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eb view外国语言学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May-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外国语言学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专业代码:0502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硕士研究生应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德;学好第二门外语;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①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本专业具有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句法学等方向。导师分别是:娄宝翠教授、孙海燕教授、李素枝教授、王彩琴教授、陈运香教授、喻浩朋副教授、马照谦博士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

②英语语言文学方向:本方向下分英美国文学、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翻译学四个研究方向。导师分别是:梁晓冬教授、娄宝翠教授、张志强教授、郭英珍教授、孙海燕副教授、 喻浩朋副教授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

③日语语言文学方向:本方向下分日本文学、日语语言学 、日本社会文化三个研究方向。导师分别是:张文宏教授、孙士超教授(文学);罗晓莹副教授、王磊副教授、李青博士、陈晓静博士(语言学);吴栓友博士、张冬冬博士(社会文化)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

④法语语言文学方向:设法国文学、法语教学法与法国社会文化三个研究方向,依托法国三所合作高校实施中法联合培养模式“1+1+1”。导师分别是:李志清(校特聘)教授、François FÉRAL(校特聘)教授、Jean-Louis GREFFARD(校特聘)教授等;学科负责人:董海老师(博士在读),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的学习年限为三年。三年内必须修满36学分。外单位委托培养的研究生与本校全日制研究生相同。

四.课程设置

(一)公共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学期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两门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每周2学时,共开9周,共计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每周2学时,共计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共计3学分。

2.二外: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开课一学年。共216学时,计5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学科基础课有: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普通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文学概论、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社会文化概论、法国诗歌研究、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法语);另外还有十七门专业主干课,每门课均为2学分。研究生入学后第一、二学期修完该专业所有必修课。第一学期确立研究方向并认定导师,第二、三学期由导师开设一至二门专业方向课。研究生在第三学期结束以前准备论文开题报告,并制订调研计划。

(三)选修课

选修课至少选修14学分,其中《计算机基础》为各专业限制选修的课程,共36学时,计2学分。各方向至少选修三门选修课,可以跨专业、跨方向。

五.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各方向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教学实践为36学时,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实践合格者可获得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可以重新进行一次教学实践。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要求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导师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在职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如需要在其任职工作单位进行的,必须事先征得导师的同意。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成立导师委员会,由全体导师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由院长兼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导师委员会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委员会属于纯学术机构,在行政上配合院学术委员会,负责以下工作:

(1)研究生入学考试事务,包括出题、改卷、面试;

(2)确认研究方向,论证和审定新学科、新研究方向;

(3)评议和审定研究生培养方案;

(4)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5)评议和审定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副导师)的设置和聘用或解聘,并监督和审查其教学计划和实施情况;评议和审定研究生学术交流、论文开题报告、以及论文答辩。

导师的职责:

(1)关心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指导研究生修课。

(3)至少单独开设三门与所带研究生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课。

(4)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文献、结构和完成期限给予指导和帮助。

(5)帮助研究生制订学习和科研计划,并让研究生参与本人的研究项目。

(6)监督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实施情况。

(7)制定研究生论文送审名单,送院长审批。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

周学时

备注

必 修 课

11_0000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8

学分

见说明

二外

216

5

6

6

11_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09_050101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6

2

2

方向一至少6学分

09_050102

普通语言学概论

36

2

2

09_050106

英美文学概论

36

2

2

09_050104

翻译理论与实践

36

2

2

09_050101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6

2

2

方向二至少6学分

09_050102

普通语言学概论

36

2

2

09_050106

英美文学概论

36

2

2

09_050104

翻译理论与实践

36

2

2

12_050236

日本文学概论

36

2

2

方向三至少6学分

12_050537

日语语言学概论

36

2

2

12_050238

日本社会文化概论

36

2

2

18_050301

法国诗歌研究

36

2

2

方向四至少6学分

18_050302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法语)

36

2

2

18_050303

翻译理论与实践(法语)

36

2

2

方向一专业主干课

09_050111

语料库语言学导论

36

2

2

至少6

学分

09_050110

西方语言学简史

36

2

2

09_050201

应用语言学

36

2

2

09_050211

语言哲学

36

2

2

方向二专业主干课

09_050105

西方文论

36

2

2

至少6

学分

09_050110

西方语言学简史

36

2

2

09_050201

应用语言学

36

2

2

09_050128

文学翻译批评导论

36

2

2

方向三专业主干课

12_050239

日本文学研究

36

2

2

至少6

学分

15_050267

日本文学文献学研究

36

2

2

12_050241

日本文学史研究

36

2

2

12_050242

日语语用学

36

2

2

12_050263

认知语言学概论(日语)

36

2

2

12_050244

日语语义学(王磊)

36

2

2

12_050245

日本社会文化研究

36

2

2

12_050257

日本历史文化概论

36

2

2

12_050247

日本文化史研究

36

2

2

方向四专业主干课

18_050304

普通语言学概论(法语)

36

2

2

至少6学分

18_050305

20世纪法国文学

36

2

2

18_050306

外语教学法研究

36

2

选 修 课

方向一

09_050117

计算机基础(限选课)

36

2

2

14

09_050108

句法学

36

2

2

09_050126

跨文化语用学

36

2

2

09_050204

语料库索引分析

36

2

2

09_050205

短语学

36

2

2

09_050206

语言测试学

36

2

2

09_050207

阅读学研究

36

2

2

09_050208

英语教学论

36

2

2

09_050210

英汉对比研究(英汉对比研究方向限选课程)

36

2

2

09_050121

认知语言学

36

2

2

09_050119

社会语言学

36

2

2

09_050112

二语习得研究

36

2

2

09_050113

心理语言学

36

2

2

09_050118

话语分析

36

2

2

09_050131

统计学

36

2

2

09_050214

实验语音学

36

2

2

09_050212

生成语法与二语习得研究

36

2

2

09_050129

现代音系学理论

2

2

09_050213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

36

2

2

15_050215

第一语言习得

36

2

09_050117

计算机基础(限选课)

36

2

2

14

09_050103

英美现代小说

36

2

2

09_050108

句法学

36

2

2

09_050107

浪漫主义诗歌

36

2

2

09_050111

语料库语言学导论

36

2

2

09_050112

二语习得研究

36

2

2

09_050113

心理语言学

36

2

2

09_050118

话语分析

36

2

2

09_050119

社会语言学

36

2

2

09_050120

英美当代文学

36

2

2

09_050121

认知语言学

36

2

2

09_050122

中西文化对比研究

36

2

2

09_050123

翻译批评与赏析

36

2

2

09_050124

翻译研究方法

36

2

09_050125

翻译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36

2

2

09_050116

应用翻译研究

36

2

09_050126

跨文化语用学

36

2

2

09_050127

翻译研究导论

36

2

2

09_050115

翻译工作坊

36

2

2

09_050129

现代音系学理论

36

2

2

09_050130

中外文学赏析

36

2

2

09_050131

统计学

36

2

2

09_050132

叙事学

36

2

2

09_050133

Java编程

36

2

2

09_050134

文学研究方法论

36

2

2

09_050135

圣经与西方文化

36

2

2

15_050136

英美戏剧研究

36

2

2

09_050117

计算机基础(限选课)

