“圣林”、“圣境”或“圣地”加以保

护。在我国西藏,圣湖星罗棋布,人们被禁止在湖中捕猎。我国内地的许多

地方也都有对风水林、水源林和寺庙林进行保护的传统习俗。许多地区的传

统习俗会对动植物资源的采集量进行限制。尼泊尔贡布夏尔巴(Khumbu Sherpa)

对集体所有资源的管理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当地村民共同任命管理和保护人,

以便合理管理集体资源。这些保护人拥有包括罚款在内的权利以控制森林中

放牧和砍伐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强度都必须以自然资源保护为依据。傣族村

落周围建有寨神林和垄林,这些树林不仅被看做是祖先灵魂栖息之处,还被

看做是水源林,禁止砍伐。此外,人们对资源的传统利用方式在某种程度上

也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论语.述而》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大意是孔子钓鱼,不用长绳系着很多鱼钩钓鱼,孔子射鸟,不射归巢的鸟,

充分表达了汉人先祖取物有度的思想。在我国,少数民族培育、驯化和保存

了不计其数的农作物地方品种和畜禽地方品种及相关传统知识,如黎平香禾

糯、独龙牛、贡山鸡等。少数民族社区至今还在维持的传统生态农业、传统

林业经营管理等,在社区水平极大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79. 城市中有哪些生物多样性?

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随处可见。首先,城市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迁地保

护场所。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个途径,一个是就地保护,另一个

途径是迁地保护。一般来说,城市有大量的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海洋

馆、水族馆、城市湿地、城市绿地、公园、花园、花圃、标本馆、种子库、

基因库、种质资源库以及古树名木等等,除此之外,城市中还有野生动物救

助站点、繁育中心等。另外,在城市街道绿化、城市规划、小区美化、旅游

景点、城市改造、道路建设、原材料、中成药制药、消费、宣传教育、古树

名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水源、调节气候、提供产品、改善人居环

境的过程中,也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甚至是必须以生物多样性为重要内容。

上述所有这些地方都是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是很多物种避

免进一步锐减甚至灭绝的安全港湾。其中动物园、植物园、繁育中心和一些

专业研究院所还是珍稀濒危物种人工繁育和扩大种群数量的重要场所。除了

这些迁地保护的场所外,城市还是生物多样性的汇集地,是动植物品种的集

散中心,其中尤以作物品种、花卉和城市绿化树种的品种最为常见,可以认

为城市是一座活动的基因库。城市还是很多生物多样性产品的加工、消费中

心,如原料加工、产品消费等。另外,街道绿化、小区绿化、厂区绿化、河

湖绿化、景区优化甚至城市美化都是围绕生物多样性来做文章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且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也逐步得以体现,比如,一个生物多样性高度丰

富的小区,往往会极大地提升小区房产的价值。

另外,城市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宣传、教育和公众意识

提高等方面也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

和意识提高材料都来自城市,绝大多数这类相关活动也都是以城市为中心而

开展的。尤为重要的是,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生物多样性

Page 4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0 / 113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往往也都来自城市。因此说,城市不仅本身具有

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一个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密集区,同时也是决定生

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方向的中心。

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在一些人眼中,城市

并没有生物多样性,至少认为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并不重要。持这种观

点的人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大自然中那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如热带雨林、深山峡谷、江河湿地、草原森林等地,或者是保护一些珍稀、

濒危的物种,这些地方或物种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重视的。诚然,这些

地区或物种应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不

容忽视,因为城市不仅本身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城市还是生物多样性重

要的港湾,城市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和意

识提升的主要力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集散地、是城市绿化美化环境

的依赖、还是生物多样性研发的中心。

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除了人工或

自然生态系统外,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层次甚至基因层次,也同样是城市建

设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实现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城市生物多样性是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

过程的抓手之一。就城市建设而言,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设切入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表

现形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

续利用的指南。可以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们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目前正在有越来

越多的外来物种被不断引入,这些外来物种,在丰富了城市绿化美化、宠物

养殖等选择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

据研究,在外来入侵物种引入或扩散的过程中,城市往往是外来入侵物种的

第一站或者传播中心,比如一些起初作为观赏植物、家养动物、食用动植物

或饲料引进的物种,在逃逸扩散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过程中,城市都起到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

80. 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与贫困是相互影响的?

2010年 5月,在内罗毕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审查公约执行情况不限

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临时议程“将生物多样性融入

减贫和发展中”所说:将生物多样性和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融入更广泛的发

展和减贫进程的主流,是促进《生物多样性公约》三项目标实现的基本步骤。

临时议程文件指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都在发展中国家,但这些国家的

头等大事是减贫。这也符合中国的国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也往往是减

贫的重要区域,我们必须把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纳入减贫规划,两者结合起来,

才能做到两者的增效,起到互利共赢。

据研究,世界上很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都与贫困地区在分布区域上

重叠,并呈现生物多样性丧失与贫困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趋势。在贫困地

区,当地社区的生产生活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即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经

济落后、缺少技术和替代生计,这些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方式方法一般比

较原始,如打猎、樵采、烧荒、采挖、开垦等方式,这些不合理的利用方式

Page 4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1 / 113

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经济价值较大的物种影响尤为

严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往往会导致环境恶化,

从而反过来影响当地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必

须与减贫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活水平提升的双赢。

81. 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同盟组织是个什么样的组

织?

2002年 2月 18日,一些生物多样性及相关传统知识丰富的国家,包括巴

西、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菲律宾、

墨西哥、秘鲁、南非、委内瑞拉,在墨西哥的坎昆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组织—

—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同盟组织(Like-Minded Megadiverse Countries

Organization),这个组织的成员虽然主要是保护国际确认的超级生物多样

性国家,但并不包括所有 17个国家,而且也不限于这些国家。该组织对外宣

称它将作为一个磋商和合作机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该组

织还呼吁那些尚未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那生物安全议定书》、

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尽快加入。该组织成员还同意在部长和专家

层次定期会面,并决定在每一年度部长级会议结束后,下一个东道国将发挥

该组织秘书处的作用,以确保其延续、成员间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共同实现

该组织所确定的目标。

82. 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的合作,主要原因是:

(1) 生物多样性在宏观上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多

样化程度。一个物种,不管它分布在哪里,都为全世界所共有。如

果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在某个国家灭绝了,也就意味着全世界

从此丧失了一个物种。

(2) 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的分布及不均匀,有很多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的地区都处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属于贫困地区,要保护这些地区的

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投入与支持。

(3) 由于目前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仍以国家为主,而各地的进展也

参差不齐,因此,成功的经验、成熟的技术和信息的交流显得尤为

重要。

(4) 有很多物种属于迁徙物种(如鸟类、角马等),这些物种在迁徙过

程中,长途跋涉、有时会跨越很多国家或地区,如果迁徙途中的一

个国家出了问题,很可能会使迁徙路线上所有国家的努力付之东流。

(5) 有很多生态系统或河流跨越两国或多国的边界,这些跨界生态系统

或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必须在相关国家的有效合作、一致行动下

才能有效地进行。

Page 4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2 / 113

追本溯源

83. 中国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吗?

中国不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哥伦比亚是北半球生物多样

性最丰富的国家。如果我们知道哥伦比亚是属于北半球的国家,那我们就不

会说中国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了,因为哥伦比亚在生物多样性

方面,尤其是很多类群的物种方面,都远远高于中国。但中国是地球上高纬

度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84. 为什么一个已经消失的物种不能马上被说成灭

绝?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濒危等级和标准:灭绝或绝灭

是指在过去的 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因此,我们不能在一次清查或调

查中未发现某个物种,就急于断定或宣称该物种已经灭绝,因为该物种很可

能在下次清查时又会出现了。

85. 为什么不能用覆盖率来衡量生物多样性?

森林覆盖率不能用来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与否。森林覆盖率是一个很好

的生态指标,但却不宜作为评价生物多样性的指标来使用,因为覆盖率与生

物多样性没有必然的联系,尤其是对于人工林或经过人工干预过的天然植被

更是如此。例如,一般的人工纯林,只要成活率较好,覆盖率都比较高,尤

其是相对一些天然植被稀疏的地区来说,人工纯林的森林覆盖率往往会高出

很多,但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却无法与覆盖率较低的天然植被覆盖地区相

比。同样,植被覆盖率也不能用来衡量生物多样性。

86. 为什么不能用生物量来衡量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不能用于衡量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一般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内实存生物体的重量,可以是鲜重或干重。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

生产力的一个的指标,但却不宜用来衡量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或其变化趋

势,因为生物量大的地区,生物多样性不一定丰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

说明这个问题:在由过度放牧导致退化的草场上,往往会出现植被退化,退

化严重的地块,有时会由密集的马莲占据。由于马莲的密度大,而且含水量

低,其生物量会远远高于未退化的草场的生物量,但其物种组成却远低于未

退化的草场。乔木林和灌木林之间、人工林和天然植被之间等也都存在同样

的问题。

87. 为什么不能用生态用地比例来衡量生物多样

性?

生态用地比例不能用于衡量生物多样性。生态用地是指用于生态目的的

土地,一般包括能够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

噪音、休闲娱乐等重要生态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按照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

Page 4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3 / 113

类型,生态用地可分为自然用地、保护区用地、休养与休闲用地以及废弃与

纳污用地等等。不管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用地比例都与生物多样性没有必然

的关系。如以净化空气为目的的用地为例,关键是采用了多少物种、所用物

种的组合方式以及用地对当地和周围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只有这

些才能作为衡量生物多样性的指标,而不是占地面积的大小。生态用地比例

不能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否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状况,如果很大的面积

上只采用了一个物种,而且清除了原有的各种各样的植被,那不但没有增加

生物多样性,反而是因为绿地面积的增加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破坏。

88. 为什么不能用绿化面积来衡量生物多样性?

林(草)地面积不能用于衡量生物多样性。根据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很容

易理解,林地或草地面积的大小并不能表示一个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或

生态系统服务的情况。尤其是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人工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

或绿地,往往都是由单一或少数几个物种组成,虽然面积很大,但其物种的

多样化程度远低于一些面积相对很小的由自然植被覆盖的区域。因此,应该

结合林地或草地的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等,而不是用

单一的绿化面积来衡量某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89. 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仅提“生物多样性保护”

是不恰当的?

在很多情况下仅提“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不恰当的甚至从专业角度来说

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并非是生物多样性的全部内容。《生

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

的可持续利用”和“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

的惠益(ABS)”。这三大目标也是各缔约方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中心

目标。因此,在很多行动、规划、战略、政策、法律法规或措施中,如果只

谈生物多样性“保护”,则自然而然地排除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另外

两大任务,履约也就不完整了。一些提法如“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环评”等等,在很多

情况下都是不严谨的。当然,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是正确的,但一般

情况下,则都缺少了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利用和 ABS。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

不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尤其是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时候,保

护与可持续利用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进行的是生物多样性

的不可持续利用,各种保护行动与措施的效果就会被抵消,另一方面,没有

利用价值的被动保护也很难是持续的,尽管这些价值有时是潜在的利用价值。

90. 为什么景观多样性在履约报告中不能作为生物

多样性的一个层次?

因为“景观多样性”未被列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它不属于生物多样

性的一层次。《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报告

中不能将景观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同样在各种官方有关生物

Page 4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4 / 113

多样性的正式文件中,景观多样性也不宜作为一个层次。当然,作为非生物

多样性方面的研究、科学探索甚至政策应用,景观多样性的提法并无不妥。

91. 造林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吗?

不能简单地说造林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造林是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关键是造林的质量,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配置、布局以及与周围群落和当

地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如果清除原地天然植被,改为营造大面的积纯林,

或者大量使用某些具有副作用的外来物种营造大面积纯林,显然是对生物多

样性不利的。因此,在造林时,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慎重选择物种、

配置、布局及考虑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等。

92. 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有什么不同?

生物多样性敏感性不等于生物多样性脆弱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是指生

物多样性对人类活动或自然条件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这就意味着有时生物

多样性虽然反应剧烈,但当外部变化的条件消失后,生物多样性又会很快恢

复原状(理论上,也可能慢慢恢复或者不能恢复原状)。而脆弱性则是指生

物多样性对外部条件变化的承受能力,较高的脆弱性意味着生物多样性很容

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比如,一些干旱地区或者石灰岩地区的

生态系统往往很脆弱,一旦受到外界干扰(如人为破坏植被)发生改变,很

难恢复甚至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而含羞草对外界一些干扰虽然特别敏感,但

却不是脆弱,因为当外部干扰消失后,它还会恢复原状。一般认为:脆弱性=

敏感性-适应性。

93. 生物多样性补偿与生态补偿有何区别?

生物多样性补偿(biodiversity offset)是指专门就生物多样性损失或

破坏而进行的补偿,包括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

服务等内容;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则主要是指对生态条件

破坏而进行的补偿,主要包括对水质、大气、生物、土壤等造成的污染或破

坏,以及废渣、噪声等造成的影响或损失等进行补偿。

94. 种群和群落有什么区别?

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

合。这个定义表示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占有一定的领域,是同种个体

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统一体或系统。例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

个种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也是一个种群。现代生物学认为种群是生

物进化的单位,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可以彼此交配,

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因此,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群落(community)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在同一空间上的多个物种种群的集

合。例如,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

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的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

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群落。

根据上述定义,种群和群落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种群和群落都是许多生物个体的总和,但种群

强调的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群落是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虽

Page 4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5 / 113

然都是生物群体,但这两个群体是不同生物群体。例如一个水库里

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而水库里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种群与

群落是包含的关系。

(2) 从概念的外延上看,种群是种内的关系,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既有种

内互助,也有种内竞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

群落是种间的关系,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是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

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从研究特征上来看,种群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一个种群的发

展趋势如何,主要是看种群密度的大小,种群的其他特征如年龄组

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等,都和种群密度有关系。而群

落的特征主要是分析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的不同种群以

及小群落的分布差异。

(4) 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种群和群落都是“动”与“静”的统一体。种

群是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域内、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种动态

平衡,这种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种群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群落结

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例如草原

群落,有牧草、杂草等植物,有牛、羊、马、鼠、兔、昆虫等动物,

也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并相互联系、相

对稳定,草原群落似乎是一个静止的结构,但构成草原群落的每一

种群内部,时刻都在发生新老个体的交替,每一种群的生物,不仅

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物质交换、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都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不断进行着。

95. 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主要区别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这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混

用的情况。简单地说,生态是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

关系中包括了生物、大气、水文、土壤、地质、地貌、气象等因素。而生物

多样性则是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由

它们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过程等的多样化程度。很显然,这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但“误用”却经常会见诸媒体或报端,甚至出现在报告、政

府文件甚至科学研究报告与论文中。不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很容易出现

用“生态”来代替“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组分的

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价、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生物多样性意

识的提高及相关的宣传教育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二者的具体区别详见表

3。

表 3.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区别

区别 生态 生物多样性 说明

定义 生物与其环境

的关系

生物的多样

化程度

内涵 生物与生物或

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

在基因、物种

以及生态系

统三个层次

Page 4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6 / 113

上的多样化

程度

外延 强调的是各种

“关系”

强调的是

“数量”

边界 模糊 清晰 所以有《生物多样性公约》,而

不能有《生态公约》

范围 广泛 具体 生态包括了生物、环境(社会、

经济、环境…);引申如生态食

品、原生态…

关注

的内

水、气、声、

渣、土、生、

地、气候等

基因、物种和

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

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了生态

过程

二者

关系

互为因果 互为因果 生物多样性变化会影响生态功

能,反之,生态条件的变化也会

影响生物多样性

96. 生态系统与景观有什么区别?

根据这个定义,生态系统应该没有大小的概念,大到地球生态系统、海

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也可以小到一个小小的池塘甚至一杯水。

景观(landscape)在不同的学科中定义不同,在生态学中,景观是指一

定空间范围内,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域单元。景观的定义有两种,狭

义的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所组成

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而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

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region);广义景观则包

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广

义景观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不

同,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生态学中的景观通常具有以下 5个方面的特征:

(1) 由不同的空间单元镶嵌而成,具有异质性;

(2) 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

(3) 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4) 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这似乎与生态系统的定义不一致,但生态系

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而细分),区域之下的中度尺度;

(5) 具有经济、生态、文化的多重属性。

97. 为什么说公众不能随意放生?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放生的报道或现场,尤其是有些佛教人士或

者信仰佛教的人们,更是不会错过放生的机会。应该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好

的,但这种做法却不值得效法。缺乏科学指导的放生,往往会造成意想不到

的严重后果。随意放生造成的一般后果包括:

(1) 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

(2) 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或食物链结构;

(3) 有些珍惜濒危动物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死亡。

Page 4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7 / 113

因此,放生应该在有关部门的科学指导下进行,个人不能随意放生。

98. 为什么说外来入侵物种不等同于外来物种?

