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th 總 策 畫:吳宗芳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總 編 輯:...

Post on 07-Aug-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國立高雄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第十號

教學發展中心

發� 行� 人:王學亮校長

總� 策� 畫:吳宗芳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總� 編� 輯:余進忠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張志鴻組長

文字編輯:于湘祺、李靜惠、侯秀穎、許智偉

美術編輯:源旻形象設計

Tenth Issue

10

白 碰2016年,谷歌推出的�A�I人工智慧

�A�l�p�h�a�G�o與韓國職業九段棋士李世

乭下了�5番圍棋賽,出乎意料地,

�A�l�p�h�a�G�o以�4勝�1負結束了這場人類

與人工智慧的競賽。圍棋�(�G�o,日

文圍棋的發音�),與西洋棋或象棋不

同,曾經被認為是人類證明自己思

考價值的最後堡壘,竟如此輕易地

被名不見經傳的�A�I給擊敗。�3月�9日

的第一盤棋,當執白子的�A�l�p�h�a�G�o

下到第十手,與一旁的李世乭的第

一手棋黑子『碰』的時候,觀棋室

的棋士們,一陣窸窣。好似電影

「�E�T外星人」裡,外星人�E�T明亮

透光的指頭與小孩指頭接觸的經典

畫面一般,『白�1�0碰』� 這一手棋

或許標記著人類與�A�I的第一次實體

的接觸。

你知道「高大教卓」

的精神是什麼嗎?國立高雄大學於�1�0�4�-�1�0�6年教學卓越計畫提出以「建構移動力

(Building Mobility): 提升學生多元競爭力」為總體目標,搭配

「適性移動、跨域移動、國際移動、終身移動」為四大特色;

�1�0�6年進一步結合「教學創新試辦計畫」,新增「創新移動」

為第五大特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透過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移

動力,建構高大學生的未來競爭力。

本計畫結合與新世代學生一起成長的「捷運地圖」為概念,規

劃指引學生培養具移動力的策略圖,六條主要路線彼此相關且

互相學習,期待高大學生透過這趟四年的高大捷運之旅,加值

自身的學習,當畢業下車時,成為一位裝備完善、充滿自信、

準備面對下一站旅程挑戰的「π型人」。

報 你 知

之後,�A�I�p�h�a�G�o進化到�A�l�p�h�a�G�o�

�M�a�s�t�e�r,再到�A�l�p�h�a�G�o� �Z�e�r�o。看

到�A�l�p�h�a�G�o� �Z�e�r�o已經能由基本規

則的設定後,不須人類棋譜的資

料,完全透過自我學習的過程,經

歷了人類走過千年累積在圍棋裡的

智慧,到最後發展出人類從未曾想

過的圍棋境界。這一切,完全超乎

人類所能想像與控制的結果,似乎

回應了日本漫畫棋靈王裡,千年的

棋魂佐為所追求的神乎其技,原來

在�A�I的世界裡完成了。過去,大國

手吳清源曾嘗試過,他的三三、

星、天元的開局,開創了一個新布

局的年代。然而,時間,這個曾經

是棋手們最大的限制因子,在電腦

世界裡,對�A�I卻沒有意義。所以,

當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精益求

精時,�A�I可以不眠不休的自我學習

與成長。

我們可以想像,一盤盤�A�l所下出的

神乎其技的棋譜,會成為每位最高

段職業棋士們所學習的範本。同樣

地 , 當 �I �B �M 的 人 工 智 慧 華 生

�(�W�a�t�s�o�n�)透過網路,大量地,不受

時間限制的學習了所有的醫學相關

資訊時,它可以發現不同研究論

大學入門實境遊戲伺服器正式上線

通通自由選 微學分課程讓你自己決定自己的學習學習的管道及方式越來越多元,為增進學生學

習成效,本校教學發展中心規劃系列短時且精練

的微學分課程,課程學分數小於�1學分,課程時

數在�2�-�1�8小時間,提供學生短時間「主題式」學

習、「拼湊式」方法,讓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有興

趣的議題與課程,拼湊學分,讓學生探索自主學

習,促進跨領域間的對話。

教學發展中心為支持教師發展配套課程提升學習

效果、協助系所因應未來人才需求調整課程,提

當某天在電梯遇到重要人物時,能夠運用短暫的搭乘時間,在僅僅數十秒內闡述自己的計畫。

大家聽過「電梯簡報」這個詞嗎?電梯簡報到底是什麼意思?