36

2

2

14

09_050108

句法学

36

2

2

09_050126

跨文化语用学

36

2

2

09_050204

语料库索引分析

36

2

2

09_050205

短语学

36

2

2

09_050206

语言测试学

36

2

2

09_050207

阅读学研究

36

2

2

09_050210

英汉对比研究

36

2

2

09_050121

认知语言学

36

2

2

09_050119

社会语言学

36

2

2

09_050113

心理语言学

36

2

2

09_050131

统计学

36

2

2

09_050214

实验语音学

36

2

2

09_050118

话语分析

36

2

2

09_050213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

36

2

2

15_050268

中日比较文学研究

36

2

2

12_050240

日本文学文献选读与演习

36

2

2

12_050243

日语语言学文献选读与演习

36

2

2

12_050250

中日同形语与翻译

36

2

2

09_050227

明治思想文化

36

2

2

12_050246

日本社会文化文献选读与演习

36

2

2

14_050262

中日文学交流史

36

2

2

12_050259

日本近现代小说

36

2

2

15_050130

日本女性文学研究

36

2

2

15_050248

文学翻译(日语)

36

2

2

12_050249

翻译批评与赏析(日语)

36

2

2

09_050220

日本社会语言学

36

2

2

12_050251

汉日对比与翻译

36

2

2

15_050269

认知语义学

36

2

2

14_050265

日语语法学

36

2

2

14_050266

中日对比语言学

36

2

2

09_050223

文化与日语词汇

36

2

2

14_050256

中日文化交流史概论

36

2

2

09_050226

日本人论

36

2

2

12_050260

比较文学原理(日语)

36

2

2

方向四选修课

09_05017

计算机基础(限选课)

36

2

2

至少修14学分

18_050307

名著名译研究

36

2

2

18_050308

对外法语教学

36

2

2

18_050309

法国与法语区国家史专题

36

2

2

18_050310

法国社会文化研究

36

2

2

18_050311

话语研究概论

36

2

2

18_050312

法语区国家政治研究

36

2

2

18_050313

中法关系研究

36

2

2

教学

实践

(必修)

09_059001

法国合作高校交换学习一学期或一年

2

2

2

学分

说明:二外的课程编号为:09_050005 日语;09_050006 俄语;09_050007法语;09_050008德语;09_000003 英语。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9_050201 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

开课学期:3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语音学、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媒体包括投影、幻灯、网络资源。教学活动包括讲座、讨论、课堂呈现。要求学生阅读所推荐书目,对阅读材料写出读书报告,并在讨论中呈现;要求学生写出学期论文,并计划研究路径。

教学目的:学生深入理解应用语言学各种学说和流派的观点、方法,了解各个流派的学科进展和相互关系;能够批评性阅读,积极思考各种理论观点;结合中国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能够客观评估各种教学方法;熟悉各个学派的理论、方法和研究途径,能够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数据收集和文献检索方面能够熟练应用;充分熟悉该学科主要文献和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

1. 课程概述;2. 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3. 主要教学流派;4.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

5.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6.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7. 学习者需求分析;8.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问题;9. 结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Brown, H. D. 2002.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 Cook, G. & Seidlhofer, B. 1995.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Ellis, R.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 Richards, J. & Rodgers, T. 2000.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 Widdowson, H. G. 1990.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课程编号:12_050242 课程名称:日语语用学

开课学期: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研究语言与情景结合而出现的种种用法,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有效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语用学理论和方法对语言的意义、形式和用法做出动态分析,对语法和语义现象做出相应的合理解释。

6000字的课程论文:两篇(40%);课堂呈现(30%);期末测试(30%)。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语境对于语言的正确理解和使用的重要性,深刻理解跨文化交流中影响交际的语用现象,从而提高学生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语用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对语言形式进行语用分析,通过大量实践使他们认识到语用学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

介绍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指别、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预设、关联理论、会话分析,礼貌原则、叙事理论等。分析跨文化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探讨叙事论与翻译、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姜望琪. 当代语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 姜望琪. 语用学理论及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 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4. 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5. Jean Stilwell Peccei. Pragma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 Leo Hickey.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7. 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8. George Yule. Pragmatic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9. Jacob L. Mey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0. Ernst-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11. Dan Sperber &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 1995

课程编号:09_050204 课程名称:语料库索引分析

开课学期: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为方向课,要求学生已学过语料库语言学课程并具备实际技能。能帮助导师完成相关课题,写出研究报告;完成每次布置的任务。发表1篇论文。教学目的: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结合课题研究边实践边研究。

教学内容:

词表统计;索引分析:搭配与模式;语料库标注;DDL的实现;基于语料库课题设计和实施;数据库应用;软件评估;平行语料库。

教材及参考书目:

1.Susan Hunston,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2.李文中,2001,“语料库与学习者语料库”,杨惠中编,《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李文中,1999,An Analysis of the Lexical Words & Word Combinations in the College Learners’ English Corpus.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4.Li, Wenzhong. 2003. Word Clusters, Phrases and Collocations in China’s English News Articles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Corpus-based Pilot Study on China English.

课程编号:09_050205 课程名称:短语学

开课学期:3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语料库语言学基础知识,能够应用索引软件收集数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于语料库的短语学研究方法,了解基本概念的界定,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短语,探讨学术英语、英语口语、学习者语言的短语学特征。

教学目的:学生掌握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研究方法,了解相关概念,包括习语、搭配、词串、词语框架的界定和提取方式。能够熟练操作语料库检索软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语言学理论考察短语的意义和功能,了解语料库视域下意义单位的特点。

教学内容:

1. 短语学研究范式介绍;2. 传统的短语学研究发展过程;

3. 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研究特点;4. 术语界定:习语和搭配;

5. 术语界定及操作:词串、词语框架;6. 意义单位研究;

7. 节点词短语行为分析; 8. 小结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Cowie, A. P. (ed.). 1998. Phraseology: The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Lewis, M. (ed.). 2000. Teaching Collocation. 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3. Nattinger, J. & DeCarrico, J. 1992.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Sinclair, J. 1991.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卫乃兴,2002,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050206 课程名称:语言测试学

