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測自然考科地球科學試題分析¹´地科學測解析.pdf ·...

12
自然科地球科學試題解析 1 104學測自然考科地球科學試題分析 高雄中學 吳嘉鴻老師 104 年大學學測自然考科地球科學部分的試題,綜合其要點如下: 一、 試題比例大致符合學測自然考科測驗範圍的規劃 104 年自然考科地球科學試題共計 18 題,依據課綱劃分,主題一至五計有 12 題(占 66.6%),主題六至八計有 6 題(占 33.3%),這樣的配置符合規畫,較有利考生應考 前重點加強,衝刺高分。 二、 地球科學各學門配題分析 依學門領域劃分,地質(含天然災害)3 題(第 192664 題),大氣 4 題(第 22236768 題),海洋 4 題(第 20212437 題),天文 4 題(第 25626366 題),氣候變遷 3 題(第 186165 題)。 與往年相較,海洋部分的題數增加,且試題也趨於靈活,如海洋發生垂直對流的判 斷、海洋深層水的特性、湧升流的發生與現象,這些都需綜合性的了解海洋的現象, 經思考判斷後,才有利於作答。相對的,地質部分的題目數量減少,嚴格來說,上 冊與下冊各考一題,算是本份試題令人意外之處,另外,岩層位態的概念,暨 102 年命題後,今年再次出現,是值得注意的一環。 氣象及天文部分,分別將氣象預報技術的改善以圖表化命題,及熱門的系外行星搜 尋列入考題,也屬新穎、活潑的命題,似乎在提醒考生讀書之餘,也別忘記關心時 事。 三、 試題設計回歸傳統 今年的試題難度整題而言屬「中間偏易」,筆者認為幾乎無難題,對勤於本份的考生 信心有大大增強的作用;試題設計上較為傳統,除了第 6468 題,沒有太多需要根 據圖表推理判斷的試題,其餘有配圖的考題,圖片多屬輔助,對於程度精熟的考生 而言,沒有圖片也無礙於作答。如果維持此趨勢,則利於未來考生應考時的準備。 四、 總評 近年來,地科試題的命題題幹有「立足臺灣、放眼國際」的趨勢,今年試題的部分 如大西洋颶風、溫帶氣旋與鋒面(非經過臺灣的部分)、美國颶風中心預報技術等, 也承襲了這個趨勢。地球科學本來就是「全地球」的學問,所以考考國外相關的地 科現象,也是很合理的。筆者在教學上,也時時提醒學生將課本所學多多連結到世 界各地,以培養學生更大的視野與胸襟,也算是另類的國際觀。 筆者的一位學生在應考完當晚回饋給我的訊息提到「地科都考課本內的東西」,對照 學測前,許多學生來問問題求解:「老師,這題的答案從題目裡面怎麼看出來?」師 曰:「這個答案你要先讀書才會,如果答案都從題目裡面就可以看出來,那大家就不 用讀書啦?」 此份試題也正在透露這樣的訊息,「做好基本功,未來才能躍得更高!」 最後將學測自然考科的測驗目標與基礎地科課綱主題作雙向細目表,提供有興趣的 讀者,可進一步了解 104 年命題的配置內容。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Sep-2019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104

    104

    104 18 12

    66.6% 6 33.3%

    3 192664 4 22

    236768 4 20212437 4 256263

    66 3 186165

    102

    6468

    104

  • 104

    2

    104

    1a.

    25 21 61

    65

    66 63

    1b.

    18 25 19

    23

    24

    37

    22

    26

    65 66 67

    1c.

    1d.

    2a.

    25

    2b.()

    20 62

    2c.

    64

    68

    3a.

    3b.

    4a.

    4b.

    4c.

    63

    4d.

  • 3

    80

    46 123n

    2

    18.

    (A) (B) (C) (D) (E)

    (D)

    ()

    1.1-1

    19. 07070300

    300700

    (A)

    (B)

    (C)

    (D)

    (E)

    (D)

    ()

    3.3-2

  • 104

    4

    20.

    (A)

    (B)

    (C)

    (D)

    (E)

    (B)

    ()

    2.2-2

    21.

    (A) 2450

    (B) 24

    (C) 1225

    (D) 12

    (E) 612.5

    (E)

    12 25

    6 12.5

    ()

    2.2-2

  • 5

    22. 3

    (A)

    (B)

    (C)

    (D)

    (E)

    (D)

    ()

    1.1-1

    23. 1

    (A)

    (B)

    (C)

    (D)

    (E)

    (E)

    ()

    2.2-1

    26 2436n

    2kn 2k

    n

    1

    3

  • 104

    6

    24.

    3

    (A)

    (B)

    (C)

    (D)

    (E)

    (B)(C)(E)

    (A)(B)

    (C)

    (D)

    (E)

    ()

    2.2-2

    25. 22

    +4.8 -26.8

    +1.4 -1.5

    +0.6 0.0

    -4.6 +2.0

    (A)0

    (B)

    (C)

    (D)

    (E)100-3.0

    (D)(E)

    (A)60(B)

    (C)

    2.52.526.25(D)

    (E)100

    5.02.0 5.0 = -3.0

    ()

    2.2-2

    2

  • 7

    26.

    3

    (A)

    (B)

    (C)

    (D)

    (E)

    (A)(B)(C)

    (D)(E)

    ()

    1.2-2

    8 37402

    nkn 2k

    n

    37~40

    71%1.31010

    97%

    37.

    3

    (A) (B) (C)

    (D) (E)

  • 104

    8

    (A)(D)(E)

    (A)

    (B)(C)

    (D)

    (E)

    ()

    2.2-2

    48 41682

    nkn 2k

    n

    48

    48

    61.

    3

    (A)H2O (B)CH4 (C)CO2

    (D)N2 (E)O2

    (A)(B)(C)

    ()

    1.1-3

    62~63

    8

    Kepler-8

    1.000

    3.5Kepler-8

    F14

    Kepler-8b1.4

    60% 8

  • 9

    62. Kepler-8b

    (A) 2.3 (B) 1.0 (C) 0.8 (D) 0.4 (E) 0.2

    (E)

    Kepler-8b1.41.43=2.744

    Kepler-860 %0.62.744 = 0.218

    0.2

    ()

    4.4-1

    63.

    (A)Kepler-8b

    (B)Kepler-8

    (C)

    (D)14 5

    (E)Kepler-8Kepler-8b

    (B)

    (A) Kepler-8b (B)

    OBAFGKM G Keper-8 F

    (C) 6 14

    (D) (E)

    Kepler-8b Kepler-8

    ()

    4.4-1

    4.4-1

    64.

    9

    30

    (A) (B)

    (C) (D)

    (E)

    9

  • 104

    10

    (C)

    9

    ()

    3.3-1

    65.

    2

    (A)

    (B)

    (C)

    (D)

    (E)

    (A)(B)

    (A)(B)

    (C)

    (D)

    (E)

    ()

    1.1-1

    66. 10

    A

    (A)24

    (B)24

    (C)

    (D)

    (E)

    10

  • 11

    (C)

    ()

    2.2-1

    67.

    2

    (A) (B) (C)

    (D) (E)

    (B)(D)

    (A)(B)(C)

    (D)

    (E)

    ()

    3.3-1

    68. 11

    19702012

    52000

    96120

    ()

    ()

    ()2010-2012120

    1970-197948

    (A) (B) (C)

    (D) (E) (F)

    11

  • 104

    12

    (F)

    2010-2012 120

    200 1970-1979 48 260

    ()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