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plement - pdtimes.com.cnpdtimes.com.cn/resfile/2016-05-05/07/07.pdf ·...

1
竹园四季 □夏红燕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 姚琴 美编 / 黄辰毅 2016.5.5 7 SUPPLEMENT 东方明珠 人间四月,风和景明,天朗气清,又到 了紫藤开花的季节。我喜欢紫藤那由沧 桑中盛开出的活力,更喜欢它充满金石气 韵的枝条和写意风格的画面。其实,当初 喜欢上紫藤,正是从学画紫藤开始的呢。 小区的居委活动室里有个书画课堂, 既是居民又是画家的童清琪老人自荐当 老师,给大家教国画。童老师退休前任福 建省美术馆馆长,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 和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分文不取地传授技 艺,对我们这些无甚基础的学生,从用笔 和用墨开始,不仅堂上示范,还无私地把 自己的作品给学员带回家临摹。国画课 堂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欢乐,更让许多 人实现了儿时的绘画梦想,还吸引来不少 外籍居民,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美传播得更 远。 有一次童老师教我们画紫藤,带来一 幅自己的画作供大家临摹。只见四尺条 幅上,用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紫色,看似 随意却又错落有致地点染出一片片绚丽 灿烂的紫藤花,似葡萄般莹润剔透,又如 风铃般摇曳生姿,更像一片如梦如幻的童 话仙境,而几笔简洁老辣、枯湿相宜的墨 色,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似狂草飞舞,在 花海中穿梭盘旋、若隐若现、几离几合,整 幅画瞬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我也从此 爱上了紫藤。 童老师让我们多观察生活,画画时方 能胸有成竹。我发现,生活里的紫藤并不 像桃李樱杏那样惹眼,甚至只能在有年头 的地方才能找到。想起多年前在江南某 座古老的园林里,见过上千年的紫藤,至 今依稀记得那巨大的花冠足有上百米之 巨,而依然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惊叹。听种 过紫藤的朋友说,得买老的藤根,还要会 种,即使这样也须善养几年后才能养熟开 花呢。看来紫藤是需要时间历练和岁月 积淀方能成就的花。 自从学画紫藤后,我开始留意紫藤的 身影。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经过世纪大道 的某个路口时,蓦然一瞥间,远远望到街 心花园里有片如云似霞的紫色,定睛一瞧 果然是紫藤花,很庆幸身边不远处有它的 身影。还有一次在报纸上读到嘉定区有 个紫藤园,便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过 去,只见一百多株紫藤,种在曲曲折折的 长廊里,虽然花期未到,只有一两株开放, 但密密的枝条已几乎将天空布满,待到它 盛开时,可以想象得到那种壮观。 四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和家人去共 青森林公园玩,谁知时间不凑巧,刚到公 园就遇狂风大作、雷声轰鸣,悬铃木绒毛 与柳絮漫天飞舞,无奈中我们只得到花棚 内躲雨。半个多小时的电闪雷鸣、风雨交 加后,天空明亮起来,公园里的路面满是 泥泞和水洼,正在小心找路时,突然一阵 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鼻而来,转脸一看,路 边草坪上有条开满紫藤的长廊。 