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et.com - 12 阅读生活...

1
“不做俗人”小议 作者:九思 (明)吕坤《呻吟语》云: “一个俗念头, 一双俗眼目, 一口俗话说, 任教聪明才辩, 可惜错活了一生。” 今悟: 入乡随俗易, 由俗入雅难, 雅俗共赏尤难。 念头不俗方有高见, 眼目不俗方有境界, 言谈不俗令人刮目, 举止不俗令人结缘。 不做俗人须自立, 洒脱不俗须自尊, 迁风改俗须自知, 匡时拯俗须自强。 12 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阅读生活 编辑/肖榕 美编/周桂兰 责校/方立 北京城区天气 明日天气 今日天气 《张恨水传》 张恨水是多产的通俗小说家,满怀忧世之思的报人,新旧婚姻中的暖男……其作品至今常销不衰, 身世行迹也广受读者关注。这本传记全方位地再现了张恨水的一生,作者在大量积累考证的基础上, 以史家目光呈现出一个“不为人知”的张恨水形象,解开了多年来张恨水的被漠视之谜,被误解之谜。 作者:解玺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6月 张恨水一再声称,他作《啼笑因缘》,“不过 捉住了我那日那地一个幻想写出来罢了” 《啼笑因缘》创作之初,张恨水是有过一番斟酌 的。他以为,“像《春明外史》这样的长篇,那是不适 于一个初订契约的报纸的”,所以,他“就想了这样 一个并不太长的故事”。这时,《春明外史》已经完 成,《金粉世家》正在进行之中,他从此前创作中得 到教训,不想再凭借“一点印象,然后就信笔所之的 向下写”,而希望有所改进,有所变化。所以,“自从 去年以来,我改了方针,我得先行布局,全书无论如 何跑野马,不出原定的范围。《啼笑因缘》一部书就 是如此的”。而且,“鉴于《春明外史》《金粉世家》之 千头万绪,时时记挂着顾此失彼,因之我作《啼笑因 缘》,就少用角儿登场,乃重于情节的变化”,然由博 而约,故事却更集中,情感表达也更充沛了。 《啼笑因缘》出版单行本时,严独鹤请他作一篇 “自序”,他以为责无旁贷,遂在“自序”中详细交代 了最初构思这部小说时的情形。那是北平五月的 天气,在中山公园的一处景致中,他欣然写道:“这 天,我换了一套灰色哔叽的便服,身上清爽极了。 袋里揣了一本袖珍日记本,穿过‘四宜轩’,渡过石 桥,直上小山来。在那一列土山之间,有一所茅草 亭子,亭内并有一副石桌椅,正好休息。我便靠了 石桌,坐在石墩上。这里是僻静之处,没什么人来 往,由我慢慢的鉴赏着这一幅工笔的图画。虽然, 我的目的,不在那石榴花上,不在荷钱上,也不在杨 柳楼台一切景致上;我只要借这些外物,鼓动我的 情绪。我趁着兴致很好的时候,脑筋里构出一种悲 欢离合的幻影来。这些幻影,我不愿它立刻即逝, 一想出来之后,马上掏出日记本子,用铅笔草草的 录出大意了。这些幻影是什么?不瞒诸位说,就是 诸位现在所读的《啼笑因缘》了。” 张恨水一再声称,他作《啼笑因缘》,“不过捉住 了我那日那地一个幻想写出来罢了”。严独鹤曾经 当面问他“书中的背景”,他笑着回答:“像刘将军这 种人,在军阀时代,不知能找出多少;像书中所叙的 情节,在现代社会中,也不知能找出多少,何必定要 寻根究底,说是有所专指呢。”尽管如此,这个故事 的确是有所本的。关于它的本事,张友鸾在《章回 小说大家张恨水》中有很详尽的介绍。他说: “1925 年,我进《世界日报》,和他朝夕共处。他最爱听戏, 常约我去。有一次,记者门觉夫,请我们到四海升 平园(鼓书场,当时北方称作落子馆)去听高翠兰唱 大鼓,说是唱得极好。偏巧我那天有事,没有去 成。两三天后,恨水和我说:‘请你去听你不去,如 今你要听也听不成了。’原来就在那天晚上,高翠兰 被一个姓田的旅长‘抢’走了。门觉夫义愤填膺,认 为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这样的事,实在太强横 了。恨水却说:‘如果高翠兰非常不愿意,那个田旅 长何至就下这一手。一定田旅长也有让高翠兰满 足的地方。’大家因为那时军阀横行,肆无忌惮,一 个唱大鼓的受欺凌压迫是常事,因而很不同意恨水 的论断。谁知又过了几天,门从照相馆里弄到一张 照片,却是田、高新婚合影。高翠兰在照片中笑逐 颜开,容光焕发,丝毫没有处于勉强的样子。大家 回头一想,恨水当初的论断,是很有道理的。但是 事情到此并未了结。高翠兰的父母,原把女儿看作 摇钱树,被人抢去,岂能善罢甘休。他们不向田家 要人,却向田家索讨身价银子。‘漫天要价,就地还 钱’,双方终于没有谈妥。高翠兰的父亲,一张状子 告到法院。田旅长是现役军人,由军事机关军法会 审,开了三五庭就宣判了:田旅长身为军人,强劫人 家女子,处徒刑一年;高翠兰交其父母领回。案件 结束,高翠兰仍然唱大鼓,形容憔悴,再也活泼不起 来了。在家里时常哭闹,更表达了对田旅长的不能 忘情。” (连载三十三) 短程追杀这种粗暴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人 类的强项 或许有人会反问:既然人类可以脱去毛发以提高 散热能力,在同样环境下狩猎的其他动物,比如狮子、 猎豹,它们为什么不脱去毛发? 狮子不脱去毛发,是因为不需要长途追杀,所以 不需要太强的散热能力。之所以不需要长途追杀,源 自它们的短途追杀效率极高,已经足以谋生,其他时 间大可待着不动。