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 chinese medicine - cuhk.edu.hk · 藥發展作出貢獻。 麥珮軒 (2010 ......

2
在讀學生與畢業生分享 彭子芯 (2010 年中醫學學士一年級及優先錄取計劃學生) 中醫,是結集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與疾病抗爭成果的醫學。我特別欣賞中醫整體觀的辨証總 則,從生物、環境、心理、社會角度全面地辨証,繼而求出其因,審因論治,是一門自然科 學與社會科學的結集學科。本著求善與求知的心,有志行醫的我選擇了中醫,並為成功入讀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而感到榮幸。我盼望能於日後成為一名醫德兼備的中醫師,並為中醫 藥發展作出貢獻。 麥珮軒 (2010 年中醫學學士一年級學生及運動員獎學金得主、2009 年東亞運動會壁球比 賽女子團體項目金牌得獎者) 我為何要選讀中醫?除因為我自小就陪父母看中醫治病外,還因為自己曾是全職運動員,所 以經常因比賽受傷或長期訓練而需接受針灸治療,由此對中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完 成中醫學課程後,能將中醫治療帶進體育界,改善他們的體質及提升他們的運動水平,及將 中醫養生的文化推廣至各個階層,令所有人明白及實踐中醫養生之道。 陳姿蔚 (2010 年中醫學學士二年級學生、2009 年轉系生) 中醫學院是一個非常融洽的地方。在這裡,所有的老師、醫師、工作人員、師兄師姐和同學 都很友善。中醫學是一門一生的學問,如果想做一位出色的中醫師,就需要擁有一個非常聰 明的腦袋,因為在中醫的世界裡永遠沒有一定的定律,萬事萬物都是圓的,不可能一本通書 用到老! 林偉青 (2010 年中醫學學士一年級學生) 我從小因家庭關係而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醫跟現代科學很不同,它薈萃了我國古人 的智慧,並且加以應用於理解人體和治療疾病之上。學習中醫不僅能使自己的思維模式變得 靈活,更能從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及文化之中,學會如何去活現積極的人生。 温志偉 (2008 年畢業生,現職仁愛堂註冊中醫師) 2003 年 SARS 的衝擊,令舉世震驚,然而中醫卻在這一刻大放異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 統計,當時全球的死亡率 為11%,香港為 17%,而廣州則只有全球最低的 3.6%。為什麼廣 州的死亡率特別低呢?關鍵就在於有沒有中醫的介入。後來,為協助治療香港嚴重的 SARS 患者,香港衛生署亦派員至廣東省中醫院取經,並邀請了兩位中醫師來港治病。那時正是我 入讀中醫的第一年,我感受到自己身負重任─人類需要中醫。今天,我非常榮幸自己已成為 一名註冊的中醫師。 黃嘉怡 (2008 年中醫學學士及 2010 年中醫藥學哲學碩士畢業生) 在過去的兩年碩士生涯裡,我在學院的支持下,順利地完成了一個有關於中醫對癌症成效的 臨床研究。此外,我亦有不少參與教學及臨床應診的機會,務實地體驗了現代中醫在學界、 科研和臨床三管齊下的重大使命。我明白中醫在本地甚至國際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 我希望中醫界能吸納更多新血,將中醫推向循證醫學的國際大舞台。 陳詩雅 (2004 年畢業生,現職本院導師及中醫師) 有着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學,至今一直未被淘汰,且越來越受重視,其原因何在?就是因為 它有效。有效地治療疾病,有效地改善人的身體素質,更能有效地預防發病。這都是我在中 大中醫學院學習及從事中醫工作時所深深體會到的。疾病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大,而現代醫 學已不足以處理所有健康問題,中醫的角色就顯得更為重要,能夠參與其中,我感到非常有 意義。 張柏和 (2004 年畢業生,現職私人執業中醫師) 在五年的大學生涯裡,中醫學院為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但讓我掌握了較全面的 中西醫學知識,也使我與同學們的各方面得以進步。中醫學院每一屆學生的人數雖然不多, 但正因如此,學院內同學之間及師生之間的關係都是密切而融洽的。這一種良師益友的讀書 環境也為學習中醫學這門糅合學術、傳統與文化承傳的科目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0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s a long and colourful history in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Built on this experience, the University has two major components related to Chinese medicine today; i.e.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oordinates and promote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th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devoted to education. Th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established in 1998 under the Faculty of Science. It is committed to nurturing new gener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who are not only qualified to practice Chinese medicine but also able to liaise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e.g.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family doctors of orthodox medicine) to decide on the bes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To this end, th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full support of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which participates in designing the curriculum as well as teaching medical courses for the students. As an academic unit charged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viding educational programmes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School is committed to promote public and general education through various approaches, such as offering short courses, hosting conferences, and producing academic publications. The Bachelor of Chinese Medicine Programme The programme was launched in September 1999. Its curriculum consists of three-and-half years of course work, and one-and-half years of clinical study. Through this curriculum, we expec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elem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receive sufficient training that allows them to start a professional career. Graduates from the programme will have a sound biomedical backgroun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colleagues in modern medicine, and they are encouraged to move towards a cre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orthodox medical systems. A. Pre-Clinical Courses The pre-clinical programme extends over three and half academic year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courses including subjects in basic 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integrated medical subjects, Chinese medical concepts and theories,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s well as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of various specialties in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gynaecology, paediatrics, topical diseases, orthopaedics, acupuncture etc). B. Clinical Practice The last one and a half years of study is devoted to bedside training. Students will spend time at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practicing in various specialty wards. Considering the lack of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in Hong Kong at the moment, we have obtained full support from th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Shenzh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will provide clinical training programmes and hospital facilities for our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training in hospital settings, students will attend out-patient clinic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Hong Kong in order to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s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reating common diseases. Each student will attach to a clinic under the mentorship by qualified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中醫學院 Tel 電話 (852) 2696 1295 / 3163 4328 Fax 傳真 (852) 2603 7203 Email 電郵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網址:http://www.cuhk.edu.hk/scm General Enquiries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理學院 Faculty of Science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Aug-2019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學院 Chinese Medicine - cuhk.edu.hk · 藥發展作出貢獻。 麥珮軒 (2010 ...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外科學 ... 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 均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老師教授。為