狂风暴雨后的紫藤并无残枝败叶,更 毫无颓废颜色,一嘟噜一嘟噜足有半尺长 的花球,带着晶莹闪烁的雨珠,分外明艳 欲滴;天空中仍有隐约的雷声响过,沙沙 的雨丝忽大忽小,无所畏惧的紫藤花在风 雨中含笑起舞,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花 球组成的花瀑,在风雨中如珠帘起伏、似 水波潋滟;十多米的长廊里,一屏屏浓妆 淡抹、千姿百态的写意画卷,在天地间展 开。 紫藤的根系深深扎在泥土里,粗壮结 实的枝干稳稳靠在水泥架上,藤条间盘根 错节、紧紧相扣,如钢铁般坚硬、岩石般牢 固,这也许就是它顽强生命力的源泉吧。 历经过暴风雨的藤条,被雨水浇成了墨 色,却分外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它们虬曲 盘旋着、快意伸展着,仿佛向世间诉说心 路的坎坷、成长的轨迹;它们满载娇艳美 丽的花朵,如同满载着丰富厚重的人生阅 历,满载着时光老人慷慨赠与的荣耀光 辉,在一个又一个如期而至的春天里,尽 情歌唱。 又到国画课的日子,做完息肉手术的 童老师,在大家的竭力劝阻下,休息了一 个多月,现在他又来到居委活动室给大家 上课了。只见他清癯的面孔略显消瘦,却 依然目光炯炯、笑容可掬,他用骨节粗大 的手,指点着学员的画作,一幅一幅认真 讲评着。然后拿出毛笔和颜料,在宣纸上 泼墨挥洒起来,转眼间,一幅大写意的紫 藤出现在大家眼前,酣畅淋漓的笔触,斑 斓璀璨的色泽,恰如风雨后盛开的紫藤, 带给人间和煦的四月天。 一座因盐而兴的古镇 —新场 数百年间小桥流水 亭榭楼台 这里曾经歌女琵琶 茶楼酒肆 石笋老街的书楼、寺庙、渔舟塘、外婆桥 在江南的烟雨中相互守望 那温润饱满的鹅卵石铺的街面上 写满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趣事 那条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里 水流潺潺流淌着儿时美丽的水乡梦 不足几里的商铺小摊挤满了所有的空隙 石拱桥下闪烁着来自天际的星辰 镂空的窗棂透出古朴的歌谣 那些雕刻精致的石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傍水而筑的民宅庭院相连 小巷阡陌纵横静谧中领略古镇的韵味 水桥石驳岸书写着新场古镇数百年盐史 逆水行舟水泊船体摇橹人保持着低调 湮没于江南斜风细雨中 青石板铺成的洪东街与洪西街 被熙来攘往的步履踏得锃亮 《色戒》剧组曾来这里安装了招牌 《叶问》剧组停留这里取景 《摆渡人》新开拍就引来了影帝梁朝伟 新场大街 367 号—信隆典当 陈列着煮海熬波、名人荟萃、沧海桑田 古镇上三世二品石牌楼 气势宏伟 高耸挺拔 有“江南第一楼”美誉的茶楼 曾经车舟汇聚 商贾云集 那些明清勾勒的建筑留下了岁月的印记 马头墙 观音兜 青砖汉瓦、精雕的横梁 枕河而居的江南人家 奇檐斗拱早已古迹斑驳 被风霜腐蚀的门把手上 残留着祖先掌心留下的温度 老街坊们或许早已离去 逼仄的老屋留存下来的却是那不变的灰色 隔着时空仿佛能呼吸到一丝久远的气息 从没有间断过的吆喝声、嘈闹声 在梦里还会泛起浅浅的痛 老街香喷喷的油条麻花 生煎包子和锅贴 白的馒头肉包 下沙的烧卖 南瓜馅的麦粉匙 炸得黄灿灿的糍糕 若是在栀子花开的季节 整条老街都是栀子花的香味 老街很窄 窄到不足三五米的宽度 老街很短 短到十来分钟从街头到尾 寂静中那些湿润的布满苔痕的墙根砖缝 随着老街流逝的岁月却永远烙在我记忆深处 川沙的老街几多辉煌 走过了童年观澜馨香 小火车就是一段历史 牵记着乡下外婆的脸庞 老街几多长 有着高耸的天主堂 小弟小妹永远的思念 就是绵绵的春雨秋霜 川沙的老街几多沧桑 走过了世纪内史流芳 护城河就是一首昆曲 吟唱着拱桥庭院的烛光 老街几多长 有着残垣的古城墙 今朝今夕梦绕的追忆 就是滔滔的东海长江 (一)清平乐 · 兰花 山谷深浅,兰草幽香远。 