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和中国说再见 -...

1
11 11 学中文 责编:赵晓霞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5年前,中文对于19岁的我来 说还是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除了 最简单的“你好”和“谢谢”之 外,我对中文的其他内容一无所 知。大学二年级的我还处于一个十 分迷茫的人生阶段,直到有一天看 专业培养方案时,在众多经济类必 修课当中发现居然还有修两个学期 外语课的要求。当时学经济的我没太 把这个要求当回事,出于好奇心我就 报了中文课。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两 个学期的中文课上完之后,我还想继 续学。也说不上来中文具体是哪里最 吸引我,也许是中文与众不同的文字 体系,也许是这个语言背后的悠久历 史。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我毫不犹 豫地决定要申报中文作为本科的第 二专业,并在大学毕业后前往中国继 续深造。 2018 年 5 月,我大学毕业,7 月 有幸前往中国长沙参加第 17 届“汉 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经过 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赛,最终获得了 美洲组冠军。8月被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录取,9月来到北京并开启了 为期两年的金融硕士课程。虽然在 贸大的这两年,上的大部分课属于 金融与经济类课程,但还有一部分 是和中国和中文相关的课程。而正 是这些课,例如中国概况和高级商 务汉语,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上 中国概况时,老师从孔子、汉武帝 等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讲到近代中国 历史、现代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 等,我一直听得津津有味。上高级 商务汉语时,学课本教材15分 钟,和老师唠嗑要 1 个小时,我们 这些学生通过和老师交流并听老师 讲述几十年前在中国的生活和故事 来了解中国。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光 在北京一个城市待着并不能满足我 探索中国的热情。每当学校假期来 临,我都盯着12306网站准备买火 车票、高铁票到中国其他地方看 看。从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到中国西 南的香格里拉,每次能走出去看中 国各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都是一次 大开眼界的难忘经历。 不过在中国这几年,最大的收 获不是看过的风景或者学过的东 西,而是结交的好朋友和接触到的 人。大家都说中国人热情好客,这 个我深有体会。去年过年时,一个 朋友请我到他家里做客,体验农村 热闹的过年气氛。而这个朋友只是 数不清的热情中国朋友当中的一个。 在对外经贸大学,我也认识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在校园 里走两步就能听到好几种语言。不 只是语言多样,留学生的经历也非 常有趣,比如我有一个在中国上过 小学的中文说得非常好的俄罗斯朋 友和一个英语说到母语水平却号称 自己英语全是小时候看外国电视频 道习得的沙特朋友,他们让我的生 活更加丰富。 虽然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 学习生活都受到影响。但我这个 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还在中国积极 找工作,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美国 留学生 当我还是孩提的时候,我的父母 离开中国,远赴美国求学,我也跟随 他们远渡重洋。时光转瞬十几年, 2000年年末我再次踏上故土,作为学 校管弦乐团的一名成员随团到中国进 行文化交流访问,并在国内的多个城 市巡回演出。旅途中,我惊讶于国内 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着迷于过去仅能 在家中体验的文化传统。也正是这次 旅行,时隔多年之后我再次与在国内 的大家庭团聚,也在人生中第一次见 到了我的奶奶。演出结束后即将离开 之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在大学的几年间,我有幸接受了 良好的通识教育,这不仅满足了我广 泛的学术兴趣,也让我有机会更加深 入地了解中国。 我的本科学校耶鲁大学的学分设 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自 主进行课程和学分安排。由于选择双 专业的缘故,我仅有很少的选修课选 择空间。我把那些仅有的学分全部用 来修读汉语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中 国哲学以及近代中国国际关系史等科 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正是那些迷人 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中国的兴趣 和向往。为此,我选择休学 1 年,在 相关奖学金的资助下,前往北京语言 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汉语语言的深入 学习。在北京的这一年,我结识了许 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这片土地也 越发地令我着迷。 2017年,我再次回到校园,以 “燕京学者”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进 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燕京学堂是 北大成立于2014年的跨学科研究项 目,它秉承北大深厚的人文社科传 统,旨在培养能够在未来沟通中国 与世界的人才。 