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orestation+drivers+and+human+rights+in+malaysia:a ... ·...

14
1 Deforestation Drivers and Human Rights in Malaysia: A national overview and two subregional case studies by Carol Yong, SACCESS and JKOASM Forest Peoples Programme 中文翻譯:莊迪澎 第二部份:在地評估 分區案例(一):砂拉越州,巴南河中游( MIDDLE BARAM),龍依淡( LONG ITAM106 從遠祖至今,採集和捕獵野生動植物產品一直都是本南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巴南(Baram)、 杜多(Tutoh)和林夢(Limbang)河流系統生活的游牧民族--東本南人,尤其如此。狩獵和 採集仍廣為本南人實行,雖然今天幾乎所有本南人均已定居或半定居。越來越多本南人定居下 來,是眾多影響因素造成的結果。舉例來說,大約一百年前,當一些本南人群體開發了圍繞西 米收割圈扎營的系統後,他們就開始半游牧了。另一個影響是與周邊社區接觸,如世代相傳從 事輪歇種植和畜牧業的肯雅族(Kenyah)和卡央族(Kayan)。除了在殖民地時代,基督教傳 教士促成本南人定居,當前國家的政策和計劃導致本南人偏離他們的游牧生活方式。 迄今仍能感受到本南人的適應過程,因為本南人並沒有從事任何形式的農業,反而依賴森林來 捕獵和採集各種森林產品。 107 眾所周知,本南人的狩獵和叢林徒步技巧嫺熟,甚至砂拉越其 他原住民均自歎不如。然而,本南人的生活日益艱辛,因為作為他們的糧食、醫藥、野生動物 和其他森林產品來源的森林已然迅速枯竭。伐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對本南人造成重大影 響。特許伐木商經常隨心所欲地奪走他們可奪走的森林資源,然後再轉移到其他原始森林,或 以「再入山許可證」(Reentry permit)繼續採集木材。 在本田野研究所調查的獨特地帶,巴南和林夢的東本南人社群自 1980 年代初期發動第一次的 封鎖行動後,至今仍在努力對抗原始森林的伐木活動。 108 巴南河中游的本南人也面臨著本南 女性遭和未成年工人遭伐木營區人員性侵和性虐待事件。 106 本處所描述的所有訊息,均取自當地研究人員在 2013 11 月在龍依淡展開田野調查期間的參與觀察和龍依淡 的男女所做的訪問行。至於法院案件的資訊,則以合法的法院文件爲準,並且獲得相關社群、土地權益律師施志豪 和非政府組織「砂拉越通道組織」(SACCESS)許可使用。額外訊息則是根據這位顧問在砂拉越的過往經歷、電子 郵件通訊和書面材料。關於本南人的新書--《和平的人民:本南人和他們的森林抗爭》(The Peaceful People: The Penan and their Fight for the Forest),Paul MaloneSIRD2014),平裝 285 頁,ISBN 9789670630366.可購 自:http://gbgerakbudaya.com/bookshop/index.php?main_page=product_book_info&cPath=1_4&products_id=2321107 已有大量的文獻描述此事,其中包括:Arnold, G., 1958, “Nomads of the Upper Rejang (Plieran), Sarawak”, in: 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31(1), pages 40820; Brosius, J.P., 1991, Foraging in tropical rain forests: the case of the Penan of Sarawak, East Malaysia (Borneo), in: Human Ecology 19(2), pages 123150; Harrisson, T., 1949, “Notes on some nomadic Punans”, Sarawak Museum Journal, 5:130146; Langub, J., 2010, “Making Sense of the Landscape: Eastern Penan Perspectives.” Paper for A Conference on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s organised by the Centre for Malaysian Indigenous Studies (CMIS), and Centre for Legal Pluralism and Indigenous Law (CLPIL) at the Faculty of Law, Universiti Malaya, Kuala Lumpur, November 910. 108 這裡說的原始森林(primary forests),是指可與未經伐木的森林(unlogged forests)交替稱用的完好無損森林 intact forests)。此處所言的原始森林基本上是指涉龍依淡(Long Itam)、巴阿邦(Ba Abang)和龍卡維(Long Kawi )的土地索求,以及除非有人捍衛,否則根據許可證,它們是獲准砍伐的。還有其他再入山和土地清理類型 (譯註:更換森林地用途)的森林砍伐。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Aug-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Deforestation  Drivers  and  Human  Rights  in  Malaysia:  A  national  overview  and  two  sub-­‐regional  case  studies  by  Carol  Yong,  SACCESS  and  JKOASM  

 Forest  Peoples  Programme  

 中文翻譯:莊迪澎  

第二部份:在地評估    分區案例(一):砂拉越州,巴南河中游(MIDDLE   BARAM),龍依淡(   LONG  ITAM)106    從遠祖至今,採集和捕獵野生動植物產品一直都是本南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巴南(Baram)、杜多(Tutoh)和林夢(Limbang)河流系統生活的游牧民族--東本南人,尤其如此。狩獵和採集仍廣為本南人實行,雖然今天幾乎所有本南人均已定居或半定居。越來越多本南人定居下

來,是眾多影響因素造成的結果。舉例來說,大約一百年前,當一些本南人群體開發了圍繞西

米收割圈扎營的系統後,他們就開始半游牧了。另一個影響是與周邊社區接觸,如世代相傳從

事輪歇種植和畜牧業的肯雅族(Kenyah)和卡央族(Kayan)。除了在殖民地時代,基督教傳教士促成本南人定居,當前國家的政策和計劃導致本南人偏離他們的游牧生活方式。    迄今仍能感受到本南人的適應過程,因為本南人並沒有從事任何形式的農業,反而依賴森林來

捕獵和採集各種森林產品。107  眾所周知,本南人的狩獵和叢林徒步技巧嫺熟,甚至砂拉越其他原住民均自歎不如。然而,本南人的生活日益艱辛,因為作為他們的糧食、醫藥、野生動物

和其他森林產品來源的森林已然迅速枯竭。伐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對本南人造成重大影

響。特許伐木商經常隨心所欲地奪走他們可奪走的森林資源,然後再轉移到其他原始森林,或

以「再入山許可證」(Re-­‐entry  permit)繼續採集木材。    在本田野研究所調查的獨特地帶,巴南和林夢的東本南人社群自 1980 年代初期發動第一次的封鎖行動後,至今仍在努力對抗原始森林的伐木活動。108  巴南河中游的本南人也面臨著本南女性遭和未成年工人遭伐木營區人員性侵和性虐待事件。  

       

                                                                                                                         106  本處所描述的所有訊息,均取自當地研究人員在 2013 年 11 月在龍依淡展開田野調查期間的參與觀察和龍依淡的男女所做的訪問行。至於法院案件的資訊,則以合法的法院文件爲準,並且獲得相關社群、土地權益律師施志豪

