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10
方言 2018年第4期 4l1—420页(2018年 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唐志强 李善鹏 (1,安徽大学 合肥 774564456@qq.cor n;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lspqdu@foxmail.tom) 提要 声学实验显示扬州方言入声与去声的单字调调值重合 ,时长有别 ,当地人可有效区分。本文分别 改变去声 一人声的时长信息 和基频信 息 ,进行感 知实 验 ,得 出结 论 :(1)时长 是感知 入声 的 区别 性特 征 ; (2)喉塞尾不是人 声感 知的必备条件 ,但可提高人声感知 的辨认度 。 关键词 江淮官话 扬州方言 入声感知 区别性特征 时长 引言 1.1自20世纪7O年代以来,声调感知问题受持续关注,参看Chan等(1975)、王士元 (1976)、林茂灿和王士元 (1984)、孑L江平(1995)、林茂灿 (1995)、Francis等(2003)、高云峰 (2004)、曹文(2010)、吴君如 (2011)、张锐锋 和孔 江平 (2014)、王韫佳等 (2010,2015,2017)、 吴倩 和王韫佳(2017)。其中对汉语方言人声的感知研究 ,目前只见高云峰(2004)对上海话所 作听的辨实验 ,得 出“喉塞尾是促调 的羡余特征”的结论 。 1.2江淮官话入声现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伍巍2006)。刘俐李(2010)指出江淮官话入 声正经历长化萌动 、开始长化 、正在长化 、完全长化 4个阶段。唐志强 (2017)用声 学 、生理及 感 知 实验探 讨 江淮 官话 入声性 质 与演 变 ,结 论 是人 声 在音 高上 未 与舒声 调 形成 对立 ,时 长为 主 要区别特征 ;在人声长化后 ,与舒声调类的对立则以音高(音区与曲拱)为主。 本文讨论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扬州方言的人声 。王世华 、黄继林(1996)记扬州方言 5声调 为:阴平[J]21(写作 [j]11),阳平 [1]34(写作 [1]35),上声 [ ]42,去声 []]55,入声 [ 1]4。 不过 依笔 者 的测量 ,人声 与 去声 的调 型几 乎 重合 。人 声 与舒声 组 合 时 ,无论 处 在前 字还 是后 字 位置 ,均不变调 ;人 声与入声 组合 时,前 字 由高平短调 变为 高 降短调 ,后字 不变调 (唐 志强 2017:95-119)。本文用感知实验研究扬州方言通过何种声学线索来区分入声和去声 。 实验基础及实验说明 2.1声 学 实验 与生理 嗓音 实 验是 本文 进行 感 知实 验 的基 础 。本 文先 通 过声 学 实 验 和生 理 嗓音实验来获得扬州方言人声调的声学和生理数据,为感知实验提供合成的技术参数。本文 对扬州方言单字调系统作声学实验 的样本来 自本文第一作者 2016年 5月 的田野调查 。发音 人为刘永生 ,男性 ,63岁 ,从小生活在扬州市广陵区南 门街 ,初 中文化水平 ,祖辈世居扬州 。 表 1是采 录字 表 。字 表设 计原 则是 :每 个单 字在 该 方 言 中可单 说 ,力 求覆 盖声 母 和韵 母 的 不同类型 ;舒声字和人声字对应例字的声母 、介音和韵腹相 同,舒声字零韵尾对入声字喉塞尾 。 本研究蒙刘俐李师细心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实验思路受教于孔江平先生,实验刺激制作等问题向张 锐锋博 士请 教 ,特此致谢 2018年第4期 ·411·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方言 2018年第4期 4l1—420页(2018年 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唐志强 李善鹏 (1,安徽大学 合肥 774564456@qq.corn;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lspqdu@foxmail.tom)

提要 声学实验显示扬州方言入声与去声的单字调调值重合 ,时长有别 ,当地人可有效区分。本文分别

改变去声一人声的时长信息和基频信息,进行感知实验,得出结论:(1)时长是感知入声的区别性特征;

