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餃餅子油餅 - pdf.wenweipo.compdf.wenweipo.com/2014/12/30/a30-1230.pdf ·...

1
1908-1989 A30 文匯副刊 采風 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便便滿調滿綿綿便退西牟平蘋果地瓜是我的鄉愁 象棋與圍棋 簿退使便Hea 使退二零一四 淑梅 足跡 車淑梅 滿(priority management) in-tray out-tray in-tray memo D (deal with it) (delegate it) (destroy it) in-tray deal with it D 我的桌面 翠袖 乾坤 伍淑賢 便卓越畫藝成大家 琴台 客聚 黃仲鳴 海闊 天空 蘇狄嘉 就我而言,饞人的麵食主要有四種:水餃、油 餅、餅子和煎餅。 水餃,形似月牙,內包餡料;油餅,厚薄均勻, 分層且油;餅子,軟酥易嚼,味美而潤;煎餅,筋 道香滑,常吃常想。 從小到大,我吃的最多的主食是煎餅。煎餅捲大 蔥,乃沂蒙名吃。煎餅有多種。聽母親說,最早的 是麵糊子煎餅。把小梨、麥子、地瓜乾、高粱、柿 萼子等東西,用石磨磨成稠稠的糊糊,盛在盆裡, 用瓢子舀着,倒到鏊子上。邊倒邊刮,一張張煎 餅,在騰騰的熱氣中成形。我問母親,這樣的煎餅 好吃嗎?母親反問我,你想想呢? 那種煎餅,我沒見過,更沒吃過。小梨和柿萼 子,我卻是常見的。梨樹開過花,小梨隨之長起 來。玻璃球大時,很多梨子陸續脫落,我們稱這樣 的梨叫「小梨」。還有種寬泛點的說法,花落到還 沒成熟的不能吃的梨,都叫小梨。小時調皮,我親 自嘗過這種小梨,又硬又澀,無法下嚥。小柿子落 時,每年都掉下許多,扁半球形的小柿子連帶柿萼 一起,看上去猶如一朵朵綠色的小花。若說小梨還 勉強能吃,粗糙苦澀的柿萼子,青樹皮一般,怕是 得難吃到極點了。這種東西摻雜少量糧食,烙出的 煎餅,一定不好咽。 母親的下巴處,有一道很深的疤痕。她回憶,小 學二年級時,下午放學後餓得不行,回到家姥姥沒 做飯,姥爺等生產隊分高粱沒回來。母親去催,路 上看到一棵墜子梨樹,爬上去摘梨吃。腳下一滑, 掉下樹昏死過去,下巴裂傷,流了很多血,直到夜 晚才被找到。 在那種忍饑挨餓的年代,麵糊糊煎餅,也算一種 美食吧! 我小時候吃的煎餅,已不是麵糊糊煎餅了,是地 瓜麵煎餅。收了地瓜乾,到附近的磨房磨成地瓜麵 粉。烙煎餅前,把地瓜麵倒進水桶,舀進水,和成 麵團。地瓜麵團不比現在的小麥麵粉和成的麵團, 粗糙鬆散,最恰當的稱呼還應是「麵糊」。烙煎餅 時,先把地瓜麵團成小足球大的一坨,雙手抱着, 朝鏊子邊上一摔,沿着鏊子邊緣一圈圈滾着往中央 靠,滾到中央合攏。鏊子下面燃着的柴禾,得是樹 葉之類的軟柴禾,不能用木塊,樹葉燃出的火虛, 不會把煎餅烙糊。鏊子旁,必須得放一個「劈 子」一種半米多長一指來寬的窄木片,光滑的 竹片居多。煎餅邊緣稍微翹起時,烙煎餅的人拿起 劈子輕輕一撩,另一隻手捏住撩起的煎餅邊緣,向 上一拽,向外刺啦一掀,一張熱乎乎的煎餅就被撕 下來。這種煎餅,在鏊子上烙完即疊的發脆;隔上 段時間,灑了水後再疊的,軟而略散。地瓜麵煎 餅,我吃了十幾年,味道不好,吃久了胃脹,至今 不想再吃。 老家在山裡,種地瓜的多,煎餅也是地瓜麵的居 多。二姨三姨家在山外,土地平坦,種玉米也種小 麥,她們吃的煎餅,以玉米麵和連麩子的為主。玉 米麵煎餅,顏色發黃,不像地瓜麵煎餅那樣灰白, 看上去比較漂亮。吃起來,有玉米的香味,比地瓜 麵煎餅脆,厚度也稍厚一些。連麩子的麵煎餅,是 將麩子和小麥麵粉摻在一起烙成的煎餅,多為暗褐 色,吃起來有點拉嗓子,我不太願意吃。 這幾種煎餅,我都吃過,嘗鮮可以,當主食還真 不喜歡。我覺得,地瓜煎餅不如燒烤的地瓜,玉米 煎餅不如煮熟的玉米,麥麩子煎餅也不如燒熟的麥 穗。特別是地瓜麵煎餅,吃多了反酸,燒得胃疼。 我喜歡的煎餅,是去掉麥麩的小麥麵煎餅。找個 大盆,放進一小塊麵引子,發酵好後和進一大盆 麵。