大學四年校園生活中,從入學一開始與同學或學長姐的認識、課堂學習、社團活動、打工、聯誼、實習等學習與生活的環境,甚至畢業求職的時候,常

常需要自我介紹、發表期中、期末報告、對外發表論文。不論是哪一種簡報,都需要在前面三分鐘成功吸引人的注意,才會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想要

有更多的認識,或者引起聽取後面更詳細的簡報內容的興趣。

三分鐘有多長?如何在短時間內用簡潔有力的文字,向觀眾清楚傳達想法,用關鍵的問題、有說服力的論點、清晰易懂的比喻,成功吸引觀眾的注意�?� 為

了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成果,也能有平台能夠展現自己的簡報表達能力,本校教學發展中心�1�0�6年開辦

「三分鐘電梯簡報」。同時,在競賽前舉辦工作坊,邀請講師傳授簡報技巧,培養學生有系統地規劃安排論述內容的架構與重點的邏輯組織能力;提出

有說服力的論點及簡潔扼要的論述方式,以成功吸引人的論述能力;以及口語與肢體的表達能力。

競賽將於�2�0�1�7�/�1�2�/�1�9�(二�)�1�3�:�0�0本校圖資一樓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辦理,將開放觀賽並由現場觀眾進行投票,占參賽成績�2�0�%,歡迎同學踴躍參加!

競賽詳情請至教發中心網站查詢�h�t�t�p�s�:�/�/�g�o�o�.�g�l�/�g�P�9�B�k�x

LINE帳號 粉絲專頁

文間的矛盾之處,更可以發現可能

被人類科學家忽略的某種治癒癌症

的方法。未來的�A�I可能發明出更多

的科學理論與學說,是人類科學家

未曾所及的境地,以至於未來科學

家的工作不再是研發,而是為解讀

�A�I所發明的理論與發現的新知,就

已經左支右絀了。

現在,科技仍是人們學習的好幫

手。在亞馬遜的電子書�K�i�n�d�l�e裡,

透過網路,作為讀者的我們,除了

享受閱讀的樂趣之外,這本電子書

也正在「讀你」呢。它可以記錄你

在哪一頁停留的時間最長或最短,

哪幾頁是你跳過的,又哪一篇小說

是你回味再三的。所以,你的品

味,�K�i�n�d�l�e比你更了解。同樣地,

透過磨課師�(�M�O�O�C�s �)或翻轉學

習,我們也有類似的經驗。磨課師

的課程,記錄了學生學習過程的資

訊足跡,並可歸納出學生學習的樣

態,例如,成績好的學生,他的數

位學習模式可能是「向前快轉—播

放—向後快轉—再播放」,這種在

特定片段重複學習的方式,而非一

般以為的一片到底的觀看學習模

式。

在今年�9月本校與東吳大學合辦的

創新教學知能跨校研習中,我們、

東吳、台大、宜蘭等大學老師們分

享了很多的創新教學的經驗。土環

系的童士恒老師分享了他將大一必

修微積分透過上網的影音學習,使

學生在課堂外預習,然後空出更多

時間,在課堂上實際動手學習,所

帶出的學生學習態度與習慣的改

變。這樣的變革,需要有老師願意

接受挑戰,並付出更多的心力。翻

轉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負責任的

機會,也有更多偷懶的機會。所

以,如何確保學生的自我學習成效

是很關鍵的。童老師透過網路設計

了一個課程的成效檢核機制,每位

學生須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

個檢核。讓我印象深刻的,童老師

分享說,過去這堂早八的課,有的

學生是魂游象外的閉目養神,老師

是滔滔不絕的精神矍鑠;終於,他

看到一個相反的場景:老師在凌晨

的半夜三更中早已安然睡去,而學

生正在為回答老師的檢核問題中,

炯炯有神。因為,凡走過,必留下

資訊足跡。

10 副校長

面對時代快速變遷及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身處在這世代的年輕人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實力及處理各式各樣的挑戰?高大努

力嘗試各種創新教學的可能,讓學生開啟對話,在歧異中找到認同,找到啟動改變的鑰匙。

�2�0�1�7年,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嘗試將遊戲化�(�G�a�m�i�f�i�c�a�t�i�o�n�)的教學理念帶入校園,邀請聚樂邦團隊合作開發以高大特色為主題