在那里,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友 人相遇。这些青年学者们不仅富有强 大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各 自的领域崭露头角,也成为我在学习 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与他们的交 —无论合作抑或分歧 —都帮 助我更好地理解到如何能将课堂中 所学的抽象的理论概念付诸实践。来 自五湖四海的他们也让我开始深入 了解那些我以前并不熟悉的国家。 在北大的日子,从他们身上,我开 始领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 正含义。 从农村到城市、从区域到世界、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仍然在经历快速 的发展和转型。我热切地探索着中国 文化,但我的早期尝试也不免受制于 磕绊的中文表达和有限的处世经验。 即便我身上有着中国文化的根基和探 索的热情,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和 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面前,我仍旧会 感到不知所措,但这也正是其魅力所 在。在燕京学堂的几年中,我曾在西 安欣赏中国戏曲,在北京体味胡同烟 火,在雄安泛舟掘鲤之淀,在贵阳远 游山水风光……在用脚步丈量这片土 地的同时,我也在思索这个国家所面 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我的这些 见闻得以在理论和历史的学习中找到 对应。慢慢地,剧院上演的戏曲与历 史事件之间开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 系;老北京城里的胡同也越发显现它 旺盛的生命力和历史传承。泛舟于 “九河下梢”的白洋淀,我感受到雄 安新区的发展潜力;远足贵州山脉, 我亦感叹山区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 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卷 和山河之间,我接受了真正的“中国 教育”。 回顾北大生活,我很幸运能有机 会以跨学科的角度来了解中国。研究 生的第二年,我在一家人工智能初创 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实习期间,我带 领的团队负责向跨国公司、国有企业 等合作伙伴推介公司前沿科技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汉语语言能力也 突飞猛进。 回溯过去,我将永远珍重在中国 的这段让我用力成长的时光。在未来 的日子里,我也将继续为成为中美沟 通的桥梁而努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美国留学生 “中国现在正在举全 国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我在中国这个国家待 了七八年,渐渐产生了归 属感。我在这里从来不觉 得陌生,现在看到我的第 二故乡面临困难,虽然我 有回到埃及的选择,但这 里也是我的家,我在这里 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 能力,同时也拥有了面对 一切的勇气,我真的舍不 得离开。”新冠肺炎疫情暴 发后,父母希望我回国, 2020 年 1 月 31 日 凌 晨 我 在 脸书上写下如上文字,既 让父母安心,也希望告诉 大家中国抗击疫情的真实 情况。 我没想到的是,疫情 会在全球蔓延,埃及也未 能幸免。在此背景下,我 能做的是将自己在中国抗 击疫情的经历分享给更多 的人。 记得有一家阿拉伯媒 体联系我,希望我分享自 己在中国的抗疫经验,我 便通过不同的渠道拍了阿 拉伯语视频教大家如何做 好防护并介绍中国的抗疫 经验。视频反响很好,大 家不仅看到了中国防控疫 情的能力,也从我的分享 中学到了很多防疫知识。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有 两年没见过父亲,当初曾对 他承诺,拿到博士学位证书 就带给他看,但现在因为疫 情影响,还回不去。 2020年是让我难忘的 一年,我一直是一个开朗 活泼的女孩,但今年也常 会感到感伤、紧张。真心 希望全世界能早日战胜新 冠病毒,生活能回到正常 轨道。 5 月 31 日 , 我 实 现 了 在2020年年初对自己许下 的第一个承诺 —博士论 文答辩顺利通过。疫情期 间,我将主要精力放在完 成博士论文上,每天都给 自己定一些具体的目标, 因为拿到博士学位不仅仅 是我个人的愿望,还承载 着我父母以及生命里很重 要的人的期望。我还记 得,我完成论文的那天, 真的是松了一口气。 历时 5 年的博士学习与 生活仿佛一眨眼就来到了 尾声!蓦然回首这飞逝而 过的 5 年,那是令我万分感 慨而又最重要的人生时 段,我不仅在学术方面完 成了博士论文,而且在人 生成长的道路上学到了很 多。在这期间,我明确了 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积 蓄了前进的动力,也更加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自从完成论文答辩到 今天,一切渐渐变得平 淡。在线完成论文答辩和 毕业典礼,我还是有些遗 憾,因为想穿着毕业服装 跟敬爱的导师和可爱的同 学们一起拍毕业照的愿望 没有实现。 回望2020年这半年多 的经历,我并不后悔自己 当初所做的留在中国的决 定。如果时光倒流,我还 是会选择留下来和中国人 民一起抗疫。 这半年来我也有很多 不一样的体验,我知道生 活又苦又甜,但是今年上 半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 不一般了,但我一直告诉 自己要积极面对、保持乐 观,这是我在中国学习生 活这么多年来学到的生活 态度。 我在中国的故事还没 结束,我相信美好的故事在 等着我。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 埃及留学生 不知不觉,转眼之间 就到了毕业的时候,我在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 的日子也到了尾声。在这 期间,我收获了很多,也 学会了很多。 