和非政府組織「砂拉越通道組織」(SACCESS)許可使用。額外訊息則是根據這位顧問在砂拉越的過往經歷、電子郵件通訊和書面材料。關於本南人的新書--《和平的人民:本南人和他們的森林抗爭》(The   Peaceful   People:  The  Penan  and   their   Fight   for   the  Forest),Paul  Malone,SIRD(2014),平裝 285頁,ISBN  :9789670630366.可購自:http://gbgerakbudaya.com/bookshop/index.php?main_page=product_book_info&cPath=1_4&products_id=2321。    107  已有大量的文獻描述此事,其中包括:Arnold,  G.,  1958,  “Nomads  of  the  Upper  Rejang  (Plieran),  Sarawak”,  in:  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31(1),  pages  40-­‐820;  Brosius,  J.P.,  1991,  Foraging  in  tropical  rain  forests:  the  case  of   the  Penan  of  Sarawak,  East  Malaysia   (Borneo),   in:  Human  Ecology  19(2),  pages  123-­‐150;  Harrisson,  T.,  1949,  “Notes  on  some  nomadic  Punans”,  Sarawak  Museum  Journal,  5:130-­‐146;  Langub,  J.,  2010,  “Making  Sense  of  the  Landscape:  Eastern  Penan  Perspectives.”  Paper  for  A  Conference  on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s   organised   by   the   Centre   for  Malaysian   Indigenous   Studies   (CMIS),   and   Centre   for   Legal  Pluralism  and  Indigenous  Law  (CLPIL)  at  the  Faculty  of  Law,  Universiti  Malaya,  Kuala  Lumpur,  November  9-­‐10.      108  這裡說的原始森林(primary   forests),是指可與未經伐木的森林(unlogged   forests)交替稱用的完好無損森林(intact   forests)。此處所言的原始森林基本上是指涉龍依淡(Long   Itam)、巴阿邦(Ba   Abang)和龍卡維(Long  Kawi)的土地索求,以及除非有人捍衛,否則根據許可證,它們是獲准砍伐的。還有其他再入山和土地清理類型(譯註:更換森林地用途)的森林砍伐。  

2    

定居點-龍依淡村    龍依淡村主要是東本南人社區,人口大約 203人(男性 118人、女性 85人)和 38戶家庭。它位於美里省巴南河中游的內陸地區。龍依淡的物理特徵從平地、斜坡、陡峭到非常陡峭的山坡,

又有河流和溪流。龍依淡的森林類型是完好的社區共用森林、採伐過的森林、次生林/休耕森

林和耕作地帶。河流是本南人景觀的重要一環,深具價值與意義。本南人能辨識河流和溪流

(或大或小)的名字、分水嶺及水流的方向。    龍依淡目前的村址建於 1950 年代,但其口述歷史和本南人的祖先卻追溯到更久遠的時間。現今在巴南河中游定居的本南人社區如龍依淡,109  他們的祖先是大約在兩百年前遷居巴丕達(Ba   Pita)和周圍建立家園的本南人群體。他們到森林裡打獵和採集糧食,依賴西米(uvut)--傳統上是碳水化合物和主食的主要來源--為生。他們的一慣做法稱為墨龍(molong),即是以永續方式使用各種資源來滿足特定的需求,同時保持或重植樹木、西米叢等等,以便未

來收成。通過這種方式,森林和河流的資源便能讓本南人世代相傳,為他們提供基本需求如糧

食、藥物等來源。本南人還與其他村落和定居地的原住民群體易貨交易。他們以諸如 Nyateng(用來起火的樹脂)、野生動物的膽石、Kapon(卡普爾樹的乳膠)及手工藝品(墊子、籃子)交換獵槍,以衣物交換醬鍋、斧頭和短柄斧等物。    遺留下來的傳統民居小屋稱為「lamin   toro」,是印證早期定居點的獨特標記。這表明,本南人過著游移生活時,通常是在幾個獨立的小隊分別遷移(每個小隊通常有二至五戶家庭),還

形成其他村落。小隊的人數取決於可用的資源。    本南人中心地帶的森林砍伐    巴南、杜多和林夢的森林是本南人和烏魯人(Orang   Ulu)群體如卡央、肯雅等的傳統家園,卻在 1980 年代遭大肆砍伐。正如前文所說,原住民群體努力反擊在他們的原始森林伐木--無論是處女森林伐木和再入山伐木--而龍依淡的本南人就是其中一個僅存而作此抗爭的原住

民群體。在龍依淡還沒有森林轉換(用途),不像其他一些社區如龍美里卡央(Long   Miri  Kayan),它們的所有土地都已在幾年前遭砍伐一空,轉化成快速增長的人工林。公有林地(Tana   Pengurip,或巴阿邦、龍依淡和龍卡維的本南人社區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地圖二)在 2002年初已遭侵占;當時一家名為 Damai  Cove  Resorts  Sdn  Bhd的公司獲得再入山伐木許可證(T/9089)前往伐木。110    森林佔了巴南河中游的下八達阿卡(Lower   Patah-­‐Akah)地帶大約 6萬 1334公頃的面積。該許可證是於 2002 年 1 月 29 日簽發,為期六年,直至 2008 年 1 月 28 日到期。2002 年 4 月,Damai   Cove   Resorts 將許可證權益轉讓給聯山(Interhill)作為伐木之用。期滿後,許可證再獲延長至 2013年 1月 28日--各社區不知道目前的狀況如何,但認定它就如其他大多數情況,已經擴大了。在相鄰的區域,三林環球膠合板(老越)有限公司(Samling  Plywood  (Lawas)  Sdn  Bhd)獲得頒發 T/0405號森林木材許可證,有效期至 2013年 5月(至少在紙面上)。                

                                                                                                                         109  龍依淡的本南人鄰居包括龍卡維(Long   Kawi)、龍魯滕(Long   Luteng)、龍卡揚(Long   Sengayang)、龍卡泵(Long  Kabeng)、龍莉林(Long  Lilim)和巴阿邦(Ba  Abang)。    110  該地區的許可證 初是在 1991年頒給 Sara  Resorts  Sdn  Bhd,即 T/0339號森林木材許可證。      

3    

地圖二:遭伐木公司(聯山、三林膠合板)侵害的巴阿邦、龍依淡及龍卡維本南人社區的公有

林地(資料來源:布魯諾曼梳基金會)。                                          龍依淡村長 TK  Balan說:111    

我們已經取得和索求屬於我們本南人所說的社區共用林地的土地和領地地帶,作為原住

民習俗權利土地。這是處於我們的祖先最早利用和要求的發源地範圍內。我們和鄰里村

落都知道巴阿邦、龍依淡和龍卡維村落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的邊界。(伐木公司)在

這些土地獲授予木材許可證,已未經我們許可而侵犯我們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    當伐木公司來到龍依淡,他們首先清除了森林的一些部分地段,以便開闢新的伐木道路進入原