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外

来物种定义为: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

的物种、亚种或以下分类单元,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

繁殖体.在自然分布范围之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这些

物种不可能存活.。一个外来物种是否为外来入侵物种,关键是看它是否对本

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具有负面影响,有些物种虽然为外来

物种,但对当地却具有重要的正面作用,这类物种则不能叫外来入侵物种,

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目前广泛栽培与养殖的一些物种,如玉米、马铃薯、西

红柿和一些引进的养殖动物等等,这些虽然都是外来物种,但却不属于外来

入侵物种。外来物种变成外来入侵物种,一般要有这几个步骤:定殖、建群、

扩散和入侵,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因此,

外来入侵物种与外来物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所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正面的还

是负面的。

Page 4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8 / 113

《公约》知识

99.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早在 20世纪 70年代初,国际社会就已经意识到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并已着手开展生物资源的保护。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UNEP),各国政府签署了若干地区性和国际协议以处理如保护湿地、管

理国际濒危物种贸易等议题,这些协议或议题的出台,尽管未能彻底扭转生

物资源退化的趋势,但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也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例如,其中关于捕猎、挖掘和倒卖动植物的国际禁令和限制并已成功减少了

滥猎、滥挖和偷猎行为。虽然当时并未使用“生物多样性”一词,但事实上

也为后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到了 20世纪 80年代后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在

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属于全球的财

产。生物多样性不仅对当代,对子孙后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由于人

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当时全球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物种灭绝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为了应对这一情况,1988年 11月,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组织专家成立一个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开始探讨签署

一个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国际公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于 1989年

5月又成立了一个技术和法律专家特设工作组,专门负责起草生物多样性保护

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法律文件。到了 1991年 2月,技术和法律专家特设工作

组改名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继续文本的准备工作,1992年 5月 22日内罗

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工作组的工作也随之终结。

1992年 6月 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即里约地球峰会)上,《生

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署,开放签署期一直持续到 1993年 6月 4日,期间共

有 168个国家签署了公约。

100.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什么时候生效的?

1993年 12月 29 日,也就是在公约的第 30 个缔约方正式批准后的 90 天

后,公约正式生效。随后,于 1994年 11月 28 日至 12月 9日在巴哈马召开

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

101.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第一条,开宗明义,清楚地确立了《生物多样性

公约》的三大目标: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对生物多样性组分的可持续利用;

(3)遗传资源的获取及其惠益公正公平分享(ABS)。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个目标,即遗传资源的获取及其惠益公正公平分享,

《生物多样性公约》还规定了一些途径:如以适当的方式获取遗传资源和转

Page 4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49 / 113

让相关技术、为资源和技术的拥有者提供适当的资金等。我们平时常说的“生

物多样性保护”只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中的一个。

102. 《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公约的义务有哪

些?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缔约方或利益相关者设定了明确的义务和责任,

公约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公约设定的目标,主要责任在缔约方自己。

公约规定,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指导私营企业、土地所有者、渔民和农牧

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规、在保护国有土地上和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发

挥主导作用。公约还规定,缔约方政府具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

源的义务,政府必须制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将这些战略

和计划纳入到更广泛的国家环境和发展规划中。其他履约义务包括:

(1) 识别和监测需要保护的重要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

(2)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促进保护区以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方式

发展;

(3) 与当地居民合作,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

(4) 在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下,尊重、保护和维持有关生物多样性可

持续利用的传统知识;

(5) 防止引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和物种的外来物种,对已经引进并

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消除;

(6) 控制由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的生物体引起的风险;

(7) 促进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在评价那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开发项目对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

(8) 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必要性的

认识;

(9) 报告缔约方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103. 《生物多样性公约》都处理哪些议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处理的议题包括一般性议题和特殊议题,一般性议

题包括:

(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激励手段;

(2) 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

(3) 包括生物技术的相关技术的转让;

(4) 科技合作;

(5) 影响评估;

(6) 教育和公众意识提升;

(7) 融资;

(8) 履行公约义务的国家报告。

这些议题并非一成不变,由于公约采用的是发展和动态的管理方式,通

过两年一度的缔约方大会,不断对上述议题进行完善或增删。特殊议题则是

Page 5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0 / 113

一些针对当时具体情况的议题,如应对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议题

都属于特殊议题。

104.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机构都有哪些?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机构包括:

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推动履约工作进程的正式决策实

体,它由每个签约方的官方代表团(含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组成,1994-19

96年,大会每年一次,之后则逐渐减少,到 2000年,对大会议事规程进行了

修订,确定会议为每两年召开一次。截至 2014 年,共召开了 12次缔约方大

会。

除各签约方政府代表团以外,其他对生物多样性问题感兴趣的组织或团

体,经认可后,也可作为“旁听者”参加缔约方大会的相关会议,这些组织

包括环境非政府组织和土著居民的组织。每次参加缔约方大会的人数从 1500

人到 2000人不等。

缔约方大会主要负责对各种广泛的主题做出正式的“决定”,检查履行

公约的进展,为缔约方确定新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制定工作计划。缔约方大

会还负责公约的修订,决定是否修改公约或增加附件条款,在其认为必要时

可成立专门委员会或机制或各类专家工作组,缔约方大会还审阅缔约方递交

的履约进展报告并与其它组织和公约开展合作。自公约签署到 2014,已经召

开了 12次缔约方大会,一次临时大会。截止到第十二次缔约方大会,共产生

了 365项程序性和实体性决定。截止到 2014年第十二次缔约方大会,共产生

1131个文件(详细信息请见附录 3)。

105. 《生物多样性公约》采用什么样的履约机

制?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

《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每个缔约方编制自己国家或组织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计划和纲领,并要求体现公约的要求。公约还要求

缔约方将公约的目标纳入国内或组织内各部门的规划、纲领和政策中去。实

际上,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每一缔约方履行公约义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战略

和行动计划还应包括国家对实现公约三大目标方面的建议。为了增加有效性,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或行动计划应在“目标、行动和相关利益方的识别、时

间安排、监督和实施手段”等问题上做出明确的阐述。同时明确实施过程中

的障碍,如能力、资金、技术、法律、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虽然大

部分缔约方都制定了各自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却只有很少能够做

到把上述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并纳入到部门的政策、规划和纲领中去。

Page 5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1 / 113

国家报告

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缔约方有义务定期向缔约方大会提交

关于公约实施进展情况的国家报告。缔约方通常每隔几年就要提交一次报告。

国家报告是一个用来评估本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情况的重要工具,也

是各国政府汇报其成果的绝好机会。报告同时为缔约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检

验自己政府是否将《生物多样性公约》付诸行动。国家报告会在《生物多样

性公约》的网站上发布。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资金机制–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EF)

《生物多样性公约》承认履行公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公约和 GEF

建立了密切的联系。GEF成立于 1991年,是一个旨在通过生物多样性和气候

变化等国际公约的实施,支持全球环境保护和促进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经济发

展的试验性机制。GEF 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 39条下临时资金管理的一

个部分,在 1996年在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为公约所采纳,GEF从此成为直接

对《生物多样性公约》负责的唯一的多边机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与 GEF 理

事会之间的谅解备忘录为双方关系及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二

者的关系反映在 5个方面:提供指南、GEF的报告、监测与评估、资金需求的

确定和秘书处间的协作。

过去,生物多样性项目占 GEF投资比例最大,GEF运行以来,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占了 GEF所有项目的近 50%。在资金使用的政策、战略、

优先项目及标准方面,GEF接受《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指导。目前,

GEF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业务规划(OP)包括:OP1: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

OP2:海岸、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OP3:森林生态系统;OP4:山地生态系统;

OP13: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至关重要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Clearing-House Mechanism –CHM)(详见第

115问)

106. 《生物多样性公约》都有哪些缔约方?

自 1993年 12月 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以来,截至到 2015

年 3月 17日,全世界已经有 194个缔约方(详见附录 4)。

107.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都有哪些履约义

务?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缔约方或利益相关者设定了明确的履约义务和责

任,公约明确指出,为了实现设定的目标,主要责任在缔约方自己。

公约规定,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指导私营企业、土地所有者、渔民和农牧

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规、保护国有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发挥主导作

用。公约还规定,缔约方政府具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义务,

Page 5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2 / 113

政府必须制定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将这些战略和计划纳入

到更广泛的国家环境和发展规划中。其他履约义务包括:

(1) 识别和监测需要保护的重要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

(2)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促进保护区以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方式

发展;

(3) 与当地居民合作,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

(4) 在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下,尊重、保护和维持有关生物多样性可

持续利用的传统知识;

(5) 防止引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和当地物种的外来物种,对已经引

进并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消除;

(6) 监控由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的生物体引起的风险;

(7) 促进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在评价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开发项目对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方面;

(8) 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必要性的

认识;

(9) 报告缔约方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108.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任务是什

么?

缔约方大会的主要任务包括:

(1) 对各种广泛的主题做出正式的“决议”;

(2) 检查履行公约的进展;

(3) 为缔约方确定新的优先领域和重点;

(4) 制定工作计划。

缔约方大会还负责公约的修订,决定是否修改公约或增加附件条款,在

其认为必要时可成立专门委员会或机制或各类专家工作组,以及审阅缔约方

递交的履约进展报告并与其他组织和公约开展合作。

109. 《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届缔约方大会召开的

地点、时间、主要成果与决议领域都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届缔约方大会召开的地点、时间、主要成果与决

议领域见表 4:

表 4.《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届缔约方大会召开信息表

会议 地点 时间 文

主要成果或涉

及的领域

COP1 巴哈马拿骚

Nassau,

Bahamas

1994

年 11

月 28

33 13 国际生物多样

性日、科学与技

术附属机构、科

Page 5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3 / 113

-1994

年 12

月9日

技合作信息交

换所机制、选择

行使秘书处功

能的国际组织、

融资机制

COP2 印度尼西亚雅加

达 Jakarta,

Indonesia

1995

年 11

月 6 -

17 日

56 23 科学与技术信

息的发布、技术

转让、生物安

全、海洋生物多

样性、森林生物

多样性、ABS、

知识产权、公约

协同增效、粮食

和农业用途的

植物遗传资源

的保护与利用

COP3 阿根廷布宜诺斯

艾利斯 Buenos

Aires,

Argentina

1996

年 11

月 4 -

15 日

112 27 公约与全球环

境基金签署协

议、农业生物多

样性、陆地生物

多样性、激励措

施、公约信托基

COP4 斯洛伐克伯拉第

斯拉瓦

Bratislava,

Slovakia

1998

年5月

4 - 15

71 19 国家报告

First

Extraordinary

Meeting of

the CBDCOP

EXCOP 1

哥伦比亚卡塔赫

纳与加拿大蒙特

利尔

Cartagena,

Colombia &

Montreal,

Canada

1999

年2月

22 -

23 日

2000

年1月

24 -

28 日

24 3 生物安全议定

COP5 肯尼亚内罗毕

Nairobi,

Kenya

2000

年5月

15 -

26 日

81 29 《卡塔赫纳生

物安全议定

书》、内陆水域

生态系统、海洋

海岸生物多样

性、森林生物多

样性、农业生物

多样性、生态系

Page 5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4 / 113

统方法、外来入

侵物种、全球分

类学倡议

COP6 荷兰海牙 The

Hague,

Netherlands

2002

年4月

7 - 19

114 32 《粮食和农业

植物遗传资源

国际条约》、可

持续利用、生物

多样性与旅游、

科技合作、交流

与教育以及公

共意识、海牙部

长宣言

COP7 马来西亚科伦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04

年月 9

- 20

94 36 干旱和半干旱

地区生物多样

性、环境影响评

价和规划环评、

全球植物保护

战略、生物多样

性与气候变化、

保护地、技术转

让与合作

COP8 巴西库里蒂巴

Curitiba,

Brazil

2006

年3月

20 -

31 日

106 34 岛屿生物多样

性、全球生物多

样性展望、与其

他公约和国际

组织及活动的

合作、私营部门

的参与

COP9 德国波恩

Bonn,

Germany

2008

年5月

19 -

30 日

110 36 生物质燃料与

生物多样性、千

年生态系统评

估的后续工作、

性别行动计划、

南南合作、城市

与地方当局的

参与

COP10 日本爱知县名古

屋 Nagoya,

Aichi

Prefecture,

Japan

2010

年 10

月 18

- 29

107 47 ABS 议定书、

生物多样性

2011-2020年

战略计划与爱

知目标、融资战

略、将生物多样

性纳入脱贫与

发展、联合国生

Page 5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5 / 113

物多样性十年、

生物多样性与

科学-政策的结

合、新的挑战、

企业参与、地方

行动计划、山地

生物多样性、土

著与地方社区

的参与、确保尊

重土著和地方

社区文化和知

识遗产的特加

里瓦伊埃里(莫

霍克语,意为

“正确的方式)

道德行为守则

COP11 印度海德拉巴

Hyderabad

India

2012

年 10

月 8 -

19 日

125 33 其他利益相关

者的参与、生态

系统恢复

COP12 韩国江原道平昌

Pyeongchang,

Gangwon

Province,

Republic of

Korea

2014

年 10

6-17

98 33 为战略计划提

供财政支持,到

2015年,向发

展中国家,尤其

是不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小岛

国,以及经济转

型国家提供的

生物多样性相

关的资金翻倍,

并直到2020年

至少保持这一

水平。增加国内

生物多样性资

金投入。执行

《2011~2020

年生物多样性

战略计划》并实

现2010年国际

社会确定的爱

知生物多样性

目标。发布《全

球生物多样性

展望4》报告。

Page 5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6 / 113

《江原宣言》,

“平昌路线

图”,“路线图”

包含五方面内

容,即对

《2011~2020

年生物多样性

战略计划》以及

爱知目标的实

现情况的中期

评估;生物多样

性和可持续发

展;评估为执行

公约目标提供

支持的进展情

况;与其他公约

合作以及一项

资源调动战略。

110.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

《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Naitonal Focal Points)是指一个政府

指定的人或机构,在缔约方大会的各种会议中代表缔约方,与公约秘书处紧

密联系,处理履约的日常工作。这些日常工作包括沟通交流、传播信息、出

席会议、回应各种要求、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监测、推动与支持履约工

作等。联络点的具体职责包括:

(1) 接收并传播公约相关的信息;

(2) 确保能够代表缔约方参加公约的各种会议;

(3) 推荐专家参加各种特别技术专家组或参与履约进展与其他进展评估;

(4) 按公约和公约秘书处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5) 与其他国家的联络点合作推动履约工作;

(6) 监测、推动和支持国家的履约工作。

111. 《生物安全议定书》主要有哪些内容?

《生物安全议定书》(又称《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产生:《生

物多样性公约》第 19 条第 3和第 4款、第 8(g)条和第 17条以及《生物多样

性公约》第二次缔约方大会 1995年 11月 17日第 II/5号决定,都提出了需

要出台一项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要求。1995年 11 月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其第二次

会议中,决定设立一个生物安全特设工作组,该工作组拟订了一份生物安全

议定书草案。各国政府经过 4年 10轮的艰苦谈判,就《议定书》的文本达成

一致。2000年 1月 29日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特

别会议的续会上正式通过了《议定书》。中国政府代表团参与了《议定书》

Page 5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7 / 113

拟订和文本谈判的全过程,并于 2000年 8月 8 日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

凡大使签署了议定书。国务院于 2005年 4月 27 日正式核准中国加入《议定

书》。于 2005年 6月 8日交存了核准书,《议定书》于 2005年 9月 6日对

中国生效。

《议定书》的缔约方与主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缔约方,也是《生物

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

《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议定书》关注的重点应为依靠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可能对生物多样

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改性活生物体的越境转移问题,

特别是着手拟定事先知情同意程序,以供审议,重申《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

约宣言》原则 15中所规定的预先防范办法,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扩展迅速,

公众亦日益关切此种技术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需顾及

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认识到如能在开发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同时亦采

取旨在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妥善安全措施,则生物技术可使人类受益无穷,

亦认识到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对于人类极为重要,考虑到许多国家、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能力有限,难以应付改性活生物体所涉及的已

知和潜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认识到贸易协定与环境协定应相辅相成,以期

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得将本议定书解释为缔约方根据任何现行国际协定

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有任何改变,认为上述陈述无意使本议定书附

属于其他国际协定。

具体内容包括:保护各国在 WTO协议下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生物安全

审查机构”,在改性活生物体(LMOs)产品被批准上市前 15日之内提交上报

信息;如果切实可行,在粮食及其产品运输过程中必须标注“可能含有”转

基因生物;在没有科学确证的情况下,给与各国制定遗传改良生物体管理规

则的权力;建立一套包括种子在内的、有关转基因生物首次运输的、先进完

备的协议程序。确定一套检测转基因产品的简化程序,允许各国根据国内立

法作出决策;制药行业不包括在议定书内。

112. 《名古屋议定书》主要有哪些内容?

