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10
台灣產業與科技趨勢季刊 創刊號 出版日期: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民想.明享 世界政經的板塊正快速地由西方轉向東方, 由歐美轉向亞洲; 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亞洲新勢力 台灣新願景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un-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台灣產業與科技趨勢季刊 創刊號 出版日期: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民想.明享

世界政經的板塊正快速地由西方轉向東方,

由歐美轉向亞洲;

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亞洲新勢力台灣新願景

Page 2: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02 03

16 亞洲新勢力 台灣新願景

願景專訪

主題故事

風向球

專家觀點

32 願景,創造出來的

願景二○二○的前身和近程

40 催化台灣新動能,再造黃金十年

目錄

01 願景的對話永不止息

編者的話

Envision 2020 民想.明享

台灣產業與科技趨勢季刊 創刊號

發行人/經濟部技術處

編輯顧問/蘇孟宗、張超群、洪立瑜、黃楹鈞

出版者/工業技術研究院產經中心IEK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

電話/03-582-0100

網址/www.itri.org.tw

專案統籌/天下雜誌群 政府專案規劃組

(統籌)陳亦珍、張桂娟、呂巧涵

(文字)金玉梅、李筑音、洪明秀、

饒怡雲、汪文豪、郭珮甄

(攝影)王竹君、謝進益、天下雜誌圖庫

(美術)郭怡伶

地址/台北市104南京東路二段139號11樓

電話/02-2507-8627

04 施振榮|培養睡覺也能賺錢的能力

08 蔡清彥|讓夢想家都想來台灣

12 史欽泰|台灣的服務創新更多元、

更深入、更跨界

Page 3: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主題故事

曾任職新加坡外交部長達三十餘年的資深外交官馬

凱碩(Kishore Mahbubani)在《亞半球大國崛起》

一書中提到,回顧人類歷史,亞洲絕大部份時候,人

口數量與經濟力量皆高居世界之冠。根據此一歷史背

景,再參考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提出的金磚四

國研究預測,有理由看好未來亞洲的興起。

研究報告推估:二○五○年,全球四大經濟體將有

三個位於亞洲,依序為中國大陸、美國、印度和日本。

面對這股蓄勢待發的勢力,前美國財政部長及哈佛大學

校長的桑默斯(Larry Summers)曾如此描述。

「有人稱亞洲的崛起等同於工業革命,因為這是歷

史上頭一遭,在人的一生當中,即可見到生活水準大

幅提升五○%。亞洲的崛起,將是三百年後歷史著作

的主要題材。」

由此可見,亞洲和中國大陸的力量興起,無疑是

二十一世紀初影響全世界的重要改變。正因為未來亞

洲將扮演帶動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台灣一邊面對中

國大陸強勁的成長力道,一邊又受到亞洲區域經濟加

速整合的威脅,再不積極融入,可說是腹背受敵。

順應時勢,與亞洲共成長

談到亞洲新強權,就不能不提扮演關鍵角色的國

家──中國大陸。它的一舉一動,不只牽動整個

區域經濟的敏感神經,更攸關台灣產業未來發展

的前景。以日本為例,即便是亞洲工業化與現代

化腳步最快的國家,面對以中國大陸為首的亞洲

勢力,中日經貿關係也在悄然改變。

一九九○年中國大陸和日本的貿易額是一百六十億

美元,二○○六中國大陸首度超越美國,成為日本最

大貿易伙伴,貿易總額為二千零七十三億美元。

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也指出,一九九二年以後,

日本和亞洲貿易的比重,已經超過和美國的貿易,這

是一個關鍵性的轉變。這代表亞洲龍頭的日本,也要

以亞洲為主要貿易夥伴,而不是美國。想要與中國大

陸締結更緊密經貿關係的亞洲鄰國,並非只有日本。

《亞半球大國崛起》作者馬凱碩提出具體的貿易數字

為佐證。

二○○五年中國大陸與南韓的貿易額從一九九○年

的三十八億美元,激增為一千一百一十億美元,與東

協則由七十一億美元,增為一千三百零四億美元。

首先,一個整合後的「新亞洲」經濟共同體正式啟動。

今年一月一日起,中國大陸與東協十國正式建立自

由貿易區,完成九三%商品貿易零關稅。同樣一天,

韓國跟東協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意味著東協會員