很多食肉动物都非常懒惰,有时简 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雄狮可以趴在树荫下,半 天时间内连头都不转动一下,只是耳朵偶尔抖动表明 它还活着,实在饿得不行需要捕猎时,也要等到太阳 落山以后,那时光线暗淡易于伏击,气温也降了下来, 略作行动也不至于中暑。 那些迫不得已需要在阳光下活动的食草动物,比 如羚羊,除了脂肪少,还有一套独特的设备来为大脑 降温,那就是长长的颈动脉丛。那些密集的血管紧挨 着鼻腔,如同汽车散热器,可以有效带走大脑产生的 热量,从而迅速冷却大脑。它们就算不裸露皮肤,日 子也能过得去。而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都缺乏这 种有效的散热装备。 有人可能会继续追问:既然狮子、猎豹可以在清 晨或者黄昏天气凉爽的时候捕猎,为什么人类非要在 白天顶着大太阳开工呢?如果错过太阳最热的时候 出动,不就没有必要脱毛了吗?毕竟那件毛衣非常实 用,否则到了晚上气温降低,裸体的人类就不得不面 对寒冷的威胁。 事实上,现在还无法判断人类当时到底是不是在 大白天活动,从化石中无法得出作息时间表,但可以 推测相关的可能性。在如今的非洲大地上,只有两种 动物顶着热辣的太阳在大白天捕猎,一种是非洲野 犬,另一种就是人。为什么人类不像狮子那样选择在 早晚天凉的时候出动捕猎呢?难道白天伏在树荫下 休息不好吗?答案很简单,有些事情人类不去做,不 是不愿意,而是不能够。 短程追杀这种粗暴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人类 的强项。在非洲大草原上,早已云集着众多短程追 杀高手—狮子、猎豹、鬣狗、狒狒等,它们个个身 怀绝技,都是这一领域的顶级专家。相连的牙齿有 着令人生畏的撕咬能力,锋利的前爪可以紧紧钩住 猎物的身体,起落之间,生死已判。特别是狮子,成 败只凭一击之功,一击失手,则当即罢休,根本无意 远追—它深知跑不过那些行动轻灵的食草动物。 无疑,和这些“杀手”争夺猎物并非明智的选择, 所以人类放弃了短途猎杀,主动错开了傍晚的捕猎高 峰,而只在大白天动手,实行有效的长途追杀。换一 个角度看也有道理,既然是长途追杀,就必须在大白 天进行,傍晚时光短暂,有可能追着追着天就黑了,根 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追到猎物。万一追出去太远,恐 怕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那时他们可没有手电筒。 狩猎假说是如此简洁优 美,科学界有个不成文的观 点,越是简洁的理论,就越有 可能正确。爱因斯坦在欣赏 自己的质能方程时,曾经不 无骄傲地赞叹说:这个方程肯定是正确的,因为它是 如此简洁优雅。 简洁并不是狩猎假说的唯一优势,它除了能自圆其 说,还可以与人类的直立行走、脑容量的增大及肤色变化 等现象互相印证,因而得到了主流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按理说,关于人类体毛脱落的争论到此也应该结束 了,但意外的批评却从最不起眼的角落响了起来:散热 理论的研究对象只是男人—女人不必长途奔跑打猎, 为什么也脱去了非常有用的满身毛发呢?但现实情况 是,在世界各地,所有女人的汗毛数量都远远少于男人。 散热理论的支持者当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回 应说:首先,女人不一定就不打猎;其次,就算女人真 的不出去打猎,成功脱毛的男人也会把脱毛基因随机 传给下一代,脱毛并不是伴性遗传,后代无论男女都 有脱毛的可能。长此以往,脱毛就会成为流行事件, 因为脱去体毛者在长途追杀猎物方面占有绝对优 势,很快淘汰了没有脱毛的个体。 (连载二十二) 作者:史钧 重庆出版社 2018 年 10 月出版 《疯狂人体进化史》 今日电视 CCTV-1 22:37剧场:黄土高天(30) CCTV-2 17:41特别呈现:舌尖上的中国(二) CCTV-3 19:30我要上春晚2018 CCTV-5+ 18:302018年中超盘点 CCTV-6 22:50译制片:英俊少年(德国) CCTV-8 19:30黄金强档剧场:区小队(35-37) 22:28沧海丝路(16、17) BTV-1 19:33剧场:幸福一家人(41、42) BTV-2 19:35春妮的周末时光 20:30剧场:正阳门下小女人(16-18) BTV-4 18:55 追风行动 22:36你是我的英雄 BTV-8 21:54剧场:面具(38) 上海东方卫视 19:30你和我的倾城时光(36) 天津卫视 19:30剧场:岁岁年年柿柿红(36-38) 晴转阴,白天南部轻度霾,夜间有雾 北转东风 2~3 级 7℃~0℃ 阴转多云,白天轻度到中度霾,夜间雾转多云 北转南风 2 级左右 9℃~-1℃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YNET.com - 12 阅读生活 《张恨水传》epaper.ynet.com/images/2018-12/01/A12/bjqnb20181201A12.pdf · 2018. 11. 30. · 说,还可以与人类的直立行走、脑容量的增大及肤色变化