《名古屋议定书》全称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

平地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2010年 10月,第 10次缔约方

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地分享其利用所

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简称《名古屋议定书》,是规定遗传资源获取和

利益分配规则的新的国际协议,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领域里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尽管该协议还有很多分歧和争议存在,

但就一些重要的问题也达成了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 议定书的目的是公平分配因使用遗传资源获得的利益;

(2) 遗传资源和与遗传资源相关的原住民传统知识也属利益分配的对

象;

(3) 所谓“利益”包括金钱利益与非金钱利益,各方根据相互达成协议

的条件进行分配;

(4) 获取遗传资源需事先征得资源供给国的同意;

Page 5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8 / 113

(5) 商讨建立多边利益分配框架;

(6) 在获取关系到人类健康紧急事态的病原体时,要考虑到尽早紧急联

络并进行利益分配;

(7) 各国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监察企业及研究机构是否违法利用所获

的遗传资源。

113. 《生物多样性公约》对《国家报告》有哪些

要求?

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缔约方有义务定期向缔约方大会提交

关于公约实施进展情况的《国家报告》。缔约方通常每隔几年就要提交一次

报告。《国家报告》是一个用来评估本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情况的重要方

式,也是各国政府汇报其成果的绝好机会。报告同时为缔约方提供了一个机

会去检验他们自己政府是否将《生物多样性公约》付诸行动。《国家报告》

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网站上发布。

关于《国家报告》的应包含的内容,《生物多样性公约》第 26条有明确

的规定:《国家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履约措施及其有效性方面的信息。

《国家报告》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 6条保持一致,《国家报告》中针对

各自国家的具体措施,都应包含在本国的《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中。

一个有效的《国家报告》体系,将能够支持缔约方大会做到如下几条:

(1) 缔约方在履约中汲取教训;

(2) 发现在国家、区域和全球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能力欠缺,包括技

术与资金方面的需求;

(3) 为缔约方及附属机构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指导,包括秘书处、融资机

制以及其他具有履约相关知识的组织。

公开的《国家报告》还有助于相关部门(如政府间机构、非政府组织、

科学团体等)制定自己支持缔约方履约的战略和方案,它还可以支持缔约方

确定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而支持制定高效、互相支持的区域履约行动。

上述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国家报告》所应该包括的内容。

114. 什么是爱知目标?

爱知目标即联合国生物多样性 2020目标,因为是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第

十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故称为爱知目标。爱知目标共包括四个战略目标

和 20个具体目标:

战略目标 1:通过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到政府和社会中,解决生物多样

性丧失的主要成因

目标 1:最迟到 2020年,使人们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做到对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目标 2:最迟到 2020年,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被主流化到国家和地方的发

展、减贫战略以及规划过程中,并以适当的方式,纳入到国家核算与报告体

系。

目标 3:最迟到 2020年,改善激励机制,包括取消、淘汰或改进对生物

多样性不利的各种补贴机制,以减轻或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推出

Page 5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59 / 113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积极的激励机制,做到与《生物多样

性公约》和其他国际义务协调一致,并考虑到国际上的社会经济条件。

目标 4:最迟到 2020年,所有政府、企业和利益相关者都采取行动,实

现或者实施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计划,确保对自然资源利用所产生的影响维

持在非常安全的生态界限内。

战略目标 2:减轻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压力,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标 5:到 2020 年,所有自然栖息地,包括森林的丧失速度减缓 50%,

在可能的地区,使丧失得到完全遏制,退化与破碎化得到显著降低。

目标 6:到 2020 年,所有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都得到可持续、

合法与生态系统方法的管理和利用,避免过度捕捞。对所有已接近枯竭的物

种制定恢复计划并采取恢复措施,渔业不再对受威胁的物种和脆弱生态系统

产生负面影响,使渔业对资源、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持在安全的生态界

限内。

目标 7:到 2020 年,农业、水产和林业用地得到可持续管理,其中的生

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目标 8:到 2020 年,污染,包括富营养化,被降低到不再危害生态系统

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水平。

目标 9:到 2020 年,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入侵途径得到确认和危害排序,

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控制或被根除,采取措施控制入侵途径,防止

入侵物种的进入和定居。

目标 10:到 2020年,将对气候变化或海洋酸化影响下的珊瑚礁和其他脆

弱生态系统的各种人为压力减至最低,以确保珊瑚礁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

发挥功能。

战略目标 3: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改善生物多样性状

目标 11:到 2020年,至少 17%的陆地与内陆水域以及 10%的海岸与海洋,

尤其是那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的地区得到保护,主要是通过有

效合理的管理、建立生态典型区域及保护地等良好的联通体系、其他有效的

区域保护措施以及把这些纳入到范围更大的景观管理和海洋景观管理来实

现。

目标 12:到 2020年,防止已知的受威胁物种的灭绝,这些物种,尤其是

那些数量锐减的物种的保护状况得到改善和持续保护。

目标 13:到 2020 年,栽培植物、养殖与驯化动物以及这些动植物的野生

亲缘种,包括其它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保护,

制定并实施最小化遗传侵蚀和保护遗传多样性的战略。

战略目标 4: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收益

目标 14:到 2020 年,提供重要服务的生态系统,包括与水资源有关的服

务、对健康与生计以及福祉有益的服务等,得到恢复与保护,同时考虑妇女、

土著和当地社区以及贫困人口和脆弱人口的需求。

Page 6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0 / 113

目标 15:到 2020 年,通过保护与恢复措施,使生态系统弹性和生物多样

性对碳汇的贡献得到提升,实现途径是保护与恢复,包括恢复至少 15%的退化

生态系统,以提升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防治荒漠化的贡献。

目标 16:到 2020年,《名古屋议定书》生效并运行,并与国内立法保持

一致。

战略目标 5:通过参与式规划、知识管理和能力建设提高保护水平

目标 17:到 2015 年,每个缔约方制定并开始实施一个有效的、参与式的

和更新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使之成为一种政策工具。

目标 18:到 2020 年,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的传统知识、

创新和土著与地方社区的实践,以及他们对生物资源的传统利用都得到尊重,

与国家立法和相关国际义务保持一致,完全纳入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

约行动中,并在履约时充分得到反映,即土著和地方社区在各个层面上能充

分、有效地参与。

目标 19:到 2020年,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与科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功能、状况与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后果等得到改善或减缓,并使这

些技术和方法得到广泛的分享、转移和应用。

目标 20:最迟到 2020年,为有效实施《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

划》,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金,确保融资程序与已经通过的《资源调动战略》

保持一致。融资应在现有基础上具有显著增加,该目标将根据缔约方开展的

资金需求评估报告的变化而变化。

11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

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Clearing-House Mechanism –CHM):信息

交换所一词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借用的金融术语,专指生物多样性信息交

流与信息服务的机制。信息交换所机制是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八条

(技术和科学合作)第三款(缔约方会议应在第一次会议上确定如何设立信

息交换所机制以促进科技合作)的要求建立的。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生物多

样性相关信息、技术和成功经验的交流与传播,促进科技合作,推动《生物

多样性公约》的履约进程。历次缔约方大会都将其作为议题,并产生了相关

的决议。截至 2015年 4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的 194个缔约方中,已有 158

个缔约方确定了信息交换所机制的国家联络点,155个建立了信息交换所机制

邮箱,95个建立了信息交换所机制网站(详细情况请见表 5)。

信息交换所机制的主要任务包括:

(1)促进国家间的科技合作;

(2)建立关于交换和总结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全球机制;

(3)建立必要的人员和技术网络。

该机制的主要特征是:

(1)缔约方视国家能力和情况而定;

(2)受需求驱动;

(3)提供信息获取的渠道;

Page 6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1 / 113

(4)能够支持决策;

(5)在所掌握的专门知识和信息方面没有既得利益;

(6)使所有成员互惠等。

2010年,在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的第 15号决议中,又提出了 2011-2020

年的三个中心目标,也是 CHM的新任务,即提供有效的全球信息服务,推动

生物多样性 2011-2020 战略计划的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

实施;以及缔约方有效地加强本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的网络和服务

功能。

表 5. 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区域进展情况(截至 2015年 4月 23日)

区域 国家(+

欧盟)

《生物多样性

公约》缔约方

CHM

国家联络点

CHM

信箱

CHM

网站

非洲 53 53 47 47 26

亚太 56 56 43 40 14

中西部欧洲 23 23 17 17 15

拉丁美洲与加勒比 33 33 27 27 18

西部欧洲及其他 31 29 24 24 22

合计 196 194 158 155 95

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的标识:

CHM有两个标识,一个是自从 CHM诞生一直使用至目前的;另一个是修

改完善过的标识。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建议是,目前这两个标识都可以使用,但应

逐渐采取完善过的最新标识(见图 5)。

(1) (2)

图 5. 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的新版标识(1)新版标识(2)老版标识

116. 生物多样性 2010 年目标有哪些主要内容?

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是 2001年 6月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的欧盟国家首

脑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即“到 2010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得到遏制”。

在 200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上被采纳(VI/26即本次会议

的第 26项决议),并进一步阐述为“到 2010年,显著降低目前生物多样性

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上的丧失速率”。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具体包括

7个领域、11个目标和 21个指标:

一、生物多样性现状与趋势

Page 6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2 / 113

目标 1. 促进生态系统、生境和群落多样性的保护

指标 1.1 世界每个生态区至少 10%得到有效保护。

指标 1.2 生物多样性特别重要的区域得到保护。

目标 2. 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指标 2.1 恢复或保护选定的生物分类群即物种种群,或减缓其退化速

度。

指标 2.2 濒危物种的状况得到改善。

目标 3. 促进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指标 3.1 作物、家畜和进行采伐或捕获的树木、鱼类和野生动植物物种

以及其他珍贵物种,其遗传多样性得到保护,与其有关的土著和地方社区的

知识得以保存。

二、可持续利用

目标 4. 促进可持续利用和消费

指标 4.1 以可持续方式管理生物多样性产品的来源,并使生产区域的管

理符合养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指标 4.2 减少对生物资源的不可持续消费或减轻这种消费对生物多样

性的影响。

指标 4.3: 野生动植物物种一律不受国际贸易的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目标 5. 减轻生境丧失、土地使用变化和土地规划以及不可持续用水造

成的压力

指标 5.1: 自然生境的丧失率和退化率得以减缓。

目标 6. 控制来自外来侵入物种的威胁

指标 6.1 可能的主要外来侵入物种的通道得到控制。

指标 6.2 危及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的主要外来物种管理计划业已到位

并施行。

目标 7. 解决气候变化和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指标 7.1 保持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的复原力以适应气候变化。

指标 7.2 减少污染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四、生态系统完整性及其产品与服务

目标 8. 维护生态系统提供产品、服务和支持生计的能力

指标 8.1 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得到维持。

指标 8.2 保护那些维持可持续生计、当地的粮食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

尤其是造福于贫困人口的生物多样性。

五、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

目标 9. 保护土著社区和地方社区的社会文化多样性

Page 6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3 / 113

指标 9.1 保护传统的知识、创新和做法。

指标 9.2 保护土著社区和地方社区对自己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所拥

有的权利,包括其对于惠益分享的权利。

六、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

目标 10. 保证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得到公平和公正的分享

指标 10.1 遗传资源的一切转让均须符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粮农植

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及其他适用的协定。

指标 10.2 与提供这种资源的国家分享商业或其他方式利用遗传资源所

产生的惠益。

七、资源转移

目标 11.使各缔约方加强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所需的财力、人力以

及科学、技术和工艺能力

指标 11.1 向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转让新增的和额外的资金,以使其能够

根据第 20条切实履行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下做出的承诺。

指标 11.2 向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转让技术,以使其能够根据第 20条第 4

款切实履行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下做出的承诺。

目前已经达成共识,即生物多样性 2010目标没有实现。

117.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010 年后计划?

2010年后战略计划即《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COP10)会

议通过的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该战略计划的实现对《生物多

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 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

与可持续利用指明了路线图。这一战略计划有五个战略目标,包括将生物多

样性纳入整个政府和社会的主流,减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压力和促进可持续

利用,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带来

的惠益,提高履约能力。为达到这些战略目标,该战略计划确定了 20个具体

目标,包括陆地和内陆水域保护区面积覆盖率达到 17%、海洋和海岸达到 10%

的保护区建设目标。该战略计划将调动全球资源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

可根据这一战略计划,修订本国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根据本国

国情制定相应的国家目标。

118. 什么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为了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006年,联合国大会通

过决议,将 2010年设立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主题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也是我

们的生命”。2010年 1月 11日,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在德国柏林正式启动,联大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去

致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也决定把 2010年确

定为“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年的口号是

Page 6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4 / 113

“从言语到行动”。

119. 什么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

为了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 2011-2020》的实

施,联合国大会第六十五届会议通过第 65/161 号决议,确定 2011-2020年间

的 10年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并明确《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

2011-2020》为 2020年前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的行动的总体框架,公约

秘书处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举办了全球和区域的发起活动。生物多样性

十年将为落实上述战略计划的所有目标和“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提供广泛

的支持。生物多样性十年还强调相关公约间的协同增效、加强教育和提高意

识、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等。生物多样性十年期间,

每届缔约方大会将开展一系列追踪十年进展情况的高级别和群众性活动,还

规划了一次与千年发展目标时期的总结和评估相关的中期会议。

生物多样性十年的战略目标如下:

(1) 为执行《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 2011-2020》和“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提供灵活的总体框架;

(2) 支持提升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能力,

包括为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和其他相关多边环境协定提供支持;

(3) 为促进国家、区域和国际各层面履约进展情况和阶段目标实现情况

的交流创建平台;

(4) 支持并指导参与实施《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 2011-2020》的重要区域

及国际组织;

(5) 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将各类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议程和工作联系起来,

协调各类活动,实现协同增效;

(6) 继续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意识;

(7) 提供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对于人类福祉价值的关键信息并广泛宣传

散播;

(8) 与全世界的宣传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加强合作与相关信息传播;

(9) 制订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国家教育课程的原则,重点是通过教育促进

可持续发展。

12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一次会议 1994年 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

议建议 12月 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年 12

月 29日,联合国大会 49/119号决议案宣布 12 月 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

日”。从1995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29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001年 5月 17日,根据第 55届联合国大会第 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

日改为每年 5月 22日。

121. 历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都是什么?

Page 6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5 / 113

2002年主题:致力于森林生物多样性(Dedicated to forest biodiversity)。

2003年主题:生物多样性与减贫—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Biodivers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challeng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4年主题:生物多样性:全人类的食物、水和健康(Biodiversity: Food,

Water and health for all)。

2005年主题:生物多样性—变化世界中的人寿保险(Biodiversity: life

insurance for our changing world)。

2006年主题:保护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Protect biodiversity in

drylands )。

2007年主题: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08年主题:生物多样性与农业(Biodiversity and agriculture)。

2009年主题:外来入侵物种(Invasive alien species)。

2010年主题:生物多样性、发展与减贫(Biod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2011年主题:森林生物多样性(Forest biodiversity)。

2012年主题:海洋生物多样性(Marine biodiversity)。

2013年主题:水与生物多样性(Water and biodiversity)。

2014年主题:岛屿生物多样性(Island biodiversity)。

2015年主题: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保障(Biodivers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22. 什么是德拉敦(Dehradun)建议?

德拉敦建议是关于建立生物多样性与减贫行动联系的建议。为了将《生物多

样性公约》三大目标纳入减贫工作的主流,增强公约的履行,推动《2011-2020

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提高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贡献,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决定设立生物多样性促进消除贫

困和发展问题专家组,负责进一步说明《生物多样性公约》三项目标与消除

贫困之间的联系,同时查明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可持续发展和

消除贫困主流能力发展框架的最优方法。2011年,专家组在印度德拉敦举行

了会议,讨论并形成了“德拉敦建议”。201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

方大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申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已开始关注

“德拉敦建议”。

123. 什么是《阿格维古自愿性准则》?

《阿格维古自愿性准则》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七次会议

审议通过的一个自愿性准则。其全称是《对拟议在圣地和土著和当地社区历

来居住或使用的土地和水域上进行的、或可能对这些土地和水域产生影响的

开发活动进行文化、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的阿格维古自愿性准则》。该准则的

目的是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纳入土著和地方社区关于文化、环境及社会因

素的诉求。

124. 什么是《波恩准则》?