开课学期: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 学 时:36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语言测试理论和测试实践,了解语言测试历史的发展和现状,熟知各类试题特点和命题目标,掌握命题标准、要求和技术,并能独立命题和施考。借助计算机能进行试卷和测试成绩的科学分析,数据可信度高。撰写学期论文一篇。

教学内容:

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sting

2. Language measurement: its types, and evaluation

3. Measurement scales

4. Data management in measurement

5. Item analysis: item uniqueness

6. Item and test relatedness

7. Language tes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8. Criteria and types of tests

9. Latent trait measurement

10. Test administration

11. Interpreting test scores, etc.

12. Evaluation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programs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2.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3.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4.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课程编号:09_050207 课程名称:阅读学研究

开课学期: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 课 时:36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阅读学理论,掌握阅读过程中的各类阅读模式及其特点,加深对图示理论的理解;在分析阅读理解步骤的基础上,增强阅读理解技能、理解作品意图和功能、提高判断评估作品的能力。探索从一般的阅读理解到审美阅读的发展。撰写学期论文一篇。

教学内容:

1. What Reading Means: reading and readers

2. Text and Discourse

3. Reading and Social Role

4. Reading and Social Context

5. Reading and Social Meaning: Genre and Schemas

6. The Reading Process

7. Approaching Read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8. Efficient Reading

9. Exploring reading: reading techniques

10. Assessing the Text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Reading

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3.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4. Techniques and Resources in Teaching Reading

课程编号:09_050208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开课学期:II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 课 时:36   教学要求:

英语教学论是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的基础课,主要涉及语言的发展;语言学与教学论;社会语言学与教学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大纲与《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评估与英语测试;英语教学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英语教师的“语言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自身观”;主要语言教育理论等。

教学内容:

1 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

2 主要语言教育理论

3 主要语言教学理论

4 英语教学大纲与《英语课程标准》

5 语言教学的“五观”

6 情感态度的教学

7 学习策略的教学

8 文化意识的教学

9 语言知识的教学

10 语言技能的教学

11 语言测试与评价机制

12 语言教学展望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Brown, H.D. (2002)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Graves, K. (2005). 语言课程设计(教师用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Williams, M & Robert Burden. (2000)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鲁子问、王笃勤.(2006). 新编英语教学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春兴.(1998). 教育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实验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050210 课程名称:英汉对比研究

开课学期: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将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英汉语的对比研究中。

教学目的:

1. 系统了解对比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2. 熟练掌握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3. 比较全面了解英语和汉语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差异性。

教学内容:

1. 对比语言学概述;

2.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回顾;

3. 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

4.英汉语简史对比;

5.英汉语音系统对比;

6.英汉词汇系统对比;

7.英汉语法特征的对比;

8.英汉句子的宏观对比;

9.英汉语序的微、宏观对比;

10.英汉文化对比。

主要参考书目:

1. 潘文国. 1997/2002. 汉英对比纲要.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1. 许余龙. 1989. 对比语言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Jame, C. 1980. Contrastive Analysis. Longman.

4. 何善芬. 2002.《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魏志成. 2003.《英汉语比较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熊文华. 1997.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课程编号:09_050211 课程名称:语言哲学

开课学期: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语言转向以来,语言的意义问题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关心的中心问题。语言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够从哲学视角了解或研究哲学中的语言问题或者语言学中的哲学问题。

教学目的:

4. 充分熟悉不同时期西方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5. 熟悉和了解一些西方语言哲学家就语言意义问题方面不同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6. 能够掌握一些语言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到语言意义的分析研究中。

教学内容:

1.语言哲学概述;

2.西方哲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

3.涵义与指称理论;

4. 专业名词与描述理论

5.语言的意义理论

6.真理理论

7.语用学与言语行为

8.隐喻与隐含

主要参考书目:

1. Searle, J.R. 2001. 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Lycan, W.G. 2000.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3. 陈嘉映. 2003.语言哲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王健平.2003.语言哲学.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5.马蒂尼奇. 1998. 语言哲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

课程编号:09_050131 课程名称:统计学

开课学期: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包括文本编辑和数据库应用等。同时,与本课程相配套的还包括10学时的语言统计讲座以及SPSS应用讲习场。写出4篇学期论文 (60%);准备两次讨论呈现(20%);写出1篇实验报告(20%)

教学目的:

1.教育统计学是针对教育学的特点,研究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教育实验或调查中的数据问题,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教育科研方法了解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以及指导教育实践;

4.熟练应用SPSS统计软件,掌握数据处理技巧。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三章 集中量数;第四章 差异量数;第五章 相关系数;第六章 两种常用的概率分布;第七章 参数估计;第八章 参数的假设检验;第九章 方差分析;第十章 卡方及其他非差数检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王景英主编:《教育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孝玲:《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050113 课程名称:心理语言学

开课学期:2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8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能够熟练应用,掌握心理语言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语言活动的心理过程,熟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比如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教学目的:学生了解心理语言学的学科特点,掌握数据搜集的方法。熟悉心理语言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习得、语言理解、语言产生的心理机制。对记忆特点、口误现象、歧义消除等主要概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解心理词汇、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的模型。

教学内容:

1. 语言的心理机制;2. 儿童语言习得;

3.  记忆特点;4 .心理词汇;

5. 句子理解模型;6. 语篇理解模型;

7. 语言的产生; 8. 语言的失去;

9. 语言和思维; 10. 小结。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Aitchison, J. 2000. The Articulate Mammal: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Carroll, D. 1999. Psychology of Language.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3. Scovel, T. 2000. Psycholinguistics.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桂诗春. 2000.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050214 课程名称:实验语音学

开课学期: 2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 课 时:36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英汉对比方向开设的课程。在早期,实验语音学又叫仪器语音学(instrumental phonetics),即使用各种实验仪器来研究、分析语音的一门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传统的语音学家多凭借口和耳来摹仿语音并运用国际音标对语音进行记音、审音、描写。近代有了能研究言语生理状况的医学器械,以及能测量、分析言语声的物理仪器,人们把它们应用到语音研究上,通过分析、合成与听辨揭示出了许多前所未知的语音现象。这些现象又反过来丰富、修正了传统语音学的诸多解释和理论。于是,实验语音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便迅速发展壮大了起来。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processing)的长足发展,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的诸多技术和算法也迅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和提高。许多实验仪器如浪纹计、语图仪、滤波器及录音设备等都已被淘汰,而是通过电脑利用数字信号得以实现。这就为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了该学科的突飞猛进。目前,实验语音学越来越倾向于探讨人们的认知结构、揭示人类大脑内部的秘密。可以说,当代语音学从本质上讲就是实验的。考查方式:考试+论文。

教学目的:本课程着重介绍实验语音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及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的的一些基本技术,并涉及到这些方法与技术在汉语研究中的运用。修完本课程可以为英汉语音对比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分十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需要两到三个学时。

教学内容:

专题一:Sound Waves

专题二:Pitch and Loudness

专题三:Quality of sounds

专题四:Wave Analysis

专题五:Resonance

专题六:Hearing

专题七: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专题八:Resonances of the Vocal Tract

专题九:Digital Speech Processing

专题十:Fourier Analysis

专题十一:Digital Filters and LPC Analysis

专题十二:Chinese Tones

专题十三:Chinese Consonants

专题十四:Chinese Vowels

参考书目:

1 实验语音学基础教程.(即出) 孔江平著.