(2)喉塞尾不是人声感知的必备条件 ,但可提高人声感知的辨认度。

关键词 江淮官话 扬州方言 入声感知 区别性特征 时长

壹 引言

1.1 自20世纪 7O年代以来 ,声调感知问题受持续关注,参看 Chan等(1975)、王士元

(1976)、林茂灿和王士元 (1984)、孑L江平(1995)、林茂灿 (1995)、Francis等(2003)、高云峰

(2004)、曹文(2010)、吴君如(2011)、张锐锋和孔江平(2014)、王韫佳等(2010,2015,2017)、

吴倩和王韫佳(2017)。其中对汉语方言人声的感知研究,目前只见高云峰(2004)对上海话所

作听的辨实验,得出“喉塞尾是促调的羡余特征”的结论。

1.2江淮官话入声现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伍巍 2006)。刘俐李(2010)指出江淮官话入

声正经历长化萌动、开始长化、正在长化、完全长化 4个阶段。唐志强(2017)用声学、生理及

感知实验探讨江淮官话入声性质与演变,结论是人声在音高上未与舒声调形成对立,时长为主

要区别特征;在人声长化后,与舒声调类的对立则以音高(音区与曲拱)为主。

本文讨论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扬州方言的人声。王世华、黄继林(1996)记扬州方言5声调

为:阴平[J]21(写作[j]11),阳平[1]34(写作[1]35),上声[ ]42,去声[]]55,入声[ 1]4。

不过依笔者的测量,人声与去声的调型几乎重合。人声与舒声组合时,无论处在前字还是后字

位置,均不变调;人声与入声组合时,前字由高平短调变为高降短调,后字不变调 (唐志强

2017:95-119)。本文用感知实验研究扬州方言通过何种声学线索来区分入声和去声。

贰 实验基础及实验说明

2.1声学实验与生理嗓音实验是本文进行感知实验的基础。本文先通过声学实验和生理

嗓音实验来获得扬州方言人声调的声学和生理数据,为感知实验提供合成的技术参数。本文

对扬州方言单字调系统作声学实验的样本来 自本文第一作者 2016年 5月的田野调查。发音

人为刘永生,男性,63岁,从小生活在扬州市广陵区南门街,初中文化水平,祖辈世居扬州。

表 1是采录字表。字表设计原则是:每个单字在该方言中可单说,力求覆盖声母和韵母的

不同类型;舒声字和人声字对应例字的声母、介音和韵腹相同,舒声字零韵尾对入声字喉塞尾。

本研究蒙刘俐李师细心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实验思路受教于孔江平先生,实验刺激制作等问题向张

锐锋博士请教,特此致谢

2018年第 4期 ·411·

Page 2: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表 1扬州方言单字调调查字表

阴平 妈 加 瓜 翻 摊 差 乖 坚 宣 梢 焦 端

阳平 麻 茄 呱 烦 谈 财 淮 前 玄 韶 乔 团

上声 码 假 寡 反 毯 彩 拐 检 选 少 缴 短

去声 骂 嫁 挂 饭 炭 菜 怪 剑 旋 哨 叫 段

入声 幕 脚 郭 发 塔 尺 骨 吉 血 俗 局 夺

对录音样本用 T值法作基频归一,得出扬州方言单字调基频模式(图 1未考虑时长):

图 1 扬州方言单字调基频模式图

去声(T5)和人声(T7)的基频走势为平 ,分布在调域最上方,大体在230—250Hz区间。

另用⋯ TD TD (⋯ 2012.197_199 一 黼 对帐

表 2 扬州方言单字调相对时长

今订扬州方言声调系统为:阴平[、J]4l,阳平 [ii]24,上声[一]32,去声 []]55,人声h]5。

人声与去声的区别在时长,入声为去声的 1/2强。

2.2声学实验结果属于语音传递层面。现在还须探究在语音生成层面,扬州方言去声与

人声是否会有差异。为此,本文分析了和语音同步采集的嗓音信号(EGG信号),提取各嗓音

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扬州方言单字调正常嗓音各参数区间值:(1)基频:146— 240;(2)开