Page 6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6 / 113

为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 8(j)条、第 10(c)条、第 15条、第 16 条

和第 19条等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相关的规定,于 2001年 10月 22-26

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获取和惠益分享问题不限名额特设工作组会议”上达

成《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并公正和公平分享通过其利用所产生的惠益的波恩准

则》。该《准则草案》于 2002年 4月 7-9日提交给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生物

多样性公约》第 6次缔约方大会批准。

《波恩准则》的目标是:提供缔约方和利益有关者一个透明的框架来促进

获取遗传资源和公平分享惠益;特别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的国家

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供能力建设,以确保有效谈判和实施获取与惠益分享

的安排;加强资料交换所机制;帮助各缔约国建立保护土著社区知识、创新

和实践的机制及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

《波恩准则》要求每个缔约方均应指定一个获取和惠益分享万面的国家

联络点和一至数个国家主管部门,进而根据本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批

准获取遗传资源。《波恩准则》还规定了遗传资源使用者和遗传资源提供者

在执行共同商定条件时应有的责任。

《波恩准则》提出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过程中的步骤,这包括“事

先知情同意制度”和共同商定条件。“事先知情同意程序”要求获取遗传资

源需要取得资源提供国的事先知情同意,内容包括:给予知情同意的土管部

门,时间规定,用途说明,取得事先知情同意的程序,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

机制等等。共同商定条件则是遗传资源提供方和获取方双方达成的协议,内

容包括:遗传资源的类型、数量、活动的地理区域,对材料用途的可能限制,

原产国的主权,能力建设要求,向第三方转让的规定,尊重土著社区的权利,

保密资料的处理,如何分享惠益(惠益类型、惠益时间性、惠益的分配和惠益

分享机制)等。

125. 什么是《亚的斯亚贝巴准则》?

《亚的斯亚贝巴准则》全称是《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亚的斯亚贝巴

原则和准则》(Addis Ababa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Bio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的第 12

项决议(VII/12)。

《亚的斯亚贝巴准则》包含 14个相互关联的原则与操作指南,以及为了

确保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而提出的一些具体办法。《准则》是

为政府、管理者、土著与地方社区、私有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何可持续

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提供的一个框架。

实用原则 1:支持性政策、法规和机构在所有管理层次上均应到位并且在这

些层次之间存在有效的关联。

实用原则 2:认识到建立同国际法/及国家一级的法规协调一致的管理框架的

必要性,应赋予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的当地使用者以能力和支持,使其拥有

负责地使用所涉及的资源并对此承担责任的权利。

Page 6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7 / 113

实用原则 3: 对造成市场扭曲和加剧栖息地退化或引起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

可持续利用有害的奖励措施的国际和国家一级政策、法律和规定应予以查明、

取消或减轻其不良影响。

实用原则 4: 适应性管理应当在以下基础上实施:

(a) 科学及传统和当地知识;

(b)通过监测利用、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及所利用的资源的现状,得到重

复性的、及时的和透明的反馈;

(c)根据监测程序的及时反馈对管理进行调整。

实用原则 5:可持续利用。管理目标和做法应当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对生态系统

服务、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其它组成部分的不良影响。

实用原则 6:应当促进和支持关于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的所有方面的跨领域

研究。

实用原则 7:管理和管制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应与利用及其影响的生态和社会经

济尺度协调一致。

实用原则 8:需要跨国决策和协调时应安排国际合作。

实用原则 9:将跨领域的、参与性的方法应用于与利用有关的管理和治理的适

当层次。

实用原则 10:制定国际和国家政策应当考虑到:

(a)从生物多样性利用中可获得的现有的和潜在的价值;

(b)生物多样性内在的和其它非经济性价值;

(c)影响其价值和利用的市场因素。

实用原则 11: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的使用者应寻求尽量减少废物排出和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并优化利用的利益。

实用原则 12:与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相依为伍并受其影响的土著和当地社

区的需求以及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贡献应在公正分配资源

利用的惠益上得到体现。

实用原则 13:管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本应在管理区范围内内在化并在利

用的惠益分配上得到体现。

实用原则 14:应当实施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的项目

并在利益相关者和管理者内部和相互之间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126. 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及其重要内容

是什么?

Page 6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8 / 113

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Tkarihwaié:ri Code of Ethical

Conduct)全称是“确保尊重土著和地方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

关的文化和知识遗产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The Tkarihwaié:Ri

Code of Ethical Conduct to Ensure Respect for the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Heritage of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 Relevant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karihwaié:ri 为莫霍克语,意为“正确的方式”。该守则是 2010年《生物

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的第 42号决议。这个守则是根据联合国土著

问题常设论坛的建议而出台的,守则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生物多样性公约》

的第三个目标和《名古屋议定书》中的“遗传资源的获取及其惠益公正公平

分享(ABS)”,尊重土著和地方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关的文化

和知识遗产的行为准则。

127. 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外入侵物种往往可以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外来入侵物

种带来影响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外来入侵物种可带来下列影响:妨碍交通、

堵塞航道、堵塞水渠、影响排灌、危害人类健康、诱发花粉病、麻痹中枢神

经、吸附重金属、二次污染、滋生蚊蝇、影响海水交换、破坏景观、排挤本

地动植物、扰乱生态平衡、危害农田、侵入经济林危害畜牧、危害渔业、威

胁本地鱼类、危害水产品养殖、影响滩涂环境、威胁蚕业、病菌宿主、导致

减产、增加成本、降低产值、降低品质、导致无序杂交、影响天然林恢复、

群落物种单一化、破坏近海栖息地、化感物抑制物、释放有毒有害物、啃食

植物、感染植物、窒息植物、排挤植物、蛀空树干、害虫寄主、诱发赤潮、

影响贸易等。可以肯定,上述这些影响并不是外来入侵物种的全部影响。

上述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对中国来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下几个方面:

(1) 造成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比如稻水象甲、豚草、毒麦、假高粱等入侵到农田,造成农作物的

减产、产品质量降低;比如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入侵到森林,造

成林业损害;间接经济损失,如每年用于防除外来入侵物种的经济

支出;

(2) 摧毁生态系统,比如微甘菊入侵到广东伶仃岛,导致岛上植被大面

积破坏,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3) 减少物种多样性,比如水葫芦入侵滇池导致滇池鱼类种类迅速下降;

(4) 影响遗传多样性,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土物种的遗传交流对当地物种

造成遗传侵蚀;

(5)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如杀人蜂、红火蚁、豚草、三裂叶豚草危及

人类健康甚至生命;

(6) 破坏景观的完整性,比如互花米草、水葫芦、水花生等入侵到水生

生态系统,破坏景观完整性;

(7) 其他影响,不包括在上述几类中的一些影响。

128. 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入侵途径有哪些?

Page 6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69 / 113

外来入侵物种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有意引种后失去控制,包括: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

改善、观赏等目的有意引进某些物种,失去控制导致该物种的泛滥

成灾。如我国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的水花生、水葫芦等。

(2) 无意带入,主要包括随交通工具带入(如豚草);随农产品的国际贸

易带入(假高粱随进口粮食夹带传入);随动植物引种带入(毒麦随

进口种子传入我国);国际游客及其行李带入(北美车前);国际航

运的压舱水携带(主要包括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及其卵、幼体或孢

子。

(3) 自然传播,包括通过自身繁殖扩散和风力、水流、动物等途径进行

的自然扩散。当然,上述只是大致分类,现实中,物种的入侵途径

要复杂得多。

129. 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防控措施有哪些?

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分为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预防外来入侵物种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有意引种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和监督

管理,其次要加强检验检疫工作,加强拦截通过主要通道无意进入中国的外

来物种。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

(1) 物理防控,主要包括人力灭除、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

外来入侵物种。

(2) 化学防控,主要是用化学制剂控制外来物种的种群,具有效果迅速、

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但容易对生态环境、本地物种以及人

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 生物防控,包括生物替代和生物防治,生物替代是选用当地物种通

过替代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通过在原产地引进天敌

控制外来物种。

(4) 综合防控,将生物、化学、物理等单项技术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

势、弥补单个技术的不足,综合治理外来入侵物种。

130. 世界上最严重的 100 种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

的情况如何?

中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在全世界 100种最

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中,中国已经发现了 50种(见表 6)。

表 6. 世界上最严重的 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已发现的物种情况

类别 全球种类 中国种类

微生物 8 1

水生生物 4 3

Page 7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0 / 113

陆生生物 32 19

水生无脊椎动物 8 2

陆生无脊椎动物 18 6

两栖类动物 3 1

鱼类 8 6

鸟类 3 3

爬行类 2 0

哺乳类 14 9

总数 100 50

Page 7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1 / 113

国际行动

131. 里约三公约是指哪三个公约?

1992年 6月 5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即

里约地球峰会),在此次“地球峰会”上,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一起,还

签署另外两个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公约,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这两个公约与《生物多

样性公约》后来并称为“里约三公约”。当前,随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地

认识到里约三公约的内在联系,关于不同国际环境公约间的协同增效和互相

促进的协作计划和行动正在日渐得到重视。

132. 里约三公约间如何做到协同增效?

生物多样性具有地域上的全球性,内涵上多学科的复杂性,管理上多部

门参与的综合性等特征。因此,任何一时一地、单一领域和单一部门的行动

都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约效果。同样,气候变化和土地退化或

荒漠化问题也具有与生物多样性类似的属性,即全球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

特征。而且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荒漠化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为因果

且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为了加强国际环境公约的履约效果,必须采取综合

管理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加强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组织、各国

政府、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环境公约都已意识到,在目前情况下,必须加强相

关国际环境公约的合作与沟通,尤其是里约三公约即《生物多样性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之间的协作,并

逐步建立起相应的交流、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协同增效、加强各方履行这

些国际环境公约的能力和履约效果。

里约三公约间的内在联系

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或荒漠化等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或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退化的重要因素。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CO2浓度升高、干旱、洪涝、风暴、

温度和湿度变化、降水、冰川和水文变化以及地带性动植物的迁移可能会导

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同时气候变化本身导致的干旱

也是加剧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的

退化也是荒漠化发生和气候变化加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详细信息请见附录

5)。

133. CITES 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CITES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是 1973年 3月 3日在国在美国华盛顿审议并通过,并于 1975年 7 月

1日正式生效的一项国际条约。该条约主要目的是限制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

易,确保国际贸易不会威胁到物种本身的延续。由于该条约是在华盛顿签署,

因此又常简称为《华盛顿公约》。中国于 1981 年正式加入公约。

134. 物种被列入 CITES 公约附录的标准是什么?

Page 7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2 / 113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简称 CITES),又叫《华盛顿公约》。

该公约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可归为三大类并分属三个附录。附录一的物种

为若再进行国际贸易会导致灭绝的动植物种,明确规定禁止其国际性的交易;

附录二的物种则为目前无灭绝危机,若仍面临贸易压力,需管制其国际贸易,

若数量继续降低,则将其升级入附录一;附录三是各国视其国内需要,区域

性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物种被列入 CITES公约附录的标准如下:

一、CITES公约附录 I生物学标准:列入附录 I 的物种具有野生种群小、野

生种群的分布区域有限、野外个体数量存在退化现象等。具体标准如下:

1.野生种群小,且具有下列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 根据观察、推断或预测,个体数量或栖息地面积与数量有退化;

(2) 每一个亚种群正在变得很小;

(3) 一个或多个生活周期内的多数个体集中在一个亚种群内;

(4) 个体数量出现较大的短期波动;

(5) 因物种本身的生物学或行为学原因而具有很大的弱点。

2.野生种群的分布区域有限并具有下列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 分布区域破碎化或仅在极少数地点有分布;

(2) 分布区域或亚种群数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3) 因物种本身的生物学或行为学原因而具有很大的弱点;

(4) 根据观察、推断或预测,下列之中任何一项出现退化:分布区域、亚种

群数量、个体数量、栖息地面积、质量或繁殖潜力。

3.属于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即被认为是野外个体数量存在退化现象:

(1) 根据观测,退化正在发生,或过去曾经发生(但有重新继续退化的可能);

(2) 以下面所列的任何一项为依据,可推断或预测个体数量的退化情况:

a) 栖息地面积或质量下降;

b) 利用强度或方式;

c) 来自诸如病原体、竞争者、寄生物、掠食者、杂交、外来物种、毒

素和污染物等外来因素的威胁;

d) 不断下降的繁殖潜力。

4.物种的现状是,如果不被列入附录 I,五年内很可能会满足上述标准中之

一项或多项。

二、CITES公约附录 II的生物学标准

1.依照公约第二条第 2款 a项将物种列入附录 II的标准:某物种在满足下列

两条标准之一时,应被列入附录 II。

(1) 根据现状、据推断或预测,除非对该物种的贸易实行严格管理,否则该

物种在近期将符合附录 I所列各项标准中之一项。

(2) 根据现状、据推断或预测,因国际贸易需求而对某物种野生标本的获取

活动以下列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对该物种造成了危害性的影响:

a) 在一个连续时期内的获取超出了其可持续的水平;

Page 7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3 / 113

b) 获取使该物种的种群减少到一个极易受其它因素威胁的程度。

2.依照公约第二条第 2款 b项将物种列入附录 II的标准:按照公约第二条第

2款 b项规定,某物种如符合下列标准中之一项,则应被列入附录 II。

(1) 其标本与附录 I中某物种的标本、或同按公约第二条第 2款 a项规定被

列入附录 II的某物种的标本极为相似,以至于非专业人员通过正常努力

无法将它们区分开。

(2) 其所属分类单元中的大部分其它种被列入附录 I或按公约第二条第 2款 a

项被列入附录 II,为使这些已被列入附录的物种贸易能得到有效控制而

必须将同一分类单元中未被列入附录的其它种也列入附录。

三、CITES组对附录物种的贸易规定

1.对于附录 I物种的商业贸易规定。这些物种标本的贸易必须加以特别严格

的管理,以防止进一步危害该物种的生存,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允许进

行贸易。圈养繁殖的附录 I的物种,繁殖三代后的个体,需按 CITES公约规

定,在其秘书处备案、注册后,方可进行商业贸易。

2.附录 II物种的商业贸易规定。按照 CITES公约规定此类物种商业贸易受到

严格限制。

135. 《湿地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湿地公约》又称《拉姆塞尔公约》。1971年 2月 2日,来自 18个国家

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

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 ,简称(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目前采用的该公约是经

1982年 12月 3日的议定书修订而成。公约于 1975年

12月 21日正式生效。《湿地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地方、

区域、国家的保护措施及国际合作以保护及合理利用湿

地,通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加强对世界湿地资源的保

护及合理利用,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湿

地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截至

2015年 3月 12日,共有 168个缔约方(中国于 1992

年加入该公约),2186块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

具有独特意义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 2.08 亿 hm2。

公约秘书处与 IUCN总部一起,设在瑞士的格兰特。公约每 3年举行一次

缔约方大会。《湿地公约》第二条规定,每个缔约方应将其领土内合适的湿

地列入由依据公约第八条所设管理机构保管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公约》的标志于 1998年确定。该标志由蓝绿色的背景、两条象征

河流的白色波浪形线条和一个白色的加拉蒙字体的“Ramsar”(拉姆萨尔)

构成。1996年 10月湿地公约第 19次常委会决定将每年 2月 2日定为世界湿

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各

类行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Page 7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4 / 113

136. 《迁徙物种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迁徙物种公约》又名《波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Bonn Convention)),有时也被

译为《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1979年在德国波恩通过,1983年 12

月 1日生效。

《迁徙物种公约》目标是保护陆地、海洋和空中的迁徙物种的活动空间

范围。是为保护通过国家管辖边界以外野生动物中的迁徙物种而订立的国际

公约。

137. 《国际捕鲸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国际捕鲸公约》全称《国际捕鲸管制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Whaling),公约的目的是防止对所有种类鲸鱼的过

度捕猎,为未来后代子孙而保护鲸鱼族类的丰富自然资源,建立国际捕鲸管

制制度,以确保鲸鱼族类的有效保护和发展。

公约 1946年通过,1948年生效,中国于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138. 《世界遗产公约》是个什么样的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全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是 1972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缔约方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该公约的

目的是对世界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场所进行保护。世界遗产分为自然

遗产、文化遗产和复合遗产三大类。各缔约方申报的遗产项目必须按照严格

的标准进行考核后方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39. 《二十一世纪议程》是个什么样的文件?