2 实验语音学概要. 鲍怀翘、林茂灿主编. 2014年9月第一版.

3 Elements of Acoustic Phonetics. Peter Ladefoged 著. 1996年第二版.

4 Acoustic and Auditory Phonetics. Keith Johnson著.2003 年第二版.

5 A Course in Phonetics. Peter Ladefoged 著. 2011年第六版.

6 The Handbook of Phonetic Sciences. William J. Hardcastle and John Laver 编著.1999年.

课程编号: 15_050215 课程名称:第一语言习得

开课学期: 3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 课 时:36

教学要求:第一语言习得是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其根本目标是描述人类大脑中语言系统的内部规律。研究儿童语言可以探索大脑认知是如何发展为一个复杂的语言符号运算系统。其研究成果对语言学、心理学、大脑科学、电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考查方式:考试+论文。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特点;掌握一语习得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一语习得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语言习得过程

1.2 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

1.3 语法的概念

1.4 限制条件

1.5 语言知识的来源

1.6 关键期假说

第二章 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

2.1 母语

2.2 母语的音位差别

2.3 婴儿的语言产出

2.4 总结

第三章 词汇习得

3.1 语音引导

3.2词汇意义习得

3.3句法引导

3.4 总结

第四章 句法的出现

4.1 产出的语序问题

4.2 小句的结构

4.3 主语一致关系

4.4 不定式

4.5 总结

第五章 空主语

5.1 早期空主语的参数解读

5.2 主句空主语

5.3 语言加工与空主语

5.4 总结

第六章 WH移位习得

6.1 早期语法系统中特殊疑问句的构成

6.2无助动词特殊疑问句

6.3 长距离特殊疑问句

6.4关系从句

6.5 总结

第七章 名词移位习得

7.1 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被动句

7.2 成熟论

7.3 成熟论存在的问题

7.4 早期被动句的新发现

第八章 约束关系习得

8.1 约束理论

8.2原则A

8.3原则B

8.4原则C

第九章 量化词习得

9.1 量化词的基本概念

9.2 量化词结构以及句法语义映射

9.3 儿童习得全称量化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控制结构习得

10.1 控制理论

10.2 结构改变假说

10.3 成熟论

10.4 词汇句法合成假说

第十一章 语言能力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分离

11.1 特定型语言障碍

11.2特定型语言障碍研究方法

11.3 威廉姆斯综合症

10.4 总结

教材和参考书目

Guasti M T.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growth of grammar. MIT Press, 2004.

Nunan, D. (1992).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ster-Cohen, S. H.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Pearson Education.

Crain, S., & Thornton, R. (2000). Investigations in universal grammar: A guide to experiments on the acquisition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MIT Press.

De Villiers, J., & Roeper, T. (Eds.). (2011). Handbook of generativ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Vol. 41).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课程编号:09_050101 课程名称: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开课学期:I 学 分: 3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54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包括文本编辑和数据库应用等。同时,与本课程相配套的还包括10学时的语言统计讲座以及SPSS应用讲习场。写出4篇学期论文 (60%);准备两次讨论呈现(20%);写出1篇实验报告(20%)

教学目的:

1. 充分熟悉各种尤其时定量研究方法和理论;

1. 掌握MLA和APA写作格式;

1. 在各自方向选题并选择相应方法开展个案研究;

1. 熟练应用SPSS统计软件,掌握数据处理技巧;

1.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

教学内容:

1.研究方法概述;2.选题和问题的提出;3.研究设计和评价;4.文献综述;5.统计应用;6.APA写作基本规范;7.MLA写作规范;8.基本问题;9.写作讲习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桂诗春, 宁春岩. 1997. 语言学方法论.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Herbert W. Seliger, Elana Shohamy. 1989.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Oxford: OUP.

3. Alison Wray, Kate Trott et al. 1998. Projects in Linguistics: A Practical Guide to Researching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Jo McDonough, Steven McDonough. 1997.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J. Gibaldi. 2001.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J. Gibaldi. 2001. 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050102 课程名称:普通语言学概论

开课学期:II 学 分: 3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54

教学要求:

本课程系统、简要介绍普通语言学各个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现状及发展。使学生在宏观上、整体上对语言学具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给其未来所从事的语言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的:

普通语言学是一门综合的,基础性的学科,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对现代语言学各个研究领域具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吸取相关学科的成果,为其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1. Introduction;2. Phonetics; 3. Phonology;4. Morphology;5. Syntax;6. Semantics; 7. Sociolinguistics;8. Language Acquisition;9. Language and Culture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3. Bolinger, Dwight & Sears, Donald A. 1981. Aspects of Language. Harcourt Brace Javanovich.

2. Loreto Todd,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by Longman : York Press, 1987

3. Noapli, Donna Jo. 1996. Lingus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4. Widdowson, H. G. 1996.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课程编号:09_050103 课程名称:英美现代小说

开课学期: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课前细读所选小说,查阅作家背景资料,参阅相关评论文章,运用多重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每位学生须进行一次课堂讨论主题发言。期末写出1篇学期论文。

教学目的:

1. 了解现代英美小说的概况,熟悉相关作家、作品;

1. 学习相关批评理论,掌握小说评论的基本方法 ;

1.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对所读文本进行分析、评论;

1.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课堂讨论,培养文学鉴赏力和洞察力,使学生成为专业读者。

教学内容:

1.英美现代小说概述;2.小说的基本要素及批评方法;3对.D.H.劳伦斯、弗吉尼亚∙沃尔芙、亨利∙詹姆斯,约翰斯∙坦贝克等选定作家作品的阅读、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Attridge, Derek.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mes Joyce.Cambridge: CUP,1990.

Brooks Cleanth. Understanding Fiction. Beijing: Foreign and Research Press,2004.

Eagleton,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1996.

Guerin, Wilfred 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Oxford: OUP,1999.

Hou, Weirui An Anthology of Modern British Fic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0.

Leech, Geoffrey N, Micheal H.Short.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Beijing: Foreign and Research Press,2001.

Levenson, Michael.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odernism. Cambridge:CUP,2000.