用勺子舀着,一邊朝熱鏊子上倒,一邊用一個 半月形的板子攤刮,像烙地瓜麵煎餅那樣,把小麥 麵糊攤刮成圓圓的一張薄餅。每烙幾張煎餅,在鏊 子上擦一遍花生油,這樣可以一直烙下去。麵煎餅 口感好,下嚥時滑潤不拉嗓子,還散出淡淡的麵 香,嚼起來也比地瓜、玉米、連麩子煎餅筋道。沂 蒙名吃煎餅捲大蔥,用的就是這種煎餅。 水餃因製作比較繁瑣,平時並不常吃。母親包的 水餃,不僅好吃,樣子也漂亮。先拌餡料,和好 麵,揉成團,揪成小塊,擀成薄皮。一切準備妥 當,母親一手托住麵皮,一手拿筷子夾托來餡料, 往麵皮中央一歪,放下筷子,拇指和其餘四指配 合,捏住麵皮的邊緣,一捏一捏,只幾下,一個水 餃就包好了。 母親包的水餃皮薄餡多,形似月牙,弧形邊緣有 一道矮邊,矮邊豎着,上面有一個個淺淺的摺痕, 摺痕皺起,算是花邊。母親包完一個水餃,擺到圓 蓋莛子上,包一個水餃,再放到蓋莛子上。蓋莛 子,是用高粱桿頂端粗細均勻的莛子(連接高粱穗 那一截),先串成板狀,再經過修剪做成的一種圓 蓋子。包好的水餃,從蓋莛子中間,一個圓圈一個 圓圈往外擺,一個一個,整齊緊湊,擺得很有藝術 感。 我家包水餃用的餡料,有純韭菜、芹菜肉、韭菜 豆腐等。我不喜歡吃白菜和蘿蔔餡,母親知道,也 從不這樣包。 沒充足的時間,又想改善一下伙食時,就央求母 親煎餅子吃。在白碗裡放些麵粉,倒上小半碗放了 鹽的水,用筷子攪拌好,再拌入些蔥花。鍋裡熬上 花生油,欲冒煙時,把碗裡的麵倒進鍋,用鏟子攤 開,把握好火候,來回翻煎。至表面焦黃,中間熟 透即可。餅子的製作雖然簡單,味道卻很好,特別 解饞。 有時,母親也給我做辣椒花餅子吃。辣椒花餅子 的做法,和一般的餅子差不多。區別在和麵上。平 時煎餅子,麵裡只和進一些蔥花和鹽水,辣椒花餅 子和麵時,還得倒進一些辣椒花。煎熟的辣椒花餅 子,顏色暗紅,辣而略鹹,不能和普通麵餅子那樣 空口吃了,須捲到煎餅裡,當菜吃。 油餅的製作,和做水餃一樣,步驟相對複雜。有 時間時,或者我提出想吃了,母親就給我們做。和 好麵團,用擀麵杖擀成一兩毫米厚的薄餅。在薄餅 上澆上花生油,均勻地撒上一層蔥花和細鹽。把薄 餅捲成棍狀,按住兩頭,各以此頭為中心,從兩邊 朝中間旋轉着盤起來。盤至中間,拿起一邊摞到另 一邊上,摞起來後用手掌壓一壓,再用擀麵杖擀 薄。擀到六七毫米厚下鍋熥熟。這樣做出來的油 餅,撕扯着吃時,一層層的,油香撲鼻。 同為麵食,煎餅、水餃、餅子、油餅之外,燒 餅、油條、餡餅、混沌還好,拉麵、麵條和饅頭, 吃一兩頓還湊合,超過三頓,我就受不了了。吃拉 麵和麵條,我吃上一兩碗,肚子鼓鼓的,到撐得吃 不下去了,感覺還是餓。 與妻子、兒子住在鎮上,沒鏊子也沒柴禾,想吃 煎餅時,只得去煎餅店裡買一兩包機器煎餅。機器 煎餅有煎餅的外形,卻沒有母親烙的煎餅滑軟,也 嚼不出麵香的味道。吃機器煎餅,就像在吃得了潰 瘍病的劣質紙張,這兒一個小坑那兒一個小洞的, 沒滋沒味,吃的只是個概念。我家附近,三十米 內,分散着一個燒餅店,一個煎餅店,一個饅頭 店,卻找不到我愛吃的麵食。 母親知道我離不開煎餅,得空烙了,會送一沓到 客車上,給我托運過來。母親烙的那種油餅、煎的 那種餅子、包的那種水餃,妻子偶爾也做。不知是 不是電磁爐無法代替老家的柴禾,還是製作工序上 有所不同,她忙前忙後做出來的麵食,總是缺少了 點記憶裡那些麵食的煙火味道。 煎餅 · 水餃 · 餅子 · 油餅 滿滿鴿滿貿貿使年末大反思 思旋 天地 責任編輯:趙 2014 年 12 月 30 日(星期二) 見多 識廣 尹樹廣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Ju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水餃餅子油餅 - pdf.wenweipo.compdf.wenweipo.com/2014/12/30/a30-1230.pdf · 我老家的村子叫大窯北村,村東北的公路處有個山口 滿海水的玻璃瓶裡,帶回家能高興幾天。便去趕海,在黃昏的沙灘上挖小蟹、捉小蝦,再放進灌是養馬島,小時常坐大伯趕的老牛車去那裡拉石灰,順將孟良曾駐守那裡抵抗金兵。