《21世纪议程》(Agenda 21)是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旨在鼓励发展的同

时保护环境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的行动蓝图。它是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实际上是一项“世界范围内可持续

发展行动计划”。它是 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发展机

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团体在二十一世纪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

面的综合的行动蓝图。

议程大体可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由若干章组成,每章均有导

言和方案领域两节,共 20章,78个方案领域。导言重点阐明该章的目的、意

义、工作基础及存在的主要难点;方案领域则说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应采取

的行动。

140.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是怎么回事?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是由联合国秘书长于 2000年发起,联合国于 2001年 6

月 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等机

构共同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是首次对全球生态系统进行的多层次综合评估,

报告由来自 95个国家的 1360位专家撰写,审核意见来自 850位专家与政府

部门,各国政府通过四个国际公约的授权参与了这项评估工作。千年生态系

Page 7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5 / 113

统评估第一次把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惠益 归结为支持、供给、调节和文

化服务。评估从全球、区域和局地三个空间尺度,长期和短期两个时间尺度

进行了评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首次使用情景分析的方法,用定量模型和定

性分析来设定情景,但情景分析不是预测 ,而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的描

述。该方法其后一直被 IPCC所延用。

评估结果揭示:

(1) 在过去 50年中,人类对生态系统改变的速度和广度超过了人类历史

上任何一个可比时期;

(2) 这种改变,使得人类福祉和经济发展得到显著的净增长,但其代价

是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

(3) 在本世纪上半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状况可能会严重恶化,

并将成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障碍;

(4) 在扭转生态系统退化局面的同时,又要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对生态

系统服务需求的这一挑战,可以得到部分应对,但这需要我们在政

策、机制和实施方式方面进行重大改变。

141.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什么

在 2000年 9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峰会上,18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领导

人就《千年宣言》达成了历史性一致,倡导共同的价值观,明确承诺在 2015

年以前将全球贫困人口比例减半。宣言所包含的 8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以及相关的 18项具体目标和 48项指标)承载了所有国家促进发展的庄严

承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共有 8个方面,它们是:

(1) 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2) 普及小学教育;

(3) 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4) 降低儿童死亡率;

(5) 改善产妇保健;

(6) 控制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以及其他疾病;

(7)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8) 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在第七项目标下,重点是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规划,扭转

环境资源的流失。其中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一定标准,专门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区域也要达标一定比例。

142. 什么是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塞尔公约》)在对湿地定义时使用了广

义的定义,湿地包括:湖泊与河流,沼泽地,湿地草场,泥炭地,绿洲,河

口及江口,三角洲,潮滩,近海水域,红树林及珊瑚礁和一些人工湿地,像

鱼塘、水稻田、水库和盐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制定的“国际重要湿地

标准”是:

A组标准:区域内包含典型、稀有或独特的湿地类型:

Page 7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6 / 113

标准 1:如果一个适当的生物地理区域内的一块湿地属于典型、稀有或独

特的自然或近自然的湿地类型,那么就应该考虑其国际重要性。

B组标准: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国际重要性:

关于物种和生态群落的标准:

标准 2: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脆弱、濒危或极危的物种或者受威胁的生物

群落,那么就应该考虑其国际重要性。

标准 3: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对于一个特定生物地理区域物种多样性维持

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群,那么就应该考虑其国际重要性。

标准 4: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某些动植物物种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或

者可以为它们处在恶劣生存条件下时提供庇护场所,那么就应该考虑其国际

重要性。

关于水禽的标准:

标准 5:如果一块湿地定期地支持着 20000只或更多的水禽的生存,那么

就应该考虑其国际重要性。

标准 6:如果一块湿地定期地支持着一个水禽物种或亚种种群的 1%的个

体的生存,那么就应该考虑其国际重要性。

关于鱼类的标准:

标准 7: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很大比例的当地鱼类属、种或亚种的生活史

阶段、种间相互作用或者因支持着能够体现湿地效益或价值的典型的鱼类种

群而有利于全球生物多样性,那么就应该考虑其国际重要性。

标准 8:如果一块湿地是某些鱼类重要的觅食场所、产卵场、保育场或者

为了繁殖目的的迁徙途径(无论这些鱼是否生活在这块湿地里),那么就应该

考虑其国际重要性。

关于其他种类的特殊标准:

标准 9:如果一块湿地定期地支持着一个非鸟类湿地动物物种或亚种种群

的 1%个体的生存,那么就应该考虑其国际重要性。

143. 欧盟的 Natura 2000 自然保护区网络是个什

么样的网络?

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大洲,欧洲大陆的物种和栖息地面临的最

大威胁来自人口的不断增长。为此,欧盟决定建设 Natura 2000自然保护区

网络。Natura 2000是一个经全体欧盟成员国认可的几乎覆盖整个欧洲大陆的

自然保护区网络,是欧盟自然与生物多样性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欧盟

最大的环境保护行动。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跨国的保护区网络,保护对欧洲具

有重要意义的栖息地和物种。

具体做法是在欧洲大陆建立生态廊道并开展区域合作,以保护最重要的:

(1) 野生动植物物种;

(2) 受到威胁的自然栖息地;

Page 7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7 / 113

(3) 迁徙物种的重要地区。

到 2010年,欧盟 27 个成员国总领土面积的 17%已经被纳入该网络,共有

超过 1000种动植物和 200多个栖息地类型受到 Natura 2000的保护。Natura

2000不仅是欧盟实现生物多样性统筹、系统保护与和持续利用的主要工具,

也是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渔业、林业、农业、区域发展等其他欧盟政策领域的

重要工具。建立 Natura 2000 也是欧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的社区

义务的一部分(详细信息请见附录 6)。

144. 世界候鸟日是哪一天?

世界候鸟日(World Migratory Bird Day –WMBD)为每年 5月的第二个

周末。世界候鸟日是 2006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管理执行的《非欧

亚迁移性水鸟协定》(AEWA)与《全球迁徙物种公约》(CMS)联合发起的。这

是一个每年一度的全世界爱鸟意识提升运动,旨在加强对迁徙鸟类及其栖息

地的保护。每到这个周末,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各类群

众性活动,如鸟类节日活动、普及教育活动和观鸟旅行活动等来庆祝世界候

鸟日。如在 2007年,全世界共有 56个国家举行了庆祝活动。另外需要知道

的是,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为了保护西半球的迁徙鸟类,

也规定了国际候鸟日(International Migratory Bird Day –IMBD),时间

为每年 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145. IPBES 是什么?

IPBES是”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的缩写,中文名称是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推动下,IPBES

于 2012年 4月在巴拿马宣布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德国的波恩。联合国各成

员国都可自愿加入。

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府间机构,IPBES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科学与政策之间的

联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确保长期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IPBES的职能包括:

(1) 创新知识。以一定的规模确定政策制定者所需的关键科学信息,并进

行优先排序,通过与主要科学组织、决策者和融资组织的对话,促进

知识创新,但不直接开展新的研究。

(2) 开展评估。针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状况,在全球和区域层

面开展定期评估,必要时可包括次区域层面及适当规模的专题和由科

学查明并由全体会议决定的新问题。

(3) 支持政策。通过确定与政策有关的工具和方法,支持政策制定和执行,

决策者获得这些工具和方法,并在必要时推动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4) 提升能力。对关键的能力建设需求进行优先排序,在适当层次改善科

学政策互动机制,按照全体会议的决定,提供财政支助和其他支持,

促进此类能力建设活动。

IPBES将满足政府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评估需求,还将满

足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多边环境协议的需求,这些协议包括《生

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

Page 7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8 / 113

《防治荒漠化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

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和《迁徙物种公约》等(UNEP/IPBES.MI/2/9;

IPBES/2/17)。

146. TEEB 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经济学(TEEB,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是由 UNEP主导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示范

及政策应用的综合方法体系。TEEB综合了生态、经济和政策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认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关系的基础上,评估和宣传生物多样性价值,

最终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由于方法相对成熟、实

用性强,TEEB被越来越多国家采纳,已成为国际上生物多样价值评估、示范

以及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政府决策的主流方法。TEEB强调以政策需求为核心,

通过认识和示范生物多样性价值提出生物多样性管理政策建议。

TEEB的应用共分三步:

(1) 认识生物多样性价值,揭示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福祉提供的服务;

(2) 示范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评估价值和宣传价值),揭示生态系统

服务和生物多样性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其主流化;

(3) 捕获生物多样性价值(政策应用),找到把生物多样性价值纳入决

策的办法,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总的来说,国际上 TEEB 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20世纪 80年代至 2008年,是 TEEB起步和探索阶段。2008

年 5月 UNEP发布的《TEEB中期报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报告指出全球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非常严重,已造成全球和地方经济的巨大损

失,给人类福祉带来严重影响。据估计,到 2050 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破

坏所造成的损失将达到全球 GDP的 18%。TEEB第一阶段提升了全世界对生物

多样性价值的认同。

第二阶段从 2008 到 2010年,是 TEEB理论和方法形成阶段。TEEB方法和

理论得到发展和完善,重点出版了 5部核心专著,于 2010年 10月提交到《生

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这些著作概括了

有关TEEB的基本生态和经济概念以及实用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经

济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政策制定和核算

的融合;介绍了地方和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主流化,并得到了

大量案例研究的证实,并提出了关于 TEEB方法综合应用的建议。

第三阶段从 2011 年开始,是 TEEB推广和应用阶段。主要包括:加强 TEEB

专家网络建设,提供最新的 TEEB方法和行动等信息,编写 TEEB案例研究报

告;促进 TEEB推广和交流,广泛开展国家层面的研讨会;实施专题和分类研

究,包括 TEEB与国际湿地公约、TEEB与海洋、TEEB与绿色经济以及 TEEB 与

城市;支持并推动全球范围的 TEEB国家行动,提升决策者对生物多样性和生

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知,促进 TEEB行动与“爱知目标”建立联系等。

Page 7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79 / 113

国际上开展的 TEEB相关研究涵盖内容广泛,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评估方法、将评估价值纳入决策的指南、生态系统服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以及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脱贫、补偿、土地利用与管理、保护区管理、

生态安全、自然基础设施恢复投资等(详细信息请见附录 7)。

147. LULUCF 是什么?

LULUCF是 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的英文缩写,意为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森林”。2000年 11月 13日至 25日,在荷兰海

牙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上,LULUCF作为主

要争议问题之一被列入第六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将 LULUCF

定义为“一个温室气体清查领域,包括由人类直接引起的土地利用、土地利

用变化及林业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消除”。LULUCF对全球碳循环具有

重要影响,因为与土地和森林相关的活动可以增加或减少大气中的 CO2(即是

常说的碳),从而影响气候。LULUCF一直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两个主报告的重要内容。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的阐述,LULUCF与

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利用的强度和类型直接影响野生动物栖息

地,从而影响当地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人类将自然植被景观(如荒地)改

变为其他任何用途的土地,通常都会引起生境丧失、退化和破碎化,所有这

些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土地转用是陆地物种灭绝原因中最大

的原因,土地转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一个例子是,食肉动物非洲野狗就是

由于栖息地锐减导致了极度濒危的。还有一个特殊的考虑,那就是毁林,在

砍伐和燃烧后,土地往往被转化为农业或其他用地,尽管还有一些森林留了

下来,但已经破碎的景观通常再也难以支撑起原有的动物继续生存了。

LULUCF通过建立土地利—森林—气候变化的关系,将生物多样性、土地

退化和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是实现里约三公约协同增效的重要途径。

148. REDD+是什么?

REDD+(亦称为 REDD-plus)是英文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的缩写,意为降低由于毁林和森林

退化而导致的排放,“+”的含义是增加碳汇。REDD+是一个联合国的合作项

目,于 2008年正式发起。目的是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减少砍伐森林和减缓森林

退化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该项目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开发计

划署(UNDP)与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集会功能和专门技术,REDD+支持国

家主导的 REDD+进程并推动所有利益相关者知情和切实的参与,包括土著和其

他依赖森林的群体,这种参与包括国际和国家层面的 REDD+实施。

Page 8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0 / 113

图 6. REDD+伙伴在全球的分布

图片来源:http://www.un-redd.org/Partner_Countries/tabid/102663/Default.aspx

149. 全球环境基金(GEF)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业

务领域都有哪些?

在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重点业务领域中,除生物多样性领域外,还有其

他领域也都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水域领域

和土地退化领域等。而且全球环境基金优先支持这些不同领域的协同增效项

目。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的业务领域包括: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领域

OP1干旱和半干旱区生态系统

OP2海岸、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

OP3森林生态系统

OP4山地生态系统

OP5重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OP6清除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障碍

OP7通过清除障碍和降低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OP8降低低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技术的长期成本

OP9促进环境可持续的交通运输

国际水域(International Waters)领域

OP10水体

OP11土地和水资源综合领域

OP12污染物

综合领域(Multifocal Area)领域

OP13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Page 8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1 / 11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领域

OP1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地退化(Land Degradation)领域

OP15可持续土地管理

150. 全球范围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如何?

过去 50年间,由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比人类历史上任何

时期都要快,造成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动

力要么保持稳定,要么长期以来未显现减轻的迹象,或者是强度正在增加。

联合国《千年生态评估》预测将来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还会持续下去或加

快。全球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外来种入侵、过度采伐以及环境污染等因

素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的生存,2014 年全球约有 34000种植物和

5200种动物种类濒临灭绝,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生物多

样性公约》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3》警告说,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大

量丧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种情况的结果是,随着几种“临界点”的逐步

逼近,人类社会很多极为重要的生态服务活动锐减,生态系统进入濒危状况,

因而变得难以或根本无法复原。

Page 8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2 / 113

国内履约

151. 中国是什么时候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年 6月 11日,时任中国政府总理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

152. 中国是什么时候批准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

的?

1992年 11月 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8次会议审议并批准加入

《生物多样性公约》,并于 1993年 1月 5日递交批准文本。

153.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成

员单位有哪些?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于 1992年年底成立,成员单位

从当初的 13个部门发展到 2015年的 25个部门。他们是:1.环境保护部、2.

外交部、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4.教育部、5.科技部、6.公安部、7.财

政部、8.国土资源部、9.建设部、10.水利部、11.农业部、12.商务部、13.

海关总署、1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6.国家

质检总局、17.国家林业局、18.国家知识产权局、19.新华社、20.中国科学

院、21.国家海洋局、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3.人民日报、24.光明日报、

25.中宣部。

154.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 17 个部门

都是哪些?

由环保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

于 2003年 8月 18日建立。17 个成员单位是环保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

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

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国家中医药局。

155.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整体情况如何?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2030)》(NBSAP),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我国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

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

化。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

(2)物种濒危程度加剧。据估计,我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 15%—

20%,其中,裸子植物、兰科植物等高达 40%以上。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

剧,有 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 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

Page 8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3 / 113

(3)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遭受

破坏,栖息地丧失,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 60%—70%已经消失或萎缩。部分

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一些

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生态系统:近年来中国采取了许多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措施,包括禁

止滥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或湿地、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建设、植树造林、草地管理和污染治理等。这些努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缓

了中国生态系统的退化进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

系统退化问题:许多湖泊正在萎缩和消失,水质和水量也在下降,河流、水

体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富营养化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于湿地的消失和湿地产

品下降,湿地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据估计,黄河 30%的鱼

类正在灭绝,一些河口和海岸地区已被宣布为“死亡地带”。由于草场开垦、

人口增加、超牧过载以及灭鼠等行为减少了草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破坏

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加剧了土地退化。泥炭地生态系统也遭到破坏和消耗,

已经严重影响到泥炭地减缓气候变化的功能。荒漠化程度在脆弱的干旱地区、

草场以及石灰岩地区加剧。道路、堤坝建设、城市化、开矿和旅游等造成了

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并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

(2)物种资源:按照国际(IUCN)标准,中国物种的受威胁程度比预想的

要严得多。根据国家林业局对191种植物调查、评估的结果,其中3个种

已经彻底消失,还有12个种仅存1-10个个体,9个种仅剩下11-1

00个野生个体,超过 44.5%的种在原栖息地少于50000个个体。同样来

自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超过252个野生动物种被作为食物加以消费,

这其中包括了153种国家保护动物,9个重点保护种在种群数量上急剧下

降,同时104个物种处在濒危状态,其中一些已经低于最小存活种群数量,

白暨豚最近已报道绝迹。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别报告列出的濒危物种比例是:

22.06%的哺乳动物、14.63%的鸟类、4.52%的爬虫、2.46%的两栖类、2.41%的

鱼类,28%的无花植物和 13%的有花植物。过去,我国期望的濒危物种比例在

2%-30%,但是,根据 IUCN的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我国濒危物种的实际情况是:

无脊椎动物 34.74%,脊椎动物 35.92%,裸子植物 69.91%,被子植物 86.63%。

中国的野生动物进出口贸易及国内贸易,被认为是对世界其他地区野生动物

的严重威胁。外来物种入侵也被认为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根

据最近的研究,有超过 400种的入侵物种,其中有 100种威胁程度较大。在

IUCN开列的 100种威胁程度较大的物种当中,有超过 50种发生在中国。有关

数据估计,每年中国由入侵物种造成的损失高达 144.8亿美元。随着观赏植

物和宠物等的大量涌入,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3)遗传资源: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基因资源。到 2005年,中

国已经采集了超过 400,000个作物种质标本,建立了 32个多年生作物的种质

资源库,以及 27个农作物基因资源库。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在建立一个国家野

生种质库,该野生种质库准备为 1,900个物种保留 190,000个标本。在品种

应用方面,农牧民更乐于选择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以及国内的动物品种。快速

发展的转基因技术加速了农作物和动物基因资源的丧失,威胁着当地农产品

基因资源的保存,并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其他环境影响。一些利用历史较长

Page 8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4 / 113

的品种因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较低逐渐被放弃。目前还缺少措施来激励使用

本地品种和安全管理,研究、风险评估和监测商业转基因产品对环境影响的

工作十分薄弱。尽管如此,转基因生物及其覆盖区域的增长速度比其他国家

要快。

156. 中国重要履约成就有哪些?