课程编号:09_050104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开课学期: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外主要理论派别的翻译观、翻译原则与标准,通过一定量的各类语篇的翻译实践,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与技巧,课程结束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篇有较高难度的短文翻译(50%),并结合所译,写出一篇论述对(某一)翻译理论认识的文章(50%)。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翻译实践中的理论指导意识,加深他们对翻译理论与实践两者关系的认识,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文化间的异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策略运用能力和译文质量。

教学内容:

中外主要理论派别的翻译观、翻译原则与标准介绍,各种翻译策略与技巧在英汉互译实践中的运用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Nida & Taber. 2004.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FLEP.

2. Nida, E. 2001.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SFLEP.

3. Newmark, P.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FLEP.

4. Newmark, P. 2001.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FLEP.

5. Nord, C.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SFLEP.

6. Hatim & Mason. 2001.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Shanghai: SFLEP.

7. KE Ping. 1999.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8. 吕俊,侯向群. 2001.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刘宓庆. 1998. 文体与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0. 冯庆华. 2002. 文体翻译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 邵志洪. 2005. 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050105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

开课学期:I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 课 时:36

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美文学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熟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各流派的基本观点;通过个案分析,观察各种批评方法在文本分析中的运用,并能够将所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去。学生须在课前认真研读所选批评文本与个案材料,参阅相关的中文资料,写出读书报告。考查方式:考试+论文。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梳理,对文学文本个案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去。以此培养学生文学批评的洞察力与思辨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概述;2.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与俄国的形式主义);

3.心理分析理论;4.神话与原型分析理论;5.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6.结构主义批评理论;7.解构主义批评理论;8.文化研究批评理论;9.个案文本的分析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Eagleton,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1996.

Guerin,Wilfred 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4th ed. OUP, 1999.

廖冰惠.关键词200:文学与批评研究的通用词汇编.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 西方文论关键词.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张中载,王逢振,赵国新。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09_050107 课程名称:浪漫主义诗歌

开课学期:2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 课 时:36

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美文学方向课程。浪漫主义诗歌是英国诗歌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是英国诗歌标志性成就,有“英国文艺复兴之复兴”美誉,是英美文学方向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不同阶段的诗歌特征,代表诗人的诗歌理念。悉心研读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在对诗歌进行内部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多重视角,对文本进行分析。学生须在课前认真研读所选文本,参阅相关的中外文资料,写出读书报告。考查方式:考试+论文。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浪漫主义诗歌不同阶段的作品研读,让学生了解代表诗人不同的诗歌理念、诗歌成就,并能在对诗歌文本进行意象、结构、音韵等内部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多重视角,对文本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诗歌批评的洞察力、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脉络,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2.诗歌的内部结构与要素; 3.威廉∙布莱克代表作品选读;4.威廉∙华兹华斯代表作品选读;5.柯勒律治代表作品选读;6.约翰∙济慈代表作品选读;7.雪莱代表作品选读; 8.英诗基础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Bloom, Harold & Lionel Trilling.(Eds) Romantic Poetry and Prose. Oxford: OUP, 1973.

Eagleton,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1996.

Guerin, Wilfred 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Oxford: OUP, 1999.

Jones, R.T. Studying Poet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6.

Strachan, John & Richard Terry. Poetr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0.

课程编号:09_050108 课程名称:句法学

开课学期:1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生成语言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以及其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有较全面的了解,基本掌握GB-理论的理论体系,了解各模块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句法解释的操作机制,能够用树形图和括标法进行句法分析。

教学内容:

该课程主要介绍生成语言学的管辖约束理论(GB-理论),重点讲解该理论体系中的词组结构理论、theta-理论、格理论、约束理论、空范畴理论、移位理论以及逻辑式。

预修课程:普通语言学

教学参考书:

1. Liliane Haegeman: 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 Binding Theory, 2ndEdition. Blackwell, 1994.

2. Andrew Radford: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 First Cour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课程编号: 09_050110 课程名称: 西方语言学简史

开课学期: 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 36

教学要求: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梗概,了解各历史时期影响较大的语言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等。

教学内容:

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历史.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语言学研究传统讲起, 简要地介绍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学研究活动和成就,重点讲解19世纪以后的各语言学流派,介绍他们的语言学理论、研究方法、学术成就以及历史地位。

预修课程:普通语言学、西方文化简史。

教学参考书:

1. R. H. Robins: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Longman Limited,1997.

2. Geoffrey Sampson: Schools of linguistics. Hutchinson, 1980.

课程编号:09_050111 课程名称:语料库语言学导论

开课学期: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相当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知识;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应用语言学理论。设计两次基于语料库的课堂微型教学(20%); 写出2篇基于语料库的分析论文(60%); 设计1~2次基于索引分析的讨论呈现 (20%)

教学目的:

掌握语料库建设、索引分析、语料库统计和相关语言理论和一般概念;

应用语料库索引分析,结合语言教学实际开展独立研究;熟悉各种语料库软件和应用;结合应用语言学理论开展外语教学研究。

教学内容:

1. 语料库的界定和分类;2. 基本理论; 3.语料库语言学发展史和新进展; 4.语料库建设与标注; 5.索引工具和软件; 6.语料库语言学资源; 7.索引与英语教; 8.讲习场; 9.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讲习场; 11.基于语料库的语言描述和分析; 12.虚拟语料驱动语言学习; 13.结论与展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Susan Hunston,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2.Douglas Biber et al., Corpus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3.Jenny Thomas and Mike Short, Using Corpora for Language Research,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4.Graeme Kennedy,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5.John Sinclair,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6.Tony McEnery & Andrew Wilson, Corpus Linguistic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

7.Charles F. Meyer,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050112 课程名称:二语习得研究

开课学期:II 学 分: 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36

教学要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获得第二语言。本课程将帮助研究生更多地了解外语学习理论,并帮助他们尽量完善对语言的研究方法,从而促进人类的语言学习。

教学内容:

1、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2、语言数据的分析方法。3、中介语研究:一些重要的研究结论。4、语言习得环境。5、学习者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6、第二语言习得理论。7、语言迁移。8、课堂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3.《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4.《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反思》

课程编号: 09_ 050115 课程名称: 翻译工作坊

开课学期: Ⅱ 学 分: 2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总课时数: 36

课程特点:本课程借助中西方翻译理论和文学批评理论对文学译作、翻译过程、译作影响、译者等展开批评,还包括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本身的批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学期论文写作将对翻译批评理论——即评价标准、批评类型及其客观性等有更深刻地认识,有助于独立进行翻译批评实践。

教学要求:鉴于本课程的跨学科性质,鼓励学生同时选修或自修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科目,对相关学科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写出二至三篇学期命题论文(50%),做两次课堂演示(30%),写一篇课程论文(20%)

主要参考文献:

Baker, Mona. ed. 1998: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Y: Routledge

Hatim, Basil and Ian Mason. 1990: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gman.