带露含馨临风暖,碧叶缓缓舒展。 花中君子风姿,欣欣生意春时。 斋舍岁朝清供,花前兴咏文词。 (二)清平乐 · 杨柳 春晓树绿,烟柳飞白絮。 罩叶露纱风吹去,雀鸟登枝相聚。 春风杨柳依依,踏青游客熙熙。 逐水小舟横渡,柳荫绿覆河堤。 近读沈立新的散文集《青菜白菜》, 一股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勾起了无限的 思绪,久久挥之不去。 作者在题记里说,一年四季要吃自己 种的青菜白菜,是“什么滋味”,“可能说不 出来”,“就如同这一天天的日子,大多已 被我们忘怀”,但透过字里行间,却让我们 强烈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一 事一俗的留恋,那种乡情、乡愁是如此的 刻骨铭心,以至于消失的村庄、远去的人 物都显得鲜活如初、栩栩如生。 书中所流露的乡愁是带着淡淡的泥 土芳香的,有着朴实、纯真的个性。幽静池 塘、流波月色、参差树影、蝉唱蛙鸣,无不 把一股股淡雅而又深邃的思绪渗透于一 切物色之中,读来令人无法排遣。 浓郁的是情怀。作者抓住了生活中含 情的事态与家乡的特殊情境,把自己的热 情倾注于笔端,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 染了他人。 “情者,文之经”,看来作者是深谙其 道的。一些栩栩如生的生物状态,被赋予 了炽热的感情色彩,既记录了生活的本 身,又饱蘸着可感的哲理,带给人美感。 “当我长大成人时,有时看见一只小船从 我家门前划过,船头端坐一位面容姣好的 妙龄少女。看着小船飘然远去,心中竟有 些许怅然。(《池塘和河》)”“我相信父亲不 在乎这些,他在乎的都已融藏在悠悠不尽 的人世里,如同秋心寄寓在株株桂树的清 芬里。(《父亲》)”“现在脚圈早已成了历 史,只是我不会忘记:我们童年四季的美 丽是它纺出来的。(《脚圈》)”……这种乡 愁是具体的,是有思想的。 作者在《青菜》一文中作了诠释,“青 菜的味道是天下菜肴中最普通的,普通 得没人会去多加品味,而这里面也许有 着人生的味道”。读完书中的每篇文字, 真的让人强烈地体味到那种乡愁的“味 道”。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所处的环境 是熟悉的,对于所写的生活内容尽在掌 握之中,因此才能随意婉转,收纵自如, 一种呼之欲出的乡愁,跃然纸间,真实而 充分地反映了这些审美事理,真实可感, 引起了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文风淡雅是本书的主要风格。作者在 对乡俗、乡景、乡事、乡音的记录、描述中, 串起了一条记住乡愁的主线,娓娓道来, 不事铺张,不尚华丽,一种“白描式”的、 “温和平静”的文字叙述方式,反而给人带 来美的震撼。如写乡俗的,《男婚女嫁》《办 酒席》《梨花落后清明》《端午节》等;又如 记人的,《三阿姐家的庭院》《父亲的病》 《男生女生》《金萍的家》等。在状物、叙事、 记人中,采用过程式的记事方式,细腻入 微的写作笔法,让人身临其境,心系乡愁, 勾起了许许多多美好而又难以磨灭的记 忆。这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作者出生于浦东滨海乡间,那里现在 早已是繁忙的国际航空港。后来他一直在 浦东新区政府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浦东开 发开放 26 年来,他曾目睹、参与、记录了 许许多多重大开发进程。正如他在后记中 所言,“我笔下的那个时代早已过去和沉 淀了许多年,沉淀下来的水是清的,沉淀 下来的生活也许是静的,沉淀下来的时代 也许是更为真实的”,“虽然那个时代已离 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不可能剥离和终结 它,因为它与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脉相承 的,特别是在精神和心灵上”。