对我来说,在北京5 年的留学生活,今年是最 难忘的一年。谁会想到, 我们只能在线上参加毕业 典礼?又有谁会想到,会 遇到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 疫情……这让我们无法在 教室里一起上课。 疫情暴发后,我决定 留在北外不回国,因为我 非常珍惜在北外的最后一 年的时光。 那时,我认为疫情很快 就能过去,但随着时间的流 逝,疫情仍在蔓延。当时, 北外的老师们十分关心 我,每天都询问我的情 况。虽然他们不在我的身 边,但我能感觉到他们对 我的关心。在学校封闭管 理期间,我慢慢地习惯了 泡在宿舍里当一个宅女, 并在宿舍里完成网课。 疫情之下的网课是那么 的来之不易,老师们的辛勤 付出加上同学们的认真努 力,让我们的在线课程可以 顺利进行。 我们这学期的课程、考 试、毕业论文答辩都在线上 进行,虽然也遇到了各种困 难,但在大家的努力下都克 服了。 临近毕业,我无数次想 象着自己穿着学士服,跟老 师、家人、同学们拍照的场 景,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 我们向往的毕业典礼变得遥 不可及,但是在老师们的 努力下,我们可以参加人 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线上毕 业典礼。 6 月 30 日 , 北 外 中 国 语言文学学院的老师们帮 助马来西亚留学生收拾东 西,我见到了1个学期没 见面的班主任,还见到了 院领导和其他老师。看到 帮我们收拾东西的老师 们,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学 生的爱和关心,感觉像父 母在帮助自己的孩子。 终于到了分别的日子, 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刻,但在 这里成长的我们坚信以后还 会再回到中国,回到北京, 回到我们的家—北外。 中国,等着我们!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 学马来西亚留学生 2020年是我和中国相遇的第五 个年头,在今年夏季,我也迎来了 一个特别的毕业季。 我虽然只在北京交通大学学习 了 4 年,但我从心底里爱这个大家 庭。在这 4 年里我收获良多,不仅 来自于学业方面,还来自于同学师 长对我的关爱和指导,让我有太多 的不舍与美好的回忆。 我从小就很喜欢中国的历史文 化,也喜欢看成龙的电影。当我决定 出国留学的时候有3个选择,但我选 择到中国留学。因为我看到了中国 的快速发展以及和平安全的环境。 我刚来中国时一点中文都不会 说,到中国留学第一年在东北师范 大学上了 1 年预科,同时学了科技 汉语、数学和物理课程。在学中文 的过程中,我不仅从课本里学习这 门语言,还在跟当地人交流的过程 中提升中文口语水平。我还喜欢看 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借此扩展自 己的中文词汇量。在读本科 4 年期 间,我和中国同学一起上全中文授 课的课程。这大大增加了我和中国 同学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我 的中文水平。学习中文的经历让我 明白,学好一门外语,语言环境很 是重要。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 在线上完成了毕业设计。疫情改变 了生活,也改变了学习的模式,虽 然有遗憾,但我还是从中获得很多 收获。在疫情期间,我作为来华留 学生代表,报名当了一名志愿者, 帮助校内的同学们购物并配送食 品。在听到不断延期开学的消息之 后,我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同 时报名了国外大学线上课程。虽逢 疫情,但我在交大过得很充实也很 有意义,除了学习之外,我每天都 锻炼身体,研究美食,还积极参加 学校活动,并尽我所能地为老师和 同学们尽微薄之力,帮助不能回校 的国际学生沟通相关事宜。 我待在学校5个多月了,但仍 心系世界,关于疫情的消息不断涌 来,但感人的事情也常见诸媒体。 我交织在担忧和感动的情绪中,期 盼着正常的生活秩序早点到来。疫 情期间的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健康 是非常重要的事,也让我明白要珍 惜生命,感恩和善待身边的人。 今年的毕业典礼很多同学由于 没在学校,只能线上参与。我有幸 在学校参加现场毕业典礼,别样的 “仪式感”成了我的独家记忆,很 是感动、感恩、感谢。 2020年,我迎来了特别的毕业 季,此前从没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 跟母校告别。在交大学习和生活的 日子里,我的青春茁壮成长,我的 梦想含苞待放。今天来自五湖四海 的我们将于云端分别,明天我们将 奔赴东南西北,在人生的道路上继 续前行。 在中国,我实现了自己的梦 想,也想告诉其他留学生:“在中 国留学,只要付出努力,一定会有 收获的。”让我更欣慰的是,我将 继续在中国深造学习,未来的路还 很长。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乌兹别 克斯坦留学生 在书卷和山河之间 強为韬 我在中国的故事还没结束 王笑 我们会再回来 韩思敏 最大的收获是友谊 柯鲁瀚 不一样的毕业典礼 武帝 毕业之际,武帝在北京交 通大学校园内留影。 毕业之际,武帝在北京交 通大学校园内留影。 图为柯鲁瀚毕业留影。 強为韬希望能为中美文化交流贡 献力量。图为他领到了硕士学位证。 收到 5 名来华留学生的中文作文,有些出乎编者意料的是,他们有的是从 19 岁才开始学中文,有的刚到中国留学时一点都不会说中文……如今,他们是“汉 语桥”比赛的获奖者,是可以和中国学生一起上全中文授课课程的学习者,是推 动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行动者。 2020年,他们迎来了别样的毕业季。回望在中国的学习时光,他们有不舍, 更有憧憬—续写和中国的故事。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ul-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不舍和中国说再见 - paper.people.com.cnpaper.people.com.cn/rmrbhwb/images/2020-07/10/11/rmrbhwb2020071011.pdf能做的是将自己在中国抗 击疫情的经历分享给更多