House, Juliane. 1997: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 Tu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

Lefevere, Andre. 1992: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and NY: Routledge.

Reiss, Katharina. 2000: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trans. by Erroll F. Rhodes,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 American Bible Society (first published in German in 1971)

马红军 2000:文学批评散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王宏印 2006:文学翻译论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谢天振 2007:译介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晓荣 2005:翻译批评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课程编号: 15_050136 课程名称: 《英美戏剧研究》

总 课 时: 36 学 分:2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2

教学目标:

《英美戏剧研究》(A Course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Drama)课程是面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按文学体裁分设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戏剧体裁的特征、要素、种类和风格为基本知识,精选英美主要剧作家的代表作品,通过指导性的课堂阅读、讨论、看录像、甚至课外排演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品评英美戏剧作品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教学内容:

(一)戏剧导论

1.戏剧的本质、要素及分类;

2.欧洲的戏剧传统;

3.英国的戏剧传统。

(二)英美戏剧批评方法简介

1.情节、背景、人物、矛盾冲突;主题、语言风格;戏剧高潮、对话、独白、旁白、戏剧反讽等;

2.心理分析、历史批评、伦理批评、女性批评等。

(三)作品选读

课堂选读剧目:

1.莎士比亚《麦克白》( William Shakespeare Macbeth)

2.萧伯纳《皮格马利翁》(Bernard Shaw Pygmalion)

3.尤金•奥涅尔《毛猿》(Eugene O’Neill The Hairy Ape)

4.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Tennessee Williams The Glass Menagerie)

5.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Arthur Miller The Death of a Salesman)

6.哈罗德•品特《送菜升降机》(Harold Pinter The Dumb Waiter)

7.皮特•谢弗《莫扎特》(Peter Shaffer Amadeus)

课外阅读剧目:

1.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Oscar Wild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2.桑顿•怀尔德《我们的城镇》Thornton Wilder Our Town

3.塞缪尔•贝克特《没有台词的表演(一)》和《等待戈多》Samuel Beckett Act without Words I & Waiting for Godot

4.玛莎•诺曼《晚安,母亲》Marsha Norman ’Night, Mother

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剧目可能根据学生实际接受情况做临时调整。

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讲解戏剧这一文类的主要文体特征,在学生已有的有关英美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巩固并扩充有关英美戏剧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欣赏英美戏剧的兴趣,并进而引导学生批评英美戏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戏剧评论写作的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同时,本课程还通过阅读剧本的方式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性的剧本写作。

学生应该掌握了解戏剧这一文类的主要特征,学习英美戏剧的基础知识,逐步发展出对戏剧的兴趣和爱好,通过精读和泛读指定剧本、小组研讨、以及课外观看戏剧和排演戏剧等的方式,初步形成写作戏剧评论的能力。有兴趣的学生还可尝试剧本创作。

使用教材:

刘海平,朱雪峰. 2004.《英美戏剧:作品与评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同时配合其他自选教材

教学方法:

导论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其余作品选读部分采用学生课下阅读、教师课堂导读,讲授中讲解与批评结合的方式。部分剧目配有录像,鼓励学生课下观看,大部分的剧目在精读过后,学生要对该剧目的批评性文章做出简要的文献综述,并抽学生做课堂陈述。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学期论文占70%。出勤与课堂讨论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

教学安排:

第1-2周:戏剧导论

第3-4周: 莎士比亚《麦克白》( William Shakespeare Macbeth)文本阅读,批评方法讲解

第5-6周: 萧伯纳《皮格马利翁》(Bernard Shaw Pygmalion)文本阅读,批评方法讲解

第7-8周:尤金•奥涅尔《毛猿》(Eugene O’Neill The Hairy Ape) 文本阅读,批评方法讲解

第9-10周: 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Tennessee Williams The Glass Menagerie) 文本阅读,批评方法讲解

第11-12周: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Arthur Miller The Death of a Salesman) 文本阅读,批评方法讲解

第13-14周:哈罗德•品特《送菜升降机》(Harold Pinter The Dumb Waiter) 文本阅读,批评方法讲解

第15-16周:皮特•谢弗《莫扎特》(Peter Shaffer Amadeus) 文本阅读,批评方法讲解

第17-18周: 玛莎•诺曼《晚安,母亲》Marsha Norman ’Night, Mother文本阅读,批评方法讲解

参考书目:

Allain, Paul & J. Harvie.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London: Routledge, 2006.

邱佳岭.英美当代戏剧研究.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周维培,韩熙.当代美国戏剧60年:1950-201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西蒙•特拉斯勒. 剑桥插图英国戏剧史. 刘振前,李毅,康健等译.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日本文学概论》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12_050236 课程名称:日本文学概论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Ⅰ

任课老师:张文宏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术型硕士的专业基础课,旨在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日本文学的产生、变化与传承关系,把握日本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1.以《万叶集》为中心的上代文学。

2. 以《源氏物语》为中心的中古文学。

3. 以《平家物语》和五山文学为中心的中世文学。

4. 以井原西鹤和上田秋成为中心的近世戏剧与小说。

5. 明治时期的自然主义文学。

6. 大正时期的唯美派,白桦派,新思潮派以及私小说。

7. 昭和前期的新感觉派与无产阶级文学、昭和后期的“新作家群体”与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研究。

8. 当代文学与“内向的一代”作家群体以及村上春树文学。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学的全貌,培养学生阅读日本文学作品的兴趣、鉴赏与批评日本文学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日本文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用教材:

井上丰著《日本文学概论》东京:笠间书院,2008.

教学方法:

教师进行讲解、评论;学生口头发表、分小组讨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考核方式:

口头发表+平时作业+出勤=30%,期末卷面考试70%。

教学安排:

第01--04周:上代文学、中古文学、中世文学、近世文学;

第05--08周:明治文学、大正文学;

第09--13周:昭和文学(前期与后期);

第14--18周:平成文学;

第19--20周: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1. 季爱琴著《日本文学概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德润、张文宏、王磊著《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北京:外研社,2003.

3. 伊藤整等编《日本现代文学全集》东京:讲谈社,1961.

4. 加藤周一著《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册,东京:筑摩书房出版,1999.