“不做俗人”小议作者:九思

(明)吕坤《呻吟语》云:“一个俗念头,一双俗眼目,一口俗话说,任教聪明才辩,可惜错活了一生。”今悟:入乡随俗易,由俗入雅难,雅俗共赏尤难。念头不俗方有高见,眼目不俗方有境界,言谈不俗令人刮目,举止不俗令人结缘。不做俗人须自立,洒脱不俗须自尊,迁风改俗须自知,匡时拯俗须自强。

12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阅读生活编辑/肖榕美编/周桂兰责校/方立

北京城区天气

明日天气

今日天气

九 思 随 笔

《张恨水传》

“”

张恨水是多产的通俗小说家,满怀忧世之思的报人,新旧婚姻中的暖男……其作品至今常销不衰,

身世行迹也广受读者关注。这本传记全方位地再现了张恨水的一生,作者在大量积累考证的基础上,

以史家目光呈现出一个“不为人知”的张恨水形象,解开了多年来张恨水的被漠视之谜,被误解之谜。◎作者:解玺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6月

张恨水一再声称,他作《啼笑因缘》,“不过捉住了我那日那地一个幻想写出来罢了”

《啼笑因缘》创作之初,张恨水是有过一番斟酌的。他以为,“像《春明外史》这样的长篇,那是不适于一个初订契约的报纸的”,所以,他“就想了这样一个并不太长的故事”。这时,《春明外史》已经完成,《金粉世家》正在进行之中,他从此前创作中得到教训,不想再凭借“一点印象,然后就信笔所之的向下写”,而希望有所改进,有所变化。所以,“自从去年以来,我改了方针,我得先行布局,全书无论如何跑野马,不出原定的范围。《啼笑因缘》一部书就是如此的”。而且,“鉴于《春明外史》《金粉世家》之千头万绪,时时记挂着顾此失彼,因之我作《啼笑因缘》,就少用角儿登场,乃重于情节的变化”,然由博而约,故事却更集中,情感表达也更充沛了。