让历史告诉 未来,作为记录者、写作者,作者忠于生 活,情系乡土,挖掘出了许多湮没的往事, 做了一件“把根留住”的大好事。 也许,这就是乡愁的力量,抑或是青, 是白。 在家乡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一 片翠绿的竹林,我小时候常在那玩 耍。 春天,鸟语花香。鹅黄色的新 笋芽从地底下偷偷地探出头来,像 一只只刚出壳的小鸡那样的鲜嫩, 笋芽上还带着泥土的芳香。过了一 两个星期,一个个小笋迫不及待地 往上钻,渐渐地变成了一棵棵黑里 透绿的笋芽儿。瞧!从老竹中间冒 出的那三四根小笋芽儿多么像被父 母庇护着的儿女啊!当竹子长到一 米高时,春风便把竹子层层的笋衣 拂去,小竹子们摇身一变,换上了一 身嫩绿的衣裳,十分清鲜,笔直的身 子惹人喜欢。 夏天,骄阳似火。竹园里却显得 热闹非凡。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竹 园乘凉,悠然自得地坐在靠背椅上, 拉着家常,讨论着今年秋天的收成, 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从他们脸 上,你可能已经猜出今年是个好年 成。在这片竹园的庇护之下,连太阳 也奈何不了他们,只能投下星星点 点,像一片片碎银铺撒在地上,惬意 极了!一阵风吹过,竹子们争先恐后 地摇摆着自己婀娜的身姿,连那片片 小碎银也不甘示弱,调皮地在人们的 身上追逐嬉戏。 秋天,秋高气爽。农田里人声 鼎沸,到处是一片欢歌笑语。小小 竹园也耐不住寂寞,片片微黄的竹 叶在空中尽情地飞舞着,为人们的 喜悦心情助兴。有时,我们从家里 拿来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 秋千,摇啊,荡啊,从那秋千底下,摇 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 如果兴致来了,我就带领手下的“虾 兵蟹将”,找来几根枯竹竿,在竹林 中盖起了只有顶的小屋,享受那份 属于我们的片刻欢乐。那时那刻, 秋千一头系着我的心,一头牵着绵 绵的乡情与童趣。 冬天,雪花飘飘。树木一片枯 黄,可竹子们却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显示出英雄本色,依然那么的精神抖 擞,笑迎严霜。当寒风呼啸、雪花像 蝴蝶漫天飞舞时,竹园默默容纳了这 些调皮的精灵,任它们在自己怀里嬉 戏。即便是压弯了腰,也毫无怨言。 这时的我,总爱钻进竹园去寻觅冬天 的乐趣。伸出手,握住冬竹使劲一 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如天女散 花般飘落下来,洒进我们的脖子里, 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是 啊,冬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还会远吗? 啊,我爱家乡的竹园!闭上眼 睛,我仿佛听见竹园又在“沙沙沙” 欢歌。翠绿蓊郁的竹园哟,你是否 还如我这般,时时忆起童年娇小的 身影呢? 紫藤花开 □张艳阳 青的浓郁 白的淡雅 —读沈立新散文集《青菜白菜》 □殷仲歧 梦里老街 □孙韶峰 词二首 □沈志强 川沙老街 □汉拿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Nov-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SUPPLEMENT - pdtimes.com.cnpdtimes.com.cn/resfile/2016-05-05/07/07.pdf · 情的事态与家乡的特殊情境 ,把自己的热 情倾注于笔端 ,在感动自己的同时 也感