《日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09_ 050237 课程名称: 《日语语言学概论》

总 课 时: 36 学 分:2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Ⅰ

任课老师:李 青

教学目标:

《日语语言学概论》是为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师通过对日语语言学的基本框架的讲授,带领学生深入探求日语语言学的显著特征以及一些前沿研究理论。使学生深入掌握日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构建语言学框架,并培养学生发现言语问题、解决言语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使用日语原版教材,从形态论、统语论、意味论、语用论等方面学习日语语言学,构建日语语言学的基本框架;研读语言学相关论文,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撰写关于语言学方面的论文。

教学要求: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浅出讲解日语语言学的特点,结合普通语言学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日语语言学的基本框架;通过研读语言学相关专业日语论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并指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点,能够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撰写相关论文。

· 学生应掌握日语语言学的基本特征,能够把日语语言学放在普通语言学的知识结构中理解,构建完整的语言学基本框架。通过研读语言学相关专业日语论文,打开思路,深入探求,学习言语研究的正确方法,通过论文演习,撰写自己感兴趣的语言学相关论文。

使用教材:

風間喜代三. 2005年. 『言语学』第2版 東京大学出版社

小泉保.2004年.『日本語教師のための言語学入門』 大修館書店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共同研读论文相结合。教师授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学习采用合作研习法和反思性学习。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30%,期末卷面考试30%,撰写小论文40%。

教学安排:

第1周:言語学と日本語研究

第2周:音声学と音韻学

第3周:形態論

第4周:統語論

第5周:意味論

第6周:語用論

第7周:文字論

第8周:言語の多様性と類型

第9周:言語の変化

第10周:社会言語学

第11周:外から見る日本語

第12周:歴史的に見る日本語

第13周:内から見る日本語

第14周:日本語学とは?

第15周:論文演習①

第16周:論文演習②

第17周:論文演習③

第18周:論文演習④

第19周:復習

第20周:試験

参考书目:

『日本語音声学のしくみ』 町田健編  研究社     2006年

『言語学のしくみ』    町田健編  研究社     2006年

『日本語学のしくみ』 町田健編  研究社     2006年

『認知意味論のしくみ』 町田健編  研究社     2006年

『日本語語用論のしくみ』 町田健編  研究社     2006年

『社会言語学のしくみ』 町田健編  研究社     2006年

『日本語史』       大木一夫  ひつじ書房   2013年

《日本社会文化概论》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 12_050238 课程名称: 《日本社会文化概论》

总 课 时: 36 学 分:2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1

任课老师: 吴栓友

教学目标:

《日本社会文化概论》是学科基础必修课。使学生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认识日本社会文化变迁的本质,深化对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理解。

教学内容:

通过明确日本的“ 交わりの心、対峙する精神、純粋性の追求、道理の風化、持続の価値、あきらめと覚悟、死と生、おのずから”思想核心词的解读,探究日本人的思想文化本质,分析其特殊性的文化心理由来。

教学要求:

· 本课程要求学生对日本历史具有基本的知识与了解。

·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提出疑问。

使用教材:

相良亨『日本人の心』,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

教学方法:

课堂发表,集体讨论。教师针对问题点补充说明

考核方式:

课堂发表30%,期末卷面考试70%

教学安排:

第1-2周: 1章 交わりの心

第3-4周: 2章 対峙する精神

第5-6周: 3章 純粋性の追求

第7-8周: 4章 道理の風化

第9-10周: 5章 持続の価値

第11-12周: 6章 あきらめと覚悟

第13-14周: 7章 死と生

第15-18周: 8章 おのずから(1,、2)

第19-20周: 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相良亨『日本の思想』,ペリカン社,1998年

相良亨『誠実と日本人』,ペりかん社,1998年

相良亨『日本の心と出会う』,花伝社,1998年

《日本文化史研究》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 12_050247 课程名称: 《日本文化史研究》

总 课 时: 36 学 分:2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2

任课老师: 吴栓友

教学目标:

《日本文化史研究》是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使学生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认识日本社会文化变迁的本质,深化对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理解。

教学内容:

针对日本各个重要转折时期所出现的重大思想文化论争问题进行说明,在明确论争内涵的基础上揭示其背景与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其发展。

教学要求:

· 本课程要求学生对日本历史具有基本的知识与了解。

·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提出疑问。

使用教材:

今井淳・小沢富雄編『日本思想論争史』,ぺりかん社,1993年

教学方法:

课堂发表,集体讨论。教师针对问题点补充说明

考核方式:

课堂发表30%,期末卷面考试70%

教学安排:

第1-4周: 古代文化

第5-8周: 中世文化

第9-13周: 近世文化

第14-18周: 近代文化

第19-20周: 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勝部真長『日本思想の分水嶺』,草書房,1978年

酒井直樹『日本思想という問題』,岩波書店,2003年

《日本人论》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 09_050226 课程名称: 《日本人论》

总 课 时: 36 学 分:2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2

任课老师: 吴栓友

教学目标:

《日本人论》是任选课。使学生对日本人的行为、心理、精神构造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明确研究方向与问题点。

教学内容:

1.日本人的心理构造

2.日本人的意识构造

3.日本人的论理构造

4.日本人的人生观

教学要求:

· 本课程要求学生对日本的地理、历史具有基本的了解。

·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提出疑问。

使用教材:

南博『日本人の心理』、岩波出版、1984年

会田雄次『日本人の意識構造』,講談社現代新書,1980年

板坂元『日本人の論理構造』、講談社現代新書、1996年

山本七平『日本人の人生観』、講談社学術文庫,1987年

教学方法:

课堂发表,集体讨论。教师针对问题点补充说明

考核方式:

课堂发表30%,期末卷面考试70%

教学安排:

第1-4周: 解读南博『日本人の心理』

第5-8周: 解读会田雄次『日本人の意識構造』

第9-13周: 解读板坂元『日本人の論理構造』

第14-18周: 解读山本七平『日本人の人生観』

第19-20周: 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加藤周一『日本とは何か』、講談社、1979年

杉本 良夫 ロス・マオア 『日本人論の方程式』,ちくま学芸文庫,1995年

大久保 喬樹『日本文化論の系譜』,中公新書,2003年

前野隆司『幸せの日本論 日本人という謎を解く』,角川新書,2015年

《日本文学史研究》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12_050241 课程名称:日本文学史研究

总 课 时: 36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Ⅱ

任课教师:张文宏

教学目标:

日本文学经历了由自然发生到深受汉文学影响,再到恢复本国文学传统,最后到吸收西方文学理念和创作手法的发展历程。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术型硕士的专业主干课,旨在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变迁的特点,进而把握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日本文学史的发展,纵向传承本土与传统文学,横向移植外来与现代文学,是一部以日本传统文学为根基与外来文学交流而结晶的“融合”的历史。本课程主要讲述日本文学的发展概貌,包括发端、沿革、嬗变的历史轨迹、重要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

教学要求:

本课程对日本文学从古至今出现的文学体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介绍,并对当代日本文学的走向进行评论与展望。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握日本文学的全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研究日本文学打下基础。

使用教材:

1.加藤周一著《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东京:筑摩书房出版,1999.

