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30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 (一)單元名稱:臺北我的家 (二)課程說明: 1.設計理念: (1)探索臺北地名,緬懷先民足跡 地名是先民的足跡,所謂一地一腳跡,一跡一鴻爪,地名就是這些鴻 爪的紀錄,如果沒有地名,我們將失去對土地的記憶,淡忘了歷史的容貌。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情形和先民開發的艱辛歷程。 (2)深入了解家鄉,培養愛鄉情懷 對於鄉土,多一分認識,就多一分感情;多一分瞭解,就多一分關心, 讓孩子熟悉並瞭解他所生長的環境 進而認同、關心而疼惜自己的家園並將這份情感昇華成一股力量,願意為家鄉美好的未來努力。 (3)欣賞家鄉風光,瞭解人文風情 語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帶領學生從教室走到戶外,直接觀 察體驗,充分運用身體的感官,感受外在的世界,了解家鄉的人、事、物, 建立寬闊的視野培養包容的胸懷。 (4) 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習自主能力 老師講得多,不如多讓學生動手做,在課堂上,多提供學生動腦想、 動手做、與動口說的機會,給予學生實際操作與練習,以累積並修正學習 經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單元目標 【認知方面】 (1)經由讀圖的過程,認識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 (2)認識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的地名由來。 (3)了解北投區的地理特色、溫泉歷史、與重要景點。 【情意方面】 (1)熟悉臺北市的地理位置與發展,陶冶學生愛鄉的情懷。 (2)透過實地踏察活動,深入了解家鄉的景點與人文景觀。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

(一)單元名稱:臺北,我的家

(二)課程說明:

1.設計理念:

(1)探索臺北地名,緬懷先民足跡

地名是先民的足跡,所謂一地一腳跡,一跡一鴻爪,地名就是這些鴻

爪的紀錄,如果沒有地名,我們將失去對土地的記憶,淡忘了歷史的容貌。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情形和先民開發的艱辛歷程。

(2)深入了解家鄉,培養愛鄉情懷

對於鄉土,多一分認識,就多一分感情;多一分瞭解,就多一分關心,

讓孩子熟悉並瞭解他所生長的環境,進而認同、關心而疼惜自己的家園,

並將這份情感昇華成一股力量,願意為家鄉美好的未來努力。

(3)欣賞家鄉風光,瞭解人文風情

語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帶領學生從教室走到戶外,直接觀

察體驗,充分運用身體的感官,感受外在的世界,了解家鄉的人、事、物,

建立寬闊的視野,培養包容的胸懷。

(4) 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習自主能力

老師講得多,不如多讓學生動手做,在課堂上,多提供學生動腦想、

動手做、與動口說的機會,給予學生實際操作與練習,以累積並修正學習

經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單元目標

【認知方面】

(1)經由讀圖的過程,認識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

(2)認識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的地名由來。

(3)了解北投區的地理特色、溫泉歷史、與重要景點。

【情意方面】

(1)熟悉臺北市的地理位置與發展,陶冶學生愛鄉的情懷。

(2)透過實地踏察活動,深入了解家鄉的景點與人文景觀。

Page 2: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技能方面】

(1)能閱讀行政區域圖與捷運路線圖,具備探究家鄉的能力。

(2)透過團體與分組活動,增進學生合作、溝通與表達的能力。

(3)以音樂表達方式來呈現文本重點,從中深入理解資訊並賦予意義。

3.能力指標

【國語領域】

3-2-1-2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能以完整語句簡要說明其內容。

6-3-1-1能應用各種句型,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6-3-8能發揮想像力,嘗試創作,並欣賞自己的作品。

【社會領域】

1-2-1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

關懷。

2-2-1了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特色。

1-3-4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綜合領域】

3-2-1參加團體活動,並能適切表達自我、與人溝通。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3-3-5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文化,並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處的方式。

4-3-2參與計畫並從事戶外活動,從體驗中尊重自然及人文環境。

【環境教育】

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

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1-2-3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

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5-3-2執行日常生活中進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4.教學對象:四-六年級

5.教學節數(含總節數與節次分配)

Page 3: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活動名稱 所需時間 節次安排

【活動一】遇見臺北 80分鐘 第 1-2節

【活動二】你好,臺北 40分鐘 第 3節

【活動三】臺北尋根 80分鐘 第 4-5節

【活動四】古老的臺北地圖 80分鐘 第 6-7節

【活動五】南來北往走一遭 80分鐘 第 8-9節

【活動六】典藏臺「北」 40分鐘 第 10節

6.相關領域:

社會領域、綜合領域、語文領域(重大議題:環境教育)

7.課程架構:如下表

8.補充教材:詳如附件

活動一:遇見臺北

活動二:你好,臺北

活動三:臺北尋根

活動四:古老的臺北地圖

活動五:南來北往走一遭

活動六:典藏臺「北」

臺北,我的家

準備

活動

發展

活動

綜合

活動

Page 4: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三)教學過程:含準備活動、發展活動、綜合活動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時間 教學評量

一、準備活動

【活動一】:遇見臺北

1.老師請學生閱讀臺灣地圖,請學生從地圖上找

到臺北市的位置,並塗上顏色。

2.學生 4-5人一組,發給每組學生一張《認識臺

北》資料,該資料的內容包括:臺北市的人口、

面積、市鳥、市花、市樹、與行政區的變遷。

3.指導學生以改編歌曲的方式,重點摘要《認識

臺北》一文:

活動過程

⑴小組共讀,找出文本的重點。

⑵教師說明改編歌曲以熟悉的旋律、句數和字

數較少的歌曲為優先考量,並提供學生一些

較簡易、容易入手的歌曲,例如「白浪滔滔」、

「小星星」、「兩隻老虎」、「造飛機」,句數不

多(四到八句),或固定等歌謠。

⑶小組從老師所提供的歌曲中,選取一首,分

析該首歌的句數和字數,小組將之前所摘錄

的重點編成歌詞套入歌曲中。

⑷小組各自練習演唱,上臺分享,老師鼓勵學

生加上肢體動作。

4.分享與回饋:教師針對各組分享的歌曲內容,

帶領學生逐段辨析各組所改編之歌詞的正確

性、清晰性與完整性。

臺灣地圖

(附件一)

《認識臺

北》資料

(附件二)

附件三

40

仔細觀察

參與討論

專心聆聽

閱讀理解

上臺發表

實地操作

Page 5: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統整與歸納:

藉由讀圖及研讀家鄉臺北的基本資料,讓學

生對臺北先有個概括的認識。透過改編歌曲的活

動,檢視孩子是否運用精簡的文字重新改編歌

詞,呈現重要的學習內容,老師並藉此了解學生

對臺北的初始印象。

【活動二】:你好,臺北

1.學生 4人一組,發給每組一張臺北市輪廓圖,

讓學生翻轉並觀察,發揮聯想力,看看臺北市

的外形輪廓像什麼,共同創作一幅聯想畫。

2.老師將各組的聯想畫,投影在螢幕,各組推派

一位學生上臺分享,全班共同欣賞討論。

3.老師發給每組一張臺北市行政區域圖(附件

五),請學生讀圖:

⑴數一數,臺北市有幾個行政區?接著逐一找

出並念出臺北市的十二個行政區。

⑵找出自己居住的行政區,並辨識與其他十一

個行政區的相對位置。

⑶說出臺北市最東、最西、最南、最北的行政

區。(南港區、北投區、文山區、北投區)

⑷從面積數據中,回答下列問題:

• 哪一個行政區面積最大?(士林區)

• 哪一個行政區面積最小?(大同區)

• 找出面積最大的五個行政區。

(士林、北投、內湖、文山、南港)。

◎統整與歸納:

臺北市輪

廓圖(附

件四)

臺北市行

政區域圖

(附件五)

40

閱讀理解

參與討論

專心聆聽

發表意見

完成學習

Page 6: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經由地圖的閱讀與使用,認識臺北市十二個

行政區,從老師的引導題目中,讓學生不斷反覆

讀圖,加深對十二個行政區及其位置的印象。老

師可向學生說明,面積最大的五個行政區,人口

不一定比較多,且區內皆有山丘,其他 7個行政

區雖面積較小,但因地勢較平坦,人口密集。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三】:臺北尋根

1.老師透過 PPT,說明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地名

的由來,並介紹臺北市 16 區如何演變為現今

的 12區。(附件六)

2.老師以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地名為主題設計

桌上遊戲,向學生說明遊戲規則。(附件七)

3.學生 4人一組,進行桌遊競賽,獲勝隊伍給予

獎勵。

◎統整與歸納:

有的地名從很久以前就一直使用到現在,而

有的地名經過轉換更改,已失去初創時的原意,

甚至已經讓後代人不了解地名的來由。因此尋找

地名的根,就是尋找地方的歷史源頭與先人足

跡。教學上,為了加深學生對十二個行政區地名

與由來的連結,構思了一個簡單的桌上遊戲,以

增加孩子學習的趣味性。

【活動四】:古老的臺北地圖

1.請學生拿出桌遊遊戲中的十二張「地名」牌組。

2.揭示地名命名原則表格,學生 4-5人一組,請

PPT、單槍

學習單

(附件

六、七)

地名分類

學習單

(附件八)

40

80

專心聆聽

實地操作

分組合作

Page 7: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各組十二張行政區地名的由來做分類,完成學

習單,並比賽看看哪一組速度快又正確。

命名原則 十二個行區名

原住民 艋舺(萬華) 士林 北投

地形 松山 內湖 文山 南港 大安

開墾 大稻埕(大同)

建築物 中正

人物 中山

其他 信義

3.每組拿到一張臺北區域圖,每組學生根據十二

區地名由來的線索,畫出古老的臺北的生活地

圖。(例如:萬華區獨木舟遍布、北投區雲煙

裊裊、大同區有個很大的曬稻場…等)

4.老師將各組作品,張貼在布告欄供學生欣賞。

(附件九)

◎統整與歸納:

探索地名,可以體悟到早期的地方特色、重

現生態概況、瞭解族群關係、看出聚落發展與蛻

變的軌跡。

三、綜合活動

【活動五】:南來北往走一遭

規劃了北投之旅,讓居住在臺北市最南端—

文山區的孩子們,探訪臺北市最北的行政區,感

受另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情與地貌。

◎參訪流程:

7:45出發搭捷運 09:30-09:50新北投車站 10:00-10:40綠建築圖書館 10:45-11:20溫泉博物館

(11:20-12:00吃點心)

臺北行政

區域圖

(附件五

放大至 A3

大小)

校外教學

通知單

(附件

十)

悠遊卡

80

分組合作

參與討論

實地操作

仔細觀賞

完成學習

仔細觀賞

分組合作

Page 8: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12:00 北投露天浴池泡湯 (12:40-13:10 吃中餐)

13:10-13:30梅庭(于佑任故居) 13:30-13:50 地熱谷

13:50 賦歸

◎探索重點

1.從文山區搭乘捷運到北投,由萬芳社區站出

發,要如何轉乘到達新北投站?請在捷運路線

圖上畫出搭乘的路線,並說明。(附件十一)

2.走訪北投重要景點--新北投車站、綠建築圖

書館、梅庭、地熱谷、溫泉博物館、溫泉浴場。

【活動六】:典藏臺「北」

1.體驗探索活動後,讓學生整理北投之行的學習

心得:

⑴將北投之行分成六個子題-歷史、綠建築圖

書館、梅庭、地熱谷、溫泉博物館、溫泉浴場。

⑵以學年為單位,各班選定 1-2 個子題撰寫,

最後串連各班已完成的內容,編成一份北投之

行學年珍藏海報。

2.教師討論學生作品,著手編輯,列印後,張貼

在展示板(附件十二)。

• 課程活動總結:

教師從點線面三個基石設計課程,這裡的「

點」是指地點和地名,「線」則是指便利的大眾

捷運線,「面」則涵蓋行政區和地理位置。

透過點線面不同的角度,教師帶領學生踏著

過去歲月所留下一絲絲可循的痕跡,深入淺出探

討臺北的過去和現在,讓學生在穿越臺北古今的

學習單

(附件十

一)

海報紙

實地踏察

專心聆聽

發表意見

完成學習

參與討論

專心聆聽

發表意見

完成學習

Page 9: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步履中,對家鄉的情意能逐漸在心中滋長。

(四)教學評量:

1.評量重點

⑴認知:

①能從地圖上指出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的名稱及其位置。

②能說出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地名的由來。

③透過實地探索踏查,了解北投區的生態環境。

⑵情意

①主動親近家鄉,激發愛護家鄉的情操。

②能關懷家鄉的變遷,培養社區情感與意識。

⑶技能

①能刪去或替換資訊,提取文本的重要內容。

②小組討論時,能歸納整理不同人的意見與重點。

③能撰文介紹北投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與人文建設。

2.評量方式

藉由實作評量(實作、實踐)與口語評量(小組團體創作、口頭報告),

檢視學生學習表現。

(五)教學省思

1.探究臺北地名,認識腳下土地

地名不只是單純的名字而已,它的起源與變遷代表土地的命運、人民

的歷史。帶領學生從地名「艋舺」,探知萬華過去是獨木舟停泊的地方,體

悟臺北昔日在淡水河、新店溪、大漢溪、基隆河四條河川交錯下,雨水一

來就氾濫成災的景象。從探索地名,可以了解到臺北早期的地方特色、重

現生態概況、瞭解族群關係、看出蛻變的軌跡。

2.多元學習策略,提高學習保留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透過聽講學習能記住內容的 20%,透過圖

片學習能記住 30%,透過影像學習能記住 50%,而參與討論卻能記住 70%,

Page 10: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實際操作更能夠記住 90%,因此教學上老師如果能採取多元的教學策略,學

生的學習保留與遷移將更高。本教案採取了多種學習策略,除了傳統老師

直接講述外,讓學生透過討論、實地操作、改編歌曲、圖像摘要等實作方

式,不僅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提升了老師的教學成效。

3.事前規劃,事後統整,收穫更豐富

校外教學是一個統整的學習歷程,並非任何單一學科的學習內容,其

學習的時間和地點不單只在校外教學當天和場域,還包括校外教學前的引

導準備課程,和校外教學後的延伸課程。因此學生走訪北投前,老師事前

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認識地名、地理位置、參觀路線、及重要景點,返校後,

則讓學生整理北學習心得,串連各班成果,編成一份珍藏海報。

事前規劃能引發學生興趣,促發學生在校外教學現場更能主動聽取導

覽老師的解說、努力尋找答案、與積極提問。返校後,趁學生記憶猶新時,

打鐵趁熱,實施延伸教學,幫助學生融入原有先備知識,如此一個有系統

的校外教學,不是一場走馬看花的旅程,而是一場安排好的美麗饗宴。

Page 11: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六)參考資料:

洪英聖(2003)。臺北市地名探索:情歸故鄉 2。臺北:時報文化。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96)。故鄉臺北—臺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補充教材

(歷史篇)。臺北: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97)。故鄉臺北—臺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補充教材

(地理篇)。臺北: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三民國中(2002)。臺北古今行。臺北: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濱江國中籌備處(1999)。悠遊臺北。臺北:臺北市政府。

Page 12: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一、遇見臺北

閱讀臺灣地圖

請先觀察臺灣地圖,並從下列的線索提示中,從地圖上找到

臺北市,並塗上顏色。

線索提示

• 位在臺灣的北部

• 不靠近海邊

• 四周被新北市包圍

Page 13: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二、遇見臺北

認識臺北

包羅萬象的臺北,具有不同的風貌,在歲月的洗禮下,蘊藏了豐厚紮實的內

涵,有綠化保育休閒、社會人文藝術,而悠久的歷史古蹟文化,也在在顯示臺北

的魅力,政治文教、商業經貿發展、外交友好聯繫,更是豐富著多元的臺北,認

識你我的臺北就從現在開始,從發現臺北,更熟悉臺北。

人口 2,685,202 人

面積 約 271.7997平方公里

氣候 亞熱帶氣候

市鳥 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生活於三百至一千二百公尺的低海

拔闊葉林或次生林,經常六隻或更多,成小

群穿梭、滑翔於樹林間,並發出鴉科鳥類慣

有的沙啞叫聲。

身長 64-65公分,翼長 18-21公分, 尾長

約 40公分。嘴腳紅色,眼睛虹彩黃色,頭至

頸部、胸部皆為黑色,其餘部分大致為藍色;

下腹羽色略淡,飛羽末端有白斑,尾上覆羽

末端黑色:尾羽甚長,末端 白色,除中央 2

根外,其他各羽中段黑色;尾下覆羽末端白色。

市樹 榕樹

桑科。有正榕、鳥榕、老公鬚、戲葉榕樹等

別名。原產於日本、琉球、中國大陸、印度、

菲律賓、馬來西亞、臺灣。常綠大喬木,氣

根多數,葉互生,倒卵形或橢圓 形,表面

深綠色,隱花果,無柄單生或對生於葉腋。

成熟時呈黃褐色、紅褐色或黑紫色。臺北市

各處均有栽種。

市花 杜鵑花

杜鵑花的生命力超強,既耐乾旱又能抵抗潮

溼,無論是大太陽或樹蔭下它都能適應。根

長的淺分布的廣,能固定在表層泥土上。最

厲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污濁的空氣,因為它長

滿了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

灰塵,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污濁的大都

市,可以發揮清淨空氣的功能。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

http://www.gov.taipei/ct.asp?xItem=42674&CtNode=5324&mp=100001

Page 14: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三、遇見臺北

學生以改編歌曲摘要重點

主題:認識臺北

學生的重點摘要:

人口、氣候、市鳥、

市樹、市花

採用歌曲旋律:

《小星星》

改編歌曲:

主題:認識臺北

學生的重點摘要:

市鳥、氣候、市樹、

市花

採用歌曲旋律:

《兩隻老虎》

改編歌曲:

Page 15: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四、你好,臺北

臺北市地圖--創意聯想畫

學生 3-4人一組,老師給每組一張臺北市地圖,讓學生翻轉並觀

察臺北市地圖,發揮想像力,看看臺北市的外形輪廓像什麼,共同創

作一幅聯想畫。

Page 16: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北投區

士林區

內湖區

南港區

文山區

松山區 中山區 大同區

萬華區 中正區 大安區 信義區

附件五、你好,臺北

閱讀臺北市行政區域圖

⑴ 數一數,臺北市有幾個行政區?接著逐一找出臺北市的行政區。

⑵ 找出自己居住的行政區,並辨識與其他十一個行政區的相對位

置。

⑶ 出臺北市最東、最西、最南、最北的行政區。

⑷ 從面積數據中,找出哪一個行政區面積最大?哪一個行政區面積

最小?接著找出面積最大的五個行政區。

區別 面積(公 頃)

松山 928.78

信義 1120.77

南港 2184.24

大安 1136.14

中山 1368.21

內湖 3157.87

大同 568.15

萬華 885.22

中正 760.71

文山 3150.90

士林 6236.82

北投 5682.16

合計 27179.97

資料來源: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

Page 17: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六、臺北尋根 資料來源 https://mapstalk.blogspot.tw/2010/10/1901-2010.html

現今的臺北市行政區

12 區

過去的臺北市行政區

16 區

Page 18: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七、臺北尋根

『臺北地名追追追』桌遊競賽 遊戲規則

壹、活動器材

一、遊戲牌 1組(「地名」牌 12張、「地名故事」牌 12張)

二、老師製作 24張遊戲牌卡(「地名」牌 12張、「地名故事」牌

12張,視班上學生數複製需要份數),每組 4-5人。

貳、遊戲規則

一、將 12張 「地名」牌,以背面疊在一起,將 12張「「地名故事」」

牌以背面,一張一張平鋪排列。(如下圖)

二、一組 4人,2人一隊,分成甲、乙兩隊,猜拳決定先後(如一

組 5人,則最後 1人擔任裁判,檢視雙方的答案是否正確)。

三、贏的隊伍先翻開 1張「地名」牌,並再任意翻 1張「地名故事」

牌,若剛好翻到「地名」牌上所在問題的答案,則可拿走這兩

張牌。

四、贏的可以接著再翻「地名」牌,再玩一次。

五、若沒有翻到正確答案,則必蓋回所翻的「地名故事」牌,換對

家另翻「地名故事」牌,一直到找到正確的「地名故事」牌,

該隊即可拿走這兩張「地名」及「地名故事」牌。(算得 1分)

六、「地名」牌翻完,遊戲即結束,點算分數高者獲勝。

七、同一隊二人必須輪流抽牌,以避免同一隊中均為同一人翻牌。

:地名故事牌

:地名牌

Page 19: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七、臺北尋根

「地名故事」牌:

因為區內有中正紀念堂,因

而得名。

以前稱為「艋舺」,是凱達

喀蘭族語 MOUNGAR 的譯音,

意指獨木舟,因當時凱達格

蘭族划著獨木舟往來各地。

以前稱大稻埕,由於有大片

晒稻穀用空地(稻埕),因此

得名。

該區山勢起伏,宛如人的拳

頭,原名拳山。

國父來臺,曾在日式旅館「梅

屋敷」落腳休息,後來改名

為「國父史蹟紀念館」,為

紀念國父而命名。

原地名是凱達格蘭語「麻里

錫口」,指「河流彎曲的地

方」,「麻里錫口」和日語

的發音很像,因而命名。 取自重劃區的名字,為該區

一條主要幹道的名字,是臺

北市十二行政區中最年輕的

區域。

過去為了解決灌溉的問題,

興建塯公圳。由於塯公圳在

這裡轉了一個大彎,形成的

聚落叫「大灣莊」,取其的

諧音。 意指「內方盆地」,位於臺

北市東邊,三面山陵環繞,

南面臨基隆河,中央平原低

漥,形成內陸湖沼。

位於基隆河之南,有一個自

然港灣,過去經常有船往來

其間,曾一度發揮了河港的

應有功能,命名即由此而來。

原稱「八芝蘭」,此區科名

鼎盛,取「士子如林」之意。 意思是凱達格蘭語女巫的之

住所。

Page 20: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七、臺北尋根

「地名」牌:

中正區 萬華區

大同區 文山區

中山區 松山區

信義區 大安區

內湖區 南港區

士林區 北投區

Page 21: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八、臺北尋根

地名由來分類 學習單

• 小組討論下列的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名符合哪一個分類原則?

• 將討論的結果寫在學習單。

地名:

艋舺、文山、松山、士林、中山、北投

內湖、大安、南港、中正、信義、大稻埕

命名原則 十二個行政區名

原住民

地形

開墾

建築物

人物

其他

Page 22: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九、臺北尋根

古老的臺北生活地圖

Page 23: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十、南來北往走一遭

《校外教學通知單》

1.時間: 月 日(星期 )

2.地點:新北投車站、綠建築圖書館、温泉博物館、地熱谷、露天浴

池泡湯、梅園、北投公園

3.交通:捷運

萬芳捷運站上車→文湖線(大安站下車)→轉乘淡水信義線

(北投站下車)→轉乘新北投支線(新北投站下車)

4.費用:捷運( 元)【數位學生證加值支付】

露天浴池泡湯門票 ( 元) 【班費支付】

6.行程:

07:45出發搭捷運

09:30-09:50新北投車站

10:00-10:40綠建築圖書館

10:45-11:20溫泉博物館

(11:20-12:00點心時間)

12:00 北投露天浴池泡湯

(12:40-13:10午餐時間)

13:10-13:30梅庭(于佑任故居)

13:30-14:00地熱谷

14:00賦歸

7.攜帶物品

□雙肩背包 □泳衣、泳帽及沐浴用品 □餐點 □飲水

□遮陽帽或雨具

8.注意事項

⑴當天早上如若有任何不適或狀況,仍需向老師或學校請假。

⑵統一穿著班服

⑶由於此次出遊,所需的用品較多,且會在不同的地點移動,請學

生準備一個較大的雙肩背包,務必將所有物品裝入背包,手上勿

再提任何東西。

====================================== (本聯請撕下交回老師)

《敬請家長支援》

年 班 號 學生姓名:

□無法支援

□可以支援 家長姓名: 手機:

Page 24: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十一、南來北往走一遭

捷運 GO! GO! GO!

萬芳國小的小朋友,計畫要搭乘捷運拜訪女巫的故鄉,請

問要如何轉乘到達目的地?

請在下面捷運路線圖上畫出搭乘的路線圖,並加以說明。

說明:

Page 25: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附件十二、典藏臺「北」

課程延伸活動:搭配社會、綜合活動、國語領域課程

活動發想:

教師擬定本次北投之行的主題,每班再從列

出的子題中,各自選定 1-2個子題發揮,最後串

連各班已完成的內容,編成一份北投之行學年珍

藏海報。

活動步驟:

• 擬定校外教學活動,進行校教學。

• 活動結束後,教師訂出該次活動的主題「那

一天,我們走進女巫之鄉」。

• 教師找出「歷史、綠建築圖書館、梅庭、地

熱谷、溫泉博物館、溫泉浴場」等六個子題,

考量順序後,由各班選定 1-2子題,在規定

時日內完成。

• 教師討論學生作品,著手編輯,列印後,張貼

在展示板。。

Page 26: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那一天,我們走進女巫之鄉 四年級

北投 二三事 401 學生

◎ 北投整年都有雲霧圍繞,充滿神秘感。平埔族人以為當地是女巫居

住的地方,所以用族語 patou 命名,由於發音很像北投(閩南語發音),

因此就叫做北投。這裡靠近大屯火山,所以當地的產業以溫泉聞名,是一

個品質良好的溫泉之鄉。

◎ 當地的景色非常美麗,有山有水,也有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還有美麗的

北投公園。如果你走到河邊,就會聞到一陣陣的硫磺味道,山間流出一陣

陣清澈的「溫泉河」,河裡有黃黃的的岩石,在陽光下閃著金黃色的光輝。

◎ 北投有兩座代表性的建築。第一棟就是大家所說的綠建築——北投圖書

館,第二棟則是北投溫泉博物館。

◎ 在著名的北投公園裡,有一棟改建後的圖書館,它看起來像一艘木造的大

船,既現代又環保,很有文化的感覺。這裡環境良好,吸引許多人進去看

書。

◎ 北投溫泉博物館在北投國小師生的搶救下,政府把它重新整理。

館內有一顆最少要一百三十年才形能成、價值連城的

「北投石」。

◎ 北投「梅庭」門柱上有于右任先生書寫的「梅庭」題字,

外面有砲口,還有北投溪當護城河,格局就像一座城堡。

這裡是草聖于右任先生,避暑、避壽的住所。

◎ 地熱谷又被稱為「地獄谷」。這裡水溫大約攝氏九十度到

一百度,水面上熱氣瀰漫,有如仙境。一到地熱谷,

一陣陣硫磺味飄了過來,地熱谷像一個沸騰的湖,

煙霧和泡泡不斷地冒出,場面十分壯觀。

Page 27: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用愛,留下歷史見證 402老師

帶著好奇心,我們來到了北投的百年古蹟—―溫泉博物館。門口

傳來義工叔叔、阿姨熱情的招呼聲,我們小心翼翼的換上室內拖鞋,

輕輕的走進館內的歷史世界。我在一樓看到了大浴池、傳送溫泉的導

管和重達八百公斤的北投石,順著木頭的香氣,我坐在二樓的榻榻米

大廳,靜靜享受難得的悠閒,空氣中的硫磺味,吹起了懷舊風,時光

彷彿回到了過去……

話說從頭―它曾經是當時東亞最大型溫泉浴場

在日據時期的大正二年(民國二年)六月,臺北州廳仿照日本靜岡縣

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整棟建築外觀具英國

別墅風貌,裡面有溫泉浴池、休憩室、餐廳、娛樂室等,是北投溫泉

發展的代表性建築。

無法回頭―

臺灣光復後,曾數度易主,一度淪為片廠倉庫甚至荒廢隱沒於荒煙蔓

草的建築物裡,陳年的蜘蛛絲及灰塵掩蓋了溫泉浴場昔日的氣勢,只

有大浴池旁邊的彩繪玻璃,偷偷的洩漏著當年的繁華。

十字街頭―該拆?該留?