竹园四季□夏红燕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姚琴 美编/黄辰毅 2016.5.5 7

SUPPLEMENT东方明珠

人间四月,风和景明,天朗气清,又到

了紫藤开花的季节。我喜欢紫藤那由沧

桑中盛开出的活力,更喜欢它充满金石气

韵的枝条和写意风格的画面。其实,当初

喜欢上紫藤,正是从学画紫藤开始的呢。

小区的居委活动室里有个书画课堂,

既是居民又是画家的童清琪老人自荐当

老师,给大家教国画。童老师退休前任福

建省美术馆馆长,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

和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分文不取地传授技

艺,对我们这些无甚基础的学生,从用笔

和用墨开始,不仅堂上示范,还无私地把

自己的作品给学员带回家临摹。国画课

堂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欢乐,更让许多

人实现了儿时的绘画梦想,还吸引来不少

外籍居民,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美传播得更

远。

有一次童老师教我们画紫藤,带来一

幅自己的画作供大家临摹。只见四尺条

幅上,用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紫色,看似

随意却又错落有致地点染出一片片绚丽

灿烂的紫藤花,似葡萄般莹润剔透,又如

风铃般摇曳生姿,更像一片如梦如幻的童

话仙境,而几笔简洁老辣、枯湿相宜的墨

色,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似狂草飞舞,在

花海中穿梭盘旋、若隐若现、几离几合,整

幅画瞬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我也从此

爱上了紫藤。

童老师让我们多观察生活,画画时方

能胸有成竹。我发现,生活里的紫藤并不

像桃李樱杏那样惹眼,甚至只能在有年头

的地方才能找到。想起多年前在江南某

座古老的园林里,见过上千年的紫藤,至

今依稀记得那巨大的花冠足有上百米之

巨,而依然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惊叹。听种

过紫藤的朋友说,得买老的藤根,还要会

种,即使这样也须善养几年后才能养熟开

花呢。看来紫藤是需要时间历练和岁月

积淀方能成就的花。

自从学画紫藤后,我开始留意紫藤的

身影。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经过世纪大道

的某个路口时,蓦然一瞥间,远远望到街

心花园里有片如云似霞的紫色,定睛一瞧

果然是紫藤花,很庆幸身边不远处有它的

身影。还有一次在报纸上读到嘉定区有

个紫藤园,便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过

去,只见一百多株紫藤,种在曲曲折折的

长廊里,虽然花期未到,只有一两株开放,

但密密的枝条已几乎将天空布满,待到它

盛开时,可以想象得到那种壮观。

四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和家人去共

青森林公园玩,谁知时间不凑巧,刚到公

园就遇狂风大作、雷声轰鸣,悬铃木绒毛

与柳絮漫天飞舞,无奈中我们只得到花棚

内躲雨。半个多小时的电闪雷鸣、风雨交

加后,天空明亮起来,公园里的路面满是

泥泞和水洼,正在小心找路时,突然一阵

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鼻而来,转脸一看,路

边草坪上有条开满紫藤的长廊。

狂风暴雨后的紫藤并无残枝败叶,更

毫无颓废颜色,一嘟噜一嘟噜足有半尺长

的花球,带着晶莹闪烁的雨珠,分外明艳

欲滴;天空中仍有隐约的雷声响过,沙沙

的雨丝忽大忽小,无所畏惧的紫藤花在风

雨中含笑起舞,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花

球组成的花瀑,在风雨中如珠帘起伏、似

水波潋滟;十多米的长廊里,一屏屏浓妆

淡抹、千姿百态的写意画卷,在天地间展

开。

紫藤的根系深深扎在泥土里,粗壮结

实的枝干稳稳靠在水泥架上,藤条间盘根

错节、紧紧相扣,如钢铁般坚硬、岩石般牢

固,这也许就是它顽强生命力的源泉吧。

历经过暴风雨的藤条,被雨水浇成了墨

色,却分外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它们虬曲

盘旋着、快意伸展着,仿佛向世间诉说心

路的坎坷、成长的轨迹;它们满载娇艳美

丽的花朵,如同满载着丰富厚重的人生阅

历,满载着时光老人慷慨赠与的荣耀光

辉,在一个又一个如期而至的春天里,尽

情歌唱。

又到国画课的日子,做完息肉手术的

童老师,在大家的竭力劝阻下,休息了一

个多月,现在他又来到居委活动室给大家

上课了。只见他清癯的面孔略显消瘦,却

依然目光炯炯、笑容可掬,他用骨节粗大