《啼笑因缘》出版单行本时,严独鹤请他作一篇“自序”,他以为责无旁贷,遂在“自序”中详细交代了最初构思这部小说时的情形。那是北平五月的天气,在中山公园的一处景致中,他欣然写道:“这天,我换了一套灰色哔叽的便服,身上清爽极了。袋里揣了一本袖珍日记本,穿过‘四宜轩’,渡过石桥,直上小山来。在那一列土山之间,有一所茅草

亭子,亭内并有一副石桌椅,正好休息。我便靠了石桌,坐在石墩上。这里是僻静之处,没什么人来往,由我慢慢的鉴赏着这一幅工笔的图画。虽然,我的目的,不在那石榴花上,不在荷钱上,也不在杨柳楼台一切景致上;我只要借这些外物,鼓动我的情绪。我趁着兴致很好的时候,脑筋里构出一种悲欢离合的幻影来。这些幻影,我不愿它立刻即逝,一想出来之后,马上掏出日记本子,用铅笔草草的录出大意了。这些幻影是什么?不瞒诸位说,就是诸位现在所读的《啼笑因缘》了。”

张恨水一再声称,他作《啼笑因缘》,“不过捉住了我那日那地一个幻想写出来罢了”。严独鹤曾经当面问他“书中的背景”,他笑着回答:“像刘将军这种人,在军阀时代,不知能找出多少;像书中所叙的情节,在现代社会中,也不知能找出多少,何必定要寻根究底,说是有所专指呢。”尽管如此,这个故事的确是有所本的。关于它的本事,张友鸾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中有很详尽的介绍。他说:“1925年,我进《世界日报》,和他朝夕共处。他最爱听戏,常约我去。有一次,记者门觉夫,请我们到四海升平园(鼓书场,当时北方称作落子馆)去听高翠兰唱大鼓,说是唱得极好。偏巧我那天有事,没有去

成。两三天后,恨水和我说:‘请你去听你不去,如今你要听也听不成了。’原来就在那天晚上,高翠兰被一个姓田的旅长‘抢’走了。门觉夫义愤填膺,认为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这样的事,实在太强横了。恨水却说:‘如果高翠兰非常不愿意,那个田旅长何至就下这一手。一定田旅长也有让高翠兰满足的地方。’大家因为那时军阀横行,肆无忌惮,一个唱大鼓的受欺凌压迫是常事,因而很不同意恨水的论断。谁知又过了几天,门从照相馆里弄到一张照片,却是田、高新婚合影。高翠兰在照片中笑逐颜开,容光焕发,丝毫没有处于勉强的样子。大家回头一想,恨水当初的论断,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事情到此并未了结。高翠兰的父母,原把女儿看作摇钱树,被人抢去,岂能善罢甘休。他们不向田家要人,却向田家索讨身价银子。‘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双方终于没有谈妥。高翠兰的父亲,一张状子告到法院。田旅长是现役军人,由军事机关军法会审,开了三五庭就宣判了:田旅长身为军人,强劫人家女子,处徒刑一年;高翠兰交其父母领回。案件结束,高翠兰仍然唱大鼓,形容憔悴,再也活泼不起来了。在家里时常哭闹,更表达了对田旅长的不能忘情。” (连载三十三)

短程追杀这种粗暴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人类的强项

或许有人会反问:既然人类可以脱去毛发以提高散热能力,在同样环境下狩猎的其他动物,比如狮子、猎豹,它们为什么不脱去毛发?