的實境遊戲-「最後的陣學課」,希望透過遊戲過程使學生能了解大學校園設計理念、高大校園發展歷史故事,培養對校園

的認同感,並透過解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把「點的知識」進化成「面的掌握」,進而內化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發展中心特別為大一新生量身打造,專屬於高大人的實境遊戲,遊戲是創造對話的良好媒介,�1�0�6學年度大學入門課程

率先啟動創新教學,結合校園特色、公共藝術及周邊地景,讓玩家更有好奇心,也更認識高大的一花一草一木,除了讓玩家

更接近現實世界,更加真實的讓參與者有機會扮演不同角色、適應不同規則並且在遊戲中與他人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個終

極目標,這些都是新一代年輕人須具備的同理他人、化解衝突的關鍵能力,因此透過實境遊戲,不僅讓玩家可以親自走過蘊藏屬於高大文化記憶的地景,

也有機會在闖關過程中,有不同觀點的對話,暢遊高大的歷史及大學精神,促進公民參與,創造屬於高大學生的獨家回憶。

聚樂幫團隊也在�1�0月�1�1日至�1�3日,展開了為期三天的實境遊戲試玩!其中,校長也親自參與了解「最後的陣學課」的精神,為高大首創的實境遊戲,拉開

守門人的第一戰。試玩的三組人馬,也頂著大太陽,不畏炙熱與汗水,完成所接收到的任務,大家的心得一致是「太有挑戰性了!」,一定能大受好評!

供學生能夠透過多元、自主學習,化被動為主

動,提升問題導向學習的學習機會,並於�1�0�6學

年度第�1學期試辦微學分課程。今年微學分課程

共有�1�1個計畫、�4�3門課提出申請,其中�1�0個計

畫、�4�0門課通過審查,將於十到十二月間開課,

課程內容涵蓋太陽能電廠實務、植物精油之萃取

及應用、無人飛行載具操作與應用、休閒與生化

科技的學習農場、消費者行為與整合行銷、�3�D

列印、雷切機操作、�O�T�T�O機器人等創客實作、

社會創新與社會創新、創意與發明思考、用影像

說故事的說故事能力、影片拍攝、分鏡腳本與影

片剪輯等、視覺程式設計工具、遊戲設計等。

微學分課程是希望利用少時數、小而美的課程,

做不同學院、學系的交流,促進不同領域的對

話,未來將從系所層面,在不同課程與課程之間

以議題做跨領域的互動與結合,透過工作坊形

成,讓不同領域學生對話,合作解決問題,以達

微學分課程的目的。

電梯簡報 �E�l�e�v�a�t�o�r� �S�p�e�e�c�h� �/� �E�l�e�v�a�t�o�r� �P�i�t�c�h�

三分鐘電梯簡報� � � 講出影響力

電梯簡報,是從 Elevator Speech 或是 Elevator Pitch 翻譯過來的,也有人說是電梯演講、電梯行銷,

指的是哪天你在電梯裡巧遇一個重要人物,可能是潛在的投資人、非常值得請益的前輩或是非常想拜訪

的客戶,你如何善用在電梯裡短短的幾秒鐘時間,將你內心可能醞釀已久的想法濃縮成精華,有效的把

重點拋出來讓對方接收到。向投資人解釋你的創業是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他們應該投資你。這能把你

的創業概念拆解成最純粹的形式。這就像電視廣告一樣,投資人可能期望拿到10倍以上的報酬,因此你

不能只是提出這個產品對顧客有哪些好處,你還要說服投資人他能因為產品的高人氣而獲得大量報酬。

感測器與智慧生活 深碗課程 ◎應用物理學系� 黃勝義

物理系與工學院學生的思維真的不一樣,電機電子系在乎的是如何完成電路,如何程式寫

作,但是物理系學生在乎的是,這個感測器為什麼可以測量到某些特定分子的濃度,而背

後運作的機制又是如何�?舉個例子,交通警察手上的酒精濃度檢測儀,大家會不會有疑問,

為何機器可以判讀出駕駛者所呼出氣體中所含的酒精濃度,但對別的氣體成分卻不會有反

應。

這堂課的規劃是有趣的,一開始教師介紹了感測器如何運作後,接著就教導我們如何將邏

輯思路,化為程式碼,利用簡單的�A�r�d�u�i�n�o� �U�N�O主板控制感測器並接收數據,由於應物系

只有一門計算機概論,對於程式寫作的訓練是相對不足的,所以我們在這堂課,打下了程

式寫作的基礎,對於往後的科學實作是很有幫助的。其實大家都會想,物理系只不過是拿

著一支筆,寫寫式子罷了,但這們課卻帶給我們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這堂課最重要的核心