在讀學生與畢業生分享

彭子芯 (2010 年中醫學學士一年級及優先錄取計劃學生)

中醫,是結集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與疾病抗爭成果的醫學。我特別欣賞中醫整體觀的辨証總

則,從生物、環境、心理、社會角度全面地辨証,繼而求出其因,審因論治,是一門自然科

學與社會科學的結集學科。本著求善與求知的心,有志行醫的我選擇了中醫,並為成功入讀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而感到榮幸。我盼望能於日後成為一名醫德兼備的中醫師,並為中醫

藥發展作出貢獻。

麥珮軒 (2010 年中醫學學士一年級學生及運動員獎學金得主、2009 年東亞運動會壁球比

賽女子團體項目金牌得獎者)

我為何要選讀中醫?除因為我自小就陪父母看中醫治病外,還因為自己曾是全職運動員,所

以經常因比賽受傷或長期訓練而需接受針灸治療,由此對中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完

成中醫學課程後,能將中醫治療帶進體育界,改善他們的體質及提升他們的運動水平,及將

中醫養生的文化推廣至各個階層,令所有人明白及實踐中醫養生之道。

陳姿蔚 (2010 年中醫學學士二年級學生、2009 年轉系生)

中醫學院是一個非常融洽的地方。在這裡,所有的老師、醫師、工作人員、師兄師姐和同學

都很友善。中醫學是一門一生的學問,如果想做一位出色的中醫師,就需要擁有一個非常聰

明的腦袋,因為在中醫的世界裡永遠沒有一定的定律,萬事萬物都是圓的,不可能一本通書

用到老!

林偉青 (2010 年中醫學學士一年級學生)

我從小因家庭關係而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醫跟現代科學很不同,它薈萃了我國古人

的智慧,並且加以應用於理解人體和治療疾病之上。學習中醫不僅能使自己的思維模式變得

靈活,更能從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及文化之中,學會如何去活現積極的人生。

温志偉 (2008 年畢業生,現職仁愛堂註冊中醫師)

2003 年 SARS 的衝擊,令舉世震驚,然而中醫卻在這一刻大放異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

統計,當時全球的死亡率 為11%,香港為 17%,而廣州則只有全球最低的 3.6%。為什麼廣

州的死亡率特別低呢?關鍵就在於有沒有中醫的介入。後來,為協助治療香港嚴重的 SARS

患者,香港衛生署亦派員至廣東省中醫院取經,並邀請了兩位中醫師來港治病。那時正是我

入讀中醫的第一年,我感受到自己身負重任─人類需要中醫。今天,我非常榮幸自己已成為

一名註冊的中醫師。

黃嘉怡 (2008 年中醫學學士及 2010 年中醫藥學哲學碩士畢業生)

在過去的兩年碩士生涯裡,我在學院的支持下,順利地完成了一個有關於中醫對癌症成效的

臨床研究。此外,我亦有不少參與教學及臨床應診的機會,務實地體驗了現代中醫在學界、

科研和臨床三管齊下的重大使命。我明白中醫在本地甚至國際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

我希望中醫界能吸納更多新血,將中醫推向循證醫學的國際大舞台。

陳詩雅 (2004 年畢業生,現職本院導師及中醫師)