商:40.2 53.8;(3)速度商 :264— 4O4①。去声、入声各嗓音参数的均值如下:

基频(Hz) 开商(%)② 速度商(%)

人声 245 47.6— 35.5 329

去声 237 48— 42 320— 350

① 嗓音发声类型的判断以正常嗓音为基准,其判断模型及各嗓音参数 的提取与分析方法参见唐志强

(2017:169—185)。生理实验结果表明,该发音人阴平、阳平、上声均使用正常嗓音 ,限于篇幅本文未列。

② 入声“开商”列采取分段计算,前段为音节前 2/3处,后段为音节后 1/3处。

·

412‘ 方 言

Page 3: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去, 各嗓音参数均存_=Lf三常嗓音区间,表明去,异使用了正常嗓啬。而入声琏频出于正常嗓

肯,速发商在1l:常嗓音 ,开商在音节末尾处小 ]_=正常嗓音,Ih此可以判断人 丽部

分使川 rll 常嗓肯,而在音节末尾使用了紧嗓音 本文生理实验结果表明,扬州厅 ‘老年

入声 j去声 音节术尾处仔存发声类型差异。

2.3叫 长与基频是构成声洲的基本声学特 扬州方肓的入声 去声州f f几近mf入J U J

矩于去』 ,这一 学特,lF应为感知所认同,但需要实验米验证 本义没汁了时K连续统fl】丛

频连续统 类感知实验,目的在于考察时长和基频 分入声一去声的有效度 时K连续统感

知实验分为实验 I和实验 Ⅱ;基频连续统感知实验分为实验Ⅲ和实验Iv 吱验 I、珊以去, 为

母本制作刺激样本,实验 Ⅱ、Iv以入声为母本制作刺激样本 四组实验分圳将感 的 素 川 一 变艟范阳内,进而呵根据听辨实验结果,有效判断感知入声和去声的声学特

本义制作刺激样本的母本从人声一去声最小对立对(声 、韵相 )rII选择,有 2组,为:(1)

郭 kua?卜挂 kua-I;(2)脚 t~ia?]一嫁 t~ia 4个母本选 扬州方 琶刃音 波

} ‘、基频模式及 二=维语 冈见图 2。

脚一嫁一郭一摊

fime( I

脚一嫁一郭一挂

⋯ ⋯ 一 I 潼 图2 语音合成样本母本ll1。

实验 l、Ⅲ以去声为母本均匀 9步改变各自时长或基频值制作刺激样水,实验 Ⅱ、IV 入

,旨为母本均匀9步改变各 时K或基频值制作刺激样本..共有刺激样本 80个(禽 小)

2.4小研究共有 24位听辨被试,均为地道的扬州人,l2用岁之前生活存扬州,九长 外

. 男性 6人,女性 1 8人,平均年龄44.0岁(M=44.0,sD=14.1)

2.5听辨实验有辨认测验法和 分测验法。辨认法是每次给fII一个样本,受 扦指⋯佯

“郭”的原始 占样本行部分过载现象, 基频等数 rI丁完繁提收,水文认为刈‘感 l爪造成影响

201 8年 4 ·4j3

Page 4: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本足两个Lj标同巾的哪一个,二者必选其一;区分法是以 ABX的方式给f“样本,x要么址 A,

要么是 B,让受试者指⋯x是 A还是 B(参见孑L汀平 l995:62) 本文采川辨认法。

验过程叶I,每组刺激各呈现 3次,每组之间的刺激以伪随机的方式呈现,4绀实验,80个

刺激』 旱现 240次 每组实验开始前,均有儿组练习(练习的材料不在正式 验f}1⋯现),}f:

做试熟悉实验的流程和任务 正式实验开始时,屏幕中央ffJ现“+”符 号作为提醒,紧接荇程序

播放 遍讲青刺激,然后屏幕中 现两个选项 ,让被试根据听到的湃音,选择其一..每何被试

完成全部实验约需 40分钟。实验刺激的呈现采用心理学专业软件E Pl,ime。

叁 时长连续统感知实验

3.1时K感知设计两个实验:实验 l以去声为母本制作 l0个时长依次递减的刺激,将 太

,{ 和对应入声的时长 9等分,得到每次递减的步 ;实验 Ⅱ以入声为 本制作 l0个时K依次

递增的刺激,将入声和对应去 的时长 9等分,得到每次递增的步长

: 鼍 蠢400露

圈 3 声一去声对立组时长连续统 合成示意图

3左为以 卢为 本,右以人 为母本 同一个对立组【}lr,不同刺激样本的时长 一

致;『 M对 绀之问,各个刺激佯木之间的时长差由对立组【 端时K 计算。如“脚一嫁”埘

【1I,“脚”绝对时长为 243ms,而“嫁”绝对时 为 423ms,“脚一嫁”对立绀rfl』l÷合成9个刺

激项,每个刺激样本的时长筹为20ms 、

3.2表 3币̈陶 4足实验 I中“挂一郭”“嫁一脚”连续统和实验 Ⅱ中“郭一挂”“脚一嫁”连续

统,共4组连续统的听辨结果 ,

表3 实验 l/lI听辫结果

刺激 l 2 3 4 5 6 7 8 9 10

‘ : 挂 75% 62% 79% 67% 42% 46% 42% 39% 50% 42%

验 郭 25% 38% 2l% 33% 58% 54% 58% 6l% 50% 58% l 嫁 58% 62% 50% 42% 46% 2l% 1 3% l3% 4% 4%

脚 42% 38% 50% 58% 54% 79% 88% 88% 96% 96%

刺激 1 2 3 4 5 6 7 8 9 l()

实 郭 92% 71% 79% 92% 7l% 83% 71% 71% 54% 54%

验 挂 8% 29% 21% 8% 29% 17% 29% 29% 46% 46% Ⅱ 脚 96% 】00% 92% 71% 71% 75% 54% 58% 38 29%

嫁 4% 0% 8% 29% 29% 25% 46% 42% 62% 7l%

Page 5: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l00僻

8()啦

1 60%

萎4 2f}%

0%

2 3 4 5 6 7 R 9 l0

刺激项

拌 郭 一6一嫁 一·一脚

100%

80%

60% 一

瓣 40% 整

20%

0%

2 3 4 5 6

刺激J蚝

一 心一 郭 — 一 挂 一^一脚

图4 实验 I/1I听辨结果折线图

3.3本小节是实验 I听辨结果分析 、I两组连续统的听辨结果均表『IJ】,随着去J 【I1『K的

缩 ,被I听辨成人声的比例升高。各刺激项与对应入声母本时K比 表4 5

表 4 实验 I刺激与入声母本时长比

连续统 刺激 1 刺激 2 刺激 3 刺激 4 刺激 5 刺激 6 刺激 7 刺激 8 刺激 9 刺激 10

挂一郭 1.52 1.46 1.40 1.34 1.28 1.23 1.17 1.I1 1.06 1.()()

嫁一脚 1.74 1.66 1.58 1.49 1.4l 1.33 1.25 1.1 6 1.08 1.【)()

实验I各刺激与对应入声母本时长比

。 、 § 母

图 5 实验 I刺激与入声母本时长 比

“挂一郭”连续统巾.刺激5时,去声被感知成人声的比例超过去声,此时 一入lf1J‘k比乃

1.28 “嫁一脚”连续统巾,刺激 4时,去声被感知成人声的比例超过去声,此 寸̈去一入lIlJ‘【 匕

为 1.49 两组连续统巾,刺激 I/刺激 J0的比值有差别,表明 2人 原声和 I去, 原,{ 样 本仃

一 定的时长差异。为消除这种差异的影响,作_J=1一化处理:川被听辨成人 的比例 女 } 了

去声比例时刺激除以去声母本 “挂一郭”连续统刺激5时长除以刺激 1时K勾0.85;“嫁一脚”