國正透過各種協定,包括匯率、貿易和投資的協定,

加強彼此的經濟合作互惠。

整合過後,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三國,成為擁

有二、三十億人口的「新亞洲」,佔全球一半以上人

口,佔全球對外貿易二○%。

東協成立於一九六七年,起初各國間彼此並沒有太

多實質的經濟合作。九○年代開始,受到中國大陸興

起的威脅,東協各國才逐漸放下矛盾心結,加強團結

經貿關係。金融海嘯之後,對經濟全球化、自由化產

生影響,保護主義再度興起,更加速東協加三(中、

日、韓)區域經濟的成形。

根據世界銀行區域經濟研究報告指出,估計二○二

○年,亞洲經濟將佔世界的一半,世界經濟重心將逐

漸轉向亞洲。不想被排除於亞洲共同市場之外,台灣

勢必得設法參與區域整合。

16 17

亞洲新勢力台灣新願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全世界在驚濤駭浪中度過。

九一一、金融海嘯過後,美國強權勢力趨緩,世界政

經的板塊正在加速移動,由歐美轉向亞洲。亞洲崛起,

二十一世紀最不可忽視的一股新勢力,更是台灣絕不可

缺席的一場盛宴。

文│李筑音

Page 4: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同樣身為亞洲國家的一員,台灣既然無法自外於這股

巨大的浪潮,順應時勢,成為唯一出路。行政院政務委

員尹啟銘認為:「台灣的未來會和亞洲共同成長,台灣

未來要思考的動力成長來源,應該要看亞洲。」

台灣亟需新願景

立足台灣,放眼亞洲,與全世界接軌。若預言

成真,二○二○年,亞洲經濟將佔世界一半,

經濟重心轉向亞洲。試問十年後的台灣,準備

好了嗎?有人主張「力用」中國大陸,前進新

亞洲。

花旗環球台灣區董事長杜英宗指出,台灣能做的,

就是趕快利用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把自己做大,茁壯

後才有機會和東協各國談判,進入亞洲市場。

此外,台灣企業也可以藉由和中國大陸企業合

作,享有投資優惠進入亞洲各國,在亞洲做供應鏈

的整合,創造更高的競爭優勢。同時,把投資和市

場分散到東協國家,像泰國、越南、印尼等,都是

台商有雄厚基礎的地方。

雖然「力用」中國大陸很重要,然而也有不少人

認為,不能將全部希望寄託中國大陸市場。台灣應

該重新檢討過去處處想「利用」中國大陸的策略。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近兩

年針對台灣的未來和願景,完成一份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此刻面臨最大的挑戰,不

是金融危機,也不是兩岸關係,而是亟需建立新願

景。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台灣希望達到什麼樣的定

位和願景?這是一個最困難,卻最迫切的問題。

過去十年,台灣總體的GDP成長平均為四•三%,但

要維持在亞洲一定的競爭地位,就要做到每年GDP持續

成長五~六%。(見表一)

要克服這個挑戰,就必須先有願景,將台灣定位清

楚。而接下來的十年,經過金融海嘯淘洗,與兩岸間

簽訂第一份全面性經貿協定後,台灣產業將邁入何種

新局面?

為了探討台灣未來十年的新願景,以及在亞洲的新

定位,四月初,《天下雜誌》與工研院IEK共同舉辦了

「亞洲新勢力.台灣新願景」圓桌論壇,希望藉由主

題式討論,凝聚產學研領袖意見,提供台灣思辯與前

進的空間。論壇中正反意見俱成,專家們精彩論述,

激盪全新的經貿關係下台灣的新價值,形成具體建

言,以下為論壇精采內容實錄。

(部份內容取材自《Envision 2020台灣十年產業發展願

景》、天下雜誌434期、446期)

亞洲新勢力.台灣新願景

圓桌論壇實錄

主持人:亞洲國家崛起,未來十年台灣如何藉

由深耕亞洲,來壯大自己實力?從哪裡著手最

有機會?以及可能有哪些風險?

黃偉權:我從三個

角度來談台灣經濟。第

一,從一九九九年我加

入麥肯錫當顧問這十

年的經驗。從企業的

角度看台灣對於許多

跨國企業,扮演什麼

樣的角色?未來怎麼定位?此外,以麥肯錫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環球經濟研究院)最近出版

的“Taiwan 2020:In search of a new economic

vision”白皮書為依據,這份研究報告我也參與其

中。最後再從一個新加坡人、上海女婿的角度,來看

台灣的發展。從二○○○年我經常往來大中華區,每

個星期往返北京、上海、香港、台灣機場,非常有感

觸,因為很多東西不是看數據,而是一種感覺。

若談亞洲崛起,好像是現在亞洲才崛起,但過去歷

史上亞洲曾經掌握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經濟,只是

工業化後亞洲沒跟上,導致現在的格局,如今是亞洲

重新跟上腳步。

未來十到十五年,全球五○%的經濟成長會在

18 19

「台灣此刻面臨最大的挑戰,

不是金融挑戰,

也不是兩岸關係,

而是亟需建立新願景。

主持人:

與談人:

2010年4月6日

金玉梅 (天下雜誌編輯顧問)

林向愷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祖嘉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南方朔 (作家、評論家)

姚鴻州 (明基電通亞太區副總經理暨台灣區總經理)

黃偉權 (麥肯錫台北分公司董事)

【表一】 資料來源:麥肯錫Taiwan2020白皮書

台灣

南韓

香港

新加坡

深圳

上海

北京

2020年

33900

31400

48900

56000

26300

24200

19600

2007年

16800

19800

29800

36400

10400

9000

7800

台灣未來10年GDP需維持6%才能維繫一定競爭地位

Page 5: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主題故事

20 21

假設亞太區可以分工的話,台灣是否能夠做一個高

科技的創新中心?

● 第三,服務加值中心。無論是醫療觀光、娛樂

中心,在台灣可能是很好發展的地方。從金融、高科

技、專業加值服務這三個角度,吸引跨國企業願意

在台灣投資,創造台灣就業機會,成為亞太區不可

取代的角色。

我覺得最大的風險就是不take risk, 什麼也

不做、不冒險,這可能是台灣最大的風險。

林祖嘉:東協十加

六近幾年一連簽五個

FTA。從二○○二年開

始中國大陸跟東協簽了

第一個FTA,二○○五

年東協跟韓國簽,二○

○八年東協跟日本簽,

二○○九年東協跟紐澳、印度簽;這是亞洲經濟快

速啟動的一個關鍵因素,尤其新加坡在當中扮演非

常關鍵的角色。

雖然這十個國家分開來看力量不是那麼大,但合起

來力量非常非常大。不只是東協十加六,現在中國大

陸跟韓國、日本,東協十加三正在談整合。此外新加

坡、印尼也在談整合,連澳洲也想參與亞洲共同體,

美國更建議把APEC直接變成FTA,可見亞洲經濟整合的

態勢真的非常快。估計十年後,東協十加六彼此間關

稅就會全部消失,如果台灣沒有想辦法融合進去,影

響真的非常大。

台灣希望能走出去,最關鍵國家就是中國。若不突

破中國大陸這一關,要跟其他國家有更進一步的經貿

關係其實非常困難。最近我到很多國家參加研討會,

大家都在意台灣跟中國大陸未來的經貿關係可以走到

什麼地步?兩岸簽署經貿協定之後,台灣和其他國家

的談判、經貿關係會如何?