中国生物多样履约工作的主要成就有:

(1)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201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李克强同志为第一任主席,现任主席为张

高丽同志,委员会由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25个部委和单位组成。国家

委员会统筹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

动”,审议通过了《加强生物遗传资源管理国家工作方案》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中

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等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有关工作的通知》等都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

出了明确要求。

(3)生物多样性就地与迁地保护成就显著。截至 2014年年底,我国已

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272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

国土面积的 14.84%,高于世界 12.7%的平均水平,全国 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

型、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群得到了保护。科学开展迁地保护,

建立各类植物园 230多个,收集保存植物物种 2万多个。

(4)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良好成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

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部分区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 10年来,森

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长超过 20%;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 500多万公顷,

湿地保护率提高了近 14%。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5)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成效明显。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联合国生物多

样性十年中国行动”进展顺利,每年各地和有关部门都举行形式多样的宣传

活动,参与的国内外组织和机构 200多家,发放宣传品 500多万件,通过媒

体宣传影响受众达数亿人次,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显著提高。

(6)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交流不断深化。我国于 1993年加入联合国《生

物多样性公约》,是首批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通过中日韩环境保护合作、

南南合作等多边和双边机制,以及实施 GEF、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等,有

效地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据李干杰,2015)。

157. 中国签署了哪些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公

约?

自 1981年中国签署《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第一个国际公约,

到 2006年签署《〈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1996年议定书》

后,中国已经签署了 17个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公约(详见下表 7)。

Page 8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5 / 113

表 7. 我国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

公约名称 批准时间 国内负责部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1981-4-8 林业局

《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 1985-9-6 海洋局

《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1989-9-11 环保部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 1991-6-14 环保部

《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1991-9-4 环保部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92-7-31 林业局

《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11-7 环保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11-7 发改委

《核安全公约》 1996-4-9 环保部

《防治荒漠化公约》 1996-12-30 林业局

《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修正案 2001-5-1 环保部

《京都议定书》 2002-8-1 发改委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 2003-4-22 环保部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6-25 环保部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

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 2004-12-29

环保部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2005-4-17 环保部

《〈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1996 年议定

书》 2006-6-29 海洋局

158.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是个什么样

的部门?

2010年,联合国大会把 2011-2020年确定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

国务院为此成立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并召开会议

审议通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

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2011年 6月,国务院决定把“2010国际生

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

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

的实施。

159. 中国生物多样性有哪些特点?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丰富多样。中国由于物种特别丰富,被列为世界上 12个生物

多样性最丰富国家之一。这 12个国家的物种合在一起占有全世界上述类群物

种总数的 70%。这也是有人按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中国被排在第 8位的由来。

Page 8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6 / 113

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08》,中国拥有高等植物 34291种,占世界第 3 位。

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中国

的动物也很丰富,脊椎动物共有 6588种,占世界总种数(45417)的 14%。中

国还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鸟类 1332种,占世界总种数的

14.6%;中国的鱼类占世界鱼类总种数的 17.5%。

(2)特有属、种繁多。中国生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发达,高等植物中特有

种最多,约 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 57%以上。在中国的脊椎动物

中,特有种有 667种,占 10.5%。人们熟知的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银杏、

银杉和攀枝花苏铁以及大熊猫、白鳍豚等都是中国的特有种。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距今约 6500万年)中国大部分地

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严重影响,许多地区都不

同程度地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物种如木兰、木莲、含笑等。中

国所产的很多陆栖脊椎动物中不少都是古老种类,如羚牛、大熊猫、白鳍豚、

扬子鳄、大鲵等。

(4)种质资源丰富。中国的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

源非常丰富,作物品种、药用植物、牧草、观赏花卉等也异常丰富。中国的

农业有 7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很早就发掘、利用、培育繁殖了自然环境中

的遗传资源,因此中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的果

树种类居世界第一。目前人类生活和生存所依赖的动物和植物,有很多都起

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中国同样具

有悠久的野生动物驯养历史,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

在中国的家养动物中,还拥有大量的特有种资源,在长期的人工选择和驯养

之后,产品的经济学特征、生态类型和繁殖性状以及体型等方面形成独特、

丰富的变异,成为世界上特有的种质资源。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丰富的陆生生态系统和海洋与淡水生

态系统。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各种类型,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

草原、草甸、荒漠、泥炭、高山冻原等。中国的淡水生态系统类型和海洋生

态类型系统也同样丰富多彩。

(6)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由于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的特点,中

国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也很丰富。如藏族宗教信仰

对珍稀物种的保护,哈尼族对神山、神林的保护,蒙古族对草原的保护,以

及纳西族的不准砍伐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砍伐、不准猎杀孕兽和幼兽

的传统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蒙、藏、苗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医

药是生物多样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长白山地区,当地“放山”(即

进山寻参)的规矩中就有“抬大留小”(如发现成片的人参,只能采挖大的,

小的要留下给后人)和“红榔头布种”(发现有种子的,要将种子种下,留

给后人)等传统,这些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60.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地

位?

中国是世界上十二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之一。中国还是北半球高纬度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中国一些主要类群的世界地位见表 8。

Page 8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7 / 113

表 8. 部分物种拥有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及中国的地位

类别 国家排名 中国

排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哺乳动物 印度尼西亚,515 墨西哥,449 巴西,428 5(394)

鸟类 哥伦比亚,1721 秘鲁,1701 巴西,1622 12(1195)

两栖动物 巴西,516 哥伦比亚,407 厄瓜多尔,

358

6(265)

爬行动物 墨西哥,717 澳大利亚,686 印度尼西

亚,600

-

凤蝶 印度尼西亚,121 中国,104 印度,77 2

被子植物 巴西,55000 哥伦比亚,

45000

中国,27000 3

161. 为什么说中国遗传资源丰富?

中国有 7000 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开发利用、培育繁殖自

然环境中的遗传资源,因此中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程度是世

界上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人类生活和生存所依赖的动植物,不仅许

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

动物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是世

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农业部 2004-2008年全国畜禽

遗传资源调查,我国有畜禽品种、配套系 901个,其中地方品种 554 个。

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六分之一。根据最近的调查,包括特种经

济动物和家养昆虫在内,中国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 1938个。在中国

的家养动物中,还拥有大量的特有种资源,在长期的人工选择和驯养之

后,产品经济学特征、生态类型和繁殖性状以及体型等方面形成独特、

丰富的变异,成为世界上特有的种质资源。

植物方面:原产中国及经培育的资源更多,例如,在我国境内发现

的经济树种就有 1000种以上,其中果树如枣、板栗、饮料如茶、木本油

料如油茶、油桐、涂料如漆树等都是中国特产。中国更是野生和栽培果

树的主要起源和分布中心,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苹果、梨、李属(李

属现已分为李属、桃属、樱属和杏属)种类繁多,原产中国的果树还有

柿、猕猴桃,包括甜橙在内多种柑桔类果树以及荔枝、龙眼、枇杷、杨

梅等。上述所有这些类群大多数都包括多个种和大量品种。中国是水稻

(Oryza sativa)的原产地之一,是大豆(Glycine max)的故乡,前者

有地方品种 50000 个,后者有地方品种 20000个。中国有药用植物 11000

多种,牧草 4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 30属 2238种。各经

济植物的野生近缘种数量繁多,大多尚无精确统计。如世界著名栽培牧

草在中国几乎都有其野生种或野生近缘种。中药人参有 8个野生近缘种,

贝母的近缘种多达 17个,乌头有 20个等。

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由于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的特点,使得

中国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也很丰富。如少数民

族医药、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以及一些传统知识和习俗等对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Page 8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8 / 113

162. 中国有哪些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因为中国国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地貌多样、河湖纵横星罗棋布,

而且海岸线长,中国几乎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各种类型,且每种包括

多种气候型和土壤型。复杂的自然条件导致了中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中国陆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高

山冻原等。

初步统计,以乔木的优势种、共优势种或特征种为标志的类型主要

有 212类。中国竹类有 36类。灌丛的类别更为复杂,主要类型有 113类,

其中包括分布于高山和亚高山垂直带、适应于低温、大风、干燥或常年

积雪的高寒气候的灌丛,如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及高寒落叶阔

叶灌丛,主要有 35类。暖温带落叶灌丛类型最多,主要有 55类;其他

亚热带常绿和落叶灌丛主要有 20类。这些均为森林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

灌丛。热带肉质刺灌丛在中国分布有限,但也有约 3种。

草原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共 55类。草

甸可分为典型草甸(27类)、盐生草甸(20类)、沼泽化草甸(9类)

和高寒草甸(21 类)。沼泽有草本沼泽(14类)、木本沼泽(9类)、

泥炭沼泽 1类。

中国的红树林,系热带海岸沼泽林,主要有 18类。荒漠分为小乔木

荒漠、灌木荒漠、小半灌木荒漠及垫状小半灌木荒漠,共 52类。此外,

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和高山流石滩植被主要有 17类。淡水生态系统

类型和海洋生态类型系统尚无精确统计

(http://www.cncdiversitas.org/sites/default/files/10_12.pdf)。

163. 中国到 2030 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

标是什么?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国到

203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景目标:

(1)近期目标。到 2015年,力争使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

到有效遏制。完成 8-1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本底调查与评估,并实

施有效监控。加强就地保护,陆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

维持在 15%左右,使 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

合理开展迁地保护,使 80%以上的就地保护能力不足和野外现存种群量极小的

受威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生

物物种资源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

(2)中期目标。到 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

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本底调查与评估全面完成,并实施有效监

控。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

能稳定,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

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得到完

善。

(3)远景目标。到 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各类保护区

域数量和面积达到合理水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Page 8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89 / 113

形成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律体系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保护

生物多样性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164. 中国到 2030 年有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领域?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国到

2030年共有 10个优先领域:

优先领域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

优先领域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促进持续利用

优先领域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

优先领域四: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优先领域五: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

优先领域六: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

优先领域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优先领域八: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优先领域九: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优先领域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

165. 中国到 2030 年有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行动?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国到

2030年共有 30个优先行动:

行动 1: 制定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

行动 2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体系;

行动 3: 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机构,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

行动 4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计划;

行动 5: 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行动 6 :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行动 7 :开展生物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本底调查;

行动 8 :开展生物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编目;

行动 9: 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预警;

行动 10 :促进和协调生物遗传资源信息化建设;

行动 11 :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

行动 12 :统筹实施和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规划;

行动 13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

行动 14 :开展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

行动 15 :加强自然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行动 16: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建设;

行动 17: 科学合理地开展物种迁地保护体系建设;

行动 18: 建立和完善生物遗传资源保存体系;

行动 19: 加强人工种群野化与野生种群恢复;

行动 20 :加强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创新研究;

Page 9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0 / 113

行动 21: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获取和惠益共享的制

度和机制;

行动 22: 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出入境查验和检验体系;

行动 23: 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早期预警、应急与监测能力;

行动 24: 建立和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检测和监测技术体系与平台;

行动 25: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

行动 26: 评估生物燃料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行动 27: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科学研究;

行动 28: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

行动 29: 建立公众广泛参与机制;

行动 30: 推动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

166. 中国有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国在

2030年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共有 32个陆地保护优先区和 3个海洋保护

优先区,合计 35个保护优先区。其中陆地保护优先区涉及 27个省的 885 个

县级单位,总面积 232万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 24%。在这些区域内有 196 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 61.6万 km2,占优先区域面积的 26.5%。详细信息

见表 9。

表 9. 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信息

保护优先区名称 省

面积(km2) 指示

物种

重点

生态

系统

国家

级保

护区

1 大兴安岭区 2 7 88345.2 21 27 5

2 小兴安岭区 1 12 30490.9 31 26 4

3 三江平原区 1 13 30346.0 23 23 9

4 长白山区 2 26 55688.6 31 32 8

5 松嫩平原区 3 22 35016.0 18 31 7

6 呼伦贝尔区 1 11 84875.0 24 34 3

7 锡林郭勒草原区 1 6 24721.8 9 34 3

8 阿尔泰山区 1 6 32637.5 24 44 1

9 天山-准噶尔盆地西

南缘区

1 42 190482.0 27 115 5

10 塔里木河流域区 1 15 52113.1 13 24 1

11 祁连山区 2 32 88215.5 38 68 2

12 西鄂尔多斯-贺兰山

-阴山区

3 34 92601.6 27 82 10

13 羌塘、三江源区 5 48 473124.8 57 67 7

14 库姆塔格区 3 7 59892.7 27 29 3

15 太行山地区 6 99 75928.3 24 94 13

16 六盘山-子午岭地区 3 35 41124.2 21 53 3

17 喜马拉雅东南区 1 37 193989.2 66 47 3

Page 9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1 / 113

18 横断山南段区 3 42 128191.3 115 87 8

19 岷山-横断山北段区 3 56 74033.0 98 96 10

20 秦岭区 3 35 30948.3 45 45 10

21 桂西黔南石灰岩地区 3 29 27816.2 57 41 2

22 武陵山区 5 55 66853.3 64 36 16

23 大巴山区 4 42 32150.7 47 50 4

24 大别山区 3 19 19218.9 24 25 5

25 黄山-怀玉山区 3 27 30203.8 44 20 4

26 武夷山地区 3 86 81832.6 48 25 13

27 南岭地区 6 88 95123.2 74 32 16

28 洞庭湖区 2 14 7742.4 17 12 4

29 鄱阳湖区 3 14 7401.3 22 6 2

30 海南岛中南部区 1 12 10516.9 34 13 5

31 西双版纳区 1 17 32385.1 98 23 6

32 桂西南山地区 2 25 29308.5 62 27 4

三个海洋保护优先区是:

(1)黄渤海保护区域。本区的保护重点是辽宁主要入海河口及邻近海域,

营口连山、盖州团山滨海湿地,盘锦辽东湾海域、兴城菊花岛海域、普兰店

皮口海域,锦州大、小笔架山岛,长兴岛石林、金州湾范驼子连岛沙坝体系,

大连黑石礁礁群、金州黑岛、庄河青碓湾,河北唐海、黄骅滨海湿地,天津

汉沽、塘沽和大港盐田湿地,汉沽浅海生态系、山东沾化、刁口湾、胶州湾、

灵山湾、五垒岛湾,靖海湾、乳山湾、烟台金山港、蓬莱—龙口滨海湿地,

山东主要入海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潍坊莱州湾、烟台套子湾、荣成桑沟湾,

莱州刁龙咀沙堤及三山岛,北黄海近海大型海藻床分布区,江苏废黄河口三

角洲侵蚀性海岸滨海湿地、灌河口,苏北辐射沙洲北翼淤涨型海岸滨海湿地、

苏北辐射沙洲南翼人工干预型滨海湿地、苏北外沙洲湿地等,以及黄海中央

冷水团海域。

(2)东海及台湾海峡保护区域。本区的保护重点是上海奉贤杭州湾北岸

滨海湿地、青草沙、横沙浅滩,浙江杭州湾南岸、温州湾海岸及瓯江河口三

角洲滨海湿地,渔山列岛、披山列岛、洞头列岛、铜盘岛、北麂列岛及其邻

近海域,大陈、象山港、三门湾海域,福建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

湾、泉州湾滨海湿地,东山湾、闽江口、杏林湾海域,东山南澳海洋生态廊

道,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

(3)南海保护区域。本区的保护重点是广东潮州及汕头中国鲎、阳江文

昌鱼、茂名江豚等海洋物种栖息地,汕尾、惠州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区,阳

江、湛江海草床生态系统分布区,深圳、珠海珊瑚及珊瑚礁生态系统分布区,

中山滨海湿地、珠海海岛生态区,江门镇海湾、茂名近海、汕头近岸、惠来

前詹、广州南沙坦头、汕尾汇聚流海洋生态区,惠东港口海龟分布区、珠江

口中华白海豚分布区,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分布区、茅尾海域、大风江河口海

域、钦州三娘湾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防城港东湾红树林分布区,海南文昌、

琼海珊瑚礁海草床分布区,万宁、蜈支洲、双帆石、东锣、西鼓、昌江海尾、

儋州大铲礁软珊瑚、柳珊瑚和珊瑚礁分布区,鹦哥海盐场湿地、黑脸琵鹭分

布区,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珊瑚礁分布区等。

Page 9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2 / 113

167.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十大主

题是什么?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十大主题是:

(1)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行动,生物多样性与森林和草原

(2) 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发展,改善海洋生态

(3)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4)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5) 生物多样性与减贫示范

(6) 生物多样性与优先区域保护

(7)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8) 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

(9)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

(10)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管理

168. 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植物名片都

是什么?有附图

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植物名片源于“中国各省代表生物评选

大型公益宣传活动”。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

举办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征集活动,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

研究院选送的“中国各省标志性生物宣传普及活动”方案获特等奖。随后,

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议方式评选出各省标志生物—即各省的生物名片,包

括植物名片和动物名片。各省植物名片如下:

黑龙江:落叶松(Larix gmelinii);

江西:庐山芙蓉(Hibiscus paramutabilis);

吉林:人参(Panax ginseng);

贵州: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

内蒙古: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云南: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 giganteum);

辽宁: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四川: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北京: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重庆: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

天津:月季(Rosa chinensis);

广东: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

河北: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

广西: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河南:河南海棠(Malus honanensis);

陕西: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

山东:山东银莲花(Anemone shikokiana);

Page 9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3 / 113

甘肃: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山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青海: 华福花(Sinadoxa corydalifolia);

上海:佘山羊奶子(Elaeagnus argyi);

宁夏: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江苏:宝华玉兰(Yulania zenii);

新疆:雪莲花(Saussurea involucrata);

湖南: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 lacrima-deae);

西藏:雪灵芝(Arenaria brevipetala);

福建: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海南: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

湖北:叉叶蓝(Deinanthe caerulea);

香港: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浙江: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澳门:莲(Nelumbo nucifera);

安徽: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

台湾: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169. 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动物名片都

是什么?