1111学中文责编:赵晓霞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5 年前,中文对于 19 岁的我来说还是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除了最简单的“你好”和“谢谢”之外,我对中文的其他内容一无所知。大学二年级的我还处于一个十分迷茫的人生阶段,直到有一天看专业培养方案时,在众多经济类必修课当中发现居然还有修两个学期外语课的要求。当时学经济的我没太把这个要求当回事,出于好奇心我就报了中文课。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两个学期的中文课上完之后,我还想继续学。也说不上来中文具体是哪里最吸引我,也许是中文与众不同的文字体系,也许是这个语言背后的悠久历史。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我毫不犹豫地决定要申报中文作为本科的第二专业,并在大学毕业后前往中国继续深造。

2018年5月,我大学毕业,7月有幸前往中国长沙参加第17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赛,最终获得了美洲组冠军。8 月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9 月来到北京并开启了为期两年的金融硕士课程。虽然在贸大的这两年,上的大部分课属于金融与经济类课程,但还有一部分是和中国和中文相关的课程。而正是这些课,例如中国概况和高级商务汉语,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上中国概况时,老师从孔子、汉武帝等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讲到近代中国历史、现代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等,我一直听得津津有味。上高级商 务 汉 语 时 , 学 课 本 教 材 15 分钟,和老师唠嗑要 1 个小时,我们这些学生通过和老师交流并听老师讲述几十年前在中国的生活和故事来了解中国。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光在北京一个城市待着并不能满足我探索中国的热情。每当学校假期来临,我都盯着 12306 网站准备买火车票、高铁票到中国其他地方看