有着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學,至今一直未被淘汰,且越來越受重視,其原因何在?就是因為

它有效。有效地治療疾病,有效地改善人的身體素質,更能有效地預防發病。這都是我在中

大中醫學院學習及從事中醫工作時所深深體會到的。疾病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大,而現代醫

學已不足以處理所有健康問題,中醫的角色就顯得更為重要,能夠參與其中,我感到非常有

意義。

張柏和 (2004 年畢業生,現職私人執業中醫師)

在五年的大學生涯裡,中醫學院為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但讓我掌握了較全面的

中西醫學知識,也使我與同學們的各方面得以進步。中醫學院每一屆學生的人數雖然不多,

但正因如此,學院內同學之間及師生之間的關係都是密切而融洽的。這一種良師益友的讀書

環境也為學習中醫學這門糅合學術、傳統與文化承傳的科目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Scho

ol o

f Ch

inese M

edicin

e 2010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s a long and colourful history in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Built on this experience, the University has two major components related to Chinese medicine today; i.e.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oordinates and promote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th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devoted to education.

Th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established in 1998 under the Faculty of Science. It is committed to nurturing new gener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who are not only qualified to practice Chinese medicine but also able to liaise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e.g.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family doctors of orthodox medicine) to decide on the bes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To this end, th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full support of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which participates in designing the curriculum as well as teaching medical courses for the students.

As an academic unit charged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viding educational programmes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School is committed to promote public and general education through various approaches, such as offering short courses, hosting conferences, and producing academic publications.

The Bachelor ofChinese Medicine Programme

The programme was launched in September 1999. Its curriculum consists of three-and-half years of course work, and one-and-half years of clinical study. Through this curriculum, we expec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elem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receive sufficient training that allows them to start a professional career. Graduates from the programme will have a sound biomedical backgroun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colleagues in modern medicine, and they are encouraged to move towards a cre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orthodox medical systems.

A. Pre-Clinical CoursesThe pre-clinical programme extends over three and half academic year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courses including subjects in basic 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integrated medical subjects, Chinese medical concepts and theories,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s well as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of various specialties in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gynaecology, paediatrics, topical diseases, orthopaedics, acupuncture etc).

B. Clinical PracticeThe last one and a half years of study is devoted to bedside training. Students will spend time at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practicing in various specialty wards. Considering the lack of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in Hong Kong at the moment, we have obtained full support from th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Shenzh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will provide clinical training programmes and hospital facilities for our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training in hospital settings, students will attend out-patient clinic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Hong Kong in order to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s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reating common diseases. Each student will attach to a clinic under the mentorship by qualified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中醫學院

Tel 電話 :(852) 2696 1295 / 3163 4328Fax 傳真 :(852) 2603 7203Email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cuhk.edu.hk/scm

General Enquiries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中醫

學院

理學院

Faculty of Science

C

M

Y

CM

MY

CY

CMY

K

BCM_leaflet_OUTER_FINAL_AUG2010_BLUE_v5.pdf 1 08/09/2010 06:23:19 PM

Page 2: 學院 Chinese Medicine - cuhk.edu.hk · 藥發展作出貢獻。 麥珮軒 (2010 ...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外科學 ... 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 均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老師教授。為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教研發展歷史

我們的宗旨

中醫學學士學位課程

成立中藥研究中心,

乃本港第一所致力中藥研究的大學

70 年代

1996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成立中醫教育籌備委員會

成立中醫學院

開辦第一屆中醫學學士學位課程

開辦第一屆中醫學碩士學位課程

成立中醫中藥研究所

2009 年 開展2012大學新學制、

新課程的準備工作

本課程旨在培養高水平之中醫人才,培

訓既有科研能力,又具有實際臨床經驗

的中醫師,為市民保健和中醫藥發展作

出貢獻。

主修課程結構與內容

課程特色

得到理學院及醫學院支持和參與教學

以中醫為主、現代醫學知識為輔之指

導思想,培養既諳熟中醫,又懂得現

代醫學之中醫師

理論與臨床並重;本課程包括三年半

理論課及一年半臨床實習

入學資格 臨床訓練及實習基地 教研設施

中學會考科目及成績要求

語文科目要求

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科成績良好

其他科目要求

生物科成績良好;及

化學、物理、工程科學、數學、

附加數學、電腦、地理科或科技概論,其中一科成績良好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科目及成績要求