三、四歲時居鄉間,無

幼兒班,無幼稚園,懵懵

懂懂,當然不識字。稍

長,母親大人告知,那時

所認識之字,非自己名

字,非一二三四,而是將帥車馬炮象士兵

卒也。為何有此現象?

話說鄉中有一大阿哥,我們常與之遊,

彼喜講水滸三國,更好下象棋,鄉中已無

敵手。我旁觀既久,央之教導,居然也懂

馬行日象行田卒仔過河不可回頭。我童蒙

所識之字,就是象棋之字,連楚河漢界四

字也認得;進而更識了項羽劉邦的故事。

來港讀小學,已成班中棋王了。自此嗜下棋,迷

下棋,潛心修練︽橘中秘︾、︽梅花譜︾;對象棋

之來源,從不理會。彈指間,寒暑如快馬飛炮而

過,近在書坊,偶睹一書曰︽遊戲娛樂︾,一翻,

竟有象棋一遊戲。著者楊蔭深劈首就云:﹁今日所

流行的象棋實始於唐,幾經改革,而至南宋始漸與

今制相同。﹂

並指乃唐相國牛僧孺所創,胡適作︽考作象棋的

年代︾有云:

﹁那時中國與印度交通已近千年。也許這種遊

戲,從印度波斯傳進來已久,到牛僧孺才把它改作

一種中國的象棋戲。﹂

楊蔭深對胡適的﹁大膽假設﹂,﹁是否可信,姑

置勿問﹂,有此存疑,皆因胡適未﹁小心求證﹂

也。但,象棋為牛僧孺所制,卻為可信,楊蔭深引

經據典以證明,當比胡適的﹁假設﹂更為有力。是

書另有篇述圍棋。若謂象棋是印度傳來,那圍棋則是

正宗國產,在遠古時代已有了。楊蔭深指晉張華︽博

物誌︾所云不可信,彼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

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既說堯又說舜,張華之語只是推測,也無文獻可

證。楊蔭深考不出創制是誰,但指春秋戰國時已盛

行,︽論語︾也有﹁不有博弈者乎﹂句,這

﹁弈﹂,指的就是圍棋。梁任昉︽述異記︾有王質

故事,指他觀棋而﹁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

人。﹂後以﹁爛柯﹂謂歲月流逝,人事變遷。而

﹁爛柯﹂,又為圍棋的另稱。圍棋既為弈,但後人

每寫到象棋,亦呼之為弈,旁觀者亦喚作觀弈者。

這書為﹁事物掌故叢談﹂之一。除此之外,還有

︽歲時節令︾、︽神仙鬼怪︾、︽衣冠服飾︾、

︽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

︽穀蔬瓜果︾、︽花草竹木︾等篇,都是對每一事

物追本溯源,考據其歷史演變。作者楊蔭深

︵1908-1989

︶大有來頭,是古典文學史家、民俗

學家、辭書編委,芸芸著作中有一本︽中國古代遊

藝研究︾,可與這部︽遊戲娛樂︾同看,一為研究

一為考據也。

︽遊戲娛樂︾除兩棋外,還有球戲、拳擊、雜

耍、魔術、獸戲、禽戲、舞蹈等等,連近世的電

影,楊蔭深也談了。不過,令我看得津津有味的,

還是象棋和圍棋這兩篇。昔時小說詩詞歌賦戲劇,

寫到下棋的,多為圍棋。金庸嗜圍棋,他的武俠小

說如︽碧血劍︾、︽天龍八部︾都有圍棋的故事。

阿城的︽棋王︾,寫的是象棋,初讀,喜甚;再

讀,益喜。

A30 文匯副刊采風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耶誕節前,兩位表姐從山東老家牟平

來香港遊玩,一見面,便將幾大兜牟平老

家產的地瓜、大頭梨和海米等土特產塞進

我懷裡。聽着親切的膠東鄉音,思緒又回

到曾度過童年美好時光的老家。

山東牟平縣位於膠東半島,夾在煙台和威海之間。牟

平依山傍海,人傑地靈,境內的養馬島是北方療養勝

地,傳說秦始皇曾在此馴養天馬。牟平也是抗日老根據

地,一九三八年城南的雷神廟戰役打響了﹁膠東抗日第

一槍﹂,馮德英的長篇小說︽苦菜花︾就描寫了牟平等