就是設計,你要如何設計電路,如何設計程式,隨後透過焊接、電路檢測、校正數據、並

以�3�D印表機、雷射切割機等程序將成品及科學數據完整的呈現出來,雖然我們做出來的成

品都還是小東西也都還未達到商品化的地步,但在這堂課,我學到的是如何解決問題,而

且多面向的思考一個問題,對於時值大二學生的我是很大的挑戰。

◎土環系� 童士恒老師

一開始我將上課內容錄成影片的動機是要當作補救教學。基於這些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有一些學生在上課

的時候沒有聽懂,但是又不敢發問,造成學習成效不佳。因此我認為或許使用影片當作補救教學,可以提升這些

學生的學習成效。

最近這幾年很多人都在談翻轉教學,我過去認為社會科學比較適合用這樣子的方式教學,因為他們可以在課堂上

針對一些議題討論,而我教的是微積分,好像沒有什麼議題可以討論的,所謂的翻轉教學應該和我沒關係。後來

在聽了一場康仕仲教授的演講以及教學發展中心同仁的鼓吹之下就開始試著發展一些方法進行微積分的翻轉教

學。目前我翻轉的方式是把原來在課堂上的教學改成請學生在家裡看影片學習,而回家的習題則改到課堂上來

做。

「學生不會去看影片!」我想這是大家最擔心的事,我當然也是。因為若學生沒有確實把影片看完,學生的學習

成效就會比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還要差。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G�o�o�g�l�e表單,讓學生每次看

完影片就去填問卷,透過問卷來了解學生是否確實看完,只要發現沒有看的學生,我就會約談他,了解他的問題

為何。這樣執行下來發現�9�0�%以上的學生都在上課前就把影片看完了。在課堂上我只要針對學生有問題的部分再

稍作說明,其餘時間學生就用來寫習題,若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討論或立即提問,所以多數學生都可以按照進

度完成當週的學習。

課堂中實際焊接及組裝電路情形

自行製作溫溼度及懸浮微粒監測器

機端溫溼度警報APP

跨校教師研習—不同主題社群各自

Line群組 強化日常聯繫

伺服端連續接收之訊號

利用太陽能板供電的空氣品質監測站內含溫溼度、

氣體及懸浮微粒等多種感測器

為提供本校教師與時俱進的教學想法、點燃創新

教學方法的熱情,本校教學發展中心特於�1�0�6年�9

月�6�-�7日辦理「�1�0�6學年度新進教師暨創新教學知

能跨校研習活動」;同時為增加工作坊分組討論

與實作的深度與廣度,並讓與會教師們有更多機

會與他校教師相互認識、經驗交流,特與東吳大

學教學資源中心共同辦理。

本次研習共規劃�7

場 次 的 專 題 講

這堂課更安排了業界講師的演講,講解有關「紅外線遙控」、「家庭遠端遙控」以及

「�A�r�d�u�i�n�o定溫烹煮器」,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器材上去作講解,進而了解運作