始森林。然後,利用這些道路將原木從砍伐地點運送出去。還有清除其他林區,以便搭建臨時

伐木營地,這些營地有蓋一些小茅屋讓一些工人住,而這些工人則可看守機器。伐木營地可以

輕易拆卸,然後隨伐木活動推進而搬移到其他林區。至於再入山伐木(即在曾遭砍伐過的特許

伐木區裡或周圍再次伐木),則重新使用舊的伐木道路。當推土機進入原始森林,就會有更大

範圍的森林環境惡化,因為拖拉機和推土機沿途造成嚴重的破壞,除了伐木商帶走珍貴的木材,

還導致溪河土壤侵蝕、藤蔓和藤等其他植被消失、河流及其他飲用水源污染。    隨著伐木活動推進,森林農產品和獵物就日益減少。受影響的內陸社區因而開始設立路障,封

鎖伐木道路,以保護他們的土地免遭一眾伐木公司侵犯。112  TK   Balan 和他的副村長 Wakil   TK  Lah 回憶說,在 2002 年,各社區發現伐木侵犯了他們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時,他們想會見伐木營地的經理和工人,卻未能成事。為了阻止採伐摧毀他們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龍依淡、

龍巴干(Long  Pakan)、雙溪卡泵(Sungai  Kabeng)和雙溪八達(Sungai  Patah)的村民團結起來設立路障封路。TK  Balan補充說:    

                                                                                                                         111  實地考察龍依淡期間所做的系列訪談之一。    112  本南族、肯雅族、克拉比族(Kelabit)和卡央族(Kayan)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發動的一系列和平抗議和路障,成了國內和國際媒體的頭條新聞及非政府組織的報告等。如今,許多這些社區仍然不得不設立路障阻止破壞性

的森林活動,儘管政府一再說這類營利活動乃發展砂拉越州所需,特別是在農村和原住民社區所在的偏遠地區。  

 

地圖 L的巴阿邦、巴卡泵、龍依淡及龍卡維的本南人社區。    

4    

封路是針對聯山。那家公司要我們前往馬魯帝(Marudi)縣署簽署一份協議書,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協議書。然而,當我們在那一天到達那裡時,那家公司的代表卻缺席了。

因此,我們繼續我們的抗議行動。後來重新設立路障時,來自雙溪八達的龍莉林和龍魯

廷(Long   Lutim),以及來自雙溪阿卡(Sungai   Akah)的龍邦卡蘭依曼(Long   Pangaran  Iman)都加入了我們的行列。  

 村長和其他一些領導人代表村民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包括寄發求助信、向警方報案、採取直接

行動(封路),還有直接會見伐木工人和去伐木營地警告經理停止侵犯森林。然而,沒有任何

跡象表明伐木已經停止。持續伐木影響他們的原住民習俗土地權利、生計和其他獨特的生活方

式,終於迫使本南人尋求法律途徑。2009年 12月 2日,龍依淡的村長連袂龍卡維和巴阿邦,代表各自的社區共同在沙巴和砂拉越的高等法院提起訴訟,索討爭議中的伐木許可地帶(地圖

三)。    地圖三:聯山特許伐木地帶與本南人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重疊(資料來源:布魯諾曼梳基金

會)。                                        龍依淡及下八達阿卡地帶森林砍伐的原因    下八達阿卡地區的森林所承受的直接壓力可能是來自伐木,但掩蓋著的政治經濟關係的性質與

基本過程舉足輕重。經過長時間的訪談、對話、說故事和沿著前往森林的道路步行,當地的研

究團隊和龍依淡的知情人士,包括村長和副村長,確認導致聯山特許伐木區森林損失的主要間

接原因為:113    •  伐木特許權  •  國家未能解決伐木特許權與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重疊的問題  •  政治人物  •  公司策略  •  政府政策和本南人發展  

                                                                                                                         113  這兩位知情人士強調了這些因素。可能還有他們沒提到的其他因素,例如,木材貿易與投資、林業部門的角色,以及 為關鍵的是,政界人士涉嫌貪污和洗錢。討論的部分嘗試提出一個更明確凸顯禍首和行動者之聯繫的分析。    

 

5    

 討論與分析  誠如第一部份的簡要描述,在 1949 年代殖民統治底下砂拉越州山林的工業採伐,只有少數幾家伐木公司,談不上進展。114  不過,在英國於 1963 年離開砂拉越州之後,山林的採伐因多種因素而加劇,其中包括對木材的需求量提高、引進新的機械化伐木設備、政治壓力、對泥炭沼

澤森林白木採伐的控制,以及簽發和取消伐木許可證的權力從獨立的森林管理單位移交給林務

部長(砂拉越州 1964年第 68號法律)。115  砂拉越州政府在 1980年代初期授權密集的山林伐木,而且集中於巴南、杜多和林夢流域的山地森林。這使得在 1970 年代初仍是小規模的砂拉越木材工業,變得繁榮。116    

1970 年代後期,菲律賓和印尼的原木出口開始下滑,促成砂拉越原木的出產以滿足日本、韓國和台灣的膠合板廠的需求。從 1975 年至 1985 年,砂拉越在國際硬木原木市場的份額從 3.4%上升到 38%。   1984 年,砂拉越成為世界領先的硬木原木出口國,一直維持到1990 年代末為止。儘管面對國內外的強烈抗議,砂拉越州政府還是以三至四倍於永續增長率批准伐木。  

 由於泰益幾乎控制了砂拉越所有的森林(當時在州政府擔任三個重要職位),他負責簽發下八

達阿卡地區特許伐木權給 Damai   Cove   Resorts,而且未為社區所知或同意。此舉顯然違反了關於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的本南人習俗法律。TK   Balan 和他的村民都說,政府將他們所有的習俗土地當做國家的土地,這不同於本南人的方式。本南人有自己的觀點,認為森林是文化、精神

和供應糧食、禮儀用具、藥品、住房、燃料等的物質資源。  TK  Balan解釋說:    

本南人傳統上或習俗上有公共用地,而不是所有權。現在,我們被告知,伐木商可以憑

著國家發給的許可證清除森林。我們必須索回我們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這意味著我

們不得不爭取具有「所有權」價值的權益,我們本南人的習俗裡並沒有這種東西。    然而,政府和伐木公司駁斥了本南人的索賠,並堅持說本南人非法佔用國有土地。這種說法顯

然也違反了法律。在終審法院--聯邦法院對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的課題做了裁定後,關於原

住民習俗權利土地的法律已然明確;然而,砂拉越州政府似乎繼續無視法院的判決,因而顯示

其完全無視法治。    砂拉越州法律顧問馮裕中繼續附和政府對土地權利問題的立場,或者具體地說,就是不承認土

地權利;他在法院辯稱應以成文法律即《土地法典》爲準,而聯邦法院則裁定以習慣法為優先,

而不是成文法律。因此,不承認原住民權利土地只能說是出於政治原因,印證了在馬來西亞伐

木許可證已遭濫用為一種政治工具的指責。117    砂拉越州政府是依據法規的表面權力如《森林條例》(Forest  Ordinance)來授予聯山伐木特許權。這些特許伐木區是龍依淡的祖傳領地,對於他們的傳統生計和其他用途十分重要。然而,

                                                                                                                         114  據 Ross   M.L.,   2001,同上,第 134頁,指出山林裡共有 15至 20個大規模的特許伐木區,但只有少數幾個得以存活,因為當時的伐木成本高,而木材收益率低,無利可圖。其中一個少數存活下來的伐木區是由前砂拉越環境與旅