地的膠東人打鬼子的故事。牟平還出了個大名人︱偵察

英雄楊子榮,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就是根據他的剿

匪事蹟改編而成的。

我老家的村子叫大窯北村,村東北的公路處有個山口

叫孟良口,地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傳說北宋名

將孟良曾駐守那裡抵抗金兵。從村子往北走五里路,就

是養馬島,小時常坐大伯趕的老牛車去那裡拉石灰,順

便去趕海,在黃昏的沙灘上挖小蟹、捉小蝦,再放進灌

滿海水的玻璃瓶裡,帶回家能高興幾天。

牟平縣瀕臨渤海灣,屬平原和丘陵交匯地帶,土地為

沙土質,風調雨順,與周邊的萊陽、文登、棲霞和蓬萊

等縣市一道,被譽為﹁蘋果之鄉﹂。膠東的蘋果個頭

大、水氣足、口感好,特別甜。﹁文革﹂期間,農村實

行人民公社制,所有果園歸集體所有,農民一小點自留地只能種

點小蔥、黃瓜和茄子等蔬菜自用,吃蘋果也是件奢侈事。記得六

媽︵即六伯母︶秋天常帶我去生產隊果園摘蘋果,婦女們勞累一

天下來,收工時常用衣服罩住,偷偷帶幾個蘋果回家,像做賊一

樣,生怕村幹部發現。那時,膠東雖是﹁蘋果之鄉﹂,大部分都

出口賺外匯了,農民們卻無享用的份兒。

地瓜是牟平的另一大特產。牟平是農業大縣,除蘋果外,還盛

產地瓜和花生,兩種作物一起套種,長長的瓜蔓爬滿了綠油油的

花生地,兩種作物發瘋似的比着長,一眼望去令人心都綠了。家

鄉的地瓜是紅皮的,有黃心和紅心的,蒸熟了拿在手裡像要化了

一樣,拿都拿不住,吃在嘴裡甜甜的、綿綿的,口感極佳。新鮮

地瓜一下子吃不了,農民們便將其埋在屋子炕下面的地窖裡,用

土蓋上,天冷時挖出來與玉米麵餅子在大鐵鍋裡一起蒸,是﹁文

革﹂時人們的主要食物。每天吃地瓜和玉米麵餅子,胃脹得難

受,今天城裡人把粗糧當成稀罕玩意,很難想像那種胃脹不消化

的滋味。所以,剛從老家回到城裡,我甚至有點恨地瓜,看都不

想看一眼。

﹁文革﹂期間,每年秋天我們家都會收到老家寄來的花生和

地瓜乾郵包。在我童年記憶裡,秋天一定是收到花生和地瓜郵

包的季節,爸爸再把小興安嶺的黑木耳和小蓁蘑寄回老家去。

老爸自小在牟平村裡長大,至今還念叨山東老家人的生活艱

苦。二十多年前他退休後,每年秋天都幫老家種蘋果的侄兒們

在哈爾濱賣蘋果,一家家推銷,把賺得不多的錢寄返給親人,

堅持了近十年,直到幹不動了。

幾年前,煙台市擴容,牟平縣成為煙台的一個新區。聽到這個

消息,心情悵然若失,覺得失去了一樣東西。所以,當人問我老

家何處時,我總是回答﹁山東牟平縣﹂,還不忘補充一句,那裡

出產的蘋果和地瓜最甜。

或許,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淡淡的鄉愁吧。

牟平蘋果地瓜是我的鄉愁

象棋與圍棋

二○

一四轉瞬消失於宇宙,從此成為歷史,網上﹁面

書﹂把我過去一年的某些照片,組成一本相簿,以感謝身

邊人的支持,平穩走到二○

一五。

回顧二○

一四,我會想起四位親人,父親走了十年、媽

媽六年、老爺四年、養母一年了,實在我每天晚上上香都

會跟他們神交一下。

父親很內斂又很火爆,寫得一手靚字,見他心情好,我會提

起他簽名最好看。父親愛吃,曾創下一餐十二隻大閘蟹的紀

錄,他視作人生輝煌戰績。最近找到了我慶祝結婚五周年的餐

廳紀念火柴盒,其中一個印有父親英文名字,旁邊也有他的筆

跡,原來他寫英文也很工整。難忘他用鬍鬚輕刺囡囡,囡囡呱

呱叫的溫馨情景。

見媽媽最後那天是星期三,丈夫沒有進馬場,跟我一起到瑪

麗探媽媽︱︱醫生曾說不樂觀,但見媽媽常微笑,我知她一定

過關。那個下雨的晚上,她突然輕輕提起手向我拜拜,我說:

﹁妳會好返!﹂翌日在我主持節目的時候她走了,趕往床前,

她依然含笑,媽永遠用笑容叫旁人別擔心。

老爺是軍人,也是農夫,他們都說我幸運,當老爺脾氣全收了我才出

現,他慈愛的眼神,很難想像他打孩子是如何的兇?他最常說的一句話

︵包括我在他身邊︶:﹁你知道我新抱是誰嗎?是車淑梅。﹂雖然尷

尬,但,老人家開心,我又怎能介意?老爺喜歡自己,好比得了榮譽獎

章。養

母,她孑然來了這一生,我和弟弟︵他也是養子︶一家吃飯,大家

姓氏不同卻稱呼一家人,所以只要心靠近可以親得好比一家人。猶記得

當年養母要結婚,把我送回車家,小心靈不明白,只知道離開天天相見

的人,走進陌生的環境,將養母照片貼在硬皮月餅盒內,每晚揭開,看

過哭過才入睡,老人家非常反感,說我涼薄,有家不認……養母走了,

這段故事也落幕了,但,她給我的愛至今未退。人生如摩天輪,不斷轉

出新世代,舊的過去,新的到來,慶幸世上有嬰兒,世間變得有生氣。

二○

一四﹁佔領﹂問題使無數父母子女反目,不是大戰便是冷戰。初

期,我家也出現過不同意見,我支持青年追求理想肯出頭、肯承擔的態

度,他們不再天天打機,天天H

ea

的堅決表現,使我們很多成年人眼前

一亮。但,孩子如果懂進退,明白法治的可貴才令人讚賞。

在此期間我寫過鼓勵的短訊到天天辛勞的警隊,感激他們的最大忍

讓,被洗版的喜記老闆,支持警察的芳芳姐,呼籲同學自重的陳新滋校

長。子女都看在眼裡,我希望孩子也可傳承家中的教誨,做人做事要和

氣,理直氣要柔,同樣爭取到勝利,要國家進步,並非踐踏而是協助,

期望香港經過去年一役,有如注下防疫針,未來更強、更昌盛。香港

人,我們一起努力吧!

二零一四 淑梅足跡車淑梅

一年將盡,書枱文件堆積如山,影響

心情,終於﹁的﹂起心肝大掃除,沒用

的文件裝滿兩大垃圾袋。文山不見了,

桌面大了一倍,人也開心起來。當然這

種好日子不會維持很久,文件不久怕又

會堆得半天高。

其實桌面是可以管理好的,也知道﹁五常

法﹂要人﹁常清潔﹂、﹁常整頓﹂的好處,

只是太懶,不想清理而已。曾經上過一個課

程,說桌面管理,跟時間管理和優次管理

(prioritymanagem

ent)是有關係的。我雖不

能長期做到,但方法是好的。

導師是個老美,第一條就說人們不懂管理

時間,是因為優次不清楚。只要弄清楚甚麼

是最重要的,時間自然會分配好。第二條是

紀律,包括桌面和行事曆要恆常保持良好狀態。下定

決心,其他只是執行細節,人人可做到。

首先就是把桌面徹底清理一次,沒用的、過時的文

件通通扔掉或收起,先來個窗明几淨醒醒神。然後把

目前正處理中的工作文件,用一個小型的桌面文件

匣,按英文字母排序收好,要做甚麼工作,馬上拿

到。至於﹁進﹂和﹁出﹂的in-tray

和out-tray

,則必

須上下午各處理一次,這裡原來也有學問。很多人

的in-tray

堆積如山,日久變為一種壓力,是因為信

件、m

emo

或其他文件進來時,沒有狠起心去處理。

導師的金句,是拿起文件第一遍就要做決定,且有三

個﹁D字﹂選項:一是解決問題(dealw

ithit)

;二是交

給下屬或其他人處理(delegate

it)

;三是無謂的文件,

馬上毀滅(destroy

it)

。這樣大家in-tray

裡的文山就不

會長高,而由於不拖,文件也絕不反反覆覆才處理,

已是省了時間。這不是叫大家倉促做決定,因為deal

withit

那選項,是容許深思熟慮的。三D只是提醒我

們不作無謂拖延。至於每天行事如何更有效率,導師

的妙法,是每天下班前,已為明天的工作優次做好安

排,並在翌日行事曆上寫清楚。待明早一上班,馬上

可以開展工作,不必再磨蹭、花時間想那天該做甚

麼。這些方法我都用過,效果很好,不妨試試。

我的桌面 翠袖乾坤伍淑賢

藝藏家好友張老闆知道小女

子終得償心願,赴台北賞藝,

臨出發前特別傳來珍貴資料補

底,以免愚笨無知者,得入寶

山空手回!