连续统刺激 4时长除以刺激 1时长为 0.86 两者的比值几近相同,表明以去 为十 :小合成的

刺激的时长为原去声时长的0.85/0.86时,刺激会更多地被听辨成人声。这表【i月时K埘人, ,j

感知有贡献,即随着去声时长的缩短,去声被感知成人声的比例会升高

3.4本小节是实验 Ⅱ听辨结果分析。“郭~挂”连续统中刺激被听辨成“郭”的比例一 盘

于“挂”;在“脚一嫁”连续统中,只有到刺激 l0时,被听辨成“嫁”的比例才高_】 ‘脚” 验 Ⅱ

两组连续统的听辨结果虽有所差别,但两组实验有一个共同现象:随着刺激项【l、f K的批K,入

声被感知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看表5和图6

Page 6: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表5 实验 Ⅱ各刺激与对应入声母本时长比

连续统 刺激 1 刺激 2 刺激 3 刺激4 刺激 5 刺激 6 刺激 7 刺激 8 刺激9 刺激 10

郭一挂 0.66 0.70 0.73 0.77 0.81 0.85 0.89 0.92 0.96 】.00

脚一嫁 0.57 0.62 0.67 0.72 0.76 0.81 0.86 0.9l 0.95 1.00

实验Ⅱ各刺激与对应入声母本时长比

-岫一韩 挂

--C'--脚 螺

图6 实验 Ⅱ各刺激与对应入声母本时长比

“郭一挂”连续统中,当入声与去声时长比为 1时,刺激被听辨成人声的感知比例依然高 J

去声;“脚一嫁”连续统中,肖入声与去声时长比0.95时,刈 去声的感知比例才高丁入 两绀

连续统对入声的辨认率,一组一直高于去声,一组存最后两个刺激才低于去声,衷叫除u ‘K对

入声感知有贡献外,入声的自身特质也参与其rf1。

肆 基频连续统感知实验

4.1基频感知 也有两个实验设计 合成T作使用 Praat内置的基频同步叠 JJJ1技 术

(PSOLA)。实验Ⅲ以去声为母本,改变其基频『抖1线,从去声原卢均匀分 9步改变其丛 逐步

合成至对应入声基频,得到 10个样本 两对共合成 20个刺激样本。实验JV以入声为, 小,』I J

同样方法,也得到 20个刺激样本。图7以“脚一嫁”为例,显示_二、四两组合成 r作。

图7 入声一去声对立组基频原始模式及连续统合成示意图

陶7左为“脚一嫁”原始基频模式,有为两组实验的合成过程..每个声测承载段等比例提

取 10个基频值,每个埘立组合成 l0个刺激样本。各个样本相连的测量点之问 频问隔根据

对立组两端基频差计算。如“脚”测量点 1的基频值为 255.3Hz,“嫁”测量 1的基频值为

2l1.2Hz,从“脚”基频合成至“嫁”,各个样本测量点 1之间的基频间隔为4.9Hz。同理,求⋯样

本其他 9个测量点之间的基频间隔。 . 416· 方

Page 7: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4.2实验Ⅲ“挂一郭”“嫁一脚”、实验Ⅳ“郭一挂”“脚一嫁”4组连续统的听辨结果如下:

表 6 实验Ⅲ/Ⅳ听辨结果

刺激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 挂 54% 7l% 79% 83% 83% 79% 71% 83% 88% 79%

验 郭 46% 29% 21% 17% 17% 21% 29% 17% 13% 21% Ⅲ 嫁 71% 7l% 75% 67% 71% 67% 58% 79% 58% 75%