2.伊藤正雄、足立卷一著《要说日本文学史》东京:社会思想社出版,1988.

教学方法:

教师进行讲解、评论;学生口头发表、分小组讨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考核方式:

口头发表+平时作业+出勤=30%,期末卷面考试70%。

教学安排:

第01--04周:上代文学、中古文学;

第05--08周:中世文学、近世文学;

第09--13周:明治文学、大正文学;

第14--18周:昭和文学、平成(当代)文学;

第19--20周: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1.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简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谭晶华著《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于荣胜著《日本文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叶渭渠著《日本文学思潮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比较文学原理》(日语)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12_050260 课程名称:比较文学原理(日语)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Ⅱ

任课教师:张文宏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术型硕士的限选课之一,旨在介绍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中日文学中相互影响、相互受容的代表作品为考察对象,进行多维度的文本分析研究。

教学内容:

讲授比较文学原理和方法,介绍中日两国学者在本领域的先行成果,使学生认识译介在中日比较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课前认真阅读文本和先行研究,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做成报告书或小论文,并以演习的形式进行口头发表。

使用教材:

1. 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志松著《小说翻译与文化建构——以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为视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教学方法:

教授讲解基础理论;学生口头发表之后,教师进行点评。

考核方式:

口头发表+平时作业+出勤=30%,期末卷面考试70%。

教学安排:

第01--04周: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方法;中日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05--08周: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中日比较文学文献选读;

第09--13周:中日文学作品比较研究基础演习;

第14--18周:中日文学作品比较研究发表演习;

第19--20周: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1. 比较文学概论写组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孟庆枢等著《中国比较文学十论》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3. 张文宏著《佐藤春夫と中国古典》大阪:和泉书院,2014.

4. 新田義之著《比較文学への誘い》东京:大学教育出版社,1998.

5. 伊藤虎丸等著《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严绍璗《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日本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文学翻译》(日语)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15_050248 课程名称:文学翻译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Ⅰ

任课老师:张文宏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翻译硕士的方向必修课,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与其他应用文体的对比,展现汉语与日语各主要文体的基本特点,并提出日汉互译的策略。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古今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多种文体的选段翻译。主要以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春上春树等名家名作为主进行翻译。

教学要求:

本课程将运用相关的翻译理论,通过对名家名译的日汉对比分析,以及同一作品的几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帮助学生解决文学作品翻译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学体裁的鉴赏和翻译能力,从而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

使用教材:

1. 陶振孝著《日汉翻译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 张保红、仲伟合著《文学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教学方法:

翻译练习即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做翻译习题,并对此进行点评。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出勤=40%,期末卷面考试60%。

教学安排:

第01--04周:文学翻译理论概述,日本文学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05--08周:文学语言的特点与文学翻译的策略;文学翻译与文化因素;

第09--13周:小说、散文的日汉互译演习;

第14--18周:诗歌、戏曲的日汉互译演习;

第19--20周: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1. 胡显耀等编《高级文学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 贾黎黎著《日汉笔译教程》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1.

3.《林少华日本经典名著译丛》(日汉对照全译本5册)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

4. 康东元著《日本近现代文学翻译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翻译批评与赏析》(日语)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12_050249 课程名称:翻译批评与赏析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Ⅱ

任课老师:张文宏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翻译硕士的选修课之一,是一门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以笔译为主的翻译训练,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提高其翻译与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教师讲解为辅、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翻译批评理论之后,布置翻译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翻译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批改作业,在课堂上分别点评名译与误译,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难题。

教学要求:

该课程要求在教学中阐明特定时期特定领域内的翻译观念、指导学生理解名家名译、比较源语和译语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差异、对多种译本的差异性进行系统对比评析。这样可促使学生反思译学理论问题,加深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认识。

使用教材:

1. 于雷著《日本文学翻译例话》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2. 李明著《翻译批评与赏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教学方法:

翻译练习即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做翻译习题,并对此进行集中点评。

考核方式:

卷面考试和平时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包括口头发表、讨论、作业、出勤。

教学安排:

第01--04周:翻译批评与赏析概述;翻译理论与翻译名家介绍;

第05--08周:近代文学作品中的误译案例分析;

第09--13周:夏目漱石《我是猫》中译本的对比;

第14--18周:《平妖传》中译本的对比赏析;

第19--20周: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1. 贾黎黎著《日汉笔译教程》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1.

2. 阎平著《日本文学翻译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 张文宏著《佐藤春夫と中国古典》大阪:和泉书院,2014.

4. 徐钧著《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日本近现代小说》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12_050259 课程名称:日本近现代小说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Ⅱ

任课老师:张文宏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术型硕士的选修课之一,旨在介绍日本近现代小说的起源、发展、变化。使学生了解日本近现代作家的创作方法和作家本人的文化心态,从中挖掘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

教学内容:

在了解日本近代文学史的基础上,解读近现代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并进行分析评论。其中大正、昭和时期的名家名作以及芥川奖、直木奖的获奖作品为主,指导学生阅读、解析作品。

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日本文学史的学习为前提,使学生掌握作家论和作品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按照教材阅读日本近现代文学小说以及同时代评论等文献资料,从中凝练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使用教材:

1. 玉井敬之等编《1910年代の文学—明治から大正へ》东京:翰林书房,2004.

2. 全集、文库本等日文原版复印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以演习的形式进行口头发表之后,按照作品论的研究方法完成报告书或小论文。

考核方式:

口头发表+小论文+出勤=50%,期末卷面考试50%。

教学安排:

第01--04周:明治时期小说的选读及解析;

第05--08周:大正时期小说的选读及解析;

第09--13周:昭和时期小说的选读及解析;

第14--18周:当代小说以及日本文学奖的介绍;

第19--20周:复习考试。

参考书目:

1. 红野敏郎编《日本近代短篇小说选》东京:岩波书店出版,2012.

2. 伊藤整等编著《日本现代文学全集》北京:讲谈社出版,1961.

3. 王志松编著《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 王向远《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日本女性文学研究》课程描述

课程编号:15_050130 课程名称:日本女性文学研究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开课学期:3

任课老师:张文宏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术型硕士的选修课之一,旨在介绍日本女性文学的起源、发展、变化的轨迹。使学生了解日本女性作家的创作特色和作家本人的文化心态,明确日本女性文学在亚洲乃至世界文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在了解日本女性文学史的前提下,以文本分析为基础,对日本女性作家的精神取向和文学价值进行整体把握,并借助翻译、哲学、美学、叙述学、文体批评等方法,全面探讨日本女性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教学要求:

女性作家对社会的洞察和理解有着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文本的解读,把握日本女性作家的特点,并且能够运用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的层面展开探究。

使用教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