至少我們覺得機會增加了。有點像一九九○年代台

灣和世界主要國家談判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其

中最關鍵的國家是美國,美國也要求台灣農業開放,

內外同樣受到很大壓力和阻力,但跟美國談判最後順

利解決,後面就容易多了。

我們想跟東協其他國家簽FTA,中國大陸是很關鍵的

一方。與中國大陸談判當然也有很多風險,然而與中

國大陸的關係越善意,跟其他國家談判機會應該會增

加。儘管每一個國家要求不太一樣,其中牽涉很多細

節的問題,比方說去跟東協談,泰國要求台灣農業開

放,那我們要不要開放?就如同剛才黃董事說的,看

到外面環境變動這麼快,如果沒有take risk的話,完

全被綁在這個地方,其實是最大的風險。中國大陸崛

起的速度非常快,在她旁邊的亞洲國家,皆受到很大

波及。近幾年台灣受到中國大陸廉價勞工的衝擊,導

致所得分配惡化,這種情形不是只發生在台灣,亞洲

幾個國家,包括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都非常

難避免這個趨勢。

對於中國大陸,台灣真的要設法採取「分工」

亞洲,urbanization(城市化) 是一個很大的趨

勢。中國大陸本身就會產生至少二十二個城市群

(clusters),每一個城市群人口上千萬,經濟規

模相當於一個台灣、一個南韓、一個新加坡,一個

香港,或是一個越南。未來亞洲就是由中國大陸和

印度、東南亞的城市群,包括新崛起的經濟體系,

如越南所組成。亞洲成為包括四、五十個經濟體系

的一個城市群組織。

為什麼我對台灣的經濟體系有如此濃厚興趣?因

為我來自新加坡,也是一個「小島經濟」,小島經

濟未來的生存方向,我覺得有許多可討論之處。

未來亞洲的貿易、資本、人才都是相通的。我認

為台灣的企業會繼續成長,台灣最好的人才,在未

來亞洲的格局裡獲利最多,因為他們在任何地方都

能生存。好比台大、政大畢業生進了麥肯錫,進了

B-school、MBA後,也不一定會留在台灣,我們看到

很多都已經離開台灣,去中國大陸、美國發展。

二○○八年我們開始寫白皮書,為什麼二年後才發

表,因為過去二年太多突發事件,像是金融海嘯,或

是兩岸開放問題。兩岸開放我覺得是必要的,但它不

是神丹,不能解決台灣根本問題。

台灣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台灣的定位是什麼?台灣在

未來的經濟生態體系裡,扮演什麼角色?如果從企業角

度,為什麼要投資在台灣?為什麼要把價值鏈的某些活

動放在台灣?為什麼要在台灣招募人才?怎麼樣在台灣

創造高價值工作?對此我們提出三個建議方向。

● 第一,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甚至上海,都希

望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但台灣有沒有機會?很多人非

常悲觀,覺得台灣沒機會了。我反而覺得只要能夠找

出台灣的定位,還是有機會。例如和台灣的高科技業

結合,可以發展高科技的融資,做亞洲的Nasdaq。

● 第二,台灣的高科技非常強,到現在大陸很多高

科技公司還是追不上,關鍵在於台灣要做怎樣的角色?