脚 29% 29% 25% 33% 29% 33% 42% 21% 42% 25%

刺激 1 2 3 4 5 6 7 8 9 lO

实 郭 79% 79% 75% 83% 92% 92% 83% 79% 96% 92%

验 挂 21% 2l% 25% 17% 8% 8% 17% 21% 4% 8% Ⅳ 脚 67% 83% 100% 96% 75% 79% 83% 83% 79% 67%

嫁 33% 17% O% 4% 25% 21% 17% 17% 21% 33%

10o%

80%

60%

曩40% 蓉

20%

0%

:-厂 ≯ 三。60%0% _/ 、 、

::::=:=: ::::: 薹4∞0% 1 , d 7 R q 1n

0%

刺激项

_..挂 _._郭 一^一嫁 一·一脚

刺激项

+ 郭 _..挂 一^一脚 一·一嫁

图8 实验Ⅲ/Ⅳ听辨结果折线图

实验Ⅲ两组听辨结果,从刺激 1至刺激 10,两条感知比例曲线没有交叉,且各刺激被听辨

成去声的比例高于入声。实验Ⅳ两组连续统听辨结果,从刺激 1至刺激 10,两条感知比例曲

线没有交叉,各刺激被听辨成人声的比例高于去声。可见基频值的改变对感知去声与入声未

见显著影响。再来计算实验Ill/IV实验中,被感知成去声和入声的比例④,如下:

实验Ⅲ 实验Ⅳ

去声 73.1% 16.9%

入声 27.O% 83.1%

在这两个实验中,人声的感知比例高于去声。

扬州方言入声与去声的调型非常接近,改变人声的基频,使其与去声一致时,对于入声的

感知不会带来显著影响。两个实验的听辨结果表明,去声与人声两调类的感知曲线不存在交

叉,两者未发生混淆。其次,对以去声为母本的连续统的感知,虽更多的感知成去声,但这个比

例要小于对以人声为母本的连续统对人声感知的比例,这与实验 Ⅱ结果相印证。前文生理实

验结果表明,人声除使用正常嗓音外 ,在音节尾部还使用了紧嗓音,而去声只使用正常嗓音。

在扬州方言单字调中,只有人声使用了紧嗓音,正是这种嗓音的发声类型,使得入声具有异于

去声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对人们感知入声的影响,在实验 IV中有所体现。

① 由于对去声和入声的两条感知比例曲线没有交叉 ,因此将各刺激对去声和入声的感知比例作均值。

2018年第 4期 。417。

Page 8: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伍 讨论

5.1实验 I、Ⅱ主要探讨时长对人声感知的影响。从两组实验结果看,时长是人声感知的 一 个重要因征。当去声时长逐渐缩短至人声时长时,会更多的被感知为人声,当入声时长逐渐

拉长至去声时,会更多的被感知为去声,这说明在感知分辨去声和人声时,时长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实验 I、Ⅱ听辨结果虽均表现出时长对入声感知的影响,但具体细节不同:

e实验 I。以去声为母本合成的两组连续统中,当去声时长缩短至人声时长的1.28倍时,

去声开始被更多的感知为人声。“挂-N”连续统中被感知成人声的比例由刺激 1的 25%上升

至刺激 10的58%,“嫁一脚”连续统中由刺激 1的 42%上升至刺激 10的 96%。随着去声时长

的不断缩短,去声被感知成人声的比例也会更高。去声样本不含有喉塞尾,当刺激时长为去声

时长的0.85/0.86时,会被感知成人声。这表明时长对人声感知具有重要作用。

再看在两组连续统中,对入声感知比例达到峰值时所在刺激的时长分别为 239ms(刺激

8)和 283ms(刺激 9)。求出刺激 8和刺激 9相对时长为比例值。本文的处理办法是用人声感

知比例:峰值点刺激时长除以去声原声时长。实验 I是以去声为母本而合成刺激,经过计算,

两组相对时长分别为:239/326=0.73;283/423=0.67。相对时长0.73与0.67均小于江淮官话入

声长化参考临界值0.8150。

最后来讨论入声感知比例开始超过去声时的相对时长,计算方法与上述一致。经过计算

两组相对时长分别为:276/326=0.85;363/423=0.86。相对时长0.85与0.86均略大于江淮官话

入声长化临界参考值0.815。可见当相对时长接近于入声长化临界值时,对入声的感知比例会

超过去声。综上,时长是人声感知的区别性特征。

@实验Ⅱ。以人声为母本合成的两组连续统,随着入声时长的不断拉长,被感知成人声的

比例成下降趋势。“郭一挂”连续统中被感知成人声的比例由刺激 1的92%下降至刺激 l0的

54%,“脚一嫁”连续统中由刺激 1的96%下降至刺激 1O的29%。两组连续统 ,被感知成人声

比例随着人声时长的拉长在降低。但“郭一挂”连续统中,被感知成人声的比例高于去声;“脚一

嫁”连续统 ,被感知成入声的比例在刺激 9后,被感知成去声的比例才高于人声。这表明:入

声时长在拉长后,入声的辨认率虽有下降,但还是更多的被感知成人声。这说明除时长外,还

有其他特征参与到对其感知。

5.2对于喉塞尾在入声感知中的地位,本文没有专门设计实验,但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窥见

喉塞尾对人声感知的影响。实验 I表明,当去声时长被缩短至一定值时,去声被感知成人声的

比例要高于去声,而去声样本是没有喉塞尾的,这表明喉塞尾不是人声感知的必备条件。

但是,喉塞尾会提高入声的辨认度。下面分别计算四个实验中,以去声为母本和以人声为

母本分别对人声与去声感知的比例。具体算法 :求出每组实验 l0个刺激感知比例的均值。

表7 去声与入声感知比例

实验 I 实验 Ⅱ 实验Ⅲ 实验Ⅳ

去声 43.0% 29.0% 73.1% 16.9%

人声 57.3% 71.1% 27.O% 83.1%

① “对单字调而言,相对时长0.815可作为判断入声长化临界参考着,但同时要考量调系中入声与最短

舒声时长比。”(唐志强 2017:119)

· 418· 方 言

Page 9: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实验 I、Ⅲ的刺激以去声母本合成,没有喉塞尾;实验 Ⅱ、Ⅳ的刺激以人声母本合成,有喉

塞尾。实验 I的刺激被感知为人声的比例为57.3%,而实验Ⅱ的刺激被感知为人声的比例为

71.1%,明显高于实验 I。可见,喉塞尾的存在,会提高人声的辨认度。

再看实验Ⅲ和Ⅳ。前文已证明,基频对调型相近的去声与入声感知没有显著影响。实验

Ⅲ中,对去声的感知比例为 73.1%,而实验Ⅳ中对人声感知的比例为 83.1%。对人声的感知比

例要明显高于实验Ⅲ对去声感知的比例,这同样证明喉塞尾的存在,提高了对人声的辨认度。

综上,喉塞尾虽然不是人声感知的必备条件,但是可以提高对入声感知的辨认度。

5.3任何语言系统都有一套有限的区别特征,“短促”和塞音韵尾是入声的两个重要属性。 一

般而言,未舒化的入声,居于声调系统时长序列的末端。扬州方言入声有喉塞尾,人声虽居

于调长序列末端,但已有长化动向。扬州方言去声与人声调型相近,两者调长有别。基于其与

具有相近调型的去声的对比分析得知,时长是人声感知的区别性特征;喉塞尾虽不是人声感知

的必备条件,但可以提高人声的辨认度。

参考文献

曹 文 2010 汉语平调的感知研究,《中国语文》第 6期

曹 文 2010 声调感知对比研究——关于平调的报告,《世界汉语教学》第 2期

高云峰 2004 声调感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孑L江平 1995 藏语(拉萨话)声调感知研究,《民族语文》第 3期