的手,指点着学员的画作,一幅一幅认真

讲评着。然后拿出毛笔和颜料,在宣纸上

泼墨挥洒起来,转眼间,一幅大写意的紫

藤出现在大家眼前,酣畅淋漓的笔触,斑

斓璀璨的色泽,恰如风雨后盛开的紫藤,

带给人间和煦的四月天。

一座因盐而兴的古镇

——新场

数百年间小桥流水 亭榭楼台

这里曾经歌女琵琶 茶楼酒肆

石笋老街的书楼、寺庙、渔舟塘、外婆桥

在江南的烟雨中相互守望

那温润饱满的鹅卵石铺的街面上

写满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趣事

那条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里

水流潺潺流淌着儿时美丽的水乡梦

不足几里的商铺小摊挤满了所有的空隙

石拱桥下闪烁着来自天际的星辰

镂空的窗棂透出古朴的歌谣

那些雕刻精致的石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傍水而筑的民宅庭院相连

小巷阡陌纵横静谧中领略古镇的韵味

水桥石驳岸书写着新场古镇数百年盐史

逆水行舟水泊船体摇橹人保持着低调

湮没于江南斜风细雨中

青石板铺成的洪东街与洪西街

被熙来攘往的步履踏得锃亮

《色戒》剧组曾来这里安装了招牌

《叶问》剧组停留这里取景

《摆渡人》新开拍就引来了影帝梁朝伟

新场大街367号——信隆典当

陈列着煮海熬波、名人荟萃、沧海桑田

古镇上三世二品石牌楼

气势宏伟 高耸挺拔

有“江南第一楼”美誉的茶楼

曾经车舟汇聚 商贾云集

那些明清勾勒的建筑留下了岁月的印记

马头墙 观音兜

青砖汉瓦、精雕的横梁

枕河而居的江南人家

奇檐斗拱早已古迹斑驳

被风霜腐蚀的门把手上

残留着祖先掌心留下的温度

老街坊们或许早已离去

逼仄的老屋留存下来的却是那不变的灰色

隔着时空仿佛能呼吸到一丝久远的气息

从没有间断过的吆喝声、嘈闹声

在梦里还会泛起浅浅的痛

老街香喷喷的油条麻花

生煎包子和锅贴

白的馒头肉包

下沙的烧卖

南瓜馅的麦粉匙

炸得黄灿灿的糍糕

若是在栀子花开的季节

整条老街都是栀子花的香味

老街很窄 窄到不足三五米的宽度

老街很短 短到十来分钟从街头到尾

寂静中那些湿润的布满苔痕的墙根砖缝

随着老街流逝的岁月却永远烙在我记忆深处

川沙的老街几多辉煌

走过了童年观澜馨香

小火车就是一段历史

牵记着乡下外婆的脸庞

老街几多长

有着高耸的天主堂

小弟小妹永远的思念

就是绵绵的春雨秋霜

川沙的老街几多沧桑

走过了世纪内史流芳

护城河就是一首昆曲

吟唱着拱桥庭院的烛光

老街几多长

有着残垣的古城墙

今朝今夕梦绕的追忆

就是滔滔的东海长江

(一)清平乐·兰花山谷深浅,兰草幽香远。

带露含馨临风暖,碧叶缓缓舒展。

花中君子风姿,欣欣生意春时。

斋舍岁朝清供,花前兴咏文词。

(二)清平乐·杨柳春晓树绿,烟柳飞白絮。

罩叶露纱风吹去,雀鸟登枝相聚。

春风杨柳依依,踏青游客熙熙。

逐水小舟横渡,柳荫绿覆河堤。近读沈立新的散文集《青菜 白菜》,

一股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勾起了无限的

思绪,久久挥之不去。

作者在题记里说,一年四季要吃自己

种的青菜白菜,是“什么滋味”,“可能说不

出来”,“就如同这一天天的日子,大多已

被我们忘怀”,但透过字里行间,却让我们

强烈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一

事一俗的留恋,那种乡情、乡愁是如此的

刻骨铭心,以至于消失的村庄、远去的人

物都显得鲜活如初、栩栩如生。

书中所流露的乡愁是带着淡淡的泥

土芳香的,有着朴实、纯真的个性。幽静池

塘、流波月色、参差树影、蝉唱蛙鸣,无不

把一股股淡雅而又深邃的思绪渗透于一

切物色之中,读来令人无法排遣。

浓郁的是情怀。作者抓住了生活中含

情的事态与家乡的特殊情境,把自己的热

情倾注于笔端,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

染了他人。

“情者,文之经”,看来作者是深谙其

道的。一些栩栩如生的生物状态,被赋予

了炽热的感情色彩,既记录了生活的本

身,又饱蘸着可感的哲理,带给人美感。

“当我长大成人时,有时看见一只小船从

我家门前划过,船头端坐一位面容姣好的

妙龄少女。看着小船飘然远去,心中竟有

些许怅然。(《池塘和河》)”“我相信父亲不

在乎这些,他在乎的都已融藏在悠悠不尽

的人世里,如同秋心寄寓在株株桂树的清

芬里。(《父亲》)”“现在脚圈早已成了历

史,只是我不会忘记:我们童年四季的美

丽是它纺出来的。(《脚圈》)”……这种乡

愁是具体的,是有思想的。

作者在《青菜》一文中作了诠释,“青

菜的味道是天下菜肴中最普通的,普通

得没人会去多加品味,而这里面也许有

着人生的味道”。读完书中的每篇文字,

真的让人强烈地体味到那种乡愁的“味

道”。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所处的环境

是熟悉的,对于所写的生活内容尽在掌

握之中,因此才能随意婉转,收纵自如,

一种呼之欲出的乡愁,跃然纸间,真实而

充分地反映了这些审美事理,真实可感,