明代中期隨着經濟生活的繁榮,

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路﹂的蘇

州︵俗稱吳門︶湧現出卓有成就的

畫家群體,以沈周、文徵明、唐

寅、仇英四家最為著名,人稱﹁吳

門畫派﹂。他們的作品大多數表

現江南文人優雅閒適的生活情趣。

﹁吳門畫派﹂不僅振興了文人畫,

還規範了﹁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

習,推動了明代繪畫深入發展。

台北故宮的﹁明四大家特展﹂,

先後展出了沈周、文徵明、唐寅的

作品,第四季︵十月四日至十二月

二十九日︶展出是仇英的三十八件

作品。此次展覽分為﹁仇英的繪

畫﹂及﹁傳承與影響﹂二個單元。

第一單元呈現仇英作品多樣的風格特色;第

二單元展出包括仇英的前輩畫家戴進、周臣

和後學者仇珠、尤求等人作品,以及傳稱是

仇英作品,藉以說明仇英對明代畫壇的影響

力。仇

英擅人物畫,尤工仕女,重視對歷史題

材的刻畫和描繪,後人評其工筆仕女,刻畫

細膩,神采飛動,精麗艷逸,為明代之傑出

者。是次展覽中便能觀賞到他的傑作如︽漢

宮春曉圖︾、︽東林圖︾、︽春遊晚歸圖︾

等。明

四大家中,仇英年紀最小、出身最微、

資歷最淺、學養最低,名聲人望與先後領導

江南畫苑的沈周、文徵明無法比肩,風流倜

儻也遠不如桃花庵裡的唐伯虎,他所以能躋

身於四大家之列,全憑其卓越的繪畫技藝。

卓越畫藝成大家

琴台客聚黃仲鳴

海闊天空蘇狄嘉

就我而言,饞人的麵食主要有四種:水餃、油餅、餅子和煎餅。水餃,形似月牙,內包餡料;油餅,厚薄均勻,分層且油;餅子,軟酥易嚼,味美而潤;煎餅,筋道香滑,常吃常想。從小到大,我吃的最多的主食是煎餅。煎餅捲大蔥,乃沂蒙名吃。煎餅有多種。聽母親說,最早的是麵糊子煎餅。把小梨、麥子、地瓜乾、高粱、柿萼子等東西,用石磨磨成稠稠的糊糊,盛在盆裡,用瓢子舀着,倒到鏊子上。邊倒邊刮,一張張煎餅,在騰騰的熱氣中成形。我問母親,這樣的煎餅好吃嗎?母親反問我,你想想呢?那種煎餅,我沒見過,更沒吃過。小梨和柿萼

子,我卻是常見的。梨樹開過花,小梨隨之長起來。玻璃球大時,很多梨子陸續脫落,我們稱這樣的梨叫「小梨」。還有種寬泛點的說法,花落到還沒成熟的不能吃的梨,都叫小梨。小時調皮,我親自嘗過這種小梨,又硬又澀,無法下嚥。小柿子落時,每年都掉下許多,扁半球形的小柿子連帶柿萼一起,看上去猶如一朵朵綠色的小花。若說小梨還勉強能吃,粗糙苦澀的柿萼子,青樹皮一般,怕是得難吃到極點了。這種東西摻雜少量糧食,烙出的煎餅,一定不好咽。母親的下巴處,有一道很深的疤痕。她回憶,小

學二年級時,下午放學後餓得不行,回到家姥姥沒做飯,姥爺等生產隊分高粱沒回來。母親去催,路上看到一棵墜子梨樹,爬上去摘梨吃。腳下一滑,掉下樹昏死過去,下巴裂傷,流了很多血,直到夜晚才被找到。在那種忍饑挨餓的年代,麵糊糊煎餅,也算一種