與中國談判當然也有很多風險,

然而與中國的關係越善意,

跟其他國家談判機會應該會增加。

Page 6: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主題故事

22 23

的概念。台灣一方面除了擴大跟中國大陸、東亞各國

的經貿關係,利用廣大亞洲市場走出去,另一方面是

加速提昇人力及技術的進步,在高素質、高加值的服

務、技術產業,取得更多空間。我覺得兩件事其實是

可以同時進行的。

找到自己的定位,提升台灣人力素質,與中國大陸有

所區隔。如果只想競爭廉價勞力,最後一定會輸給大陸

市場。唯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擺脫與中國大陸的惡

性競爭,這不只是台灣,也是其他東亞國家,面對強大

中國大陸的崛起,無可避免,一定要走的路。

拉大「台灣製造」vs

「中國製造」的區隔

姚鴻州:我大概從二○○二年開始,因為工作及

出差機會,對台灣、東南亞、大陸市場的觀察較

多。比如在往香港,或是上海的飛機上,可以看

到台商是最大宗的客戶,大概佔了七成。

我其實蠻感慨的,因為到東南亞就不是這樣子。

今年二月我搭泰國航空,從台北飛曼谷轉機,再飛

印度德里,飛機上廣播居然用韓文播報、還有英

文、加上一點印度話。

若講產業的分配,台

灣很多資金、人才都被

大陸吸收,我外派大陸

二年後回來看台灣,發

現台灣幾乎停滯不動。

矛盾的是,我又看到台

灣豪宅很多。我常問台

商在大陸,他們有沒有賺到錢?這些中小企業雖然把

廠商移到大陸,其實都賺很多錢。這也造成一部份所

得慢慢拉距,原來的勞工被更低廉的勞工取代。

面對整個亞洲的興起,我們應該分散風險,除了把

東西往大陸移,仍應該關照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越

南、印度、印尼、菲律賓二○○九年的GDP都有成長,

這已經揭開未來十年的序幕,但是台商的足跡分布在

這些國家卻很少。

台灣高科技從最微小的零件開始做起,到生產模

具、IC設計、建立整個產業鏈,過去累積相當長時

間,台灣至少有一些產業群聚可以做分工。雖然大家

一直提到,它的毛利非常低,所謂的毛利三到四(諧

音茅山道士),但我不覺得應該要放棄。不要放棄電

子產業,應該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擴大,要增加的是價

值鏈更高的地方。

有人提倡做品牌,品牌是一個出路,但不是很多企

業能去做的。尤其品牌的路很長,要看企業的決心跟

大環境,做品牌要有很深層的文化、價值在其中,甚

至在未來十年內很難很快看到結果。可以確定的是,

台灣必須運用政府的政策,在人才跟資金方面做調

配,讓企業資源不只投資在大陸。想透過大陸去做其

他市場,除了製造以外,品牌是很難的。

大家很憂慮台灣在亞洲的定位,企業不曉得如何佈

局。我認為台灣政府應扮演積極角色,要投注更多資

源去協助企業進到東南亞國家。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想

法?我曾經問過幾個印度的經銷商、員工,發現他們

已經能夠很明顯的區分出Made in Taiwan和Made in

China的不同。東南亞、印度這些國家,都很清楚知道

台灣是IT大國,全世界筆記型電腦九五%以上是台灣

做的,台灣IT產業非常強,製造品質更優於大陸。

大陸山寨機一半都出口到東南亞、中東、非洲、

中南美,一出手就立刻被比較,消費者知道這是大

陸做的。面對東協國家,台灣可以從既有的利基切

入,但是又跟中國大陸有所區隔。

林向愷:東協跟中

國大陸自由貿易區成

立之後,台灣若先與中

國大陸簽訂經貿協定,

將會形成以中國大陸為

軸心的「軸心-輪輻」

(hub-spoke)優惠

經貿架構。這種架構下,處於輪輻地位的國家(如台

灣與東協)之間並沒有優惠經貿關係,而優惠經貿關

係只存在她們與軸心國家(中國大陸)之間。所以,

在中國大陸阻撓台灣與東協簽署FTA情形下,兩岸簽

定經貿協定後,台灣廠商若選擇到中國大陸投資生

產,則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商品輸往台灣與東協國家

皆可享受關稅優惠,再加上中國大陸市場規模大於

台灣、勞動成本又低於台灣。因此,台灣廠商勢必

大舉西進以享受「中國軸心」的優勢,如此一來,

台灣則可能須防範第二波產業外移。

台灣政府應協助企業到東協投資,這能降低台灣

對中國大陸的經貿依賴度,對外投資過分集中在中

國大陸的問題。亞洲崛起短期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很

有利的機會,但是長期我並不看好,為什麼?