遊部黃金明擁有(參閱前述,他評論輪耕是毀林的罪魁禍首)。    115  林業部門一直是這兩人擔任首席部長時兼任的職務--拉曼雅谷(Rahman   Ya’akub,1970年至 1981年)和泰益瑪目(Taib  Mahmud,1981年至 2014年),後者是前者的侄子。參閱 Ross,  2001:  127-­‐156。    116  Ross   M.L.,   2001,同上,第 127 頁。適於在這裡指出的是,日本稅務當局曾於 2007 年確認,日本的 Regent   Star公司曾在他們展開調查的七年前收受日本木材出口商支付的 3200萬令吉回扣。眾所周知,自 1980年代以來,這家日本航運卡特爾一直在做這類付款,總金額達數億令吉。泰益甚至狀告刊登此報導的新網網站《當今大馬》。    117  馬來西亞自然之友(Sahabat  Alam  Malaysia,SAM),2013,同前引。  

6    

政府和伐木承包商沒有做地測,以鑒定和確立伐木區裡的原住民權利土地或本南人宣稱為他們

的墓地、歷史古蹟、聖地和重要地點的邊界。原住民社區在他們入稟的傳票傳喚令狀/索賠陳

述書中強調:118    

自古以來,本南人的祖先已建立和維持一套完善的制度,從中依據他們自己的法律、習

俗、傳統和做法來決定關於所有權、土地使用,以及公有林地裡的土地、森林及河流的

管理和佔用問題。    財務記錄表明,從 1983年至 2002年,該公司的一些資產和採購,如伐木卡車,得到六家銀行的 16 筆貸款支持。119  其中五家銀行是本地銀行:四家在砂拉越、一家在吉隆坡。唯一的外國銀行是設在香港的丸紅香港有限公司,聯山從這家銀行獲得兩筆金額不詳的外幣貸款:一筆為

浮動貸款(1992年至 1995年),另一筆為固定和浮動貸款(1989年至 1997年)。    有趣的是,該公司的註冊名稱為「聯山企業私人有限公司」(Interhill   Enterprise   Sdn   Bhd)、「聯山控股有限公司」(Interhill   Holdings   Berhad)和「聯山伐木私人有限公司」(Interhill  Logging   Sdn   Bhd)。此外,除了一筆 2002年 5月的貸款之外,全部貸款都是大約在 1983年至2002年期間取得。似乎與公司名稱、取得貸款的日期,以及許可證權利從 Damai   Cove   Resorts轉移給聯山之日期(2002 年 4 月)不符。這些都是本南人難以瞭解的問題,更別說知道從哪裡開始查找資料。    2008 年 11 月針對 Damai   Cove 再入山伐木所做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指出,在特許伐木區的三公里範圍內共有 15個定居點,估計人口有 2608人。120  據報導,發給 Damai   Cove   Resorts再入山採伐的木材許可證(編號 T/9089)在 2008年 1月 28日已經到期,但在 2007年 6月,在未經公開展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情況下更新至 2013年 1月 28。這也引起了發出第一次入山伐木許可證時,是否也沒有《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疑問。既然再入山採伐已然開始-

-Coupés  01-­‐05已遭採伐,而 Coupés  06-­‐07在研究環境影響之時正在採伐--,環評程序似乎僅為一種形式而已。121  環評結論無疑值得商榷。伐木公司獲重新授權在該地區作業。他們完全忽視龍依淡、巴阿邦和龍卡維的本南人對森林的權利,以及他們反對採伐他們的習俗領地。

然而,環評報告卻強調,伐木公司宣稱他們以供應建築材料及每週到龍拉瑪(Long   Lama)的交通來協助這些社區。然而,龍依淡村長 TK  Balan說:122    

                                                                                                                         118  在美里入稟沙巴州和砂拉越州高等法院傳票傳喚令狀/索賠陳述書,案件編號 21-­‐10-­‐2009(MR)/2。    119  馬來西亞公司委員會(SSM)電子訊息-公司/企業訊息:Interhill   Logging   Sdn   Bhd(No.49911-­‐P)、Interhill  Holdings  Sdn  Bhd(No.100688-­‐V)及 Interhill  Enterprise  Sdn  Bhd(No.39530-­‐H)。2013年 12月 17日讀取。    120  Damai   Cove 在砂拉越州美里省雙溪阿卡區的再入山許可證編號 T/9089 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2008 年 11 月,第C3-­‐21 內容摘要。在特許伐木區內的十個村落是龍卡賓(Long   Kabing)、龍依淡、巴阿邦、龍特邦安(Long  Tebangan)、龍利安(Long   Liam)、龍瑟拉通烏魯(Long   Selatong   Ulu)、龍塔(Long   Tap)、龍阿卡(Long  Akah)、龍博古(Long  Beku)、龍巴干(Long  Pakan)。半徑三公里以內的五個村落是龍莉林(Long  Lilim)、龍瑟尼埃(Long  Seniai)、龍瑟拉公(Long  Selakong)、龍山(Long  San)、龍卡維。(再入山是指在曾遭砍伐過的特許伐木區裡或周圍再次伐木。)務必指出的是,許多環境影響評估都是由伐木項目的提倡者決定挑選環評顧問。既然

如此,環評就不太可能獨立或可信。    121  Damai   Cove在砂拉越州美里省雙溪阿卡區的再入山許可證編號 T/9089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2008年 11月,1.0簡介及第 2 章第 2.3.2 節。2008 年總稽查司報告及隨後的年度報告均有提出在開始展開大規模採伐之前缺乏環境影響評估的現象。    122  2013年 11月實地考察龍依淡期間所做的系列訪談之一。    

7    

我們要求自來水管好幾年了,但從來沒有給予。伐木公司經常會用“禮物”,例如一台發電機和燃料,以換取別抗議伐木。  

 執政黨的從政者和政府官員告訴村民,他們必須合作,方可得到好處,藉此來騙取他們同意伐

木。支持伐木的村民確實從伐木公司那裡得到一些錢,例如在聖誕節的時候。而且,爲了瓦解

阻力,村民選出的社區領袖被撤換,改以委任更俯順於伐木公司和政府的人取代,此類案例已

發生了好幾宗。這位村長說,龍依淡狀告政府和伐木商之後,伐木公司運送建築材料和發電機

到村裡,但大多數村民都不知道不得接受,特別是因為他們已經向法院入稟起訴該公司。    整體而言,龍依淡森林損失的另一個主要潛在因素,就和砂拉越州其他本南人村落的情況一樣,

是砂拉越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發展」本南人的政策所致。泰益臭名昭著的說辭是,本南人已

從他三十年的「發展」中受益,恰恰是 大的欺騙。現實情況是,本南人馬來西亞 貧困的族

群之一,許多本南人村落仍僅得有限或根本沒有學校和診所等基本設施,也沒有地方政府辦事

處頒發出生證和身份證。實地考察結果顯示:123    •   供應:獲得食物和基本生活所需的 近城鎮是龍拉瑪,大約三個小時的車程,但大多

數本南人沒有能力擁有自己的車子。124    

•   小學: 近的學校(龍魯滕國民小學)大約一小時的車程。    •   中學: 近的中學在龍拉瑪,另一所則在龍山(四至五小時的車程)。    •   醫療:政府診所位於龍科沃(Long   Kevok,大約兩小時的車程)、龍拉瑪和龍山,但他們通常會發現醫療供應不足,而且缺乏專職醫生。雖有飛行醫生服務可用,但它並不可靠也不