林茂灿 1995 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感知实验研究,《声学学报》第6期

林茂灿 、王士元 1984 声调感知问题 ,《中国语言学报》第 2卷

刘俐李 2012 江淮方言入声时长变异实验研究,《中国语言学》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志强 2017 江淮官话入声声学一生理一感知实验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王福堂 2008 《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语文出版社

王世华 、黄继林[编纂 ]1996 《扬州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王士元(William S-Y.Wang)1976 Language Change.Annals of the New y0 Academy of Science,Vo1.280.

王士元 2010 《王士元语音学论文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王韫佳、李美京 2010 调型和调阶对阳平和上声知觉的作用,《心理学报》第9期

王韫佳 、覃夕航 2015 普通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辨认及区分——兼论实验设计对声调范畴感知结果的影

响,《语言科学》第4期

王韫佳 、刘思维、卿 玮 2017 从范畴感知看重庆话阴平和阳平的调型——兼论重庆话阳平和上声演变的

动因,《中国语音学报》第 7辑

吴君如 2011 普通话阳平和上声的感知空间研究,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吴 倩、王韫佳 2018 声调的范畴知觉及其神经机制,《心理科学进展》第 1期

伍 巍 2006 试论江淮官话入声发展演变的轨迹,《中国方言学报》第 1期

张锐锋、孔江平 2014 河南禹州方言声调的声学及感知研究,《方言》第 3期

Chan,Stephen W.,Chiu·Kuang Chuang & William S.-Y.Wang 1975 Cross—linguistic study of categorical

perception for lexical tone,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Vo1.58,Supp1.1,S1 19

(Abstract).

Francis.A. L. & V. Ciocca 2003 Stimulus presentation order and the perception of lexical tones in

Cantonese,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Vo1.114.

Gordon.M.& P.Ladefoged 2001 Phonation types:a cross—linguistic overview.Journal of Phonetics,29.

2018年第 4期 ·419·

Page 10: 扬州方言人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 pic.cssn.cnpic.cssn.cn/yyx/201904/W020190411365501217344.pdf · 方言2018年第4期4l1—420页(2018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Perceptual Studies o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R~heng人声 Tone in Yangzhou Dialect,Jiangsu Province

TANG Zhiqiang & LI Shanpeng

Abstract Acoustic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monosyllables of Rusheng入声 and Qusheng去

声 tones in Yangzhou dialect,Jiangsu province are coincident in tone value while their

durations different.Natives in Yangzhou can well distinguish the two tones.The paper modifies

the duration and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the two tones through perceptual experiment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Duration is the key distinctive feature in Rusheng入声

perception.(2)Beneficial as it may be,the glottal stop is not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Rusheng人声 perception.

Key words Jianghuai Mandarin, Yangzhou dialect,perception of Rusheng 人 声 tone,

distinctive feature,duration

201 8田野语音学高级研修班

由《方言》期刊编辑部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的“2018田野语音学高级研修班”

于 2018年 7月 26日至 8月 7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来 自全国各大高校

及科研机构的8O余名学员参加研修。

本次研修班为期两周,研修内容以方言语音的田野调查和实验分析为主,由熊子瑜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朱晓农教授(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凌锋

副教授(上海大学)和麦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讲。学员们在主讲和助教

老师的教授及辅导下系统学习了语音分析与软件操作、数据处理与脚本运用、方言记音与音系

整理等方面的技能。

此外,本次研修班还特别邀请了曹剑芬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游汝杰教

授(复旦大学)、郑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陶寰副教授(复旦大学)、沈向荣副教授(上海师范

大学)和吴君如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为学员们做了6场专题讲座 ,主题涵盖方言接触、语言

调查程序及技巧、发声类型研究、感知实验研究范式、音系结构分析和方言音韵演变等内容。

(张明辉)

· 420· 方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