語文科目要求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及英語運用科達 E 級或以上成績

其他科目要求

任何兩科高級或任何一科高級及兩科高補理科科目達 E 級

或以上成績

現代醫學

解剖學

生理學

生物化學

西醫臨床學科

西醫診治方法原理

基礎中醫學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診斷學

藥材學

中藥學

方劑學

經典/各家學說

中醫古文

內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溫病學

中醫學簡史與各家學說

臨床中醫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保健養生學

兒科學

經穴學

針灸科

推拿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外科學

五官科

本校教研設施齊備,學生除了可以使用中醫學院的設

施外,同時也可利用理學院、醫學院、中醫中藥研究

所及其他中央部門的設施。

中醫教學診所

中藥房

教學實驗室及藥材標本室

臨床教學實驗室 (模擬診所)

儀器室

解剖實驗室

生理實驗室

生物化學實驗室

草藥園

中醫中藥研究所中藥博物館

中醫中藥研究所中藥圖書館

中醫中藥研究所中藥文獻庫

大學圖書館及其中醫藥藏書、珍本,及電子版圖書

電腦室

中醫執業資格試及格率與畢業生出路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課程的特色

師資

早臨床

學生於大學一年級起接受臨床見習訓練,循序漸進地汲取臨床經

驗。

多臨床

學生於四年級下學期至五年級,連續接受為期一年半的臨床實習

訓練。由於實習年期特長,學生畢業時的臨床基礎尤其紮實。

多元訓練

本課程強調臨床與理論之結合,各臨床科目 (如內科、外科、婦

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 均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老師教授。為

配合大學果效為本的理念,各科目在課程設計、學習評估及考

核方面均加入了相關的元素,讓每位中醫畢業生在知識、技能

及態度/價值觀方面取得預期的學習成果。

另外,為配合大學多元化的學習模式,除理論課外,本院更增

添了 WebCT 網上教學及以真實病案作討論的導修課,同時更引

入 E-case 網上學習、E-mobile 移動學習 (電子筆記) 計劃、模擬

口試訓練及執業試工作坊,讓學生在參加中醫執業資格試之前

得到更充足而多元化的訓練。

臨床見習 / 實習基地

本院成立至今,已經與多間內地及本港醫院和診所建立良好的合

作夥伴關係,讓學生可以在優秀的臨床基地見習或實習。

中國三級甲等醫院 (即中國等級醫院中最權威的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深圳市中醫院

本港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聯同醫院管理局及非政

府機構營運的現代化中醫診所) 包括以下地區︰

全職教學人員 專長

車鎮濤教授

梁榮能教授

梁頌名教授

梁直英教授

孫外主教授

林志秀教授

葉兆波博士

陳玉琨教授

周克邦教授

司徒儀教授

刁杏芳醫師

繆江霞醫師

溫淼祥醫師

趙利博士

黃約愛博士

歐陽家耀醫師

陳詩雅醫師

陳錦良博士

梁晶博士

符文澍醫師

黃仕達醫師

蔡曉紅醫師

陳麗儀醫師

郭元琦醫師

張海藝醫師

陳偉教授

生藥學

中藥、生化、生理

方劑學

內科

針灸科

內科、中藥藥理

中藥藥理

腫瘤科

皮膚科

婦科

內科、婦科、兒科

婦科、兒科

內科

皮膚科

內科

針灸科

內科

生物化學

內科

皮膚科

骨傷科

內科

針灸科

針灸科

內科

內科

本院近年中醫執業資格試屢創 100% 及格佳績

畢業生出路

完成五年全日制中醫學學士學位課程,通過中醫執業資格

試,成為註冊中醫師

於政府機構、非牟利社團或私營中醫診所執業

開設私人中醫診所

投身中藥行業

於政府或私營機構從事中醫中藥行政工作

投身研究工作,例如生命科學、醫學、製藥業、健康食

品等研究及開發工作

繼續深造,修讀碩士、博士課程,以投身中醫中藥教學

及管理相關工作

2008 年畢業生就業情況

註︰2008 年中醫學學士學位畢業生人數為 23 人

2009 年畢業生就業情況

註︰2009 年中醫學學士學位畢業生人數為 17 人

初級中醫師

(醫管局及轄下診所)

91%

(21人)

升學

9%

(2人)

中大逾 30 年中醫藥學研究經驗

國內資深中醫教授

教授中藥、方劑、針灸、內科等科目

全港唯一書院制大學

創造親切和睦環境

讓學生享受真正大學生活

研究型綜合大學

培育既專且博的人才

中醫執業資格試

屢創 100% 及格佳績

一年半中醫院專科實習

龐大社會網絡

造就畢業生多元出路

中醫師

(私人執業)

12% (2人)

初級中醫師

(醫管局及轄下診所)

82%

(14人)

其他

6% (1人)

油麻地

沙田

大埔

粉嶺

屯門

元朗

大圍

黃大仙

牛頭角

將軍澳

C

M

Y

CM

MY

CY

CMY

K

BCM_leaflet_INNER_FINAL_AUG2010_BLUE_v5.pdf 1 08/09/2010 06:28:47 PM