引起了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文风淡雅是本书的主要风格。作者在

对乡俗、乡景、乡事、乡音的记录、描述中,

串起了一条记住乡愁的主线,娓娓道来,

不事铺张,不尚华丽,一种“白描式”的、

“温和平静”的文字叙述方式,反而给人带

来美的震撼。如写乡俗的,《男婚女嫁》《办

酒席》《梨花落后清明》《端午节》等;又如

记人的,《三阿姐家的庭院》《父亲的病》

《男生女生》《金萍的家》等。在状物、叙事、

记人中,采用过程式的记事方式,细腻入

微的写作笔法,让人身临其境,心系乡愁,

勾起了许许多多美好而又难以磨灭的记

忆。这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作者出生于浦东滨海乡间,那里现在

早已是繁忙的国际航空港。后来他一直在

浦东新区政府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浦东开

发开放 26年来,他曾目睹、参与、记录了

许许多多重大开发进程。正如他在后记中

所言,“我笔下的那个时代早已过去和沉

淀了许多年,沉淀下来的水是清的,沉淀

下来的生活也许是静的,沉淀下来的时代

也许是更为真实的”,“虽然那个时代已离

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不可能剥离和终结

它,因为它与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脉相承

的,特别是在精神和心灵上”。让历史告诉

未来,作为记录者、写作者,作者忠于生

活,情系乡土,挖掘出了许多湮没的往事,

做了一件“把根留住”的大好事。

也许,这就是乡愁的力量,抑或是青,

是白。

在家乡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一

片翠绿的竹林,我小时候常在那玩

耍。

春天,鸟语花香。鹅黄色的新

笋芽从地底下偷偷地探出头来,像

一只只刚出壳的小鸡那样的鲜嫩,

笋芽上还带着泥土的芳香。过了一

两个星期,一个个小笋迫不及待地

往上钻,渐渐地变成了一棵棵黑里

透绿的笋芽儿。瞧!从老竹中间冒

出的那三四根小笋芽儿多么像被父

母庇护着的儿女啊!当竹子长到一

米高时,春风便把竹子层层的笋衣

拂去,小竹子们摇身一变,换上了一

身嫩绿的衣裳,十分清鲜,笔直的身

子惹人喜欢。

夏天,骄阳似火。竹园里却显得

热闹非凡。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竹

园乘凉,悠然自得地坐在靠背椅上,

拉着家常,讨论着今年秋天的收成,

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从他们脸

上,你可能已经猜出今年是个好年

成。在这片竹园的庇护之下,连太阳

也奈何不了他们,只能投下星星点

点,像一片片碎银铺撒在地上,惬意

极了!一阵风吹过,竹子们争先恐后

地摇摆着自己婀娜的身姿,连那片片

小碎银也不甘示弱,调皮地在人们的

身上追逐嬉戏。

秋天,秋高气爽。农田里人声

鼎沸,到处是一片欢歌笑语。小小

竹园也耐不住寂寞,片片微黄的竹

叶在空中尽情地飞舞着,为人们的

喜悦心情助兴。有时,我们从家里

拿来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

秋千,摇啊,荡啊,从那秋千底下,摇

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

如果兴致来了,我就带领手下的“虾

兵蟹将”,找来几根枯竹竿,在竹林

中盖起了只有顶的小屋,享受那份

属于我们的片刻欢乐。那时那刻,

秋千一头系着我的心,一头牵着绵

绵的乡情与童趣。

冬天,雪花飘飘。树木一片枯

黄,可竹子们却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显示出英雄本色,依然那么的精神抖

擞,笑迎严霜。当寒风呼啸、雪花像

蝴蝶漫天飞舞时,竹园默默容纳了这

些调皮的精灵,任它们在自己怀里嬉

戏。即便是压弯了腰,也毫无怨言。

这时的我,总爱钻进竹园去寻觅冬天

的乐趣。伸出手,握住冬竹使劲一

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如天女散

花般飘落下来,洒进我们的脖子里,

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是

啊,冬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还会远吗?

啊,我爱家乡的竹园!闭上眼

睛,我仿佛听见竹园又在“沙沙沙”

欢歌。翠绿蓊郁的竹园哟,你是否

还如我这般,时时忆起童年娇小的

身影呢?

紫藤花开 □张艳阳

青的浓郁 白的淡雅——读沈立新散文集《青菜 白菜》

□殷仲歧

梦里老街□孙韶峰

词二首□沈志强

川沙老街□汉拿

思念(摄影)□

胡绍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