充足。至於重症治療,在馬魯帝(五至六小時的車程)和美里(七至八小時的車程)各有一家

公立醫院。    •    電力供應:他們依賴使用昂貴燃料發動的發電機,燃料成本是市區零售價的近乎一倍,因此僅謹慎使用和在需要時使用。    為了解決本南人地區的發展赤字問題,政府責成伐木公司履行社會負責,為本南人定居點興建

橋樑、學校、圖書館、道路和衛生診所。然而,作為回報,本南人「受鼓勵」放棄游牧生活方

式,定居下來以求「發展」,從而提高他們獲得政府提供、伐木公司支持的社會服務、設施和

項目的機會。這種由國家推動的本南人的「發展」,是以一項權利交換另一項權利,儼然吧發

展權利當做可交易的商品,即以發展交換土地權利。交通運輸是伐木公司提供的一大「獎勵」,

因為它們知道,出入本南人村落極為艱難和昂貴。125    有時,伐木營地的一輛交通工具可能前往龍拉瑪鎮,就成了「恩典」。這是極為諷刺的--伐

木為伐木公司和執政黨的政治精英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精英,卻造成本南人失去土地和土地權

利。此外,他們被迫依賴伐木公司提供基本設施和服務。  

                                                                                                                         123  誠如國際非政府組織「巴南使命」(Mission   in   Baram)的實地考察結果所佐證。參見:Penan   Support   Group,  FORUM-­‐ASIA   and   Asian   Indigenous  Women’s   Network   (AWIN)   (July   2010),   “A  Wider   Context   of   Sexual   Exploitation   of  Penan  Women  and  Girls  in  Middle  and  Ulu  Baram,  Sarawak,  Malaysia”,第 42-­‐51頁。    124  在性侵報告揭示了本南人的生活條件後,雪蘭莪州及檳城州政府一共捐贈了八萬令吉(約兩萬歐元),而本南人、「砂拉越通道組織」、土地權利律師施志豪及雪蘭莪州及檳城州政府的代表用來這筆錢來購買一部四輪驅動車,

以便載送龍巴干、龍莉林、龍依淡和龍卡維幾個村落的學童。    125  摩托車很少,由村民擁有和共用,但沒有汽車。在 近的一個案例中,一名村民死在美里醫院,雇用車子領取

他的遺體送回龍依淡,花了家裡 1500令吉(500美元)。這是非常沉重的代價,特別是本南人很少有現金。  

8    

 以上討論表明,伐木不能孤立地看作是一種經濟活動,因為森林損失的直接和間接原因往往是

相互關聯或重疊的。    對龍依淡的本南人之啟示    龍依淡的本南人不難明白政府為何發出伐木特許權發給聯山及三林環球等伐木公司來砍伐他們

的森林--這些珍貴木材可帶來暴利。然而森林就只是樹木而已?誰獲得 多的利潤?如前所

述,這些利潤顯然成就了泰益、泰益的家人和他的政治與經濟精英的商業利益。儘管個別社區

成員可能會獲得一些短期的好處,比如獲得在伐木營地的散工和其他「發展」援助,總體而言,

森林砍伐已對廣大本南人產生不利影響。現在我們談談這些影響。    人權  伐木已對龍依淡的本南人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及相關的土地和森林使用產生重大影響。龍依

淡和本南人整體面對的問題,不光是和伐木有關。一個核心的問題是侵犯人權的行為,其中包

括:126    •   否決(及或侵犯)他們的土地權利,特別是削弱或消除本南人社區對原生土地使用權

(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的權利。    •   通過沒能登記和發放出生證、身份證等來否決他們的基本公民權利。    •   國家忽視他們的福利,包括未能保證獲得足夠的基礎設施如教育和健康,以及未能保

護婦女和兒童免受外部行動者和森林相關暴力侵害之權利。    •   未能按照國際人權標準和法律提供補救措施。    本南人的處境因越來越多的伐木活動而加劇。伐木侵犯到龍依淡的祖地,一些受訪者表示,他

們知道,一些住在伐木營地附近的其他社區未能看到伐木的問題,因為他們可以獲得該公司聘

為伐木工人,即便只是臨時工人。龍依淡的村民對伐木問題看法分歧,因為一方面他們正在法

院提起訴訟,爭取從聯山手中索回他們的森林,但在另一面,他們不得不考慮生存的短期選擇。

這種情況並非龍依淡所獨有。要允許或禁止砍伐他們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即「就業機會」127,往往成為伐木公司合理化自己的許可證為採伐權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根本的問題是,

伐木只提供了短期的現金收入,因為一旦所有木材砍伐完畢,伐木營地就將搬離。    森林資源損失也威脅著村民的糧食安全。當可用的資源都被拿走,他們現在必須去更偏遠的森

林採集或狩獵或抓魚。由於資源越來越難找到,他們必須到更遠的地方尋找。這也意味著,婦

女、男丁和兒童再也不能在森林裡自由和輕鬆地走動,以尋找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資--不僅是

糧食、藥物、燃料和收入來源,也包括文化和精神方面。一位上了年紀的本南人手工藝品製作

員表示:    

在伐木前,山藤隨處可見。現在只在未經砍伐的地帶找得到。未砍伐的地帶遠離村落,

採集更難也更少。動物的情況也是一樣--現在很難找到它們。男丁需要去更遠的地方,

離開家人的時間也更久,以便狩獵和把肉類帶回村裡。  

                                                                                                                         126  亦如國際非政府組織「巴南使命」(Mission   in   Baram)的實地考察結果所佐證。參見:Penan   Support   Group,  FORUM-­‐ASIA   and   Asian   Indigenous  Women’s   Network   (AWIN)   (July   2010),   “A  Wider   Context   of   Sexual   Exploitation   of  Penan  Women  and  Girls  in  Middle  and  Ulu  Baram,  Sarawak,  Malaysia”,第 42-­‐51頁。    127  Damai  Cove在砂拉越州美里省雙溪阿卡區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聯山企業私人有限公司提及就業。  

9    

 龍依淡本南人的代表律師施志豪對本地研究人員說:    

村民只有季節性收入。採山藤太遠了。他們在那裡沒有市場。只有像我們這種「遊客」

才會向他們購買。這是個大問題--如何把他們的產品推向城市市場,並付給他們相應

的,公平價格?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的法院案件將會拖延多久。儘管我是義務接辦他們

的訴訟,他們還是需要錢支付前往法院的交通、餐飲和住宿等。    女性比男性更能感受到森林資源的變化。誠如 TK  Balan所說:    

許多婦女以前是抓魚的主力。由於附近有伐木工人,而且在安全範圍內沒有魚,從事抓

魚和採集森林產品的婦女正在減少,因為走得太遠就有危險。    根據實地觀察和一些知情人士的看法,伐木和對森林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僅直接造成生計上