看。从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到中国西南的香格里拉,每次能走出去看中国各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都是一次大开眼界的难忘经历。

不过在中国这几年,最大的收获不是看过的风景或者学过的东西,而是结交的好朋友和接触到的人。大家都说中国人热情好客,这个我深有体会。去年过年时,一个朋友请我到他家里做客,体验农村热闹的过年气氛。而这个朋友只是数不清的热情中国朋友当中的一个。

在对外经贸大学,我也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在校园里走两步就能听到好几种语言。不只是语言多样,留学生的经历也非常有趣,比如我有一个在中国上过小学的中文说得非常好的俄罗斯朋友和一个英语说到母语水平却号称自己英语全是小时候看外国电视频道习得的沙特朋友,他们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

虽然 2020 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学习生活都受到影响。但我这个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还在中国积极找工作,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美国留学生)

当我还是孩提的时候,我的父母离开中国,远赴美国求学,我也跟随他们远渡重洋。时光转瞬十几年,2000 年年末我再次踏上故土,作为学校管弦乐团的一名成员随团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访问,并在国内的多个城市巡回演出。旅途中,我惊讶于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着迷于过去仅能在家中体验的文化传统。也正是这次旅行,时隔多年之后我再次与在国内的大家庭团聚,也在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奶奶。演出结束后即将离开之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在大学的几年间,我有幸接受了良好的通识教育,这不仅满足了我广泛的学术兴趣,也让我有机会更加深

入地了解中国。我的本科学校耶鲁大学的学分设

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课程和学分安排。由于选择双专业的缘故,我仅有很少的选修课选择空间。我把那些仅有的学分全部用来修读汉语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以及近代中国国际关系史等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正是那些迷人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中国的兴趣和向往。为此,我选择休学 1 年,在相关奖学金的资助下,前往北京语言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汉语语言的深入学习。在北京的这一年,我结识了许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这片土地也越发地令我着迷。

2017 年,我再次回到校园,以“燕京学者”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燕京学堂是北大成立于 2014 年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它秉承北大深厚的人文社科传统,旨在培养能够在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人才。

在那里,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相遇。这些青年学者们不仅富有强大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也成为我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与他们的交流——无论合作抑或分歧——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到如何能将课堂中所学的抽象的理论概念付诸实践。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也让我开始深入了解那些我以前并不熟悉的国家。在北大的日子,从他们身上,我开始领悟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正含义。

从农村到城市、从区域到世界、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仍然在经历快速

的发展和转型。我热切地探索着中国文化,但我的早期尝试也不免受制于磕绊的中文表达和有限的处世经验。即便我身上有着中国文化的根基和探索的热情,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和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面前,我仍旧会感到不知所措,但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在燕京学堂的几年中,我曾在西安欣赏中国戏曲,在北京体味胡同烟火,在雄安泛舟掘鲤之淀,在贵阳远游山水风光……在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同时,我也在思索这个国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我的这些见闻得以在理论和历史的学习中找到对应。慢慢地,剧院上演的戏曲与历史事件之间开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北京城里的胡同也越发显现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历史传承。泛舟于

“九河下梢”的白洋淀,我感受到雄安新区的发展潜力;远足贵州山脉,我亦感叹山区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卷和山河之间,我接受了真正的“中国教育”。