東協目前似乎透過區域整合,形成一個具有力量

的經濟體系,但它的政經體系還是不穩定,真正的

民主國家也不多,還有許多智慧財產權能否得到保

大家很憂慮台灣在亞洲的定位,企業不曉得如何佈局。姚鴻州認為除了簽訂關稅協定之外,台灣政府應扮演積極角色,要多一點資源去協助企業進到東南亞國家。

Page 7: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24 25

護或政權能否和平移轉等問題。因此我不認為亞洲

崛起或中國崛起,是一個長期趨勢。

美 國 國 家 經 濟 委 員 會 主 席 桑 默 斯 ( L a r r y

Summers)一九九五年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研究,說

明為什麼歐美是長期發展的領先者。他根據美國從

一八八○年到一九二九年經濟成長率的資料,計算出

一個簡單的平均值,推估一九九五年美國國內生產毛

額GDP的預測值。結果發現預測值與實際值,差距不

到五%,為什麼經濟可預測性那麼高?因為美國的政

經體制、經濟政策透明度非常高。東協國家的政經體

制,除非有根本的變革,否則長期來說,其崛起可能

無太大影響,長期趨勢中也可能有許多變數。

過去在七○年代、八○年代,台灣和歐美國家由於

有較密切的經貿關係,出口帶動經濟成長,台灣的出

口成長率、經濟成長率、薪資所得成長率,都同步變

動,大部分民眾都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果實。

到九○年代以後,資金、技術移動速度很快,跨國

移動的障礙逐漸取消,全球化之後,台灣面臨一個很

嚴重的問題──出口有成長、經濟有成長,但薪資卻

無法成長。

同時,民眾對高房價、豪宅、富人的對立越來

越尖端,這就代表政府必須處理所得重分配的壓

力增加,全球化已經導致在台灣大部份人受到衝

擊。假如政府無法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處

理長期結構性的問題,未來可能會影響到企業投

資台灣意願。

現在政府在短期政策跟長期價值需要取

得平衡。當政府在引導一個台灣未來十年

發展價值的時候,必須考慮是為了追求出

口?還是追求GDP的成長率?要不要公平

正義、生態環境?要不要重視永續環境生

態?假如這之間沒有辦法取得平衡,未來

解決失衡間的社會成本會越來越高。

此外,現在大家太重視跟後進國家發

展經貿關係,是因為跟後進國家的連結不

夠嗎?還是應該跟先進國家發展更密切的

經貿關係,讓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引進台

灣,讓全球化的衝擊減緩一點。所以重新

平衡(re-balance)很重要。

台灣最需要冒險的其實是企業。企業長期追求降

低成本,這是過去贏的策略。如今只是轉到中國大

陸、東南亞,用更低成本、更大規模去複製,這很

容易被模仿,最後形成同質化的競爭。台灣企業現

在最需要的是獨特性。

學習蘇格蘭經驗,小國大貢獻

南方朔:東協這

個概念的形成,

突然之間從虛體

變成實體,不能

忽略一九九○年

代中國大陸在東

協的努力。

一九九一年,中國大陸費了很大力氣,透過馬

來西亞的關係,參加東協的非正式會議,之後便在

東協快速發展。「讓利說」其實是從東協開始的。

中國大陸在東協,透過整合創造出一個非常大的結

構,東協從一個只是嘴巴講一講,沒有什麼作用的

地方,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實體,在全世界的經濟版

圖越來越大,經濟力量越來越強。東協的結構,是

九○年代初開始中國大陸透過很多讓利,很多努力

慢慢形成的。台灣想跟隨這個結構,挑戰很多。以

前我們不太重視東南亞,甚至眼光沒有韓國,雖然

我們看不起人家,但是人家都在長大。

但另一方面,我一直對台灣充滿樂觀期待。舉蘇

格蘭為例,它是整個人類歷史上,一個很特殊的經

驗。一七○七年蘇格蘭跟英格蘭簽署「聯合法案」

(Acts of Union),成為一個國家。蘇格蘭只有

一百萬人口,國民所得是英格蘭的五分之一,是個

很窮、很落後,但人才程度不錯的地方。整個十八

世紀到二十世紀,整個人類文明歷史,是由這一群

小地方的人搞出來的。

《國富論》的亞當斯密是蘇格蘭人、發明蒸汽

機的瓦特是蘇格蘭人、人類第一條高速公路是蘇格

蘭人開的。後來蘇格蘭人也在美國大放異彩,美國

現在最好的大學系統,是蘇格蘭人帶去的。普林斯

頓學院引用愛丁堡大學跟聖安德魯大學兩個模式,

後來長春藤系統也跟進。由此可見蘇格蘭人透過振

作,創造出完全不同的作為。

一個社會情況不好,打來打去、罵來罵去,天才

學習蘇格蘭經驗,

小國大貢獻。

「我一直對台灣充滿樂觀期待,」

南方朔說。

Page 8: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主題故事

26 27

也會變奴才,我同意剛黃偉權先生說的,台灣要做

必要的冒險。做一個歷史性的選擇,讓兩岸關係改

善。賭對了,台灣本身的內耗不見了、最大的爭論

破了,整個環境會有很大改變。

目前在談經濟都在談東南亞、美國模式,但沒有

談租界模式,是在中國大陸特有的,也就是當所有

資金過度集中在一小塊地方,就會產生畸形繁榮、

物價飛漲,那就是當年的上海租界,我很擔心台灣

某個程度正在複製這種模式。

過去幾年台灣經濟成長很快,產生很多億萬、十億

萬富翁,都是以大陸為基地,台灣本身並沒有成長。

一旦那些大富翁回流,就是台灣股票市場、房地產市

場飛漲,這也是典型上海租界模式的複製。

我認為時代在變,台灣不應該隨著別人的指揮棒

起舞。台灣應該對全球各國的歷史多點研究,想想

自己本身未來的可能性,不要一天到晚想佔(其他

國家)便宜。

未來十年台灣的當務之急

主持人:如果我們希望二○二○年的台灣,

跟現在有所不同,不要像過去十年一樣原地踏

步,現在該做的當務之急是什麼?長、短期目

標又該如何兼顧?

黃偉權:剛才林(向愷)教授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

題,到底台灣的價值觀是什麼?成功的定義,只是

GDP到達某一個水平嗎?還是有其他指標來衡量成

功?我覺得最關鍵的問題是:到底十年後大家希望

台灣是怎樣的地方?價值訴求是什麼?台灣要怎麼為

世界、為區域創造價值。這跟企業一樣,如果缺乏

獨特的定位,不可能在世界生存。

台灣的企業和最頂端人才,我覺得沒有問題,他

們會國際化,會找到自己的定位。需要擔心的是,

絕大部份出不了台灣的老百姓、中產階級,該怎麼

辦?台灣不應該談cost(成本),而是ideas(創

意),這就是差異化的根源。如果台灣是一個加值

服務中心,就不要跟大陸硬搶一些不是自己強勢的

東西。

要成為加值服務中心,該從哪裡著手?我從

foreign investment(外資)、foreign talent

(外國人才)兩方面來討論。這兩個問題都是非常

非常敏感的話題,我覺得經常在談論時會引起很多

的情緒,即使在新加坡。先談外資。我覺得每當台

灣出現一個經濟上好的想法或概念時,總是希望由

一家本地企業來實現這個想法,這是需要改變的。

也就是說,我們要從DIY(Do-it-yourself)變成

BIW(Best-in-world),找全世界最好的企業來幫

忙。(見表二)

加入麥肯鍚前,我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工作將近

一年,我的工作就是去銷售新加坡給國外企業,跟

全世界最好的企業說明,為什麼要投資在新加坡?