的變化,也改變了社會和個人的態度、角色、經濟和社會關係。這些變化反過來又會對女性和

男性(性別),以及青年人和老年人(世代)產生不同的影響。女性特別是少女更容易受到從

外面湧入的伐木工人侵害--已有關於本南人婦女和少女遭受性暴力和性剝削的報告。    性別  採集西米、薪柴、水果、藤、樹脂、野生動物、魚類和木材以為自己所用,是婦女、男丁和年

齡較大的兒童的集體工作。伐木已經改變了這些角色,例如,安全方面的原因,包括性暴力和

性剝削(見下文)的風險增加,導致婦女和女童不能離家太遠。女性主要在村裡採集蕨類植物、

未成熟的木瓜,以及一些葉子作為菜餚與糧食。男丁則打獵、抓魚、砍柴和把藤帶回家,讓婦

女在村裡做些手工藝品。易言之,婦女曾是搜尋糧食的團隊成員,並能安全地進入森林。然而,

隨著四處都有伐木工人後,森林再也不安全了(已有確認的本南人婦女和女童性侵案)。此現

象影響了婦女和男丁採集糧食的角色。此外,婦女進入森林不只是爲了尋覓糧食,路途中也享

受大自然和周圍環境。但是,她們如今不能冒險自行進入森林;如果她們想到森林裡去,就必

須到更加遠離村落及更偏僻,而伐木工人尚未入侵(但 終將入侵)的森林。因此,婦女的活

動範圍現在更加局限在村裡而已,要不然就必須與男性同行。    世代  男女兒童曾經能與村裡的長輩學習和分擔工作,現在他們已無法從長輩們那裡瞭解本南人的歷

史與場所、狩獵、醫藥知識等等,因為他們的長輩已無法近用他們的森林,而且森林資源也已

耗竭/退化。所以,年輕人往往會到伐木營地求職或在城鎮工作,開始吸煙和飲酒,特別是在

伐木營地受到影響。兒童上學面對很大的問題,往往沒有陸路交通,而且不可靠和昂貴。女童

搭乘伐木卡車上學,卻在往返村落和學校的路途中遭性侵(見下文)。128  本南人學童在公立學校遭受其他種族同學欺凌,還面對教學媒介語的問題,以及異化的學校環境。有些學童甚至

遭老師毆打。然而,孩子們還是希望盡可能去上學。    性虐待和性侵案  關於性暴力和性剝削的指控,包括巴南河中游和巴南河上游(Ulu   Baram)的本南人婦女及女童遭伐木工人性侵和家暴,聯邦政府婦女部和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團隊(NGO   Mission)曾先後展開實況調查。129  非政府組織團隊 NGO   Mission在 2010年 7月公佈其調查報告,證實曾發

                                                                                                                         128  獨立團隊和政府團隊所做的實況調查均證實了這些指控。    129上述課題 早是由布魯諾曼梳基金會於 2008年 9月 15日報導,揭露本南人婦女和女童遭到巴南河中游地區其中

兩家伐木公司即三林和聯山的員工性虐待(www.bmf.ch/en/news/?show=118)。本地媒體隨後突出報導此事。這兩家公司都否認此一指控。此事引發公眾強烈抗議,並呼籲政府當局立即採取行動;後來馬來西亞婦女、家庭與社區

發展部的高階國家工作隊介入調查性侵指控(2008年 11月),隨後的報告(2009年 9月)證實有性侵案;參閱:

10    

生這類案件,還發現在巴南河上游地區另有七個伐木工人犯下的新案例,而受害的女學童當中,

年紀 小的僅十歲。NGO   Mission 強調,除了因為本南人的孤立「允許了」性暴力和性剝削,交通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父母有時會護送孩子上學,但回程較難,因為他們很少能獲知孩

子們下次何時回家。這意味著孩子們通常不得不自行從學校回到自己的村落。至於交通問題,

本地的研究人員回顧了村民面對的考驗:    

事先安排的私家車交通最為昂貴,超出本南人社區能力所及的範圍。徒步則因伐木之故

而比較困難,所以他們必須使用伐木公司的車輛,不論是因為患病求醫或其他原因而需

要交通。伐木公司的車輛通常會開往某個地點,所以他們必須再在伐木營地等候(三林

的營地大約 30 分鐘車程,或聯山的營地大約一個小時車程),或是在路邊等候其他交通工具,冀望它們正好是開往村民要去的方,甚至希望直達目的地,在木塘處等候一天

一趟的快艇,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這意味著,如果你遲到,快艇開走了,就得在伐木營

地隨處找個地方睡覺。這加劇了本南人特別是婦女和女童極易在大多數都有伐木的偏遠

山區遭受各種形式的虐待和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性侵。    總部位於巴黎的歐洲酒店集團--雅高集團(ACCOR)施壓聯山「以書面形式承諾」在巴南河中游的伐木作業中「逐步建立社會責任措施」。而且,雅高集團也在追求與非政府組織網絡相

似的目標,「特別是與當地的發展有關及對抗兒童性剝削的鬥爭」。130  雅高集團委託針對本區域伐木作業所做的獨立調查發現聯山犯了無數罪行。131  因此,本南人婦女和女童遭性虐待和性侵的個別案例牽連到侵犯他們的土地的外人,或是錯綜複雜地牽連到在伐木營地工作的人,

並非偶然。伐木巨頭三林竟然以性侵案為藉口,不為本南人社區提供前往巴南河上游的交通,

「除非他們(本南人)撤回針對活躍於該地區的木材公司所做的性虐待和性侵指控。」132    NGO   Mission 的報告引述了一位本南人女士所說的一句話:「 終的解決方案是撤銷伐木許可

證。」(p.vii)    生計  龍依淡的本南人和他們的祖先,已經憑著他們嫻熟地適應、使用和管理森林,存活了多個世紀。

森林裡的大樹供應了建造房屋、船隻、雞舍等所需的木材,而他們則有選擇地採收。經由採集

和狩獵,森林和環境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以動物、魚類和野生蔬菜為糧食,以植物為藥

物。他們並不單獨覓食,還有以外來物種換取現金收入,但他們並沒有毫不節制地消耗這些資

源。一個例子是名為 Gaharu 的「香味」木樹(檀香木),從樹心取得的芳香木,如果是上品,可以賣得上萬令吉的價錢,成了現金收入。聯山的伐木已經影響了他們的多方面生計。雖然龍