各省的动物名片是:

黑龙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

江西:井岗山脊蛇(Achalinus jinggangensis);

吉林:虎(Panthera tigris);

贵州: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brelichi);

内蒙古:蒙古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

云南:绿孔雀(Pavo muticus);

辽宁: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

四川: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

北京:北京宽耳蝠(Barbastella beijingensis);

重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天津: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

广东:潮汕蝾螈(Cynops orphicus);

河北:鸳鸯(Aix galericulata);

广西: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poliocephalus);

河南:豫南小鲵(Hynobius yunanicus);

陕西:朱鹮(Nipponia nippon);

山东:大天鹅(Cygnus cygnus);

甘肃:雪豹(Uncia uncia);

山西:金钱豹(Panthera pardus);

青海: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

上海: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

宁夏:岩羊(Pseudois nayaur);

Page 9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4 / 113

江苏: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新疆:普氏野马(Equus caballus);

湖南:莽山烙铁头(Ermia mangshanensis);

西藏: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

福建: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海南: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

湖北:短嘴金丝燕(Aerodramus brevirostris);

香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浙江:黑嘴端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

澳门:小白腰雨燕(Apus affinis);

安徽: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台湾:台湾蓝鹊(Urocissa caerulea)。

170. 中国十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都是什么?

为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境的保护,提升公众对水生生物资源

保护的认知,2013年 5月由环境保护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共同发起了“十

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的征集活动。本次活动将“关爱水生生物,建设美丽

中国”,作为活动口号,通过专家评审、公众投票及专家评议的方式向全国进

行水生生物的名片征集并确定最终评选结果。截至到 2014年 2月共计有 25

万人次参与投票,覆盖全国 22个省市地区。2014年 5月 22日,环境保护部

发布评选结果。“十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评选结果”为:

长江生物名片: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黄河生物名片: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

珠江生物名片:鲮(Cirrhinus molitorella)

黑龙江生物名片:达氏鳇(Huso dauricus)

淮河生物名片: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辽河生物名片: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雅鲁藏布江生物名片: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澜沧江生物名片:丝尾鱯(Mystus nemurus)

怒江生物名片:贡山裂腹鱼(Schizothorax gongshanensis)

额尔齐斯河生物名片:哲罗鲑(Hucho taimen)

入选名片的既包括野生种受威胁程度高的物种,也包括历史文化内涵丰

富、经济价值重大的物种。

171.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都有哪些部门管理?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归口部门包括林业、环保、农业、海洋、国土、

水利、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各级政府、水务局、地矿、住建、研究所、

高校、旅游、非政府组织(日前,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he Nature Conservancy)

在四川省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等十几个部门。

172. 中国自然保护区是如何分区的?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大多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外围区)3个部分。

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所在,或

者是虽然遭受过破坏,但有希望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该区是保

Page 9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5 / 113

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需加以绝对保护,

禁止一切人类的干扰活动,以保护种源为主,也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

地,而且还是为保护和监测环境提供评价的来源地。

缓冲区是指环绕核心区的,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

和干扰的的周围地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可以进入

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

动植物等活动,也包括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上述保护区内分区的做法,使自然保护区在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性的同时,

又可成为教育、科研、生产、旅游等多种目的相结合的、为社会创造财富的

场所。

173. 中国有多少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截止 2014年底,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了 428个,占全国自

然保护区总数的 15.9%,面积达 94.66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面

积和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 64.7%和 9.7%。保护对象包括森林生态、草原草甸、

荒漠生态、内陆湿地、海洋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古生物

遗迹等。

174. 中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是哪个?

中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是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于 1956

年,是唯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总面积约 1133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

地带性森林植被。保护区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生物

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1956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提案,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

的问题。同年 10月林业部草拟了《林业部关于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

划定草案》,并在广东省肇庆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

然保护区。

175. 中国面积最大的和最小的自然保护区分别是

哪个?

到 2014年为止,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西藏境内的羌塘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面积 29.8 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 3个江苏或 3个浙江省的面积),

主要包含有蹄类和高原荒漠生态系统。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嫩

江县境内的科洛南山五味子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仅 0.3公顷,主要保护的

是五味子。

176. 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是哪个?

云南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云南省素有“动物王国”、“植

物王国”美誉外,还被誉为“竹林故乡”、“药林的宝库”、“香料博物园”、

“天然大花园”、“菌类大世界”等。

Page 9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6 / 113

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在全国已知的脊椎

动物中,云南省有 1737种,占全国的 58.2%;

全国已知的高等植物共有 426科、2592属、17000多种,云南省分别占全

国的 88.4%、68.7%、62.9%。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总共有 151种,云南省

占总数的 42.6%。在我国公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省有 199种,占全

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总数的 59.4%,其中亚洲象、野牛、绿孔雀、赤颈鹤等

23种在全国为云南省独有(李若愚等,2007)。

177. 三有保护动物是什么意思?

三有保护动物是指国家保护的具有下列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1) 有益的;

(2) 有重要经济价值的;

(3)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178. 什么是四大主体功能区?

2011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按开发方式划分,国土空

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域;按开发

内容划分,则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层级划

分,则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

的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

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

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

主体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

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

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

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

重要载体。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

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要坚持保持优先、适度开

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

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生态

功能区。目前东北的兴安岭、长白山林地、三江平原湿地等,西北的新疆阿

尔泰、青海的三江源等地,内蒙古的部分沙漠化防治区,西南等地的一些干

热河谷、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区,大别山土壤侵蚀

防治区等,都属于限制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

关的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

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规划草案中明确,禁止开发区域共包括 243个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31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8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65

个国家森林公园、138 个国家地质公园。

179. 什么是生态红线?

Page 9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7 / 113

生态红线就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用地范围。具体说,是指对维护

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

格管理和保护的国土空间管控线。

Page 9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8 / 113

名单名录

180.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都有哪些?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于 2003年 1月 10日联合发布的《中国第一

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 16种(见表 10),分别为:

表 10.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中文名 俗名 拉丁名 科

紫茎泽兰

解放草、

破坏草

Ageratina

adenophora 菊科 Compositae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菊科 Compositae

空心莲子草

水花生、

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苋科 Amaranthaceae

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菊科 Compositae

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禾本科 Gramineae

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禾本科 Gramineae

飞机草 香泽兰

Chromolaena

odoratum 菊科 Compositae

凤眼莲

凤眼蓝、

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假高粱

石茅、

阿拉伯高梁 Sorghum halepense 禾本科 Gramineae

动物

中文名 俗名 拉丁名 目 科

蔗扁蛾 香蕉蛾 Opogonasacchari

鳞翅目

Lepidoptera

辉蛾科

Hieroxestidae

湿地松粉

火炬松粉

蚧 Oracellaacuta

同翅目

Homoptera

粉蚧科

Pseudococcid

ae

强大小蠹

红脂大小

Dendroctonus

valens

鞘翅目

Coleptera

小蠹科

Scolytidae

美国白蛾

秋幕毛虫、

秋幕蛾 Hyphantriacunea

鳞翅目

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

非洲大蜗

褐云玛瑙

螺、东风

螺、菜螺、

花螺、法国

螺 Achatingfulica

柄眼目

Stylomnatoph

ora

玛瑙螺科

Achatinidae

福寿螺

大瓶螺、苹

果螺、雪螺

Pomaceacanalicula

ta

中腹足目

Mesogastropo

瓶螺科

Ampullariidae

Page 9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99 / 113

da

牛蛙 美国青蛙 Ranacatesbeiana

无层目

Anura

(Salientia) 蛙科 Ranidae

(详细情况请见附录 8)

181. 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都有哪些?

2010年 1月 7日,在 2003年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

名单》,共 19种(见表 11)。

表 11. 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植物

中文名 俗名 拉丁名 科

马缨丹

五色梅、如

意草 Lantana camara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三裂叶豚草 大破布草 Ambrosia trifida 菊科 Compositae

大薸 水浮莲 Pistia stratiotes 天南星科 Araceae

加拿大一枝

黄花

黄莺、米

兰、幸福花

Solidago

Canadensis 菊科 Compositae

蒺藜草 野巴夫草 Cenchrus echinatus 禾本科 Gramineae

银胶菊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菊科 Compositae

黄顶菊

Flaveria bidentis 菊科 Compositae

土荆芥

臭草、杀虫

芥、鸭脚草

Dysphania

ambrosioides 藜科 Chenopodiaceae

刺苋

野苋菜(该

属统称)、

土苋菜、刺

刺菜、野勒

Amaranthus

spinosus 苋科 Amaranthaceae

落葵薯

藤三七、藤

子三七、川

七、洋落葵 Anredera cordifolia 落葵科 Basellaceae

动物

中文名 俗名 拉丁名 目 科

桉树枝瘿姬

小蜂

Leptocybe invasa

膜翅目

Hymenoptera

姬小蜂科

Eulophidae

稻水象甲 稻水象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鞘翅目

Coleoptera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膜翅目

Hymenoptera

蚁科

Formicidae

Page 10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0 / 113

克氏原螯虾

小龙虾、淡

水小龙虾、

喇蛄、红色

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

十足目

Decapoda

螯虾科

Cambaridae

苹果蠹蛾

苹果小卷

蛾、苹果食

心虫 Cydiapomonella

鳞翅目

Lepidoptera

卷蛾科

Tortricidae

三叶草斑潜

三叶斑潜

蝇 Liriomyza trifolii

双翅目

Diptera

潜蝇科

Agromyzidae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滑刃目

Aphelenchida

滑刃科

Aphelenchoid

idae

松突圆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同翅目

Homoptera

盾蚧科

Diaspididae

椰心叶甲

Brontispa

longissima

鞘翅目

Coleoptera

铁甲科

Hispidae

(详细情况请见附录 9)

182. 中国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都有哪些?

2014年 8月 15日,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

名单,共 18种(见表 12)。

表 12. 中国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批次:第三批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4 年 8月 20 日

植物

中文名 俗名 拉丁名 科

反枝苋 野苋菜

Amaranthus

retroflexus 苋科 Amaranthaceae

钻形紫菀 钻叶紫菀

Symphyotrichum

subulatus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三叶鬼针草

粘人草,蟹

钳草,对叉

草,豆渣

草,鬼针

草,引线草 Bidenspilosa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小蓬草

加拿大飞

蓬,飞蓬,

小飞蓬,小

白酒菊

Erigeron

canadensis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苏门白酒草 苏门白酒 Erigeron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Page 10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1 / 113

菊 sumatrensis

一年蓬

白顶飞蓬,

千层塔,治

疟草,野蒿 Erigeron annuus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假臭草 猫腥菊 Praxelisclematidea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刺苍耳

Xanthium

spinosum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圆叶牵牛

牵牛花,

喇叭花,紫

花牵牛 Ipomoea purpurea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长刺蒺藜草 草蒺藜

Cenchrus

pauciflorus 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

动物

中文名 俗名 拉丁名 目 科

巴西龟

Trachemys

scripta

龟鳖目

Testudines

泽龟科

Emydidae

豹纹脂身鲇

清道夫、琵

琶鼠、垃圾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鲇形目

Siluriformes

骨甲鲶科

Loricariidae

红腹锯鲑脂

食人鲳或

食人鱼

Pygocentrus

nattereri

脂鲤目

Characiformes

锯脂鲤科

Serrasalmida

e

尼罗罗非鱼

罗非鱼、吴

郭鱼、非鲫

Oreochromis

niloticus

鲈形目

Perciformes

慈鲷科

Cichlidae

红棕象甲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鞘翅目

Coleoptera

象鼻虫科

Curculionidae

悬铃木方翅

网蝽

Corythucha ciliata

半翅目

Hemiptera

短足蝽科

Tingidae

扶桑绵粉蚧

Phenacoccus

solenopsis

半翅目

Hemiptera

粉介壳虫科

Pseudococcid

ae

刺桐姬小蜂

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膜翅目

Hymenoptera

釉小蜂科

Leptofoenida

e

(详细情况请见附录 10)

183. 中国都有哪些三有动物?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

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

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国家林业局于 2000年 5 月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

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动物名

Page 10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2 / 113

录”)。“三有动物名录”于 2000年 8月 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 7号发布实

施。概况如下:

兽 纲 MAMMALIA :6目 14科 88种

鸟 纲 AVES:18目 61科 707种

两栖纲 AMPHIBIA:3目 10科 291种

爬行纲 REPTILIA:2目 20科 395种

昆虫纲 INSECTA:17目 72科 120属另 110 种

合计: 5纲 46目 177科 1591种 及 昆虫 120属的所有种和另外 110

种(名单详见附录 11)。

184.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哪些?有附图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第一批)》於

1999年 8月 4日由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发布,1999年 9月 9

日起施行。(2001年 8月 4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发布第 53号令,将念珠

藻科的发菜保护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一级)。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是 1996年 9月 30日发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配套文件,《名录》所列

物种是《条例》具体的保护管理对象。

《名录》共列植物 419种和 13类(指种以上分类等级),其中一级保护的

67种和 4类,二级保护的 352种和 9类。包含蓝藻 1种,真菌 3种,蕨类植

物 14种和 4类,裸子植物 40种和 4类,被子植物 361种和 5类。桫椤科、

蚌壳蕨科、水韭属、水蕨属、苏铁属、黄杉属、红豆杉属、榧属、隐棒花属、

兰科、黄连属、牡丹组等 13类的所有种(约 1300余种)全部列入《名录》。

据此,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一共约有 1700种。

《名录》选列物种有四条标准:

一是数量极少、分布范围极窄的濒危种;

二是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濒危种和稀有种;

三是重要作物的野生种群和有遗传价值的近缘种;

四是有重要经经济价值,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急剧减少的种

(名单详见附录 12)。

185.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哪些?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最初由原

林业部和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共同

制定并发布的一份由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名录。其中保护

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并且对水生、陆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明确了由渔业、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的具体种类。《名录》于 1988年 12月 10日得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1989年 1月14日由原林业部和农业部发布施行,

之后也经历了些许变更:1993年 4月 14日,原国家林业部发出通知,决定将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I和附录 II所列非原产中国的所有

Page 10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3 / 113

野生动物,分别列入国际一级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共 330多种。2003

年 2月 2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第 7号令,将麝科麝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

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单详见附录 13)。

186.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有哪

些?

根据《渔业法》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农业部于 2007

年 12月 12日发布公告第 948号,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

源名录(第一批)》。《名录》的制定,一是立足于当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

保护利用现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据 2006

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近海捕捞产量超过 10万吨的经济鱼类 18 种,

均被列入《名录》,占当年近海鱼类总捕捞产量的 90%以上。二是明确保护对

象和保护重点,为制订完善禁渔休渔、增殖、保护区建设等各项资源养护措

施提供依据。三是将菱、荸荠、慈姑等 9种水生植物列入《名录》,并全面

整理鱼、虾、蟹类等水生经济物种类型,完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利用体系,

为开展水域生态修复,治理水域荒漠化,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创造了

基础条件。

《名录》共包括 166个物种,其中鱼类 99个,虾蟹类 17个,贝类 20 个,

藻类 7个,爬行类 2个,高等水生植物 9个,藻类等其他类型 12个(名单详

见附录 14)。

187.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都包括哪些?

2006年 6月 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

定,公布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确定了八眉猪等 138个畜禽

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单详见附录 15)

188. CITES 附录中中国有哪些物种?

1973年 3月 3日,有 21个国家的全权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濒危野生动

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华盛顿公约》,(CITES)。1975年 7月 1

日,该公约正式生效。截至 2014年 6月,已有有 186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公

约,中国于 1981年正式加入该公约。34982个种和 70个亚种受到公约的保护,

其中中国物种共有 540(名单详见附录 16)。

189.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处于极危和

濒危状态的高等植物有哪些?