要把新加坡變成國際金融中心,當然我希望DBS(星

展銀行)本身就有足夠能力技術做到,但剛開始

力有未逮時,我會去找Goldman Sachs(高盛)、

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說服他們把

trading desk(交易室)設在新加坡,以此推動新

加坡經濟。

主持人:那是否要給這些國外企業特別的優惠稅

率,在台灣現在有些不同的聲音,認為對其他企業

是很大的不公平。

黃偉權:如果要在很短時間內達成目標,應該

是去爭取全世界最好的企業來台灣投資,不公平是

肯定有的,但政府要怎麼去說服人民,這對長期有

利,就是政府的角色。

再談外國人才。現在居住在新加坡有超過三○%,

甚至到四○%的居民,都不是新加坡人。新加坡的

外國人才政策,已經是走到頂極端了,也引起許多

有了宗教信仰後,

捨身忘我,格局就不同。

韓國人有這樣的格局,

企業就越做越大,

新概念越玩越多。台 灣

南 韓

日 本

香 港

新 加 坡

馬 來 西 亞

中 國

500

1190

1080

7420

2220

540

5440

【表二】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IMD世界競爭力年報

2006年台灣吸引外資投資金額,遠低於亞洲鄰國

有了宗教信仰後,

捨身忘我,格局就不同。

韓國人有這樣的格局,

企業就越做越大,

新概念越玩越多。

Page 9: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主題故事

28 29

新加坡人不滿的情緒,然而回過頭來看,我覺得這

個政策根本上沒錯。美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它是一個全世界人才的磁鐵,可以確保自身經濟體

系永續發展。台灣的百大企業高階經理人採用非

本地人才的比例非常低,相較於全球百大企業的比

例。(見表三)

當然不能光靠外國人才,本地人才(l o c a l

talent)也很重要。我覺得台灣有很好的人才,可惜

世界觀不夠,包括看世界的角度,跟世界接軌,可能

包括英文程度等。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在未來十年內調

整教育制度,讓現在的年輕人,適應未來方向。

林祖嘉:在談台灣產業未來發展機會之前,我想

再談談東亞經濟整合的速度。

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最近幾年跟其他

國家簽FTA(自由貿易協定)的速度非常非常快,韓

國二○○五年跟東協簽,在二○一○年,今年就會

全部降稅完畢,這對台灣產生極大壓力。

此外韓國跟美國二○○七年簽FTA,原本二○○九年

就要正式生效,由於美國牛的問題,目前美國跟韓國

的自由貿易關係暫未啟動,但我想應該很

快。韓國跟歐盟在二○○九年底也簽了。

同時韓國跟日本、跟中國大陸也正在談,

因此韓國是非常積極的。

經濟學界都知道「清邁協議」(The

Chiang Mai Initiative;CMI)。一九九九

年亞洲金融風暴,東協十國因為外匯存底

不足,因此東協國家彼此協議集資三百億

美元共渡難關。二○○八年,日本、韓

國、中國大陸也加入東協,變成東協十加

三,「清邁協議」的金額從三百億美元提

高為八百億美元。二○○九年金融海嘯,

八百億又增加到一千二百億元。若是以後

有「亞元」的話,「清邁協議」應該是個

很重要的開始。

台灣未來十年要走出去,中國大陸市場看起來機會

蠻大的。最近台灣物流業跟中國大陸也有產業合作,

包括農產品、食品的運輸。運輸過程中,萬一溫度控

制不好,農產品很容易變質,因此如何做十八度C、四

度C的低溫運輸,台灣有豐富經驗。

台灣連鎖品牌近幾年在大陸也非常紅,如康師

傅、統一、旺旺、大潤發、遠百、7-Eleven等,都

是同一產業規模最大的,以在台灣的密度移植到大

陸,發展很可觀。

最後談一下失業問題,要解決失業問題,長期還

是得靠產業結構調整,配合就業結構跟著調整。往

高加值的服務業走,多培養高級的勞力密集人才,

隨著台灣高級服務業的發展,失業問題長期應該可

獲解決。

主持人:產業結構調整,是指包括政府的政策,

對於石化產業、高耗能的產業應該做一些轉變,

才有可能調整?