依淡有少數人從伐木營地和市區淡賺了一些現金收入,大部分人仍依賴於自給農業,以稻米和

木薯為主要作物。木薯的煮法就像他們的傳統主食西米。他們把雞養著,但他們幾乎不吃這些

                                                                                                                                                                                                                                                                                                                                                                                         https://hornbillunleashed.files.wordpress.com/2009/09/penan-­‐ir.pdf。2009年 11月,本南人支持組群(Penan   Support  Group)、亞洲論壇(FORUM-­‐ASIA)及亞洲原住民婦女網絡(AWIN)展開一項獨立調查,並於 2010 年 7 月公佈調查報告,即“A   Wider   Context   of   Sexual   Exploitation   of   Penan   Women   and   Girls   in   Middle   and   Ulu   Baram,   Sarawak,  Malaysia”  。    130  雅高集團致給布魯諾曼梳基金會的信函由該集團的永續發展總監海倫羅克斯(Hélène   Roques)簽署,2009 年 3月 9日(原文法文,由布魯諾曼梳基金會翻譯)。還有,「雅高集團為破壞性採伐的指控會見聯山」,布魯諾曼梳基金會文告,2009 年 2 月 27 日;「雅高集團宣布檢討聯山的伐木作業」,布魯諾曼梳基金會文告,2009 年 5 月12日。    131  聯山伐木實況獨立調查團總結報告。休布萊克特(Hugh  Blackett),2009年 9月 11日。    132   三 林 環 球 以 報 復 性 侵 指 控 威 脅 本 南 人 , 布 魯 諾 曼 梳 基 金 會 新 聞 , 2010 年 8 月 30 日 ,http://www.bmf.ch/en/news/?show=216。早在 2009 年,在巴南河中游地區作業的伐木公司不再為一些曾控訴伐木工人性虐待和性侵的社區提供交通便利(http://www.bmf.ch/en/news/?show  =216)。  

11    

雞,因為傳統上本南人(特別是老年人)不吃自己飼養的任何動物。儘管他們也種些豆類和各

種綠葉蔬菜,從森林採集的物資仍然至關重要。水果,尤其是時令水果,也是他們的主要飲食。

狩獵捕獲的動物是主要的蛋白質來源,至關重要。抓魚曾經也很重要,但有了伐木之後,河裡

的魚量減少了。主要河流布瑙河(Sungai   Bunau)已遭上游的伐木營地污染和淤塞。淤積嚴重,尤其是大雨後,河水變得烏黑和骯髒。    伐木活動業已造成很多森林資源枯竭或退化。藤的枯竭影響了從事藤工藝品者的現金收入來源。

龍依淡的村民們也因越來越多或近或遠的其他社區爭奪森林資源而更感負擔。其中有些是工人,

包括受聘為伐木工人的鄰村本南人,開著拖拉機進入龍依淡森林,使用電鋸採伐林木和提取木

材。這些外來的工人一般是在限定的地方採集、抓魚和獵捕他們的日常糧食。由於其他森林已

遭砍伐,它們就侵入龍依淡地區,這意味著他們也因本身的資源日益稀少而倍感壓力。這些入

侵者也知道一些植物和動物的器官值錢,所以專門鎖定龍依淡土地的這些特定種類。當問及本

南人如何尋找新生計時,TK   Balan 及他的助手說,他們並不確定的,只是遵循慣例而沒有完全理解「新」概念,包括「定居下來」。這些變化對本南人看待「土地權利」產生極大的影響。

從游移倖存者到成為以務農謀生的定居農民,意味著突然得撥出地塊給個別家庭務農。誠如

TK  Balan闡述:    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現在得處理「家庭或個人」的土地權利概念,遵循其他部落群體行

使務農的「權利」。我們需要新規則,但我們不知道它對本南人習俗和傳統的影響。所

以,我們只是按照新規則。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最好地應對這些新規則,以確保本南人的

生存嗎?  (詢問研究人員。)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就越來越需要找到更多的土地。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已

經開始清除次生林,這完全不是本南人的做法。現在,他們只是跟著其他群體的習俗,將土地

用途區分為村落、水稻種植、森林產品採集區和狩獵森林,全因伐木迫使他們定居下來。    游牧時期並沒有區分個人土地和公共土地,土地和森林都是公用資產。如今,他們需要決定他

們的個人土地在哪裡,並尋求村長和村委會批准開放農務地區。現在,需有新的規則來確保公

共近用採集和狩獵的有限資源。這是否意味著,比起從前傳統上是整個社會自我調節來管理資

源的時期,村長和村委會現在掌握了更大的權力?森林乃生活供給之根本的觀點,轉變為值錢

森林產品之供應,可能意味著用來限制或控制提取和/或使用木材及其他珍貴物品的新規則可

能因為對稀缺(值錢)資源的爭奪增加而變得無關緊要。而且,今天乃至未來將如何由村民自

己開發森林,它如何加速森林砍伐的速度,都控制不來了。    基本需求和發展的權利  除了糧食和獵物供應的損失,村民的主要淨水源頭--泉水和自來水--也受到伐木影響。村

落有自來水管系統,但已遭伐木污染,而且供應源頭不穩定了。一些村民報告說,看到廢棄的

汽車電池、漏油等傾倒入主要河流。然而,這條主要河流儘管已遭污染,卻繼續讓村民用來洗

滌、潔淨和洗浴。這條河流因伐木的影響而變得烏黑,尤其是雨後來自上游的雨水。村民向伐

木營地和政府當局申訴河水遭生活和工業垃圾污染。已經確認了一個水質乾淨的新源頭,僅有

一公里之遙。幾年來,村民要求政府為他們提供新的水管以便使用這一新水源,但遭忽視。不

過,水管鋪設因得到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支持而完成了。      正如前文指出,伐木公司和政府經常使用暫緩本南人的發展需要作為「贖金」的戰術,以讓伐

木進駐。村民抗議遭受恐嚇和其他形式的暴力對待。砂拉越警察和執法機關往往採取偏袒政府

和伐木公司的行動恐嚇抗議的村民。133  

                                                                                                                         133   新 的 報 告 指 責 砂 拉 越 州 政 府 、 警 察 和 伐 木 商 「 沆 瀣 一 氣 , 騷 擾 和 恐 嚇 原 住 民 社 區 」 ,http://news.mongabay.com/2010/0415-­‐hance_sarawak.html。非政府組織在 2012年 6月 20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於日

12    

 巴南河上游已發生的案例是,由大多數社區投選的本南人領袖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或已被替

換,改由支持「發展」的其他領袖擔任,並得到政府當局正式承認。134    這是為了削弱社區和瓦解本南人的抵抗伐木運動。在其他地區,反對伐木的村民遭到攻擊和打

手毆打。在龍依淡,TK   Balan 仍未獲正式承認為龍依淡村長。所以,他沒有收到村長津貼,儘管他在行使身為村長的許多職務,包括與主管龍依淡地區的政府行政辦公室往來。他仍然為了

捍衛村民的權利而直言不諱。    生物多樣性  下八達阿卡位於海拔一百公尺至一千公尺, 高峰大約 1300公尺。大約 7%的面積是陡峭的地形,超過 92%的面積為丘陵地帶。為了保持八達阿卡的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本南人有傳統規則來限制選擇作為分水嶺林地、墓地、聖林、鹽泉等的新地帶。從前是選擇清理丘陵  以外的肥沃地帶,以免污染水道。同理,若說輪耕稻米以保持土壤的肥力,那麼伐木活動則限