原理及問題,並透過簡單電路與構想去進行改裝與控制並解決問題,期間呈現的就是將自

己的好點子透過雙手及所學知識表現出現,對於以往傳統的物理學生是非常不一樣的體

驗。

經過大二這門課程的洗禮後,我與一些同學在大三延伸發展了�w�i�f�i物聯網相關的數據傳送

儲存與推播機制,因此在這學期陸續建置了室內溫濕度警報系統,當溫度過高或室內跳電

後,微控制電路將即時送出警報給使用者手機提示環境出現異常狀況,也因為如此我們後

續開發了快速偵測並回傳的系統可以每秒傳送�1�0組數據至遠端並記錄指定位置的空間物理

數據,目前我們透過這種方法來建構空間物理的大數據,不過後續的數據分析與模型建立

就得再加強了。

近期國人關心空氣品質議題,肇因於空汙微粒因體積小容易侵入人體,對心血管疾病患

者、過敏體質人士造成直接影響,或間接使血液中的有毒物質濃度提升,造成人體慢性中

毒,針對空汙微粒表面的汙染物受光照射後產生的分解物或是光化氣體卻是少被注意到的

面向,因此我們討論出一個具有研究價值的主題,內容是探討在冬季產生晨霧且空汙微粒

濃度也很高時,當太陽一出現後,空汙微粒上的化學物質,會不會以氣體型態釋被放出來�?�

而晨霧因為是液態微滴是否會助長空汙微粒保留在液態水滴內並溶出化學物質�?� 如此一來

受光照射後地表處將產生更多化學氣體。我們以這個想法為出發點,設計一套空氣品質監

測站來驗證我們的想法,我們預計架設三個百葉箱,並利用太陽能提供電源給電路板及感

測器,除可檢測懸浮微粒濃度及溫溼度外,亦可偵測�C�O�,� �H�2�,� �N�O�x�.� �S�o�x�,� �O�3等數種氣體

濃度,透過學校�w�i�f�i,將監測資料回傳至我們所架設的伺服器,並且描繪出�2�4小時氣體濃

度的變化,利用溫—濕度曲線,找出在露點及晨霧發生的時間及受陽光照射蒸發的狀況,

參照各種數值的關聯性,希望可以在未來一年找出空汙微粒、晨霧、光化氣體間的關聯

性。

期間從校園觀測地點的選擇、百葉箱的設計與製作,進而組成空氣品質監測站,包含電路

匹配及程式寫作,資料接收則是利用�U�b�u�n�t�u架設伺服器,再利用�P�y�t�h�o�n語言儲存數據供後

續分析,於大二下學期修習「感測器與智慧生活」這門課至大三開始製作空氣品質感測,

雖然課程早已結束,但後續我們所做的各種開發、規劃卻陸續持續著,因此學到了非常多

的電子電路實務及程式設計等相關經驗,這是一般傳統物理系學生不會做的事,而這門課

卻將我們的想法以及一些新點子給實現了,也驗證了上課所學的電子訊號、材料感測機制

等原理。

翻轉吧! 微積分

學期末,我觀察分析學生看影片的紀錄及

比較學生的大考成績後,有以下兩點發

現:

�1�.分析影音平台上學生看影片的紀錄,發現學生

除了平常按照進度看影片外,在期中考、期末

考那一週還會有人再回去看影片,代表影片確

實具有補救教學的功能。

�2�.為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改善情況,我把學生

的大考成績和前三年學生的成績比較,發現前

兩次期中考的成績比往年好,期末考的成績則

是差不多,但放棄期末考的人數比以前少。

另外,我也透過問卷來了解學生對改變教

學方法的看法如何,結果發現:

�1�.過去學生課外花在這門課的時間比他們理性上

認為要花的時間短;現在學生每週課外花在這

門課的時間則有增加,比較接近他們認為應該

要花的時間。

�2�.對於提供預錄課程影片取代課堂上課,覺得能

夠接受、應當及喜歡的人數佔全班的四分之

三,而不喜歡的學生只有�5%。

�3�.對於採用約談方式來了解學習困難方面,覺得

能夠接受、應當及喜歡的人數佔全班的九成左

右,不喜歡的只有�2�%。

經過了一個學期的翻轉教學,個人感想如

下:

�1�.採用翻轉教學,可以有更多時間去關心與了解

學生的學習狀況。

�2�.程度較好的學生,與過去在課堂上聽講相比,

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在聽課上。

�3�.約談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

激發教學熱血魂.蹦出學習新滋味座、經驗分享與分組討論,主題包括:如何將教

室變為實驗室,讓教學與研習相互結合;如何化

社區場域為跨域教學場域,透過動手實作讓教室

裡的專業知識具體運用至日常生活;如何將數位

科技運用融入教學現場,讓教師與學生能有更多

互動的時間與機會;如何透過教師之間的同儕討

論與合作,激發出更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或提高

學習成效的教材、教案與課程內容。

透過兩天一夜的共聚互學活動,七十多位與會教

師不僅對翻轉教學、教學研究升等的操作方式有

更深入的認識,亦對如何發展跨域與場域課程有

更深入的瞭解;此外,透過分組討論與實作,兩

校教師對彼此的教學興趣及研究專長更為熟悉,

大大提升了兩校教師合作發展課程教學的可能

性。

教學發展中心將持續辦理相關研習活動,以協助

本校教師實踐創新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意

與創業精神。

“第一次使用這樣的方式教學,確實要花不少時間準備。但是就成果而言,我覺得這些辛苦是值得的。”

童士恒老師「翻轉教學」實行心得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