林祖嘉:對,環保的問題,好比能源稅、空氣

污染稅應該提高,透過一些租稅手段的調整,強

迫產業結構變化。

台灣的能源價格是全亞洲最低的,中油訂出的

油價是亞洲鄰國平均價格中最低的,台灣憑什麼

可以將油價訂到亞洲最低?應該把水、電、石油

價格拉起來,將產業結構轉到高附加價值的產業

去,這應該是比較大的戰略方向。

姚鴻州:台灣一般人才,國際化程度真的比香

港、新加坡落後。台灣從我以前念書到現在,都

只有一個英文廣播電台(ICRT),這很奇怪,英

文能力不提升,國際觀就無法拓展,只能一直選

大陸。好比我們部門大部份人想去大陸,因為語

言、距離等條件,也沒有人想去別的地方開拓。

除了IT產業,台灣其實很有創意,文化創意產

業有蓬勃發展的本錢。我家住台中,泡沫紅茶、

飆車、汽車旅館都來自於中部,台灣有很旺盛的

娛樂創意,但他們走不出去,缺少有人把他們帶

出國際,躍上區域舞台,走出去不一定要以現在

台灣有很好的人才,可惜世界觀不夠,包括看世界的角度,跟世界接軌,可能包括英文程度等。

全 球 1 0 0 大

台 灣 1 0 0 大

11%

2%【表三】 資料來源:麥肯錫Taiwan2020白皮書

全球vs台灣100大企業外籍高階經理人比例

Page 10: 亞洲新勢力 - itis.org.t金融海嘯後,區域經濟發展則更顯加速。 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端, 新世界、新產業、新價值正在形成, 台灣該如何布局自己的未來?

30 31

這種形式。好的政治領導人應提出願景、國家的

價值、台灣價值主張為何,絕對不會僅限於台

灣,一定要走出去,幾十年來的經濟成功經驗都

是這樣子。

林向愷:十幾年前哈佛商學院出版過一本書叫

做Ideology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提出價值理念的重要。假如社會對價值理念共識越

高,經濟就越容易發展。

台灣最近重新強調中國價值、亞洲價值,但是自

由、民主、人權、環境這些普世價值都在倒退。朝

野不應對不能操之在我的談太多,能夠操在之我的

卻談太少。好比世界各國都在談如何降低能源依賴

度,台灣卻很少談,好像認為只要台灣有錢,能源

一定可以取得,這也是一個落後的價值觀。

政府的任務,應該扮演啦啦隊,提供一個良好的

總體經濟環境、公平合理的稅制,讓民間能活潑的

發展。政府更要有紀律,能有自我管理決心,以及

健全的財政。

台灣不像中國大陸是一個超級郵輪,在大海中

航行,大風大浪對它沒有影響。小船不一樣,要的

不是速度,而是安全、穩健。所以,台灣要的是平

衡的發展概念: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經貿關係的平

衡,永續發展黃金三角的平衡,降低對進口能源的

依賴,以及內外的平衡。

我覺得如果政經體制、價值理念不改造,要問台

灣如何對全世界發展有什麼貢獻?價值理念沒辦法

凸顯的話,台灣的存在很容易被忽略掉。

腦袋要變,格局放大

南方朔:我特別喜歡談瑞士的高科技工業區。

這個地區起源於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時,加

爾文教派欺負其他非加爾文教派的人,這一群

被趕到山上的人,下定決心要用最少的鋼鐵,

做出最貴的商品,如今全世界最昂貴的機械手

工錶、人工關節都是瑞士製造。

未來十年台灣要調整的事情的確很多。台灣要國際

化最核心的就是,腦袋要變,把格局放大。

以韓國為例。它是亞洲國家中唯一基督徒超過

所有宗教的國家。韓國人為什麼有一群人,甚至

是家庭環境不錯的,敢去阿富汗?死在阿富汗?

正是宗教的力量。有了宗教信仰後,捨身忘我,

格局就不同。韓國人有這樣的格局,企業就越做

越大,新概念越玩越多。亞洲目前最頂尖的古典

音樂家、小提琴家都是韓國人。

美國之所以有今天的格局,成為全世界的霸

權,也是跟它最好的人才都在國外有關,這些人

才會引進創新概念、強化政經關係。第一次世界

大戰之前,美國人每年百分之十二的新生嬰兒,

是在外國出生的,由於父母親到外國工作的關

係。今天美國還有最頂尖的四百萬人左右在國際

間活動,從事教書,做生意、擔任顧問等角色。

王永慶講過一句名言:「再壞的時代也有人賺

很多錢、再好的時代也有人倒閉。」

人類的機會從來沒有停止過,端看能不能掌握

到機會。全世界一切標準在變、政治、經濟範圍

在變、生態在變,但我認為台灣是有機會的。從

現在開始改變,一百年後讓人見識到台灣在二○

一○年代,是一個天才濟濟的年代,台灣應該要

有這種魄力。█

談到亞洲新強權,

就不能不提扮演關鍵角色的國家─中國。

它的一舉一動,

不只牽動整個區域經濟的敏感神經,

更攸關台灣產業未來發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