制了輪耕的空間,結果將導致同一地帶的土地密集利用,繼而造成土壤養分流失。因此,隨著

伐木活動加劇,不太肥沃的地帶甚至不那麼合適、靠近河流及岩石的地帶也被清除來用於務農。

人民豐富的獵物多樣性、藥用植物,藤與西米等等,都受到影響,尤其是伐木使用重型機械,

摧毀了本南人當做糧食和藥物等的各種動植物。                                            基層解決方案和舉措    本南和平園區    爲了保護巴南河上游地區 後的原始雨林及挑戰州政府發放特許伐木權給馬來西亞木材巨頭三

林,18 個本南人社區已宣布在他們的原生地劃定一個新的熱帶雨林保護區,稱為「本南和平園區」(Penan   Peace   Park)。2009年 11月 17日,他們在其中一個偏遠的本南人村落龍阿增                                                                                                                                                                                                                                                                                                                                                                                          內瓦召開的第 20 屆會議上強調了此課題,《馬來西亞的侵犯人權行為:原住民習俗權利和警察對砂拉越原住民的暴行/騷擾/恐嚇》。    134  布魯諾曼梳基金會文告,2008年 9月 9日,《砂拉越政府廢黜民選的本南人領袖》。  

 

(圖片五)    伐木作業影響了村民取

自河流的主要淨水源

頭,尤其是雨後。這條

河因伐木的影響而變得

烏黑。    然而,這條主要河流儘

管已遭污染,卻繼續讓

村民用來洗滌、潔淨和

洗浴。    

13    

(Long   Ajeng)舉行了傳統的開幕典禮,這裡的本南人社區和他們的領導人一致宣示他們保護僅存的原始森林作為自然保護區之決心。    倡議中的本南和平園區涵蓋 1630 平方公里(16 萬 3000 公頃)的面積,圍繞著靠近印尼邊境的小穆魯山脈(Gunung   Murud   Kecil),位於既有的馬來西亞布魯島國家公園(Pulong   Tau  National   Park)和印尼加央孟他讓國家公園(Kayan  Mentarang   National   Park)之間。該地區被認為是本南瑟倫戈(Penan  Selungo,東本南)族熱帶雨林文化的核心定居點。    本南和平園區委員會由十人組成,他們代表了巴南河上游 18 個本南人村落和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的地主;這些村落是:(1)龍拉芒(Long   Lamam)、(2)龍阿增(Long   Ajeng)、(3)龍慕容(Long   Murung)、(4)巴目北(Ba   Mubui)、(5)巴士巴刁(Ba   Sepateu)、(6)巴達塔比拉(Ba   Data   Bila)、(7)巴彭加蘭依曼(Ba   Pengaran   Iman)、(8)巴彭加蘭克立安(Ba   Pengaran   Kelian)、(9)巴本納力(Ba   Benali)、(10)龍克邦(Long   Kepang)、(11)龍沙益( Long   Sait)、(12)龍克容( Long   Kerong)、(13)龍瑟比根( Long  Sepigen)、(14)龍拉邁(Long   Lamai)、(15)巴爪夷(Ba   Jawi)、(16)巴萊(Ba   Lai)、(17)龍薩白(Long  Sabai)及(18)巴克拉繆(Ba  Kerameu)。    2012年 5月 14日,本南和平園區委員會將一封親筆信(九個指紋和一個簽名)及本南和平園區的詳細建議書遞交給砂拉越州第二資源管理與環境部長(拿督阿馬爾阿旺登加阿里哈山,

Datuk   Amar   Awang   Tengah   Ali   Hasan),尋求砂拉越州政府認可並支持「爲了讓我們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和森林用於我們的村民和砂拉越州人民,乃至全世界的長期利益,而提出的共同

建議書」。本南人社區的建議是「把我們的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和森林劃定為一個園區,從中

我們可以得出由我們決定的社會、經濟、環境和習俗的利益。我們認為,這是保障將能真正直

接和間接讓我們受惠的所需發展之 佳方式」。    然而,砂拉越州政府並未支持本南人的倡議或在法律上承認本南和平園區。反之,砂拉越州政

府不斷重申,根據《1953 年森林條例》(及其修訂案),砂拉越的所有森林皆歸州政府所有,並斷言本南和平園區「沒有法律依據」。135      如上所述,砂拉越州政府也警惕森林相關的社區活動,因為這意味著它們的控制很小或未能直

接控制。    本南人社區不放棄希望,他們在 2013年 1月 31日尋求法律幫助,以對抗砂拉越州政府否決他們主動提出的倡議(on   file   with   author)。本南和平園區明確表明,這是社區管理的保護區和原住民保護區的潛在模式,與《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COP)的一些具有法律約束力之決定及締約國大會的規定和人權準則一致。然而,據媒體上關於官方聲明的報導,直至今天,砂拉越州政府還不承認本

南人根據自己的法律和習俗來規範和管理此一新的森林保護區之權利。    其他社區解決方案和措施:    通過法院索回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    •   由於砂拉越州政府對習俗權利的承認非常有限,龍依淡和兩個相鄰的本南人社區(巴

阿邦和龍卡維)已經向美里高等法院入稟土地權利訴訟,要求索回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及森林。    

                                                                                                                         135  《本南和平園區之喪鐘》(Death   knell   for   Penan   Peace   Park),Catherine   Goh,2010 年 1 月 2 日,  http://www.brunet.bn/news/bb/weekend/news/jan2f6.htm  

14    

•   重建他們的口述歷史與傳統,並記錄下來。本南人長輩可以說出與從前的領導人、習

俗和傳統系譜對應的山脈、河流、事變和流動路徑。本南人以這些訊息為證據,在法院審訊中

供證,以證明他們的說法在法律上可以成立。    •   與周邊社區締結聯繫和協議,以加強他們索回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和森林的能力,包

括提起聯合訴訟,而每個村落提供其邊界的詳細說明。    •   他們繼續提高警覺和警戒,並準備就緒設立路障抵擋入侵的伐木商。    社區需求    •   社區與教會和非政府組織密切合作,是避免依賴伐木公司獲得發展和社會項目。例如,

村裡的教堂是由社區憑著教堂人脈的捐款興建。教堂有個禮堂,用來作為社區會堂及牧師(傳

道人)的生活空間、一間辦公室、一間廚房和餐廳,以便服務於社區之需要。    •   龍依淡村裡有一所學前教育學校,在 2010 年建立,由公共捐款、非政府組織「砂拉越通道組織」、本南人的土地維權律師(施志豪)及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青年團資助。這

所學前教育學校的先驅是龍依淡的一位年輕本南女子,她至今仍該學校的教師。    距離龍依淡 近的村落是龍卡維。龍卡維社區內的一些人與「砂拉越通道組織」合作,在

2014 年 1 月開辦了學前教育項目。龍卡維的學前教育學校也有一位村裡的本南人當教師。這些舉措有助於孩子準備好過渡到在龍魯滕(Long  Luteng)一所寄宿學校接受正規的小學教育。向他們社區裡的本南人教師學習,也有助於加強本南人文化和口述歷史--這是重振他們的文

化身份及索回原住民習俗權利土地,對抗伐木和其他形式之侵犯的重要一環。                      

 

(圖片六)    馬來西亞和非馬來西亞

公眾資助、社區與非政

府組織管理的龍依淡村

學前教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