根据 2013年 3月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

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受威胁高等植物(极危、濒危、

易危)共计 3767 种,包括苔藓植物 117 种,蕨类植物 151 种,裸子植物 127

Page 104: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4 / 113

种,被子植物 3372 种。受威胁比例程度最高的类群是裸子植物(51.0%),

其次是被子植物(11.4%),再次是蕨类植物(7.3%),最低是苔藓植物(4.7%)。

(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仅列出极危和濒危两个等级的受威胁高等植物,详细

见附录 17)。

190.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灭绝的高等

植物有哪些?

根据 2013年 3月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

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报告显示绝灭等级的植物有 52 种,其中属于绝

灭等级(EX)的植物有 27 种,包括 1 种苔藓植物、5 种蕨类植物和 21 种

被子植物。属于野外绝灭等级(EW)的植物有 10 种,包括 1 种蕨类植物和

9 种被子植物。属于地区绝灭等级(RE)的植物有 15 种,包括 5 种蕨类植

物和 10 种被子植物。属于以上三种绝灭等级的植物名录详见附录 18。

191. 中国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哪

些?

1971年 2月 2日,来自 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

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

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湿地公约》于 1975年

12月 21日正式生效,目前有 160个缔约方。1994个在生态学、植物学、动

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我国自 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20多年来,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得到了快速

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止 2015年 4月,我国已有 46个湿地列入了国

际重要湿地名录(名单详见附录 19)。

192.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哪些中国成员?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的重要内容。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 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

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截止 2013年,中国已有 32个保护区被纳

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生物圈保

护区网络成员,这些保护区是(括号中的时间为加入时间):

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吉林,1979年)

卧龙生物圈保护区(四川,1979年)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广东,1979年)

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贵州,1986年)

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福建,1987年)

锡林郭勒草原生物圈保护区(内蒙古,1987年)

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湖北,1990年)

中国温带荒漠区博格达峰北麓生物圈保护区(新疆,1990年)

Page 105: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5 / 113

盐城沿海滩涂珍禽生物圈保护区(江苏,1992 年)

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云南,1993年)

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浙江,1996年)

茂兰生物圈保护区(贵州,1996年)

丰林生物圈保护区(黑龙江,1997年)

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四川,1997年)

南麂列岛海洋生物圈保护区(浙江,1998 年)

山口红树林生态生物圈保护区(广西,2000年)

白水江生物圈保护区(甘肃,2000年)

高黎贡山生物圈保护区(云南,2000年)

黄龙寺生物圈保护区(四川,2000年)

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河南,2001年)

赛罕乌拉生物圈保护区(内蒙古,2001年)

达赉湖生物圈保护区(内蒙古,2002年)

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黑龙江,2003年)

亚丁生物圈保护区(四川,2003年)

佛坪生物圈保护区(陕西,2004年)

珠穆朗玛峰生物圈保护区(西藏,2004年)

兴凯湖生物圈保护区(黑龙江,2007年)

车八岭生物圈保护区(广东,2007年)

猫儿山生物圈保护区(广西,2011年)

井冈山生物圈保护区(江西,2012年)

牛背梁生物圈保护区(陕西,2012年)

辽宁蛇岛老铁山生物圈保护区(辽宁,2013年)

193. 保护国际的 17 个生物多样性大国是哪些国

家?

1998年,保护国际(CI)确认了 17个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这些国家

是(按英文名称排序)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

厄瓜多尔、印度、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墨西哥、巴布亚新

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南非、美国、委内瑞拉。这些国家具有地球上绝大

多数物种,而且大多数都位于热带地区。

194. 34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哪些?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概念在 1988年首先被英国科学家诺曼·麦尔提出,

他认识到这些热点生态系统在很小的地域面积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多样

性。这个概念后来被麦尔和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在

2000年又进一步发展和定义。现在评估热点地区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特

有物种的数量和所受威胁的程度。保护国际在全球确定了 34个物种最丰富且

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这里生长的很多动植物都是这些地

Page 106: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6 / 113

区所特有的,这些地区虽然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3.4%(见图 7),但是包含了

超过 60%的陆生物种。

这 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

Africa 非洲

(1) The Cape Floristic Region 开普省植被带;

(2) The Coastal Forests of Eastern Africa 东非沿岸森林;

(3) The Eastern Afromontane 东部赤道非洲山地(东非大裂谷东西两支);

(4) The Guinea Forests of West Africa 西非几内亚森林;

(5) The Horn of Africa 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

(6) Madagascar and the Indian Ocean Islands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洋岛屿;

(7) Maputaland-Pondoland-Albany 马普托兰-蓬多兰-奥尔巴尼地区(莫桑

比克西南角到南非东开普省中部的印度洋沿岸);

(8) The Succulent Karoo 肉质植物高原台地(南非西部和纳米比亚最南部)。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欧洲和中亚

(1) The Caucasus 高加索;

(2) The Irano-Anatolian 伊朗-安纳托利亚地区(包括安纳托利亚高原东中

部、伊朗高原大部、扎格罗斯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和科佩特山脉);

(3)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地中海沿岸(硬叶林);

(4) The Mountains of Central Asia 中亚山地。

Asia-Pacific 亚太地区

(1) East Melanesian Islands 东美拉尼西亚;

(2) Eastern Himalaya 东喜马拉雅山地;

(3) Indo-Burma 印缅地区;

(4) Japan日本;

(5) The Mountains of Southwest China 中国西南山地;

(6) New Caledonia 新喀里多尼亚;

(7) New Zealand 新西兰;

(8)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群岛;

(9) Polynisia and Micronesia 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

(10) Southwest Australia 西南澳大利亚;

(11) Sundaland 巽他古陆(就是东南亚华莱士线以西以北的马来群岛、

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西南部);

(12) Wallacea 华莱士地区(马来群岛中华莱士线和莱德克线之间的苏拉

威西岛、马鲁古群岛和努沙登加拉群岛);

(13) Western Ghats and Sri Lanka 西高止山脉和斯里兰卡;

North and Central America 北美和中美洲

(1) The California Floristic Province 加利佛尼亚植被区系(北到俄勒

冈西南部南到墨西哥西北角,内华达山脉以西);

(2) The Carribean Islands 加勒比诸岛;

Page 107: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7 / 113

(3) The Madrean Pine-Oak Woodlands 马德雷松栎林(墨西哥北部和美国亚

利桑那、新墨西哥州南部);

(4) Mesoamerica 中部美洲。

South America 南美洲

(1) The Atlantic Forest 大西洋沿岸森林(巴西东南部大西洋沿岸);

(2) The Cerrado 巴西高原萨瓦纳植被带(喜拉多草原和卡丁加群落);

(3) The Tropical Andes 赤道安第斯山;

(4) Chilean Winter Rainfall-Valdivian Forests 智利巴尔迪维亚冬雨林;

(5) Tumbes-Chocó-Magdalena通贝斯-乔科-马格达莱纳(是从秘鲁西北端到

巴拿马东南部的安第斯西坡)。

中国西南山区是 CI确定的全球 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它西起

西藏东南部,穿过川西地区,向南延伸至云南西北部,向北延伸至青海和甘

肃的南部,这里拥有 12000多种高等植物和大约 50%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图 7. 全球 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据保护国际)

195. 世界上 25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哪些?

根据 Myers等(2000)在《自然》上发表的“优先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

点地区”文章,全世界有 44%的维管植物和 35%的脊椎动物集中分布在只占地

球表面 1.4%的 25个地区内,这些地区被称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中

国中南部在列。这 25 个热点地区是:

(1) 热带安第斯山脉;

(2) 中美洲;

(3) 加勒比海;

(4) 巴西的大西洋森林;

(5) 乔可-达里安-西厄瓜多尔;

(6) 巴西塞拉多保护区;

(7) 智利中部;

(8) 加利福尼亚植物区系;

(9) 马达加斯加;

(10) 坦桑尼亚-肯尼亚东部山区和海岸森林;

Page 108: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8 / 113

(11) 西部非洲森林;

(12) 开普植物区系;

(13) 卡鲁多汁植物区;

(14) 地中海盆地;

(15) 高加索地区;

(16) 巽他古陆;

(17) 华莱士区;

(18) 菲律宾;

(19) 印-缅区 ;

(20) 中国中南部;

(21) 印度高止山脉西部-斯里兰卡;

(22) 澳大利亚西南部;

(23) 新喀里多尼亚;

(24) 新西兰;

(25) 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

196. 中国 16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哪些?

16 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的说法来自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

区规划,该规划筛选出 16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它们是吉林长

白山地区、祁连山地区、伏牛山地区、秦岭地区、大巴山地区、大别山地区、

浙皖低山丘陵、浙闽山地地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藏东南部地区、滇西北

地区、武陵山地区、南岭地区、十万大山地区、西双版纳地区、海南中部地

区。上述地区均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优先保护地区。各

热点地区的物种数量见表 13

表 13. 热点地区的物种数量

热点地区 兽类

物种数

鸟类

物种数

植物

物种数

物种

总数

吉林长白山地区 26 48 13 87

祁连山地区 22 14 9 45

伏牛山地区 17 39 16 72

秦岭地区 24 8 18 50

大巴山地区 16 10 32 58

大别山地区 8 32 13 53

浙皖低山丘陵地区 26 14 32 72

浙闽山地地区 41 45 48 134

川西高山峡谷地区 64 90 63 217

藏东南部地区 29 18 24 71

滇西北地区 69 57 86 212

武陵山地区 23 7 34 64

南岭地区 54 47 96 197

十万大山地区 40 18 65 123

西双版纳地区 43 12 41 96

海南中部山区 17 30 29 76

Page 109: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09 / 113

(http://blog.niwota.com/a/1072419)。

197. 中国 17 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哪些?

据 2002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编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这 17

个地区分别是:

(1) 横断山南段;

(2) 岷山-横断山北段;

(3) 新疆、青海、西藏交界高原山地;

(4)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5) 湖南、贵州、四川、湖北边境山地;

(6) 海南岛中南部山地;

(7) 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

(8) 浙江、福建、江西交界山地;

(9) 秦岭山地;

(10) 伊犁-西段天山山地;

(11) 长白山地;

(12) 沿海滩涂湿地,包括辽河口海域、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盐城

沿海、上海崇明岛东滩;

(13) 东北松嫩-三江平原;

(14) 长江下游湖区;

(15) 闽江口外-南澳岛海区;

(16) 渤海海峡及海区;

(17) 舟山-南麂岛海区。

198. 世界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都在哪里?

起源中心(center of origin)指的是某类生物体,无论是栽培的还是

野生的,首先获得某种特殊性状的地理区域。许多研究认为起源中心也是变异

中心。

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有很多学说,目前较为广泛认可的说法是前苏联植

物学家和农学家Н.И.瓦维洛夫 1935年提出的八大作物起源中心(见图 8),

它们是:

(1)中国起源中心。中国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低地,是世界农业和

栽培植物最早和最大的起源地,起源于中国的栽培植物有 136 种,居各起源

中心之首,其中主要有黍、稷、粟、稗、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

苎麻、大麻、茼麻、紫云英等。

(2)印度起源中心。指印度东部的阿萨姆地区和缅甸,主要有稻、龙爪

稷、绿豆、甘蔗、黄麻、芋、芝麻等。 2a .印度一马来亚起源中心是作为

印度发源地的补充,包括印度支那和马来群岛,主要农作物有甘蔗、薏苡、

马尼刺麻等。

(3)中亚起源中心。包括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阿富

汗、塔吉克、乌兹别克及天山西部,起源于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豌豆、

蚕豆、亚麻等。

Page 110: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10 / 113

(4)近东。包括小亚细亚中心部分,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原。起

源于这一地区的农作物有硬粒小麦、普通小麦、圆锥小麦、波斯小麦、二棱

大麦、黑麦、燕麦、紫花苜蓿等。

(5)地中海。这一地区的农作物有二粒小麦、波兰小麦、斯卑尔脱小麦、

地中海燕麦、大粒豌豆、大粒蚕豆、羽扇豆、甜莱、三叶草等。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主要农作物有高粱、豌豆、亚麻、芝麻、蓖

麻,大麦有多种类型,小麦有硬粒、圆锥、二粒、波斯小麦等。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心。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甘薯、陆地棉

等。

(8)南美起源中心。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

a) 智利起源中心是马铃薯的起源地。

b) 巴西一巴拉圭起源中心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作物起源于此。

从以上 8个起源中心可以看出,有些作物只起源于地理上某些地区,而

另一些作物却同时起源于地理上相距很远的地区,如硬粒小麦、豌豆、亚麻

等。

齐文(1970 )和茹考夫斯基(1975 )在瓦维洛夫学说的基础上,将 8 个

起源中心所包括的地区范围扩大,又增加了 4个起源中心,使之能包括所有

已发现的作物基因种类,即有 12个基因大中心:

(1) 中国 —日本中心;

(2) 东南亚洲中心;

(3) 澳大利亚中心;

(4) 印度中心;

(5) 中亚细亚中心;

(6) 西亚细亚中心;

(7) 地中海中心;

(8) 非洲中心;

(9) 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10) 南美中心;

(11) 中美和墨西哥中心;

(12) 北美中心。

不管哪种学说,中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分布图如

下:

Page 111: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11 / 113

图 8. 世界农作物八起源中心

(1)墨西哥-危地马拉;(2) 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2A)智利南部,(2B)巴西南

部;(3)地中海;(4) 中东;(5)埃塞俄比亚;(6)中亚;(7)印度-缅甸,(7A)暹罗-马

来亚-爪哇;(8)中国

(图片来源:Vavilov 1951; Ladizinsky,1998; Blaine and Friedlander, 2000;

Janick, 2002)。

199. 什么是候鸟的八大迁徙路线?

全世界有大约 1800种候鸟,约占已知鸟类的 19%。这些候鸟的迁徙多是

沿着一定的线路进行的,就全世界来说,可分为八条主要的迁徙路径,即候

鸟八大迁徙路线(见图 9),它们是:

(1)太平洋-美洲路线;

(2)中美洲路线;

(3)大西洋-美洲路线;

(4)东大西洋路线;

(5)地中海和黑海路线;

(6)东亚和东非路线;

(7)中亚路线;

(8)东亚和澳洲路线。

Page 112: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12 / 113

图 9. 候鸟的八大迁徙路线

(图片来源:http://www.birdlife.org/datazone/sowb/spotFlyway)

200. 近 1800 年以来世界上灭绝的主要大型动物

有哪些?

下面列出的是在 1800年以后灭绝的一些大型动物,但需要指出的是,这

个名单只是期间灭绝生物的一小部分,但也足以说明我们目前在生物多样性

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

马里恩象龟 Dipsochelys hololissa 1800 年灭绝

恐鸟 Dinornis sp.1800年灭绝

大海雀 Pinguinus impennis 1844年灭绝

西非狮 Panthera leo senegalensis 1865 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 Pygathrix nemaeus 1882年灭绝

斑驴 Equus quagga quagga 1883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 Ursus arctos crowtheri 1870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 1890 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 Lasiorhinus krefftii 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 1901 年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 Conilurus albipes1902年灭绝

纹兔袋鼠 Lagostrophus fasciatus1906年灭绝

亚洲狮 Panthera leo persica 1908年灭绝

旅鸽 Ectopistes migratorius1914年灭绝

卡罗莱纳长尾鹦鹉 Conuropsis carolinensis1914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 Ursus arctos 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 Rhinoceros sinensis1922年灭绝

高加索野牛 Bison bonasus caucasicus 1925年灭绝

原牛 Bos primigenius 1627年灭绝

1 3

5

4 2

8

7

6

Page 113: 《生物多样性知识 200 - mee.gov.cncncbc.mee.gov.cn/wdzx/dzdw/qtqk/201506/P... · 莆、肖能文、王伟、刘勇波、田瑜、臧春鑫等同事提供了部分条目的解释说

113 / 113

袋狼 Thylacinus cynocephalus 1936年灭绝

塔斯曼尼亚虎 Thylacinus cynocephalus 1936年灭绝

巴厘虎 Panthera tigris 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 Felis margarita scheffeli 1940年灭绝

东袋狸 Perameles bougainville 1940年灭绝

亚洲猎豹 Indian cheetah1948年灭绝

中国豚鹿 Axis porcinus1960年灭绝

冠麻鸭 Tadorna cristata 1964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 Mexican Silver Grizzly1964 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 Texas red wolf1970年消失

爪哇虎 Panthera tigris sondaica 1980消失

西亚虎 West tiger1980消失

澳洲毛鼻袋熊 Lasiorhinus krefftii 1990 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