美食吧!我小時候吃的煎餅,已不是麵糊糊煎餅了,是地

瓜麵煎餅。收了地瓜乾,到附近的磨房磨成地瓜麵粉。烙煎餅前,把地瓜麵倒進水桶,舀進水,和成麵團。地瓜麵團不比現在的小麥麵粉和成的麵團,粗糙鬆散,最恰當的稱呼還應是「麵糊」。烙煎餅時,先把地瓜麵團成小足球大的一坨,雙手抱着,朝鏊子邊上一摔,沿着鏊子邊緣一圈圈滾着往中央靠,滾到中央合攏。鏊子下面燃着的柴禾,得是樹葉之類的軟柴禾,不能用木塊,樹葉燃出的火虛,不會把煎餅烙糊。鏊子旁,必須得放一個「劈子」——一種半米多長一指來寬的窄木片,光滑的竹片居多。煎餅邊緣稍微翹起時,烙煎餅的人拿起劈子輕輕一撩,另一隻手捏住撩起的煎餅邊緣,向上一拽,向外刺啦一掀,一張熱乎乎的煎餅就被撕下來。這種煎餅,在鏊子上烙完即疊的發脆;隔上段時間,灑了水後再疊的,軟而略散。地瓜麵煎餅,我吃了十幾年,味道不好,吃久了胃脹,至今不想再吃。老家在山裡,種地瓜的多,煎餅也是地瓜麵的居

多。二姨三姨家在山外,土地平坦,種玉米也種小麥,她們吃的煎餅,以玉米麵和連麩子的為主。玉米麵煎餅,顏色發黃,不像地瓜麵煎餅那樣灰白,看上去比較漂亮。吃起來,有玉米的香味,比地瓜麵煎餅脆,厚度也稍厚一些。連麩子的麵煎餅,是將麩子和小麥麵粉摻在一起烙成的煎餅,多為暗褐色,吃起來有點拉嗓子,我不太願意吃。這幾種煎餅,我都吃過,嘗鮮可以,當主食還真

不喜歡。我覺得,地瓜煎餅不如燒烤的地瓜,玉米煎餅不如煮熟的玉米,麥麩子煎餅也不如燒熟的麥

穗。特別是地瓜麵煎餅,吃多了反酸,燒得胃疼。我喜歡的煎餅,是去掉麥麩的小麥麵煎餅。找個大盆,放進一小塊麵引子,發酵好後和進一大盆麵。用勺子舀着,一邊朝熱鏊子上倒,一邊用一個半月形的板子攤刮,像烙地瓜麵煎餅那樣,把小麥麵糊攤刮成圓圓的一張薄餅。每烙幾張煎餅,在鏊子上擦一遍花生油,這樣可以一直烙下去。麵煎餅口感好,下嚥時滑潤不拉嗓子,還散出淡淡的麵香,嚼起來也比地瓜、玉米、連麩子煎餅筋道。沂蒙名吃煎餅捲大蔥,用的就是這種煎餅。水餃因製作比較繁瑣,平時並不常吃。母親包的

水餃,不僅好吃,樣子也漂亮。先拌餡料,和好麵,揉成團,揪成小塊,擀成薄皮。一切準備妥當,母親一手托住麵皮,一手拿筷子夾托來餡料,往麵皮中央一歪,放下筷子,拇指和其餘四指配合,捏住麵皮的邊緣,一捏一捏,只幾下,一個水餃就包好了。母親包的水餃皮薄餡多,形似月牙,弧形邊緣有

一道矮邊,矮邊豎着,上面有一個個淺淺的摺痕,摺痕皺起,算是花邊。母親包完一個水餃,擺到圓蓋莛子上,包一個水餃,再放到蓋莛子上。蓋莛子,是用高粱桿頂端粗細均勻的莛子(連接高粱穗那一截),先串成板狀,再經過修剪做成的一種圓蓋子。包好的水餃,從蓋莛子中間,一個圓圈一個圓圈往外擺,一個一個,整齊緊湊,擺得很有藝術感。我家包水餃用的餡料,有純韭菜、芹菜肉、韭菜

豆腐等。我不喜歡吃白菜和蘿蔔餡,母親知道,也從不這樣包。沒充足的時間,又想改善一下伙食時,就央求母

親煎餅子吃。在白碗裡放些麵粉,倒上小半碗放了鹽的水,用筷子攪拌好,再拌入些蔥花。鍋裡熬上花生油,欲冒煙時,把碗裡的麵倒進鍋,用鏟子攤開,把握好火候,來回翻煎。至表面焦黃,中間熟透即可。餅子的製作雖然簡單,味道卻很好,特別

解饞。有時,母親也給我做辣椒花餅子吃。辣椒花餅子

的做法,和一般的餅子差不多。區別在和麵上。平時煎餅子,麵裡只和進一些蔥花和鹽水,辣椒花餅子和麵時,還得倒進一些辣椒花。煎熟的辣椒花餅子,顏色暗紅,辣而略鹹,不能和普通麵餅子那樣空口吃了,須捲到煎餅裡,當菜吃。油餅的製作,和做水餃一樣,步驟相對複雜。有