狮子不脱去毛发,是因为不需要长途追杀,所以不需要太强的散热能力。之所以不需要长途追杀,源自它们的短途追杀效率极高,已经足以谋生,其他时间大可待着不动。很多食肉动物都非常懒惰,有时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雄狮可以趴在树荫下,半天时间内连头都不转动一下,只是耳朵偶尔抖动表明它还活着,实在饿得不行需要捕猎时,也要等到太阳落山以后,那时光线暗淡易于伏击,气温也降了下来,略作行动也不至于中暑。

那些迫不得已需要在阳光下活动的食草动物,比如羚羊,除了脂肪少,还有一套独特的设备来为大脑降温,那就是长长的颈动脉丛。那些密集的血管紧挨着鼻腔,如同汽车散热器,可以有效带走大脑产生的热量,从而迅速冷却大脑。它们就算不裸露皮肤,日子也能过得去。而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都缺乏这种有效的散热装备。

有人可能会继续追问:既然狮子、猎豹可以在清晨或者黄昏天气凉爽的时候捕猎,为什么人类非要在白天顶着大太阳开工呢?如果错过太阳最热的时候出动,不就没有必要脱毛了吗?毕竟那件毛衣非常实

用,否则到了晚上气温降低,裸体的人类就不得不面对寒冷的威胁。

事实上,现在还无法判断人类当时到底是不是在大白天活动,从化石中无法得出作息时间表,但可以推测相关的可能性。在如今的非洲大地上,只有两种动物顶着热辣的太阳在大白天捕猎,一种是非洲野犬,另一种就是人。为什么人类不像狮子那样选择在早晚天凉的时候出动捕猎呢?难道白天伏在树荫下休息不好吗?答案很简单,有些事情人类不去做,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够。

短程追杀这种粗暴剧烈的体力活动不是人类的强项。在非洲大草原上,早已云集着众多短程追杀高手——狮子、猎豹、鬣狗、狒狒等,它们个个身怀绝技,都是这一领域的顶级专家。相连的牙齿有着令人生畏的撕咬能力,锋利的前爪可以紧紧钩住猎物的身体,起落之间,生死已判。特别是狮子,成败只凭一击之功,一击失手,则当即罢休,根本无意远追——它深知跑不过那些行动轻灵的食草动物。

无疑,和这些“杀手”争夺猎物并非明智的选择,所以人类放弃了短途猎杀,主动错开了傍晚的捕猎高峰,而只在大白天动手,实行有效的长途追杀。换一个角度看也有道理,既然是长途追杀,就必须在大白天进行,傍晚时光短暂,有可能追着追着天就黑了,根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追到猎物。万一追出去太远,恐怕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那时他们可没有手电筒。

狩猎假说是如此简洁优美,科学界有个不成文的观点,越是简洁的理论,就越有可能正确。爱因斯坦在欣赏自己的质能方程时,曾经不无骄傲地赞叹说:这个方程肯定是正确的,因为它是如此简洁优雅。

简洁并不是狩猎假说的唯一优势,它除了能自圆其说,还可以与人类的直立行走、脑容量的增大及肤色变化等现象互相印证,因而得到了主流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按理说,关于人类体毛脱落的争论到此也应该结束了,但意外的批评却从最不起眼的角落响了起来:散热理论的研究对象只是男人——女人不必长途奔跑打猎,为什么也脱去了非常有用的满身毛发呢?但现实情况是,在世界各地,所有女人的汗毛数量都远远少于男人。

散热理论的支持者当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回应说:首先,女人不一定就不打猎;其次,就算女人真的不出去打猎,成功脱毛的男人也会把脱毛基因随机传给下一代,脱毛并不是伴性遗传,后代无论男女都有脱毛的可能。长此以往,脱毛就会成为流行事件,因为脱去体毛者在长途追杀猎物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很快淘汰了没有脱毛的个体。 (连载二十二)

◎作者:史钧◎重庆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疯狂人体进化史》

今日电视CCTV-1 22:37 剧场:黄土高天(30)CCTV-2 17:41 特别呈现:舌尖上的中国(二)CCTV-3 19:30 我要上春晚2018CCTV-5+ 18:30 2018年中超盘点CCTV-6 22:50 译制片:英俊少年(德国)CCTV-8 19:30 黄金强档剧场:区小队(35-37)

22:28 沧海丝路(16、17)BTV-1 19:33 剧场:幸福一家人(41、42)BTV-2 19:35 春妮的周末时光

20:30 剧场:正阳门下小女人(16-18)BTV-4 18:55 追风行动

22:36 你是我的英雄BTV-8 21:54 剧场:面具(38)上海东方卫视 19:30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36)天津卫视 19:30 剧场:岁岁年年柿柿红(36-38)

晴转阴,白天南部轻度霾,夜间有雾北转东风2~3级 7℃~0℃

阴转多云,白天轻度到中度霾,夜间雾转多云北转南风2级左右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