民國 84 年,北投國小的呂鴻文老師為了進行鄉土教學,在文獻會查

到資料,得知 1913 年,北投有一座號稱全東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

師、生實地訪查後,覺得這建築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是北投溫泉發

展史的見證者,應該要保留下來,於是向有關單位提出陳情,最後在

民國 86 年 2月 20 日,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

換面改頭―

87 年 10 月 31 日,溫泉博物館正式開館整修時總計花費為 1 億

1181 萬餘元。雖然施工時,希望將博物館內部與外部,盡量回復日治

時期舊貌,可惜仍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已經遺失,如西側一樓拱窗的彩

繪玻璃,就已在修護前遺失,現在的是複製品。

用愛留下歷史的見證—

Page 28: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見證北投一甲子——梅庭 403

來到北投,當然也不能錯過一代草聖于佑任的故居——梅庭,那

是一棟二層樓木造的日式建築,一走進屋內,可以聞到一股淡淡的檜

木香,道頊說:「這個味道聞了,令人神清氣爽。」承翰:「大家千萬

可別小看這棟房子,在當時可稱得上是『豪宅』了」。

接著導覽阿姨帶大家來到裡面的一個小房間,並要大家猜猜看,

這個房間以前是做什麼用的?有人搶著回答:「讀書」,有人猜是:「寫

書法」,結果全都答錯了,原來是「泡湯」用的,妍寧仔細端詳一會兒,

非常喜歡這個小房間,她說:「雖然已經被規畫成一間小巧玲瓏的休息

室,可是還是可以看到原來出水口的位置,坐在裡面,被一種溫暖的

感覺包圍著,真是一大享受。」祐辰看了也不禁遙想:「當年住在這棟

房子的人,只要水龍頭一開,熱滾滾的溫泉馬上就流出來了,多麼令

人羨慕!」晉豪還特別注意到:「房門口題著『千禧湯』三個字,是北

投有名的溫泉吔!」

最後,我們參觀于佑任先生揮毫的地方,房間內的陳設十分雅緻,

書桌上少不了文法四寶,均莛覺得他的墨條尤其奇特:「是一般的兩倍

大,周圍燙著金邊,中間還有小小的草書字體,超 酷的!」牆上四周

掛著于先生的墨寶,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是第一次看到草書的字體,學

過書法的之庭覺得此趟行程讓她大開 眼界,禹同看了有感而發: 「雖

然我一個字都看不懂, 可是聽完于佑任先生的故事, 我還是打從心

底,佩服這位 千古大人物。」

資料來源: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Page 29: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地熱谷泡煙 快樂似神仙 404 學生

地熱谷位於北投中山路與溫泉路之間的窪地,是一處溫泉湧

池,「地熱谷」原本為日文的稱 呼,當地人則以「磺水頭」或「鬼

湖」稱之,因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獄,而且谷

底地質鬆軟,以往常有來此的民眾失足跌倒被燙傷,甚至燙死,所以

又稱為「地獄谷」。這裡的溫泉屬於酸性,俗稱「青磺」,腐蝕性極強,

所以老師一再提醒我們泡湯時,溫泉不能碰到 眼睛。我們才走到地熱

谷入口處,就聞到濃濃的硫磺味,裡面有一個北投石展示區,北投石

是世界 數千種礦石中唯一用臺灣地名命名的礦石,具有放射性元素

「鐳」,讓我們既愛又怕,參觀時, 也不敢在石頭前面停留太久。 一

進到地熱谷,同學們興奮地談論那神秘的山谷,班上有一位頑皮小孩

還高興地向老師報告,他丟了一 隻螞蟻到地熱谷裡,看看結果如何,

當然他被老師念幾句。聽說,以前這裡還可以煮蛋,後來為了安全起

見,道路邊緣圍起欄杆,不能煮蛋了,好可惜唷!但是想一想,硫磺

味還帶點兒腳臭味的溫泉煮出來的蛋,能吃嗎?這趟旅程我們雖然沒

看到女巫,也沒煮到蛋,但是卻在煙霧瀰漫中享受到當神仙的樂趣,

不知道百年之後,地熱谷會變成什麼樣呢?

會呼吸的綠建築 北投圖書館 405 學生

北投圖書館是全臺第一座通過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的圖書館,既然

它是以環保為主題的圖書館,建造的目的就是要讓大人和小孩離開電

腦、電視等科技產品,重回大地的懷抱。圖書館的外觀就像一艘在汪

洋中的大船,綠色植物似乎在守護整個圖書館,因為在蓋這棟建築物

時,沒有砍掉任何一棵樹,所以到這裡看書的人看累了,可以抬頭看

看窗外那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走進館內,哇!裡面

安安靜靜的,放眼望去,矮矮的書櫃、亮亮的電燈、高高的柱子,及

大 大的窗戶,整個景象有如一幅美麗的畫作,令人著迷。透過導覽阿

姨的介紹,我們知道這座圖書 館除了有大自然的元素外,更富含了人

文藝術,館內的洗手臺中央有一枝很大很大的毛筆,這枝 毛筆就是文

房四寶內的「筆」,洗手臺是「硯臺」,從水龍頭流出來的水是「墨」,

整個圖書館 則是「紙」。 當天的細雨不掃我們的遊興,玩得不亦樂乎

的我,希望這個世界能充滿「綠建築」,讓全球 暖化的傷害減到最小。

如果下次有機會再去,我想帶著我的照相機和我一起安靜的閱讀。

Page 30: 臺北市本土小學堂教學活動教材設計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techsec/013/10601.pdf · 探討地名的由來,能充分了解我們居住環境的歷史變遷,體會當時的生活

校外教學活動照片

出發囉!

搭乘溫泉彩繪列車--新北投支線

綠建築--北投圖書館

北投圖書館館內設計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浴池

梅庭—于右任簡介

地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