時間時,或者我提出想吃了,母親就給我們做。和好麵團,用擀麵杖擀成一兩毫米厚的薄餅。在薄餅上澆上花生油,均勻地撒上一層蔥花和細鹽。把薄餅捲成棍狀,按住兩頭,各以此頭為中心,從兩邊朝中間旋轉着盤起來。盤至中間,拿起一邊摞到另一邊上,摞起來後用手掌壓一壓,再用擀麵杖擀薄。擀到六七毫米厚下鍋熥熟。這樣做出來的油餅,撕扯着吃時,一層層的,油香撲鼻。同為麵食,煎餅、水餃、餅子、油餅之外,燒

餅、油條、餡餅、混沌還好,拉麵、麵條和饅頭,吃一兩頓還湊合,超過三頓,我就受不了了。吃拉麵和麵條,我吃上一兩碗,肚子鼓鼓的,到撐得吃不下去了,感覺還是餓。與妻子、兒子住在鎮上,沒鏊子也沒柴禾,想吃

煎餅時,只得去煎餅店裡買一兩包機器煎餅。機器煎餅有煎餅的外形,卻沒有母親烙的煎餅滑軟,也嚼不出麵香的味道。吃機器煎餅,就像在吃得了潰瘍病的劣質紙張,這兒一個小坑那兒一個小洞的,沒滋沒味,吃的只是個概念。我家附近,三十米內,分散着一個燒餅店,一個煎餅店,一個饅頭店,卻找不到我愛吃的麵食。母親知道我離不開煎餅,得空烙了,會送一沓到

客車上,給我托運過來。母親烙的那種油餅、煎的那種餅子、包的那種水餃,妻子偶爾也做。不知是不是電磁爐無法代替老家的柴禾,還是製作工序上有所不同,她忙前忙後做出來的麵食,總是缺少了點記憶裡那些麵食的煙火味道。

煎餅·水餃·餅子·油餅

百家廊

又到一年一度送舊迎新時,正是回顧與前

瞻的日子,此時此刻,眾多傳媒社團紛紛舉

行十大新聞競選。其實,一年到晚都有大新

聞,今年特別多特別勁,真的要選出十大新

聞,實在是難事。倒不如自我反思,一年來

的總結,和來年的展望。

今年投資市場風高浪急,要在此賺錢並非易

事,年頭到年尾皆如此,專家眼鏡也跌滿地。商

品市場在油價連續暴跌的影響下,也跌得慘情,

有位專家自以為是,在油價跌至七十元時以為已

見底,殊不知低處未算低,有人看低價在五十元

哩。中國大媽最喜伺低炒黃金,殊不知越買越

低,現時也停手,改入股市炒作。中國股市停滯

多時,霎時間暴升過萬億的成交,躍升世界第二

大市場,令人羨慕。香港樓市滿以為會大跌,就

算不大跌也會陰乾,殊不知由頭到尾樓市也跌不

下,細價樓成了上車焦點,樓價愈買愈高。美國

聯邦儲備局主席耶倫,有人認為她是鷹派,也有

人認為她是鴿派,上周她的發言令人感撲朔迷離猜不透,

美國市場反應甚為亢奮,單日大升四百點,環球股市也隨

之大升,早來的聖誕老人為好友帶來了聖誕大禮。

香港自從﹁佔領﹂事件後,政府和社會都作反思,尤重

視青年問題,都想給予青年幫助,政府決定以二百七十億

元成立房儲金,由今年財儲投資收益全數撥入配合增建公

營房屋,相信施政報告財政報告,對﹁公屋流轉﹂有所關

注,各界對此十分歡迎,欣賞政府對建屋有承擔。不過,

我認為建屋是否能達標,青年人能否上車圓夢,除了財政

資源外,還取決於土地資源,其實香港不缺土地,問題是

人為的阻誤。移山填海可取得不少的土地,最怕是為求政

治目的人為阻礙。政府的建屋,對改善居住環境有承擔,

還必須得到社會全民配合,始克有成。十年建屋目標其中

必荊棘滿途。

粵港明春服務貿易自由化,中央又送大禮,一百五十三

個服務貿易部門對香港開放,尤對中小企、年輕人往外闖

予以機會,﹁佔中﹂教訓可趁假期作反思,如何正確處理

三個關係至為重要,正確認識及理解﹁一國兩制﹂的關

係,正確處理與國家的關係,全面了解基本法,加強國家

民族歸屬感,是香港人最迫切要做的事,只有如此才能夠

從中找到商機,才能使社會向上流。

年末大反思 思旋天地思 旋

■責任編輯:趙 僖 2014年12月30日(星期二)

見多識廣尹樹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