回顾北大生活,我很幸运能有机会以跨学科的角度来了解中国。研究生的第二年,我在一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实习期间,我带领的团队负责向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等合作伙伴推介公司前沿科技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汉语语言能力也突飞猛进。

回溯过去,我将永远珍重在中国的这段让我用力成长的时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将继续为成为中美沟通的桥梁而努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美国留学生)

“中国现在正在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我在中国这个国家待了七八年,渐渐产生了归属感。我在这里从来不觉得陌生,现在看到我的第二故乡面临困难,虽然我有回到埃及的选择,但这里也是我的家,我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同时也拥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父母希望我回国,2020 年 1 月 31 日凌晨我在脸书上写下如上文字,既让父母安心,也希望告诉大家中国抗击疫情的真实

情况。我没想到的是,疫情

会在全球蔓延,埃及也未能幸免。在此背景下,我能做的是将自己在中国抗击疫情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

记得有一家阿拉伯媒体联系我,希望我分享自己在中国的抗疫经验,我便通过不同的渠道拍了阿拉伯语视频教大家如何做好防护并介绍中国的抗疫经验。视频反响很好,大家不仅看到了中国防控疫情的能力,也从我的分享中学到了很多防疫知识。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有

两年没见过父亲,当初曾对他承诺,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就带给他看,但现在因为疫情影响,还回不去。

2020 年是让我难忘的一年,我一直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但今年也常会感到感伤、紧张。真心希望全世界能早日战胜新冠病毒,生活能回到正常轨道。

5 月 31 日,我实现了在 2020 年年初对自己许下的第一个承诺——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疫情期间,我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博士论文上,每天都给自己定一些具体的目标,因为拿到博士学位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愿望,还承载着我父母以及生命里很重要 的 人 的 期 望 。 我 还 记得,我完成论文的那天,真的是松了一口气。

历时 5年的博士学习与生活仿佛一眨眼就来到了尾声!蓦然回首这飞逝而过的5年,那是令我万分感慨 而 又 最 重 要 的 人 生 时段,我不仅在学术方面完成了博士论文,而且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学到了很

多。在这期间,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积蓄了前进的动力,也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自从完成论文答辩到今 天 , 一 切 渐 渐 变 得 平淡。在线完成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我还是有些遗憾,因为想穿着毕业服装跟敬爱的导师和可爱的同学们一起拍毕业照的愿望没有实现。

回望 2020 年这半年多的经历,我并不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留在中国的决定。如果时光倒流,我还是会选择留下来和中国人民一起抗疫。

这半年来我也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我知道生活又苦又甜,但是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不一般了,但我一直告诉自己要积极面对、保持乐观,这是我在中国学习生活这么多年来学到的生活态度。

我在中国的故事还没结束,我相信美好的故事在等着我。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埃及留学生)

不知不觉,转眼之间就到了毕业的时候,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的日子也到了尾声。在这期间,我收获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

对我来说,在北京 5年的留学生活,今年是最难忘的一年。谁会想到,我们只能在线上参加毕业

典礼?又有谁会想到,会遇到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这让我们无法在教室里一起上课。

疫情暴发后,我决定留在北外不回国,因为我非常珍惜在北外的最后一年的时光。

那时,我认为疫情很快就能过去,但随着时间的流

逝,疫情仍在蔓延。当时,北 外 的 老 师 们 十 分 关 心我 , 每 天 都 询 问 我 的 情况。虽然他们不在我的身边,但我能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在学校封闭管理期间,我慢慢地习惯了泡在宿舍里当一个宅女,并在宿舍里完成网课。

疫情之下的网课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加上同学们的认真努力,让我们的在线课程可以顺利进行。

我们这学期的课程、考试、毕业论文答辩都在线上进行,虽然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但在大家的努力下都克服了。

临近毕业,我无数次想象着自己穿着学士服,跟老师、家人、同学们拍照的场景,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

我们向往的毕业典礼变得遥不可及,但是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可以参加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线上毕业典礼。

6 月 30 日,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老师们帮助马来西亚留学生收拾东西,我见到了 1 个学期没见面的班主任,还见到了院领导和其他老师。看到帮 我 们 收 拾 东 西 的 老 师们,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感觉像父母在帮助自己的孩子。

终于到了分别的日子,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刻,但在这里成长的我们坚信以后还会再回到中国,回到北京,回到我们的家——北外。

中国,等着我们!(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

学马来西亚留学生)

2020年是我和中国相遇的第五个年头,在今年夏季,我也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毕业季。

我虽然只在北京交通大学学习了 4 年,但我从心底里爱这个大家庭。在这 4 年里我收获良多,不仅来自于学业方面,还来自于同学师长对我的关爱和指导,让我有太多的不舍与美好的回忆。

我从小就很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喜欢看成龙的电影。当我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有3个选择,但我选择到中国留学。因为我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和平安全的环境。

我刚来中国时一点中文都不会说,到中国留学第一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上了 1 年预科,同时学了科技汉语、数学和物理课程。在学中文的过程中,我不仅从课本里学习这门语言,还在跟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中文口语水平。我还喜欢看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借此扩展自己的中文词汇量。在读本科 4 年期间,我和中国同学一起上全中文授课的课程。这大大增加了我和中国同学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我的中文水平。学习中文的经历让我明白,学好一门外语,语言环境很是重要。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在线上完成了毕业设计。疫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学习的模式,虽然有遗憾,但我还是从中获得很多收获。在疫情期间,我作为来华留学生代表,报名当了一名志愿者,帮助校内的同学们购物并配送食品。在听到不断延期开学的消息之后,我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报名了国外大学线上课程。虽逢疫情,但我在交大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意义,除了学习之外,我每天都锻炼身体,研究美食,还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并尽我所能地为老师和同学们尽微薄之力,帮助不能回校的国际学生沟通相关事宜。

我待在学校 5 个多月了,但仍

心系世界,关于疫情的消息不断涌来,但感人的事情也常见诸媒体。我交织在担忧和感动的情绪中,期盼着正常的生活秩序早点到来。疫情期间的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也让我明白要珍惜生命,感恩和善待身边的人。

今年的毕业典礼很多同学由于没在学校,只能线上参与。我有幸在学校参加现场毕业典礼,别样的

“仪式感”成了我的独家记忆,很是感动、感恩、感谢。

2020年,我迎来了特别的毕业季,此前从没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跟母校告别。在交大学习和生活的日子里,我的青春茁壮成长,我的梦想含苞待放。今天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将于云端分别,明天我们将奔赴东南西北,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在中国,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想告诉其他留学生:“在中国留学,只要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让我更欣慰的是,我将继续在中国深造学习,未来的路还很长。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

来华留学生:

毕业了,不舍和中国说再见

来华留学生:

毕业了,不舍和中国说再见

在书卷和山河之间強为韬

我在中国的故事还没结束王 笑

我们会再回来韩思敏

王笑说,她在中国的故事还

没结束。图为王笑近照。

王笑说,她在中国的故事还

没结束。图为王笑近照。

韩思敏坚信自己还会

再回到中国。图为韩思敏

毕业留影。

韩思敏坚信自己还会

再回到中国。图为韩思敏

毕业留影。

最大的收获是友谊柯鲁瀚

不一样的毕业典礼武 帝

毕业之际,武帝在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内留影。

毕业之际,武帝在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内留影。

图为柯鲁瀚毕业留影。

強为韬希望能为中美文化交流贡献力量。图为他领到了硕士学位证。

收到5名来华留学生的中文作文,有些出乎编者意料的是,他们有的是从19岁才开始学中文,有的刚到中国留学时一点都不会说中文……如今,他们是“汉语桥”比赛的获奖者,是可以和中国学生一起上全中文授课课程的学习者,是推动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行动者。

2020年,他们迎来了别样的毕业季。回望在中国的学习时光,他们有不舍,更有憧憬——续写和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